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安哥拉海洋油气发展史有多久
安哥拉的工业含油气区主要有三个,即卡宾达水域、宰雷区、宽扎盆地。主要油气田在上述三区中分别有10个油田、3个气田;19个油田、1个气田;12个油田,1个气田。卡宾达陆棚区石油产量占该国总量的76.8%,宰雷区陆地产油占该国的15%,水域产量占4.9%,宽扎盆地仅占3.3%。
其中安哥拉的大塔库拉油区包括塔库拉、万巴、纽比和武科等4个海上油田,位于卡宾达岸外40千米、水深50~70米的海上。油区目前生产水平为日产17.7万桶34°API石油。1971年在地震资料确定的地垒构造上钻第一口井,从下白垩统碳酸盐岩中获5600 桶/日油流。直到1979年才又在赛诺曼阶韦尔梅尔哈组砂岩中发现更为重要的石油聚集。油区的4个油田均主要从韦尔梅尔哈砂岩中生产石油。韦尔梅尔哈组的沉积受铲状正断层活动和盐运动的控制。4个油田韦尔梅哈油层的总圈闭面积约114平方千米,最高油柱高440英寸。由于近几年来对这4个油田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工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有效地提高了采收率。卡宾达湾1966年钻第一口井,并很快发现了马隆戈油田。目前在卡宾达近海发现并投产了14个油田,塔库拉油田是其中最大的油田。
据《安哥拉2005年经济报告》称,安哥拉石油储量应为200亿~228亿桶。根据目前每年平均提高的生产比例,可开采至2040年。在2000—2005年,安哥拉的石油生产量每年平均增加10%;在2005—2010年,年均增幅将升至16.8%。
安哥拉石油产量的增幅重点,主要来自于深海地区油田的发现和投入生产。20世纪80年代,随着刚果河入海口的深海地区一些大储油区发现,已探明石油储量大大增加。20世纪90年代,在罗安达以南的宽扎河口海域和本格拉海湾海域,又不断发现储量丰富的油区和油田。安哥拉的石油勘探和开采结构,也逐渐由陆地、浅海并进,转而向深海地区发展。
安哥拉的石油勘探和开采活动始于20世纪初,但直到20世纪70年代,其原油日产量尚不到10万桶。
第一次石油勘探特许权于1910年授予葡萄牙当局,但没有商业生产开始。
到1956年,安哥拉石油公司开始在北宽扎河流域地质勘探。该公司后来发现刚果河盆地陆上的油田,成为对与德士古和安戈尔协会的陆上油田最大的运营商。大约在同一时间,美国的附属公司海湾石油公司的卡宾达海湾石油公司(Cabgoc),开始了在卡宾达地区的探索,在1954年和1968年开始生产,产量增长到250万吨,1969年为820万吨,1973年,出口量几乎翻了两番。由于1973年石油价格上涨的额外好处,石油产品出口货值则几乎是12倍。在80年代初期原油产量稍有下降,作为投资减少的结果。到1983年,产量回升,并在其后继续创下新的输出纪录。
1975年,安哥拉摆脱葡萄牙殖民统治取得民族独立后,宣布一切石油资源归国家所有,并颁布了石油法,成立了石油部和国家石油公司。这为吸引更多的外国石油公司进入安哥拉提供了法律保证,此后安哥拉的石油工业迅速发展。
根据政府的授权,安哥拉国家石油公司同外国公司签订合资公司协议和产量分成协议。国家石油公司在沿海大陆架海域划出租让区,供外国石油公司租借,开发石油。尽管安哥拉战乱不断,但由于石油产区主要分布在海上,并在政府的控制之下,石油生产受到的干扰较轻,原油产量迅速提高,到21世纪初已经达到日产量80万桶。
从20世纪80年代起,安哥拉石油勘探和开采活动逐渐转到深海地区,并把其领海海域的租让区增加到34块。到了90年代,在罗安达以南的宽扎河口海域和本格拉海湾海域,不断发现储量丰富的油区和油田。
21世纪初,一些水深超过1500米的超深海租让区的石油开发也取得突破。有专家评论说,超深海油区开发为安哥拉石油生产带来新的增长亮点。未来若干年里,安哥拉石油生产的重点将是在超深海区域。目前,安哥拉国家石油公司已经把海上石油租让区增加到74块。
在深海石油开发不断发展的同时,老油区卡宾达仍然保持高产。卡宾达省位于非洲西部的刚果河口以北,西濒大西洋,其南面、东面和北面分别与刚果(金)和刚果(布)的领土相连,是安哥拉的一块飞地,面积约7270平方千米。20世纪50年代,在卡宾达浅海海域发现石油后,那里的石油产量在安哥拉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几乎占全国总产量的70%。
据BP世界能源统计,截至2002年底,安哥拉石油剩余可采储量7亿吨。石油产量增长十分显着,从1982年的640万吨增加到2002年的4460万吨,平均年增长率高达10.19%(图28-2)。
图28-2安哥拉石油产量变化图
近年来,安哥拉政府加强了海上勘探,尤其是深海勘探的力度,在产量分成合同制下,国家石油公司Sonangol采取直接协商的方式,吸引外国公司到深海区块勘探。自1993年以来,安哥拉与外国公司以产量分成合同的形式签署了19个区块。
目前在安哥拉油气作业的公司多达30多个,主要公司有美国雪佛龙公司、法国道达尔公司、英荷壳牌公司、英国石油公司等。
海上石油的大发现和生产,使安哥拉成为非洲仅次于撒哈拉地区石油勘探的热点。安哥拉的原油质量普遍较好,安哥拉原油主要出口美国,也出口到欧洲、拉丁美洲和亚洲市场。
安哥拉经济高度依赖其海洋石油工业。海洋石油工业占安哥拉GDP的60%以上,占政府收入近90%。
安哥拉是继尼日尔爾利亚之后非洲次撒哈拉地区的第二大石油生产国,多数原油产量来自卡宾达海上地区。原油储量也分布在Soyo市周围的陆上、罗安达北部宽扎盆地和北部海岸海上。
卡宾达是安哥拉西北部的一个省,它的情况类似于尼日尔爾利亚的尼日尔爾尔河三角洲。安哥拉石油产量的70%和几乎全部的外汇收入都依赖于卡宾达省的石油生产。
安哥拉国家石油公司(Sonangol)成立于1976年,负责海上及其陆上的石油生产。1978年通过了油气法,授予安哥拉国家石油公司是唯一的勘探权和生产权的持有人。与外国公司的合作有两种方式:合资和产品分成合同。在安哥拉经营的最知名的外国石油公司有雪佛龙德士古、道达尔菲纳埃尔夫和埃克森美孚。
自1980年安哥拉原油产量增长近400%。2000年原油日产量平均为74.6万桶。安哥拉主要的原油产量均来自卡宾达零区块(A区、B区和C区)。雪佛龙德士古公司的子公司卡宾达海湾石油公司(CABGOC)是零区块油田的作业方,占合资公司39.2%股份,其他合作者包括:安哥拉国家石油公司占41%,道达尔菲纳埃尔夫占10%,阿吉普占9.8%。通过对油田进一步开发和提高石油回采率,预期零区块将维持其日产量或可能提高到60万桶。CABGOC公司计划在今后几年投资近40亿美元用于油田开发。
CABGOC公司也是安哥拉第一个生产性深水区块的作业者。2000年1月,该公司宣布在14区块的Kuito油田开采石油。签订合同15个月后,就从Kuito油田采出了第一桶油,这是非洲次撒哈拉地区同类项目中生产周期最短的。Kuito油田最初日产量为8万桶,最高目标日产量为10万桶。在14区块内还发现了许多其他油田。14区块的股权分布情况如下:CABGOC占31%,安哥拉国家石油公司占20%,阿吉普占20%,道达尔菲纳埃尔夫占20%,Petrogal占9%。
雪佛龙德士古公司还是2号区块80区和85区的作业方。原油日产量大约为9万桶,在2号区块,雪佛龙德士古占有20%股份,合伙人为Petrobras(占27.5%)、道达尔菲纳埃尔夫(占27.5%)和安哥拉国家石油公司(占25%)。
3号区块是安哥拉第二大石油生产区(约15万桶/日),位于北部沿岸。道达尔菲纳埃尔夫公司是3号区块的作业方,占53.34%股份,合作者包括阿吉普(占16%)、三菱(占13.33%)、安哥拉国家石油公司(占6.67%)、Naftaplin(占5.33%)、Naftgas(占5.33%)。
位于区块4的两个浅海油田也在生产。加拿大自然资源公司(从前的Ranger石油公司)经营着Kiame油田,日产量近7000桶;安哥拉国家石油公司经营并全资拥有Kiabo油田,日产量近4500桶。Kiame和Kiabo油田是安哥拉不由外国大石油公司经营的仅有的生产性油田。
到2004年,安哥拉的原油日产量翻一番,达140万桶。但安哥拉政府目前正考虑计划限制石油生产,这是延长该国巨大石油储量寿命策略的一部分。自1996年起,在安哥拉共发现了26个大油田,几乎全部位于卡宾达海上深水区,所发现的这些油田估计会有几十亿桶的石油储量,这刺激了西方公司加强了对安哥拉以及中西非其他国家的海上石油勘探。
1997年4月,雪佛龙德士古的子公司卡宾达海湾石油公司在卡宾达海上深水区发现了Kuito油田,估计可回采储量10亿~20亿桶。安哥拉国家石油公司(Sonangol)宣布,Kuito油田作为目前唯一在深水生产的油田,产量为5万桶/日。
道达尔菲纳埃尔夫公司在位于罗安达西北深水区的17区块发现了几个油田。1996年发现的水深4500英尺的Girassol油田,估计可回采储量在7亿~20亿桶,该油田2001年开始产油。2000年8月,该公司宣布在17区块又发现了一个新油田Perpetual-1,这是该公司在17区块成功发现的第10个油田。
2000年,在安哥拉沿岸的9口井中发现了石油。埃克森美孚的子公司埃索公司宣布,在罗安达西北部深水区15区块中第7、8、9号井中发现了石油。
2000年11月,安哥拉石油部部长宣布,安哥拉政府将放缓石油项目开发的步伐,以延长油田寿命并减少预期的产量增长。针对安哥拉几个深水区块的石油发现,现制定出了多阶段的开发方案。
安哥拉下游石油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正急于吸引外国公司投资于下游。
安哥拉估计天然气储量为1.6万亿立方英尺。新发现可能使安哥拉的天然气探明储量增加到9.5万立方英尺,甚至有可能高至25万亿立方英尺。安哥拉生产的天然气,近85%被放空烧掉,其余部分经过回注用于提高石油采收率和安哥拉占非洲天然气被放空烧掉总量的30%,安哥拉政府正在制定战略,来减少被放空烧掉的天然气并增加天然气的商业利用。用于加工液化气。雪佛龙德士古和安哥拉国家石油公司两公司已同意制订一个发展液化气的计划,将海上油田的天然气转变为液化气而后出口。这个加工厂将处理海上1、2、3、4、15、16、17和18号区块生产的天然气。
2008年安哥拉石油公司与意大利埃尼石油公司联合宣布,在深海的15/06区块发现石油,油层深度127米,水深1421米,水面以下垂直深度3348米。15/06区块作业者为意大利埃尼石油公司,法国、巴西、挪威等多家外国石油公司参与该区块开发,分别占有5%~20%不等的权益。
近年来,由于几个外国石油公司参加安哥拉深海地区勘探获得成功,安哥拉的石油日产量从1999年的77万桶增加至2010年的179万桶。深海地区贡献的石油日产量占安哥拉石油总日产量的59%(819000桶),而1998年日产量仅增加了0.4%。1999年主要开发的位于14区块的库伊托油田于同年11月投产,该油田由雪佛龙公司作业。在2000—2005年,安哥拉的石油产量增加10%,2006年开始下降。2005年石油日产量达到150万桶。目前安哥拉已完钻33口探井,21口井发现石油。一些石油公司把希望寄托在位于极深海的31—34区块上,2001—2002年在那里钻第1口探井,目前34区块尚未与外国石油公司签订合同,但31区块、32区块和33区块已分别为BP阿莫科公司、埃尔夫阿奎坦公司和埃克森公司所拥有。2005年其深水的日产量超过60万桶,占西非深水产量的80%。
2009年6月,在欧佩克公布的各成员国石油产量排名中,安哥拉以182万桶日均原油产量占据非洲第一位。安哥拉石油生产主要来自深海石油开发,而政局的稳定和社会安定,则成为增长的保证。以如此形势发展,很快安哥拉原油日产量将达到200万桶,而这贡献更是海洋石油的大发展在起作用!
‘贰’ 安哥拉坐拥巨量石油等矿产资源,安哥拉为何仍然贫穷
其实就是因为坐拥巨量的石油和各种矿产资源才导致安哥拉依然那么贫穷,安哥拉的巨量石油资源是属于国家,而不是个人,你见过矿产老板富得流油,但是你见过矿工富有的吗。其实就是一个概念,安哥拉的政府依赖石油等各种资源,对其他产业的发展根本不行。
安哥拉的油田多数属于近海油田,相较于陆地油田,其开采难度更大,而且随着油藏压力的下降,油田产量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减少,就需要花费更大的投资去予以维护。然而,由于国际油价一度走低,安哥拉经济发展势头放缓,吸引外资的能力也随之下降,投资不足对安哥拉油田产量下降的影响显得尤为明显。2018年以来,安哥拉的油田产量锐减,呈现直线下滑的趋势,产量下降的幅度几乎是安哥拉与欧佩克其他成员国达成的减产协议承诺的三倍,6月份出口下降至200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一些国际能源咨询公司认为,由于资本支出不足,安哥拉油田产量的下降率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多,为13%至18%。
‘叁’ 安哥拉的石油丰富吗
石油是安哥拉的支柱产业,占整个GDP近50%。对于石油和钻石等矿产资源出口的经济依赖使得安哥拉在金融危机中缺乏应对力,特别是加入OPEC之后,由于欧佩克对于原油产量的生产配额限制,安哥拉的石油出口也受到影响。为了推动经济的更稳健发展,安哥拉开始逐渐降低对于石油、钻石等资源的依赖,对外寻求经济发展的多元化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