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矿藏 » 石油寒冬期怎么做
扩展阅读
长春哪里能买到韩国产品 2025-04-16 16:18:49
pvz钻石用来干什么好 2025-04-16 16:17:59

石油寒冬期怎么做

发布时间: 2025-04-09 02:45:32

① 近代美国的五次危机及措施

近代美国的五次危机,包括1929—1933年美国经济“大萧条”、 1973—1975年石油危机、 1987年美国股灾、本世纪初的互联网“泡沫”、2007年开始的次贷危机。面对危机,美国政府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挽救经济、挽救国家。
(一)1929—1933年美国经济“大萧条”
美国经济“大萧条”起始于1929年10月24日的股市突然崩盘,10月29日被抛售的股票就达1638万股,当月美国股市市值便有260亿美元化为乌有,损失比“二战”协约国所欠美国的战债还多5倍。3年间,美国股市暴跌85%,失业率高企,平均为18.8%。期间,美国GDP呈下降趋势,从1929年的3147亿美元下降到1934年的2394亿美元,5年间下降了24%。消费价格指数也一直呈下降趋势,1933年的GPI与1929年相比下降了24.6%。
面对经济大萧条,1933年初,富兰克林·罗斯福当选为美国第32届总统后,针对当时的实际,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大刀阔斧地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克服危机的政策措施,历史上被称为“罗斯福新政”,新政的主要内容可以用“三R”来概括,即复兴(Recover)、救济(Relief)、改革(Reform)。一是罗斯福的新政从整顿金融入手,加强金融立法。在被称为“百日新政”期间制订的15项重要立法中,有关金融的法律就占了1/3。罗斯福采取的整顿金融的非常措施,对收拾残局、稳定人心起了巨大的作用。二是在解决银行问题的同时,罗斯福政府还竭力促使议会先后通过了《农业调整法》和《全国工业复兴法》,要求资本家们遵守“公平竞争”的规则,订出各企业生产的规模、价格、销售范围;给工人们订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规定,从而限制了垄断,减少和缓和了紧张的阶级矛盾。中小企业的发展,为美国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复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三是救济工作。1933年5月,国会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将各种救济款物迅速拨往各州,第二年又把单纯救济改为“以工代赈”,给失业者提供从事公共事业的机会,维护了失业者的自力更生精神和自尊心。
(二)1973—1975年石油危机
在美国,石油危机从1973年12月持续到1975年5月,GDP下降5.7%,工业生产下降15.1%,其中建筑、汽车、钢铁三大支柱产业受打击尤为严重。固定资本投资共缩减23.6%,企业设备投资1975年比1973年下降48%;企业和银行倒闭均创下“二战”后的历史纪录;失业率高达9.1%,失业人数达825万;道琼斯指数1973年1月到1974年12月下跌达41.9%。与危机相伴的则是更加严重的通货膨胀,1974年美国消费物价上涨11.4%,1975年上涨11%。
面对石油危机,美国政府一是大幅度地修改了国内石油政策,大大加强了对石油资源、生产、供应、销售和市场的控制,加强对外国石油公司的管理和限制;二是国际上,美国倡议召开石油消费国会议,决定成立成立国际能源机构,该机构的主要职能是促进其成员国建立应急石油储备或称战略石油储备;协调突发事件引起石油供应中断时成员国之间的石油调配问题。
(三)1987年美国股灾
1987年10月19日,美国道琼斯工业股票指出下跌508点,跌幅为22.6%,当日全国损失5000亿美元。这一日被称为“黑色星期一”。美国股市市值在那一天损失5600亿美元,是1929年“大萧条”时跌去市值总额的两倍。
美国政府为抵抗“泡沫”崩溃的洪流,刺激经济增长,一是开始实施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的扩张财政政策,投入大量财政资金刺激经济增长。二是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大幅降低中央银行的贴现率,使大量资金流入美国。
(四) 本世纪初的互联网“泡沫”
2000年3月中旬,以技术股为主的美国纳斯达克综合指数遭遇重挫,指出不断下滑,网络“泡沫”危机全面爆发。当年9月21日,纳指迅速跌至1088点,创下3年来的最低纪录,与2000年3月10日的历史高峰相比,跌幅高达78.8%,重新回到了1998年的水平。 2000年1月以来,美国已有100多家网络公司宣告倒闭,造成近万余人失业。就像倾倒的“多米诺骨牌”一样,从2001年到2002年,互联网业的危机很快波及处于产业链上下游的电信制造业和运营业。许多通信企业股票下跌,盈利状况恶化,纷纷宣布裁员,整个信息通信产业步入了前所未有的“寒冬”,成为重灾区。
为了避免网络“泡沫”危机拖累美国经济,美财政当局和美联储当时采取了扩张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以制造业、房地产为龙头的产业很快重新带起经济这匹“马车”。所以,标准普尔500指数和道琼斯工业指数并未受到太大冲击,振荡下跌之后较快恢复了生机,2003年年初开始触底回升,2004年年初已恢复到之前的繁荣。
(五)美国次贷危机
2007年2月13日,美国抵押贷款风险开始浮出水面,标志着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的开始。4月4日,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New Century Financial申请破产保护。4月24日,美国3月份成屋销量下降8.4%。由此,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开始全面爆发。截至2008年年初,美国次贷市场规模大约8500亿美元。
针对次贷危机,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美联储2008年初推出一项预防高风险抵押贷款新规定的提案,也是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所采取的最全面的补救措施。二是采取降息政策;三是采取两项新的增加流动性措施,即定期招标工具,并决定开始一系列定期回购交;四是美联储联合其它四大央行宣布继续为市场注入流动性租金,缓解全球货币市场压力;五是对银行资本实行更严格的监管;六是加强国际合作,应对金融市场动荡。

② 俄气警告:欧洲今冬天然气价或上涨六成!欧洲如何度过这个寒冬

欧洲国家需要尽快寻求天然气的替代能源,同时也需要提前储备冬天所需要使用到的天然气。

对于欧洲国家来说,欧洲国家对俄罗斯的天然气和石油的依赖本身就非常严重,在俄罗斯决定停止向部分国家输送石油和天然气之后,很多国家的天然气价格已经暴涨了200%。在这种情况之下,从俄罗斯所运输的天然气价格可能会在冬季继续上涨60%的价格,这个问题也会严重影响到欧洲国家的天然气使用情况。

总的来说,欧洲地区的天然气的供应问题确实非常棘手,特别是在很多欧洲国家严重依赖俄罗斯的天然气进口的情况下,因为这些国家并没有处理好自己跟俄罗斯的关系,所以来自俄罗斯的天然气和石油的进口会非常困难,相关商品的价格也会非常的贵。

③ 胜利油田如何让流程优化实现物资质量全程管控

轻点鼠标,进入物资供应管理信息系统,每件物资的物流节点监控、关键指标预警、可视化的库存动态尽显眼底,流程不但简便易操作,而且提升了质量监控整体效果。

通过优化物资供应流程、实施物资“全物料、全过程、全生命周期”动态管理,胜利油田实现物资供应全程受控,质量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制度管控:“寒冬期”更要高质量

油价长期低位运行,石油企业进入“寒冬期”。胜利油田坚持“寒冬期”质量更要过得硬,从优化完善制度入手,不断提升物资采购质量。

在源头控制上,胜利油田全面优化供应商队伍结构,向国内外优秀供应商敞开大门,强化质量跟踪评价和现场考察,完善动态管理配套机制;落实供应商黑名单管理办法,将存在严重质量问题、涉嫌违规违纪的供应商列入黑名单,解除服务关系。3月26日,东辛输油管道投用,4月,有两台泵相继出现断轴问题。胜利油田及时抢险处置,未影响原油外输。随后,他们责令生产企业把全部11台泵返厂更换泵轴,并由专人密切关注返厂维修情况和现场运行情况,确保质量,并暂停该企业交易资格一年。

同时,他们进一步扩大招标规模,稳步推进公开招标,选择标准、通用、简单的品种实行公开招标,根据供应商结构及标准化采购实际,制定公开招标目录,并不断扩大品种范围。

过程管控:每个环节都不放过

供应链条复杂多样,过程管控尤为重要。胜利油田通过对验收检验和储运等关键环节控制、加强质量风险识别等举措,明确采购供应全过程、各环节的质量管控责任,把每一个环节都纳入质量管控范围。

目前,他们通过掌控资源、催交催运、现场办公等方式,确保了大宗材料和12个重点工程项目的物资质量,并对石油钻机等A类重要设备材料强化措施管理,实行100%驻厂监造49批次。据统计,今年上半年,胜利油田累计供应钢材6.9万吨、化学药剂12.6万吨、煤炭177.2万吨、油料6.16万吨,无一出现质量问题。

模式管控:变选购为定制

伴随着油公司建设的推进,胜利油田还积极推进物资供应模式的创新,实施标准化采购,牢牢掌控质量主导权。

标准化采购变选购产品为量身定制产品,让供应商按照油田技术需求生产物资。通过组织专家从源头上对工艺流程、产品技术参数和供应商等进行优化,建立统一的产品技术标准体系,实现从选购产品向定制产品、从市场采购向战略采购等多种转变。至2015年底,他们实施标准化采购的物资品种将达961个,占应实施标准化采购物资的98%以上。

通过实施标准化采购,目前供应商由725家缩减至458家,77种产品质保期普遍延长到两年以上。同时,对标准化产品实施跟踪评价,对存在质量、售后服务问题的7个产品实施暂停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