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石油最初是如何被发现的,回答,谢!
早在公元前10世纪之前,古埃及、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古印度等人类文明发源地已经采集天然沥青,用于建筑、防腐、粘合、装饰、制药,古埃及人甚至能估算油苗中渗出石油的数量。
楔形文字中也有关于在死海沿岸采集天然石油的记载。“它粘结起杰里科和巴比伦的高墙,诺亚方舟和摩西的筐篓可能按当时的习惯用沥青砌缝防水”。
公元前5世纪,在古波斯地区的君主制国家—阿契美尼德王朝(前553—前334年)的首都苏萨(Susa)附近出现了人类用手工挖成的石油井。最早把石油用于战争也在中东。
《石油、金钱、权力》一书中说,荷马的名着《伊里亚特》中叙述了“特洛伊人不停地将火投上快船,那船顿时升起难以扑灭的火焰”。当波斯国王居鲁士二世准备夺取巴比伦时,有人提醒他巴比伦人有可能进行巷战。
塞琉斯说可以用火攻。“我们有许多沥青和碎麻,可以很快把火引向四处,那些在房顶上的人要么迅速离开,要么被火吞噬。”
欧洲从德国的巴伐利亚、意大利的西西里岛和波河河谷,到波兰的加利西亚、罗马尼亚,中世纪以来,人们就有关于石油从地面渗出的记载。并且把原油当作“万能药”。加利西亚、罗马尼亚等地的农民,早就挖井采油。
(1)欧洲是什么时候发现石油的扩展阅读:
现代石油历史始于1846年,当时生活在加拿大大西洋省区的亚布拉罕·季斯纳发明了从煤中提取煤油的方法。1852年波兰人人伊格纳齐·武卡谢维奇发明了使用更易获得的石油提取煤油的方法。次年波兰南部克洛斯诺附近开辟了第一座现代的油矿。
这些发明很快就在全世界普及开来了。1846年在巴库建立了第一座现代化开采的石油油井,1861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炼油厂。当时巴库出产世界上90%的石油。后来斯大林格勒战役就是为夺取巴库油田而展开的。
⑵ 二战时期的战争狂人希特勒,为何不通过攻占中东地区来获取石油增加财力
希特勒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希特勒最注重的就是石油资源。从闪电战征服了欧洲大陆之后,希特勒马不停蹄的对苏联发动了侵略战争,其主要目标就是高加索油田。毕竟德国是一个高度工业化的国家,非常需要外界对其补充钢铁,石油等资源。但是德军没有占领中东的原因也非常简单,首先就是中东处于苏联的控制之下,一旦进攻中东势必激怒苏联,最终结果还是和苏联开战,还不如先下手为强。其次就是二战时期中东根本没有发现大量的石油,发现大量石油的时候已经是1955年以后了。最后就是北非战场上德军的寡不敌众,最终失利,导致没有能够占领中东。
最后就是北非战场上德军的失利。隆美尔虽然打出了各种令人拍案叫绝的精彩战役,但是后勤已经接济不上了,这让隆美尔无奈的带着德军撤出了北非。所以也就没能夺取中东。
⑶ 油的发展历史包括榨油之类的早期传统等等国外
石油的发展历史
人类使用使用石油已经有3千多年的历史了。
世界上最早开始使用石油的是古代商朝时期的中国人。
早在距今3000多年前,中国商朝的人就已经发现了石油这种资源了。
当时中国人发现的是已经溢到地面上的石油。
中国人称之为天然沥青。
后来到了10世纪时,也就是宋朝的时候,中国人已经开始使用削得很尖的竹竿,挖到地底1000多米的深度来钻取石油。
根据中国历史文献的记载。
当时的中国人知道石油是可以燃烧的,也可以隔绝水分、所以古代的中国人便拿石油直接燃点,来煮盐、用来照明以及取暖。
又或者把石油涂抹到木材制造的船身上,特别是吃水线以下的部位。
这样,这些石油就可以当做天然的沥青来使用,可防止进水。
在后来的唐朝、宋朝,因为中国人的生活的改善、煮盐也得进步,以及对外海上贸易发达,需要制造大量远洋船只,所以石油的使用也就有所增加。
在公元700多年的时候,古代的波斯人也已使用石油。
那时的巴格达就有用石油铺的路。
虽然,古代的中国人使用石油已经有很长时间,但是中国人也好、波斯人也好,并没有发展出现代化的石油冶炼、石油工业体系、以及现代化的石油化工体系。
这点反而是以欧美为主的西方人在近代工业革命以后,发明了现代化的石油冶炼工业,建立了现代化的石油工业体系。
在18世纪50年代,也就是1750年代左右,工业革命在英国展开,然后逐渐传播到欧洲、北美。
在这期间,因为科学的进步、机器的大量使用、机械化大规模生产的进展、对燃料以及化学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开采技术的进步,促使人类对石油的使用与消耗不断上升。
比如说,美国获得独立之后,因为工业的发展,对石油消耗的增加,人们越发注意到石油对现代工业的重要性。
促使人们去寻找更多石油的来源。
1859年在宾夕法尼亚开钻门第一口油井成功后,洛克菲勒更是以他的敏锐目光,看到了石油对工业的重要性和宝贵性,所以才倾全力来打造他的石油商业帝国,曾雄霸美国市场。
由于当时人们加大力度开采石油的目的,是通过对石油的冶炼,获得煤油、汽油等燃料及制造化学品。
而美国又是这方面的先锋及石化产业的表表者,随着时代的步伐,美国也就拉开了现代化石油冶炼、化工的序幕,并逐渐建立起一套体系。
到了1861年,在苏联的巴库地区,因为该地的油田开采,人们更在该地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炼油厂。
从1750年代,工业革命开展以来,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虽然汽车、飞机以及各式汽油机、柴油机以及包括塑料等化学品在内的的使用量不断增长,特别是在欧美日本等各工业国人类对使用的总消耗虽然不断上升,但占总体的消耗并不多。
比重远低于煤炭的消耗例如:美国的煤炭消耗远多于石油,俄罗斯(俄国)在苏联时期,从1924-1941年,工业生产高速增长。
因为重工业发展迅速,带动了煤炭、石油、钢铁以及电力的生产开采业快速上升。
但是煤炭的生产量远比石油多。
煤炭的产量可达一年上亿吨,但是石油也就有千万吨左右。
但是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从二十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以欧美日本为主的世界各国,大量消耗石油,对石油的消耗出现急速上升。
到了1980年代,人们已经使用完世界历史上头一个一万亿桶石油了。
人们使用完世界历史上头一个一万亿桶石油,实际上,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看,用了3000多年。
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工业革命以后的几百年间消耗的。
但是当人们消耗掉世界历史上第二个一万亿桶石油,却仅仅是有了30多年而已。
人类累计使用了超过2万亿桶石油,但是使用的时间差距甚大。
前者是3000多年,后者仅30多年。
可见石油对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性。
----------------------------------------
远古时代的榨油历史
压榨法是一种历史很悠久的制油方法。
早在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就有压榨取油的记载。
在元代的《王祯农书》、明代的《天工开物》、《农政全书》中,都有榨油机和榨油方法的记载. 北京朝阳区境内的一家饭店,在它的大厅里,陈列着一台榨油机,据说它是现今我国保存的最完整、体积最大的手工榨油机。
它来自于湖南茶陵山区之中。
它的主体部分是用一棵生长了三百年的樟树制成的。
在当地使用了二百多年后,被这家饭店爱好收藏的老板搬到了这里。
由于湖南山区盛产茶籽,当地农民便在农闲之季,将茶籽晒干,捣碎后加上稻草做成油饼,用铁箍固定后放在榨油机的榨膛中,用来榨油。
卧式楔子榨油机,在榨膛中装好油饼后,在油饼的一侧塞进木块,然后利用吊着的撞杆撞击木块之间的一个三角形楔块。
随着楔块被打入榨膛,榨膛中横放的木块会对油饼产生挤压的力量。
正因为这种三角形的楔块在榨油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这种榨油机才被称为楔式榨油机。
随着这个力量的不断增加,就会有清亮的茶油流出来。
这种榨油机也可以榨花生、油菜籽等油料,一天一夜能榨出上百斤油来。
根据专家推测,北宋时期大型的楔式榨油机可能就已经出现,它在当时是十分先进的,正是它们的出现,才导致了真正的专业榨油作坊的产生。
在宋、元、明、清近千年的漫长时间里,正是这种榨油设备,为开封、北京、南京、杭州等先后兴起的大都市,提供了充足的食用油。
采访北京科农环宇机械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李成号:如果从有准确史料可查的元代算起,这种老式的木制榨油机在我国差不多盛行了700多年,也许它存在的历史可能超过了一千年,一直到解放后的1959年,全国还有木制榨油机15万台,出产的油脂占到了全国产量的40%,到了1964年,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全部淘汰木制榨油机,这种木制榨油机才逐步走下历史舞台。
这种传统的榨油方法,大部分工作都要靠人力来完成,劳动强度非常大。
做一块饼要弯六次腰 做完饼后三个人撞 要打撞的时候三个人一起打一打咚一打咚一打咚一咚一身汗 累得很 第一道做了后,还要把饼拿下来再拆 拆了之后再锤 放羊娃来锤 锤了之后再拿碾子碾 碾细了再来做二道 二道饼做好了再来打
⑷ 石油是什么时候发现的
问题一:石油的首次发现时间,地点? 石油(petroleum)这个名称源于希腊语的petra (岩石)和oleum(油)。原油(crude oil),有时俗称黑黄金,是一种粘稠的、黑棕色或绿色的液体。一种比较普遍的荒诞说法是:油本身是易燃的,而事实上是从油蒸发出来的气体是易燃的。石油存在于地壳某些区域的上层。石油的另外一种叫法为石脑油(naphtha),来自于波斯语naft或nafátá(流动)。石油是由各种碳氢化合物所组成的复杂混合物,主要是烷烃链。不同的石油可能在外观、成分、和纯度上有些变化。石油是一个重要的“初级能源”,石油也是许多化学产品的原材料,包括溶剂、肥料、杀虫剂和塑料等。
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宋沈括在其《梦溪笔谈・骇志一》:“ ~延境内有石油,旧说 高奴县 出脂水,即此也。” 明李时珍也有记载《本草纲目・石一・石脑油》:“石油所出不一。国朝正德末年, 嘉州 开盐井,偶得油水,可以照夜,其光加倍。近复开出数井,官司主之,此亦石油,但出于井尔。”最初用于照明。
当然,我们老祖先很可能早就知道此项东西,但文字记载最早为沈括。
第一口油井是中国在公元4世纪或更早的时期钻探出来的。人们把钻头绑在竹竿上,打出的洞深达800英尺。当时油是用来蒸发盐水并生产盐。到公元10世纪,人们用竹管来连接油井和盐泉。古代波斯人的碑文上记载了他们上层社会把石油用于制药和照明。
在公元8世纪,新建的巴格达(伊拉克的首都)是用柏油来铺设街道的,这些柏油是从该地域天然易采的石油中获取的。公元9世纪,人们在阿塞拜疆的首都巴库开发油田来生产石脑油。公元10世纪时地理学家Masudi和13世纪时马克・波罗都曾记载了这些油田的情况,后者曾描述这些油井的产量可以装数百只船。
石油近代史始于1853年石油蒸馏工艺的发明。波兰科学家阿格纳斯・卢卡西维奇(Ignacy Lukasiewicz)通过蒸馏,从原油中得到了煤油。第二年,在靠近波兰南部克罗斯诺(Krosno)的Bobrka发现了第一个“岩石油”矿,卢卡西维奇在Ulaszowice附近建造了第一家炼油厂(实际上是一家酿酒厂)。这些发明迅速地传遍了世界各地,1861年Meerzoeff在巴库的成熟油田上建造了第一家俄罗斯炼油厂。
1848年俄国工程师F.N. Semyenov在巴库东北方的Aspheron半岛开采了第一口现代油井。
20世纪50年代中期,煤仍旧是世界上首要的燃料,但油很快就取而代之。在1973年和1979年的能源危机之后,经常出现对石油供应的重大媒体报道,这使得人们意识到:作为一种经济的能源,石油是一种最终将被耗尽的有限资源。当时大部分流行的预言都非常可怕,其中许多并没有实现。作为燃料,石油的前景仍有争议。今日美国报新闻(2004)报道:地下的石油储备量只剩下40年。一些言论认为石油的总量是有限的,1970年的可怕预言只不过是被延期了而已。另一种言论则是技术上可以使廉价的碳氢化合物得以继续生产,并且地球拥有巨大的以沥青砂、沥青田和油页岩形式存在的非传统石油储备来源,这使得石油的使用在未来还能持续非常长的时间。
如今,大约90%的车辆燃料需求通过油来满足。石油占美国全部能源消费的40%,但却仅占电力生产的2%。作为大量交通工具的便捷能源,以及作为许多工业化学品的基础,石油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商品之一。对石油的获取成为引发几次军事冲突的一个主要因素,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波斯湾战争。世界上约80%的易开采储备在中东,其中62.5%来自于5个 *** 国家:沙特 *** (12.5%)、 *** 联合酋长国、伊拉克、卡塔尔和科威特。美国只拥......>>
问题二:石油是什么时候发现的 西晋人司马彪(公元?~306年)着《后汉书・郡国志》,对延寿县(现今甘肃酒泉一带)有如下记载:“县南有山,石出泉水,大如莒,注池为沟,其水有肥,如煮肉洎,永永,如不凝膏,燃之极明,不可食,县人谓之石漆”。说明当时古人已经开始对石油表征有所认识,并巳取之利用.这大概是最早利用石油的开始吧!
早在公元1 800多年前,汉代史学家班固着《汉书・地理志》,记有“高奴有洧水可燃”。描述了现今陕西延安一带的延河支流洧水水面上见到的可燃物质。这也应该是最早发现石油的记载了!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宋沈括在其《梦溪笔谈・杂志一》:“ ~延境内有石油,旧说 高奴县 出脂水,即此也。” 明李时珍也有记载《本草纲目・石一・石脑油》:“石油所出不一。国朝正德末年, 嘉州 开盐井,偶得油水,可以照夜,其光加倍。近复开出数井,官司主之,此亦石油,但出于井尔。”最初用于照明。
当然,我们老祖先很可能早就知道此项东西,但文字记载最早为沈括。
第一口油井是中国在公元4世纪或更早的时期钻探出来的。人们把钻头绑在竹竿上,打出的洞深达800英尺。当时油是用来蒸发盐水并生产盐。到公元10世纪,人们用竹管来连接油井和盐泉。古代波斯人的碑文上记载了他们上层社会把石油用于制药和照明。
在公元8世纪,新建的巴格达(伊拉克的首都)是用柏油来铺设街道的,这些柏油是从该地域天然易采的石油中获取的。公元9世纪,人们在阿塞拜疆的首都巴库开发油田来生产石脑油。公元10世纪时地理学家Masudi和13世纪时马克・波罗都曾记载了这些油田的情况,后者曾描述这些油井的产量可以装数百只船。
石油近代史始于1853年石油蒸馏工艺的发明。波兰科学家阿格纳斯・卢卡西维奇(Ignacy Lukasiewicz)通过蒸馏,从原油中得到了煤油。第二年,在靠近波兰南部克罗斯诺(Krosno)的Bobrka发现了第一个“岩石油”矿,卢卡西维奇在Ulaszowice附近建造了第一家炼油厂(实际上是一家酿酒厂)。这些发明迅速地传遍了世界各地,1861年Meerzoeff在巴库的成熟油田上建造了第一家俄罗斯炼油厂。
问题三:石油开始成为重要能源是什么时候 具体时间我不清楚,但可以给你些参考,高中历史书上有关于石油的这些介绍:北周武帝以前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石油用于照明,治病,润滑,战争。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石油因为内燃机的发明而被大量使用,石油成为一种日益重要的新能源,所以,石油作为能源应该在1870年前后,应耿差不了多远。
自从中国使用了内燃机开始,没有油就没有动力啊,新中国成立后,发现了好多大油田,如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等,石油开采量大大提高,石油开采能力大大提高,并逐步走向海外。
问题四:石油是怎么来的? 石油是由史前的海洋动物和藻类尸体变化形成的(陆上的植物则一般形成煤。)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这些有机物与淤泥混合,被埋在厚厚的沉积岩下。在地下的高温和高压下它们逐渐转化,首先形成腊状的油页岩,后来退化成液态和气态的碳氢化合物。由于这些碳氢化合物比附近的岩石轻,它们向上渗透到附近的岩层中,直到渗透到上面紧密无法渗透的、本身则多空的岩层中。这样聚集到一起的石油形成油田。
通过钻井和泵取人们可以从油田中获得石油。地质学家将石油形成的温度范围称为“油窗”。温度太低石油无法形成,温度太高则会形成天然气。虽然石油形成的深度在世界各地不同,但是“典型”的深度为四至六千米。由于石油形成后还会渗透到其它岩层中去,因此实际的油田可能要浅得多。因此形成油田需要三个条件:丰富的源岩,渗透通道和一个可以聚集石油的岩层构造。
问题五:石油是怎么来的? 石油又称原油,是从地下深处开采的棕黑色可燃粘稠液体。最早提出″石油″一词的是公元977年中国北宋 编着的《太平广记》。正式命名为″石油″是根据中国北宋杰出的科学家沈括(公元1031-1095)在所着《梦溪笔谈》中根据这种油《生于水际砂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而命名的。在″石油″一词出现之前,国外称石油为″魔鬼的汗珠″、″发光的水″等,中国称″石脂水″、″猛火油″、″石漆″等。
我们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可以见到石油或其附属品的身影,比如汽油、柴油、煤油、润滑油、沥青、塑料、纤维等还有很多!这些都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而我们日常所用的天然气(液化气)是从专门的气田中产出的!通过输气管道和气站再到各家各户。
目前就石油的成因有两种说法:①无机论即石油是在基性岩浆中形成的;②有机论即各种有机物如动物、植物、特别是低等的动植物像藻类、细菌、蚌壳、鱼类等死后埋藏在不断下沉缺氧的海湾、泻湖、三角洲、湖泊等地,经过许多物理化学作用,最后逐渐形成为石油。
原油的颜色非常丰富,有红、金黄、墨绿、黑、褐红、甚至透明;原油的颜色是它本身所含胶质、沥青质的含量,含的越高颜色越深。原油的颜色越浅其油质越好!透明的原油可直接加在汽车油箱中代替汽油!原油的成分主要有:油质(这是其主要成分)、胶质(一种粘性的半固体物质)、沥青质(暗褐色或黑色脆性固体物质)、碳质(一种非碳氢化合物)。
石油由碳氢化合物为主混合而成的,具有特殊气味的、有色的可燃性油质液体!天然气是以气态的碳氢化合物。
石油的性质因产地而异,密度为0.8~1.0 g/cm3,粘度范围很宽,凝固点差别很大(30~60°C),沸点范围为常温到500°C以上,可容于多种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但可与水形成乳状液。 组成石油的化学元素主要是碳(83%~87%)、氢(11%~14%),其余为硫(0.06%~0.8%)、氮(0.02%~1.7%)、氧(0.08%~1.82%)及微量金属元素(镍、钒、铁等)。由碳和氢化合形成的烃类构成石油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95%~99%。含硫、氧、氮的化合物对石油产品有害,在石油加工中应尽量除去。不同产地的石油中,各种烃类的结构和所占比例相差很大,但主要属于烷烃、环烷烃、芳香烃3类。通常以烷烃为主的石油称为石蜡基石油;以环烷烃、芳香烃为主的称环烃基石油;介于二者之间的称中间基石油。我国主要原油的特点是含蜡较多,凝固点高,硫含量低,镍、氮含量中等,钒含量极少。除个别油田外,原油中汽油馏分较少,渣油占三分之一。组成不同类的石油,加工方法有差别,产品的性能也不同,应当物尽其用。大庆原油的主要特点是含蜡量高,凝点高,硫含量低,属低硫石蜡基原油。
问题六:中国石油从什么时候开始发展起来的? 为了多元发展我国的石油工业,我国于1982年成立了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1983年7月,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成立。中国第三家国有丹油公司---中国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也于1997年1月成立。至此,我国石油石化工业形成了四家公司团结协作,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问题七:人类大规模利用石油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1859年8月27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考级泰特斯维尔城的石油溪旁,埃德温・德雷克(Edwin Drake)钻的一口找油井涌出了油流。美国乃至国际上都把这件事看做世界石油工业的开端。
石油的利用发展历程有不同划分方式
一种是按石油产品的主要用途来划分,国外有的学者划分为:
(1)(灯用)煤油阶段,从1859~1911年,到福特大规模生产汽车为止;
(2)汽油阶段,汽车进入千家万户,使汽油成为主要石油产品,时间为1911~1945年;
(3)二战后直到现在,石油化学工业大发展,成为石油化工阶段。
一种是按油田开发的进程划分为:
(1)近代工业初始阶段,即一次采油(靠油井自然动力驱动)为主的阶段,1859~1923年;
(2)注水二次采油阶段,1924~1955年;
(3)强化采油阶段,1956年以来。
一种是按石油市场的垄断形成过程来划分。
(1)1928年以前,出现了一个个国家内的石油垄断;
(2)1928年开始形成“石油七姊妹”,对资本主义世界石油资源和石油市场的垄断;
(3)1973年“七姊妹”垄断的解体;
(4)1991年前苏联解体,世界统一石油市场形成,群雄并起。
还有一种用原油产量来划分。
(1)1922年世界石油产量上1亿吨,故1922年之前是世界石油工业初始阶段;
(2)1922年到1960年,世界石油年产量突破10亿吨,是第二阶段;
(3)1960年到1979年,世界石油年产量首次超过30亿吨,是急速上升的第三阶段;
(4)1980年以后,世界石油产量在波动中缓慢增长,是第四阶段。
再有一种按石油科学技术的发展来分期,理由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1)1859年到10世纪20年代是第一阶段,是盲目勘探开采的阶段;
(2)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初,世界石油工业经历了第一次石油科技革命,其标志是地球物理技术的形成和二次采油技术的成熟。
(3)二战以后到20世纪50年代,世界石油工业经历了第二次采油技术的革命,其标志是计算机在石油工业中的广泛应用,是数字化阶段;
(4)20世纪90年代,以信息技术为代表,标志着第三次技术革命,石油工业进入了信息化时代。
以你的问题来看,人类大规模利用石油应该说是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以汽油为主要石油产品,从此石油的产量也有了极为快速的增长。
问题八:石油最早是谁发现的? 王进喜。我国已有两千多年利用石油的历史。在古代我国石油主要用在五个方面:①用于照明;②用做润滑剂;③用于医药;④用于军事;⑤用于制墨等。但整体上我国古代石油科技的发展极其缓慢,对石油的开发与运用也只限于对现成原油的开采与使用,未能对石油的来源及其产生的地质条件进行研究。
“石油”一名是由宋朝科学家沈括在其论着《梦溪笔谈》中最先正触提出来的,并为后人所广泛引用。据《梦溪笔谈・卷二十四・杂志一》载:“~、延境内有石油,旧说‘高奴县出脂水’,即此也”。石油在沈括之前曾经历过数种名称,有石脂水、水肥、石漆等。
石油一名虽由沈括正式提出,但据考应不是其首创,似可能是民间的习惯称法。疑与石油的产状有关:“生于水际砂石,与泉水相杂”(《梦溪笔谈》),“自石岩流出,与泉水相杂”(《本草纲目》),故而形象称之
问题九:石油会在什么时候耗尽 现在全世界究竟有多少石油储藏量?已经探明的大概为1万1500亿桶。虽然这比前两年的估计数字增长了10%, 但以目前的开采速度计算,地球上的石油储量只够满足全世界石油消费需要41年。
世界石油储藏量主要分布在中东、拉美、欧洲、非洲、亚洲与北美。按储量大小计算,前10个国家为沙地 *** 、伊拉克、科威特、阿联酋、伊朗、委内瑞拉、俄罗斯与中亚国家、墨西哥、美国与中国。其中沙地 *** 的探明储量最大,占世界总储量的25%,可以开采90年以上。伊拉克、科威特、阿联酋等国则可分别开采100年以上,美国按目前的产量计算只能开采10年。
据美国能源部门估计,今后20年内,世界石油还能供求平衡,但20年后就要面临缺油的局面。虽然中东仍是世界最大的供应者,波斯湾仍将供应全球石油的一半或三分之二,但是沙特已经有几十年没有发现新油田,很多旧油井已经灌水。
目前世界还没有油荒,跨国石油公司正在西非、俄国与其他地方寻找新的油源。但从长远看,世界越来越接近油源枯竭的日子。这一天可能在一两代人的时间内到来。
⑸ “北海油田”是哪国的﹖
“北海油田”所出产之石油为沿岸英国,挪威和荷兰等国所共同享有。
北海油田(North Sea Oil Field),是欧洲大陆西北部和大不列颠岛之间的北海海底油田。沿岸国中英国获得51平方公里的面积。20世纪70年代开始产油,80年代起大规模开采,使英国成为世界重要产油国之一。挪威其次,产量除满足本国需要外并大量出口。北海在1959年首先于荷兰近海发现格罗宁根气田(Groningen),此后更进入大规模开发阶段,先后于1969年发现埃克非思科油田(英Artsen non-Cisco),1971年发现布伦特油田(Brent),大油田的相继发现,不仅缓解英国与挪威等西欧国家的能源短缺,而且更使挪威成为除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之外的第三大非欧佩克石油出口国。
⑹ 北海的油气状况怎么样
北海油田是20世纪60年代发现的,参与开发的有英国、挪威、荷兰等国家。北海油气田是欧洲重要石油、天然气产区。位于英国和欧洲大陆之间海域,大部分是英国和挪威的专属经济区,东南部为丹麦、德国和荷兰专属经济区。由于周围陆地均为基岩出露,加上海洋条件恶劣,所以长时期没有被油气勘探工作者注意,直到1959年在荷兰沿海发现格罗宁根大气田以后才被重视,1965年首先在北海南部发现气田群,1969年在中部的中央地堑区发现埃科菲斯克大油田,1971年在北部的维京地堑发现布伦特大油田,从此出现了勘探开发北海油气田群的高潮,现已成为世界大油气产区之一。如图7-2所示,北海油区是指中部和北部以地堑构造为基础的油气田群,已知石油储量约47亿吨,天然气储量约1.5万亿立方米。
表7-3北海油气剩余可采储量
从上述表中可看出,英国在北海油田初始开发之际产量增长很快,进入21世纪后,产量递减明显增大,其后续的发展石油比不上挪威,天然气比不上挪威和荷兰。而挪威和荷兰有望在以后发挥更大的能源供给的作用。
北海油田一直以来都是欧洲能源的主要来源地之一,但目前储量已临近枯竭。1999年油田的开采量达到峰值,之后产量和储量都在逐年下降。地质学家Colin Campbell博士认为北海油田到2020年将完全枯竭。20世纪70年代初专家曾预测,北海油田到2000年将会“寿终正寝”。相信“石油峰值理论”的人们持悲观态度,认为全世界不会再发现多少新的油田,而所剩资源将无法承受人类生存的重荷。但目前一部分专家学者却持乐观态度,认为油田寿命会比预期长。“随着技术的进步,北海油田的开采期限可以延长一倍。”美国埃克森石油新闻及信息处处长Karl-Heinz Schult-Bornemann先生如是说。而石油采收率不再只是35%,有些油井可以达到70%。
2009年英国在北海原油的开采量降低了12%至8300吨,挪威也减少了8%至1.36亿吨。而挪威同期石油储量下降了8.3%为10.4亿吨,英国下降了11.8%为5.38亿吨。从储量上看,北海油田寿命已长于原来预期值。德国康拉德-阿登纳基金会(Konrad-Adenauer-Stiftung)所做的一个分析报告显示:“欧洲对原油和天然气进口需求将在中长期内大幅增长。”到2020年,欧洲原油用量的90%和天然气用量的70%都将依靠进口。
北海油气资源开发延续了近代以来欧洲建构的以海洋为中心的世界秩序,在北海开发过程中,那种国家的、封闭的、有疆界的空间观念进一步得到改变。人们在重视能源安全、经济安全的同时,开始从传统的控制海洋通道逐渐转向海洋资源占有与开发,甚至开始把海洋作为基点来从海洋看陆地。在北海油气资源开发的过程中,保护海洋环境的观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仅在北海拆除石油钻井平台就是一项劳力费财的活动,据预测,今后15~20年北海有450个平台要拆除。更不用说北海开发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环境问题和不时发生的环境灾难。在北海油气开发高峰过后,一些石油公司相继撤出北海,转向其他地方淘金,这是它们在国际化进程上迈出的重要一步,同时促进了全球其他地方油气资源的开发。
就目前而言,北海所有较大的油田都已经被发现,因此,进一步勘查和开发的对象主要是较小型的油田,即可采储量5000万~1亿桶(800万~1600万立方米)的油田。从这类较小型油田采收每桶石油的单位成本,要比从前较大油田中开采石油高3~4倍。然而,新的技术和技术改进将有助于维持这类新油田有关的费用。
能源问题是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一大难题,有些区域有些能源已经出现相对枯竭,位于其他区域的资源开发已经成为人们觊觎的目标,人类希望充分利用大自然为自己服务。石油、天然气被称为“工业的血液”,这两种重要能源对北海周边国家来说更是如此。海洋本来使人完全受大自然的支配,成为大自然的奴隶,但欧洲人最初利用海洋作为舟楫之便,在近代构建以海洋为中心的世界秩序。这其中起到不可或缺作用的就是那西欧的加油站——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