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矿藏 » 二战德军为什么要打石油
扩展阅读
鱼友垂钓是怎么算费用的 2025-04-16 05:16:51
苹果树每亩成本多少钱 2025-04-16 05:02:12

二战德军为什么要打石油

发布时间: 2025-04-14 19:41:33

1. 中东那么多石油,二战时期希特勒怎么没入侵呢

中东地区坐落在地中海东部与南部一带。中东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富足的地区,因为在这里有其他地方找不到的资源。石油是全球不可或缺的资源这也就导致了如沙特、伊拉克、科威特都靠丰富资源而迅速崛起。不只是现代在历史上,中东也有过奥斯曼帝国这样辉煌的王国。但是奇怪的是在二战时期,希特勒却没有入侵中东,其中有着怎样的隐情呢?

其实在整个二战时期,德国一直都对石油需求很大,也一度石油短缺。所以在当时德军非常想得到巴库油田,这样既可以打击苏联人,德国还能赚到一大笔。这样的好事,德国军队怎么会不干。可是想法很美好,实施起来就不太容易了,德国以为自己能快速的打一场漂亮仗。结果被牢牢的粘在苏联,一个个精锐师团都深陷苏联的积雪中。北非战场上,德国也不能取得压倒性优势。隆美尔再能打,也起不到什么扭转性作用。一个个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双方不断陷入胶着状态。即使德国对中东有兴趣,也是心有余,力不足。

2. 二战德国纳粹为什么会输

二战的时候,欧洲国家和美国都演技进入了工业时代。
而工业时代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是石油
德军大规模闪击战,短时间内集结大量军队,集中优势突破的战术称为闪击战。
而闪击战大量坦克飞机能动起来的基础就是石油。
德国是个富煤少油的国家。
而当时全世界产油的地方是 美国 委内瑞拉 墨西哥 罗马尼亚 苏联高加索 亚洲是菲律宾
美国产量最大,其次是墨西哥 委内瑞拉 然后是苏联高加索。

而德军准备不足,开始发动战争的时候就只有五百万吨石油的资本。
开始闪击欧洲的时候,打得比较轻松,英法绥靖政策,德国打下整个欧洲也没消耗超过100万吨石油。
所以这时候德国高层就开始制定进攻苏联的计划。
但是德国高层错误的遗漏了一个信息,那就是欧洲这边面积小建设比较好,坦克跑起来不怎么费油,而苏联建设比较落后都是泥地,坦克集团军石油消耗很大。
德军控制的罗马尼亚年产量1000万吨石油只够德国和平时期的年消耗,根本支撑不了多条战线同时开战。
所以这时候德国就是要集中力量进攻苏联控制的高加索油田。高加索年产量2000万吨,可以解决德军的问题。
但是因为希特勒错误的决定,而导致这个计划泡汤。这时候日本也是遇到了同样问题,石油短缺,日本本岛的军舰没有油,菲律宾有油但是没有军舰护航油运不到日本本岛,军舰就开不出来。同时石油无法输送到日本在前线的战场,导致日军攻势大减,中国战场的国君和日军陷入胶着状态。
同时41年的时候美国参战,同盟国得到大量补给和支持,美国是当时世界主要产油国,年产量2亿吨,因为有石油,所以美国前线一艘军舰被打沉,后面工厂已经有5艘下水,前线一架飞机被击落,后面已经有几十架交付军队。
强劲的物资补给保证了同盟国必胜无疑。因为打仗其实就是拼资源,拼家底。
德意日三国虽然控制了不小的领地但是大部分都是没油的地方。小日本与大庆油田戏剧性的错过而导致了整个失败。本来如果得到大庆油田,日本在中国战场的优势还会继续保持。
德国如果得到高加索油田加上罗马尼亚就有年产3000万吨石油,再加上德国强大的生产能力,就能保证前线军队的物资补给,从而就能保证德军的攻势。
这些就是德军失败的原因一
原因二就是德国高层错误的估计形势,导致错误的战略战术制定,消耗了大量资源和兵力。
原因三就是核武器,当时美国在研制核武器德国也在研制,但是可惜的是德国动作太慢了。
这种外挂式的决定性的大杀器,出来的太慢了。

3. 二战前夕,德国到底缺少哪些战略资源

在二战前夕,德国面临的主要战略资源短缺之一是石油。1939年8月23日,即二战爆发前夕,德国与苏联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一条约保证了苏联的中立,使得德国能够放心地发动对波兰的侵略战争,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然而,条约还包括了一个《秘密附属议定书》,在未通知德国的情况下,苏联在1940年4月对罗马尼亚提出领土要求,这对依赖罗马尼亚石油的德国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德国大约94%的石油供应依赖于罗马尼亚,而苏联的威胁使得这一供应变得不再安全。
德国的石油供应面临严重威胁,尤其是在苏德战争爆发后,罗马尼亚的油田和炼油厂遭受了苏联轰炸机的频繁轰炸。德国在海外的石油来源被切断,罗马尼亚的油田被视为主要的油源。为了确保石油供应,德国支持了反苏的安东尼斯库政权在罗马尼亚建立亲德的军事独裁。
到了1941年3月,德国战时经济与军备局发出警告,德国的石油储备预计将在10月份耗尽。为了缓解石油压力,德国认为必须迅速夺取苏联的高加索油田。德国的目标是在敌方尚未完全破坏前夺取采油设备和运输工具,以确保能在一个月内恢复生产并完成运输。
1941年4月22日,德国对苏联发起了突然的全面进攻。德国领导人希特勒认为乌克兰的粮食、顿涅茨的煤矿和高加索的石油对双方都至关重要,因此他主张加强南路兵力,攻下基辅和克里米亚。然而,德国并未能够迅速占领这些关键资源。到了1942年,希特勒仍然表示,如果无法获得迈科普和格罗兹尼的石油,他可能不得不结束这场战争。即使在苏德战争爆发一年后,德国仍然在命令德军占领这些重要的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