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管理 » 山西水资源分布在哪里
扩展阅读
市场如何配置这些资源 2025-01-09 22:54:26

山西水资源分布在哪里

发布时间: 2022-02-02 12:43:20

1. 山西省霍州市水资源情况

地球上的水资源,从广义来说是指水圈内水量的总体。

海水是咸水,不能直接利用,所以通常所说的水资源主要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如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地下水和冰川等。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只占地球上水体总量2.53%,其中大部分(近70%)是固体冰川,即分布在两极地区和中、低纬度地区的高山冰川,还很难加以利用。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储量约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0.3%,只占全球总储水量的十万分之七。据研究,从水循环的观点来看,全世界真正有效利用的淡水资源每年约有9 000千米3。

一般说来,降水丰富的地区,水资源丰富;降水量少的地区,水资源贫乏。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的丰歉程度,通常以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和人均占有量为主要指标。全世界河川径流总量为47 000千米3,按人平均约为9 000米3。我国河川径流总量约27 000亿米3,按人口平均每人占有量约2 400米3,大大低于世界人均占有量。

2. 关于山西水资源的问题

山西这个地方由于煤的污染,导致水资源产生了硬化状态。

3. 山西的水资源分布情况

东部山区和东南部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西北部、西南部地区水资源十分贫乏。

4. 我国水资源分布情况

1、量并不丰富,人均占有量更低。

2、地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不相匹配。

3、年内年际分配不匀,旱涝灾害频繁。

水资源分布现状:中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7万亿立方米,地下水0.83万亿立方米,由于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换、互为补给,扣除两者重复计算量0.73万亿立方米,与河川径流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约为0.1万亿立方米。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3000立方米为轻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2000立方米为中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1000立方米为重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500立方米为极度缺水。中国目前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不包括过境水)低于严重缺水线,有6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立方米,为极度缺水地区。

中国水资源分布的主要特点是:
总量并不丰富,人均占有量更低。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为224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的1/4,在世界银行连续统计的153个国家中居第88位。
地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不相匹配。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36.5%,其水资源量占全国的81%;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的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5%,其水资源量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9%。
年内年际分配不匀,旱涝灾害频繁。大部分地区年内连续四个月降水量占全年的70%以上,连续丰水或连续枯水较为常见。

5. 大家好,我想找一些关于山西水资源方面的资料,谁能给我提供,不胜感激

山西省多年平均降水量534mm,水资源总量为142亿 m3,河川径流量114亿m3,地下水资源量93.3亿m3(根据第一次全国水资源评价)。长期以来,山西省面临着如下水资源紧缺的严峻形势:

1、水资源贫乏,人均、亩均占有水平低

山西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省份,长期以来水的问题一直是困扰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严重问题。全省多年平均降雨量比全国平均水平偏少15%,人均水资源占有量456m3,仅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5,居全国倒数第二,远远低于人均1000 m3的严重缺水界限;耕地亩均水资源占有量更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9。国民经济建设以开发利用地下水作为重要的水源。

2、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开发利用困难

据史料记载,历史上有连续十几年的特大旱年出现,也有连续十几年的丰水年出现,存在丰枯周期,而且变化幅度大,导致了洪涝灾害与水资源短缺矛盾的加剧。

由于降水量在空间上的分布不均及水文下垫面条件的差异,导致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给工农业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很大不便,也给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带来很大的困难。

3、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举世闻名,水土流失面积占全省的60.8%。由于悬沙以水为载体,故而河川径流、泥沙同步增减,河流如此巨大的输沙及含沙量给防洪及水资源利用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4、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日趋严重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规模的采煤和过量开发利用地下水,以及丘陵山区的梯田修建和大规模的水保措施,使得河川径流日渐减少,甚至出现河流断流,泉水干涸,仅20年来,山西省河川径流减少了39.4%,这是一个十分严重的现象。

我国21世纪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洪涝灾害、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这三大问题,在山西省情况尤为突出。这一形势则对水文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水文部门全面监测、分析、评价水资源的量、质分布及变化情况,为实现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目标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至今已收集积累了数以亿计的各类水文水资源数据,为山西省防汛抗旱、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国土规划和水环境治理等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山西地处内陆,属能源大省,在支援全国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山西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全国的差距逐渐拉大,相应的水文基础设施建设也满足不了国民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

1、水文站网密度不足

山西省现有国家基本水文站的站网密度为4.7站/万km2,总体密度偏低,尚有几条中等河流无水文站,小河站不足,部分流域、地区、地类空白无站,大部分水库灌区工程缺乏水文观测,不能满足水资源评价、管理、保护及工程规划设计的需要。

2、水文基础设施设备落后

山西省水文站大部分渡河设施建于20世纪70年代,老化失修严重,自动化程度很低,降水蒸发观测仪器更新速度缓慢。部分报汛水文站、雨量站通信条件差,严重影响水情信息传递。地下水位监测仍靠原始人工方法,观测质量难以保证。水质分析仪器设备落后,许多项目因仪器缺乏无法开展分析。

3、站队结合巡测基地建设缓慢

9个分局仅有4个分局完成了站队结合基地建设,有一个分局在建,全省站队结合基地建设任务仅完成一半,且建设标准较低,缺乏配套的水文巡测设备、交通工具。这些因素使得站队结合建设、水文巡测、间测、简测以及水文调查等工作的步伐缓慢。

4、水文能力建设滞后

在开发利用新技术、新仪器方面与流域机构及一些省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不能适应水文工作现代化的需要;尚未建立起完善的水文政策法规体系,水文建设与事业发展的相应前期基础工作较为薄弱;水文水资源专业技术队伍结构不够合理,高水平专业技术人员处于青黄不接状况,亟需加强专业技术培训。

虽然存在上述诸多问题,但山西水文人克服困难,艰苦奋斗,开拓进取,通过全局上下的共同努力,为山西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水资源综合治理,防汛抗旱减灾,水环境保护等方面提供了大量的、优质的水文水资源信息服务,发挥了重要的前期和基础性作用。

“山西之长在于煤,山西之短在于水”,这一特点通过我们考察之行即得到了验证。在考察期间,我们所到地市,大多巧遇降雨,但阵雨一过却难见产流,水文站断面洪峰很快通过,河道水量仍然很小,雨水主要被渗漏和蒸发所消耗。

山西省在第一次水资源评价之后的20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水资源的情势发生了新的变化,水资源的供需关系发生深刻变化。因此,为搞清水资源量的变化趋势和数量,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对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加强水资源的综合规划与统一管理,有必要开展第二次水资源评价工作。为此,作为省水资源评价专业队伍的山西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很好地把握了这一机遇,承担了水资源数量和质量的评价,水资源可利用量评价及水资源保护规划的制定等工作

当前,正当全国水资源规划正式启动之时,我们欣慰地看到了山西水文人已在这一领域所发挥的作用,也十分关注他们的评价以及相关专题的研究成果。

6. 山西地理概况有哪些

山西省地处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东翼。地理座标为北纬34°34'-40°43‘、东经110°14'-114°33’。东西宽约290公里,南北长约550公里,全省总面积15.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境界轮廓略呈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东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与河北省为邻;西、南以涛涛黄河为堑,与陕西省、河南省相望;北跨绵绵内长城,与内蒙古自治区毗连。

山西地形较为复杂,境内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多种地貌类型。山区、丘陵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大部分在海拔1000米至2000米之间。最高点为五台山的北台叶斗峰,海拔3058米,最低点在垣曲县境内西阳河入黄河处,海拔仅180米。

山西表里山河,东界太行山,西有吕梁山,北亘北岳恒山、五台山,南耸中条山,中立太岳山。

主要河流有汾河、海河两大水系。境内有大小河流1000多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河长在150公里以上的有240条,大于4000平方公里、河长在150公里以上的有汾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昕水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等。汾河最长,全长659公里。被称为中华民族文化摇篮的黄河,北自偏关县老牛湾入境,飞流直下,一泻千里,抵芮城县风陵渡而东折,南至垣曲县碾盘沟出境,途经19县560个村庄,流程965公里。

山西地形多样,高差悬殊,因而既有纬度地带性气候,又有明显的垂直变化。山西地处中纬度,距海不远,但因山脉阻隔,夏季风影响不大,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3°─14°C,昼夜温差大,南北温差也大。西部黄河谷地、太原盆地和晋东南的大部分地区,平均温度在8°-10°C之间。临汾、运城盆地年均温度达12°-14°C。冬季气温全省均在0°C以下,夏季全省普遍高温,7月份气温介于21°——26°C之间。山西无霜期南长北短,平川长山地短。大同盆地为110-140天,五台山仅85天,忻州盆地以北和东部山区135-155天,临汾、运城盆地则长达200-220天。全省年降水量在400-650毫米,但季节分布不均匀,夏季6月-8月降水高度集中且多暴雨,降水量约占全年的60%以上。全省降水受地形影响很大,山区较多,盆地较少。山西有三个多雨区,一是晋东南太行山区和中条山区,二是五台山区,三是吕梁山区。

矿产资源山西省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已发现的地下矿种达120多种,其中探明储量的有53种。煤、铝矾土、珍珠岩、镓、沸石的储量居全国之首,其中尤以煤炭闻名全国。目前山西已探明煤炭储量达2612亿吨,占全国总储量的1/3,故而有“煤乡”之称。

植物资源已知的种子植物有134科,约1700种,其中木本植物有480多种。山西植物资源分布,从南到北可划分为:南部和东南部是以落叶阔叶林和次生落叶灌丛为主的夏绿阔叶林或针叶阔叶混交林分布区,也是植被类型最多、种类最丰富的地区;中部是以针叶林及中生的落叶灌丛为主、夏绿阔叶林为次分布区,是森林分布面积较大的地区;北部和西北部是温带灌草丛和半干旱草原分布区,森林植被较少,优势植物是长芒草、旱生蒿类和柠条、沙棘等。山西森林资源稀少,是全国森林资源最少的省份之一。山西野生植物资源丰富,目前已知的有1000多种。野生药物有90多种,广泛分布在丘陵山地,比较着名的有党参、黄芪、甘草、连翘等。野生纤维植物主要有蒙椴、鬼见愁、蝎子草、芨芨草、马蔺、葛条、荆条、龙须草等。

动物资源山西野生动物以陆栖类为主,已知的有400多种,属于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有70多种。其中一级保护动物有14种:白鹳、黑鹳、金雕、玉带海雕、白尾海雕、虎头海雕、胡兀鹫、褐马鸡、丹顶鹤、大鸨、金钱豹、虎、梅花鹿。二级保护动物有56种,包括鸟类40种,两栖爬行类2种,兽类14种。此外,还有毛皮动物20多种,名贵的有水獭、石貂、貉、豹猫、黄鼬、獾、狐等;肉用动物可供食用的有野兔、野猪、环颈雉、石鸡、斑翅山鹑、岩鸽等;药用动物有70多种。

水资源水资源总量152.4亿立方米。山西省陆地地表水十分贫乏,而且分布不均。集水面积大于4000平方公里,河流长度在150公里以上的有汾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昕水河、桑干河、滹沱河及漳河等8条。根据计算,全省河川径流量为114亿立方米,与全国各省比较,占倒数第二位,仅比宁夏多一些。山西河流全属外流水系。分属于黄河、海河两大水系。大体上向西、向南流的属黄河水系,向东流的属海河水系。其中黄河流域面积为97503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62.2%,海河流域面积为59320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7.8%。河流大都发源于东西山地。山西省地下水资源为12146亿立方米,但可采水资源只占45%,且多分布于盆地边缘及省境四周。

旅游资源山西也是中国旅游资源大省,北有大同云岗石窟,中有佛教圣地五台山,南有黄河惟一的瀑布——壶口瀑布,中国最大的武庙——解州关帝庙,中国四大回音建筑之一的永济普救寺莺莺塔等都在山西。据统计山西目前保存下来的各类文物(不可移动者)计31401处。其中:古遗址2639处、古墓葬1666处、古代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18118处、石窟寺300处、古脊椎动物化石地点360处、石刻及其它6852处、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1466处,以及依附于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中的彩塑12345尊、寺观壁画26751平方米。所以“依托文物,开发旅游”在山西前景广阔,旅游事业必将成为山西重要的支柱产业。

能源山西电力充足,是全国拥有装机百万千瓦以上电厂最多的省份。目前山西全省发电总装机容量为847.5万千瓦,年发电量417.8亿千瓦时。近15年来,全省新建500千伏超高压输电线路6条,变电容量100万千伏安;229千伏输电线路69条,变电容量603.6万千伏安。山西在华北电网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据统计,山西全省近2000个乡镇全部通电,农户高峰用电保证率达95%以上,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山西省是全国向省外输电量最多的省份,如今北京的1/4电力来自山西。

铁路山西铁路以南北同蒲线和石太线为主干,形成石太、京原、京包、太焦、邯长、候月、大秦和南北同蒲9条大铁路干线13条主要支线和400多条专用线的铁路运输网络,分别与国家的铁路大动脉京包线、京广线、陇海线相衔接,可通达全国各大城市和秦皇岛、天津、石臼所等海岸码头。2004年底,全省铁路营业里程达到2513公里。

公路已经建成通车的太原至旧关高速公路与北京——石家庄高速公路相接,汇入京津唐、京深高速公路网络。1998年建成通车的原——太高速公路(太原至原平)是建设贯穿全省南北的大同至运城高速公路的阶段工程。目前,山西的公路交通已形成以国道省道为骨架,以县乡道路为网络,沟通各邻省与省内城乡,衔接铁路重要工矿企业重要经济作物区的公路网络和以国有运输为主体,集体和个体运输业竞相发展,并已初步建立起布局合理的交通工业体系和运输管理体制。

年底,公路通车里程65813公里,比上年增加2691公里,增长4.3%;高速公路达到1347公里,增长11.2%。

航空到2003年底,省城太原对外航线38条,可直通全国40个城市。

7. 山西省水资源总量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东端,位于黄河中游,属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其地貌从整体来看是一个被黄土广泛覆盖的山地型高原。全省水资源总量8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69亿立方米。人均占有资源量381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值2200立方米的17%,属于水资源贫乏的省份。
山西省全年地表水流量为69亿立方米,但三分之二都流出山西。
山西位于海河流域上游和黄河流域中游,海河流域面积占38%,主要河流有桑干河、永定河、滹沱河、漳河等;黄河流域占62%,主要河流有汾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等。除北部有少数支流从内蒙古入山西境内,其他河流均呈辐射状自山西省境内向四周发散,每年有近50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流出山西境外。为此,山西被称为华北地区的‘水塔’。
河川径流水资源总量的减少有多方面原因,一是进入上世纪80年代以后,降水量明显减少,尤其是连续干旱年时有出现;二是由于利用的地下水主要是岩溶水,岩溶区内地下水的大规模开采,使得有限的水资源无法承受无节制的过量开采,地下水袭夺地面径流量。

8. 山西省的水资源丰富吗

综合全国各省来看,并不算丰富。但是这个比较太绝对。因为水资源分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又会相互转换。同时不同区域的水资源储量可能天差地别。所以这个问题太含糊。看你和什么比

9. 关于山西晋中水资源情况

水资源状况根据2005年完成的第二次水资源评价成果,晋中长系列(1956年~2000年)地表水资源量8.35亿m3,地下水资源量7.81亿m ,扣除重复计算部分,水资源总量为13.06亿m ;短系列(1980年~2000年)地表水资源量6.34亿m ,地下水资源量7.48亿m ,扣除重复计算部分,水资源总量为10.9亿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