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压铸件拔模角度
高度与拔模斜度,拔模斜度越大越容易脱模,对于墙面较深(高)的产品或产品本身较深(高)的更是重要。又因为拔模斜度而产生的厚度变化是可以事先计算出来的,因此可以避免壁面壁厚太薄或太厚而导致成型不良的种种问题:
tanθ=X/H;θ=拔模斜度;H=墙高或肋高;X=所减少的壁厚(或倾斜偏差量)。
通常设计较精密的产品都会要求较小的拔模斜度,也就是在产品深(高)度较大时,其倾斜量X需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例如高100mm的产品,若是要求精密的产品,则希望上下偏差量能控制在0.15 mm之内,tanθ=0.005,θ≈0.25。
这样的角度,就成型而言已是非常困难,但在现今成型机越来越精密、模具也越精细的时代,做到这样甚至更小的偏移也不无可能,若仍无法达到需求,则应考虑做滑块来解决。
(1)高度10cm的产品拔模斜度给多少扩展阅读
大小确定原则:
(1)材料的收缩阻力大时,拔模斜度应取大。
(2)收缩量大、浇注温度高时,拔模斜度应取大。
(3)制件需要拔模部分尺寸大,拔模斜度应取大。
(4)模具型腔表面越光(即表面粗糙度越小),拔模斜度越小。
流体压力成型制件的壁厚一般较薄,因此拔模斜度取增大制件壁厚的形式。当制件尺寸精度要求不高或制件的图纸未做特殊规定时,其外形、凸出部分的拔模斜度取0。
30′,内腔、孔、凹人部分的拔模斜度取1。。当整体制件尺寸精度要求较高或制件的图纸中某尺寸精度要求较高时,应控制在尺寸公差范围内。
B. 拔模角度怎么计算
拔模斜度( 也就是脱模斜度),是为了方便出模而在模膛两侧设计的斜度。脱模斜度的取向要根据塑件的内外型尺寸而定。
拔模斜度计算公式:
以拔模斜度1:50是多少度?
拔模斜度计算公式:斜度 tanα=1/50 1.14°锥度 tanα=1/5 11.3°
拔模斜度也就是脱模斜度,是为了方便出模而在模膛两侧设计的斜度。脱模斜度的取向要根据塑件的内外型尺寸而定。为了让成型品可以顺利顶出脱离模具,在与模具开闭相同方向的壁面(包括侧型芯与加强肋),必须设定拔模斜度以利脱模。
塑件脱模斜度的大小,与塑件的性质、收缩率、摩擦因数、塑件壁厚和几何形状有关。硬质塑料比软质塑料脱模斜度大;形状较复杂或成型孔较多的塑件取较大的脱模斜度;塑件高度较大、孔较深,则取较小的脱模斜度;壁厚增加、内孔包紧型芯的力大,脱模斜度也应取大些。有时,为了在开模时让塑件留在凹模内或型芯上,而有意将该边斜度减小或将斜边放大。
另外不管是凸、凹模与镶块甚至滑块都要有的斜度,通常拔模斜度最少为5.,一般来说,以7。以上为好,而其方向则以机台的顶杆顶出或油缸动作的方向为准。尤其是凹模面有蚀纹的时候,更应该注意拔模斜度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