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建设工程款优先权从什么时候开始起算
所谓优先受偿权,指的是某种特殊债权的效力优先于一般的债权,能在一般债权之前先得到满足。建设工程优先受偿权是指承包人对于建设工程的价款就该工程折价或者拍卖的价款享有优先受偿的权利。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2002年6月在《关于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问题的批复》(以下简称《批复》)第四条中指出:建设工程承包人行使优先权的期限为六个月,自建设工程竣工之日或者建设工程合同约定的竣工之日起计算。也就是说承包人一旦超过了上述六个月的期限就等于主动放弃了此项优先权。
❷ 我国从什么时候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一五计划的相关知识。1953年,一五计划正式实施,进行工业化建设,从这一年起,我国开始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答案为c。
❸ 建设工程项目的使用阶段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计算的
竣工验收之后动用开始到保修期结束是项目的使用阶段
❹ 河南高考532 省排名七万左右 能上什么大学
2018年河南高考理科532, 省内高考成绩排名为全省65570位。2017年,这个成绩排名在本科一批可以录取的高校有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南师范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大学(中外合作办学或濮阳联合办学)、吉林财经大学的较高收费、海南大学(较高收费)、中国石油大学克拉玛依校区、新疆大学、新疆大学(较高收费)、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等。鉴于河南近年不断注水一本,将很多省内二本院校纳入一本招生,其实这些“一本”含量非常低。因此,本科一批志愿还是建议你重点考虑211的海南大学(较高收费)、中国石油大学克拉玛依校区、新疆大学、新疆大学(较高收费),或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河南大学的中外合作办学或濮阳办学,虽然可能多出点学费,但性价比很高。至于非211高校,在本科二批可能可以选择到更为理想的录取学校,包括211的海南大学、延边大学、石河子大学、宁夏大学的二批招生,北京联合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师范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烟台大学、重庆理工大学等。
❺ 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从什么时候开始
起步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候,高速发展是在1978年以后改革开发;不过在封建时期至民国期间也出现过。
❻ 尼尼微开始大规模建设从什么时候开始
辛那赫里布上台之后,将都城由杜尔·沙鲁金迁往尼尼微,从此,尼尼微开始了大规模的建设,变成了上古世界的富丽名都,宫殿设计的每一个细节都力图体现帝国的伟大、统治地域之辽阔以及稳固的权力。
❼ 西部大开发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什么时候结束
2000年1月,国务院成立了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由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担任组长,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担任副组长。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之后,国务院西部开发办于2000年3月正式开始运作。截止至2021年6月,西部大开发还未结束。
意义
上世纪末前后,西部地区的人口,与东部沿海地区的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和山东五省市大体相当,国内生产总值却不到东部五省市总和的40%。西部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0%左右。尚未实现温饱的3000多万贫困人口大部分也分布于这一地区。
与此同时,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其中,25度以上陡坡耕地面积占全国的70%以上,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国的80%以上,每年新增荒漠化面积占全国的90%以上。
加速西部地区发展,是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改善全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急切要求;也是保持全国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边疆安全的迫切要求。
世纪之交,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新的变化,审时度势,统揽全局,做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
西部大开发,是实现小平同志提出的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战略构想的一个重大举措,是对我国经济发展布局进行的一次重大战略调整,同时也是党中央在新世纪对西部地区人民的一个重大政治承诺。
2000~2008年间,西部地区生产总值从16655亿元增加到47455亿元,年均增长达到11.6%,超过全国同期经济增长水平,与全国同口径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的差距不断缩小;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2.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9个百分点;商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从172亿美元增加到786亿美元,年均增长近25%。
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的8年(2000~2008),中央投入力度不断加大,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快。
2000年至2007年,中央对西部地区的各类财政转移支付累计近15000亿元,国债、预算内建设资金和部门建设资金累计安排西部地区7300多亿元,有力地推动了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交通、水利、电网和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截至2007年,累计安排西部地区新开工重点工程92项,投资总规模超过1.3万亿元。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水利枢纽等一批标志性工程相继建成并开始发挥效益。
西部地区累计新增公路通车里程65万公里,铁路营运里程6600多公里,电力装机11300万千瓦,民航机场26个。实施油路到县、送电到乡、广播电视到村、沼气到户,累计解决5600多万农村人口饮水问题。
历史
1999年6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西安举行的西北五省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上发表讲话,提出“加快中国中西部地区发展步伐的时机已经成熟”,要“抓住世纪之交历史机遇,加快西部地区开发步伐”。
1999年9月,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国家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1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式启动“西部大开发”战略。
2000年1月,国务院成立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随后在北京召开西部地区开发会议,研究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战略任务,并确定了五大战略目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科学教育事业、加大改革开放力度。
2000年10月,国务院制定《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明确对西部地区实行税收、土地使用、矿产资源等优惠政策,放宽西部地区利用外资有关条件,各项政策措施及其细则,自2001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
2004年3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再次提出包括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十项重点工作。
计划在“十四五”规划期间,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切实提高政策精准性和有效性。深入实施一批重大生态工程,开展重点区域综合治理。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强化开放大通道建设,构建内陆多层次开放平台。
加大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投入,支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集中力量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补齐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领域短板。
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提升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水平,促进西北地区与西南地区合作互动。
支持新疆建设国家“三基地一通道”,支持西藏打造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通道。促进400毫米降水线西侧区域保护发展。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西部大开发
❽ 第一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在什么时候
第一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在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规划制定森林法、草原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1992年开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可持续发展阶段。从环境保护到可持续发展,党和国家对生态文明的认识和建设实践有了重要推进。
强调“通过生态环境保护,遏制生态环境破坏,减轻自然灾害的危害;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科学利用,实现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确保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建设分析
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道列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必须坚持实施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绿色发展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原则,以低碳循环的生产生活方式为措施的永续发展模式。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❾ .我国的工业化建设开始于什么时候
我国的工业化建设开始于第一个五年计划。
简称“一五计划”,是1953—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是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根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而制定的,也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
它是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中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其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第一个五年计划反映了人民要求迅速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国的强烈愿望。第一个五年计划制订后,对三大改造、基本建设、工农业发展和交通便捷做出了突出贡献,使得中国的近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9)濮阳石油大学什么时候开始建设扩展阅读:
背景资料:
工业化指一个国家和地区国民经济中,工业生产活动取得主导地位的发展过程。工业化最初只是一种自发的社会现象,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
这种以大规模机器生产为特征的工业生产活动向原有的生产方式和狭小的地方市场提出挑战,老的生产方式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容量的需求。同时,资本积累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为工业化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工业化是一个相当长的发展过程。
其初期,一些先行的工业化国家为实现人口自由流动和提供充足、廉价的劳动力,迫切要求打破原有的社会劳动组织系统。为此花费约100年时间。20世纪以来,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业化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目标。
工业生产的空间活动范围在工业化不同发展阶段具有较明显的趋向性。初期时,工业生产活动往往局限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点状分布),随交通条件的改善而呈线或带状向外扩散。最终达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相对的均衡分布状态。
工业化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伴随大规模工业化而产生的日益严重的大气、海洋和陆地水体等环境污染,大量土地被占用,水土流失和沙漠化加剧等,对社会、自然、生态造成巨大破坏,甚至危及人类自身生存,迫使各国对工业化的发展进行某种限制和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