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么是定额比例法 还有定额成本法 做什么用的
1、定额比例法是指企业分配成本项目,按照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定额耗用量或定额费用的比例分配成本费用的一种方法。
定额比例法是产品的生产费用按照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定额消耗量或定额费用的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的方法
。其中,原材料费用按照原材料定额消耗量或原材料定额费用比例分配;工资和福利费、制造费用等各项加工费,可以按定额工时的比例分配,也可以按定额费用比例分配。
这种分配方法适用于定额管理基础较好,各项消耗定额或费用定额比较准确、稳定,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动较大的产品。
2、应用
用定额比例法分配产品费用,计算区别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以定额资料为标准,将应由产品负担的费用按照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定额消耗量或定额成本的比例进行划分。它适用于各项消耗定额比较健全、稳定,定额管理基础比较好的,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动较大的产品。
“采用定额比例划分完工产品成本与月末在产品成本时,实际成本的分配率,可以根据月初在产品和本月投产产品的定额资料计算,也可以根据本月完工和月末在产品的定额资料计算。不论按哪种定额为标准进行划分,都必须分别成本项目进行”。直接材料成本可以按材料的定额消耗量或定额成本进行划分。直接人工和间接制造费用可以按照工时和定额消耗量(即定额工时)进行划分。
各成本项目费用分配率和分配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1)分配率公式:
费用分配率=(当月初在产品费用+当月生产费用“)/(当月初在产品定额耗用量或定额成本+当月投产产品定额耗用量或定额成本)
(2)分配额公式:完工产品某项目实际成本=该项目费用分配率×完工产品该项目定额消耗量或定额成本月末在产品某项实际成本=该项目费用分配率×月末在产品该项目定额消耗量或定额成本
定额比例法分配费用与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的区别在于,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其实际成本与定额成本的差异全部由完工产品成本负担;而采用定额比例法分配的情况下,产品实际成本脱离定额成本的差异,则按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定额消耗量或定额成本的比例分摊。因此,按定额比例法划分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总成本,它可以减少由于月初、月末在产品数量波动对完工产品成本准确性的影响。
3、定额比例法计算公式如下:
1消耗量分配率=(月初在产品实际消耗量+本月实际消耗量)/(完工产品定额消耗量+月末在产品定额消耗量)”
2完工产品实际消耗量=完工产品定额消耗量×消耗量分配率
3完工产品费用=完工产品实际消耗量×原材料单价(或单位工时的工资、费用)
4月末在产品实际消耗量=月末在产品定额消耗量×消耗量分配率
5月末在产品费用=月末在产品实际消耗量×原材料单价(或单位工时的工资、费用)
材料成本和工资、费用都可按此步骤分配;
⑵ 完工产品成本是怎么进行核算的
完工产品成本的核算:
1、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期初生产成本和本期发生的生产成本应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这是成本计算工作中一项重要而又复杂的工作。企业应当根据生产特点、组织特点及管理要求,选择既合理又简便的分配方法,对完工产品成本和在产品成本进行分配。
常用的分配方法有以下六种:
(1)不计算在产品成本。
(2)在产品成本按年初数固定计算。
(3)在产品成本按其所耗用的原材料费用计算。
(4)约当产量法。
所谓“约当产量法”,是指将在产品按其完工程度折合成完工产品产量,生产成本按完工产品数量和在产品约当产量的比例进行分配的一种方法。
约当产量法的计算公式如下:
在产品约当产量=在产品数量×完工程度
产成品成本一单位成本×产成品数量
月末在产品成本=单位成本×产成品成本
在计算在产品约当产量时,原材料成本项目和其他成本项目是有区别的。在计算原材料成本项目的约当产量时,应注意原材料的投料方式。如果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则不论产品完工与否,每一在产品数量应负担的原材料费用与完工产品完全相同,因此,不需要计算在产品的约当产量。如果原材料是随着生产过程陆续投入的,则需要计算在产品的约当产量。换言之,如果原材料是随着生产过程逐步投料的,那么,各成本项目都按完工程度计算出相同的约当产量;如果原材料是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的,则原材料项目不需要计算约当产量(或约当产量就等于在产品数量),其他成本项目要按完工程度计算约当产量。
采用约当产量法,要求科学地确定在产品的完工程度,而这又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企业可以根据月末在产品数量,采用技术或其他方法测算出完工程度。产品工时定额工作做得好的企业,可按每道工序累计单位工时定额除以单位产品工时定额计算得出。其中,每道工序中的在产品,其完工程度一般等于所在工序的50%(如果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则原材料项目视为全部完工)。
[例]甲产品的单位工时定额为100工时,经过两道工序制成。各工序的单位工时定额是:第一道工序30工时,第二道工序70工时。则每道工序的完工程度可计算如下:
第一道工序=(30×50%)/100=15%
第二道工序=(30+70×50%)/100=65%
(5)在产品成本按定额成本计算。
在产品成本按定额成本计算是指先对在产品确定一个定额单位成本,月末根据在产品数量乘以各项定额单位成本,计算出月末在产品定额成本,并进而计算完工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在这种方法下,月初在产品成本加上本月发生的生产成本,减去月末在产品定额成本,即为本月完工产品成本。其计算公式如下:
月末在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数量×在产品定额单位成本
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的生产成本-月末在产品(定额)成本
定额成本法适用于定额管理基础较好、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动不大,实际成本脱离定额成本的差异可以相互抵销的企业。
(6)定额比例法。
定额比例法是指按定额(定额消耗量、定额费用或定额工时)比例分配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与定额成本法相比,定额比例法要求为完工产品和在产品制定比较准确的消耗定额,因此,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实际成本可以根据定额消耗量、定额费用或定额工时作比例分配。通常情况下,材料项目按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而其他成本项目则按定额工时比例分配。
在定额比例法下,相关的计算公式如下:
材料分配率=(月初在产品实际材料成本+本月投入的实际材料成本)/(完工产品定额材料成本+月末在产品定额材料成本)×100%
完工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成本=完工产品定额材料成本×材料分配率
工资(或其他费用)分配率=(月初在产品实际工资(或其他费用)+本月投入的实际工资(或其他费用))/完工产品定额工时+月末在产品定额工时)
月末在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成本=月末在产品定额材料成本×材料分配率
完工产品应分配的工资(其他费用)=完工产品定额工时×工资(其他费用)分配率
月末在产品应分配的工资(其他费用)=月末在产品定额工时×工资(其他费用)分配率
2、完工产品成本的核算
企业的完工产品包括产成品、自制材料及自制工具、模型等低值易耗品,以及为在建工程生产的专用设备和提供修理劳务等。本月完工产品的成本,应从“生产成本”科目转出。其中,产成品转入“产成品”科目;自制材料、工具、模型等转入“原材料”、“低值易耗品”等科目;为在建工程提供的劳务,不论其完工与否,均应结转至“在建工程”科目。“生产成本”科目的借方余额表示月末在产品成本。
⑶ 什么是定额成本 定额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区别
定额成本:把一定时期的定额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便可以揭示实际脱离定额的差异,指出生产和成本管理中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以定额法计算产品成本时,定额成本是计算产品实际成本的基础。
定额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区别:
定额成本是按现行定额计算的成本,而计划成本是按计划期内平均定额计算的成本。二者虽然都是以技术经济定额为基础制订的目标成本,但前者依据当月现行定额制订,对单位产品的现行的物资消耗定额、劳动定额和费用定额以货币形式进行综合则形成产品的定额成本。
表示当月应达到的成本水平,各月的现行定额可能随着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而进行修订,因而成本水平表现为不断降低;后者则依据计划期(通常是一年)内各月的平均定额制订,反映计划期内预计应达到的平均成本水平。
定额成本法适用范围:
定额成本法需要事先制定定额成本,才能进行成本的核算和差异的核算。因此,定额成本法主要适用于定额管理制度比较健全,定额管理基础工作比较好,产品生产已经定型,各项消耗定额比较准确、稳定的企业。
计划成本法适用范围:
存货的核算有计划成本法、毛利率法、零售价法,其中计划成本法适用于存货品种繁多、收发频繁的企业。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定额成本、网络—定额成本法、网络—计划成本法
⑷ 为了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应该做好哪些基础工作
1、建立健全定额管理制度。
2、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制度。
3、建立健全材料物资的计量、验收和领退制度。
4、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价格制度。
拓展资料:
产品成本(proct cost)
是指企业为了生产产品而发生的各种耗费。可以指一定时期为生产一定数量产品而发生的成本总额,也可以指一定时期生产产品单位成本。
产品成本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产品成本是企业在生产单位(车间、分厂)内为生产和管理而支出的各种耗费,主要有原材料、燃料和动力,生产工人工资和各项制造费用。
广义的产品成本包括生产发生的各项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等。可以作为产品成本列示的具体内容必须要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企业不得随意乱挤和乱摊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