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么是商品相对价格
相对价格指两种或多种商品之间的价格对比关系。
例如甲国商品a的的价格是m高,乙国商品a的价格是n低,那么这两个商品之间相对价格就为m/n.
⑵ 什么是股票的相对价格
与买股票股票价格新呈现的强弱体现密切相关的是--个叫作相对价格的目标。这个目标对照同一职业或整个市场中其他股票的趋势来衡量价格趋势。相对强弱目标(RSD)衡量的便是这个趋势。它是-个经过量化收益和损失的程度以确认这只股票是否呈现超买或超卖的动能技能目标。
相对价格强度的计算公式是首先用现价除以RSI值。用每日的收盘价来盯梢价格的强弱联系,你能够判别出当价格上升时这只股票体现得比大盘好还是差。随着股票价格和RSI目标的下降,一只较强劲的股票的跌落速度将低于RSI目标的下降速度。因而,只需当调查了一段时期的相对趋势后,相对价格强度才有用。这个晴雨表的吸引力在于它能够使你运用一个容易的公式,对一只股票的价格强度下一个有意义的定论。作为一个关键的动能目标,买卖者依据价格的上升或跌落水平,用相对价格强度趋势确认出场和离场的机遇。
例如,一只体现长时刻低于规范普尔500指数的股票,或许正开始体现出走强的痕迹。趋势投资者或许会以为这种改变是这只股票在未来跑赢市场的前期痕迹.当你已买入那些接连多个月体现超出市场平均水平的股票时,也会呈现相同的调查结果。何时才是卖出的最佳机遇?趋势买卖者在相对价格强度中寻觅宣布离场信号的跌落痕迹。运用相对价格强度趋势能够协助买卖者确认股票的出场和离场机遇,也能够盯梢不同供需要素的呈现。这些往往是相当奇妙的,因而相对价格强度,虽然是反方向倒着盯梢,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技能目标。它能够在大多数其他技能目标之前宣布改变的信号,或者说,它能够用来证明股票的继续强度没有发生改变。
运用买股票相对价格强度的另一个优点是,它能够在任何时刻段内计算出来。短线买卖者或许只会盯梢短短几个买卖日的相对价格强度,而那些乐意等候更长时刻的买卖者他们更有可能会尽量长时刻地持有一只需增值潜力的股票,只需这一只股票仍然坚硬一或许想用相对价格强度目标来盯梢几个月的时刻。
许多技能剖析者以为经过走强或走弱的趋势线,乃至是交叉点所体现出的相对价格强度的关键性改变,预示着一些愈加详细的信号,如打破与强力价格回转的呈现。相对价格强度,加上对买卖区间形状改变以及阻力和支撑测验的调查,能够作为股票价格新趋势的重要前期目标。
所有技能目标都是概括性的,独自运用任何一个目标来做出详细的买卖决议计划都是不可靠的。但假如结合在一起运用,技能目标是选定出场和离场机遇的有用东西。此外,技能目标可用于在公司不断改变的竞赛中确认新的基本面趋势。研讨一家公司的最好办法便是将基本面目标与技能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并继续一段时刻盯梢这两类目标。
⑶ 马歇尔经济学的理论
19世纪最后的20多年里,价值或价格理论是经济学家争论的主要问题之一。J.S.穆勒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以前的古典经济理论,把探讨的重点放在供给方面,杰文斯、门格尔和瓦尔拉则把注意力集中于需求,而且杰文斯及其后来者,更进一步宣称价值完全取决于需求。很难估计这场讨论对马歇尔的相对价格理论的内容和形式的影响。他宣称自己关于价值和分配理论的主要内容在1870年以前已经形成,但他不会去证明自己理论的原创性,他认为这是愚蠢的自寻烦恼。马歇尔对一些人批评供求分析十分气愤。在供求分析中,他试图调和古典理论和边际效用学派。他的观点是,他为了真理而研究而不是为了和平。而且他的供求分析的形成早于杰文斯、门格尔和瓦尔拉着作之前。
马歇尔相信,正确理解时间的影响和谨慎处理经济变量间的相互关系,就可以解决是生产成本还是效用决定价格的争论。最终产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因为价格较低时,个人的购买量将较大。供给曲线的形状取决于分析时时段的划分。关于价格的决定,时间越短,需求越重要;时间越长,供给越重要。长期中,如果固定成本存在且供给完全弹性,则价格将完全取决于生产成本。夸大供求中任一方在价格决定中的作用都是没有意义的。马歇尔用类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原因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想找到一个简单原因的任何企图都必将失败。更重要的是,马歇尔坚持认为边际分析被许多经济学家误用。他说,这些经济学家以为是边际价值(成本、效用或生产率)以某种方式决定了整体价值。例如,在分析最终产品的价格时,按马歇尔的观点,说边际效用或边际成本决定价格是错误的。马歇尔认为效用或边际成本不决定价格,因为随价格变动的价值是由这些因素在边际上的行为相互决定的。这时,马歇尔再次聪明地运用类推的方法解释了他的观点。杰文斯把价格决定中的主要因素(效用,成本)与价格隔离开来,他在试图寻找一简单因果传导链——生产成本决定供给,供给决定边际效用,边际效用决定价格——时出现了错误。因为他忽视了这些因素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如果把三个球放在一个碗里,一个是边际效用,一个是生产成本,第三个是价格,说任一有球的位置决定了其他球的位置显然是错误的,正确的说法是这些球相互决定每一个球的位置。需求、供给、价格在边际上相互影响,且相互决定。
马歇尔试图说明他的价格理论与李嘉图的价值理论的关系,以及关于效用、生产成本谁决定价格的争论。马歇尔认为他的理论基本上与李嘉图的一致。但他指出李嘉图认识到了需求的作用,只是因为需求的影响很容易理解而给予了有限的关注,而把他的主要精力用于更困难的成本分析,这一点边际效用学者很难同意。马歇尔发现李嘉图价值理论的生产成本包括了劳动成本和资金成本。大多数经济理论史学者认为,这是对李嘉图的过于夸大的解释。依马歇尔的观点,李嘉图的价值理论最主要的缺点是,他不能处理时间的影响且不能明晰地表达他的观点。马歇尔拒绝接受杰文斯和其他边际效用理论学者的说法,他们认为已完全推翻李嘉图的价值理论,而以一个正确的方法即几乎把所有注意力都集中于需求方面,取代了李嘉图的理论。马歇尔在审查杰文斯对李嘉图理论的扩展和发展时,认为他对李嘉图的处理偏离了李嘉图完整价值理论的基础。 马歇尔指出需求对价格决定的影响相当容易理解,这也许是对的。然而有几个关于需求的理论问题,马歇尔并不能令人满意地解答。他似乎意识到这些困难而通过假设避开它们。他对需求理论最重要的贡献,是他用清晰的公式表达了需求价格弹性的概念。价格和需求量互相影响,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价格变化和需求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程度被称之为价格弹性系数,即eD = — %需求量变化 / %价格变化 = — (△q / q) / (△p / p)
等式右边的负号是因为价格和需求量是负相关的,因此系数通常是一个负数。单个产品价格乘上需求量将等于买者的全部消费或卖者的全部收入。如果价格下降1个百分点,需求量增加1个百分点,则买者总支出或卖者总收益保持不变,即eD = 1。如果某类商品的eD > 1,则称其是价格有弹性,如eD < 1则称其是缺乏弹性。马歇尔还将弹性的概念用于供给,给出了经济学另一极其有用的工具。虽然,价格弹性的观点在更早的文献中有所论述,但只到具有很强数学能力的马歇尔才精确地表述了它,因此,他被认为是价格弹性的发现者。
按马歇尔的观点,个人之所以需要商品是因为可以通过消费获得效用。马歇尔的效用函数的形式是可以相加的,他通过加总消费每一商品的效用得出总效用。消费商品A获得的效用取决于消费A的数量,而不取决于其他商品消费数量。替代和补充关系可以忽略,一个可以相加的效用函数是:U = f1qA f2qB f3qC ...... fnqn
考虑到替代和补充关系的效用函数表达如下:U = f(qA,qB,qC,......qn)
埃奇沃思和欧文·费雪,这两个马歇尔同时代的人,提出现在更通用的效用函数。我们将简单讨论马歇尔使用可以加总的效用函数的最重要的含义,它与收入效用有关。马歇尔假定效用可以通过价格体系测定。他还认为一组人内部相互之间的比较是可能的,因为在同组比较时,个人的特殊情况被去掉了。
马歇尔第一个表述了通常的需求规律:需求量随价格下降而增加,随价格上升而减小。他注意到罗伯特-吉芬收集的信息,这些信息显示穷人的面包的需求曲线可能向上倾斜;也就是说,对这些人,面包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肉或更昂贵商品的需求的减少,面包消费的增加。
让我们回到推出需求曲线的理论问题,看马歇尔是如何处理的。因为他使用可以相加的效用函数,因此他在用数学推导需求曲线时忽略了替代和补充关系,尽管他讨论过这些问题。马歇尔简单地假设微小价格变动的收入效应是可忽略的,或者换句话说,任一商品价格的微小变动不影响货币的边际效用。马歇尔通过假定货币边际效用恒定来解决这些理论困难有两个原因:首先,他没有理论工具以明确区分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其次,一个商品价格的微小变动的收入效应非常小,以致于可以略它。 马歇尔奠定了通常所接受的成本和供给分析的基础。他对供给理论最重要的贡献是他的时间阶段的概念,特别是短期和长期两个概念,正确地认识到在市场阶段短期和长期中行业供给曲线的形状的差别;虽然他关于这些形状的经济解释通常是不足的和混乱的,甚至有时是错误的。市场时期没有引起什么困难,这时供给是完全无弹性的。短期中,现代微观理论认为,供给曲线的形状是因为企业和行业遵循收益递减规律。为了分析的目的,马歇尔指出在短期中把企业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是有用的。然而,马歇尔并没有在他对固定成本及可变成本的划分,和以收益递减规律为基础的企业短期成本曲线的由来之间,建立明确的关系。他主要是在对土地进行长期的分析时应用了收益递减规律。
马歇尔对固定和可变成本的划分证明了,短期中即使发生损失,但只要能弥补全部可变成本,企业仍将运作。这已成为标准教科书中关于短期中企业行为经济分析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完全竞争行业,短期中企业的供给曲线是边际成本曲线超过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部分。由于他特有的现实主义,马歇尔继而得出现实中企业的短期供给曲线并非如此。他说,企业在以低于全部成本(固定和可变)的价格出售商品时将是犹豫不决的,因为他们关心的是“掠夺市场”。“掠夺市场”意味着今天以低价出售,阻止了明天市场价格的提高,或者低价出售将导致行业中其他企业的不满。因此当损失发生时,真实的短期供给曲线在平均可变成本和平均成本之间不是边际成本曲线,而是其左边的供给曲线。这里,马歇尔含蓄地降低了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因为在严格的完全竞争定义下,没有企业会关心占有市场或行业中其他企业行为的后果。罗宾逊的不完全竞争和张伯伦的垄断竞争的灵感,可以在马歇尔免除完全竞争的假设对市场运作的讨论中发现。
尽管马歇尔关于企业长期成本曲线和供给曲线及行业曲线的讨论,依现代的标准存在明显的不足,但他在这一领域的早期努力引发了20年代和30年代一系列令人感兴趣的文章,最重要的是弗兰克·赫尼曼·奈特,皮罗·斯拉法,雅各布·瓦伊纳的文章。马歇尔揭示了决定企业成本和供给曲线形状及位置的长期因素。首先是企业内部的因素,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内部经济(指厂商扩大生产时,由于充分利用固定设备,或加强专业化,而导致生产成本下降)导致成本减少,内部不经济(指厂商扩大生产时,生产率下降,成本上升)导致成本增加。马歇尔关于规模的内部经济原因的讨论是非常令人满意的,而关于内部不经济的讨论非常少。他没有真正地遇到经济与不经济二者之间关系的问题,及它对企业最优规模的影响。
然而马歇尔关于外部经济与不经济的讨论引发了大量的文献。马歇尔试图用历史证据调整向上倾斜的企业和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在某些行业,成本和价格随时间降低。他的这一调整建立在他外部经济的观点上。外部经济——马歇尔从来没有弄清楚它们是对企业还是对行业——导致企业和行业的成本和供给曲线随行业发展向下移动。在这些环境下,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将向下倾斜:在较低价格下供给更多的商品。最主要的外部经济是,把行业内所有企业放在一起,且互相分享信息所导致的所有企业成本的降低。这样的配置也导致一些其他行业的成本降低,并得到熟练工人。
马歇尔对成本和供给的审查,引起了许多重要的理论问题,这些问题在1900年到1940年间得到检验。这些问题是:成本和供给曲线形状的经济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供给曲线在短期中上升而某些行业的成本和价格在长期中下降?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与竞争市场和谐吗? 马歇尔对决定生产要素价格和收入分配因素的解释,与他的其他分析是一致的。他用供求分析和为了解释最终商品价格而作出的短期与长期的区分来解释地租、工资、利润和利率。他认为对一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它取决于要素的边际产出的价值。马歇尔使用他称之为边际净产出的方法,来解决测量边际产出的问题。马歇尔接着指出,把决定边际生产力的要素理论称之为分配理论是不正确的,因为边际生产力仅是对一要素需求的测量,而要素价格是由需求、供给和边际上的价格共同决定的。它的测量与劳动和工资有关。马歇尔提倡一种对边际生产力理论非常谨慎的解释。马歇尔工资、地租、利润关于单个生产要素和利率回报的分析不是特别令人感兴趣,然而与他的要素价格和分配理论相关的对准地租概念的发展值得注意。
⑷ 什么是股票的相对价格能具体说说吗
相对价格是相对于一个或多个股票特征的两个股票价格水平的比较。对于以获取利息和公司资本增值为目的的长期投资,市盈率是一个有效的价格比较指标。上市公司的流通股票市值等于股票市场价格乘以流通股本的数量。如果股票的流通量很大,其股价就必须很低。
如果市场上发生突发性不良事件,全额持仓的后果是账户受损。我手上的股票刚刚盖了一点,但我总是想等我回来。我不知道一旦股价下跌,我就不能回头了。结果,一个小损失变成了一个大损失。有些人还会借钱炒股,这是炒股的一大禁忌。由于股票投机的高风险,投资者可能最终不仅无法赚钱,而且负债。炒股需要投资者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否则炒股很容易失败,造成资金损失。如果出现熊市或错误决策,投资者可能会赔钱。
⑸ 什么是实际收入什么是相对价格请举例解释这两个概念。
什么是实际收入:
实际收入=(名义收入的变化率-价格水平的变化率)/实际收入的变化率
实际货币收入指数=货币收入指数/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货币收入指数/货币购买力指数
实际收入=名义收入/当年CPI*100%
概念:
当出现通货膨胀的时候,货币会贬值,商品价格会上涨,那么获得的收入就只是名义收入,因为同样数目的钱能购买的消费品会比通货膨胀发生之前的少。也就是说实际收入比以前减少了。
什么是相对价格:
相对价格(relative price)
相对价格是商品之间价格关系的动态反映,专指两种或多种商品之间由供给与需求作用所形成的价格比例关系。
概念:
相对价格是商品之间价格关系的动态反映,专指两种或多种商品之间由供给与需求作用所形成的价格比例关系。
在国际贸易中所交换的商品价格之间的比例关系。它体现交换双方的贸易利益。供参考。
⑹ 什么是相对价格
1.假定经济体内有三种要素,两种产品:劳动力和土地产出粮食;劳动力和"钢材"产出制造品.生产函数按新古典模式构造.在短期,这三种要素都视为给定不变.
2.在经济体运行初始状态,我们假定劳动力在粮食部门和制造品部门之间不能自由流动(这符合90年代以前的实际情况),由于粮食部门劳动力相对过剩,则粮食部门劳动的边际产出和收入都低于制造业部门.粮食的价格被低估,制造品的价格被高估,钢铁的价格被低估.(根据新古典生产函数的特点和均衡条件可容易推得,不赘述)
3.经济当局逐步放宽对劳动力流动的限制(这也符合中国改革的特点),则会出现劳动力由粮食部门逐步流向制造品部门,在此过程中会出现:粮食相对价格上涨,制造品相对价格下降,钢铁价格上涨,粮食部门劳动相对价格上涨及制造品部门劳动相对价格下降.
以上尚限于微观层面的分析,要进一步得出宏观结论,尚需引入价格调整的粘性假定以及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
本想给一个时间序列,但这两天比较忙,没时间长篇大论做文章,把意思简单说说吧.以后有机会再贴模型.
假定在其他商品价格可调整,但工资刚性的中期(比方说,一年或数月).由于制造业部门初始工资远高于粮食部门,并且工资刚性,劳动力向制造业部门转移时并不表现为制造业部门的工资下降,而是一定程度的失业.
政府为保证就业而低估汇率,以增加出口.由于制造业部门是本国的比较优势产业,汇率低估造成外国对本国制造品需求增加,则制造品行业对劳动力和"钢材"的需求也增加.又恰逢世界经济复苏,加剧了这一趋势.
但劳动力市场存在失业,供给的价格弹性近于无穷,所以汇率低估和固定汇率传递通胀的压力完全集中于"钢材"上.
据此我认为,在中国正发生着两件事:一件事是由于二元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劳动力发生转移,造成制造业部门劳动相对于"钢材"希缺程度下降而出现的相对价格调整.另一件事是由于世界经济复苏,固定汇率和汇率低估共同导致的经济扩张和通货膨胀.
这两件事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制造品不涨,而原材料大涨,进而引起对原材料生产的投资热潮.
上述模型不仅可以解释何以原材料大涨而制成品不涨,还可以解释何以增长与失业并行不悖,何以产出大增而吸收不增.
中国在二元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需要释放大量农村劳动力转向制造业,政府为解决就业而低估汇率,那么一定程度的通胀是必然的代价.我不太想就中国经济是否做出判断,但有一点必须说明,这一轮通胀的原因并不是由于"局部领域的投资过热"造成的,相反这只是结果.这也不是什么"结构失调",而是正常的市场反映.
在定性上,这次通胀不是成本推动型,而是需求拉动型-----汇率低估,世界经济复苏使外需对中国制造业部门需求大增.
如果经济当局认为经济已经过热,那么最有可能实现软着陆的手段还是汇率的逐步微调,由于中国产品大部分低档,国外市场需求的价格弹性不大,到未必会引起国际收支恶化,但会出现就业减少--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中国要成为世界的工厂,缺的不是劳动力,而是原材料和能源.现在原材料价格上涨体现的就是这一点,遏制对这些领域的投资只能加剧原料供应的紧张.我想,做出"局部过热"的判断是愚蠢的.
这一轮投资增长,主要是私人投资在增长,这不同于以往以公有经济为主体的“投资饥渴”。我有两个朋友参与了钢铁投资。人家能挣到几千万乃至上亿的身价,当然不会是傻瓜;真金白银的拿出去投资,也不会拿自己的钱开玩笑。经济学家有什么理由认为,自己的判断就一定比市场的选择更准确?
说句不敬的话,中国的经济学者和经济政策当局要真有能力对宏观经济做出哪怕是大致的预测,我们今天的电力供应也不会紧张到这种程度。如果我记得不错的话,两年前经济学家们在拼命批判电力投资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就像现在对钢铁行业一样。小火电再不好,也总比今天这样遍地发电机要好那么一点吧?
第一,这一轮通胀,不是成本推动型,而是需求拉动型,主要有两块需求拉动,一个是外需,根源在于低估的汇率和世界经济复苏;另一个是房市,根源在于不合理的土地批租制度。如果不对这两块下功夫,限制上游行业又有什么用?徒然使原材料供应更紧张,生产资料价格更上涨而已,这岂非缘木求鱼?
第二,现在的上游投资是不是“低水平重复建设”?将来的产能会不会过剩?
重复建设是市场竞争的必要条件,没有一定的产能过剩就没有竞争,如果最大产能恰好等于需求,那叫做“有计划,按比例”,而不是市场经济。
至于“低水平”,那什么又是合适的水平?稍有一点微观经济学常识的人都知道,一个市场采用怎样的技术水平有经济效率,取决于各种生产要素的希缺程度和相对价格,而不是绝对的技术水平高低,经济学家应该相信市场的选择,而不是代替市场做出判断。
⑺ 什么叫做商品的相对价格
商品相对价格则指产品与交换物品进行交易时的兑换比率,假定金钱的供应不变的话,商品之间与金钱相对价格是可以比较的,商品之间亦可以以金钱价格比较出相对价格。
然而当特定金钱或货币的供应增加,该金钱或货币与商品之间的相对价格均出现下降(即通货膨涨)时,商品在金钱或货币的供应增加期间的金钱价格便出现变动,在金钱或货币供应增加的前后期间,商品以该货币所订的名义价格上升,同时商品之间的实际相对价格维持不变。
(7)相对价格理论是什么扩展阅读
商品相对价格的计算
以某国出口粮食、进口照相机为例,两者的比例关系为:照相机的相对价格=照相机价格/粮食价格(均按同一货币折算)。它反映出购买一台照相机而必须放弃的粮食数量。
如果这种比率关系在一段时间内发生变化,那就说明它们在利益分配上发生了变化。相对价格是一个相对数值,也可以是无贸易状态下,一国的两种商品的劳动投入量之比。为生产一种商品而放弃另一种生产商品的数量,叫做该商品的机会成本,也可做相对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