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管理 » 土地资源如何被利用
扩展阅读
财务部如何节约成本 2025-01-11 06:01:41
共青团成本多少钱 2025-01-11 06:00:12

土地资源如何被利用

发布时间: 2022-02-07 19:37:59

㈠ 土地资源如何利用

土地资源是指已经被人类所利用和可预见的未来能被人类利用的土地。土地资源既包括自然范畴,即土地的自然属性,也包括经济范畴,即土地的社会属性,是人类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资料和劳动对象,具有质和量两个内容。在其利用过程中,可能需要采取不同类别和不同程度的改造措施。土地资源具有一定的时空性,即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历史时期的技术经济条件下,所包含的内容可能不一致。如大面积沼泽因渍水难以治理,在小农经济的历史时期,不适宜农业利用,不能视为农业土地资源。但在已具备治理和开发技术条件的今天,即为农业土地资源。由此,有的学者认为土地资源包括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两个方面。

土地资源是在目前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以被人类利用的土地,是一个由地形、气候、土壤、植被、岩石和水文等因素组成的自然综合体,也是人类过去和现在生产劳动的产物。因此,土地资源既具有自然属性,也具有社会属性,是“财富之母”。土地资源的分类有多种方法,在我国较普遍的是采用地形分类和土地利用类型分类:

(1)按地形,土地资源可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这种分类展示了土地利用的自然基础。一般而言,山地宜发展林牧业,平原、盆地宜发展耕作业。

(2)按土地利用类型,土地资源可分为已利用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工矿交通居民点用地等;宜开发利用的土地,包括宜垦荒地、宜林荒地、宜牧荒地、沼泽滩涂水域等;暂时难利用的土地,包括戈壁、沙漠、高寒山地等。这种分类着眼于土地的开发、利用,着重研究土地利用所带来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评价已利用土地资源的方式、生产潜力,调查分析宜利用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以及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方向途径,查明目前暂不能利用土地资源的数量、分布,探讨今后改造利用的可能性,对深入挖掘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合理安排生产布局提供基本的科学依据。

土地资源有如下几个特征:

(1)土地资源是自然的产物;(2)土地资源的位置是固定的,不能移动;(3)土地资源的区位存在差异性;(4)土地资源的总量是有限的;(5)土地资源的利用具有可持续性;(6)土地资源的经济供给具有稀缺性;(7)土地利用方向变更具有困难性。

目前我国土地问题严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植被破坏。森林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支柱。一个良性生态系统要求森林覆盖率达到13.9%。尽管建国后开展了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但森林破坏仍很严重,特别是用材林中可供采伐的成熟林和过熟林蓄积量已大幅度减少。同时,大量林地被侵占,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植树造林的成效。草原面临严重退化,沙化、碱化,加剧了草地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

(2)土地退化。我国是世界上土地沙漠化较为严重的国家,近十年来土地沙漠化急剧发展,20世纪50~70年代年均沙化面积为1560平方千米,70~80年代年均扩大到2100平方千米,总面积已达20.1平方千米。我国的耕地退化问题也十分突出。如原来土地肥沃的北大荒地带,土壤的有机质已从原来的5%~8%下降到1%~2%(理想值应不小于3%)。同时,由于农业生态系统失调,全国每年因灾害损毁的耕地约200万亩。

我国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类型多,目前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超过262.2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27.3%,其中沙化土地面积为168.9万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东北13个省区市。

荒漠化及其引发的土地沙化被称为“地球溃疡症”,危害表现在许多方面,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环境问题。据统计,我国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共有1000万公顷的耕地不同程度地沙化,造成粮食损失每年高达30多亿千克。在风沙危害严重的地区,许多农田因风沙毁种,粮食产量长期低而不稳,群众形象地称为“种一坡,拉一车,打一箩,蒸一锅”。在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旗,30年间流沙压埋房屋2200多间,近700户村民被迫迁移他乡。

目前我国耕地的特点是:

(1)人均耕地面积小我国虽然耕地面积总数较大,但人均占有耕地的面积相对较小,只有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1/4。人均耕地面积大于0.13公顷的地方省,主要集中于我国的东北、西北地区,但这些地区水热条件较差,耕地生产水平低。相对自然和生产条件好的地区如上海、北京、天津、湖南、浙江、广东和福建等人均耕地面积小于0.07公顷,有些地区如上海、北京、大洋、广东和福建等甚至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人均0.05公顷的最低界限。该组织认为低于此界限,即使拥有现代化的技术条件,也难以保障粮食自给。

(2)分布不均匀综合气候、生物、土壤、地形和水文等因素,我国耕地大致分布在东南部湿润区、半湿润季风区、西北部半干旱区、干旱内陆区和西部的青藏高原区。东南部湿润区和半湿润季风区集中了全国耕地的90%以上。

(3)自然条件差我国耕地质量普遍较差,其中高产稳产田占1/3左右,低产田也占1/3。其中涝洼地有约400×104公顷,盐碱地有约400×104公顷,水土流失地670×104公顷。而且耕地地力退化迅速,加上由于污水灌溉和大面积施用农药等原因,耕地受污染严重,加剧了耕地不足的局面。

这一特点使我国耕地面临的压力巨大,中国依靠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是一项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成就。但另一方面,这一现实也表明中国耕地资源面临的严峻形势,耕地不足是中国资源结构中最大的矛盾。

总之,我国单位面积耕地的人口压力巨大,目前已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2倍。因此,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耕地的保护。

在20世纪80年代进行的首次全国统一草地资源调查资料显示,我国有天然草地面积33099.55万公顷(为可利用草地面积,下同),小于澳大利亚(澳大利亚为43713.6万公顷),比美国大(美国为24146.7万公顷),为世界第二草地大国。

天然草地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从行政省区来看,西藏自治区草地面积最大,全区有7084.68万公顷,占全国草地面积的21.40%;依次是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以上四省区草地面积之和占全国草地面积的64.65%。草地面积达1000万公顷以上的省区还有四川省、甘肃省、云南省;其他各省区草地面积均在1000万公顷以下;海南、江苏、北京、天津、上海5省(市)草地面积较小,均在100万公顷以下。

我国人工草地不多,据1997年统计,全国累计种草保留面积1547.49万公顷,这其中包括人工种草、改良天然草地、飞机补播牧草三项。如果将后两项看作半人工草地,我国人工和半人工草地面积之和也仅占全国天然草地面积的4.68%。我国人工草地和半人工草地虽不多,但全国各省区都有,以内蒙古自治区最大,有443.34万公顷,达到100万公顷以上的依次有四川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和甘肃省。各地人工种植和飞播的主要牧草有苜蓿、沙打旺、老芒麦、披碱草、草木樨、羊草、黑麦草、象草、鸡脚草、聚合草、无芒雀麦、苇状羊茅、白三叶、红三叶,以及小灌木柠条、木地肤、沙拐枣等。在粮草轮作中种植的饲草饲料作物有玉米、高粱、燕麦、大麦、蚕豆及饲用甜菜和南瓜等。由于人工草地的牧草品质较好,产草量比天然草地可提高3~5倍或更高,因而在保障家畜饲草供给和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海拔高低悬殊、气候千差万别,形成了多种类型的草地类型,全国首次统一草地资源调查将全国天然草地划分为18个草地类,824个草地型。

在组成全国各类草地中,高寒草甸类草地面积最大,全国有5883.42万公顷,占全国草地面积的17.77%。这类草地集中分布在我国西南部青藏高原及外缘区域。其他依次是温性草原类草地、高寒草原类草地、温性荒漠类草地,这三类草地各自占全国草地面积10%左右。以上4类草地面积之和可占到全国草地面积的1/2,且主要分布在我国北部和西部。下列5类草地面积较小,分别是高寒草甸草原类、高寒荒漠类、暖性草丛类、干热稀树灌草丛类和沼泽类草地,它们各自面积占全国草地面积均不超过2%。其余各类草地面积占全国草地面积在2%~7%之间,居于中等。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对草地资源采取自然粗放经营的方式,重利用、轻建设,重开发、轻管理,草地资源面临严重的危机。主要表现为:

(1)过牧超载、乱砍滥垦,草原破坏严重。草原建设缺乏统一计划管理,投入少,建设速度很慢。草原退化、沙化、碱化面积日益发展,生产力不断下降。

(2)草原土壤的营养锐减,草原动植物资源被严重破坏,生产力下降。生态环境恶化。

(3)草地牧业基本上处于原始自然放牧利用阶段,草地资源的综合优势和潜在生产力未能有效发挥。牧区草原生产率仅为发达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等)的5%~10%。

㈡ 怎样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控制18亿亩基础耕地的情况下,通过对土地资源的配置,以及综合开发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㈢ 怎样保护土地资源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 切实保护基本农田改革和完善土地管理制度运用价格机制调控用地维护国有和集体土地所有者权益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利益

㈣ 怎样保护和利用土地资源

种树。。。利用土地的同时也在保护。。。

㈤ 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土地是最基本的自然资源,是农业的根本生产资料,是矿物质的储存所,也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场所以及野生动物和家畜等的栖息所。总之,土地是陆地上一切可更新资源都赖以存在或繁衍的场所,因此,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就成为各种可更新的资源的保护中心。

在农业自然资源中,土地资源是核心,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离开了土地资源,农业生产就无法进行;有了土地资源,不能合理利用或保护得不好,农业生产也不能很好地进行。例如,一片土地,由于没有予以合理的利用和必要的保护,在人类生产活动作用下,加速和扩大了自然因素作用所引起的土壤侵蚀,从而破坏了土壤肥力,危害农业生产,土壤锓蚀还会使大量泥沙流入河川,造成水库淤积、河道阻塞,由此而引起下游沿岸泛滥成灾,冲毁大片耕地,使土地资源受到严重损失。又如,人类的灌溉活动对干旱和半干旱的土地,可以达到改良盐碱土的作用,但是,如果用灌水量过大或水质不好等不合理的方法进行灌溉,就可能导致潜水位提高,引起土壤盐碱化。这类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农业措施而发生的盐碱化,称为次生盐碱化。次生盐碱化问题是土地资源利用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应该予以重视。

㈥ 堪忧的土地资源如何利用

土地是地球表面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主要空间场所。土地资源则是指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能够利用并取得财富的土地。地球上能够被人类支配的土地大约为2010亿亩,其中耕地225亿亩,天然草地450亿亩,林地600亿亩,城市居民点、工矿交通用地及山脉、沙漠、沼泽等73.5亿亩。另有终年冰雪覆盖的土地225亿亩,这部分土地不能为人类所利用而不在土地资源之列。有人估计,人类的食物88%由耕地提供、10%由草地提供,这说明土地对人类是多么的重要。

非洲是世界上土地资源分布最广的地区,总面积为30.31亿公顷。其次是亚洲,土地资源总面积为27.54亿公顷。北美洲和中美洲、前苏联、南美洲、澳大利亚和大洋洲、欧洲的土地资源总面积分别为22.42亿公顷、22.40亿公顷、17.83亿公顷、8.51亿公顷和4.93亿公顷。

我国土地总面积为960万平方千米(144亿亩),占亚洲陆地面积的1/4,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15,仅次于前苏联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而与欧洲面积相当。144亿亩土地中,29.95亿亩(占20.80%)是沙质荒漠、戈壁、寒漠、石骨裸露山地、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耕地只有14.9亿亩,占全部土地的10.4%,且含各类低产地5.4亿亩。因此,人均耕地只有1亩多,而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为5.5亩。人均占有土地资源偏低使得中国人口与土地资源的矛盾十分突出。

而且,我国土地资源类型多样,山地明显多于平原,农业土地资源地区分布极不平衡,90%以上的耕地、林地和水域分布在东南部的湿润、半湿润地区,草地则集中在西北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后备资源潜力不大,耕地后备资源不足。这些都是制约中国农业发展和粮食供给的不利因素。

土地是人类祖祖辈辈生息繁衍之地,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土地。土地的过度开发以及人类其他活动的影响,使得土地资源面临有史以来最严峻的形势。水土流失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几乎没有得到任何有效遏制。世界耕地的表土流失量每年约为240亿吨,美国每年流失土壤15亿吨,前苏联23亿吨,印度47亿吨,中国约50亿吨。土壤过度流失的直接后果是土层变薄,土地的生产能力下降。

土地沙漠化的范围和强度不断扩大。从19世纪末到现在,荒漠和干旱区的土地面积由11亿公顷增加到26亿公顷。联合国估计每年有2100万公顷农田由于沙漠化而变得完全无用或近于无用的状态,每年损失的农牧业产量价值达260亿美元。不仅如此,全世界35%以上的土地面积正处在沙漠形成的直接威胁之下,其中以亚洲、非洲和南美洲尤为严重。目前虽然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但土地沙漠化的问题仍十分严重。

全世界土地自然退化现象也极为严重。把土地退化区分为人工退化和自然退化是非常必要的。人工退化是指由于人口增加而导致的居民点扩大,工矿、交通用地增加而侵占了原来的耕地,另外一个重要方面是对粮食的需求促使土地改变用途,这种改变从本质上来说往往是不适宜的,结果导致了土地迅速退化。自然退化则是由于耕作期过长、过密,掠夺式经营,重用轻养,以及灌溉不当,使大片土地变成盐碱地或贫瘠地。自然退化不包括因水土流失、荒(沙)漠化而造成的那部分。土地自然退化每年至少使150万公顷的农田降低了生产力。

在许多发展中国家,耕地明显不足。目前,全世界人均耕地约0.28公顷,亚洲人均耕地只有0.15公顷,且全部可耕地的82%以上已投入耕作生产,更显得土地资源不足。

土地资源,特别是可耕地的急剧减少,直接影响到世界粮食生产。世界资源研究所指出,粮食产量下降从20世纪70年代始于非洲,20世纪80年代初这种下降扩展到了拉丁美洲,20世纪80年代后期又扩展到整个世界。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农田和地球环境状况仍在恶化,产量仍在下降,粮价大幅度提高,发展中国家人均粮食配给水平持续下降,严重的营养不良使非自然死亡的人数达到了惊人的数字——第三世界每天就有千万个婴儿死于营养不良。如果土地资源减少短期内得不到根本性的改善,粮食储备日渐减少将成为定局。更为严重的是,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迅速重建粮食“库存”将毫无信心。粮食短缺将成为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未来前景的一部分。

世界历史上的粮食生产增长大部分都是由于扩大耕地面积,包括重新使用闲置耕地的结果,少部分则由于新技术——如绿色革命造成的。时至今日,人们的选择余地越来越小了。对土地资源而言,更新和恢复业已退化的耕地——不管什么原因造成的土地退化——恐怕是唯一可行的办法。对于农业来说,当然还要包括农业革命在内。尽管要真正更新或者恢复已经退化的土地难度很大,但并非不可为。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在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了有关的方针,方针要求国际保护计划更注意退化土地的程度和情况,要求多国开发银行资助试验性重建计划,并要求生态学家更深入地研究这一退化对生态系统的压力和干扰。1992年召开的巴西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大会对土地退化给予了高度重视,这次会议通过的《21世纪议程》,专门设置了第十章“统筹规划和管理陆地资源的方法”。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人均的1/5,人多地少的矛盾比任何国家都突出。水土流失、森林赤字、土地沙化、水面减少等种种问题有增无减。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153万平方千米,每年流失泥沙50多亿吨,带走氮、磷、钾约4000多万吨,森林赤字近1亿立方米,草原退化面积7.7亿亩,土地沙漠化面积平均每年扩展1500平方千米,陆地河流湖泊面积日益缩小。1954年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天然水面减少了约13000平方千米。江河平原解放初有湖泊1066个、8000多平方千米,现只剩下326个、3000平方千米。中国科学院国情小组着名的预警报告《生存与发展》的研究成果表明,我国目前土地资源生产力约35亿吨干物质,包括粮食3600亿千克,合理的人口承载量为11.6亿,超载人口约1.4亿。我国土地潜在的自然生产力——年生物生产量约为72.6亿吨干物质,按温饱标准计算,其理论的最大人口承载能力约为15亿~16亿。在严格控制人口的条件下,203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或接近土地资源的承载极限。

㈦ 了解家乡的土地资源 植树被利用状况

地球越来越拥挤,随之而来的是环境污染的日见变化,资源日见匮乏。人们在对...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我们拥有着共同家原,保护我们的环境。大地期盼着...

㈧ 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图5-18 土地贫瘠(http://www.chetx.com)

土地资源在历史上曾受到巨大的损失,目前仍在持续。据联合国环境署估计,有史以来,地球上已损失了20×108hm2适宜耕种的土地,这比现在全世界耕种的土地还要多;估计目前全球每年损失的农林牧用地为(500~700)×104hm2。造成土地质量下降或损失的原因很多,主要是:①人类不合理地使用土地,导致土地贫瘠化(图5-18),土地沙化(图5-19),甚至不能耕种。②水和风的侵蚀。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目前水的侵蚀和水涝灾害造成的土地损失大约占总损失土地的30%。③土地盐碱化。据统计,全世界有30%~80%的灌溉土地受到盐碱化的影响,由此而损失的土地每年达(20~30)×104hm2。④化学污染。由于化肥、化学杀虫剂和除草剂的大量使用以及工业废物的影响,部分土壤中有毒物质剧增,土地板结,土壤表层结构和肥力受到破坏,甚至被迫弃耕。⑤有些草原过度放牧,使牲畜与天然牧场之间的平衡遭到破坏,结果一些草原变为荒漠或荒漠化土地。⑥城市建筑、交通、采矿、修水库等工程活动的占用与破坏也使土地损失很大。

图5-19 土地沙化

另一方面,如果人类能够正确使用,土地就不会退化,还可以向有利于耕种的方面转化,即形成农业土壤。

如前所述,全世界土地资源的总量是极为庞大的,但人均占有量是有限的,尤其是耕地、林地和草地。土地是可以更新的资源,具丰富的生产潜力,只要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解决土地利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有限的土地资源的潜在生产能力就会充分发挥出来,成为现实的生产能力。

首先,对于土地资源必须因地制宜综合开发利用,注意扬长避短,发挥土地的生产优势。要做到这一点,搞好农业区划工作是基础和前提(图5-20)。农业区划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分析农业资源和农业生产的现状,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提出不同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的合理方向和适当措施,为农业规划和指导农业生产提供依据。农业区划必须从查明包括土地资源在内的各种农业资源入手,而农业区划成果又可以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指出方向,为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潜力提供依据。

其次,要大力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对低产田进行有效的改良,相当于增加了大量的耕地。必须针对不同情况,对土地进行合理改造,力争做到改造、利用和保护密切结合。要坚持用地和养地相结合,使土壤肥力不致降低,而且有所提高,才能增加农业产量。

第三,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土地退化。土地退化是指耕地、林地和草地的数量减少和质量降低。数量减少表现为表土丧失、土体毁坏或耕地的非农业占用;质量下降表现为土地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方面的质量降低。针对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水土保持,改良盐碱地,防止沙漠化和土地污染。

图5-20 中国农业生态区划示意图(http://nxy.nxu.e.cn)

㈨ 如何因地制宜利用土地资源

山区地形崎岖,容易发生水土流失,适宜发展林业;内蒙古高原草场广布,草质优良,适合发展畜牧业;华北平原,地势平坦,气候适宜,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新疆的农业是典型的绿洲农业,昼夜温差大,瓜果特别甜.故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C、B不符合题意.
故选:D

㈩ 农村土地资源如何合理开发利用

根据实际,宜栽树就栽树,宜养殖就养殖,宜旅游开发就搞旅游开发,只要不减少原有植被,都可以实行优惠政策,按小流域划分承包给愿意承包的农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