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石油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说石油的出现,拯救了抹香鲸
石油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说石油的出现,拯救了抹香鲸?
以前家家户户都用煤油灯,但你一定不知道煤油灯和抹香鲸之间的故事。煤油是现代的产物。和外国火柴、外国钉子、外国汽车一样,煤油是从外国进口的,所以前面会有一个外国字。说白了,煤油是石油做的。
在此之前,在中国,动植物油通常被用作燃料,如大豆油和菜籽油。这些老式燃料不仅照明效果差,而且有刺鼻的气味和黑烟。清末,煤油开始被引进。这种燃料不仅灯火通明,而且没有异味和黑烟,所以很快就传播到了普通中国人的家中。
19世纪,石油被开采和利用。用石油制成的煤油不仅价格低廉,而且质量上乘。因此抹香鲸对市场的吸引力开始减弱,巨大的利润损失。人们不再对抹香鲸着迷。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从远洋航行的出现到石油的出现,只用了大约一个世纪的时间,但这几乎造成了抹香鲸种群的灭绝。因此,必须说石油拯救了抹香鲸。
B. 抹香鲸的资料
抹香鲸隶属齿鲸亚目抹香鲸科,是齿鲸亚目中体型最大的一种,雄性最大体长达23米,雌性17米,体呈圆锥形,上颌齐钝,远远超过下颌。由于其头部特别巨大,故又有“巨头鲸”之称呼。 身体粗短,行动缓慢笨拙,易于捕杀,故现存量由原来的85万头下降到43万头。抹香鲸的长相十分怪,头重尾轻,宛如巨大的蝌蚪,庞大的头部约占体长的1/4-1/3,整个头部仿佛是一个大箱子。 它的鼻子也十分奇特,只有左鼻孔畅通,而且位于左前上方,右鼻孔堵塞,所以它呼吸的雾柱是以45°角向左前方喷出的。 它的身体的背面为暗黑色,腹面为银灰或白色。头部特别大,几占体长1/4~1/3。上颌和吻部呈方桶形,下颌较细而薄,前窄后宽,与上
颌极不相称。有20~28对圆锥形的狭长大齿,每枚齿的直径可达10厘米,长约20多厘米。喷水孔在头部前端左侧,只与左鼻孔通连,右鼻孔阻塞,但与肺相通,可作为空气储存箱使用,呼吸时喷出的雾柱以45度角向左前方倾斜。无背鳍。鳍肢较短。尾鳍宽大,宽约360~450厘米。
编辑本段分布范围
抹香鲸分布于全世界各大海洋中,在中国见于黄海、东海、南海和台湾海域。主要活动在热带和温带海域,通常在南北纬40度之间。我国海域均有分布,它们常以 5—20头结群游荡,以雄多雌少组成群体,一般游速每小时2.5—3 海里,受惊时可达7一12海里。
编辑本段生活习性
抹香鲸
抹香鲸这种头重脚轻的体型极适宜潜水,加上它嗜吃巨大的头足类动物,它们大部分栖于深海,抹香鲸常因追猎巨乌贼而“屏气潜水”长达1.5小时,可潜到2200米的深海,故它是哺乳动物潜水冠军。 抹香鲸常与无脊椎动物之最的大王乌贼展开一场刀光剑影的相互残杀,大王乌贼最大者达18米,重30吨。有人曾在热带海洋看到抹香鲸与巨乌贼搏斗的激烈场面,它们从深海一直打到浅海不是抹香鲸吃掉大王乌贼,就是大王乌贼用触腕把鲸的喷水孔盖死使巨鲸窒息而死,那样,抹香鲸反倒成为大王乌贼的“美餐”了。不过,大多是抹香鲸胜。 因为三级结构肌红蛋白是抹香鲸在深海生存的必要条件,抹香鲸热衷于大型乌贼、章鱼、鱼类等的食物不是它喜欢不喜欢的问题,而是要保证体内的肌红蛋白三级结构稳定而不被氧化。抹香鲸的食物为主食大型乌贼、章鱼、鱼类,而乌贼、章鱼主要吃虾、蟹、等甲壳类动物和鱼类。根据2008年荷兰莱顿大学的科学家弗朗西斯科·布达(Francesco Buda)教授和他的实验小组成员,通过精确的量子计算手段发现熟透的虾、蟹、三文鱼为代表鱼类等呈现出诱人的鲜红色的原因,是因为虾、蟹、三文鱼为代表鱼类等都富含虾青素(英文称astaxanthin,简称ASTA),熟透的虾、蟹、三文鱼为代表鱼类等的天然红色物质就是虾青素。与大王乌贼拼得你死我活,其本质就是互相争夺对方的虾青素资源,以利于自己能够在深海中长期生存下去。
编辑本段生长繁殖
抹香鲸
常结成少至5~20只的群体,多至200~300只每群体。性凶猛。主食大型乌贼、章鱼,也吃鱼类。繁殖期有激烈的争雌行为。妊娠期12~16个月。每胎仅产1仔,偶见2仔,幼仔体长4~5米,哺乳期1~2年,7~8岁时性成熟,最长寿命可达75年。。在海上有时顽皮地互相玩耍。但它的性情与蓝鲸、座头鲸截然不同,十分凶猛、厉害,其它动物一旦被它咬住就很难逃脱。抹香鲸捕食大王乌贼是最惊心动魄的一场恶斗, 双方搏斗时会一起跃出水面,简直像一座平地而起的山,一般前者往往取胜,但有时后者凭借烟幕而逃之夭夭,人们发现在抹香鲸胃中的大王乌贼没有被牙齿咬啮的痕迹。这说明,抹香鲸虽有强大牙齿,但并不完全靠牙齿咀嚼食物。 在繁殖方式上,抹香鲸为一雄多雌,小抹香鲸出生后,一般在10岁左右开始成熟。
编辑本段保护级别
抹香鲸肠道内分泌物是极名贵的香料“龙涎香”,因此经常遭捕杀,现数量稀少,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编辑本段经济价值
抹香鲸的英文名为Sperm whale 来自鲸蜡(Spermaceti) 一词,那是因为它那方形巨头中有一特殊贮藏装置里的油状蜡,头部的鲸蜡器官的作用是一个超级传导体,有极其灵敏的探测系统即“声纳”,能用发出超声波的喀嗒声而听其回音,用以在漆黑的深海探寻食物,以“声纳”替代不发达的小眼睛。 抹香鲸对巨乌贼的嗜好,是一种最珍贵的海产品———“龙涎香”的来源。抹香鲸把巨乌贼一口吞下,但消化不了乌贼的鹦嘴.这时候,抹香鲸的大肠末端或直肠始端由于受到刺激,引起病变而产生一种灰色或微黑色的分泌物,这些分泌物逐渐在小肠里形成一种粘稠的深色物质呈块状重 100——1000克,也曾有420公斤的。其最大直径为165厘米,这种物质即为“龙涎香”。它储存在结肠和直肠内,刚取出时臭味难闻,存放一段时间逐渐发香,胜“麝香”。龙涎香内含25%的龙涎素,是珍贵香料的原料,是使香水保持芬芳的最好物质,用于香水固定剂。同时也是名贵的中药,有化痰、散结、利气、活血之功效。但不常有,偶尔得到重50~100公斤的一块,便会价值连城,抹香鲸便由此而得名。 抹香鲸巨大头部骨腔内含有大量鲸脑油 (无色透明液体) 经压榨结晶化成为白色无臭成结晶体称鲸蜡,是很好工业原料,可制蜡烛、肥皂、医药和化妆品,亦可提炼高级润滑油。抹香鲸肉味鲜美可食,皮可制革。 抹香鲸肉味鲜美,近似牛肉,可鲜食或制成各类罐头;皮坚韧可作制革原料;体油、脑油和龙涎香是其身上的三大宝物,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编辑本段相关资料
标本研究
1978年4月8日在山东胶南县搁浅一头雄性抹香鲸,长14米,重22吨,初步鉴定为3 抹香鲸
7岁。鲸由中科院青岛海洋研究所制成标本,现展于青岛海产博物馆,它吸引众多游客,令人流连忘返。该鲸的骨骼系统也于1995年 5月架起来并对观众展出,这是我国最完整的齿鲸骨骼系统,它向人们说明:鲸,在漫长的历史征程中,由陆地进入海洋的事实。 2008年初,一头重达48吨的抹香鲸在威海荣成搁浅,死亡,后经过几个月的时间制作成骨架标本和皮肤标本,现在刘公岛鲸馆展出,同时展出的还有龙涎香。这是亚洲目前搁浅的最大重量的抹香鲸之一。
传奇故事
抹香鲸是海兽中的潜水冠军,几千米深的深海可自由出入,而且能呆上近一个小时。那么抹香鲸为什么能潜得如此深呢?有人认为这可能与它喜欢捕食大王乌贼有关。抹香鲸为了获得这种美味佳肴,不得不经常潜入深海,久而久之形成了对深海环境的适应。抹香鲸的大肠末端或直肠始端由于受到刺激,引起病变而产生一种灰色或微黑色的分泌物,叫做龙涎香,内含25%的龙涎素,是珍贵香料的原料,也是名贵的中药,有化痰、散结、利气、活血之功效,但不常有,偶尔得到重50~100公斤的一块,便会价值连城,抹香鲸便由此而得名。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艘美国军舰在夜间行驶时,忽然舰身强烈地震动起来,不少官兵以为触礁或是碰上了水雷,于是纷纷行动,准备跳水逃命。经过检查,才发现军舰撞上了一头正在酣睡的抹香鲸。中国古籍《广异记》记载:“开元末,雷州有雷公与鲸斗,身出水上,雷公数十,在空中上下,或纵火、或电击,七日方罢。海边居民往看,不知二者何胜,但见海水正赤。”据估计,这里所描述的正是抹香鲸与大王乌贼搏斗的一个激烈场面,不过文中显然过于夸大其词。抹香鲸最喜食大王乌贼,而这种乌贼身体巨大,目前已发现的最大个体有18米长。据报道,大洋深处也有30~40米长的乌贼。抹香鲸要吞食如此巨大的庞然大物恐怕不会轻而易举,需要经过艰苦搏斗,但至多一两个小时,乌贼便葬身抹香鲸之腹了。除此之外,抹香鲸也食鱿鱼和各种小型鱼类,胃容量可达300公斤以上,吞食量相当惊人。
电影《海底漫游》
追踪一只80岁高龄且重达45公吨的雄性抹香鲸的一生,见证它的成长 海底漫游
以及它成为深海之王的一路历程。深度探索大西洋与太平洋的壮丽深海奇观,与观众一同进入令人屏息的神秘海底世界。我们还跟随着他们的族群,见证了它们防卫虎鲸群攻击的惊人一幕,以及它们如何与传说中的生物面对面――神秘的十五公尺长皇带鱼以及体形惊人的大王鱿和巨枪乌贼(也就是大王酸浆鱿)。 当抹香鲸潜入2千公尺以下的深海,深海景观活灵活现的呈现在人们眼前——令人难以想象的深海峡谷、水下火山以及在地球上最高和最长的山脉。鲸鱼带领我们领略一场惊心动魄的刺激旅程——从失落古城的高塔螺旋,到巨大的海底峡谷以及广袤平地上冒着黑烟的烟囱。 透过这段奇妙之旅,我们发现海洋在这80年来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变得更有生命力,却令人难以想象,它更加容易受到各种变化的影响而改变,它有权力赋予这个星球生命力的同时,也可以把它夺走!
扩展阅读:
1
海底漫游视频: http://v.youku.com/v_playlist/f1585083o1p0.html抹香鲸隶属齿鲸亚目抹香鲸科,是齿鲸亚目中体型最大的一种,雄性最大体长达23米,雌性17米,体呈圆锥形,上颌齐钝,远远超过下颌。由于其头部特别巨大,故又有“巨头鲸”之称呼。 身体粗短,行动缓慢笨拙,易于捕杀,故现存量由原来的85万头下降到43万头。抹香鲸的长相十分怪,头重尾轻,宛如巨大的蝌蚪,庞大的头部约占体长的1/4-1/3,整个头部仿佛是一个大箱子。 它的鼻子也十分奇特,只有左鼻孔畅通,而且位于左前上方,右鼻孔堵塞,所以它呼吸的雾柱是以45°角向左前方喷出的。 它的身体的背面为暗黑色,腹面为银灰或白色。头部特别大,几占体长1/4~1/3。上颌和吻部呈方桶形,下颌较细而薄,前窄后宽,与上
颌极不相称。有20~28对圆锥形的狭长大齿,每枚齿的直径可达10厘米,长约20多厘米。喷水孔在头部前端左侧,只与左鼻孔通连,右鼻孔阻塞,但与肺相通,可作为空气储存箱使用,呼吸时喷出的雾柱以45度角向左前方倾斜。无背鳍。鳍肢较短。尾鳍宽大,宽约360~450厘米。
编辑本段分布范围
抹香鲸分布于全世界各大海洋中,在中国见于黄海、东海、南海和台湾海域。主要活动在热带和温带海域,通常在南北纬40度之间。我国海域均有分布,它们常以 5—20头结群游荡,以雄多雌少组成群体,一般游速每小时2.5—3 海里,受惊时可达7一12海里。
编辑本段生活习性
抹香鲸
抹香鲸这种头重脚轻的体型极适宜潜水,加上它嗜吃巨大的头足类动物,它们大部分栖于深海,抹香鲸常因追猎巨乌贼而“屏气潜水”长达1.5小时,可潜到2200米的深海,故它是哺乳动物潜水冠军。 抹香鲸常与无脊椎动物之最的大王乌贼展开一场刀光剑影的相互残杀,大王乌贼最大者达18米,重30吨。有人曾在热带海洋看到抹香鲸与巨乌贼搏斗的激烈场面,它们从深海一直打到浅海不是抹香鲸吃掉大王乌贼,就是大王乌贼用触腕把鲸的喷水孔盖死使巨鲸窒息而死,那样,抹香鲸反倒成为大王乌贼的“美餐”了。不过,大多是抹香鲸胜。 因为三级结构肌红蛋白是抹香鲸在深海生存的必要条件,抹香鲸热衷于大型乌贼、章鱼、鱼类等的食物不是它喜欢不喜欢的问题,而是要保证体内的肌红蛋白三级结构稳定而不被氧化。抹香鲸的食物为主食大型乌贼、章鱼、鱼类,而乌贼、章鱼主要吃虾、蟹、等甲壳类动物和鱼类。根据2008年荷兰莱顿大学的科学家弗朗西斯科·布达(Francesco Buda)教授和他的实验小组成员,通过精确的量子计算手段发现熟透的虾、蟹、三文鱼为代表鱼类等呈现出诱人的鲜红色的原因,是因为虾、蟹、三文鱼为代表鱼类等都富含虾青素(英文称astaxanthin,简称ASTA),熟透的虾、蟹、三文鱼为代表鱼类等的天然红色物质就是虾青素。与大王乌贼拼得你死我活,其本质就是互相争夺对方的虾青素资源,以利于自己能够在深海中长期生存下去。
编辑本段生长繁殖
抹香鲸
常结成少至5~20只的群体,多至200~300只每群体。性凶猛。主食大型乌贼、章鱼,也吃鱼类。繁殖期有激烈的争雌行为。妊娠期12~16个月。每胎仅产1仔,偶见2仔,幼仔体长4~5米,哺乳期1~2年,7~8岁时性成熟,最长寿命可达75年。。在海上有时顽皮地互相玩耍。但它的性情与蓝鲸、座头鲸截然不同,十分凶猛、厉害,其它动物一旦被它咬住就很难逃脱。抹香鲸捕食大王乌贼是最惊心动魄的一场恶斗, 双方搏斗时会一起跃出水面,简直像一座平地而起的山,一般前者往往取胜,但有时后者凭借烟幕而逃之夭夭,人们发现在抹香鲸胃中的大王乌贼没有被牙齿咬啮的痕迹。这说明,抹香鲸虽有强大牙齿,但并不完全靠牙齿咀嚼食物。 在繁殖方式上,抹香鲸为一雄多雌,小抹香鲸出生后,一般在10岁左右开始成熟。
编辑本段保护级别
抹香鲸肠道内分泌物是极名贵的香料“龙涎香”,因此经常遭捕杀,现数量稀少,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编辑本段经济价值
抹香鲸的英文名为Sperm whale 来自鲸蜡(Spermaceti) 一词,那是因为它那方形巨头中有一特殊贮藏装置里的油状蜡,头部的鲸蜡器官的作用是一个超级传导体,有极其灵敏的探测系统即“声纳”,能用发出超声波的喀嗒声而听其回音,用以在漆黑的深海探寻食物,以“声纳”替代不发达的小眼睛。 抹香鲸对巨乌贼的嗜好,是一种最珍贵的海产品———“龙涎香”的来源。抹香鲸把巨乌贼一口吞下,但消化不了乌贼的鹦嘴.这时候,抹香鲸的大肠末端或直肠始端由于受到刺激,引起病变而产生一种灰色或微黑色的分泌物,这些分泌物逐渐在小肠里形成一种粘稠的深色物质呈块状重 100——1000克,也曾有420公斤的。其最大直径为165厘米,这种物质即为“龙涎香”。它储存在结肠和直肠内,刚取出时臭味难闻,存放一段时间逐渐发香,胜“麝香”。龙涎香内含25%的龙涎素,是珍贵香料的原料,是使香水保持芬芳的最好物质,用于香水固定剂。同时也是名贵的中药,有化痰、散结、利气、活血之功效。但不常有,偶尔得到重50~100公斤的一块,便会价值连城,抹香鲸便由此而得名。 抹香鲸巨大头部骨腔内含有大量鲸脑油 (无色透明液体) 经压榨结晶化成为白色无臭成结晶体称鲸蜡,是很好工业原料,可制蜡烛、肥皂、医药和化妆品,亦可提炼高级润滑油。抹香鲸肉味鲜美可食,皮可制革。 抹香鲸肉味鲜美,近似牛肉,可鲜食或制成各类罐头;皮坚韧可作制革原料;体油、脑油和龙涎香是其身上的三大宝物,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编辑本段相关资料
标本研究
1978年4月8日在山东胶南县搁浅一头雄性抹香鲸,长14米,重22吨,初步鉴定为3 抹香鲸
7岁。鲸由中科院青岛海洋研究所制成标本,现展于青岛海产博物馆,它吸引众多游客,令人流连忘返。该鲸的骨骼系统也于1995年 5月架起来并对观众展出,这是我国最完整的齿鲸骨骼系统,它向人们说明:鲸,在漫长的历史征程中,由陆地进入海洋的事实。 2008年初,一头重达48吨的抹香鲸在威海荣成搁浅,死亡,后经过几个月的时间制作成骨架标本和皮肤标本,现在刘公岛鲸馆展出,同时展出的还有龙涎香。这是亚洲目前搁浅的最大重量的抹香鲸之一。
传奇故事
抹香鲸是海兽中的潜水冠军,几千米深的深海可自由出入,而且能呆上近一个小时。那么抹香鲸为什么能潜得如此深呢?有人认为这可能与它喜欢捕食大王乌贼有关。抹香鲸为了获得这种美味佳肴,不得不经常潜入深海,久而久之形成了对深海环境的适应。抹香鲸的大肠末端或直肠始端由于受到刺激,引起病变而产生一种灰色或微黑色的分泌物,叫做龙涎香,内含25%的龙涎素,是珍贵香料的原料,也是名贵的中药,有化痰、散结、利气、活血之功效,但不常有,偶尔得到重50~100公斤的一块,便会价值连城,抹香鲸便由此而得名。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艘美国军舰在夜间行驶时,忽然舰身强烈地震动起来,不少官兵以为触礁或是碰上了水雷,于是纷纷行动,准备跳水逃命。经过检查,才发现军舰撞上了一头正在酣睡的抹香鲸。中国古籍《广异记》记载:“开元末,雷州有雷公与鲸斗,身出水上,雷公数十,在空中上下,或纵火、或电击,七日方罢。海边居民往看,不知二者何胜,但见海水正赤。”据估计,这里所描述的正是抹香鲸与大王乌贼搏斗的一个激烈场面,不过文中显然过于夸大其词。抹香鲸最喜食大王乌贼,而这种乌贼身体巨大,目前已发现的最大个体有18米长。据报道,大洋深处也有30~40米长的乌贼。抹香鲸要吞食如此巨大的庞然大物恐怕不会轻而易举,需要经过艰苦搏斗,但至多一两个小时,乌贼便葬身抹香鲸之腹了。除此之外,抹香鲸也食鱿鱼和各种小型鱼类,胃容量可达300公斤以上,吞食量相当惊人。
电影《海底漫游》
追踪一只80岁高龄且重达45公吨的雄性抹香鲸的一生,见证它的成长 海底漫游
以及它成为深海之王的一路历程。深度探索大西洋与太平洋的壮丽深海奇观,与观众一同进入令人屏息的神秘海底世界。我们还跟随着他们的族群,见证了它们防卫虎鲸群攻击的惊人一幕,以及它们如何与传说中的生物面对面――神秘的十五公尺长皇带鱼以及体形惊人的大王鱿和巨枪乌贼(也就是大王酸浆鱿)。 当抹香鲸潜入2千公尺以下的深海,深海景观活灵活现的呈现在人们眼前——令人难以想象的深海峡谷、水下火山以及在地球上最高和最长的山脉。鲸鱼带领我们领略一场惊心动魄的刺激旅程——从失落古城的高塔螺旋,到巨大的海底峡谷以及广袤平地上冒着黑烟的烟囱。 透过这段奇妙之旅,我们发现海洋在这80年来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变得更有生命力,却令人难以想象,它更加容易受到各种变化的影响而改变,它有权力赋予这个星球生命力的同时,也可以把它夺走!
扩展阅读:
1
海底漫游视频: http://v.youku.com/v_playlist/f1585083o1p0.html
C. 抹香鲸生活习性是
摄食与食性一般认为抹香鲸主要在海底或附近区域觅食,以多种枪乌贼(squid)为主要食物。雌鲸主要捕食重量在0.1至10公斤左右的枪乌贼,但也包括体型极为庞大的猎物,如为人所熟知的大王乌贼(或称巨枪鲗)等;雄鲸同样以枪乌贼为食,不过偏好猎物的体型通常更大,例如大王酸浆鱿。
在抹香鲸的嘴边与身上有时会有类似被抓伤的刮痕与圆形的吸盘印痕,推测可能是与这类大型猎物搏斗时,由枪乌贼触须所留下的伤痕,曾有发现直径达十厘米的吸盘印痕的记录。
另外抹香鲸也会捕食章鱼、乌贼和鲨鱼,以及多种硬骨鱼类,不过占食物的比例不高。觅食时它们常会吞下石头、海绵、海鞘等其他非食物的物体。不同于其他大型鲸类有明显觅食期的划分,抹香鲸终年皆会进食,估计每天要消耗相当于体重3%至3.5%重量的食物。
听觉与发声
抹香鲸的听觉相当灵敏。抹香鲸最常发出的声音是一连串的滴答声,在不同状况下记录到的频率会有所差异,科学家认为这可能跟回音定位与个体间的沟通有关。除了以回音定位来标定猎物,另有一说认为它们会用聚焦的超音波来震昏猎物,不过目前还没有足以支持的证据。
海面行为
因为抹香鲸的潜水时间很长,在海面上看到的机会不大,但其特殊的外形与喷气使其不易与其他大型鲸类混淆。两次下潜的间隔,抹香鲸会在海面漂浮或缓慢游动,外观上很像巨大的漂流木;左倾约45度的喷气低矮而呈树丛状。经常有跃身击浪或鲸尾击浪的动作。
潜水
抹香鲸这种头重脚轻的体型极适宜潜水,加上它嗜吃巨大的头足类动物,它们大部分栖于深海,抹香鲸常因追猎巨乌贼而“屏气潜水”长达1.5小时,可潜到2200米的深海,故它是哺乳动物潜水冠军。
抹香鲸是哺乳动物中潜得最深的物种,16英尺(4.9米)宽的大尾鳍可使他们加速,1分钟就能潜320米深,抹香鲸的背孔呼一次气可换掉体内85%的气,超大的肺活量可使他们潜到2000米深的海底,还可在水面下待2小时。
抹香鲸社会结构
长期稳定的雌鲸群构成抹香鲸社会的核心单位,此类小群可达12头成年雌鲸,并伴随其雌性与年轻雄性后代。雄鲸约4至6岁大、最迟在21岁过后会脱离出生家族独自行动,年轻雄鲸常组成所谓的“单身汉族群”,参与者的体型与年龄多半相近,但个体间的联系不及上述的雌鲸群般紧密,且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更加松散。身长达12至17米的年老雄鲸多半独自在大洋中悠游,极少发现持续达1日以上的交流情形。
整群的抹香鲸有时会在沙滩上搁浅。
社交行为
由于成年雄鲸的头部常会有严重的伤痕分布,有时会见到断折的牙齿甚至是下颚,科学家认为个体间可能有激烈的争斗行为。不同的雌鲸群彼此遭遇时,似乎有借着声音来沟通连络的情形。
逃跑与反击
小说或电影里常将抹香鲸描述成强壮威猛、会攻击船只的动物,但事实上抹香鲸面临危险时,多半会选择逃走。当抹香鲸意识到危机时,会将头部探出水面浮窥,并缓慢地旋转身体以看清周遭的情况,一旦确认有危险如虎鲸出没时,它们会很快地加速游离该海域或潜至深处,鲸群中只要有一头逃走其他个体也会跟着行动。抹香鲸的泳速平均约为2至3节(1节相当于时速1.852公里),逃跑时的速度可能达7节,捕鲸时期曾有被追捕的抹香鲸以12节的速度狂奔的记录。
有时候抹香鲸也会选择反击,文献上关于捕鲸船遭抹香鲸攻击甚至破坏的记录所在多有。抹香鲸那庞大似铁锤的头部与强而有力的尾部具有很大的破坏力,遭攻击的船只常有船壁被撞毁或遭鲸尾掀翻的情况,昔日的捕鲸小艇也曾有被盛怒的抹香鲸咬断的记录。
D. 鲸鱼:感谢石油的出现,否则我们恐怕就要灭绝了
鲸鱼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其中蓝鲸更是被科学家认为是地球45亿年 历史 中最大的动物。弯祥
这样巨大的生物,按理说是没有什么天敌的。可惜,它们生错了年代,因为地球上出现了人类。
原本一个在海洋,一个在陆地,河水不犯海水,也没什么。直到近代,人类开始涉足海洋,鲸鱼被人类发现,也卜吵开始了自己悲惨的遭遇。
人类发现,在鲸鱼巨大的身躯内,隐藏着大量的“财富”。
鲸鱼体内含有大量的鲸油,可以用来制作香皂、护肤品、润滑油等许多日常用品。为了供应全世界的人类使用,捕鲸者们大肆屠杀,给鲸鱼带来了灭顶之灾。
而我们熟悉的香料龙涎香,也是来自鲸鱼——抹香鲸的消化道。在了解龙埋弊搏涎香的来源之前,人类只能靠海边捡拾被冲上岸的龙涎香。当它们的出处终于被发现后,抹香鲸也成为了人类攻击的目标。
19世纪,是人类捕鲸行业最繁荣、捕鲸者最猖狂的一个世纪。这一百年里,到底有多少鲸鱼死于非命,已经无从考证。但是,即使是在人类开始逐渐懂得食物链平衡的重要性、开始控制捕鲸数量的20世纪,人类就至少捕杀了280万头鲸鱼。
知道1859年,鲸鱼的“救星”出现了——石油。
尽管人类早就发现了石油,但是始终没有正式的开采渠道。
就在这一年,美国的科农·德雷克上校在宾夕法尼亚打出了第一口现代工业油井。从此,石油制品逐渐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鲸油终于有了替代品。
这口油井的出现,远比人类意识到鲸鱼对地球的重要性要早。如果不是石油的出现,鲸鱼恐怕还会被大肆捕杀,灭绝恐怕也是在所难免的事。
然而,即使到了今天,鲸鱼依然面临着人类的威胁。尽管许多鲸鱼保护组织相继出台了保护鲸鱼的政策,但挪威、日本等国依然打着科研的旗号,每年残杀至少2.5万头鲸鱼。
这些出现在至少5000万年前的巨大生物,经历了地球的风风雨雨,始终屹立不倒,却在今天面临灭绝的风险。
鲸鱼不仅活着的时候影响着海洋的生态链,甚至在死后也能用自己的身躯哺育海洋生物长达100年之久。
很难想象,如果海洋里没有了鲸鱼,地球的海洋生态圈会面临怎样的厄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