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成货 » 永昌县农产品多少钱
扩展阅读
婴儿dha成本价是多少 2025-01-15 19:30:20
钻石和黄金哪个更昂贵 2025-01-15 19:09:55

永昌县农产品多少钱

发布时间: 2024-08-20 19:01:53

⑴ 永昌县农作物的变化情况

有增,产品产量的品味不断提升,到2004年种植业面积已达到69.9万亩,农业总产值达83767.84万元,粮食总产量达到228571.74吨。从整体情况看,农产品的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步伐加快。目前,县域内种植业已成为永昌县农林牧渔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业生产潜在的优势

一、农村政策落实到位,农民得到实惠,种粮积极性普遍提高,种植业面积增加。

随着中央1号文件精神,粮食、农机具补贴、农业税减免等一系列惠农政策深入农村,落实到位,农民真正感觉得到了实惠,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显着提高,渴望致富、增加收入的意愿明显增强,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据对永昌县农业生产情况调查:2005年,预计种植面积达68.41万亩(不包括复种)比2004年增加5.03万亩,增长7.9%。

二、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扬,出售农产品收入增加,有力地激发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促进了各类农作物种植面积的进一步扩大。据调查,永昌县2005年预计粮食面积达到53.21万亩,比2004年增加5.03万亩,增长10.4%,占总播种面积的77.8%。小麦面积达20.02万亩,比2004年增加2.2万亩,增长12.3%;啤酒大麦面积达22.86万亩,比2004年增加2.7万亩,增长13.4%。

三、新品种技术应用面积进一步扩大。调查表明,今年农民购买良种的积极性较往年高,小麦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比去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地膜玉米的种植面积比上年增长了5个百分点,啤酒大麦良种达95%以上,同时机耕及增施农家肥、有机肥的面积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种种现象透露出农民学用新技术的热情普遍高涨,农产品供求格局发生变化,优质高效紧跟市场,农业产业化基地已现端倪。

四、依靠科学,着力培植有规模、上档次、成气候的特色种植基地数目不断增加。实践证明,依靠科技提高农民素质,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在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的过程中,按照"因地制宜,优质高效"、"扩大规模,争创品牌"的原则和发展思路,推广新品种,应用新技术,引进新品种、种苗,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培训、培育和推广,着力培植若干有规模、成气候的特色种植基地,形成各具特色,形式多样的产业带、产业区。由于价格因素影响,永昌县蔬菜生产紧跟市场,不断调整布局,优化结构,丰富品种,提高质量。近年来胡萝卜、西芹、美国干红辣椒、食用菌等有特色、有市场、见效快的蔬菜基地逐年凸现,规模不断扩大,同时啤酒大麦已成为永昌县一大支柱产业,生产基地已形成规模,发展潜力越来越大。2005年预计蔬菜面积达7.2万亩,比2004年增加0.6万亩,增长9.1%;啤酒大麦产量预计可达105156吨。

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起伏仍然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农民生产投入成本,冲蚀了农产品价格上扬和国家一系列惠民政策本应带给农民的既得利益。虽然政府出台了控制农资价格上涨的政策,对抑制农资价格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目前农资价格仍在高位运行。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导致部分农民只好采取减少对农业的投入手段来降低生产费用支出。生产成本高的表现:首先是农药、化肥价格的大幅上涨;其次,由于在同一片土地长期掠夺式经营,土地墒情差,对农药和化肥产生了抗药性,农民只有增加用药量和增加打药次数,才能达到以前同样的效果,从而导致生产成本增加。据调查,永昌县尿素、碳铵、磷肥和复合肥价格分别比上年同期上涨26.0%、27.0%、17.9%和23.4%。据测算,因农资价格上涨每亩增加生产成本65元左右。

二、市场需求有限,农产品供求格局变化无常。永昌县农村经济结构以种植业为主,粮食所占比重偏大,地区间农业结构趋同严重,缺乏具有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影响农民收入水平下降,种植面积将自然调减。

三、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农业科研技术推广不够,不能满足市场农业发展的要求。一是"农字号"企业发展缓慢,带动力及辐射面较窄,尚未形成与农民发展利益紧密结合的联合机制,产业链还不完善,无法实现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二是社会中介组织发育不够,各类专业经济组织不仅数量极少,且大多没有按市场机制规范运作,没有真正发挥专业组织在社会化服务方面的作用。

四、农民整体文化素质偏低,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近年来,永昌县各乡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对农民进行基础知识、技术等方面培训,农民素质有所提高,但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基础素质低下,加上落后的"小农"思想观念束缚,导致农民科技知识普遍缺乏,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农民增收,一是不懂科学生产,提高农产品竞争力难。二是不懂市场规律,实现农产品增值难。三是基础知识缺乏,创造就业机会难。

建议及对策

1、引导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处理好粮食安全生产与结构调整的关系。抓点带面,因地制宜的发挥比较优势,对整村整社推进,选择项目有特色、有效益者,在政策上倾斜,资金上扶持,以此来突出当地主导产品,实施品牌战略,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特色产品,为农民增收创造有利条件。

2、加大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尽快改善农田水利设施,提高农业防灾能力,继续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着力提高农民就业技能。组织好粮食收购资金供应,积极开拓销售渠道,减少中间环节对农民的盘剥,确保农产品"购得进、销得出、有效益"真正为农民排忧解难,实现从"提价增收"向"降本增收"转变,切实减少种粮成本,努力提高大宗农产品的变现率,使农民在农产品购销主渠道中受益增收。

3、立足农业,树立大农业观念,确立挖掘粮食产业对农民增收的潜力。大力发展优质农产品生产及其精深加工,推动农业的产业化、规模化进程。采取各种政策扶持重点或龙头企业发展,通过"公司+农户"及兴建产业化基地方式推动农产品的规模化,专业化经营,实行原料、加工、贸易、科研的一体化;并在产业化基础上尽一切努力挖掘农业的新功能、延长产业链,为大宗农产品找到稳定的销售与增收渠道。

4、加快农产品市场建设。加强以产地批发市场为重点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加强以市场信息网络为重点的配套设施和软件建设,提高市场管理水平;培育市场主体,提高市场主体组织化程度;采取多种融资方式,建设农产品市场,使市场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促进市场的完善与发展,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