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定价过高可以举报吗
法律分析:定价过高是可以举报的,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定价过高的,公民可以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进行举报投诉,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对价格违法行为的举报制度。所以定价过于高于市场价的,属于不正当价格的,可以举报,让政府责令其改正。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
第三十八条 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对价格违法行为的举报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对价格违法行为进行举报。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对举报者给予鼓励,并负责为举报者保密。
第十四条 经营者不得有下列不正当价格行为:(一)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损害其他经营者或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二)在依法降价处理鲜活商品、季节性商品、积压商品等商品外,为了排挤竞争对手或者独占市场,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倾销,扰乱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损害国家利益或者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三)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推动商品价格过高上涨的;(四)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五)提供相同商品或者服务,对具有同等交易条件的其他经营者实行价格歧视;(六)采取抬高等级或者压低等级等手段收购、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变相提高或者压低价格;(七)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牟取暴利;(八)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不正当价格行为。
第四十条 经营者有本法第十四条所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予以警告,可以并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有关法律对本法第十四条所列行为的处罚及处罚机关另有规定的,可以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执行。有本法第十四条第(一)项、第(二)项所列行为,属于是全国性的,由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认定;属于是省及省以下区域性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认定。
❷ ...价格太高,超出了市场价的几十倍,这属于违法吗感情烦恼
如果商家卖的产品价格太高,是属于违法的,超出了市场价的几十倍,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投诉要求调解,同时,由于商家存在欺诈行为,您可以要求退还三倍价款。
法律分析
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中弄虚作假的,应当根据消费者的要求,增加对所遭受损失的赔偿,增加的赔偿金额应当为消费者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费用的三倍;如果额外赔偿金额低于五百元,则应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经营者明知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致使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受到严重损害的,受害人有权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要求经营者赔偿损失,并有权要求不超过所受损失两倍的惩罚性赔偿。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发生消费者权益纠纷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与经营者协商解决,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设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提交仲裁机构仲裁,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经营者因价格违法行为致使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多付价款的,应当退还多付部分;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
第三十三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依法对价格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并依照本法的规定对价格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
第三十四条 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进行价格监督检查时,可以行使下列职权:(一)询问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并要求其提供证明材料和与价格违法行为有关的其他资料;(二)查询、复制与价格违法行为有关的帐簿、单据、凭证、文件及其他资料,核对与价格违法行为有关的银行资料;(三)检查与价格违法行为有关的财物,必要时可以责令当事人暂停相关营业;(四)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可以依法先行登记保存,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不得转移、隐匿或者销毁。
第三十八条 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对价格违法行为的举报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对价格违法行为进行举报。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对举报者给予鼓励,并负责为举报者保密。
❸ 怎么举报物价过高
物价局。遭遇价格欺诈,可以通过拨打12315电话、信件、电子邮件、网上留言等方式向物价部门投诉。投诉时,需要提供被举报人违法违规的事实及有关证据。所以,大家在消费时要注意保留证据材料,如发票、消费清单、收据、刷卡记录、银行汇款记录、网上交易支付成功的页面截屏等。如果投诉医院收费问题,还可一并提供病历相关部分的复印件;投诉商品明码标价问题,可用手机拍下现场照片,以证明标价情况。
一、拨打12020举报电话
防控期间,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要加强防疫用品和重要民生商品市场价格监测分析,认真开展市场调查,及时报告价格异常波动和市场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大市场巡查力度,严厉打击哄抬价格违法行为,对典型案例要进行公开曝光。欢迎市民朋友积极参与监督,可通过拨打12020进行价格问题举报。
二、微信举报
打开微信进入后,点击我的,选择支付。选择城市服务的图标进入。点击督察的选项。选择下方的12020服务进入。点击我要举报的选项。会显示举报须知,点击同意的选项。选择进入地图搜索的选项。点击我要举报,填写举报信息即可。
三、拨打防控指挥部电话
所属县(市、区)防控指挥部办公室(详细联系电话以各县市区指挥部公布的为准)。
拓展资料:价格垄断违法行为有哪些形式
1、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达成固定或者变更商品价格的垄断协议。
2、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认定的其他价格垄断协议(第十三条)。虽然反垄断法没有明确指出“价格”垄断协议的概念,但包含这一内容(下同)。
3、经营者与交易相对人达成固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价格)的垄断协议。
4、经营者与交易相地人达成限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最低价格的垄断协议。
5、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订定的经营者与交易相对人达成的其他(价格)垄断协议。
6、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以不公平的高价销售商品或者以不公平的底价购买商品。
7、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没有正当理由,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
8、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没有正当理由,对条件相同的交易相对人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实行差别待遇。
9、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认定的其他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价格)垄断行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十四条经营者不得利用虚假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这种价格违法行为通常称作价格欺诈行为,又称欺骗性价格表示,是指经营者利用虚假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条件,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行为。
❹ 价格虚高可以投诉吗
法律分析:当商品的价格超过实际价值太多,而且你已经购买了。这样你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投诉,也可以向物价局(发改委)举报。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三十六条 消费者协会和其他消费者组织是依法成立的对商品和服务进行社会监督的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社会组织。
第三十七条 消费者协会履行下列公益性职责:
(一)向消费者提供消费信息和咨询服务,提高消费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引导文明、健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消费方式;
(二)参与制定有关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强制性标准;
(三)参与有关行政部门对商品和服务的监督、检查;
(四)就有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问题,向有关部门反映、查询,提出建议;
(五)受理消费者的投诉,并对投诉事项进行调查、调解;
(六)投诉事项涉及商品和服务质量问题的,可以委托具备资格的鉴定人鉴定,鉴定人应当告知鉴定意见;
(七)就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支持受损害的消费者提起诉讼或者依照本法提起诉讼;
(八)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予以揭露、批评。
各级人民政府对消费者协会履行职责应当予以必要的经费等支持。
消费者协会应当认真履行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职责,听取消费者的意见和建议,接受社会监督。
依法成立的其他消费者组织依照法律、法规及其章程的规定,开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活动。
❺ 价格多高,我才可以给物价局打电话举报
价格远高于市场价格时,可以给物价局打电话进行举报。
若商家设置的价格远高于当地带有物价局盖章的价格单,则买家可以通过物价举报电话12358进行举报。
12358原物价局举报电话。价格举报是物价监督检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更好地帮助群众和社会多方面对价格政策的了解,进一步拓宽群众举报价格违法行为的渠道,方便人民群众参与价格社会监督检查工作,物价局价格举报中心正式开通“12358”价格举报电话。
全国统一的价格举报电话:
1、12358电信网码号资源属国家所有,在全国范围内使用。地方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要遵守有关码号资源的管理规定,充分利用12358码号资源。省级价格主管部门要制定本地区开通规划,统筹安排,尽快落实。
2、各地在开通价格举报电话号码12358时,应由省级价格主管部门到当地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备案,并就开通的具体问题与当地省级电信公司进行协调,争取在2001年5月1日前开通。
3、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认真履行职责。对价格举报在受理、呈批、督办、存档、反馈等环节要作到责任到人,并要实行政务公开。特别是在受理和反馈的过程中,要树立公仆意识,增强服务观念。各地要通过价格举报电话号码12358的开通,使价格举报工作形成网络化,并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配备人员和装备,进一步提高价格举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树立价格主管部门行政执法和人民公仆的良好形象。
4、此前各地已启用的其它用于价格投诉举报的短号码资源,在该地启用12358三个月后,由当地价格主管部门交回该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十九条 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
(一)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二)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
(三)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
(四)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