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矿藏 » 石油产品的危险度等级是按什么划分
扩展阅读

石油产品的危险度等级是按什么划分

发布时间: 2025-02-07 10:02:48

1. 汽油和柴油的燃点及闪点

燃点是什么?
燃点是指物质在空气中受热时开始并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
闪点是什么?
闪点是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应用某种点火源使液体蒸发并着火的最低温度。闪燃是指当液面上产生足够的蒸气,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气体,遇到火源时会发生闪燃的现象。
油的闪点表明其可燃性、挥发性化合物的含量、气化程度及其安全性。油品的危险等级也是根据闪点来划分的。闪点低于61的油是可燃的,闪点高于61的油是可燃的。在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禁止将油加热到其闪点,最高加热温度一般应低于20-30。
柴油的闪点根据不同品牌的国家标准做了不同的限定——35号柴油不低于45,但不合格柴油可能只有40左右。0号柴油的闪点可在50以上至70之间
汽油的闪点极低。汽油在20左右混入机油,遇到明火油就会着火。
石油产品的闪点自燃点
汽油& lt28 510-530
煤油28-45 380-425
轻柴油45-120 350-380
重柴油& gt120 300-330
注:车用柴油闪点不得低于65,20 #除外,其闪点不得低于50。
2:对易燃液体的燃点没有意义,所以一般不标注。汽油可以在零下30度燃烧。
汽油的自燃点在415~530之间,柴油的自燃点为220,煤油的自燃点为80~84
最容易着火的汽油的燃点在400度左右,而你不爱的柴油的燃点在200度左右。燃点不好的煤油燃点最低,80多度。为什么?
柴油的燃点高并不是柴油不易点燃的主要原因。
一种物质是否容易被点燃,不仅要考虑其燃点,还要考虑其与空气(氧气)的接触面积。接触面积越大,同时参与燃烧反应的物质越多,热量聚集越快,越容易点燃。比如木屑(锯末)比一整块木头更容易点燃,碎纸条比一本合上的整本书更容易点燃。就是这个原因。
柴油不容易点燃的主要原因
因为柴油不容易挥发成气体。液体表面只有很小的一层能与空气接触。因此,柴油机需要将柴油喷成雾状(成许多小液滴),以增加柴油的表面积,使其快速燃烧。
汽油挥发性很强,即使火源没有接触到汽油液面,也能引起燃烧。(电影里经常有这样的场景:火柴离汽油表面还有一点距离,汽油就会燃起熊熊大火。所以汽油机不需要高压空气,直接喷射汽油就可以用火花塞直接点火。

2. 石油产品的主要项目指标

1、密度与相对密度
石油的密度是随其组成中的含碳、氧、硫量的增加而增大的,因而含芳烃多的、含胶质和沥青质多的密度最大,而含环烷烃多的居中,含烷烃多的最小。因此,根据油品的密度,在某些程度上可以判断该油的大概质量。汽油的密度一般在0.70~0.77 kg/m3,煤油一般在0.75~0.83 kg/m3,柴油在0.82~0.87 kg/m3之间。密度主要用在换算数量与交货验收的计量和某些油品的质量控制。
2、馏程 馏程是指以油品在规定条件下蒸馏所得到从初馏点到终馏点表示其蒸发特性的温度范围。馏程用来判断石油产品轻、重馏分组成的多少。从车用汽油的馏程可以看出它在使用时蒸发性能的好坏。汽油的初馏点和10%馏出温度过高,冷车不易起动;这两个温度过低,则易产生气阻(夏季在发动机温度较高的油管中的汽油,蒸发形成气泡,堵塞油路,中断给油,这种现象称为气阻)。汽油的50%馏出温度表示它的平均蒸发性,它能影响发动机的加速性。50%馏出温度低它的蒸发性和发动机的加速性就好,工作也较平稳。汽油的90%馏出温度和干点表示汽油中不易蒸发和不能完全燃烧的重质馏分的含量。
3、辛烷值 辛烷值是表示汽油抗爆性的项目。抗爆性是指汽油在发动机内燃烧时不发生爆震的能力。爆震(俗称敲缸)是汽油发动机的一种不正常的燃烧现象,爆震燃烧时,发动机有时发出强烈的震动,并发出金属敲击声,随即功率下降,排气管冒黑烟,耗油量增多,严重的爆震会使发动机零件毁损。 辛烷值是表示汽化器式发动机燃料抗爆性的一个约定数值。在规定条件下的发动机试验中通过和标准燃料进行比较来测定。采用和被分析燃料具有相同抗爆性的标准燃料中异辛烷的体积百分数表示。辛烷值越高,抗爆性越好。测定辛烷值的方法不同,有马达法和研究法。 马达法辛烷值(MON)用以评定车用汽油在节气门全开和发动机高速运转时的抗爆性。研究法辛烷值(RON)用以评定车用汽油在发动机由低速转到中速运行时的抗爆性。
研究法辛烷值所测数值高于马达法,通常可用下列经验式来换算两者的近似关系值: 马达法辛烷值=研究法辛烷值×0.8+10 马达法辛烷值和研究法辛烷值之差称为汽油的敏感性或灵敏度。 马达法辛烷值和研究法辛烷值的平均值称为抗爆指数。 由于汽车行驶时对汽油抗爆性的要求,不能单独用MON或RON来描述,一些国家采用抗爆指数来表示抗爆性。我国车用汽油的牌号是按辛烷值大小来区分的,例如,70号汽油表示马达法辛烷值不小于70,90号汽油表示研究法辛烷值不低于90。目前我国已经停止生产和销售70号汽油,汽油牌号已由马达法变为用研究法辛烷值表示。提高汽油的辛烷值的根本方法是增加异构烷烃和芳香烃的含量,还可以通过催化裂化、铂重整、异构化等炼制过程或调入高辛烷值组分来达到。也可在汽油中加入少量抗爆添加剂,如有剧毒的四乙基铅。但为了引起注意,加铅汽油通常加入红、黄或蓝色染剂,以示有毒。
4、十六烷值 十六烷值是表示柴油燃烧性能的项目,它是表示柴油在发动机中着火性能的一个约定值。在规定条件下的发动机试验中,通过和标准燃料进行比较来测定,采用和分析燃料具有相同着火滞后期的标准燃料中十六烷的体积百分数表示。十六烷值越高,着火滞后的时间越短。 十六烷值高的柴油的自燃点低,在柴油机的气缸中容易自燃,不易产生爆震。如果柴油的十六烷值过低,将会使柴油的迟缓期加长,产生不正常燃烧,出现爆震,降低发动机功率,柴油的十六烷值也不宜过高,否则,不能完全燃烧,排气管会冒黑烟,耗油量增大。一般控制在40~60之间。
5、实际胶质 在规定条件下测得的航空汽油、喷气燃料的蒸发残留物或车用汽油蒸发残留物中的正庚烷不溶部分称为实际胶质,以mg/100mL表示。实际胶质是指油中已经存在的一种胶质,用于评定汽油或柴油在发动机中生成胶质的倾向,判断发动机燃料的安定性能。从实际胶质的大小可以判断能否使用和继续储存。实际胶质大的燃料要尽早使用,不宜继续储存,否则颜色变深、酸度增大,使用时在发动机的进油系统和燃烧系统会产生胶状沉积物,从而影响发动机的正常工作。
6、诱导期 诱导期是指在规定的加速氧化条件下,油品处于稳定状态所经历的时间周期,以min为单位,它是评价汽油在长期储存中氧化及生胶趋向的一个项目。汽油诱导期越短,则安定性越差,生胶越快,可储存时间也越短。 要提高汽油的安定性,除改进工艺外,可加入抗氧防胶剂和金属钝化剂。
7、饱和蒸气压 在规定条件下,油品在适当的试验装臵中气液两相达到平衡时,液面蒸气所显示的最大压力称为饱和蒸气压。以Pa表示或以巴表示[1bar(巴)=105Pa]。饱和蒸气压用来说明汽油蒸发能力的大小和在汽油管道等进油系统中形成气阻的可能性及储运时损失轻组分的倾向。汽油饱和蒸气压大,蒸发性就大,形成气阻的可能性也大,在储运中,蒸发损耗就大。
8、芳香烃含量 芳香烃是组成石油的各种烃类之一。它对涂料和橡胶的溶解力强,故在涂料溶剂油和橡胶溶剂油中均含有一定量的芳香烃。但芳香烃含量太大会损害人体健康,故其含量又须有所限制。
9、碘值 在规定条件下,100g油品所能吸收碘的质量数称为碘值,以g为单位。碘值用来测定溶剂汽油中不饱和烃的含量。油品中不饱和烃含量越多,碘值越大,安定性就越差。
10、闪点 在规定条件下,加热油品所逸出的蒸气和空气混合物于火焰接触发生瞬间闪火时的最低温度称为闪点,以℃表示。闪点的测定法分为开口杯法和闭口杯法,开口杯法用以测定重质润滑油的闪点;闭口杯法用以测定燃料油和轻质润滑油的闪点。闪点是表示石油产品蒸发倾向和安全性的项目。油品的危险等级是根据闪点来划分的,闪点在45℃以下的为易燃品,45℃以上的为可燃品。在储运中禁止将油品加热到它的闪点,加热的最高温度,一般应低于闪点20~30℃。国标规定柴油闪点不低于55℃。
11、凝点 试油在规定条件下冷却至停止移动时的最高温度称为凝点,以℃示。凝点是评价油品低温流动性的项目。油品的凝点与蜡含量有直接关系,油品中蜡含量越多,凝点越高。某些油品用凝点表示其牌号,以便于使用时参考其低温流动,如-10号柴油表示凝点不高于-10℃。要提高油品的凝点,可加入少量降凝剂。
12、冷滤点 柴油冷滤点是指在规定条件下,20mL柴油试样开始不能通过过滤器时的最高温度,以℃(按1℃的整数倍)表示。 柴油冷滤点与蜡含量有直接关系,蜡含量越高冷滤点越高。柴油冷滤点是保证柴油输送和过滤性的指标,冷滤点比凝点更能反映柴油低温实际使用性能,并可正确判断添加流动改进剂的柴油的质量。
13、水分 水分是指油品中的含水量,以重量百分数表示。在石油产品分析标准中有好几种水分测定方法,一般都以%表示,小于0.03%即为痕迹。特殊要求的油品,其水分以10-6(ppm)表示。燃料油中混入水分,在低温使用时,会凝结成小冰块,堵塞油路,影响供油。
14、机械杂质 存在于油品中所有不溶于规定溶剂的杂质叫做机械杂质。油品中的机械杂质是在储运、保管过程中混入的。燃料中含有机械杂质,会堵塞油路和滤清器,并会严重磨损油泵和喷油嘴。机械杂质可用沉淀或过滤的方法除去。
15、腐蚀试验 腐蚀试验是指在规定条件下,评定油品对一种或几种金属的腐蚀作用的一种试验。主要是检查燃料中有无活性硫或游离硫以及润滑脂中有机酸碱对金属的腐蚀情况。
16、水溶性酸或碱 水溶性酸或碱是指存在于油品中可溶于水的酸性或碱性物质的总称。油品中是不允许有水溶性酸或碱的,因为它会严重腐蚀机件。
17、酸值和酸度 中和1g油品中酸性物质所需的氢氧化钾毫克数称为酸值,以mgKOH/g表示。中和100mL油品中的酸性物质所需的氢氧化钾毫克数称为酸度,以mgKOH/100mL油表示。 酸值和酸度分别表示润滑油和汽、柴油中所含有机酸的总量,是控制油品精制深度的项目之一。酸值和酸度过高其腐蚀性会增大。
18、残炭 在规定条件下,油品在裂解中形成的残留物叫残炭,以重量百分数表示。根据残炭值的大小,可以大致判定油品在发动机中结炭的倾向。
19、灰分 在规定条件下,油品被炭化后的残留物经过煅烧所得的无机物叫灰分,以重量百分数表示。灰分主要是油品中含有的环烷酸盐类。发动机燃料灰分增加,会增加气缸的磨损。
20、氧化安定性 石油产品抵抗空气(或氧气)的作用而保持其性质不发生永久性变化的能力叫做油品的氧化安定性。 油品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经常与空气接触而起氧化作用,温度的升高和金属的催化作用会加深油品的氧化,油品经过强烈氧化后质量的变化,以氧化后酸值和沉淀物的数量表示。氧化后酸值大或沉淀物多表明它的氧化安定性差,储存使用寿命不长。
21、硫含量 硫含量是指在油品中的硫及其衍生物(硫化氢、硫醇、二硫化物等)的含量,以重量百分数表示。 燃料中硫含量较大时,燃烧后会生成较多的二氧化硫再转变为三氧化硫,遇凝结水生成腐蚀性很强的硫酸对机件进行腐蚀。汽油中的硫还会使辛烷值下降。 22、粘度 液体流动时内磨擦力的量度。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大多数润滑油是根据粘度来划分牌号的。粘度一般有五种表示方式,即动力粘度、运动粘度、恩氏粘度、雷氏粘度和赛氏粘度。

3. 油品闪点是什么意思

油品闪点是表示石油产品着火危险性的指标,因为油品的危险等级是根据闪点划分,闪点在45℃以下为易燃品,45℃以上为可燃品,在油品的储运过程中严禁将油品加热到它的闪点温度。

4. 闪点是什么意思

试题:
闪点是什么意思?
答案:
闪点就是一种物质在火源时的最低着火温度。
【相关阅读】
闪点,电力学概念,是燃油在规定结构的容器中加热挥发出可燃气体与液面附近的空气混合,到达必须浓度时可被火星点燃时的燃油温度。闪点测定法分开口杯和闭口杯两种。一般轻质油多用闭口杯法。重质油多用开口杯法。闪点是保证安全的指标,油品预热时温度不许到达闪点,一般不超过闪点的2/3。
闪点在一稳定的空气环境中,可燃性液体或固体表面产生的蒸气在试验火焰作用下被闪燃时的最低温度。
闪点就是可燃液体或固体能放出足量的蒸气并在所用容器内的液体或固体表面处与空气组成可燃混合物的最低温度。可燃液体的闪点随其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随着温度的升高,燃油表面上蒸发的油气增多,当油气与空气的混合物到达必须浓度,以明火与之接触时,会发生短暂的闪光(一闪即灭),这时的油温称为闪点。测定闪点的方法有开口杯法和闭口杯法两种,开口杯法测定的闪点要比闭口杯法低15—25℃,闪点的高低与油的分子组成及油面上压力有关,压力高,闪点高。闪点是防止油发生火灾的一项重要指标。在敞口容器中,油的加热温度应低于闪点10℃;在压力容器中加热则无此限制。
当油面上油气与空气的混合物浓度增大时,遇到明火可构成连续燃烧(待续时间不小于5秒)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燃点高于闪点。
从防火角度思考,期望油的闪点、燃点高些,两者的差值大些。而从燃烧角度思考,则期望闪点、燃点低些,两者的差值也尽量小些。
闪点是指石油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加热到它的蒸汽与火焰接触发生瞬间闪火时的最低温度。油品越轻,闪点越低。油品的危险等级是根据闪点来划分的。从闪点可决定油品组成的轻重,鉴定油品发生火灾的危险性。用闭口闪点测定器测定的闪点称闭口闪点,一般用以测定轻质油品。闪点越高越安全。闪点是表示石油产品蒸发倾向和安全性质的项目。油品的危险等级是根据闪点划分的,闪点在45℃以下的叫易燃品;45℃以上的为可燃品。在储存使用中禁止将油品加热到它的闪点,加热的最高温度,一般应低于闪点燃20~30℃。在油品使用过程中,闪点也有重要好处。例如:使用中的发动机油闪点显着降低时,说明发动机油已受到燃料稀释,应对发动机进行检修和换油。
在规定的条件下,加热润滑油,当油温到达某温度时,润滑油的蒸气和周围空气的混合气,一旦与火焰接触,即发生闪火现象,最低的闪火温度,称为润滑油的闪点。选用润滑油时,应根据使用温度思考润滑油的闪点高低,一般闪点应比使用温度高20至30度,以保证使用安全和减少挥发损失。美孚车用机油系列的闪点都很高,一般都在200度以上。(此段话详见《润滑材料与润滑技术》第30页)
闪点好处
闪点是可燃性液体贮存、运输和使用的一个安全指标,同时也是可燃性液体的挥发性指标。闪点低的可燃性液体,挥发性高,容易着火,安全性较差。
石油产品,闪点在45℃以下的为易燃品,如汽油、煤油;闪点在45℃以上的为可燃品,如柴油、润滑油。挥发性高的润滑油在工作过程中容易蒸发损失,严重时甚至引起润滑油粘度增大,影响润滑油的使用。
一般要求可燃性液体的闪点比使用温度高20~30℃,以保证使用安全和减少挥发损失。
影响因素
闪点的高低,取决于可燃性液体的密度,液面的气压,或可燃性液体中是否混入轻质组分和轻质组分的含量多少。可燃性液体使用过程中若闪点突然降低,可能发生轻油混油事故或水解(对某些合成油而言),务必引起注意。
可燃液体的闪点随其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闪点的高低与油的分子组成及油面上压力有关,压力高,闪点高。
闪点是防止油发生火灾的一项重要指标。在敞口容器中,油的加热温度应低于闪点10℃;在压力容器中加热则无此限制。
当可燃性液体液面上挥发出的燃气与空气的混合物浓度增大时,遇到明火可构成连续燃烧(持续时间不小于5秒)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燃点高于闪点。
从防火角度思考,期望油的闪点、燃点高些,两者的差值大些。而从燃烧角度思考,则期望闪点、燃点低些,两者的差值也尽量小些。
化合物闪点查询方式:
化工空间网能够按照名称、简称、CAS号查询化合物闪点。
相关应用
临界点
闪点是指石油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加热到它的蒸汽与火焰接触发生瞬间闪火时的最低温度。油品越轻,闪点越低。
当油面上油气与空气的混合物浓度增大时,遇到明火可构成连续燃烧(持续时间不小于5秒)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燃点高于闪点。
危险等级
油品的危险等级是根据闪点来划分的,闪点在45℃以下的叫易燃品;45℃以上的为可燃品。从闪点可决定油品组成的轻重,鉴定油品发生火灾的危险性。
安全性质
闪点是表示石油产品蒸发倾向和安全性质的项目,闪点越高越安全。在储存使用中禁止将油品加热到它的闪点,加热的最高温度,一般应低于闪点20~30℃。
油品更换
在油品使用过程中,闪点也有重要好处。例如:使用中的发动机油闪点显着降低时,说明发动机油已受到燃料稀释,应对发动机进行检修和换油。
油品选用
选用润滑油时,应根据使用温度思考润滑油的闪点高低,一般闪点应比使用温度高20至30度,以保证使用安全和减少挥发损失。美孚车用机油系列的闪点都很高,一般都在200度以上。(此段话详见《润滑材料与润滑技术》第30页)
防火等级
闪点是表征易燃可燃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一项重要参数,在消防工作中有着重要好处:闪点是可燃液体生产、储存场所火灾危险性分类的重要依据,是甲、乙、丙类危险液体分类的依据。可燃液体生产、储存厂房和库房的耐火等级、层数、占地面积、安全疏散、防火间距、防爆设施等的确定和选取要根据闪点来确定;液体储罐、堆场的布置、防火间距,可燃和易燃气体储罐的布置、防火间距,液化石油气储罐的布置、防火间距等也要以闪点为依据。此外闪点还是选取灭火剂和确定灭火强度的依据。
区分液体
根据消防工程设计及应用,根据闪点的不一样将可燃液体分为了三大种类。即:
甲类液体:闪点小于28℃的液体。(如原油、汽油等)
乙类液体:闪点大于或等于28℃但小于60℃的液体。(如喷气燃料、灯用煤油)
丙类液体:闪点大于60℃以上的液体。(重油、柴油、润滑油等)
测量方法
基本方法
测定闪点的方法有两种:开口闪点(GB/T267-88)和闭口闪点(GB/T261-2008)(或者称为开杯闪点,闭杯闪点)。前者与ASTMD92-73及IP34-75等效,又称克利夫兰得开杯试验;后者又称宾斯克-马丁闭杯法,根据ISO2719:2002重新起草【替代GB/T261-83(根据ISO2719:1973制定),与ASTMD93-73和IP36/67(75)等效性待考证】。一般闪点在150℃以下的轻质油品用闭杯法测闪点,重质润滑油和深色石油产品用开杯法测闪点。同一个油品,其开杯闪点较闭杯闪点高20~30℃。
开口闪点
用规定的开口闪点测定器所测得的结果叫做开口闪点,以℃表示。常用于测定润滑油。
按GB/T267-88标准方法测开杯闪点时,把试样装入内坩埚到规定的刻度线。首先迅速升高试样温度,然后缓慢升温,当接近闪点时,恒速升温,在规定的温度间隔,用一个小的点火器火焰按规定速度透过试样表面,以点火器的火焰使试样表面上的蒸汽发生闪火的最低温度,作为开杯闪点。继续进行试验,直到用点火器火焰使试样发生点燃并至少燃烧5s时的最低温度,作为开杯法燃点。为了测准闪点,务必严格控制操作条件,尤其是升温速度。该方法重复性(同一操作者用同一台仪器重复试验)结果之差不得大于8℃;再现性(两个实验室对同一个样品进行检测)结果之差不得大于16℃。闭杯法的精密度则高一些,其重复性结果之差不得大于2℃/5。5℃(闪点>104℃);再现性结果之差不得大于3。5℃/8。5℃(闪点>104℃)。
闭口闪点
用规定的闭口闪点测定器所测得的结果叫做闭口闪点,以℃表示。常用以测定煤油、柴油、变压器油等。
按GB/T261-2008标准方法测闭杯闪点时,将样品倒入试验杯中,在规定的速率下连续搅拌,并以恒定速率加热样品。以规定的温度间隔,在中断搅拌的状况下,将火源引入试验杯开口处,使样品蒸汽发生瞬间闪火,且蔓延至液体表面的最低温度,此温度为环境大气压下的闪点,再用公式修正到标准大气压下的闪点。该方法重复性结果之差不得大于0。029X(X为两次试验平均值);再现性结果之差不得大于0。071X。
1实验目的:透过超多的实验测试,研究混合液体闪点的变化规律。
2实验原理:
按照所用闪点测定器的型式,闪点可分为闭口闪点和开口闪点两种。每种油品是测闭口闪点还是测开口闪点要按产品质量指标规定进行。一般地,蒸发性较大的石油产品多测闭口闪点,因为测定开口闪点时,油品受热后所构成的蒸气不断向周围空气扩散,使测得的闪点偏高。对多数润滑油及重质油,由于蒸发性小,则多测开口闪点。
闭口闪点的测定原理是把试样装入油杯中到环状标记处,把试样在连续搅拌下用很慢的、恒定的速度加热,在规定的温度间隔,同时中断搅拌的状况下,将一小火焰引入杯中,试验火焰引起试样上的蒸气闪火时的最低温度作为闭口闪点。
开口闪点测定原理是把试样装入试验杯中到规定的刻线。首先升高试样的温度,然后缓慢升温,当接近闪点时,恒速升温。在规定的温度间隔,以一个小的试验火焰横着透过试杯,用试验火焰使液体表面上的蒸气发生点火的最低温度作为开口闪点的测定结果。
相关信息
闪点越低说明挥发性越强。如汽油的闪点,指将汽油装在敞开容器中时,将明火放在容器上方不直接接触汽油的着火温度。原理是,挥发性强且易燃的液体随着温度的升高使得空气中其组分浓度到达着火点,使汽油透过其蒸气直接点燃。
闪点与沸点
沸点为单一物质在必须压力下由液态转变为气态的温度值,转换过程中温度不变,如水的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为100度,沸腾过程中始终为100度。
闪点和沸点越低都能表示其挥发性越强。区别是只有易燃液体有闪点。水是没有闪点的,即使把水烧开了在上面也是点不燃水蒸气的。闪点是液体危险性指数,闪点越低越容易引发火灾
沸点与初馏点
单一液体用沸点表示剧烈挥发时的状态。混合液体由于每种液体有一个沸点,所以其沸腾温度是一个区间。初馏点指其刚刚开始沸腾时的温度,由于是混合液体,沸腾后其温度仍然会继续升高至其中沸点最高的一种液体沸腾为止。初馏点越低其挥发性也越强

5. 油品的危险等级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

根据闪点来划分的。
油品的危险等级是根据闪点来划分的。闪点低于45为可燃,闪点高于45为可燃。在储散悉存和运肢逗输过程中,禁止将油品加热至其闪点温度。粘度相同,闪点越高越好。历掘卖
汽油危险性类别: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分为甲、乙、丙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