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教师怎样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教师怎样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一、吃透教材:老师们不太敢去变动教材,去改变教材。一个好老师,必须越过这道坎儿。无论什么教材拿到手,必须改变。但必须有个前提,那就是应该知道什么样的改变是的,有意义的。因此先吃透教材,然后在超越教材。
二、补充教材:有一种资源,它是老师自己个人的智慧。他的阅读、他的记忆和他的思想的批判性,就是资源。教师要把课程变薄或者变厚,把课本变成“我的”,带上我个人的智慧,补充相关的资源进去。每一个老师不一定都要有绝招,但每个老师都要过这一关:他必须能够“补充资源”。
三、更新教材:更新教材或者叫更换教材,也可以叫开发教材,就是重新开发一个教材出来。这跟一般意义上 的补充教材不同。一般意义上的补充教材就是做加法,“更新教材”不仅仅是做加法,它首先要做“减法”,把不好的减去。同时需要补充课程资源,但是,补充的课程资源要为学生提供方便,至少提供阅读的方便。
❷ 如何开发课程资源
在我们周围存在着大量的课程资源,它们以各种载体形式呈现出来,是课程改革取得成功的广泛支撑。面对这么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我们应该如何合理地选择和开发?首先,要做一个价值判断,哪些是学生们最迫切需要的,对于他们现实的发展最有价值的,这些资源应该得到及早优先的开发,把虽然学生有一定的需求,但需求并不是特别强烈的课程资源留在后面开发;其次,还要考虑到具体学生群体和个体的身心发展特点等一些特殊情况,开发出来的课程资源要能为他们所接受和理解,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的体验和探究,有些课程资源不能很好地被学生内化吸收,就暂时不要开发。总的来说,课程资源的开发大致有以下四个途径,这些途径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在开发的时候需要有机地整合在一起。1、从学生的现状出发开发课程资源 所有的课程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的身上,开发出来的课程资源也是为他们服务的。因此,学生是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导向,从开发出来的资源的有效性出发,把关注学生的现状作为开发课程资源的途径,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一 是要对学生的各方面的素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看看这些学生的素质到底达到了多高的水平,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接受和理解课程资源能力的一种把握。不同学校乃至不同班级学生的水平都是不一样的,国家级示范初中、省实验小学和一般的普通初中、普通小学的学生的层次是完全不一样的,在开发课程资源时,必须对此进行考虑,这不仅影响到开发课程资源的内容选择,还直接关系到开发的深度和广度。比如,同样是关于当地风土人情资源的开发,对于生源条件好的学校来说,可以在选择的量上和深度上超过一般的学校,让学生有一个比较深入的研究,甚至可以上升到文化层面进行研究;一般的学校可能更多地作一些通识性的介绍,让学生对家乡风貌有所了解,能热爱自己的家乡即可。二 是要对学生的普遍兴趣以及他们感兴趣的各种活动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开发课程资源。从学生的兴趣着眼开发出来的课程资源,是学生自己的课程资源,他们最愿意参与进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的课程资源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最适合他们的。所以,在开发课程资源时,我们要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待周围的一切,教师的视角和学生是不一样的,要努力寻找学生的兴趣所在,力求选择出来的课程资源是“儿童化”、“学生化”的课程资源,这样学生才感到亲切,才能更好地融入进去。千万不能是“教师化”、“成人化”的课程资源,因为开发出来的课程资源是提供给学生自我构建的,是学生成长的基础和平台,而不是简单地把教师头脑中的课程资源倒进学生的脑袋里。2、从师资的条件出发开发课程资源 师资条件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瓶颈,同时也是开发课程资源的一个瓶颈,它将极大地制约我们对课程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有一些课程资源学生需求强烈,而且也非常感兴趣,但是限于师资的水平和特点,教师没有能力去开发,或是开发出来效果不好。比如,在西北某一个条件艰苦的农村学校,学生对当地黄土高原的民族音乐非常感兴趣,但是农村地区艺术类教师缺乏是个普遍现象,就连艺术课程开设都是个老大难的问题,虽然学校可以开发西北民歌这一课程资源,但充其量大家只能简单地模仿民间歌手的演唱,更深一步从民族音乐本身去研究、去理解,恐怕就不行了,这种师资条件的欠缺就制约了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从学校现有的师资情况出发,看看我们的教师具有什么样的素质,他们在哪些方面有专长、特长,这样开发课程资源时教师们才能游刃有余,对学校来说,这是一种非常实际而有效的开发课程资源的做法。比如,在苏南地区的一所普通初中,体育组里有两位老师,这两位老师在体育理论与实践方面都有一定的造诣,而且最主要的是他们的投入精神。他们每天清早就起床,风雨无阻,从市区赶到位于郊区的学校,和学生一起锻炼身体,这个学校的学生从不用突击训练,就可以在全市的一些体育比赛中稳居头名。更难得的是,参加学校足球队、篮球队的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像体育比赛中稳居头名。更难得的是,参加学校足球队、篮球队的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像体育成绩一样出色。学校利用这样的师资条件,积极开发各种体育类的课程资源,建设体育类的校本课程,学生们积极踊跃报名,形成了一种充满活力的校园氛围,为其他课程的实施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从学校的特色出发开发课程资源 所谓学校的特色也就是学校的资源优势,这种优势既可以是精神文化等软件方面的,也可以是设施设备等硬件方面的。总之,要充分利用好学校的课程资源的优势,这也是对学校进一步形成和深化学校办学特色的促进。教育部、农业部共同颁布了《关于在农村普通初中试行“绿色证书”教育的指导意见》,而且,特别强调因地制宜、自主选择确定“绿色证书”教育的具体内容,就体现了这种课程资源的开发思路。牧区的学校、林区的学校和渔区的学校具有各自独特的课程资源,“绿色证书”教育的内容也应该各不相同,实际上就是要求农村学校从自身的特色出发,挖掘学校的特色资源。 具体到一个个学校,有的学校是百年历史、名声显赫的老校,学校的文化积淀很深,培养出了一大批各行各业的拔尖人才,形成了学校与众不同的悠久人文传统,那么在课程资源的开发方面,就可以花力气向这个方向努力,要挖掘学校的历史文化传统,充分开发利用这方面的课程资源,通过各种文字、图片、影像以及校友们的讲述,让学生了解学校辉煌的过去,让学生在浓厚的学校文化氛围中生活和学习,被这种多年形成的文化所熏陶和感染。有的新建学校硬件条件相当好,设施设备现代化的水平非常高,计算机已经在学校普及化,那么,就可以在信息类课程资源开发方面多用点心思,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与信息技术亲密接触,让学生随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获取课程资源,使学校成为一所建构在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的学校,不仅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来使用,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4、从社会的需要出发开发课程资源 本次课程改革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关注学生的发展,强调以学生为本。但是,以学生为本并不排斥学校要为社会培养人才,毕竟学校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要为社会输送合格的社会成员,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开发课程资源,培养学生在这些方面的素质,可以让学生将来较好地适应社会。
❸ 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开发课程资源
教学的“基本”的要素,大体有三:一是学生;二是教师;三是课程资源(或称之为“教学资源”、“教学内容”)。以前人们往往重视教师的讲授,或者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殊不知无论教师的讲授,还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其最终的效果取决于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决定着“有效教学”的理想能否兑现为课堂教学实践的关键因素。课程资源既指“课程物质资源”(或称之为“条件性课程资源”),也包括“课程人力资源”(或称之为“素材性课程资源”)。“课程物质资源”主要指学校的教材、教师数量(师生比例)、图书馆、活动场地、教学时间、教学设备和设施、学校环境等等。对于那些长期在教学的圈子内部寻求教学变革方向的人来说,也许需要超越教学而获得“课程资源意识”。“课程人力资源”主要指教师和学生的主动精神、知识结构和人格品质以及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关系。如果说“课程物质资源”所倚赖的物质条件更多的是一种固定化的、消费性的、“耗散材料”式的资源。那么,“课程人力资源”所倚赖的“教师和学生的知识结构、主动精神和人格品质”等更多的是一种发展性的、生成性的、精神性的资源。当然,二者有相互交叉的可能,并非绝对的划界。
一、课程物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课程物质资源主要涉及对教材的“再度开发”、“网络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发与利用、“社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教材”的再度开发
“教材”包括“课本”(或“教科书”)以及相关的“教辅材料”,比如与“教材”配套的教师参考用书、教学挂图、教学仪器设备、学生练习册、练习本,等等。
有效教学的基本前提是为学生提供有结构的教材。这些教材一般由出版社提供。但无论出版社所提供的教材和教辅资料如何“完美”和“精致”,教师仍然需要对这些教材进行加工和改造。“备教材”是教师“备课”的一个部分。所谓“备教材”主要是指对教材进行再度开发。
教师的责任是通过对教材的“再度开发”来保证学生所接触的教材是“安全”而有教育意义的。在某些时候教师可能需要针对这些教材和教辅资料进行不懈的“去粗取精”的咀嚼式的劳作,但这又并不意味着教师在任何时候都需要将教材和教辅资料嚼烂嚼碎之后再喂给学生。教师在对“教材”进行加工和改造时,有时需要为学生留出一定的空间,让学生自己亲自在原始性的资源背景中寻找有价值的主题。
在为学生提供教材和教辅资料时,所提供的教材和教辅资料需要保持一定的难度,能够对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和理解水平构成一定的智慧挑战。教材和教辅资料理想的难度是保持在“最近发展区”的范围。让学生大体能够通过有指导的自主学习而理解和掌握教材和教辅资料所蕴涵的信息。
有时也可以提供难度较大的教材和教辅资料。当所提供的教材和教辅资料难度较大时,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方式体验和领悟相关的信息。
(二)体验“网络资源”与“现代教育技术”
网络资源和影视资源可以合称为“媒体资源”。除教材资源之外,教师尚需要根据教学的需要,从网络资料、影视资料或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有价值的课程与教学资源。
重视对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现代教学改革的一个基本趋势。随着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化的逐步推广和加强,网络资源将发挥更大作用。“书本”(“课本”、“教科书”)虽然历来成为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前提,但“网络资源”将对传统意义上的“书本”构成某种挑战。
网络教育使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获取自己想要的知识。基于互联网传播技术的网络教育将改写教育模式,重新定义“教学”和“学习”。网络教育提供的学生学习环境是一个开放式的、自由的空间。相对于传统教学中教科书而言,互联网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的是丰富全面的学习资料,它鼓励学生按自己的爱好、环境、心境,选择适宜自己学习方式的内容和过程,从而创建和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实际上是对人类的传播方式变革的一种回应:从古到今,人类的传播形式大体有四种。首先产生的是口头传播。然后是书籍传播。第三种形式是大众传媒,尤其是以电视为代表的现代传媒。传播发展的第四阶段是网络媒体的出现。“以文字文本为基础,辅以多媒体的信息网络,不仅使信息数量成百上千倍增长,而且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传播质量,文字与图像、声音的巧妙结合,使阅读重新成为重要的获取信息的方式,也使阅读者的阅读兴趣、选择权利得到尊重。”
除网络资源之外,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来开发和利用相关的课程资源。当教师适当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时,现代教育技术本身就构成课程资源的一个部分。美国学者布鲁巴克在对西方“教学方法”的历史发展做了详尽的梳理与分析之后感叹:“到了二十世纪中期,本世纪初在教学方法上占据重要地位的推进力,基本上已经耗竭了;教育家们平静下来,沿着
❹ 如何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前面已经说过,课程资源包括可以作为学习和教学内容的材料和使学习和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的客观条件和设施。我们通常说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主要指课程资源的第一个方面,即作为学习和教学内容的材料。至于作为客观条件和设施的课程资源,一般应由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根据实际经济条件和实际教学的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购置或建设。下面就第一个方面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出几点建议。
❺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处理课程资源的开发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养
二、精心预设,准备生成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进行充分的预设.因此,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而针对性的处理好教材,合理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是进行教学预设的重点.
三、多种预设,促进生成
教师不但要预设学生的“已知”,还应该注重预设学生的“未知”.因此,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预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乃是科学预设的一个重要前提.在教学方案设计中要有“弹性区间”,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与空间.
❻ 学校如何开发课程资源
关于基础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几点思考
张晓东
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助理研究员
论着选摘
课程资源是新课程改革提出来的一个核心概念,在国家颁布的各学科课程标准中都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一组成部分。课程资源包含的意义范畴宽广,既包括教材这一重要的为人们所熟悉的课程资源,父包括大量的非教材的却是课程有机组成要素和实施条件的软硬件资源。无论是国家课程的开发,还是地方课程的建设,尤其是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多样化呈现与实施方式,都离不开大量课程资源的支撑。合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是课程改革顺利达到预期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井为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一、合理开发:课程资源的显现平台
我们周围存在着大量的课程资源.关键是如何充分合理开发,使之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实现其应有的课程意义与价值。总的来说,课程资源的开发大致有以下四个途径,这些途径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在开发的时候需要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1.从学生的现状一度开义课程资源
所有的课程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的身上,开发出来的课程资源也是为他们服务的是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导向,要从两方面人手进行分析:
一是要对学生的各方面的素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看看这些学生的素质到底达到了多高的水平,实际上是对学生接受和理解课程资源能力的一种把握。不同学校乃至不同班级学生的水平都是不一样的。国家级示范初中,省实验小学和一般初中、普通小学的学生素质是不一样的,在开发课程资源时,必须对此进行考虑,这不仅影响到课程资源的内容选择.还直接关系到开发的深度和广度。比如.同样是关于当地风土人情资源的开发,对于生源条件好的学校来说,可以在选择的量上和深度上超过一般的学校,让学生有一个比较深入的研究,甚至可以上升到文化层面进行思考;一般的学校可能更多地作一些通识性的介绍,让学生对家乡风貌有所了解.能热爱自己的家乡即可。
二是要对学生的兴趣以及各种他们喜爱的活动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发课程资源。从学生的兴趣着眼开发出来的课程资源,是学生自己的课程资源,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最适合他们的,他们量愿意参与进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扳性。所以,在开发课程资源时,我们要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待周围的一切。教师的视角和学生的视角是不一样的,我们要努力寻找学生的兴趣所在,力求选择出来的课程资源应该是“儿童化”、“学生化”的课程资潭。这样,学生才感到亲切.才能更好地融入进去。千万不能是“教师化”、“成人化”的课程资潭,因为开发出来的课程资源是提供给学生自我构建的,而不是简单地把教师眼中的课程资源倒进学生的脑袋里。
2.从师资的条件出发开发课程资源
师资条件是开发课程资潭的一十基础要素,并直接制约对课程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有一些课程资源学生需求强烈,而且也非常感兴趣,但是限于师资的水平和特点,教师没有能力去开发,或是开发出来效果不好。比如,在西北某一个条件艰苦的农村学校,学生们对当地黄土高原的民族音乐非常感兴趣,但是农村地区艺术类教师缺乏是个普遍现象,就连艺术课程开设都是个老大难的问题,虽然学校可以开发西北民歌这一课程资源,但充其量大家只能简单地模仿民间歌手的演唱,更深一步从民族音乐本身去研究、去理解,恐怕就不行了,这种师资条件的欠缺就制约了对课程资源的开发。
从学校现有的师资情况出发,看看教师具有什么样的素质,他们在哪些方面有专长、特长,开发课程资源时教师们才能游刃有余.这是一种非常实际而有效的开发课程资源的做法。比如,在扛苏南部地区的一所普通初中里,体育组里有两位老师,这两位老师在体育理论与实践方面都有一定的造诣,而且最主要的是他们的投入精神,他们每天清早就起床,风雨无阻,从市区赶到位于郊区的学校,和学生一起锻炼身体,这个学校的学生从不用突击训练,就可以在全市的体育比赛和中考中稳居头名,参加学校足球队、篮球队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像体育一样出众。该校充分利用这样的教师资源积极进行各种体育类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学生们踊跃报名,形成了一种充满活力的校园氛围,同时也为其它课程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从学校的特色出发课程资源
所谓学校的特色也就是学校的资源优势,这种优势既可以是精神文化等软件方面的,也可以是设施设备等硬件方面的。要充分利用好学校课程资源的优势.这也是对学校进一步形成和探化学校办学特色的促进。教育部、农业部颁布的《关于在农村普通初中试行“绿色证书”教育的指导意见》,特别强调因地制宜、自主选择确定“绿色证书”教育的具体内容.就体现了这种课程资源的开发思路:不同的学校具有各自独特的课程资源,
“绿色证书”教育的内容也应该各不相同,实际上就是要求农村学校从自身的特色出发.挖掘学校的特色资源。
具体到一个个学校,有的学校是百年历史、声名显赫的老校,学校的文化积淀很探,培养出了一大批各行各业的拔尖人才,形成了学校与众不同的悠久人文传统,那么在课程资糠的开发方面,就可以花力气向这个方向努力。学校要充分开发利用这方面的课程资源,通过各种文字、图片、影像以及校友们的讲述,让学生了解学校辉煌的过去,让学生在浓厚的学校文化氛围中生活和学习,被这种多年形成的文化所熏陶和感染。有的学校硬件条件相当好,设施设备现代化的水平非常高,计算机已经在学校普及化,那么,就可以在信息类课程资源开发方面多用点心思,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与信息技术紧密接触,使学校成为一所建构在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的学校,不仅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4.从社会的需要出发开发课程资源
新课程改革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关注学生的发展,强调以学生为本。但是,以学生为本并不排斥学校要为社会培养人才,毕竟学校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要为社会输送合格的社会成虽。从社会的需求的角度开发课程资源,培养学生在这些方面的素质,可以让学生将来较好地适应社会。
美国是当今受毒品肆虐最为严重的国家,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青少年吸毒现象越来越普遍,这不仅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而且对整个社会持续发展与稳定产生了不良影响,整个社会风气日下,道德沦丧。社会非常需要教育对此作出回应。为此,从维护青少年健康成长和社会的良性发展出发,美国许多中小学校充分开发禁毒教育课程资源,甚至还编写了专门的教材.对学生进行有关禁毒方面的教育。这种课程资源的开发从社会需求出发,对学生的发展也是很有教育意义的。
我国在课程资源的建设中,也曾有许多类似的例子,比如环境恶化、人口极度膨胀等,在特定时期都对整个社会产生了负面作用,成为影响社会正常前进的阻碍因素,社会需要学生对这些问题有一定的了解,成为消除这些问题的积极因素,从而导致环保教育、人口教育这些内容作为课程资源被开发并整合进学校的课程中来,这实际就是根据社会需求开发课程资源。
二、管理执制:资源开发的切实保障
大量的各种各样的课程资源以不同的载体形式呈现出来。在人们对课程资源这一概念和意义把握还不是很好的情况下,如何让这些课程资源得到及时开发,并发挥最大的资源效益,有效的管理是根本保障,我们要通过对课程资源的有效管理,为课程资源充分开发和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提供直撑。
1.建立课程资源库
对繁杂的课程资源应该根据一定的分类标准,进行必要的梳理和归类,建设成课程资源库。课程膏潭库对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作用重大,教师们在开发课程资源时需要什么,就到这个库里进行检索和点击,可以节约大量寻找资源的时间,而且,同一资源可以为不同的教师反复使用,提高了使用效益。资源库里不仅要有大量文本、文献类的资源,还要有许多超文本类的课程资源,使资源的数量、品种、形式多样,保持库里资源的充裕丰富。
这种课程资源库不仅每个学校需要建立,并且要形成自己的特点,各级地方教育部门也应该建立课程资源库,更大、更充裕的图书馆,这样有利于课程资源开发向深入发展,便于教师和学生进行探层的探究和体验,而且,还应该通过信息技术把各组各类资源库联系起来,为学校和教师开发课程资源提供多重服务和深度支持。
2.形成课程资源开发的网络
开发课程资源不仅要靠学校和教师,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社区和家长的帮助与支持。学校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与家长、社区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建立密切的联系,形成纵向从基层学校到各级地方教育行政、教学科研部门、课程研究中心,横向教育内部向教育外部的交错相连的课程资源开发网络,形成课程资源开发的整体效应和优势。
中小学校首先应该积极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新课程的实施高不开课程资源的强大支持,课程改革为教师实施进程提供了创造的空间,这需要大量课程资源进行有机填补,学校应该有一种强烈的资源章识;在各个学校形成个性、独自为战的同时,要加强校际间在资源开发方面的联系,一个学校开发出来的课程资源可以为大家共享,整体提高课程实施水平,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另外,各级地方教育部门,教学科研部门、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及其它相关部门也要关注课程资源的开发,对课程资源的建设进行指导,从更高层面促进课程资源的建设。
3.构建资源开发的激励机制
课程资源的开发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还是较为陌生的,在旧有的被动接受的思维定势框架里,许多教师缺少进行资源开发的信心和勇气,甚至不知道从哪里找到自己需要的课程资源。我们要对教师开发课程资源进行鼓励.并建立相应的奖励和激励机制,尤其是在课程资源开发的初始阶段,第一步往往是最难走的.这种机制应该尽早建立,促使学校和教师能尽快适应新课程,积极进行课程资潭的开发,把第一步迈好。
课程资源开发激励机制的建设可以是体系化的.出台一个较为完善的课程资源开发奖惩办法,对教师开发课程资源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调控;也可以先在局部某些方面做点尝试,比如,在一些评审、评奖、评选先进等活动中,甚至在教师的职称晋级时.可以把课程资源的开发作为一项比较重要的成果指标。通过这些激励措施的建立,课程资源的开发一定会受到广大学校和教师的极大重视,肯定会促进课程资源开发网络的建设和课程资源的充分合理开发。
三、存在问题:问题资源的制约瓶颈
1.教师课程资源开发章识薄弱
在传统的课程与教学中,中小学采用统一的教学内容、统一的考试、统一的教参、统一的教学进度,它的课程资源大多是国家和地方规定好的,是现成的、固定不变的,并不需要教师去开发课程、创造课程,缺少课程建设的空间,教师们考虑的是如何把这些内容上好、教好,因此,教师也就很难养成课程资源的开发意识,更镇不上去整合、利用周围的课程资源,这一方面造成了课堂教学的单调枯燥、机械灌输,另一方面又导致大量的课程资源被闲置与浪费。
新课程的实施为教师自主教学提供了空间,教师们应该也必须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在已经进行新课程实验的地区,出现了一些问题,一些鞋师在实施课程时,仍然按照习惯的教学思路和模式,把教材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教材上一堂课的内容.20分钟就讲完了,下面不知道怎么办了,这实际就是缺乏课程资源开发的童识,仅仅关注教材这一传统的课程资源,把教材上的内容敦给学生就算完成教学任务了,周围大量鲜话的资源进入不了他的视野,难以成为新课程实施的有机组成部分。
2.课程资源开发等同于编教材
在一些地区和学校开发课程资源的过程中,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一提到开发课程资源、建设新课程,马上就是编写各种各样的教材,我们看到许多地方和学校开发出来的课程资源成果就是一本本的教材。教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表现形式,尤其是国家课程需要以教材作为载体形式,但是地方和学校在开发课程资源时,绝不能把课程资源的开发等同于编写教材,尤其是不能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
我们开发出来的课程资源必须是有利于学生“自我建构”的学习材料,从内容到形式都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要指导和帮助学生建立起科学的、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式,所以,资源的载体形式应该是多元化的。即使我们要用教材文本作为开发出来的课程资源的载体,这些教材也应该是多样化的,也不一定就是学生人手一本的课本,完全可以是教师讲稿、讲义,可以是供学生选择的资料,还可以是学生的操作材料等等,要坚决反对课程资源开发的"课本化",倾向。
3.课程资源开发没能与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结合起来
受时代与观念的局限,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学科本位,教师中心主义倾向。课堂中,教师是主宰,是权威,以“讲”为主的教学活动贯穿了整个课堂,教材也是根据教学大纲来设计的t没有多大的弹性,更多地从教师如何教学的角度来考虑。这样一来,导致所谓好的教师就是采用“高超”的、学生喜欢的教法,把教材的内容传授给学生,在新课程实施中这种现象仍然存在。
现在,则要突出强调一种开放的理念,提倡“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这给教师带来极大的自主创造空间,同时,也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实际生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要通过师生的积极互动,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建课程的过程。
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因此,要实现而且也必须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时的教学过程已经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方案)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丰富、整合课程资源的课程建设过程。
参考文献略
文章选自 《当代教育论坛》2003(9)
(1)、挖掘教材,沟通物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2)、变换改编,使教材内容接近学生的认识水平
(3)、捕捉课堂生成性资源
(4)、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物理知识,丰富教材内容。
总之,教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一种极富主动性、创造性的工作,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教师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开发、利用好课内外的物理课程资源,我们的课堂必定会是一个风采迷人、朝气蓬勃的天地。
❼ 教师如何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师如何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是新课程改革中的热点问题,也是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重要内容。教师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形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素养,把握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具体操作步骤。
一、形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素养
教师的课程资源开发意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取向和教师的创造性,是影响教师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应加强这些方面的素养,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确立强烈的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注意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取向并创造性地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确立强烈的课程资源开发意识
教师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首先要确立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和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所谓“课程资源意识”,简单说就是“什么是课程资源”的意识,或者说是面对各种事物时考虑它“是否是课程资源”的意识。所谓“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是指面对各种资源时考虑它对课程教学有什么价值和意义,怎样才能把它挖掘出来使它为课程教学服务的意识。具有课程资源意识、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是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前提。缺乏这些意识即使身边存在大量的课程资源教师也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教师确立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有助于教师形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能力,更好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开发意识的确立需要教师在头脑中形成课程资源概念,就课程资源对课程教学的意义有深刻的认识。确立意识需要相关知识的支持。因此,教师应学习课程资源的相关知识,加深对课程资源的认识,通过实践强化、巩固课程资源意识和课程资源开发意识。
2.注意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取向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并不是价值中立的,也并不是客观的,而是具有极强的主观性与个性色彩。教师如何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和教师的教育观念、课程教学观及教育价值取向等密切相连。具有不同教育理想、教育价值观念的教师在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时所倾向的课程资源不同,不同取向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对课程教学的影响也不同。因此,教师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时要注意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取向。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取向一般有如下四种。 (1)内容取向。当围绕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时,即是内容取向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这种取向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中心是课程内容。开发课程资源是为了丰富优化课程内容或课程设计,利用课程资源是为了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即使在内容取向上,不同教师也会倾向于开发与利用不同的课程资源。新课标提出课程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师在实际操作中并不一定能够很好地平衡三者的关系。由于教师在个人兴趣、爱好、特长及教育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造成教师在实际课程教学中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会有所偏重。比如,重视知识与能力的教师可能注重知识资源和能力资源的开发利用,而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师可能注重这方面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2)学生取向。当围绕学生的心理逻辑、学生的兴趣和发展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时,就是学生取向的。这种取向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关注的中心是学生的发展。开发课程资源是围绕学生的发展需要,利用课程资源也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3)教师取向。当围绕教师的需要、兴趣、爱好和特长等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时,就是教师取向的。这种取向过多地关注教师自身的情况,而对课程内容和学生需要关注较少。一般而言,新手教师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与教师的专业发展处在自我求生的阶段相关。(4)混合取向。当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充分考虑到课程教学内容的需要、学生的需要和教师的实际情况时,就是混合取向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这种取向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谋求课程内容、学生需要与教师实际的协调与整合。
实际上,任何取向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都含有混合的性质,前三种取向并不完全否认其他因素的重要性。我们只是根据侧重点的不同做出上述区分。前三种取向中教师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关注点相对集中,但由于众多因素的相互照应不足,往往会影响课程教学效果。因此,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宜采取混合取向,但也应看到混合取向的操作难度较大。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平衡,或采取适当倾斜以谋求最佳的开发与利用效果。
3.创造性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有限的也是无限的。说它是有限的,因为并不是所有事物都能够直接为课程教学服务;说它是无限的,因为生活中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关键是教师要能够发现、挖掘、利用。资源无限,贵在选择;资源有限,创意无穷。不论是选择还是创意都需要教师智慧的投入。在现实课程教学中,课程资源是有限的,但人的创造性是无限的。有限的资源经过无限的创意可以生成充裕的课程资源。创造性应内含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之中。创造性是一切教学活动的灵魂,也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灵魂。没有创造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就没有前途。创造性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才能使课程资源化匮乏为丰富,化平淡为精彩,化腐朽为神奇。
开发课程资源是利用课程资源的前提,利用课程资源是课程资源开发价值的实现。相对于传统的没有课程资源开发意识而言,我们强调要创造性地开发各种类型的资源或者创生所需资源;相对于传统的课程教学的“书本中心”、“课堂中心”、“照本宣科”,我们强调要创造性地利用课程资源。如果得到丰富的课程资源还像原来那样继续“照本宣科”,那么,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价值和意义就没有得到很好体现,并且课程资源的价值也没有得到体现。
要创造性地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必须解放思想,打破束缚,坚持创新。因循守旧、缺乏创新、没有个性,也就没有突破、没有发展。思想上辞旧迎新是行动上发展的前提。马尔库赛说过思想不能改变现实,但思想可以改变人,而人是可以改变现实的。因此,教师要确立生活中处处有课程资源的观念、确立用课程资源教学的思想,通过创造性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使课程教学不断呈现出新的面貌。
二、把握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步骤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教师若能把握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一般步骤则会有助于开发与利用工作的展开。根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过程,教师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时可把握以下步骤。
1.解读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教学目标决定了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教学方式方法及课程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同样也决定了课程资源的选择与利用。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总需要一定课程资源的支撑,课程资源总是服务于某一特定的课程教学目标。所以,教师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首先要从对课程教学目标的解读开始。对课程教学目标的解读应该是多维度的,每一维度的目标所需要的课程资源是不同的。新课程改革之前,人们往往采用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三个维度进行解读;新课程标准颁布后,可以考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解读。通过解读会分解出许多具体目标,在此基础上需要考虑以下问题:为了实现具体的和整体的课程教学目标,需要什么样的课程资源?需要多少课程资源?怎样开发这些课程资源?这些课程资源怎样进入课程教学过程?通过什么方式利用这些课程资源最有效?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会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指导与定位。
2.根据目标寻找资源线索
课程教学目标规定了基本的课程资源,也即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必须针对课程教学目标进行。围绕课程目标的实现,教师应多方面寻找课程资源的线索。课程资源线索是开发课程资源的基本前提,教师应该知道从何处可以找到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线索具有多样性、差异性的特征。不同类型的课程资源、不同的教学需要、教师素养的不同等多重因素,决定了课程资源线索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因此,寻找课程资源线索的途径与方法因人因事而异。一般而言,课程资源的线索是比较丰富的,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从教学内容出发,从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策略出发等等寻找课程资源线索都是可以的。教学一篇课文与它相关的一切内容都可能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线索。如,《荔枝蜜》一文的导语设计需要相关课程资源的支持,教师可选择以作者为线索、以荔枝为线索、以蜜蜂为线索、以蜂蜜为线索等众多线索中的一种或多种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在动态课程资源的开发中,教学情境、教学氛围、教学灵感、突发事件、学生的问答及插嘴等都是很好的课程资源线索。
寻找课程资源线索时,会出现线索中带出线索的情况,比如,查找某方面的文献资源,在某一文章的注释或行文中还会提及其他相关资源,这些注释或行文话语就成为寻找课程资源的新线索。如果需要更多更详细的资源可以根据新线索继续查寻。当然,课程资源线索也可能会在开发过程中断掉。这时就需要从其他方面想办法继续寻找该线索或重新寻找新线索,或寻找相关资源线索。课程资源线索是课程资源开发非常重要的因素,应给予充分重视。
3.依据线索多途径开发资源
线索只是一种端绪,一个引子。要开发出翔实、具体、丰富的课程资源还必须进行实际的开发工作。所以,在寻找到课程资源线索之后,就要通过鉴定、筛选、挖掘及捕捉等基本方式开发课程资源。具体到各种类型的课程资源的开发,还有许多具体的途径。参观、访问、调查、文献检索、网络查寻以及活动实践等都是基本的课程资源开发途径。教师要掌握不同类型的课程资源开发途径,合理、有效地进行课程资源开发。
4.实现课程资源与课程内容的结合
开发出课程资源只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一个步骤。课程资源毕竟还不是课程教学内容,从课程资源到课程教学内容还有一个转化过程。因此,面对开发出的课程资源,教师必须实现课程资源与课程教学内容的结合。这一工作至少存在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把开发出的课程资源直接转化为课程内容。如,教师选择教科书之外的期刊或书籍上的文章进行某一课程教学目标的教学。教师对课文替代文章的选择过程即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这一课程资源直接进入课程教学实施过程就实现了课程资源到课程内容的转变。第二种情况是,教师对课程资源进行加工之后把它变成课程内容,即把课程资源与现有的课程内容进行结合,使课程资源对现有课程内容进行补充、替换、渗透等。如,教师以课文为课程教学内容,同时又吸纳其他课程资源与课文内容共同构成课程教学内容。课程资源与课程教学内容的结合是以实现课程教学目标为根本鹄的的。
5.创造性多方式利用资源
课程资源的利用千人千法、万人万样。课程资源的利用贵在创造性。掌握多种课程资源利用的基本方式对课程资源的利用是必须的,但通过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开创更多具体的、独具特色的课程资源利用方式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教师应在掌握基本课程资源利用方式的基础上,开动脑筋,发挥聪明才智,创造性地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只有灵活多变地采取各种策略和措施,创造性地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师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能力才能不断发展、不断提高;课程教学才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走向一次又一次成功。
❽ 如何进行课程资源开发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对于课程资源的研究与开发也进一步深入。作为一名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就要成为一名积极的课程资源开发者。在教学实际中,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 一、开发生活资源 生活是一本内容丰富的网络全书,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资源,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而这种知识来得更直观、更生动,更易于学生掌握,且经久不忘。(剩余1244字)
❾ 课程资源如何开发利用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随着人们对新课程观的理解,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学校和教师应该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教科书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惟一的课程资源了。 从本次课程改革的目标来看,要改变过于注重教科书、机械训练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就必须开发利用校内外一切课程资源,为实施新课程提供环境。 课程资源目前可以利用的主要有三部分,一是校内的课程资源,如实验室、图书馆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二是校外的课程资源,包括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科研院所等广泛的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三是信息化课程资源,如校内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校内外的网络资源等。 过去,对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认识不够,一方面是有教育意义的自然和社会资源未纳入教育资源范畴,其教育的功能和意义没有被充分地认识和利用;另一方面是教师、学生和家长不知道从哪里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源,或者是不知道如何利用这些资源来对儿童进行有效的教育。由于学校教育体系的封闭性,资源拥有者缺乏为社会、为教育服务的意识,不了解学生需求和教育规律,造成各种校外教育资源闲置浪费现象十分突出。 专家认为,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与传统教科书相比,课程资源是丰富的、大量的、具有开放性的,它以其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和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等特点,给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这是传统教科书所无法代替的。 当前,在执行新课程计划中,应当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发挥课程资源的作用,使各种资源和学校课程融为一体,更好地为教育发展服务。学生应该成为课程资源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应当学会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自身的学习、实践、探索性活动服务,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应该围绕学生的学习,引导帮助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同时,教师还应当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的潜力和深层次价值,提高利用率。 生物科学与技术是20世纪以来发展最为迅猛的学科之一,光靠有限的课堂教学难以满足学生了解生物科学与技术进展的渴求,生物科普期刊和书籍则是扩大知识面的主要源泉。因此,生物课程除了利用校内的生物实验室,还应当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学校应当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调整图书结构,改变服务方式,为学生服务。同时还可以广泛利用动植物标本馆、动物园、植物园、科研机构、良种站、养殖场、实验田等,自然保护区能够完整地保存自然界的本来面目,应该成为生物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广阔的自然界更是生物教学的天然“实验室”。 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帮助,课程资源的拥有者应当提高为社会、为教育服务的意识,应当建立一套社会广泛参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运行机制。全社会都应当树立为学校教育服务、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意识,各类社会资源只有与学校教育特别是学校课程与学生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实现其更大的功能与价值。
❿ 如何开发和利用艺术课程资源
一、校内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师生共同用好图书室资料资源。教师要上好一堂高质量的美术课,课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而这些需要丰富美术教育资源。比如教中国画,我向图书室找到这方面的书籍,还有一些VCD片可以进行备课和上课。这两年,我校为了创省实验小学,一些硬件设施基本配全。这大大地方便了我的美术教学工作。学校图书室的书多了,学生的借书系统也正常运转了。当下一节美术课需要学生了解哪些知识时,我就提前指导他们去图书室借有关方面的书。比如欣赏课,我让学生自己去找相关的资料,那样课上踊跃发言的同学就变得更多了,这样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2.学校橱窗、走廊的合理利用。美术作品可以美化校园环境,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我们学校有橱窗,有美术室。橱窗每期都会更新,并且开设儿童美术优秀作品展览这一栏目,有中国画、手工制作、绘图。学生下课都会看到,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我们学校的走廊里还贴有由广告公司扫描好的学生优秀作业,这样学生上下楼梯都能看得见。其次,每个教室前布置一块画框,里面贴有孩子们的优秀美术作品,这样学校的美术学习氛围就提高了。
我们的美术室美术方面的内容布置得更是丰富了,有剪纸、泥塑、名人名画……学生在这样的美术教室里画画,提高就更快了。学校不仅布置了学生的美术优秀作品,还布置了美术教师的作品,有油画、国画等。在我们的舞蹈房里,有教师写的书法作品,学生每进到舞蹈房,就会受到艺术的熏陶。
3.美术专用教室的配备。学校要有专门的美术教室,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有多个专用教室,每当上到纸版画、中国画、手工制作课,我一般就会带学生们去美术教室上,因为美术教室水电齐全,桌子大,适合学生大幅画面的绘制,像学国画类,学生们用水很方便,这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美术课学习。
美术室同时也可以作为美术兴趣小组的场所,我们美术室有石膏几何体、石膏像、画架等,这对提高我校整体学生的美术水平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4.利用各个学科的教育资源。比如把美术和其他学科联系起来,特别是姊妹艺术,如文学、音乐、书法等。艺术是相通的,这就是我们不能把美术课上成单纯的课,如我在低年级教《点、线、面》这课时,在讲完线条的特征时,我弹了一些旋律歌曲,让学生感受音乐所表现的也是线条,只是形式不同而已。当学生从小就明白,各学科之间存在着相互的联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思考问题时,我们要有机联系地去理解它。
二、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生活设施、环境和社会实践活动资源。美术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当地的文化建筑、民宅作为教学资源。同时将环境艺术、公共设施作为美术教学的内容。比如上设计课,让学生在回家的路途中去留心一下店面的广告牌。这样让学生在学好美术基础知识的同时,又让他们明白美术最终要服务于生活,变成实用的美术。又如在教高年级《风景如画》这课时,可带学生走出教室去感受一块块草地,一片片树林,一道道河湾,一排排屋顶……这样由课内到课外,那更是生动的美术课。在环境设计教学方面,因为我们余东镇正好建了一休闲渔都,我带着学生去那参观,那里有小河、亭子、弯弯曲曲的长廊,风景很不错。这样让学生在感受美景的同时,又能学习环境设计知识,可谓是一举两得。
我们镇有一个东岳庙,因为离我们不远,所以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去参观。我结合语文老师让学生写游记的同时,也布置了美术作业,让学生们用图画的形式记录他们的参观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