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石油资源储备量:美国9100万吨,日本8000万吨,中国有多少
就目前来看,美国的石油储备毫无疑问是相当庞大的。地理面积并不大的岛国日本,也有着8,000万吨的石油储备。那么,中国又有多少石油储备呢?
中国的石油储备量:8500万吨
相比较于美国和日本而言,中国在这一方面其实比较少。一方面,我们本土并没有多少石油资源。即使有,也是一些品质不太好的油田。再加上我们没有足够成熟的开采技术,最终获得的石油资源质量远远比不上进口的。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之所以迟迟不肯在国内开发石油资源,除了硬件条件跟不上之外,另一方面就是不想打扰广大老百姓的生活。开采石油资源,必然会影响到周边的老百姓,对他们的生活造成极大的困扰。
结语
为了能够更好的保障这些老百姓的切实利益,政府部门宁愿进口石油,也不愿轻易进行石油资源的开发。不过相信未来伴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石油资源问题也能够得到更好的保障,且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吧!
㈡ 二战日本占领了印尼油田及东南亚丰富的矿藏资源,为何还是缺油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前,日本军方曾计划在两年以内从东印度——被称为“南方战区”——取得足够的石油,以弥补缺额。因为日本是在其石油储备足以维持两年的情况下投入战争的——或者说日本的决策者是这样设想的,所以两年之后,日本就必须依赖东印度的石油。其实这一目标已超额完成。战前的1940年,南方战区的石油产量为六千五百一十万桶。1942年,日本人只能生产二千五百九十万桶,但至1943年,他们使产量回升到四千九百六十万桶——1940年产量的75%。正如他们所计划的那样,日本人能够利用被占领的东印度来增加石油储备。
但这个计划有一个明确的弱点,日本的石油航运易受潜艇攻击。令人奇怪的是,日本的军事决策者几乎没有考虑到那种危险。他们低估了美国的潜艇及艇上的官兵。日本人认为美国人吃不起苦,贪图享受,无法忍受海底生活和作战的艰辛。事实上,美国潜艇在战争中表现得最为出色。一旦配备着改良的鱼雷,它们就是一种致命的武器,能够削弱乃至切断日本南方战区与本土各岛之间的重要航线。按照日本人对所有商船的称呼,这次时间拉得很长的冲突,被称为“丸之战”。但直至1943年末,日本人才开始认真注意保护其航运免受潜艇的攻击,包括建立护航队。他们的努力既不充分又不全面。
总的说来,其结果是毁灭性的。在日本战时的所有货运轮船中,大约有86%在交战中被击沉,另有9 %则受重创,直到战争结束时仍未能投入运行。这一战役——实际上是一种不断加剧的禁运和消耗战——的成功,被一批日本经济学家称之为“对日本战时经济的致命打击”。而且油船是潜艇特别喜爱攻击的目标。从1943年起,被击沉的油船数目骤增。到1944年,被击沉的油船远远超过新造的油船。到1945年第一季度,南方战区向日本本土的石油已完全停止。
㈢ 全球已探明的石油、金矿、铁矿、铜矿、天然气及可燃冰的储量各多少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海洋中几乎有陆地上有的各种资源,而且还有陆地上没有的一些资源。目前人们已经发现的有以下六大类:
1、石油、天然气。据估计,世界石油极限储量1万亿吨,可采储量3000亿吨,其中海底石油1350亿吨;世界天然气储量255~280亿立方米,海洋储量占140亿立方米。上世纪末,海洋石油年产量达30亿吨,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50%。我国在临近各海域油气储藏量约40~50亿吨。由于发现丰富的海洋油气资源,我国有可能成为世界五大石油生产国之一。
2、煤、铁等固体矿产。世界许多近岸海底已开采煤铁矿藏。日本海底煤矿开采量占其总产量的30%;智利、英国、加拿大、土耳其也有开采。日本九州附近海底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铁矿之一。亚洲一些国家还发现许多海底锡矿。已发现的海底固体矿产有20多种。我国大陆架浅海区广泛分布有铜、煤、硫、磷、石灰石等矿。
3、海滨砂矿。海滨沉积物中有许多贵重矿物,如:含有发射火箭用的固体燃料钛的金红石;含有火箭、飞机外壳用的铌和反应堆及微电路用的钽的独居石;含有核潜艇和核反应堆用的耐高温和耐腐蚀的锆铁矿、锆英石;某些海区还有黄金、白金和银等。我国近海海域也分布有金、锆英石、钛铁矿、独居石、铬尖晶石等经济价值极高的砂矿。
4、多金属结核和富钴锰结壳。多金属结核含有锰、铁、镍、钴、铜等几十种元素。世界海洋3500~6000米深的洋底储藏的多金属结核约有3万亿吨。其中锰的产量可供世界用18000年,镍可用25000年。我国已在太平洋调查200多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其中有30多万平方公里为有开采价值的远景矿区,联合国已批准其中15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分配给我国作为开辟区。富钴锰结壳储藏在300~4000米深的海底,容易开采。美日等国已设计了一些开采系统。
5、热液矿藏。是一种含有大量金属的硫化物,海底裂谷喷出的高温岩浆冷却沉积形成,已发现30多处矿床。仅美国在加拉帕戈斯裂谷储量就达2500万吨,开采价值39亿美元。
6、可燃冰。是一种被称为天然气水合物的新型矿物,在低温、高压条件下,由碳氢化合物与水分子组成的冰态固体物质。其能量密度高,杂质少,燃烧后几乎无污染,矿层厚,规模大,分布广,资源丰富。据估计,全球可燃冰的储量是现有石油天然气储量的两倍。在上世纪日本、前苏联、美国均已发现大面积的可燃冰分布区。我国也在南海和东海发现了可燃冰。据测算,仅我国南海的可燃冰资源量就达700亿吨油当量,约相当于我国目前陆上油气资源量总数的1/2。在世界油气资源逐渐枯竭的情况下,可燃冰的发现又为人类带来新的希望。
㈣ 日本的铁,锰,煤,铝土等矿产品主要来自
日本的铁矿石主要来自澳大利亚、印度、巴西,煤炭主要来自中国、澳大利亚、美国。石油主要来自中东和东南亚。 日本 (1)自然地理特征: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的群岛国家。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许多小岛组成。面积37万多平方千米,人口超过1亿,是一个地狭人稠的国家。 日本境内多山地丘陵。火山、地震频繁,富士山是着名的活火山。地形崎岖、平原狭小、矿产资源贫乏是其经济发展的不利条件。但是日本海岸线曲折、多良港、森林覆盖率高,林木资源丰富、河流短小湍急、水力资源丰富是突出的优势条件。 (2)发达的经济。战后,日本十发重视教育和科技的发展,经济发展也很快。日本是工农业生产都很发达的国家。农业中,海洋渔业十分发达。海洋捕捞量居世界前列。日本既十分重视发挥北海道渔场的优势,也十分重视远洋捕捞和沿海养殖。种植业中,以水稻为主。根据日本人多地少、地块较小的特点。日本多重视发展水利和生物技术,农业机械化多向小型农业机械发展、精耕细作、单位面积产量高。 日本工业发达,但所需工业原料和产品销售多依赖国际市场。例如:日本的铁矿石主要来自澳大利亚、印度、巴西,煤炭主要来自中国、澳大利亚、美国。石油主要来自中东和东南亚。因此,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及濑户内海沿岸地区。京滨(东京、横滨)、坂神(大坂、神户)、名古屋及北九州及附近地区是日本主要的工业区。这样的分布既有利于日本充分海运便利的优势,进口原料、燃料,也便于产品输往国外市场。
㈤ 日本的矿产资源有那些
日本的矿产资源有露天挖掘的石英、石灰石,以及纯度高,有国际竞争力的金、银、石油、天然气。
2012年,在全球一次能源消费中,日本的消费比例约合3.8%,90%以上的能源矿产依赖进口;在20世纪70年代末,日本本土的矿产品产能已严重不足,其中,铁、铜、铝、锡、铅、锌等主要金属矿产的对外依存度分别高达99%、96%、100%、98%、82%、69%,矿产资源消费极度依赖进口。
(5)日本石油和矿产品有多少扩展阅读:
日本在矿产资源方面所采取的举措有:
1、实施海外矿产勘查补贴计划,建立境外矿产资源基地
日本作为一个矿产资源极为贫乏的岛国,通过积极推行海外矿产勘查补贴计划,鼓励境外开矿,获取全球资源。海外矿产勘查补贴计划主要通过金属矿业事业团和海外经济合作基金等机构实施,对日本公司开展海外地质调查、矿产勘查及矿山基本建设提供资助或贷款担保。
日本政府还通过财政、税收、金融、外交等手段,鼓励国内矿业企业与国际投资机构、跨国矿业公司及资源公司加强合作,广泛参与全球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以谋求建立稳定的矿产资源基地。正是通过海外矿产勘查补贴计划,在许多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建设了一批海外矿山,保障了矿产资源的稳定供应。
2、建立战略资源储备制度
日本的资源战略储备始于1983年,储备的矿产有石油、煤炭等能源矿产,镍、钼、铬等金属矿产,稀有金属和稀土原料矿产等。日本的矿产储备分为国家储备和民间储备。
已建成国家石油储备基地10座,石油的储备目标为5至6个月的国内消费量;稀有金属的储备目标为60天的消费量,国家储备和民间储备分别占70%和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