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石油吸重金属吗
不吸。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石油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液体,地壳上层部分地区有石油储存,主要成分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是有机混合物,石油吸不了重金属。重金属原义是指比重大于5的金属(一般来讲密度大于4.5克每立方厘米的金属),包括金、银、铜、铁、铅等,重金属在人体中累积达到一定程度,会造成慢性中毒。
❷ 石油中含哪种重金属
没有,对人体危害很少石油的性质因产地而异,密度为0.8 ~ 1.0 克/厘米3,粘度范围很宽,凝固点差别很大(30 ~ -60°C),沸点范围为常温到500°C以上,可容于多种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但可与水形成乳状液。 组成石油的化学元素主要是碳 (83% ~ 87%)、氢(11% ~ 14%),其余为硫(0.06% ~ 0.8%)、氮(0.02% ~ 1.7%)、氧(0.08% ~ 1.82%)及微量金属元素(镍、钒、铁等)。由碳和氢化合形成的烃类构成石油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95% ~ 99%,含硫、 氧、氮的化合物对石油产品有害, 在石油加工中应尽量除去。不同产地的石油中,各种烃类的结构和所占比例相差很大, 但主要属于烷烃、环烷烃、芳香烃三类。 通常以烷烃为主的石油称为石蜡基石油;以环烷烃、芳香烃为主的称环烃基石油;介于二者之间的称中间基石油。我国主要原油的特点是含蜡较多,凝固点高,硫含量低, 镍、氮含量中等,钒含量极少。除个别油田外,原油中汽油馏分较少,渣油占1/3。组成不同类的石油,加工方法有差别,产品的性能也不同,应当物尽其用。大庆原油的主要特点是含蜡量高,凝点高,硫含量低,属低硫石蜡基原油。
❸ 油气无机成因学说
19 世纪中叶,伴随着现代石油工业的诞生,石油的成因广泛引起学者们的兴趣。各种无机起源说也随之应运而生。其中最具影响的是俄国化学家 Д·И·门捷列夫 ( 1876)提出的碳化物说,他认为把石油起源和煤相联系的想法与实际所观察到的油田剖面有矛盾,而当时已知有许多实验可以通过无机合成途径得到烃类。于是他提出,石油是地下深处的重金属碳化物与下渗的水相互作用所生成: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反应所生成的石油蒸汽在冲向地壳的过程中冷凝于地层孔隙中,当上覆有非渗透层封堵时就可集中形成油气藏。从化学角度看,该假说是成立的。关键在于地下有无足够数量的重金属碳化物存在以及上层的水能否穿越软流圈下渗到地下深处。
石油无机起源说的另一典型代表是19 世纪晚期由索柯洛夫 ( В·Д·Соколов,1889)提出的宇宙说。其理论依据是在一些天体中发现有碳氢化物,如在水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等星球的气圈中以及彗星的头部都有发现,因此他认为碳氢化物是宇宙所固有的,早在地球尚处于熔融阶段时即已存在于气圈之中了,后来随着地球冷却被吸收并凝结在地壳的上部,在这些碳氢化物沿裂隙溢向地表的过程中便可形成油气藏。在此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碳氢化物远不是平均分子量大得多、成分复杂得多的石油。
此外当时还出现过岩浆说、火山说、蛇纹石生油说和高温生成说等。总之,19 世纪后半叶是石油无机起源说相当盛行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