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矿藏 » 石油气厂牌型号是什么
扩展阅读
顺丰邮寄东西价格怎么算 2025-01-11 20:19:39
今天石油一桶多少人民币 2025-01-11 20:12:40
如何算出机构的成本 2025-01-11 20:07:40

石油气厂牌型号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5-01-11 18:38:16

A. plc是什么都要学习那些东西

PLC是一种智能控制器、是电脑(PC).PLC就是可编程控制器。PLC就是可编程序控制器:PLC英文全称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中文全称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定义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在工业环境应用而设计的。它采用一类可编程的存储器,用于其内部存储程序,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与算术操作等面向用户的指令,并通过数字或模拟式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开始推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用来取代传统继电器控制装置,从那时起,PLC技术快速发展,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PLC的功能也不断完善。随着计算机技术、信号处理技术、控制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用户需求的不断提高,PLC的功能也不断完善,PLC在开关量处理的基础上增加了模拟量处理和运动控制等功能。今天的PLC不再局限于逻辑控制,在运动控制、过程控制等领域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PLC作为离散控的制的首选产品,PLC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得到了迅速发展,全世界PLC使用年增长率保持在20%~30%。随着工厂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PLC市场容量基数的不断扩大,近年来PLC在工业发达国家的增长速度放缓。但是,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PLC的增长十分迅速。综合相关资料,2004年全球PLC的销售收入为100亿美元左右,在自动化领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PLC是由摸仿原继电器控制原理发展起来的,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PLC只有开关量逻辑控制,首先应用的是汽车制造行业。它以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通过数字输入和输出操作,来控制各类机械或生产过程。用户编制的控制程序表达了生产过程的工艺要求,并事先存入PLC的用户程序存储器中。运行时按存储程序的内容逐条执行,以完成工艺流程要求的操作。PLC的CPU内有指示程序步存储地址的程序计数器,在程序运行过程中,每执行一步该计数器自动加1,程序从起始步(步序号为零)起依次执行到最终步(通常为END指令),然后再返回起始步循环运算。PLC每完成一次循环操作所需的时间称为一个扫描周期。不同型号的PLC,循环扫描周期在1微秒到几十微秒之间。PLC用梯形图编程,在解算逻辑方面,表现出快速的优点,在微秒量级,解算1K逻辑程序不到1毫秒。它把所有的输入都当成开关量来处理,16位(也有32位的)为一个模拟量。大型PLC使用另外一个CPU来完成模拟量的运算。把计算结果送给PLC的控制器。

相同I/O点数的系统,用PLC比用DCS,其成本要低一些(大约能省40%左右)。PLC没有专用操作站,它用的软件和硬件都是通用的,所以维护成本比DCS要低很多。一个PLC的控制器,可以接收几千个I/O点(最多可达8000多个I/O)。如果被控对象主要是设备连锁、回路很少,采用PLC较为合适。PLC由于采用通用监控软件,在设计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方面,要容易一些。
近10年来,随着PLC价格的不断降低和用户需求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中小设备开始采用PLC进行控制,PLC在我国的应用增长十分迅速。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基础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今后一段时期内PLC在我国仍将保持高速增长势头

通用PLC应用于专用设备时可以认为它就是一个嵌入式控制器,但PLC相对一般嵌入式控制器而方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更好的稳定性。实际工作中碰到的一些用户原来采用嵌入式控制器,现在正逐步用通用PLC或定制PLC取代嵌入式控制器,PLC产业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了解他首先了解PLC应用范围:
PLC的应用领域
目前,PLC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于钢铁、石油、化工、电力、建材、机械制造、汽车、轻纺、交通运输、环保及文化娱乐等各个行业,使用情况大致可归纳为如下几类。

开关量的逻辑控制
这是PLC最基本、最广泛的应用领域,它取代传统的继电器电路,实现逻辑控制、顺序控制,既可用于单台设备的控制,也可用于多机群控及自动化流水线。如注塑机、印刷机、订书机械、组合机床、磨床、包装生产线、电镀流水线等。

模拟量控制
在工业生产过程当中,有许多连续变化的量,如温度、压力、流量、液位和速度等都是模拟量。为了使可编程控制器处理模拟量,必须实现模拟量(Analog)和数字量(Digital)之间的A/D转换及D/A转换。PLC厂家都生产配套的A/D和D/A转换模块,使可编程控制器用于模拟量控制。

运动控制
PLC可以用于圆周运动或直线运动的控制。从控制机构配置来说,早期直接用于开关量I/O模块连接位置传感器和执行机构,现在一般使用专用的运动控制模块。如可驱动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的单轴或多轴位置控制模块。世界上各主要PLC厂家的产品几乎都有运动控制功能,广泛用于各种机械、机床、机器人、电梯等场合。

过程控制
过程控制是指对温度、压力、流量等模拟量的闭环控制。作为工业控制计算机,PLC能编制各种各样的控制算法程序,完成闭环控制。PID调节是一般闭环控制系统中用得较多的调节方法。大中型PLC都有PID模块,目前许多小型PLC也具有此功能模块。PID处理一般是运行专用的PID子程序。过程控制在冶金、化工、热处理、锅炉控制等场合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数据处理
现代PLC具有数学运算(含矩阵运算、函数运算、逻辑运算)、数据传送、数据转换、排序、查表、位操作等功能,可以完成数据的采集、分析及处理。这些数据可以与存储在存储器中的参考值比较,完成一定的控制操作,也可以利用通信功能传送到别的智能装置,或将它们打印制表。数据处理一般用于大型控制系统,如无人控制的柔性制造系统;也可用于过程控制系统,如造纸、冶金、食品工业中的一些大型控制系统。

通信及联网
PLC通信含PLC间的通信及PLC与其它智能设备间的通信。随着计算机控制的发展,工厂自动化网络发展得很快,各PLC厂商都十分重视PLC的通信功能,纷纷推出各自的网络系统。新近生产的PLC都具有通信接口,通信非常方便。

哪种厂牌PLC市场占有率高。
目前还没有哪个机构能公布调研数据并得到大家的认可。
小型机:三菱FX 西门子S7-200 欧姆龙CP系列
中型机:西门子S7-300 三菱Q系列
大型机:ABControlLogix 西门子S7-400
各个行业厂商占有率不同。
不同国家的企业也不同 亚洲企业 三菱 欧姆龙 LG比较多。欧洲企业西门子 AB 施耐德比较多。
作为一个合格电气工程师:三菱 西门子是必备的技能。
PLC本身是通的。精通一个在学其他的很容易了。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是一种在工业中被广泛应用的自动控制元件。然而PLC应用与编程人才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自动控制领域发展的瓶颈。通过学习PLC可编程控制器程序设计使学员掌握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和PLC控制系统硬件软件的设计方法,可编写复杂的PLC程序,为从事PLC控制系统的设计、调试和改造工作打下基础。可以独立承担相关项目的设计与开发。让您由一位电工升级为货真价实的工程师!
随着现代工业设备自动化,越来越多的工厂设备将采用PLC人\机接口等自动化器件来控制,因此设备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对设备的维护人员的技术要求越来越严格。作为一名合格的技术员,需要掌握的技能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全面性,以此来满足自动化的发展及要求,
学习PLC编程一点也不难。有的初学者在理论上花了很多功夫,结果半年下来还是没有把PLC搞懂,其实他们只是缺少了一些PLC的实践经验,只要再进行一些实际的梯形图编写、程序下载、调试等操作,增加对PLC的感性认识,很快就可以掌握PLC这项技术了。开始阶段可以先学习一种品牌的PLC,因为所有的PLC原理都是差不多的,掌握了一种PLC其它的只要翻阅一下手册也就能上手使用了。
初学时可以编一些简单的梯形图,如触点的与、或、输出等,在PLC的机器里运行一下。成功了就会增加你学习的兴趣、和信心。然后再把PLC的主要功能逐个运用一次,比如高速计数器,你可以用PLC本身的脉冲输出端接到高速计数器的输入端,下载编好的梯形图,打开变量观察窗口,运行程序,观察计数的值是否正确。经过了这样的实践,你基本上知道PLC到底能做哪些事情了,在实际的工控应用中就能做到胸有成竹了。
普洛帝颗粒计数器就是用PLC系统。
1。电工原理和电机原理一定要懂,简单的就记背也要背下来,比如马达容量1KW2A,正反转,星三角接线,电线容量。电阻,电感,电容的特性等
2。液压和气动也要掌握,比如压力换算,压力和电流的比例换算,这在有压力控制上都要用到
3。电线截面要会看,线拿到手就知道几平方的,还有什么电器上该用什么线,比如马达就用4线的,3根主线1根接地。从变频器上出来的要用屏蔽线。
4。机修也要会做,特别是螺丝,一看就知道用几的内角扳手或外六角扳手(别小看了它,平常维修固定螺丝是少不了它的,这样能节约时间)
5。PLC编程自己可以模拟编,简单的如红绿灯,控制小车走等
6。做人要会做,要谦虚,不可能你样样都会。
7。心态要好,保持一颗平常的心
8。平常要多干,就是在苦在累也要,这样技术才能学到手能解决实际问题,反之你只不过是纸上谈兵

对于做项目的
1。四大常用PLC要会,基本指令和功能指令要熟
2。通讯接口要懂
3。电气市场行情要熟,好的和坏的要会区分,列如买到个2手40点的PLC怎么判断它是好的呢?
4。变频器和单片机要懂,变频调速和伺服控制要懂
5。常用电器元件和传感器要知道
6。要会CAD电气制图。

B. 机油型号分类

汽车机油知识】①机油型号含义②机油型号及分类③机油型号解释

(阅读后会基本理解机油型号与使用规程)

①机油型号含义
机油型号含义
(内部培训资料)
SAE英文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缩写家能看见机油罐会有SAE40SAE50 或SAE15W-40SAE5W-40这样标记它代表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粘度等级W代表冬季使用机油前面数值越代表可供使用环境温度越横后面数值则代表非冬季使用系列数值越可供使用环境温度越象SAE40SAE50这样只有组数值单级机油能在寒冷冬季使用象SAE15W-40SAE5W-40这样两组数值都有这就代表这种机油先进"级机油"适合从温到温广泛区域粘度值会随温度变化给予发动机全面保护般说来可依据车辆所在常年气温选择机油具体推荐如
级油优点:
1.全年使用延发动机寿命减磨损(减冷启动引起磨
2.提燃油经济性
3.降润滑油消耗
4.减磨损
5.提供良温润滑性
6.换油期
7.数重负荷发动机制造商推荐
API美国石油学会英文缩写API等级代表发动机油质量等级它采用简单代码来描述发动机机油工作能力
API发动机油分为两类"S"系列代表汽油发动机用油"C"系列代表柴油发动机用油当"S""C"两个字母同时存在则表示此机油为汽柴通用型如"S"在前则主要用于汽油发动机反之则主要用于柴油发动机
从"SA"直到"SJ"每递增个字母机油性能都会优于前种机油中会有用来保护发动机添加剂
从SA直到SL,每递增个字母机油性能都会优于前种机油中会有用来保护发动机添加剂字母越靠后质量等级越国际品牌中机油级别SF级别以
目前市场发动机机油分为矿物机油合成机油两者区别在于基础油同矿物油基础油从原油中提炼合成油基础油则通过化学合成与矿物油相比合成油抗温氧化抗粘度变化抗磨损能力强
合成油粘度变化受气温影响所以既能在温环境中流动顺畅也能在温环境中保持适当粘度减发动机磨损另外合成油提炼纯度在发动机持续温运作易氧化分解产生油泥积碳其劣化速度比矿物油慢50%使用时效也般使用矿物油车行驶5000公里就必须换油而合成机油其换油里程可延至8000-10000公里
机油组成
机油主要可分为基础油添加剂两部分
基础油:
(1)矿物油—Mineral
从原油中提炼而成,此种基础油因受限于原油先天性质,原油来源,炼制技术,成本等等,在黏度指数,流动点氧化稳定度方面便有定限制要靠添加剂来改善
(2)合成油—Synthetic
就把矿物基础油用酯类(Easter)或聚烯类(PAOPoly-Alfa-Olefine)来取代,再添加剂参配,就合成机油,而若基础油全用酯类或聚烯类取代,便称为全合成机油(Fully-Synthetic Oil)若只有用部分则称为半合成机油(Partial-Synthetic Oil)
(3)植物油--Vegetable
顾名思义就从植物所提炼而成,如黄豆油(Soybeam Oil)篦麻油(Castor Oil),而castor oil使用较广泛,因为它能够在铁或钢表面形成层薄膜,现在有些试验性赛车用油即采用植物油
(4)动物油—Animal
通常用在齿轮润滑,如抹香鲸油(Sperm Oil)有非常良抗磨抗压特性,它用于数有限度滑动差速器至于真正发挥机油功能添加剂,则为配合同基础油化学特性而稍作调整外,其功效完全相同
添加剂:
(1)清净剂--Detergent
发动机在温操作时会产生结胶(Vanish)积碳(Carbon)现象,这些必须靠机油中清净剂来清除,其成分为金属盐类
(2)驱散剂--Dispersant--或称分散剂
发动机在温操作时,如非速时间行驶,会产生所谓油泥(Sludge)为防止其产生,机油中必须添加驱散剂,将油泥均匀分散在机油中避免油泥沉积在机油滤清器,汽门推杆及活塞环,造成润滑油路顺而致使未被润滑部分造成磨损
(3)抗氧化剂--Anti-Oxidant
机油在发动机温,特别容易与空气造成氧化反应,机油氧化之后颜色会加深,黏度会提,因而增加机油泵及发动机负荷,同时氧化之后产生有机酸也会腐蚀发动机零件,因此保持机油氧化稳定性重要,尤其在极温涡轮发动机
(4)防锈添加剂--Anti-Rust Additive
为防止引擎金属零件生锈,理所当然必须添加防锈剂,此种添加剂成份均含有极性基(Polar Radical),利用分子间极性吸附于金属表面,保护金属免受空气,水分及盐分侵蚀而生锈
(5)抗腐蚀添加剂--Anti-Corrosion Additive
与防锈添加剂样,但前者用于保护铁族金属(Ferrous Metal)之零件而后者则用于保护非铁金属(Non-Ferrous Metal)合金(Alloy)零件免于硫份有机酸之腐蚀
(6)黏度指数改善剂--Viscosity Index Improver
基础油受限于原油之本质,其黏度指数只能藉提炼制程改善至定程度之后便须靠黏度指数改善剂,也因为黏度指数改善剂发明才有复级黏度机油产生
(7)流动点抑制剂--Pour Point Depressnat--又称流动点降剂
所谓流动点就测定某特定油料,当其开始能流动那点温度,便流动点,机油中或或都会有些蜡成份(蜡虽然在基础油炼制时已经用溶剂消除,但仍然能达100%),而这些蜡在温旦成为晶体固结时,会阻止机油流动,为使引擎在冬天能够顺利启动,必须在机油中添加抑制剂使流动点降,阻止蜡份结晶,而适应寒冷气候
(8)抗磨损添加剂--Anti-War Additive
引擎在温压情况会出现所谓接口润滑(Boundary Lubrication)情况,也就金属活动面在热膨胀情况,将油膜挤开,而形成金属与金属之间直接摩擦,为防止这种情况产生,必须添加抗磨损添加剂这种添加剂在接触金属时,便发生化学作用,而产生层保护膜来保护金属使之在彼此接触时免于磨损
(9)消泡剂--Anti-Foaming Agent
机油在发动机内被反复搅动,自然会产生泡沫,而有泡沫方就没有油膜方,发动机便失去保护,而另方面,有泡沫方,同时也代表与空气接触面增,也加速其氧化,因此需添加消泡剂以避免泡沫之产生
(10)染色剂--Dye
其功能有:1.识别用,如汽车之自动变速箱油(ATF:Automatic Transmission Fluid)均染成红色,以便漏油时有利辨识维修 2.行销广告用,例如日本行程机油部分都染成淡蓝色或红色除美观外,并可用以广告其润滑油中之基础油精练程度,颜色淡,才有可能染色
(11)碱性添加剂--Alkaline Additive
又称总碱价提升剂(Total Base Number Booster)其作用在于提润滑油中碱性物质剂量其功效即中燃料(汽,柴油)中所含之硫份因燃烧后产生酸性硫化物免汽缸内壁(Cylinder Wall)及活塞环(Piston Ring)等被这些酸性物质所腐蚀
(12)极压添加剂--Extreme Pressure Additive
为硫化物,氯或磷之添加剂,在发生接口润滑时,能给予金属良保护其能防止金属面发生镕接(Welding),崩蚀(Spalling),及咬痕(Galling)等等,如市面常有些润滑油或油精广告宣称在转动金属能够承受压力,此类便半靠极压添加剂功用
(13)乳化剂--Emulsifying Agent
乳化剂目在使润滑油中水分产生乳化现象,防止水分金属表面接触而产生腐蚀作用,常用乳化剂有菜仔油,牛油,金属皂盐等等
(14)中度极压添加剂--Mid Extreme Pressure Improver
般为极性化合物,对金属表面起化学作用,但分子端附于金属表面极难分辨,所以能承受负荷比纯矿物油来,也可以称为油性剂(Oiliness Agent)
(15)完全极压添加剂--Full Extreme Pressure Improver
数完全极压添加剂含有硫磺,氯化磷化合物适合添加在负荷而且摩擦速度快润滑油,但只有在遇到重负荷时候极性油膜被破产生温,而此温时完全极压添加剂才会发生作用而形成化合物,在摩擦面之间形成层固体润滑剂,代替已经破液体油膜,般极压添加剂都有缓液体油膜被破效果,故亦称为油膜增强剂

②机油型号及分类

机油型号及分类
比如 SG 10W/30 含义分解如
SG 美国石油学会(API)汽油机油质量标准个等级
等级 使用对象 油品性能
SA 般负荷汽油机 要求添加剂提供保护老式发动机
SB 中负荷汽油机 加入某些抗氧剂与抗磨剂
SC 用于1964—1967年生产汽油车加入清静分散剂与抗氧抗腐剂要求防锈抗磨及抗温沉积性能
SD 用于1968—1971年生产汽油车具有减温油泥与防锈性能
SE 用于1972年以后生产汽油车具有温抗氧化及抗温油泥性
SF 用于1980年以后生产汽油车 具有比SE抗氧化及抗磨性能
SG 用于1989年以后生产汽油车 具有比SF分散性及抗氧化性能
SJ 用于1994年以后生产汽油车具有比SG性能试用于年出厂汽车重节省燃料降油泥生成
注意SC→SD→SE→S→SG→SH→SJ随机油级别增它添加剂加入量也会随增加
10W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 J300—1984机油粘度分级冬季级别
0W 5W 10W 15W 20W 25W
30 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 J300—1984机油粘度分级夏季级别
20 30 40 50 60
象这种机油(SG 10W/30等)也称为级油级机油其油品粘温性能(润滑油粘度随温度变化特性成为粘温性)在温度范围跨度时粘度变化可在定区冬夏通用年季都可使用油品如5W/30 10W/30等级有具有良温启动性能气温较能使发动机顺利启动防止发动机磨损且节约燃料
级油中W表示含义机油牌号中W英语冬天(winter)第个字母因此即表示冬天意思凡在机油中有W适合在冬季使用
既适合冬季使用又能夏季使用全天候使用机油故称为级油
级油中W 前数字表示机油温流动性数字越温流动性越分数数字则表示机油温粘度即100℃时粘度数字越机油温粘度越
各种油品温度适用范围
SAE 5W/30 -35——+30℃ 5W/30中30表示温度级别但30#级别机油适用范围自然环境 温度30℃以以各点温度同
SAE 10W/30 -25——+30℃
SAE 15W/40 -20——+40℃
SAE 20W/40 -15——+40℃
SAE 30 -10——+30℃
SAE 40 10——+40℃
综所述我们可以看到汽车润滑油摩托车润滑油使用个标准同标号油品(即使个同个牌子产品)在相同温度它们粘度等各项指标完全相同存在谁比谁稀与稠问题(温油品粘度变稀会对发动机有危害面会有解答)汽车摩托车水箱温度都能超过100℃(SAE粘度标准测定也为100℃环境进行)即保证两者发动机温度也保证油箱温度为发动机提供正常润滑当然摩托车与汽车工作环境确实存在同但API分级SAE粘度测定包括内容如酸值倾点灰分总碱值闪点等项目个级别有个级别标准而现在摩托车润滑油与汽车润滑油使用个标准这说明同厂家同牌子同标号同级别摩托车润滑油与汽车润滑油厂家相同牌子相同粘度相同级别相同
机油粘度对车影响
机油粘度越越这种观点对
粘度过会造成
1发动机温启动困难在发动机温启动油太慢油压虽但机油通过量并油泵送性差发动机自启动到机油进入摩擦面这段时间磨损量增加
2清洗作用差机油粘度油循环速度慢通过滤清器次数也就减能及时把磨损来金属磨削炭粒尘土等杂质从摩擦面带走
3冷却作用差机油粘度流动性差循环速度慢从摩擦表面带走热量速度也就慢易使发动机过热
4残炭粘度过它残炭颗粒就凝固点就容易堵塞油路
机油粘度过危害
1油膜够容易破在温摩擦表面易形成足够厚度油膜油膜承受力差在载荷作用容易别破使机件到正常润滑增加磨损
2密封粘度过密封性就差汽缸容易漏气仅会使功率降还易使废气窜入油箱使机油稀释污染
3增机油消耗量机油粘度密封容易使汽缸壁机油窜入燃烧室造成机油燃烧但增加机油消耗量还造成燃烧室积碳增加发动机功率降
因此要选择适宜粘度在零件摩擦表面能够形成足够厚度油膜
换机油
要进行彻底换因原来机油含有微杂质或质量降以及新加油品原来同牌子同标号机油因两种油品使用基础油添加剂可能同因此会造成机油过早变质失去作用还有即使同厂家同牌子同标号机油也会有基础油添加剂同彻底换机油步骤如
1放油应趁热放出旧油
2清洗放净旧油后加入新机油数量相当与油面1/3然后急速运转3分钟将油放净
3加油加入新机油规定刻度
希望以内容能给同样骑驴代步朋友们使用机油带来方便
另外10W-3010W-40都能适用-18摄氏度以温度但在在零5-10摄氏度以确实已能感觉10W-40比10W-30要明显稠些(虽然10W这个温参数样)

③机油型号解释

机油型号解释
首先简单说可以这样理解……
15表示冬天时机油黏度为15号40表示夏天机油时相当于40号机油黏度
1.冬季用油牌号分别为0W5W10W15W20W25W
符号W代表冬季Winter(冬天)缩写
W前数字越温粘度越温流动性越适用最气温越
2.夏季用油牌号分别为20304050数字越其粘度越适用最气温越

3.冬夏通用油牌号分别为
5W/20 5W/30 5W/40 5W/50
10W/20 10W/30 10W/40 10W/50
15W/20 15W/30 15W/40 15W/50
20W/20 20W/30 20W/40 20W/50

代表冬用部分数字越代表夏季部分数字越者粘度越适用气温范围越
复杂说这样……
润滑油黏度使用SAE等级别标识SAE英文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缩写
例如SAE40SAE50 或SAE15W-40SAE5W-40
W表示winter(冬季)其前面数字越说明机油温流动性越
代表可供使用环境温度越在冷启动时对发动机保护能力越
W后面(横后面)数字则机油耐温性指标数值越说明机油在温保护性能越
较黏度机油对运动系阻力也相对较
但耗费功率增加油耗而且机油温度会升容易氧化影响冷启动保护
象SAE40SAE50这样只有组数值单级机油能在寒冷冬季使用
象SAE15W-40SAE 5W-40这样两组数值都有
15表示冬天时机油黏度为15号40表示夏天机油时相当于40号机油黏度
这就代表这种机油先进"级机油"适合从温到温广泛区域
黏度值会随温度变化给予发动机全面保护

(SAE) 适用环境温度(°C)
5w -30°C
10w -25°C
15w -20°C
20w -15°C
30 30°C
40 40°C
50 50°C

级油优点:

1.全年使用延发动机寿命减磨损(减冷启动引起磨损)
2.提燃油经济性
3.降润滑油消耗
4.减磨损
5.提供良温润滑性
6.换油期
7.数重负荷发动机制造商推荐
市场中现有机油按SAE法分类单级机油冬季用油有6种夏季用油有4种级机油冬夏通用油有16种
冬季用油牌号分别为 0W5W10W15W20W25W
夏季用油牌号分别为 20304050
冬夏通用油牌号分别为 5W-205W-305W-405W-50
10W-2010W-3010W-4010W-50
15W-2015W-3015W-4015W-50
20W-2020W-3020W-4020W-50
最后附些关于机油指标出处
在机油罐卷标可以看到各种标示般来说较常见到有APl.ACEACCMC等等认证另外较见也有ILSAC以及各车厂自订认证对于油品.每个人比较奇重点在于哪种油比较优这问题答案定机油品质靠述机构所通过认证来判别每种认证都有同规范等级区别而测试方法就在特定点以特定引擎进行各项代表实际行车状况仿真试验.并在定时间内完成测试后将引擎分解然后检测积碳油污腐蚀及磨损等’情况再与标准样本做比较说这么其实各厂牌基础油技术与品质相差而各加添加剂成分配方就变成油品指针各油厂会将生产油品送到具有公信力机构测试与认证所以这些机构认证标志就成机油品质优劣指针
(1)API:
API最常见机油国际认证规范标示American Petroleum lnstitute美国石油工程学会缩写.通过APl测试认证油品可以在机油瓶身标打API双环标志它区分机油等级标准主要依据油品温流动性温清净性扩散过滤性氧化稳定性耐磨耗性防腐蚀及防锈性.触媒兼容性以及环保要求(这个部分后面会再提到).目前共有SASBSCSDSESFSGSHSJSLSL这11种等级以SL等级为最新S所代表汽油引擎.后面英文字母为其等级区别般在罐身所看到标示方式为SJ/CF.斜线后C所指则柴油引擎分级方式与亦同即字母顺序越后面所代表等级越
(2)CCMC
原本欧洲油品认证规范组织CCMC在1996年正式改组为ACEACCMC为Coremittee OfCommon Mar—ketAutomobieConstructors亦即"欧洲共同市场汽车制造委员会由CEC负责开发燃料与润滑油性能试验方法再由CCMC进行分级CCMC所制订规格从最级G1起直到最级G4G5G代表汽油引擎.PD代表柴油引擎值注意G4所认证油品局限于温流动指数10W15W与20W但W后面温黏度指数则没有限制而G5所认证油品只包括5W与10W
(3)ACE
ACEA为Association des Constructeurs Europeens Automobiles为原来CCMC改组于1996年1月1日正式称为ACEA分为A1.A2A3级.ACEA认证规范标准由BMWFlATFORDGMMERCEDS-等车厂共同制订1996年取代CCMC过目前ACEA与CCMC认证标示仍然并行使用在许油品罐身.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这两种认证规范出现
(以文章及数据来自互联网本人做个收集整理没有进行删改有错误之处请及时纠正谢谢)
=========================================================================

【转帖】日常保养盲区 换机油科学方法

评论转发 中国网

换机油汽车养护中重要项目也燃油费之外比较笔开支无论通过4S店汽配市场或专业机油品牌养护店换消费者难免都会遇到些消费盲区或者易察觉坑在此我们支几招力求让车主能相对透明选择适合自己消费方式
在4S店换贵但省事
4S店维修员般会推荐车主使用原厂机油并称这指定机油部分汽车品牌4S店都规定客户在质保期间用原厂指定机油如果用其他(拷问)品牌油或者在4S店以外方换机油话万质保期间发动机出现问题予保修
●疑问原厂机油到底什么油品?
●释疑本质矿物油但同样价钱可抵市场半成品油
清华学清华汽车工程开发研究院副教授杜永昌表示从成本角度考虑目前部分4S店都使用矿物油实际4S店利用其在汽车养护市场优势位对客户进行误导从而获额利润
诚然4S店提供原厂专用机油基本符合该品牌车辆发动机使用要求供应假冒伪劣产品几率也车主可以放心使用但在4S店换矿物油价钱足以在市场买到半合成机油
广本花乡店售后服务经理姜勇表示其原厂机油实际机油供应商根据各厂家自身发动机特点在某品牌机油基础加入适当比例具备抗温防腐等作用添加剂这种打标识原厂机油本质仍矿物油只加入度身定做添加剂配方
目前许4S店也会向车主推荐优质全合成机油但同样品牌4S店比机油品牌专营店价格约1/3
●支招换前咨询清楚换后检查保养明细
有4S店在首保期间给客户免费换机油时用原厂机油但当客户需要自费换时则会推荐或直接换价格半合成或全合成油
车主在自费换前最问清楚可选择机油品种及价格换完毕后仔细检查费用明细建议保留首保时单据可以对比原厂机油合成油价格相差再根据情况选择
除奔驰奥迪等端品牌车型把壳牌嘉实等品牌产品作为指定机油外般家用轿车用普通矿物油就可以
●盲区旧机油故意放完私留部分新机油
●支招放油时在旁看10分钟换后要求出示用完机油瓶

部分信誉佳维修站数4S店维修工会偷机油即旧机油故意放完添加新机油时就必加满4升造成结余他们般会私吞掉1至2升
实际旧机油完全放干净太可能般误差在0.5L范围内属于正常有时间话建议车主看工人打开油堵完全放完旧机油再离开这个时间最也会超过10分钟
另外如4S店没有主动出示用完机油空瓶车主有权要求出示检查
汽配城淘货便宜但风险
汽配用品城无疑家认为淘便宜货方但在鱼龙混杂汽配用品市场充斥为数水货假货
广州某汽车维护公司陈总工程师告诉记者曾有人以30元个价格到该公司收购美孚壳牌等着名品牌机油包装瓶可以预料市场会有部分机油假货存在其中部分打水货名义销售
年来在市场销售水货机油来自泰国中国台湾等法商家利用人们贪图便宜又希望到进口机油心态用劣质机油仿冒国外销售品牌机油其实这种比市场售价半机油实为假货几率
旦所谓水货实为劣质机油因其黏度符各种添加剂足(甚至以旧机油进行过滤脱色完全丧失润滑功效)将对发动机造成极损害甚至令其报废这将偿失
同时别忘购买明知偷逃税款产品将有触犯国家法律风险
找品牌养护店放心且性价比
目前品牌机油都在国内建立自己品牌汽车养护店如果想为些端品牌车型选购较品牌机油到这些养护店购买产品价格会比4S店概1/3但这些油会比普通矿物油贵
自行购买换需定动手能力
目前有部分车主汽车俱乐部都流行DIY换机油活动之前曾有俱乐部以团购形式向品牌机油总经销商购买机油折扣这种最省钱方法有4S店举行过教车主自己换机油比赛有兴趣车主可以尝试

C. 什么是 BIM,它的具体作用是什么

BIM的英文全称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指建筑信息化模型。

BIM是一个完备的信息模型,能够将工程项目在全生命周期中各个不同阶段的工程信息、过程和资源集成在一个模型中,方便的被工程各参与方使用。

(3)石油气厂牌型号是什么扩展阅读

建筑信息的数据在BIM中的存储,主要以各种数字技术为依托,从而以这个数字信息模型作为各个建筑项目的基础,去进行各个相关工作 。

在建筑工程整个生命周期中,建筑信息模型可以实现集成管理,因此这一模型既包括建筑物的信息模型,同时又包括建筑工程管理行为的模型。将建筑物的信息模型同建筑工程的管理行为模型进行完美的组合。因此在一定范围内,建筑信息模型可以模拟实际的建筑工程建设行为,例如:建筑物的日照、外部维护结构的传热状态等。

参考资料网络-BIM

D. 详细介绍一下AMD

不知道你说的是厂商呢 还是它的产品 都说一下吧 说起AMD不能不提它的冤家对头INTER
Intel与AMD的竞争似乎从他们成立之初就已经注定。

1968年,Intel公司成立,随后1969年,AMD公司开始正式营业。两家公司的“斗争”由此开始。1971年,Intel研制的4004作为第一款微处理器开启了微型计算机发展的大门。

1978年,Intel出产第一颗16位微处理器8086,同时英特尔还生产出与之相配合的数学协处理器i8087,这两种芯片使用相互兼容的指令集。人们将这些指令集统一称之为 x86指令集,该指令系统沿用至今。

接触电脑比较早的人,一定知道早期的计算机表示方法都是按照X86指令集定义,比如286、386、486。当时各个公司出品的CPU都是一个名称,只是打的厂牌不同。

在微处理器发展初期,Intel提出的X86体系处理器远没有现在风光,当时IBM和苹果公司都推出了微处理器产品,在结构体系上互不相同,但性能差距不大,当时Intel对于AMD以及当时Cyrix等公司的态度十分微妙。一方面他们推出的产品和Intel的产品完全兼容,在市场上对其产品销售有一定影响;另一方面,Intel也在借助这些公司的产品稳固X86体系的地位。

在Intel与AMD发展的初期,两家公司还有过鲜为人知的合作关系,为X86体系地位的建立做出了很大贡献,随着286 、386的不断推出,特别是到486的时代,x86体系已经雄霸民用微处理器市场,IBM只有在服务器市场坚守着自己的领地,苹果被限制在了某些专业领域维持其独特的风格。

在这段时间人们对于处理器的品牌概念十分淡漠,当时的消费者只知道购买的的康柏的486或者IBM的486,并不关心处理器的Intel还是AMD。Intel凭借标准提出者的身份,一直是新产品的首发者,并且在市场份额上保持着老大的地位。AMD只能跟在对手背后以完全兼容作为生存的标准,更像是一家生产厂,在竞争上也只能以低价作为俄日裔的手段,这也是为什么AMD一直以来跟人的感觉都是一个“高性价比”品牌,其实就是低价产品的美化说法。

被迫改变

1993年,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在这一年,Intel一改以往的产品命名方式,对于人们认为该命名为586的产品,注册了独立的商标——Pentium(奔腾)。此举不仅震惊了市场,更是给了AMD当头一棒,AMD到了必须走一条新路的时刻。

从Pentium(奔腾)开始,Intel的宣传攻势不断加强,当时提出的“Intel Inside”口号,现在已经深入人心,经历了Pentium II(奔腾2)和Pentium III(奔腾3)两代产品,Intel已经成为微处理器市场的霸主,一直同AMD并肩作战的Cyrix公司在Intel的强势下无奈选择下嫁VIA公司,退出了市场竞争。

面对Intel的Pentium(奔腾)系列处理器,AMD在产品上虽有K5、K6等系列对抗,但从性能上一直难与Intel抗衡,只有凭借低廉的价格在低端市场勉强维持生计,眼看着Intel不断扩大其市场占有率。作为一家科技公司,AMD终于醒悟单纯的价格并不能使其产品得到用户的认可,拥有技术才是关键。

1999年,AMD推出了Athlon系列处理器,一举赢得了业界与消费者的关注,AMD彻底摆脱了自己跟随着的身份,腰身成为敢与Intel争锋的挑战者。也是在这一年,Intel放弃了使用多年的处理器接口规格,AMD也第一次没有跟随Intel的变化,一直沿用原有接口规格,标志着AMD与Intel的竞争进入了技术时代。

新的开始

从Athlon开始,AMD似乎找到了感觉,接连在技术上与Intel展开竞争,率先进入G时代,无疑是这一段交锋中,AMD最值得骄傲的一点。在比拼主频的这段时间,不仅让对手再不敢小觑这个对手,也让消费者认识了AMD,市场份额虽然还处在绝对劣势,但是在很多的调查中,AMD已经一举超过Intel成为消费者最关心的CPU品牌。

接下来AMD发起了一系列的技术攻势,在Intel推出奔奔腾4在主频上与AMD拉开距离后,AMD极力宣传CPU效能概念,在稳住市场的同时还概念了消费者盯住主频的消费习惯,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03年,AMD首先提出了64位的概念,打了Intel一个措手不及。当时64位技术还仅限于高端服务器处理器产品,在民用领域推行64位技术,使AMD第一次作为技术领先者在竞争中取得主动。Intel当时十分肯定地说,64位技术进入民用市场最少还要几年时间,但是1年后,面对市场趋势不得不匆忙宣布推出64位处理器。

在这次64位的比拼中,AMD无论在时间还是技术上都占有明显优势,可惜天公不作美,由于微软公司的拖沓比预计晚了一年半的时间才推出支持64位的操作系统,而此时Intel的64微处理器也“恰好”上市了,AMD得到了一片叫好声但是“票房”惨淡,所幸AMD也许早料到了这一点,其向下兼容的64位技术在32位应用中性能不俗,没有落得更大遗憾。

在64位没有取得先机的Intel,在双核处理器上再下文章,领先AMD一个月推出双核产品。AMD现在早已不是当初那个跟在人后的小公司,在推出自己的双核产品后,抛出了真假双核的辩论。

更令业界震惊的是2005年6月底,AMD毅然把Intel告上了法庭,直指对手垄断行业。对于这场官司的胜负暂且不论,AMD的这种态度已经说明了一切,不再依靠跟随对手,不再依靠低价抢占市场,AMD现在要求的事平等,是站在同一赛场上的对手。

在法庭外的市场上,AMD再一次拿起了价格这柄利器。在过去的几年中,由于主频竞争发展缓慢,因而Intel公司和AMD公司之间几乎没有进行过大幅度的降价竞争。但是随着双核处理技术的发展,两家公司与业内的其他竞争对手都提高了生产的效率,产品价格重新成为了Intel公司与AMD公司争夺市场的主要战场。

市场调研机构Mercury Research公布的x86处理器市场2005年第一季调查。结果表示Intel还是这个市场的头龙占市场81.7%,比上季下降0.5%,而AMD为16.9%上升了0.3%,在战斗中两个对手都在不断成长,似乎AMD要走的路还要更远一点。
产品对比
AMD与Intel的产品线概述

AMD目前的主流产品线按接口类型可以分成两类,分别是基于Socket 754接口的中低端产品线和基于Socket 939接口的中高端产品线;而按处理器的品牌又分为Sempron、Athlon 64、Opteron系列,此外还有双核的Athlon 64 X2系列,其中Sempron属于低端产品线,Athlon 64,Opteron和Athlon 64 X2属于中高端产品线。这样看来,AMD家族同一品牌的处理器除了接口类型不同之外,同时还存在着多种不同的核心,这给消费者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可以说AMD现在的产品线是十分混乱的。与AMD复杂的产品线相比,Intel的产品线可以说是相当清晰的。Intel目前主流的处理器都采用LGA 775接口,按市场定位可以分成低端的Celeron D系列、中端的Pentium 4 5xx系列和高端的Pentium 4 6xx系列、双核的Pentium D系列。除了Pentium D处理器以外,其他目前在市面上销售的处理器都是基于Prescott核心,主要以频率和二级缓存的不同来划分档次,这给了消费者一个相当清晰的印象,便于选择购买。(鉴于目前市场上销售的CPU产品都已经全面走向64位,32位的CPU无论在性能或者价格上都不占优势,因此我们所列举的CPU并不包括32位的产品。同样道理,AMD平台的Socket A接口和Intel的Socket 478接口的产品都已经在两家公司的停产列表之上,而AMD的Athlon 64 FX系列和Intel的Pentium XE/EE系列以及服务器领域的产品也不容易在市面上购买到,因此也不在本文谈论范围之内。)

2. AMD与Intel产品线对比

双核处理器可以说是2005年CPU领域最大的亮点。毕竟X86处理器发展到了今天,在传统的通过增加分支预测单元、缓存的容量、提升频率来增加性能之路似乎已经难以行通了。因此,当单核处理器似乎走到尽头之际, Intel、AMD都不约而同地推出了自家的双核处理器解决方案:Pentium D、Athlon 64 X2!

所谓双核处理器,简单地说就是在一块CPU基板上集成两个处理器核心,并通过并行总线将各处理器核心连接起来。双核其实并不是一个全新概念,而只是CMP(Chip Multi Processors,单芯片多处理器)中最基本、最简单、最容易实现的一种类型。

处理器协作机制:

AMD Athlon 64 X2

Athlon 64 X2其实是由Athlon 64演变而来的,具有两个Athlon 64核心,采用了独立缓存的设计,两颗核心同时拥有各自独立的缓存资源,而且通过“System Request Interface”(系统请求接口,简称SRI)使Athlon 64 X2两个核心的协作更加紧密。SRI单元拥有连接到两个二级缓存的高速总线,如果两个核心的缓存数据需要同步,只须通过SRI单元完成即可。这样子的设计不但可以使CPU的资源开销变小,而且有效的利用了内存总线资源,不必占用内存总线资源。

Pentium D

与Athlon 64 X2一样,Pentium D两个核心的二级高速缓存是相互隔绝的,不过并没有专门设计协作的接口,而只是在前端总线部分简单的合并在一起,这种设计的不足之处就在于需要消耗大量的CPU周期。即当一个核心的缓存数据更改之后,必须将数据通过前端总线发送到北桥芯片,接着再由北桥芯片发往内存,而另外一个核心再通过北桥读取该数据,也就是说,Pentium D并不能像Athlon 64 X2一样,在CPU内部进行数据同步,而是需要通过访问内存来进行同步,这样子就比Athlon 64 X2多消耗了一些时间。

二级缓存对比:

二级缓存对于CPU的处理能力影响不小,这一点可以从同一家公司的产品线上的高低端产品当中明显的体现出来。二级缓存做为一个数据的缓冲区,其大小具有相当重大的意义,越大的缓存也就意味着所能容纳的数据量越多,这就大大地减轻了由于总线与内存的速度无法配合CPU的处理速度,而浪费了CPU的资源。

事实上也证明了,较大的高速缓存意味着可以一次交换更多的可用数据,而且还可以大大降低高速缓存失误情况的出现,以及加快数据的访问速度,使整体的性能更高。

就目前而言,AMD的CPU在二级高速缓存的设计上,由于制造工艺的原因,还是比较小,高端的最高也只达到2M,不少中低端产品只有512K,这对于数据的处理多多少少会带来一些不良的影响,特别是处理的数据量较大的时候。Intel则相反,在这方面比较重视,如Pentium D核心内部便集成了2M的二级高速缓存,这在处理数据的时候具有较大的优势,在高端产品中,甚至集成4M的二级高速缓存,可以说是AMD的N倍。在一些实际测试所得出来的数据也表明,二级缓存较大的Intel分数要高于二级缓存较小的AMD不少。

内存架构对比:

由Athlon 64开始,AMD便开始采用将内存控制器集成于CPU内核当中的设计,这种设计的好处在于,可以缩短CPU与内存之间的数据交换周期,以前都是采用内存控制器集成于北桥芯片组的设计,改成集成于CPU核心当中,这样一来CPU无需通过北桥,直接可以对内存进行访问操作,在有效的提高了处理效率的同时,还减轻了北桥芯片的设计难度,使主板厂商节约了成本。不过这种设计在提高了性能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麻烦,一个是兼容性问题,由于内存控制器集成于核心之内,不像内置于北桥芯片内部,兼容性较差,这就给用户在选购内存的时候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除了内存兼容性较差之外,由于采用核心集成内存控制器的缘故,对于内存种类的选择也有着很大的制约。就现在的内存市场上来看,很明显已经像DDR2代过渡,而到目前为止Athlon 64所集成的还只是DDR内存控制器,换句话说,现有的Athlon 64不支持DDR2,这不仅对性能起到了制约,对用户选择上了造成了局限性。而Intel的CPU却并不会有这样子的麻烦,只需要北桥集成了相应的内存控制器,就可以轻松的选择使用哪种内存,灵活性增强了不少。

还有一个问题,如若用户采用集成显卡时,AMD的这种设计会影响到集成显卡性能的发挥。目前集成显卡主要是通过动态分配内存做为显存,当采用AMD平台时,集成在北桥芯片当中的显卡核心需要通过CPU才能够对内存操作,相比直接对内存进行操作,延迟要长许多。

平台带宽对比:

随着主流的双核处理器的到来,以及945、955系列主板的支持,Intel的前端总线将提升到1066Mhz,配合上最新的DDR2 667内存,将I/O带宽进一步提升到8.5GB/S,内存带宽也达到了10.66GB/S,相比AMD目前的8.0GB/S(I/O带宽)、6.4GB/S(内存带宽)来说,Intel的要远远高出,在总体性能上要突出一些。

功耗对比:

在功耗方面,Intel依然比较AMD的要稍为高一些,不过,近期的已经有所好转了。Intel自推出了Prescott核心,由于采用0.09微米制程、集成了更多的L2缓存,晶体管更加的细薄,从而导致漏电现象的出现,也就增加了漏电功耗,更多的晶体管数量带来了功耗及热量的上升。为了改进Prescott核心处理器的功耗和发热量的问题,Intel便将以前应用于移动处理器上的EIST(Enhanced Intel Speedstep Technolog)移植到目前的主流Prescott核心CPU上,以保证有效的控制降低功耗及发热量。

而AMD方面则加入了Cool ‘n’ Quiet技术,以降低CPU自身的功耗,其工作原理与Intel的SpeedStep动态调节技术相似,都是通过调节倍频等等来实现降低功耗的效果。

实际上,Intel的CPU功率之所以目前会高于AMD,其主要的原因在于其内部集成的晶体管远远要比AMD的CPU多得多,再加上工作频率上也要比AMD的CPU高出不少,这才会变得功率较大。不过在即将来临的Intel新一代CPU架构Conroe,这个问题将会得到有效的解决。其实Conroe是由目前的Pentium M架构变化而来的,它延续了Pentium M的绝大多数优点,如功耗更加低,在主频较低的情况下已然能够获得较好的性能等等这些。可以看出,未来Intel将把移动平台上的Conroe移植到桌面平台上来,取得统一。

流水线对比:

自踏入P4时代以来,Intel的CPU内部的流水线级要比AMD的高出一些。以前的Northwood和Willamette核心的流水线为20级,相对于当时的PIII或者Athlon XP的10级左右的流水线来说,增长了几乎一倍。而目前市场上采用Proscott核心CPU流水线为31级。很多人会有疑问,为何要加长流水线呢?其实流水线的长短对于主频影响还是相当大的。流水线越长,频率提升潜力越大,若一旦分支预测失败或者缓存不中的话,所耽误的延迟时间越长,为此在Netburst架构中,Intel将8级指令获取/解码的流水线分离出来,而Proscott核心有两个这样的8级流水线,因此严格说起来,Northwood和Willamette核心有28级流水线,而Proscott有39级流水线,是现在Athlon 64(K8)架构流水线的两倍。

相信不少人都知道较长流水线不足之处,不过,是否有了解过较长流水线的优势呢?在NetBurst流水线内部功能中,每时钟周期能够处理三个操作数。这和K7/K8是相同的。理论上,NetBurst架构每时钟执行3指令乘以时钟速度,便是最后的性能,由此可见频率至上论有其理论基础。以此为准来计算性能的话,则K8也非NetBurst对手。不过影响性能的因素有很多,最主要的就是分支预测失败、缓存不中、指令相关性三个方面。

这三个方面的问题每个CPU都会遇到,只是各种解决方法及效果存在着差异而已。而NetBurst天生的长流水线既是它的最大优势,也是它的最大劣势。如果一旦发生分支预测失败或者缓存不中的情况,Prescott核心就会有39个周期的延迟。这要比其他的架构延迟时间多得多。不过由于其工作主频较高,加上较大容量的二级高速缓存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NetBurst架构的不足之处。不过流水线的问题在Intel的新一代CPU架构Conroe得到了较好的解决,这样子以来,大容量的高速缓存,以及较低的流水线,配合双核心设计,使得未来的Intel CPU性能更加优异。

“真假双核”

在双核处理器推广的过程中,我们听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AMD宣扬自己的双核Opteron和Athlon-64 X2才符合真正意义上的双核处理器准则,并隐晦地表示Intel双核处理器只是“双芯”,暗示其为“伪双核”,声称自己的才是“真双核”,真假双核在外界引起了争议,也为消费者的选择带来了不便。

AMD认为,它的双核之所以是“真双核”,就在于它并不只是简单地将两个处理器核心集成在一个硅晶片(或称DIE)上,与单核相比,它增添了“系统请求接口”(System Request Interface,SRI)和“交叉开关”(Crossbar Switch)。它们的作用据AMD方面介绍应是对两个核心的任务进行仲裁、及实现核与核之间的通信。它们与集成的内存控制器和HyperTransport总线配合,可让每个核心都有独享的I/O带宽、避免资源争抢,实现更小的内存延迟,并提供了更大的扩展空间,让双核能轻易扩展成为多核。

与自己的“真双核”相对应,AMD把英特尔已发布的双核处理器——奔腾至尊版和奔腾D处理器采用的双核架构称之为“双芯”。AMD称,它们只是将两个完整的处理器核心简单集成在一起,并连接到同一条带宽有限的前端总线上,这种架构必然会导致它们的两个核心争抢总线资源、从而影响性能,而且在英特尔这种双核架构上很难添加更多处理器核心,因为更多的核心会带来更为激烈的总线带宽争抢。

而根据前面我们提到CMP的概念,笔者认为英特尔和AMD的双核处理器,以及它们未来的多核处理器实际上都属于CMP架构。而对双核处理器的架构或标准,业界并无明确定义,称双核处理器存在“真伪”纯属AMD的一家之言,是一种文字游戏,有误导消费者之嫌。

目前业界对双核处理器的架构并没有共同标准或定义,自然也就没有什么真伪之分。CMP的原意就是在一个处理器上集成多个处理器核心,在这一点上AMD与英特尔并无分别,不能说自己的产品集成了仲裁等功能就是“真双核”,更没有理由称别人的产品是“双芯”或“伪双核”。此外在不久前AMD举办的“我为双核狂”的活动中,有不少玩家指出,AMD的双核处理器在面对多任务环境下,无法合理分配CPU运算资源,导致运行同样的程序却会得到不同的时间,AMD的双核并不稳定。从不少媒体的评测还可以看到,AMD的双核在单程序运行的效率要高于Intel处理器,但是在多任务的测试中则全面落后!

由此可见,对于真假双核之说,笔者认为只是一种市场的抄作,并不是一种客观的性能表现。从真正的双核应用上来看(双核的发展主要是由于各种程序的同时运行,即多程序同时运行的要求),Intel的双核更符合多程序的发展需求。

高性能的基石——Intel及AMD平台对比

二、高性能的基石——Intel及AMD平台对比

看完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无论Intel还是AMD都提供了丰富的产品,而至于二者在处理器架构上的优劣毕竟不是片言只字可以言明,也不可以片面的说谁的架构更为优胜,因为二者都有各自的优势之处,也有其不足。但无论如何,对于CPU来说,一个产品优秀与否,性能如何,都必须要有其发挥的平台,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两家产品的主流平台。

1. 平台对比之Intel篇

在刚过去的2005年中,Intel处理器在产品规格与规划两方面对整个芯片技术的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用户的最终选择有着直接的影响。首先,尽管LGA775接口较脆弱的问题曾一度过引发争议,但桌面级CPU从Socket 478向LGA 775过渡已是不可逆转;其次,处理器的FSB频率再一次被拉高,1066MHz已成为新一代处理器的标准;再次,双核CPU的上市引发了不小的轰动,普及也只是时间的问题。与之对应,第一代LGA 775接口芯片组——Intel 915/925系列已是昨日黄花,945/955系列已经作为新的主流取而代之。集成HD音效技术、双通道DDR2内存架构、千兆网卡、SATA2技术,RAID5等一系列过去只能在高端主板上才有的技术现在已经成为标准配置。在PCI-E显卡接口已经成为市场主流的时候,市场上有了更多的厂商加入其中,Intel芯片组一家独大的情况已经有所改变,NVIDIA和ATI都推出了相应产品,功能规格毫不逊色;VIA和SIS等台系厂商也有其“特色产品”,市场空前繁荣。 Intel Intel处理器搭配Intel芯片组一向是DIYer的首选。2005年,Intel沿袭了其一贯的特点:新品推出速度快,档次定位明确,新技术大量使用等等。目前Intel的高端桌面芯片组当属955X和975X系列,作为高端产品,955X具备了945系列的主要功能,但抛弃了过时的533MHz FSB。加之其支持8GB内存、ECC校验技术和内存加速技术,这些特点令其与主流产品拉开了距离。975X则是955X的加强版,可以完美支持Intel所有桌面处理器,包括Pentium EE。更重要的是支持双PCI-E 8X显卡并行技术。925X/XE是上一代的高端产品,但由于缺乏对双核心的支持,令其瞬间失势。

主流市场一向是Intel的中流砥柱。945系列是其巩固这一市场的利器,包括945P/PL/G/GZ等型号,分别用于不同需求的用户。945系列支持FSB 533-1066的处理器,包括Celeron D、Pentium 4和Pentium D等在内的Intel主流CPU,945系列已全面转向DDR2,并支持Intel Flex Memory技术,可使不同容量的内存构成双通道模式,兼容性得以提高。

随着945系列的大量铺货,曾经的主流产品915系列不可避免的被推到低端市场。915系列包括915P/PL/G/GV/GL五种型号,针对不同的用户,但目前该系列产品存在不同程度的缺货,售价与945系列相差也不是太大,而且也传言Intel即将将其停产,故不推荐购买。

NVIDIA目前NVIDIA发布的Intel平台的芯片组有NF4 SLI IE,NF4 SLI XE,NF4 Ultra等几款,都是作为中高端产品出现在市场的,其中的NF4 SLI IE更是第一个把NVIDIA在AMD平台上无限风光的SLI技术引入了INTEL平台,让INTEL平台也能实现双显卡运作的模式。而更具革命性的是,NF4 SLI IE芯片组在打开双显卡模式的时候,能够运行在PCI-E 16X+16X的高显示带宽之上,性能提升效果更加明显。这样的技术优势,即便是说AMD平台上的NF4 SLI芯片组也已经难以实现(NF4 SLI只能打开PCI-E 8X+8X的带宽),缺乏技术授权的众INTEL芯片组更是无可奈何。

ATI目前ATI在Intel平台的主力芯片组是Radeon Xpress 200 For Intel platforms系列,而支持交火技术的Radeon Xpress 200 CrossFire则定位高端。Radeon Xpress 200 For Intel platforms芯片组的主板采用南北桥分离设计,包括RS400、RC400、RC410和RXC410四款产品。北桥集成X300显示核心,并具备Intel平台的几乎所有主流技术支持,兼容性十分强大。Radeon Xpress 200 CrossFire在Intel平台的产品称作RD400,基本架构与RS400相仿,最大的特点是支持ATI的CrossFire显卡并行技术。但ATI的自家的南桥功能有限,众多厂商会采用ULi M1573/1575替代作为折衷方案。

VIA、SIS VIA和SiS在Intel平台也是有相当资历的元老级芯片组生产商,二者主要为Intel平台提供中低端的产品。VIA目前在Intel平台的主要产品有PT880 PRO和PT894,集成显卡的最新产品为P4M890。SiS则提供SiS 656/649等产品。 2. 平台对比之AMD篇

随着K7核心退出历史舞台,K8处理器已经顺利完成过渡。与此同时,Socket 754和Socket 939平台也发生着分化——Socket939定位于主流桌面和入门级服务器市场,Socket 754则定位于低端平台。与之搭配的芯片组延续着显示核心市场的明争暗斗——NVIDIA于ATI的大战愈演愈烈,加上久经沙场的VIA和SiS,AMD处理器配套芯片组市场从未如此热闹。

NVIDIA

NVIDIA是AMD平台中芯片组最多的一家厂商,从集成显示核心的入门级产品到支持显卡并行技术的高端产品都可以找到NVIDIA的身影。可以说NVIDIA芯片组是AMD平台中占绝大部分市场份额的产品,也是众多DIYer眼中AMD处理器的最佳搭档。

目前NVIDIA在AMD平台的芯片组包括NF4-4X、NF4标准版、NF4 Ultra、NF4 SLI以及整合图形核心的C51系列。其中NF4-4X主要采用Socket 754接口,针对低端及入门级用户,主要搭配Socket 754接口的Sempron和Athlon 64处理器。NF4 Ultra和NF4 SLI则主要采用Socket 939接口,针对中高端用户。其中部分产品更是用料十足,配置豪华,是骨灰级玩家的选择。C51系列包括C51G(GeForce 6100)和C51PV(GeForce 6150)两种北桥芯片,搭配nForce 410 MCP和nForce 430 MCP两种南桥,为AMD提供整合显示芯片的主板。其集成的显示芯片性能已经不再是鸡肋,紧跟主流显卡脚步。

ATI

ATI作为NVIDIA在显卡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在AMD平台中的角色也非常强,但竞争力就要比在显卡市场下降不少。作为对NVIDIA SLI技术的回应,ATI推出了Crossfie芯片组与之抗衡,而且其双显卡并行的限制比SLI要宽松很多, Crossfie技术对游戏的兼容性很好,几乎每款游戏都可以从中获得性能提升。但目前在市面上可以买到的Crossfie主板远没有SLI的多,ATI在这方面推广力度似乎不够。此外在中低端市场,ATI提供了Radeon Xpress 200系列,包括整合显示核心的RS480/482和采用独立显卡的RX480,支持单PCI-E x16显卡插槽,支持两个以上的SATA接口,支持千兆网卡,性能中规中举。

平台综述

目前市场上Intel和AMD平台的主要产品都已经略为介绍,我们可以看到,AMD处理器目前使用的芯片组绝大多数由其合作伙伴设计,比如nVidia、ATI、VIA等等,他们设计好后再找其他企业代工生产。这样一来,AMD在实际的市场操作方面就有很多困难,比如说在平台的整体价格控制方面无法做到统一调控,另外很可能会出现主板供应跟不上CPU的市场出货率,或者大于CPU的供应量等等。虽然AMD本身也有配合自己产品的平台,但是高昂的成本、不实用的功能也只能使它成为评测室中的一道风景。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AMD的主流处理器产品拥有Socket 754和Socket 939两个平台,而在两个平台的产品针对不同的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