A. 国际油价的浮动对国内石油版块的股票价格是什么样的影响啊
日前,国家计委对现行石油产品价格与国际接轨办法进行了调整,调整的
内容主要有:一、国内汽柴油中准价由与新加坡市场单一挂钩改为与新加坡、
鹿特丹和纽约三地市场价格挂钩;二、价格的调整由过去的每月一次,改为现
在三地市场月加权平均价格变动超过一定幅度时才行调整;三、成品油的零售
价格由中准价的上下5%提高到上下8%。
分析国家计委对国内汽柴油的中准价及零售价的调整政策,可以发现有以
下特点:中准价的制定过程透明度降低,与国际油价的趋同性和及时性降纸,
油价浮动幅度增大。这有可能使油价上浮的可能性和上浮幅度均增大。果然,
在调整之后随即推出的新的国内汽柴油中准价和零售价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浮,
而在这一阶段,由于受到国际恐怖事件等影响,国际原油和成品油价格是趋跌
的。非常明显,国家计委的价格调整办法有利于石化行业,特别是炼油企业。
果然,受该消息刺激,以中国石化为首的两地上市公司的石化股在弱势展开了
群体反弹,成为市上一时之亮点。
这一政策的推出,在很大程度上有保护我国石化工业之意,炼化企业应是
直接受益者。在原油价格与国际接轨之后,庞大的石化工业因原材料价格的上
涨部分不能有效消化,自身所特有的因技术、设备、工艺、管理等方面的不足
所带来的低竞争力此时暴露无遗。石化行业对国民经济贡献巨大,该行业的不
景气自然不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在一定时期内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也就在所
难免了。
石化行业分为上游的原油开采企业和下游的石油加工企业。石化加工行业
都依附于原油,最基本的原材料价格的上升,自然对下游行业带来极大的不利
影响。当然,下游企业产品的价格此时一般也会有所上扬,但反应不会很及时
,也不一定能抵消原油涨价带来的负面影响。
我国证券市场上,正常情况下股价决定的最基本因素依然是公司业绩,因
此,石化行业上下游产品的价格变动对相关企业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原油价格
上涨,原油类股票预其收益提高,股价会涨;而下游厂家成本可能增加,收益
下降的可能性增大,股价按理会有一定的下跌。反之亦然。由于原油的特殊性
,使得原油价格的波动会较一般石化产品更剧烈,故原油类股票的价格也会较
一般石化企业的股票股价波动更剧烈。
需指出的是,当国际油价大幅波动后,证券市场上原油股与石化股出现同
步涨跌的现象却有些令人费解。由于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有稳定油价的机制
,在它们可调控范围内,油价的波动都是有限的,除非形势出现根本性的变化
。国际油价如只是小波动,则股价走势的大趋势不会出现逆转,股价运动主要
受制于市场和个股的运作趋势,故此时,应更多地参照市场的大方向以及个股
的运作势头。这样,我们便不难理解为何在美国受袭之后,以中原油气为代表
的深市三大原油股在快速上扬之后又再次步入调整市。
至于这次成品油价格的调整,相信炼油企业是最大的赢家。上市公司中,
锦州石化等受益较大,中国石化作为一个业务贯穿石化各领域的航母型企业,
自然也会受益。需提请投资者注意的是,由于二级市场正在经历较大幅度的调
整,由于股市中股价运作的特殊性,即弱势对利好消息迟钝、对利空敏感,相
信市场对这一利好的消化会有所滞后。
因此,具体操作上,投资者应先把握住股价运作的大趋势以及股价波动的
性质,重主流方向、轻短暂波动
B. 石油上涨对中国到底有什么好处
1.较高的油价最终要传导到原材料和消费价格环节,进而影响投资、消费等经济活动。油价上涨必然引起燃料和某些工业原材料价格的上涨,燃料价格的上扬导致企业运输成本的增加,由于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和运输成本的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必然提高,而企业的生产规模并未发生变化,投资增加而规模不变,这实际就是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下降,假定在价格传导机制畅通的情况下,消费品生产企业为提高经济效益,在消费品的价格弹性系数一般都小于1的情况下,消费品生产企业只能通过增加商品价格来提高效益,而商品价格的上涨又将导致有效 需求的减少,需求的减少又使得企业必须缩减生产规模来适应市场,企业规模的缩小使得单位产品的成本又会增加,企业为了经济效益只能加价,这就使得投资和消费陷人一个逐渐缩小的恶性循环。总之,油价的不断上涨,会导致投资和消费的减少,从需求角度分析,投资和消费是GDP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油价上涨导致投资和消费的减少必将拖累我国GDP的增长。
2.世界油价上涨幅度越大,对我国经济的负面效应也越大,对实际经济的损害也越大。但我们应注意到:在世界油价大幅上涨时,劳动力价格相对能源而言将变得便宜,短期内在劳动力资源可以自由流动的条件下,这将促使生产过程中出现劳动力与能源投入之间的替代效应。在许多本应需要能源投入的生产过程中能源投入由劳动力投入替代了。这种替代效应意味着原来属于中间投入的部分价值转变为劳动者报酬,而劳动者报酬是GDP的构成部分,实际上相对增加了GDP。这种替代效应可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世界油价上涨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冲击。
C. 如果国际石油一直保持像现在的低价位,国内炼油厂会面临窘境吗
炼油厂分两种,一种是自采自炼的炼油厂,而另一种却是进口石油的炼油厂。在石油下跌超低位运行时的命运是不同的。对于海外进口石油的加工类炼油厂是一种产能提升的机会,而自炼厂却是可能出现大规模亏损而必须减产或停产的窘境。
石油的开采成本应该是以美国的页岩油开采成本为最高,预计要达到50美元/桶;而沙特的石油开采成本最低,仅9美元/桶;与之对抗的俄罗斯石油成本也要达到20美元/桶。可我国的石油开采成本一定是高于俄罗斯的20美元/桶,预计还要超过30美元/桶。
在目前国际石油价格跌到了20美元/桶附近,那么通过进口石油进行加工生产汽油等产品会更加合适,加大进口石油的炼油厂生产能力,而减少自采自炼石油加工的油田生产是当务之急。这也是会出现的冰火两重天的状况。
国际油价继续保持着低位运行,那么石油销售总量还会继续增加,在逐步倾向通过进口石油进行加工的情况下,加工型的石油冶炼厂的生产能力会达到饱和,而石油提炼加工一般会按重量的计算,而不是按价格来考虑,即便加工费单价会有所跌幅,可也不会太大。这样对于这些炼油厂却是一种机会,也是收入增加的最佳时机。
在石油价格大跌的情况下,会出现两个不同的状况,也可以说是:“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进口石油加工型炼油厂火爆,自炼型石油企业会处于半熄火状况。
国内油价有实行地板价(40美元),长期现在这个国际价进口原油油企业利润肯定也大,同时也会减少开采加大进口,但是在中国背后有大量企业同时也处在转型阶段,中低端大多数,大部分企业一年利润就7%上下,如果国内没有地板价政策,会导致严重通缩,原油是大宗商品进口量也大,不采取地板价,很多工业品价格到时都要下降(类似猪肉,商店加价连其它肉也要加价,商店和餐饮店加价的幅度利润又大于自己进价的加价幅度,本来他一斤肉要多进价1元,他可以卖分摊给消费者多赚点不止多赚一元,油价影响力远大大于猪肉),整体利润下降(油成本下降,但 社会 全商品价格降影响更大,企业损失更大,加上库存都要降,工资和贷款利息很难降,一些企业倒闭),油企影响不大,油价太低,在中国弊大于利。油价太高也是弊大于利,太高国家有补贴。
不会的!
原因请看《石油价格管理办法》
国际油价低价运行,但国内成品油油价有保底,不会低于40美元,所以国内炼油厂是可以正常盈利的。
另外我国是最大的石油进口国,2019年中国进口了约5亿吨石油原油,进口总金额约为2413.2亿美元。如果国际油价继续保持低价位运行,那么对于我们来说还能节省一大笔原油成本呢,不过这也会有一个问题,就是进口石油便宜了,那么对国内石油开采企业来说就会有打击,这时上面规定中的第二条就生效了,建立 油价调控风险准备金, 对于低于40美元进口的石油多出来的利润要全部纳入这个准备金,所以对于国际油价下跌而产生的这部分蛋糕,油企也是吃不到的。
那么这个风险准备金有什么作用呢?
这个准备金会设立专项账户存储,主要用于节能减排、提升油品质量及保障石油供应安全等方面。
我觉得国际原油价格下降对于国内炼化企业而言,带来的不尽然是利好,还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首先,从过往经验来看,所经历过的成品油价格暴跌大多数情况下是与原油价格变动相一致的,且基于需求回升的支撑,可作出成品油价格降幅低于原油降幅的判断。但何时能够用到这部分低价原油,取决于接下来一段时间炼油厂、贸易商前期高价原油库存的消耗速度。同时为了应对库存增长而销售不畅的问题,炼油厂都普遍降低了原油加工量。 社会 库存情况则明显不同。而原油价格跌至目前的水平,使贸易商陷入尴尬境地:闲置库容较少,目前需要考虑的是是否要继续抄底,这样一来则会面临库容不足,以及前期抄底过猛,手头没有更多的闲置资金。不知应该“持货待涨”还是“抛货止损”。
再看炼油厂的利润情况,很多炼厂在去年所进的高价原油尚未加工完,加工成本非常高,利润情况不乐观;另一种情况下,如果加工的是现货原油,炼油利润则不断攀升。这意味着成品油的跌幅远没有现货跌幅高。如果按照3月9日的现货价格计算,炼油利润已经达到了1300元/吨。
“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住了所有世界经济;如果你控制了货币,你就控制住了整个世界。”或道破了委内瑞拉经济出现危机的原因之一,要知道,原油收入几乎占据委内瑞拉96%的外汇来源。而一旦原油的销路或原油换汇来源被限制,委内瑞拉经济则会陷入流动性困境。今天,事情再起新变化,委内瑞拉的经济状况或变得越来越糟糕。
在全球能源正处于大转型的时代,传统石油国自身正面临着来自新能源经济的诸多挑战。与此同时,石油美元一直是全球石油国的一大桎梏,一旦美元对石油国开启各种限制,石油国则面临无法正常换汇的可能,如本文前面提及的委内瑞拉经济以及美元过去数月对伊朗开启限制正是如此。因此,或只有摆脱对单一经济结构的依赖和向石油美元说不,石油国的经济或才能够避免被动。
接下来我们看看和国际石油经济息息相关的原油行情:
原油昨日小时图上两次上探57位置,但是最终都没有突破,上行压力明显,下方暂时受到56一线支撑,但是此位置也是摇摇欲坠,早盘跌破此位置后可以看跌了!原油当前还是一个56-57盘整震荡的过程,只有完全有效突破此区域后才能进入下一步的走势!操作建议:56.8-57.1做空,止损0.4个点,目标56.3-55.9-55.5。
我认为长期的低油价,加上我国特有的“40美金以下,对成品油进行地板价限价”保护政策,对于炼油企业是非常不利的。
有人会问,原料端石油价格这么低,但成品油价格保持不变,对炼油企业怎么会不利呢?
而除了成品油之外的其他化工品呢?是没有地板价保护政策的。
化工板块向来是产能过剩的,如果长期的低油价,白白给化工企业输送利润,让整个产业无法良性竞争,淘汰。对于产业本身是非常不 健康 的。
这是最大的不利点。
我觉得不会。因为现在中国还是原油进口国,自己生产的原油不够用。国际原油价格低对中国的炼油厂反倒是好事,因为原油便宜啊,成本低啊。趁现在原油价格低,多进口一些原油储存起来。而且中国的成品油价格不大可能大跌,所以国际原油价格一直保持低位,对炼油厂没有坏的影响,反倒可以提高炼油厂的利润
3月24日,布伦特原油期货结算价报27.15美元/桶,相比3月6日“OPEC+”谈判破裂时下挫40%。原油价格暴跌,国内地炼企业日子会好过吗?
理论上,国际油价下跌有利于炼油成本下降,也就是说企业利润会走高。但实际情况真的是这样吗?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低价原油还在路上
国际原油价格下跌,地炼企业炼油成本降低,理论上炼油利润向好。但目前,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不过,由于山东地炼企业还在消化前期购进的高成本原油,目前实际炼油利润并不乐观。
熟悉山东地炼的油品行业人士林宇(化名)也表示,很多地炼企业加工的原油还是去年12月、今年1月份到港那批货。此前受疫情影响,2、3月份地炼的开工率较低,市场消耗比较慢。
成品油批发价持续走低
在等待低价原油的同时,成品油批发价格走低也令地炼企业的利润承压。
隆众资讯数据显示,批发端来看,3月24日山东地炼汽油基准价为4854元/吨,较3月1日下降了889元/吨,降幅为15.5%。柴油基准价为5229元/吨,较3月1日下降了496元/吨,降幅为8.7%。
卓创资讯统计数据显示,山东地炼3月24日汽油批发均价(挂牌价)在5010元/吨,较3月1日的5914元/吨下降了15.3%;柴油批发均价(挂牌价)为5266元/吨,较3月1日的5797元/吨下降了9.2%。
不只是山东,全国成品油批发价格均呈下滑态势。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信息显示,3月份卓创成品油批发价格指数已连续三周下滑。
卓创对全国70个地市成品油市场价格监测最新数据显示,3月第3周(3月16日~3月20日)全国成品油批发价格指数为78.05点(以2010年1月第1周为基期,基点为100点),环比下跌6.42点。其中,汽油批发价格指数为75.45点,环比下跌6.73点;柴油批发价格指数为79.71点,环比下跌6.23点。
多重原因冲击成品油市场
对于批发端价格下跌的原因,杨霞表示,春节后企业延迟复工、交通物流方面的管控措施,使得地炼企业前期就已积攒部分成品油库存。此后又面临原油价格大跌,对成品油市场形成情绪上的打击,中间商对后市原油价格依然看空,整体对购买成品油持观望态度,使得成品油批发端价格承压。
“近两周来,成品油批发市场价格比较混乱。”林宇说,一个多星期之前,有东北的地炼企业以4650元/吨的低价给客户报价,对成品油进行了预售,而当时山东地炼企业基本都还是以高于5200元/吨的价格出售现货。
东北地区的低价预售也对山东地炼形成压力。“当时觉得东北那边降得太多了,市场现货价格不一定要降这么狠,结果只是一周多的时间,山东地炼就降到差不多的程度。”林宇说。
持续补仓使得贸易商库存不断上升。上述贸易商表示,有些贸易商前段时间库存已经补到中高位了,但下游需求不是特别乐观,所以补货的节奏也在放慢。
“前期很多贸易商分担了地炼企业的库存压力,但最终还是要把成品油用掉,现在下游的消耗能力没有原来那么强了,贸易商也不能因为低价就一直拿货,害怕有爆仓的风险。”他说。
隆众资讯3月1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当周 社会 库存较上周回落1.62%,整体维持三至六成的水平。该数据调研样本为国内102家 社会 批发企业的商业油库。
原油价格整体暴跌,批发价较月初明显下滑,但近期也可见部分地炼企业调高批发价。
从多个机构监测的数据可以发现,3月20日、24日、25日,国内多家地炼企业成品油批发挂牌价小幅上调,幅度大多在每吨20元到110元。
这是为何?
杨霞表示,国际油价走势、需求、交易情绪等都是影响国内成品油批发价格的因素,近期上调价格与国际油价反弹相关。3月19日国际油价出现上涨,这个利好因素立马被企业抓住放大,于是国内炼油企业跟着上调了价格。
上述贸易商也表示,在国际油价整体走跌时,炼厂调高成品油批发价实际上也是对此前已下单的贸易商的保护。他指出,对老客户而言,挂牌价上调并不意味着成交价上调,还是有优惠。不过即便地炼企业开出大单优惠,现阶段贸易商也会考虑自己的承受能力。
杨霞强调,批发价受到国际油价波动影响,但还是要看需求端。
据金联创数据监测,日前,国营企业成品油计划出口量相继流出,整体来看,4月份出口总量在529万吨,同比去年下滑0.6个百分点。
成品油需求有望改善
批发价承压,未能阻挡地炼企业复工步伐加快。
隆众资讯统计显示,3月上旬玉皇盛世、滨阳燃化、清沂山、鑫岳化工、联盟石化陆续开工恢复生产,中旬又有胜星化工、昌邑石化、神驰石化开工,仅3月20日左右就有正和石化、华星石化、万达天弘、万通石化计划开工,预计到3月下旬,山东地炼常减压开工率将从2月中旬最低点的33%骤增至55%以上。
隆众资讯指出,短期内的开工率拉高,成品油产量也会急剧攀升,预计3月下旬山东地炼汽柴油产量将至少比月初增加三分之一以上,供应面压力将凸显。
林宇表示,地炼企业在加快生产,同时也在加快进口原油的步伐。“现在他们想趁原油价格便宜多买一点。前提是一要有钱,二要消化原油库存,要有地方放。”
在许磊看来,在此前原油暴跌的影响下,地炼全面降低销售价格去库存,从而置换高库存原油也是在另一方面加快原油进口的步伐。对原油期货进行点价或是锁价操作,降低原料成本从而抵消成品油销售利润下降的亏损。
上述贸易商也认为,加快生产、尽快用上低价国际原油,能够让目前原油成本压力在未来几个月里释放,拉低一段时间内地炼企业炼油的综合成本。“尽管目前用高价油炼油是亏损的,但是用上低价油后将在后续对这部分的成本形成补偿。”
供应端面临压力,但在业内看来,二季度需求将不断提升,有助于成品油行情的改善。杨霞指出,随着二季度国内经济 社会 活动的恢复,复工复产进度的加快,成品油需求将出现提升,叠加低价油到港成本红利显现,二季度地炼企业炼油利润将出现好转。
炼油厂只是加工石油的企业,赚的是加工费用,从逻辑上来说,国际油价的高低与炼油厂的关系不大,但事实却不是这个样子。
首先,我国炼油厂属于国家的,除了加工石油外,还担负着开采石油的任务,大家都知道,我国虽然不是一个贫油国,但回不住人多,所以,我国石油开采完全做不到自足,对外依赖达70%,因此,再加上我国石油开采成本较高,比美国页岩油成本略低。所以,国际石油一直保持像现在的低价位,会对这些企业形成不小的冲击。再加上国家控股,不管油价的高低,开采都是要持续的,从开采量到定价,石油企业都没有自主权。所以,国际石油一直保持像现在的低价位,国内炼油厂会受到不小的冲击,但一点可以确认,就是亏的再多,也不会破产,因为背后有国家。
其次,国际低油价是因疫情冲击了石油的需求端,造成需求降低,问题来了,用油的少了,炼油厂的加工量也就降低了,因为下游用油量少了,炼油厂的利润是价差与产量的积,现在产量的降低了,炼油厂的日子自然不好过。
总结:大部分炼油厂自己都是石油的开采企业,我国开采石油成本太高,低油价会造成不小的亏损,另一方面是疫情冲击了石油的需求,造成了炼油厂的产量降低,所以,如果国际石油一直保持像现在的低价位,国内炼油厂会面临不小窘境。
只要国内车辆有对燃油的大量需求 这都不是问题
D. 中国石油天然气安全面临严峻形势的特点
一、石油供需矛盾加剧
石油消费进入快速增长时期,石油供需缺口将越来越大,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石油石化产品消费量将大幅度增长,对产品质量和品种的要求会越来越高。目前,成品油市场需求旺盛,炼厂开工率已达到90%,但供应仍然趋紧。预计到2020年,国内汽油、煤油、柴油需求量将达到2.6亿吨,乙烯需求量将达到2300万吨,三大合成材料需求量将达到9200万吨,均比2003年增长一倍以上。届时,乙烯等化工产品将有40%左右需从国外进口。
二、中国对外石油依存度增高
据美国能源部预测,2010年和2020年,中国对外石油依存度分别高达50%和60%;而国际能源机构(IEA)预测的数字更高,分别为65%和76%。根据国内有关分析和预测,21世纪前半叶,中国油气特别是天然气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日本综合能源调查会下属的国际能源小组委员会则预测,2010年中国的石油消费量将超过日本居亚洲第一位。曾以《石油风云》力作闻名于世、现为美国剑桥能源研究会主席、美国战略能源研究与开发特别研究组主席的丹尼尔·耶金也十分关注亚洲新的能源消费大国特别是中国的石油需求增长态势。他说:“世界总体石油生产能力的增长,必须满足来自发展中国家需求的增长,这主要是由中国和印度主导的需求增长。”尽管国内外有关的预测数据有一定的出入,但对中国石油安全变化趋势的估计却是一致的:国内原油自给率不断下降,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
石油对外依赖程度越高,表明石油供应安全越可能具有脆弱性。有人说,中国未来石油安全问题的出路在“海外”。从发展的眼光看,这种观点似乎有些危言耸听。但它却道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中国石油安全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国际石油市场和国际经济政治环境;中国的石油安全战略,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石油对外战略或石油国际战略。
三、受国际能源市场变化影响大,石油进口渠道存在风险和隐患
中国对海外能源运输安全保障的能力严重不足。能源安全,说到底是国家能源的对外依存度与国家对国际事务的政治、军事参与和控制能力之间的比例关系。一国能源对外依存度越大,而对外军事外交参与能力越小,则该国石油安全系数就越低,不安全的风险就越大。对于现代国家而言,国家参与和控制世界事务能力的核心部分,是海军在世界范围自由行动的能力。目前在世界各大国中,中国海上政治军事参与控制能力相应也较弱。
2006年中国原油进口来源地如图2-4所示。
图2-4 2006年中国原油进口来源地(资料来源:中俄哈石油论坛论文集,2007)
图2-5 我国原油主要进口来源地(资源来源:中俄哈石油论坛论文集,2007)
我国石油进口主要集中在中东、非洲(图2-5),2004年从中东和非洲的石油进口量分别占总进口量的46%和29%。除此之外,从俄罗斯和中亚及东南亚地区也分别有10%左右的进口量。其中,中东、非洲是目前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动荡的主要地区,局部冲突持续不断,恐怖事件频频发生。两次伊拉克战争之后,随着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国在中东地区的石油进口更易受制于人。2004年,中国进口的原油有超过七成是途经霍尔木兹海峡、苏伊士运河和马六甲海峡运抵国内,有90%的进口原油经海上运输,一旦出现国际关系紧张的局面,我国的海上石油运输通道将受到严峻威胁。
四、缺乏良好的石油战略储备保障
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包括石油储备基地的建设和通过参与国际原油市场操作,达到套期保值的储备。美国、日本等能源消费大国,石油基地储备量约是本国3个月的消费量。按照这样的标准,作为第二大能源消费国,我国目前应储备3750万吨,10年后应储备7500万吨。而目前我国才刚刚着手建立国家石油储备体系。
五、由于能源利用效率低和人为原因而造成的浪费,是威胁我国石油安全的首要因素
以单位产值能耗来衡量,中国能源利用效率不但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甚至远远低于同等发展程度国家。2000年,以当时的名义汇率计算,中国是单位产值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达到1274吨标煤,是美国(364吨标煤)的3.5倍、欧盟(214吨标煤)的6倍、日本(131吨标煤)的9.7倍。我们的能耗指标甚至高于印度(889吨标煤)。除了由于技术水平低导致能源利用效率低而造成浪费之外,人为原因造成的浪费尤为让人痛心。
六、国际政治、军事因素威胁石油安全
我国的台湾问题、与周边国家的领土争端问题,可能使所处的国际政治、军事环境在一定时期恶化,会直接影响我国的石油安全。从国际战略和地缘政治战略来看,美国供养着庞大的进攻性军事力量,控制着全球16条最主要的海上航线,其主要目标就是控制石油资源。对超级大国利用石油资源遏制中国的企图不能掉以轻心。今后世界石油供需的矛盾错综复杂,引发政治、军事、外交矛盾和冲突的不确定因素增加,直接对世界或区域石油市场造成重要影响。国际环境虽然有利于我国利用两种资源、两种资金加快发展,但必须抓住有利时机,明确石油安全的战略方针,并加以全面实施。
七、海外投资难度大
中国石油海外投资难度大,主要体现在海外投资政策性保险体制不完善,资金不足,投资成本过高,海外投资管理体制限制等几个方面。
1.海外投资政策性保险体制不完善
由于我国很多石油项目投资于一些政治风险较高的国家,石油海外投资面临战争、动乱、财产没收、国有化、外汇管制等造成的风险,如中东战争。然而到目前为止,尚未出台有关海外投资保险的政策。为了防范这些政治风险,许多发达国家制定了海外投资政策性风险政策;一些国际金融机构(如世界银行)也开展了担保业务。
2.资金不足制约海外投资发展
中国企业在海外开发的油田规模一般都不太大。即使像苏丹这样比较成规模的油田,也是由多方共同投资,因而获得的份额油和收益也比较少。同时,由于缺少资金,融资渠道狭窄,企业在承包海外石油工程贷款及开具保函等方面存在困难,有时不得不放弃一些很好的项目。
3.投资成本过高
近年来,中国企业为了中标海外石油项目,普遍报价偏低,个别企业甚至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投标,似乎一旦中标就意味着一切都成功了。但当他们履行完若干合同后,才发现经过激烈价格竞争到手的项目利润实在太少,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中石油收购哈萨克斯坦油田的案例。1997年中石油出资35亿美元,购买哈萨克斯坦某石油公司的部分原油储量,并计划建设一条长3000千米的输油管线,直通中国西部。公司中标以后,才发现项目投入资金太大,而依靠开采当地原油的收入,根本无法弥补巨额的支出,最后终因成本过高而被迫搁浅,使企业蒙受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4.海外投资管理体制制约海外石油投资事业的发展
我国现行的管理体制,是对海外投资项目实行审批制度。在审批限额上,其主要内容是中方投资在100万美元及以上的海外投资项目,以及3000万美元以上的海外再投资项目,需经过国家审批。在审批程序上,规定了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两道程序。上述审批制度是20世纪90年代初制定的。目前,已经不适应海外投资项目时效性强和投资强度高的特点。从投资限额看,100万美元的项目多采用公开招投标的方式,招标的突出特点是时效性强,如果因为审批来不及参与招投标,可能会贻误时机。
另外,在外汇管理方面,由于中国尚未实行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海外投资企业的用汇额度仍受到一定限制。
八、定价机制缺乏灵活性
国际油价高涨,对我国经济健康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我国石油定价机制缺乏灵活性,使得我国石油安全在国际油价的变化中遭受极大风险。
1.国际油价上涨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国际油价上涨会抑制经济增速,加大通货膨胀压力。国际油价上涨,对我国经济运行和居民生活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高油价将会增加外汇支出,加大企业成本,增加居民消费支出,抑制经济活力,加剧潜在通货膨胀压力,因而将会增大国家宏观调控的难度。
国际油价上涨,会增加居民消费支出。个人消费者将直接成为高油价的承受者。2009年,由于国际油价不断上涨,我国5次上调成品油价格,明显增加了部分消费者在这方面的支出,并导致部分消费紧缩或消费转移行为的产生。随着住宅、轿车以及高档家电等为主的消费结构升级,生活消费石油的增长幅度加大。因此,未来石油与生活消费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对居民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
国际油价上涨会加大相关企业生产成本。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扩张期,近两年石油消费增长速度超过10%以上,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明显上升,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到43.3,国际油价大幅攀升必将给国民经济各行业带来很大冲击。石油是交通运输业的主要成本,近年来交通运输业耗油快速上升,因而交通运输业首当其冲受到高油价的影响;同时,化肥、农药、农用薄膜,以及农用机械等,也因石油价格上涨使生产成本上升。
2.我国石油定价机制给石油安全带来风险
我国当前的油价虽然采用国际油价,但接轨的时机仍由政府有关部门调控,尤其是成品油是否与国际油价接轨,要通过国家有关部门批准,这说明价格的决定权掌握在政府手中。由于国际油价波动有时并不能反映国内的供求关系,因而政府没有明确规定原油与成品油的价差和调整标准,只是含糊地说油价波动到“一定幅度”“适当调整”。这是我国目前油价机制不够灵活的表现。由于我国石油定价机制不够灵活,导致我国在国际油价出现大的波动时极为被动,不能很好地规避风险,给我国石油安全带来很大风险。
九、天然气工业已进入快速增长时期
国外能源研究机构预测,未来20~30年内,世界天然气消费总量有可能超过石油,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到2020年,我国天然气产量将由目前的340亿立方米增长到1200亿立方米,天然气需求量将由300多亿立方米增长到2000亿立方米左右,供给缺口大约为800亿立方米。届时,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天然气的比重将由3%上升到10%左右,成为我国仅次于煤炭和石油的第三大能源。
十、世界石油天然气资源潜力很大,但分布不均衡
目前,全世界石油天然气资源探明率分别为60%和40%,待探明的油气储存量分别为1700亿吨和225万亿立方米,资源潜力仍然很大,世界油气勘探仍然处于比较活跃的时期。世界剩余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中东、东亚、俄罗斯等少数地区和国家。目前,这些地区积极实施对外开放政策,国外大型公司正在进行新一轮的调整和重组,为我国利用国外资源,利用地缘政治优势和外交政策优势进行国外资源开发提供了机遇。此外,石油与国际金融市场、国际政治外交和军事形势相关度越来越高。尽管世界石油生产总体将保持持续增长,供需将保持基本平衡的态势,但在多种因素影响下,不可预见性更加明显,国际油价仍将起伏跌宕。
十一、我国石油运输的能力与需求有较大差距
中国船东协会仅承运了10%的海上石油进口,特别是在中东东行和西非东行航线上,中国船东协会所承运的份额更少。究其原因,首先是与中国船东协会的承载能力不足相关。相对于集装箱和散货船航运,中国的油轮运输规模不大。目前,由中国船东控制的大型油轮VLCC20万~30万载重吨和AFRAMAX8万~12万载重吨分别只有10条左右。即使全部服务于中国的原油进口,充其量每年的承运能力也只有3000万~4000万吨。
其次,中国船东协会所承运的进口石油份额偏低,也是与石油公司和油轮公司缺乏合作,没有建立起长期的策略伙伴关系相关的。以招商局为例,自从1990年开始经营油轮船队,其一直以服务国际油轮运输市场为主。2002年招商局油轮船队共为世界各国客户承运了3106.8万吨石油,其中承运中国进口石油仅为227.3万吨,占船队总运量的7.32%。换言之,招商局油轮船队总运力的92.68%是服务于国际市场的。
目前,中国从事进口原油海运业务的,主要有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长江航运集团和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等国有企业,以及河北远洋运输股份有限公司和大连海昌集团有限公司等民营企业。随着我国原油进口量的增加,海运企业呈现快速发展之势。截至2006年,我国海运企业油运能力已超过1200万载重吨,但我国进口原油大部分由国际油轮运输企业承运,国内企业的承运比例只有10%~20%。其主要原因是中国油轮数量有限,难以与我国进口原油的航期匹配。而且中国油轮总体装备水平较低,船队结构不合理,管理相对落后,在国际市场上认知度较低。此外,我国尚未加入《73/78MARPOL公约1997年议定书》,因而无权给入中国籍的船舶签发有关证书,同时中国籍的船舶进入97缔约国港口时要受到严格的检查,甚至有被拒绝入港或者被滞留的可能。上述情况表明,中国的石油公司与中国的油轮船东之间,缺乏长期的策略合作,在能力和需求上出现严重的“错配”:一方面,中国90%的石油进口是由外国船东承运的;另一方面,中国船东以招商局为例,90%的运力却是为国际市场提供服务的。这种状况使得我国原油运输受制于人,一旦国际社会政治动荡,资源国(地区)政局不稳或突发事件,我国的石油运输安全将面临极大的挑战
E. 中国石油安全的意义
中国的石油安全与民营经济的战略作用
石油安全主要是指一国拥有主权、或实际可控制、或实际可获得的石油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能够保障该国经济当前的需要、参与国际竞争需要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石油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国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石油安全的本质是供求矛盾,合理的石油价格和稳定的石油供应是石油安全的核心问题。对中国而言,构成石油安全的三大因素包括:中国油气资源状况以及国内产量、进口需求;世界石油供需状况以及价格变动;建立在国内、国外供需基础上的石油安全对策。
世界石油市场的变化,对中国石油安全产生的影响主要包括:一是存在着国际石油供应暂时短缺的可能。石油进口依存度不断增大,加大了石油供应的风险。二是国际上石油价格有可能出现短期的较大波动,石油价格过高可降低GDP的增长速度,而价格过低将使国内石油行业亏损。
1978年以来,前所未有的改革开放以及持续的经济发展导致中国能源需求,特别是石油需求的快速增长。中国国民经济对于石油的依赖性在不断增加,石油在中国能源中的地位在不断提高。而与此同时,国内石油的生产和供应增速却相对缓慢,致使国内石油供求矛盾日渐增大且已形成定势。
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中国石油安全面临比较严峻的形势。一是石油消费进入快速增长时期,石油供需缺口将越来越大,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二是石油石化产品的消费量将大幅度增长,对产品质量和品种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三是天然气工业已进入快速增长时期。届时,一次性能源结构中天然气的比重将由3%上升到10%左右,成为中国仅次于煤炭和石油的第三大能源。四是中国综合能源利用效率仍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节能潜力巨大。五是世界石油天然气资源潜力很大,但分布不均衡,围绕资源的争夺更加激烈。
权威研究部门分析认为,在乙烯50%依靠进口、国内汽车保有量不超过1亿辆和现有能源消耗系数降低50%三个前提条件下,到2020年中国石油年消费总量仍将达到4.5亿吨。供需缺口将达到2.5亿吨。供需的不平衡导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加大。
虽然中国石油的自给率在50%以上的安全界限以内,能源供应再也不可能像过去那样完全依赖于国外而受制于人。但是,中国由一个石油净出口国变成一个石油净进口国,进口石油不断增加,巨大需求与自给不足使外部风险因素逐渐增多,中国石油安全问题也由此凸现。
中国未来石油进口需求的不断增长,对外石油依赖程度不断加深,中国的国内石油市场与国际石油市场的联系必将日益密切,国际石油市场的变化,特别是国际油价的波动,可能会对中国石油安全产生重大,甚至是深远的影响。石油供应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了可能影响到中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和国家对外战略利益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解决石油供需矛盾的方法一是降低需求;二是增加供给。就降低需求而言,存在两种可能,一是石油需求降低将直接影响国民经济发展;二是不影响国民经济发展。前者属于非石油安全状态,不在石油安全战略选择范畴之内;后者的实现有赖于科学技术发展(包括寻找替代品与提高使用效率)和提高石油及其产品的使用效益,在科学技术没有突破性的进展出现之前,难以大幅减少对石油需求的增长。尤其是在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石油消费增速迅猛的情况下,降低石油需求只能是一个假想。
就增加供给来讲,也存在两种选择,一是提高国内产量;二是增加石油进口。前者受到国内石油储量和石油企业生产能力及效率的制约;后者受到世界形势和对境外石油资源控制的影响。从长远角度审视,提高国内石油产量主要受制于国内石油储量,而企业生产能力与效率的影响程度相对有限。目前,中国石油的资源储量严重不足。从静态角度预测,在没有重大探明储量增加的情况下,中国目前的石油探明储量在20年内将开采耗尽。此外,中国部分石油(气)田已经进入开采的后期,开发难度越来越大。这一切表明,中国缺乏石油快速和长期增产的坚实的资源基础。然而,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大背景下,增加石油进口的可行性确实存在,石油进口是解决石油供需矛盾的一条有效路径,关键取决于对境外石油资源的控制。
石油对外依赖程度的增大无疑对石油安全是一个潜在的负面因素,但是石油对外依赖程度大并不等同于石油安全的脆弱性。事实上,中国石油安全问题的症结并非完全在于石油进口依赖程度的大小,多元化的石油来源可以有效地化解石油对外依赖程度增加所产生的潜在石油安全危机。
其一,中国石油进口来源趋于集中化是中国石油安全的一大隐患。1995年以来,中国石油进口来源的集中趋势却越来越明显,来自中东的石油越来越多。对于中东石油日益增加的依赖成为中国石油安全的重大挑战。
其二,世界石油分布的不均衡决定了依赖石油进口并非只是几个国家和地区的个案。
其三,某些石油来源地的长期战乱增加了石油进口风险。中东石油在全球的地位不言而喻,然而中东地区的战乱增加了石油来源地的风险。石油来源地风险增大,需要石油进口来源多元化加以平衡。
其四,虽然从保证国家经济的独立性来讲,应该减少对于进口石油的依赖程度。但是,通过分析表明中国尚无法摆脱对于进口石油的依赖,在此前提下,若能够确保石油进口的来源畅通同样可以解决石油安全问题。
其五,需求方固然受到供给方的制约,尤其对于石油一类的稀缺资源,但是随着可选供给方数目的增加,需求方所受到的制约会越来越小,甚至双方的角色存在对换的可能。因此,通过增多石油进口来源,有可能确保合理价格范围内的石油足量供应,这才是中国石油安全战略抉择的关键所在。
石油安全战略抉择的基本分析决定了中国石油安全战略可以归纳为“应急的石油储备”和“多元化的石油来源”两个核心。石油安全从时间维度考察可分为短期安全和长期安全,两个核心正好与此相对应。如果把经受得起暂时的供应中断作为石油安全的目标的话,则建立和维持应急石油储备应该是最直接的解决方案;如果石油安全的目标是要捍卫国家经济免受石油资源枯竭和油价上涨的影响,则应该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充足的供应来源,其解决之道是使石油安全战略建立在鼓励寻求充足资源的安全有效地开发利用的基础之上。应急石油储备可以解决短期石油安全问题,平抑石油价格波动,减少石油供给突变对国民经济的冲击;而多元化的石油来源则可以有效解决长期石油安全问题,保证石油供给,支持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
从国际经验看,石油战略储备从来都不是以平抑油价波动为主要目的,而是在战争或自然灾难时以保障国家石油的不间断供给为目的。因为战略储备油的成本是昂贵的,其收益是国家经济安全。因此,中国石油战略储备,其目的就是为了原油的不间断供给,而不是平抑价格波动。石油战略储备的建立应以国家为主,企业共同参与。在我国石油储备基地建立之初,发挥公司优势相当重要。由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储备石油会影响相关企业的效益,因此在运用法律手段明确企业义务的同时,应给予一定补偿。
为了扩大供给,中国企业除了不断在境内开采石油外,还应通过各种方式从国际市场寻找稳定的供货渠道,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要加强在国外投资,以中国特有的劳动力和一些技术优势来参与国外的一些油田开发。要进一步确保实现石油贸易渠道安全化。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与产油国更加积极地开展商业贸易,以产品输出来换取石油的进口;另一个是让产油国来中国参与石油市场的加工与销售,并与他们共享市场,以保证原油供应的稳定。应该利用现有技术和资金到非洲、南美洲等地区去开发石油,实现石油供应的多元化,规避当前石油进口集中带来的风险,避免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只要有充足的海外石油产量,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抵消和抵缓原油高价位对经济发展的冲击,稳定国内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
迄今为止,我国同海外油源的合作范围已扩展到俄罗斯、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东南亚印尼、缅甸,中东利比亚、伊朗、阿曼和中南美洲委内瑞拉,非洲苏丹等地。我国和国外很多合作项目都采取“份额油”的方式,即在当地的石油建设项目中参股或投资,每年从该项目的石油产量中分取一定的份额。这样一来,我国拿到手的是实物,石油进口量不至于受价格波动太大。因此,“走出去”买油不如“走出去”采油。
中国石油安全战略固然应该是一个系统性、全局性的战略,包括各个领域、各个层面战略的协调配合,但是,在石油安全战略中,必须抓住关键环节或关键点,而这一关键点就是——中国石油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石油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反映了企业生产能力与效率,因此不仅对于提高国内石油产量至关重要,而且更加重要的是决定了其跨国投资控制境外石油资源的能力。因此,我们必须面对这一现实,在石油安全战略制订和实施中,更加重视和支持石油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为此,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强化政府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加强石油企业体制的改革与完善,在国内形成有效的石油企业竞争环境,以及对于石油企业海外投资予以强有力支持。
中国石油安全问题涉及多个方面,其中有技术问题、投入问题、资源问题,但最重要的还是缺乏一种高效、灵活的机制,制约了石油工业的发展。中国石油行业市场化进程远远落后于市场经济的形势发展,由于垄断,石油、天然气等价格长期受到管制,产业准入受到严格限制。中国的石油问题包总体上是一个体制改革的问题。
目前,中国石油产业的市场结构仍然存在缺陷,制约了石油产业组织效率的提高。石油消费方市场程度的迅速提高和石油供应方的过度垄断成为当前中国石油市场中的主要矛盾。一方面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已经达到了相当水平,绝大多数商品价格已经放开,用油企业的经营销售也已实现市场化。另一方面,中国原油、成品油供应仍然处于垄断之中,原油、成品油定价机制仍然处于“与国际接轨阶段”,不能充分反映国内市场供求关系。
因此,我们应加快放松石油市场准入管制,加快放开石油终端销售市场,建立科学的现代石油市场。在国际石油市场资源丰富的大背景下,开放的市场是中国获得稳定、廉价石油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否则,就无法保证对国际资源的利用,也无法形成吸引国际资源的市场,不利于提高石油供应安全。
中国石油市场在对外开放之前首先应对内开放。一方面,政府在放开石油价格的同时,应建立起宏观调控机制,真正掌握住市场管理和调控权;另一方面,打破国内石油市场的地域垄断,积极培养市场主体,从开放市场、完善和规范市场入手,制定市场规则,形成合理的、有序的竞争格局。
在确保中国石油安全的大战略中,民营石油企业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近年来,在国际石油石化行业巨头纷纷抢滩中国市场的同时,国内一些民营企业也开始进入石油石化市场。国内石油石化市场已开始形成以国有石油公司为主导、国外大石油公司和国内民营企业积极参与的市场主体和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
我国承诺加入WTO后5年内开放原油、成品油、化肥批发领域;加入WTO后3年内开放成品油零售领域。对国外都如此,对内当然也要放开。当前,民营企业进入石油领域主要集中在中、下游行业,即成品油的加工和批发。近年来,民营企业进军石化行业的步伐明显加快,在产业链中也不断地向上游延伸,但上游领域受国家政策限制,还没有民营企业真正进入。而2004年底出台的《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非公36条”),无疑是给民营油企吹响了新的冲锋号。“非公36条”明确规定:“允许非公经济进入垄断行业”,其中除国家法律法规等另有规定外,允许具备资质的非公有制企业依法平等取得矿产资源的探矿权、采矿权,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商业性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石油行业恰恰位列其中。就是说,非公有制资本可以合法地参与原油钻探了,这对民企发展有着里程碑的意义,表明政府真正为民营企业提供了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平等竞争的平台。可以预见,在“非公经济36条”激励下,中国石油民营企业的发展天地广阔。
由于石油项目,特别是开发上游的项目所需资金量极大,要有强有力的资金、技术做后盾才能去参与国际石油市场竞争,对此,民营企业单打独斗是不行的,不仅民营石油企业自己要联合起来,也要注重和国外的石油界合作,特别是与国内的国有公司联合,寻找合作点、切入点,优势互补,在合作中发展壮大自己,共同出击海外石油市场,增加国内石油供给,维护我国石油安全。
民营石油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产物,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具备适应市场的能力,具有强烈的市场意识和市场管理能力、经营能力和开拓能力,所以必将会成为中国石油石化行业的重要力量。
(作者单位:珠海振戎公司)
F. 石油价格下调对中国有那么不利的影响
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一)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影响我国通货膨胀水平 由于我国国内原油价格已经与国际石油市场接轨,因此国内原油价 格水平受到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影响,进而影响我国与石油有关的行 业。目前我国石油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并没有直接的权重,主要是 通过动力燃料、燃气等能源消耗类因素影响CPI。因此国际石油价格的 波动并不会直接影响国内CPI 的水平,但会通过影响国内原油价格, 进而对国内燃料、燃气等石油消耗类行业成本价格造成影响,进而推 动相关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的变动,由于下游消费品价格对上 游工业品价格变动的反应较为敏感,因此上游产品价格的变动必然会 通过产业链逐步向下游消费品延伸。当国际石油价格不断上涨时,很 容易产生“成本推动”型的物价上涨,从而推动CPI 的上涨,影响我 国通货膨胀水平。
(二)石油价格波波动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随着我国石油进口量的不断增加,石油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占有 一定比重。国际原油价格的急剧上升,意味着我国进口石油的实际购 买力下降,造成我国外汇储备的减少,使得石油贸易逆差急剧增加, 这对我国的贸易平衡带来不利影响。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必然会增加 我国与石油有关的出‘口产品的成本,制约该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 力。同时,油价上涨使发达国家消费需求下降,降低其进口量,从而 影响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 油价的大幅度波动,直接影响我国的出口贸易,加大与贸易伙伴之 间的贸易不平衡,增加贸易摩擦。而且,由于我国石油进口来源还比 较单一,相当大的一部分原油是从中东地区进口,在油价大幅攀升、 能源短缺的情况下,将会与美国、日本、西欧等石油消费大国产生资 源争夺,从而影响正常的贸易关系,恶化我国的贸易环境。
(三)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GDP 增长的影响 石油成为我国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投入品,并且是重要的消费品,国 际油价上涨对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 增加我国出口产品成本,抑制出口;二是提高了国内消费品价格,抑 制了国内消费;三是导致难以向下游产业转嫁成本的部分企业,无法 维持正常生产,只能减少生产甚至停产。由于受当前技术条件的限 制,石油与其它产品的替代弹性很低,因此油价上涨将会使生产可能 性曲线和消费可能性曲线向内收缩,即使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 币政策使经济恢复到潜在生产能力,与石油涨价前相比,实际GDP 会降低,最终使经济增长减缓。石油作为主要的能源,其定价权基本为美国控制,使我国成为国际 石油价格的被动接受者。随着我国对石油进口的依存度越来越高,石 油价格波动已经影响到中国GDP 的增长,影响到国家经济安全,在石 油大量依靠进口的情况下,随着我国石油消费量的不断增加,油价上 涨必然会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相当大的抑制作用。
(四)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中国金融安全的影响 随着国际石油市场的全球化发展,石油金融化趋势的加强,石油类 金融衍生产品和金融工具的层出不穷,石油价格波动加剧金融市场的 动荡,对一个国家的金融安全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影响。由于目前我国 在国际石油定价中没有话语权,国内也没有石油期货市场。
G. 我国是石油进口大国,为何油价下跌国内石油企业却很害怕
因为油价过低对直接冲击石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利润,赚钱少了,当然就害怕了。
大家好,我是财经评论员思之想之,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原油进口国,为什么原油价格下跌了,我国的石油企业却很害怕?
二是从零售端来看,现在受到疫情的影响,成品油的销量也大幅下降,一季度成品油销量下降也超过了20%。油卖的少,还便宜了,利润少了;同时开采炼油也是亏本,所以,国内石油企业当然很害怕。
其实,不只是国内企业,所有国家的石油企业都是担心的。
好在中国设立一个40美元的地板价,也就是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低于40美元的时候,国内油价的最高零售价格不再下调。而且,国内油价每10个工作日调整一次。
否则如果跟着原油价格随涨随跌的话,三桶油现在恐怕就要哭死了,因为会赔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