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自选果蔬超市如何定价
超市的定价目标是确保盈利,通过损益平衡点计算公式:损益平衡点=固定营业费用÷(1—变动成本÷销货净额)=固定营业费用÷(1—成本率),可以找到平衡点。以一家400平米超市为例,若每月固定费用为500万元,平均毛利率为20%,则损益平衡点为2,500万元,即超市每月需做2,500万元营业额才不会亏损。
超市在确定成本时,需了解“步留率”,这主要用于生鲜食品,指处理后可售部分与总重量的比例。以高丽菜为例,100公斤经处理后剩下80公斤,步留率为80%。通过计算,进价2000元,进价每公斤25元,处理后仅剩65公斤,真正原价为30.77元。
针对促销商品,如碳酸饮料,每箱300元,促销期间优惠,大量采购可获优惠。假设超市进货100箱,原价254.5元/箱,小量进货成本12.5元/罐,大量进货后成本降至10.6元/罐,以此为成本容许值。在无竞争情况下,设定16元,竞争时最低价不应低于10.6元。
访查竞争者价格是设定价格的最佳依据,通过了解同业售价及零售店价格,可找到合理定价。访查时,还需关注果菜、鱼肉市场的进货状况和拍卖行情,以做为定价依据。若低于定价目标,可能是进货价格过高或费用率过高,需检讨。
环境因素也会影响定价,包括同业价格动向、季节变化、气候变化和整体供需状况。如夏季推出冷饮,冬季推出火锅,需把握最佳时机。夏季应留意季风变化,供过于求时通常价格稳定,需求大于供给时可适当调高价格。
找出消费者心目中的价格带,消费者认知的柳丁每公斤不超过20元,柑桔20~30元,芒果80元以下。以榴莲为例,因泰国榴莲盛产,价格降低,超市把握契机,以30~50元的价格出售,销量大增,因为消费者已认知榴莲的价格带在80元上下,价格降低使消费层面扩大。
商品计划人员需依据消费者价格带规划商品,让消费者有物超所值的感觉,销售速度才会加快。
㈡ 一般在超市买菜打出来的票看哪里才知道多少钱一斤
在超市买菜时,如果你拿到的是打印出的购物小票,想要知道每种菜的价格,可以通过查看总价格和克数来计算。具体方法是将总价格除以克数,得到每克的价格,再将这个价格乘以500,就能估算出每斤的价格。这种方法简单易行,适合日常使用。
然而,超市在计算价格时,通常会采取四舍五入的方式,如果价格超过一分钱,就直接按一毛来计算。这意味着,即使实际价格是0.09元/克,也会被标为0.1元/克。这种做法虽然简化了计算过程,但有时可能会让你觉得价格比实际更高。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法适用于大多数情况,但在特殊情况下可能不太准确。例如,当菜的重量非常轻,比如几克时,用这种方法计算每斤的价格可能会出现较大的偏差。此外,如果超市使用的是电子秤,而且秤上直接显示了每斤的价格,那么直接查看显示屏即可,无需进行额外的计算。
总的来说,了解如何从购物小票上计算每斤的价格,可以帮助你更好地掌握自己的购物成本,尤其是在超市这样的地方。不过,也要考虑到超市四舍五入的做法,可能会导致计算结果与实际价格有所差异。
在实际操作中,你可以先记住这种计算方法,但也要灵活应对,比如在购买少量商品时,直接查看电子秤上的显示会更加准确。另外,多加练习,你就能更熟练地运用这种方法,提高购物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