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古人究竟用石油干什么
从能源的利用来说,人类大规模应用石油及其衍生品是在20世纪,也就是在先进的钻井技术和精炼技术以及内燃机的发明之后。虽然作为工业血液,石油的大规模应用时间不过百十来年,但其本身为人们所利用的时间却远长于此。早在西周时期,古籍《易经》中便有了关于石油发现的记载,所谓“泽中有火”、“上火下泽”,便是对石油在湖泊、沼泽中点燃时场景的描述。那么,古人究竟用石油干什么呢?
事实上,从发现石油到利用石油也经过了相当漫长的岁月。到了汉代,根据班固所着《汉书·地理志》的记载,“高奴县有洧水可燃。”这里的高奴县指的是现在的陕西延安一带,而洧水是延河的一条支流。从记载中我们可以确定,早在汉代,陕北一带的人们就已经开始使用石油作为生活燃料了。
北宋神宗年间,首都开封府有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军器监,专门负责管理制造军用物资的机构。神宗本人也十分重视军用物资的制造和筹备,为此,他命沈括全权负责此事。军器监中有十个制作坊,其中一个便关于是猛火油的提炼制作,坊内制作方法与原材料等信息严禁外泄,只能口授身传,故而未留下详细的记载描述。
在后来的战争中,猛火油柜被大量用于战场,正所谓“放猛火油, 中人皆糜烂,水不能灭。若水战,则可烧浮桥、战舰,于上流放之,先于上流簸糠粃、熟草,以引其火”,猛火油柜以其可怕的杀伤力驰骋战场,无论是水战还是攻坚战,都给予敌军士兵以巨大的震慑和伤害,多次成为宋军克敌制胜的法宝。
然而,称霸一时的猛火油柜也有其致命缺陷。它虽然威力巨大,但使用性能并不十分稳定,受风力影响极大,如若使用不当,甚至可能将己方战船或设备点燃,而且其攻击距离有限,移动不甚方便。所以,当新一代火器——火铳、火炮等热武器出现之后,猛火油柜也逐渐走向没落,最终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
‘贰’ 石化企业的“七种武器”是指
在石化生产过程中,为了将原料加工成一定规格和用途的产品,往往需要经过原料预处理、化学反应以及反应产物的分离和精制等一系列化工过程。实现这些过程,离不开各种机器和设备。
相信大家都看过武侠大师古龙先生的《七种武器》吧,石化企业加工石油也有七种武器:
第一件武器——“纵横四海”的化工管道。走进化工管道林立的石化企业,一根根粗细不同、四通八达的管道连接各种设备,仿佛热带雨林中独木成林的榕树气根,将各种养分(石油原料、半成品)源源不断地运送,又把成熟的果实(石油产品)输送到需要的地方。正是化工管道为我们肩负起输送石油天然气原料以及产品的艰巨任务。这些钢铁巨龙直径小至几厘米,大至西气东输的近两米,是石化企业的主力军。管道内可以输送气体、液体甚至流动的固体粉末。有了这件武器,石油化工产品才可以纵横四海,大显身手。
第二件武器——“澎湃不息”的机泵。流淌在化工管道中的“工业血液”——石油及石油产品要有“心脏搏动”来驱动,为此石化企业必须拥有各种各样的机泵来驱动油品流动。机泵是输送液体或气体或使其增压的机械。机泵把原动机的机械能或其他能源的能量传给气体和液体,驱使其流动。机泵的种类繁多,离心泵、往复泵、喷射泵等驱动液体流动,离心式压缩机、往复式压缩机、鼓风机等驱动气体流动。“澎湃不息”的机泵是石油化工企业实现24小时连续运转的心脏。
第三件武器——“膀大腰圆”的储罐。在石化企业经常见到一些膀大腰圆的罐体,有像圆桶的原油储罐,有形如大皮球的球罐,还有方形的储槽或气柜。这些大家伙担负着储存原料、产品的重任,一般被人们统一称作储罐。
‘叁’ 石油工人的重型武器——石油钻机
石油钻井的专用机械设备称为石油钻机。当今世界各国广泛采用旋转钻井方法,要求钻机有一套可旋转、提升井下钻具,并维持钻井液循环的设备。现代石油钻机主要包括:提升(绞车)、旋转(转盘)、循环(钻井泵)三个主要系统,此外,还要有动力(大马力柴油机组)、发电(柴油发电机组)、传动(减速箱、变矩器)、控制(空气压缩机、气瓶、气开关等)和油、气、水等辅助设施,以及钻井液循环系统、钻井井控装置和固控装置等。石油钻机大都在平原、山地、沙漠、沼泽、海洋工作,自然环境条件恶劣(风、沙、雨、雪等),又需不断流动搬迁,要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和高度的运移搬迁性能。
我国自行研制的ZJ-70D钻机
近年来,我国自行研制的ZJ-70D型钻机是以柴油发电机组作为动力机,采用可控硅—直流电动机驱动的石油钻机,钻井深度(使用φ114mm钻杆)为7000米,最大提升重量450吨,绞车额定功率1470千瓦,配备两台总功率为2352千瓦的钻井泵,井架底座高度达到9米,钻机井架为低位(地面)安装,利用绞车自身动力整体起立井架,钻机的设计、制造和性能指标均已达到当今的国际水平。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石油钻机为美国制造的超深井电驱动钻机,理论钻井深度可达16000米,最大提升重量为1000吨以上。
‘肆’ 古人开采石油吗,都用作什么用途了
在中国古代,石油的开采和使用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关于石油记载来源于北宋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在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沈括任陕西延安府太守期间,观察到当地居民开采石油的情景,并在其着作中详细描述了石油的特性和开采过程。他提到,石油在延州和鄜州地区被当地居民采集,并用于照明和制墨。沈括本人还尝试利用石油烟尘制成墨,称之为“延川石液”,预见到石油产品的广泛应用。
沈括不仅是首位记录石油的科学家,可能也是最早利用石油制成产品的先行者。他的《延州诗》描绘了当时石油开采烟尘弥漫的场景,反映了石油在当时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在中国古代战争中,石油作为一种强大的火攻武器被广泛使用,被称为“猛火油”。宋代更是发展出多种以石油为燃料的武器,如“猛火油柜”和“筒柜”,这些可视为古代的燃烧弹,对敌人造成巨大破坏。辽国曾派使者远赴南吴,寻求“猛火油柜”的技术。北宋时期,政府甚至设立了专门生产石油武器的作坊“猛火油作”,并将其作为精锐禁军的标准装备。在两次平夏城战役中,宋军利用石油武器对西夏军队造成了重大打击。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确实存在石油的开采和使用,其用途从照明和制墨扩展到军事领域,作为武器使用。这表明我国古人对石油的认识和使用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历史价值。
‘伍’ 最早将石油用于战争(古代)是什么时候谢谢
早
唐代
酒泉守军曾用石油焚毁敌军
器具
五代
宋
石油
原料制
猛火油
攻城、守城
水战
利器
家设专厂
产
清代统治者忌惮石油等先进武器
颠覆力
记载其功能
制
《武经总要》列
禁书
蒙古西征
石油武器带
奥斯曼土耳其等
始
规模使用石油作纵火物
1453
土耳其攻陷东罗马帝
都城君士坦丁堡
石油纵火物功
没
象征着新
代
纵火物石油
彻底取代
东罗马帝
传
秘——希腊火
石油
战争
应用
深刻影响
近东、乃至整
旧
陆
政治格局
虽
公元1世纪
班固《汉书》
高奴县
洧水
燃
早关于石油
信记载
4世纪或更早
才
凿岩盐
程
意凿
油井
所
三
演义
量使用
石油
作
纵火工具
说
需要推敲……
‘陆’ 在我国古代,石油用于哪些方面﹖
盖房子 治病 打仗。。。
几千年前人们究竟用石油来做什么?石油被发现是因为它可燃,几乎所有在古代应用过石油的国家都有用油照明、点灯的记载。但目前发现最早的、确凿可考的用途是最匪夷所思的———盖房子。前面提到的印度河流域古代沥青浴室、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沥青殿堂,是最早用石油副产品建成的建筑。公元8世纪,阿拉伯帝国的新都巴格达,全部街道都由柏油铺成,这是世界上第一座“柏油马路化”的城市。另一项古老的用途是治疗人畜皮肤病。在古代波斯阿尔利卡,石板上明确记载了用沥青治疗癣疥等皮肤病的实例。10世纪阿拉伯旅行家麦斯欧迪在笔记中称,巴库人用沥青给马治疗皮肤病。13世纪大旅行家马可波罗前往中国途中经过巴库,在着作中记载这里的石油“可以作为药膏治疗人畜身上的瘙痒和疮痂”。
在军事层面,石油最初用于海军。公元668年,希腊裔叙利亚工匠佳利尼科斯将自己发明的“希腊火”带到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这种“秘密武器”用特制管子喷射,喷射时伴有浓烟和巨大声响,更能附着在船体、船帆和人身上燃烧,对敌人船只、士兵杀伤力巨大。公元678年6月,劣势的拜占庭用这种神秘武器大破围攻君士坦丁堡的阿拉伯舰队,歼灭2/3的舰船,此后“希腊火”被称为“基督教世界的保护神”。如获至宝的拜占庭皇帝索性将“希腊火”的作坊放在皇宫里,进行严格的保密。这种“希腊火”最终却由于过于严苛的保密措施而失传。1939年,德国学者曾进行复制,但没有成功。
在中国古代同样出现了类似“希腊火”的“猛火油”,这种“猛火油”主要成分同样是石油,以火药为引火装置。“猛火油”最大的特点就是越用水泼烧得越猛,因此很快有人打起了用“猛火油”攻城的主意。辽朝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计划进攻幽州(今北京)时使用,作为对“猛火油”攻城效果的尝试,结果被他的妻子、皇后述律平以“有失仁德”为由劝阻,北京城因此逃过一劫。由于“猛火油”不像“希腊火”那样可以发射,而是就地点燃,靠风吹、水漂杀伤敌人,打仗时要“听天由命”,后来的历朝水师改而发展火箭、火炮,而把“猛火油”束诸高阁。
“希腊火”或“猛火油”都是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高精尖玩法,不少民族玩不起,就采用最简单的办法。阿塞拜疆人在中世纪的城防模式,就是建造很多高塔,居高临下,先泼石油,再扔火把,这种办法被中亚大国花剌子模广泛使用,使得后者成为着名的防御强国。耐人寻味的是,花剌子模的名城撒马尔罕,却也是被蒙古大军用泼石油的办法攻陷的,真可谓“成也石油,败也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