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制定公司中长期人才战略和人力资源发展规划请高手们指点一二,谢谢!
制定公司中长期人才战略要有目标:
短期目标
–建立统一集中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平台(即员工关系、薪酬福利管理、绩效考核等)
–实现准确、快捷的人力资源数据统计
–建立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中期目标
–实现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流程
–提升总体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建立职业生涯规划体系
–实现人力资源无纸化管理
长期目标
–建立并推广能力模型
–大规模提升人员技能及素质,为企业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人员基础
根据以上的工作目标年度主要工作目标
根据本年度工作情况与存在不足,结合目前集团发展状况和今后趋势,人力资源部计划从十个方面开展年度工作:
1、日常人力资源招聘与配置
2、推行薪酬管理,完善员工薪资结构,实行科学公平的薪酬制度;
3、充分考虑员工福利,做好员工激励工作,建立内部升迁制度,做好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培养雇员主人翁精神和献身精神,增强企业凝聚力。
4、参考先进企业的绩效考评办法,实现绩效评价体系的完善与正常运行,并保证与薪资挂钩。从而提高绩效考核的权威性、有效性
5、大力加强员工岗位知识、技能和素质培训,加大内部人才开发力度。
6、建立内部纵向、横向沟通机制,调动集团所有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和谐、融洽的企业内部关系。集思广益,为企业发展服务。
7、做好人员流动率的控制与劳资关系、纠纷的预见与处理。既保障员工合法权益,又维护集团的形象和根本利益。
8、进一步完善每个职能部门的权责,争取做到组织架构的科学适用,三年不再做大的调整,保证集团的运营在既有的组织架构中运行。同时对集团各部门各职位的工作分析,为人才招募与评定薪资、绩效考核提供科学依据;
注意事项:
1、人力资源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人力资源部在设计制订年度规划时,按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如果一味追求速度,人力资源部将无法对计划完成质量提供保证。
2、人力资源工作对一个不断成长和发展的集团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也是需要集团上下通力合作的工作,各部门及分公司配合共同做好的工作项目较多,因此,需要董事长予以重视和支持。自上而下转变观念与否,各部门及分公司提供支持与配合的程度如何,都是人力资源工作成败的关键。所以人力资源部在制定年度规划后,在完成过程中恳请集团的各级领导与各部门及分公司予以协助。
3、此规划仅为人力资源部年度全年工作的基本文件,而非具体工作方案。鉴于企业人力资源建设是一个长期工程,针对每项工作人力资源部都将制订与计划相配套的详细工作方案。但必须等此工作规划经集团领导研究通过后方付诸实施,如遇集团对本部门计划的调整,人力资源部将按调整后的规划完成年度工作。同样,每个计划项目实施的具体方案、计划、制度、表单等,也将根据集团调整后的计划进行具体落实。
根据以上的综述,和集团目前的现状,为了更好的理顺集团人力资源部和分公司人力资源部之间的隶属关系,将制定部门组织机构:
集团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部(经理1名)
管理组(专员2名)
开发组(专员2名)
员工关系
薪酬福利
公司人力管理部门
招聘
培训与开发
考核
员工发展
对上图的说明:
管理组的主要工作为员工关系、人事管理、薪酬管理和集团分公司的人力部门的工作,在对集团分公司的人力部门的管理上,管理组担当上传下达,沟通协调的工作,在员工关系上是对集团所有员工开发组作为管理组的支持部门,将从招聘(内部招聘、外部招聘),培训与开发,考核以及员工发展等几方面工作。
人力资源工作作为未来企业发展的动力源,自身的正规化建设十分重要。因此,人力资源部在2007年将大力加强本部门的内部管理和规范,严格按照现代化企业人力资源工作要求,将人力资源工作从简单的人事管理提升到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层次,使人力资源工作结果成为集团高层决策的参考依据之一。
人力资源部年度自身建设计划为:完善部门组织职能;完成部门人员配备;提升人力资源从业人员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提高部门工作质量要求;圆满完成本部门年度计划和集团交给的各项任务。
人力资源的人员及部门职能:
1、完成部门人员配备:将招聘专员、考核专员、人事专员和培训专员配置到位(可兼、代);
2、完善部门职能:人力资源部要达到所有计划,必须对本部门的职能、职责进行界定。计划设立人事专员(2名),专司人事管理工作。主要工作内容涉及:招聘、入职、离职、人事档案、考勤、薪资、合同、福利等,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工作:集团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部与下属分公司的管理工作;设立培训专员(1名),专司人事培训和开发工作。主要工作内容涉及:培训计划拟定、培训课题开发、培训人员遴选、培训讲师聘请、培训具体组织、培训总结与考核等。考核专员(1名),专司考核工作,主要的工作内容涉及考核、激励等。人力资源部经理负责全面工作,对本部门所有工作项目负全责,并负责集团整体人力资源战略规划、集团人力资源开发和各项人力资源工作的统筹、计划、安排、组织
3、建立详细的集团人力资源档案。此档案的建立应在动态下保持良好使用功能。通过人力档案能够随时反映集团人力资源状况,包括学历层次、服务年限、薪资水平、业绩情况、培训情况、奖惩情况、培养发展方向等各项指标。并建立驻外办事机构所有人员人事档案,以备所需。此工作应在2007年第一季度(5月31日)前完成基础档案,并随时更新。
4、提升本部门作业人员专业水平。人力资源部在安排各部门培训的同时,应着力对部门人员的素质提升。人力资源部经理肩负对下属的培训、管理和工作指导职责。所以,人力资源部计划2007年对全部门人员进行工作培训,从而使部门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5、实施部门计划责任制。人力资源部将部门年度计划分解。做到每项工作均有责任人、完成期限、完成质量要求、考核标准。做好每项工作的跟踪落实和结果反馈,及时调整工作计划,不断改进工作方法,确保年度计划的完成。
三、实施计划注意事项:
1、人力资源部的自身建设关系到集团人力资源工作的成败,人力资源工作做得是否成功也关系到企业长远发展的方向和后劲。因此人力资源部着眼于未来发展,尽可能地将本部门建设做到集团发展的前面。只有充分超前才能有准备地应对未来集团人力资源工作的战略需要。本部门人员必须树立危机意识,把工作做细做实。
2、人力资源部的人员配置要考虑集团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能兼并代合的要兼并代合。编制近期暂定4个职位,但保证人员不超过4人。
3、本部门的业务培训以传帮带为主,有条件、有时间时可以考虑赴外参加国内较高层次的人力资源管理培训课程。
年度人力资源部工作计划之一:
人力资源招聘与配置
一、计划概述:
人力资源部需要完成的人力资源招聘配置计划,是在保证集团日常招聘与配置工作基础之上,基于集团的发展,基于集团在调整组织架构和完善各部门职责、职位划分后的具体工作。因此,作为日常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和特定情况下的工作内容。人力资源部将严格按集团需要和各部门要求完成此项工作。
人力资源的招聘与配置,不单纯是开几场招聘会如此简单。人力资源部要按照既定组织架构和各部门各职位工作分析来招聘人才满足集团运营需求。也就是说,尽可能地节约人力成本,尽可能地使人尽其才,并保证组织高效运转是人力资源的配置原则。所以,在达成计划过程中,人力资源部将对各部门的人力需求进行必要的分析与控制。考虑到集团目前正处在发展阶段和变革时期,人力资源部对人事招聘与配置工作会做到三点:满足需求、保证储备、谨慎招聘。
二、具体实施方案:
1、计划采取的招聘方式:以定向招聘为主,兼顾网络招聘,按照集团的发展寻找合适的人员.
2、 具体招聘时间安排:长期保持银河人才网、搜才人才网的网上招聘,以储备可能需要的人才。届根据需求和网站招聘效果临时决定发布招聘信息。
3、为规范人力资源招聘配置,人力资源部4月31日前起草完成《集团人事招聘配置规定》。
三、实施计划注意事项:
1、安排面试应注意:面试方法的选定;面试官的选定;面试题的拟定;面试表单的填写;面试官的形象;面试结果的反馈;
2、完善现有的面试流程,增加笔试面试流程和性格测试流程,以便能全方面的对应聘人员认识.
年度人力资源部工作计划之二:
员工培训与开发
一、计划概述:
员工培训与开发是集团着眼于长期发展战略必须进行的工作之一,也是培养员工忠诚度、凝聚力的方法之一。通过对员工的培训与开发,员工的工作技能、知识层次和工作效率、工作品质都将进一步加强,从而全面提高集团的整体人才结构构成,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对员工培训与开发的投资不是无偿的投入,而是回报颇丰的长期投资。人力资源部2007年计划对员工培训与开发进行有计划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使集团在人才培养方面领先一步。
二、具体实施方案:
1、根据集团整体需要和集团各分公司培训需求编制年度集团员工培训计划
2、采用培训的形式:外聘讲师到企业授课;派出需要培训人员到外部学习;选拔一批内部讲师进行内部管理和工作技能培训;购买先进管理科学VCD、软件包、书籍等资料组织内部培训;争取对有培养前途的职员进行轮岗培训;以老带新培训;员工自我培训(读书、工作总结等方式)等。
3、计划培训内容:根据各部门需求和集团发展需要而定。培训内容见培训计划表
4、培训时间安排:外聘讲师到集团授课和内部讲师授课根据集团发展目标适时安排培训。组织内部VCD教学或读书会原则上一个月不得低于一次。
5、所有培训讲师的聘请、培训课目的开发均由人力资源部全部负责。
6、针对培训工作的细节,人力资源部在2007年5月28日前完成《集团培训制度》的拟定。并报董事长批准后下发各部门及分公司进行宣贯。2007年的员工培训工作将严格按制度执行。
三、计划实施注意事项:
1、人力资源部平时注意培训课题的研究与开发,及时搜集国内知名顾问咨询和培训集团的讲师资料、培训课目资料,结合集团需要和部门需求,不定期地向有关部门推荐相关培训课题信息。
2、培训不能形式化,要做到有培训、有考核、有提高。外派培训人员归来后必须进行培训总结和内容传达宣贯,并将有关资料交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部应注意培训后的考评组织和工作绩效观察。其结果存入员工个人培训档案,作为员工绩效考核、升迁和调薪、解聘的依据之一。
3、人力资源部在安排培训时一要考虑与工作的协调,避免工作繁忙与培训时间的冲突,二要考虑重点培训与普遍提高的关系,尽可能避免某一部门某一个人反复参加培训,而其他部门却无机会参加培训的现象,综合考虑,以集团利益和需要为标准,全面提高员工队伍素质。
人力资源部工作之三
薪酬管理
一、计划概述:
根据集团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目前的薪酬管理制度将有可能制约集团的人才队伍建设,从而对集团的长远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通过人力资源部对集团各阶层人员现有薪资状况的了解,建议尽快建立集团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体系。原因有三:一是由于集团长期以来员工的薪资是由集团高层决定,人力资源部缺少员工薪资管理的依据,所以给人才引进造成一定困难,也使部分员工认为薪资的多寡是看集团高层的感觉与亲疏,而不是立足于自身工作能力,人力资源部无法给予员工合情合理的解释;二是集团员工实际工资几乎处于高保密状态(不论事实是否如此,但许多人这样认为),造成同工不同酬的现象,盲目攀比,不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和提高工作效率。三是目前的员工薪资的初定、调整均无让人信服的依据,工资结构简单,这都是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原因。
人力资源部把集团薪酬管理作为本部乃至集团2007年度的重要计划之一。本着“对内体现公平性,对外具有竞争力”的原则,人力资源部将在2007年7月底的完成集团的薪酬设计和薪酬管理的规范工作。
二:具体实施方案:
1、 人力资源部完成集团现有薪酬状况分析,结合集团组织架构设置和各职位工作分析,提交集团薪酬设计草案。即集团员工薪资等级(目前建议为岗位技能等级工资制)、薪资结构(基本薪资、绩效薪资、工龄津贴、学历津贴、职务津贴、技术津贴、特殊岗位津贴及年终奖金等)、薪资调整标准等方案。同时完成同行业、同规模、同性质的薪酬调查;
2、 人力资源部根据结合所掌握的本地区同行业薪资状况、集团现有各职位人员薪资状况作一个调查,提交《众美集团薪资等级表》,报请各部门负责人和集团分公司总经理审议修改后,呈报集团董事会审核通过;
3、 完成《集团薪酬管理制度》并报请董事长通过。
4、为了更好的激励高层人员,如果条件允许的话2007年集团人力资源部将于年底推出年薪制度。
三、实施计划注意事项:
1、改革后的薪酬体系和管理制度,应以能激励员工、留住人才为支点。要充分体现按劳取酬、按贡献取酬的公平原则。所以前期工作要做扎实。确定职位工资,要对职位进行评估;确定技能工资,需要对个人资历进行评估;确定绩效工资,需要对工作表现进行评估,确定集团整体工资水平,还需要对本地区本行业的薪资水平和集团盈利情况、支付能力进行评估。每一种评估都需要一套程序和方法,因此薪酬体系的设计和薪酬管理制度的制订是一个系统工程。完成此项工作,必须端正态度,确保体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经得起推敲和检验。
2、建立薪资管理体系的目的是规范管理、提高士气,因此人力资源部在操作过程中会考虑对个别特例进行个案处理,全面考虑整体影响,以免因个案而影响全局士气。如个别岗位需要高薪聘请外来人才时,一般由董事会授权总经理按年薪制进行处理。但人力资源部建议,为保证全体员工不受个别特例的影响,可以将特例人员年薪之50%用月薪的形式参予薪酬管理体系进行管理,另50%由集团另行考虑支付方法。这样,有助于对高薪职员的工作进行适度有效的监督和评估,也对其他员工有一个心理上的平衡。
五:计划实施需支持与配合的事项和部门:
《薪酬等级表》和集团《薪酬管理制度》需经集团董事长确认方可生效。现有员工薪资的最终确定需请董事长确定。
年度人力资源部工作计划之四:员工福利与激励
一、计划概述:
员工福利政策是与薪酬管理相配套的增强企业凝聚力的工作之一。而与薪酬政策不同的是,薪酬仅是短期内因应人力资源市场竞争形势和人才供求关系的体现,所以在各种因素影响下,薪酬是动态中不断变化的。而员工的福利则是企业对雇员的长期的承诺,也是企业更具吸引力的必备条件。人力资源部根据集团目前状况,计划对集团福利政策进行大幅度的变革,使集团“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得到充分体现,使集团在人才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员工激励是福利政策的延伸与补充,福利政策事实上仅是员工激励的组成部分。其物质激励落实到具体政策上即成为员工福利,而员工激励则涵盖了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大部分。做好员工激励工作,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稳定性、向心力、凝聚力、对企业的忠诚度、荣誉感等问题。人力资源部在年度全年工作中必须一以贯之地做好员工激励,确保集团内部士气高昂,工作氛围良好。
二、具体实施方案:
1、计划设立福利项目:员工食宿补贴、加班补贴(上述两项进行改革与完善)、满勤奖、节假日补贴、社会医疗保险、社会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服务满三年以上职员方可享受此项福利)、员工生日庆生会、每季度管理职员聚餐会、婚嫁礼金、年终(春节)礼金等。
2、计划制订激励政策:月(季度)优秀员工评选与表彰、年度优秀员工评选表彰、内部升迁和调薪调级制度建立、员工合理化建议(提案)奖、对部门设立年度团队精神奖、建立内部竞争机制(如末位淘汰机制)等。
3、 第二季度内(6月31日前)完成福利项目与激励政策的具体制订,并报集团董事长审批,通过后进行有组织地宣贯。
4、自7月份起,人力资源部将严格按照既定的计划、政策、制度进行落实。此项工作为持续性工作。并在运行后一个季度内(9月30日前)进行一次员工满意度调查。通过调查信息向集团反馈,根据调查结果和集团领导的答复对集团福利政策、激励制度再行调整和完善。
三、实施计划注意事项:
员工福利和激励是相辅相承的关系,工作的认真与否直接影响到员工士气、人才流动率、企业凝聚力和吸引力、集团整体人才层次、企业运作效率和集团的长期发展方向。人力资源部应站在集团长远利益的立场上,做好员工福利与激励工作。
年度人力资源部工作计划之五:绩效评价体系的完善与运行
一、计划概述:
人力资源部将此计划列为本年度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其目的就是通过完善绩效评价体系,达到绩效考核应有效果,实现绩效考核的根本目的。
绩效考核工作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处罚未完成工作指标和不尽职尽责的员工,而是有效激励员工不断改善工作方法和工作品质,建立公平的竞争机制,持续不断地提高组织工作效率,培养员工工作的计划性和责任心,及时查找工作中的不足并加以调整改善,从而推进企业的发展。
人力资源部将建立集团绩效考核管理体系,并持之以恒地贯彻和运行。
二、具体实施方案:
1、 日前完成对《集团绩效考核制度》和配套方案的修订与撰写,提交集团董事长(或集团分公司总经理会议)审议通过;
2、自第三季度后,按修订完善后的绩效考核制度全面实施绩效考核;
3、推行过程是一个贯穿全年的持续工作。人力资源部完成此项工作计划的标准就是保证建立科学、合理、公平、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
三、实施计划注意事项:
1、绩效考核工作牵涉到各部门各职员的切身利益,因此人力资源部在保证绩效考核与薪酬体系链接的基础上,要做好绩效考核根本意义的宣传和释疑。从正面引导员工用积极的心态对待绩效考核,以期达到通过绩效考核改善工作、校正计划的目的。
2、绩效评价体系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新生事物,在操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问题,人力资源部在操作过程中将注重听取各方面各层次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方法。
3、绩效考核工作本身就是一个沟通的工作,也是一个持续改善的过程。人力资源部在操作过程中会注意纵向与横向的沟通,确保绩效考核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实施计划需支持与配合的事项和部门:
1、制订后的各项绩效考核制度、方案、表单等文本需经集团各部门和董事长共同审议;
2、集团需成立绩效考核推行委员会对绩效考核工作的推行、实施负责。建议集团至少应有一名高层领导参加,人力资源部作为具体承办部门将承担方案起草、方法制定、协调组织与记录核查、汇总统计并与薪酬链接的职责。
年度人力资源部工作计划之六:人员流动与劳资关系
一、计划概述:
协调处理好劳资双方关系,合理控制企业人员流动比率,是人力资源部门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在以往的人事工作中,此项工作一直未纳入计划,也未进行规范性的操作。人力资源部将把此工作作为考核本部门工作是否达到工作质量标准的项目之一。
人员流动控制年度计划:正式员工(不含试用期内因试用不合格或不适应工作而离职人员)年流动争取控制在10%以内,保证不超过15%;
劳资关系的协调处理计划:完善集团合同体系,除《劳动合同》外,与相关部门一些职位职员签定配套的《保密合同》《廉洁合同》《培训合同》等,熟悉劳动法规,尽可能避免劳资关系纠纷。争取做每一个离职员工没有较大怨言和遗憾。树立集团良好的形象。
二、具体实施方案:
1、 前完成《劳动合同》《保密合同》《廉洁合同》《培训合同》的修订、起草、完善工作。
2、 全年度保证与涉及相关工作的每一位员工签定上述合同。并严格按合同执行。
3、为有效控制人员流动,只有首先严格用人关。人力资源部在2007年将对人员招聘工作进行进一步规范管理。一是严格审查预聘人员的资历,不仅对个人工作能力进行测评,还要对忠诚度、诚信资质、品行进行综合考查。二是任何部门需要人员都必须经人力资源部面试和审查,任何人任何部门不得擅自招聘人员和仅和人力资源部打个招呼、办个手续就自行安排工作。人力资源部还会及时地掌握员工思想动态,做好员工思想工作,有效预防员工的不正常流动。
三、实施计划需注意事项:
1、劳资关系的处理是一个比较敏感的工作,它既牵涉到企业的整体利益,也关系到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劳资双方是相辅相承的关系,既有共同利益,又有相互需求的差距,是矛盾中统一的合作关系。人力资源部必须从集团根本利益出发,尽可能为员工争取合理合法的权益。只有站在一个客观公正的立场上,才能协调好劳资双方的关系。避免因过多考虑集团方利益而导致员工的不满,也不能因迁就员工的要求让集团利益受损。
2、人员流动率的控制要做到合理。过于低的流动率不利于集团人才结构的调整与提高,不利于集团增加新鲜血液和新的与集团既有人才的知识面、工作经验、社会认识程度不同的人才,容易形成因循守旧的企业文化,不利于集团的变革和发展;但流动率过高容易造成人心不稳,企业员工忠诚度、对工作的熟悉度不高,导致工作效率的低下,企业文化的传承无法顺利持续。人力资源部在日常工作中要时刻注意员工思想动态,并了解每一位辞职员工的真正离职原因,从中做好分析,找出应对方法,确保避免员工不正常流动。
年度人力资源部工作计划之七:各职位工作分析
一、计划概述:
职位分析是集团定岗、定编和调整组织架构、确定每个岗位薪酬的依据之一,通过职位分析既可以了解集团各部门各职位的任职资格、工作内容,从而使集团各部门的工作分配、工作衔接和工作流程设计更加精确,也有助于集团了解各部门、各职位全面的工作要素,适时调整集团及部门组织架构,进行扩、缩编制。也可以通过职位分析对每个岗位的工作量、贡献值、责任程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以便为制定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提供良好的基础。详细的职位分析还给人力资源配置、招聘和为各部门员工提供方向性的培训提供依据。
二、具体实施方案:
1、 前完成集团职位分析方案,确定职位调查项目和调查方法,如各职位主要工作内容,工作行为与责任,所必须使用的表单、工具、机器,每项工作内容的绩效考核标准,工作环境与时间,各职位对担当此职位人员的全部要求,目前担当此职位人员的薪资状况等等。人力资源部保证方案尽可能细化,表单设计合理有效。
2、 下旬完成职位分析的基础信息搜集工作。10月初由人力资源部将职位信息调查表下发至集团各部门每一位职员;在10月15日前完成汇总工作。10月30日前完成集团各职位分析草案。
3、 11月人力资源部向集团董事长提交集团各职位分析详细资料,集团各部门和分公司部门经理提出修改意见,修改完成后汇总报请集团董事长审阅后备案,作为集团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基础性资料。
三、实施计划注意事项:
1、职位分析作为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在信息搜集过程中要力求资料翔实准确。因此,人力资源部在开展此项工作时应注意员工的思想发动,争取各部门和每一位员工的通力配合,以达到预期效果。
2、整理后的职位分析资料必须按部门、专业分类,以便工作中查询。
3、职位分析必须注意:搜集的信息可能仅局限于集团现有编制内职位信息。但向董事会提交的集团职位分析资料必须严格参照集团组织架构对架构内所有职位进行职位分析。未能从职位信息调查中获取到的职位信息分析由人力资源部会同该职位所属部门进行撰写。
4、该计划达成后将可以与集团组织架构配合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减少人力资源工作中的重复性工作,此计划达成需集团各部门配合,人力资源部注意做好部门间的协调与沟通工作。
【这是我借鉴过的,希望对楼主有所帮助!】
❷ 怎样理解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有:
1、资源战略性。
2、关键性。
3、整体性。
4、系统性。
5、连贯性。
6、根本性。
7、竞争性。
最突出的特征有:
1、人力资源的战略性。
2、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性。
3、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性。
4、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导向性。
❸ 如何解决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障碍
一、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障碍主要表现为六个方面
(1)大多数组织追求短期利益,专注于眼前的工作绩效。为了保持自己的位置,首席执行官们关注每个季度的短期财务指标;投资者期望看到的是自己的财富每个季度都在增长。在这样一种追求短期利益的理念推动下,组织一般采用的都是以目前的工作结果为基础的绩效评价和报酬系统。而人力资源的投资所获得的回报是一种滞后指标,这种投入的回报往往会在未来的3~5年才有可能表现出来。所以目前大多数组织并不愿意采用战略的观点对待人的问题,他们希望管理决策能够使组织长期收益,但具体的激励机制却是针对短期业绩的。
(2)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地位、水平过低,不能从战略的角度思考问题。人力资源管理是一种复杂的、不断变化的职能,要求管理者具有丰富的技术知识。目前组织中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所接受的一般管理培训通常不足以使他们理解整个组织的战略,也不足以理解组织所面临的财务、运营以及市场等方面的问题和挑战,再加上他们一般并没有进人组织的决策层,所以进行战略思考的能力很弱,对其他职能人员的影响力也很有限。
(3)大多数部门管理者对人力资源的价值缺乏认识,不知道人力资源能从战略的角度为组织作出贡献。许多人只了解传统的人力资源工作或操作职能,将人力资源部门看做是与其业务工作没有关系的官僚机构,更多地将人力资源部门当作敌手而不是同盟,认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任务增加了管理工作,耽误了他们的本职工作。
(4)职能管理人员对技术问题的关注多于对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关注,他们很少将自己作为人力资源管理者对待。事实上,任何对员工的绩效负有责任的人都是人力资源经理,人力资源职能人员只是为协调员工关系提供内部支持或帮助。
(5)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成果难以量化。由于竞争压力,组织常常以利润为导向,而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效果很难用直接的数量方法来计量,例如培训、团队建设等对组织的战略贡献都很难用数量化的指标来衡量,所以人力资源计划一般不太容易获得组织的重视与资源支持。
(6)由于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可能引发变革,因此会受到传统的抵制。采取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意味着对一系列工作实施重大变革,包括工作的组织方式、员工雇用、培训及开发方式,工作绩效测量方式,员工薪酬的给付方式等等。这些都会引起那些因循习惯,希望维持现状,特别是年长的员工或技能较少的人员的反对。
二、解决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障碍,需要开展以下工作
1、系统盘点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差距,明确公司实施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需要改善的工作有哪些,与公司高层、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并就问题达成一致;
2、明确实施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达成的目标,并对目标进行分解,与承接目标的高层与相关部门沟通并就目标达成一致;
3、制定达成目标的具体方案,组织相关人员对方案进行讨论,对方案进行分解落实到每个岗位,另外,尽可能找出方案可能导致的负面影响并制定应对措施;
❹ 在组织中如何有效的建立和实现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能够永续经营的最好方法是考虑其所有重要的利益相关者的要求。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有股东、客户、员工以及政府与社会等。平衡计分卡中的四个角度描述了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的需求。财务角度描述了股东的需求;客户角度描述了客户的需求;内部流程描述了政府、社会的需求;学习和成长角度包括人力资本、信息资本和组织资本。人力资本描述的是战略性核心人才的需求。人力资源管理就是要满足对实现企业战略至关重要的战略性核心人才的需求。那么这些战略性核心人才也就是企业所定义的关键管理人才需求什么?他们需求完成战略性工作所必需具备的战略性能力和激励发挥这些战略性能力的机制。所以,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工作是对企业关键管理人才的调配、培训以及激励,为实现企业的战略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那开展这些核心工作的依据是什么呢?在以战略管理为核心的现代企业中,当然是关键管理人才的战略性绩效和能力表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理应成为企业战略实现的密切合作伙伴。建立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框架
总体思路:围绕着企业的发展战略,以平衡计分卡为纽带,打造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框架如下:
第一层面,人力资源管理的指引和方向。围绕企业的发展战略,做好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明确人力资源管理的使命、角色定位、战略指导思想,这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指引和方向;
第二层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和依据。在规划的框架下,建立战略性绩效管理体系和胜任能力素质模型,这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
第三层面,人力资源的核心工作。在两个基础之上,完善关键管理人才的调配、培训发展和薪酬激励机制,这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工作。
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的规划工作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 人力资源管理的起点。
首先,要明确人力资源管理的使命:确保企业战略性人才的供给,建立和完善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其次,明确人力资源管理的角色定位:做业务单位的战略合作伙伴。
再次,要明确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战略指导思想:
建立以战略性绩效为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流程。
最后明确规划需要解决的问题:企业需要多少人?需要怎样的人?如何找到企业需要的人?怎样将个人绩效同企业绩效挂钩?怎样激励员工为实现企业的目标努力?
三、搭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两个基础。
第一个基础,完善以平衡计分卡为核心的战略性绩效管理体系
绩效管理包括绩效计划的制定、实施、绩效评估与考核、绩效反馈等。平衡计分卡是建立企业战略性绩效管理体系的工具,使绩效管理服务于企业战略实现。以平衡计分卡为核心建立企业各级组织的绩效计划,并将绩效计划层层分解,跟踪绩效计划的实施过程,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同时根据绩效计划制定各级组织的平衡计分卡考核指标体系,实现平衡计分卡与绩效考核的对接。绩效考核一直以来是人力资源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之一。绩效考核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它不是用来奖惩员工的依据,而是用来促成绩效达成的管理方法。所以绩效考核的前提是要完善绩效管理体系。
第二个基础,建立关键岗位胜任能力素质模型
什么是能力素质模型?通俗地说,就是明确战略性的岗位需要什么样的战略性能力。包括对知识、技能等各方面的要求。
如何建立胜任能力素质模型呢?首先是确定关键岗位。通过前一段时间平衡计分卡在企业的推行,基本实现了企业BSC向部门BSC,部门BSC向关键岗位BSC的转化。通过这种转化,就可以确认出哪些是实现企业战略所必需的战略性岗位。有了战略性的岗位,就可以识别出达到岗位BSC目标的能力素质要求。关键岗位的能力素质要从企业、部门、岗位三个层面出发来确定。胜任能力素质模型一定是为实现企业战略服务的。
第三层面,根据平衡计分卡的绩效结果和能力素质模型,完善关键管理人才的调配、培训发展和薪酬激励机制。
第一,完善关键管理人才的动态调配机制
根据平衡计分卡绩效结果,对表现优异的人才给予晋升或其他奖励;对于表现最差的一部分人才进行淘汰。
根据关键岗位工作说明书和胜任能力素质模型招聘企业需要的人才。建立多渠道的人才招聘体系:内部提拔、猎头、人才市场、院校、广告招聘等。
第二,完善关键管理人才的培训和发展体系
培训的关键就是提高关键管理人员的胜任能力。要根据关键岗位人员的绩效差距, 和岗位能力素质模型,有针对性对关键管理岗位的人员制定培训计划,实施培训,并评估培训的效果。从而使培训服务于业务,服务于企业战略的实现。
个人发展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关键管理人员制定个人发展计划,人力资源部门指导和辅导,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建立三级人才梯队发展规划,为第一梯队人才逐步建立关键职位轮换制度,为关键职位建立第二人才梯队,锁定重点培养的人才,为各级人才提供特殊的的提拔渠道,为关键职位建立第三梯队发展计划,促进更多的员工得到发展。
第三,建立多元化薪酬和激励机制
进行薪酬调研,明确企业薪酬在市场中的定位,制定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
进行了工作分析和岗位评估工作。岗位评估对应的是岗位工资;人员胜任能力素质对应的是技能工资;以平衡计分卡为核心的绩效考核对应的是浮动薪酬。这样通过建立战略性绩效管理体系和胜任能力素质模型,也就使以绩效和岗位能力为核心的薪酬体系更加完善。
同时也要深入的探索经营者长期薪酬激励机制以及其他的激励:包括各种表彰、荣誉,以及升降职等等。
这样通过围绕着企业的发展战略制定人力资源的战略规划;通过以平衡计分卡为纽带,建立了战略性绩效管理体系,实现了胜任能力素质模型与企业战略的整合;然后通过在战略性绩效管理和胜任能力素质模型的基础上开展关键管理人才的调配、培训和激励等工作,就建立了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通过建立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必将推动企业战略的实现,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深厚的人力资源基础和保障。
❺ 如何构建完善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建立全员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1.单位领导层首先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遵循人才的成长规律,结合单位发展战略,合理的制订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给与人力资源中心、各职能部门充分的支持,提供必要的资源,以便这些部门顺利开展人力资源实务。
2.人力资源中心根据单位人力资源发展战略制订工作规划,开展岗位分析(岗位描述、工作规范、任职要求等),组织招聘、培训和绩效考核,完善各类管理制度,做好人力资源事务性工作(人事统计、人事考勤、人事档案、合同管理、录/退工手续、员工活动等)。
3.职能部门主管在人力资源核心业务中把握关键环节,如工作管理、招聘中的面试选拔、培训实施、部门人员考核、反馈、部门人员工资定位与奖惩等(必须切实提高部门主管的管理理念、技术和水平)。
4.员工可以通过工作分析会、座谈会、面谈沟通等渠道参与单位业务、管理、考核、工资福利、培训等方面的建议和修正,不断完善单位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体现单位管理的公平、公正、透明和持续改进的原则。
二、重视工作分析、完善工作管理
工作分析是对组织中各项工作职务的特征、规范、要求、流程以及对完成此工作的员工素质、知识、技能的要求进行描述的过程,它的结果是产生工作描述和工作规范,并解决以下6个主要的问题:工作活动(员工要完成什么样的体力活动和脑力活动)、工作中人的行为(感知、沟通、决策、撰写等人员行为方面的信息)、工作中的设备(工作中使用的机器、工具及设备)、工作的绩效标准(应当用什么样的标准对从事这一工作的人进行评价)、工作背景(工作的物理环境、社会环境、组织形式、工作时间)、工作对人的要求(工作本身对承担工作的人的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要使工作分析能很好的实现上面的6大目标,要求企业做到以下几点:
1.企业要对自身的组织机构和各部门岗位进行重新梳理、整合,编写规范的部门职责、岗位描述、工作规范、岗位说明书,确定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职责、任职条件、考核方法,杜绝因人设岗、岗位业务重叠、部门职责交叉等不合理现象,形成“人人在管事,事事有人管”的良好作风,使单位的每个岗位职责明确、分工合理、沟通顺畅,这样,在日常工作中若遇到问题或突发情况,能及时应对,避免事后出现问题时出现互相扯皮的不好现象。
2.企业的中高层主管必须深刻意识到,良好的制度能培养出优秀的员工,如果能及时完善工作流程,杜绝由于流程或管理体制的原因给员工带来工作上的不便,员工就有归属感,全身心为单位做贡献,那违反规章制度、出现工作差错、生产效率提高缓慢等不良现象就会很少出现,甚至不出现,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就是能培养员工良好的工作思路和习惯,更能上升到知识管理的高度,从而有效降低人员流失带来的风险。
三、构造工资体系和绩效考核系统有机结合的激励机制
重视单位薪资政策和薪资结构的完善工作,构建一整套完善的全体员工的鉴定考核体系,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和奖惩制度,针对员工,要制造动态工资制度,使每位员工的工作表现、工作能力、贡献大小与个人工资、晋升充分挂钩,避免员工产生吃大锅饭的思想,对于经过多次培训和考核仍达不到单位要求的员工应有计划的调整、降薪、限制使用乃至辞退,从而起到激励先进,鞭策、淘汰落后的作用。
另外,我们应认识到:同样的薪酬,不同的发放方式员工的满意度是不同的,对于员工来说,从薪酬福利中感受到单位的尊重和关怀,能增强他们的归属感,企业可以借鉴国内外一些企业成功的先进经验,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考虑出差补贴、节日奖金等员工福利的发放方式和比例,在人力成本不变或增长很小的情况下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提升单位的生产效益。
❻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怎么样
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应该包括三大支撑体系,即企业发展之“魂”、企业发展之“道”和企业发展之“智”三大体系,三大体系共同组成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总体来说,企业发展之“魂”统领企业发展,企业发展之“道”确保企业发展,企业发展之“智”支持企业继续发展。
根据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我们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总 结为五大职能模块:基于战略的人力资源规划系统、人员招聘体系与人力资源配置、基于职 业生涯规划的培训开发体系、以职位和能力为基础的薪酬体系和以关键业绩指标为核心的绩 效管理体系。 (1)基于战略的人力资源规划是指为实现刁的整体规划而确定组织对人力资源的需求 以及为完成这些需求所采取的活动。企业通过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为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在人力资源领域的有效传递提供了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主要包括如下过程:人力资源供求 分析确定人力资源规划的目标确定实现人力资源规划目标的具体措施。 (2)人力资源的获取与人力资源配置。人力资源的获取与在配置体系以组织的职位分 析、任职资格体系和素质模型为基础,系统性的建立了人力资源的进入、配置以及内部再配 置的动态运行机制。人力资源的获取包括组织发现人力资源获取的需求、进行人力资源获取 决策、劳动力市场相对位置分析、人员招募以及人员甄选等环节,其最终落脚点是人员甄选 这一技术性环节。人力资源的再配置是建立在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基础上的人力资源存量优 化配置、持续开发的管理过程。由于人力资源的在配置过程是组织重新培育或认识员工的新 价值的过程,从组织层面上看,相当于增加了新的人力资源,因此人力资源在配置过程也是 组织人力资源获取的重要途径。从实际出发,组织内部的人力资源再配置主要有工作轮换、 竞聘上岗、资源流动、职位升降等表现形式。 (3)基于战略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培训开发体系。 人力资源对企业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的支撑,从根本上来讲取决于员工为客户创造价 值的核心专长与技能。而企业以战略与核心能力为导向的培训开发体系,将对培养和提升员 工的核心专长与技能提供重要的支持。因此现代企业的培训与人力资源开发体系设计往往包 括两大核心、三个层面、四大环节,构成了关于培训的整体结构。 两大核心---基于战略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这一系统模块的两大核心要点是,既要考 虑企业战略与经营目标对人力资源的要求,又要切实考虑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需求。企业的 培训开发活动如果是“为培训而培训”,脱离战略的要求,得不到高层支持,又不能真正提高 学员的职业能力,与员工职业生涯发展关系不大,从而失去了员工的参与和支持,导致在企 业中培训与开发活动成为可有可无的事情,必要的培训经费经常被列为预算外支出。为了真 正发挥培训工作在人力资源管理以及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作用,一切培训开发活动都应体现这 两个培训的基本要求。 三个层面---人力资源培训系统可以被区分为三个不同的层面,即制度层、资源层和运 营层。制度层面涉及企业培训开发活动中各种制度,如课程开发与管理制度、教材开发与管 理制度、师资开发与管理制度、培训经费的使用与管理制度;资源层面描述了构成企业培训 开发系统的各种关键要素,如课程、教材、师资,场地、设备、经费等;运营层面主要从实 践的角度来实施企业培训的工作内容与流程。 四大环节---四大环节描述了组织一次完整的培训活动所必须经过的一系列程序步骤, 即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计划制定、培训活动组织实施以及培训效果评估。企业在四大环节上 执行力的强弱之间决定了培训活动的有效性。 (4)以职位和能力为基础的薪酬体系。薪酬体系向员工传达了组织中什么是有价值的, 并且为向员工支付报酬建立起了政策和程序。一个设计良好的薪酬体系直接与组织的战略规 划相联系,从而使员工能够把他们的努力和行为机制到帮助组织在市场中竞争和生存的方向 上去。 (5)以关键业绩指标为核心的绩效管理体系 从根本上来说,人力资源管理支撑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在于通过KPI 指标体系的分 解来实现对战略的传递,同时依靠绩效管理系统促进个体、团队和整个企业的绩效持续改进, 提升企业的核心能力与竞争优势。另一方面,绩效管理也是企业实现薪酬分配的前提和基础, 是培训开发体系设计与管理的重要依据。一个完整的绩效管理体系包括绩效计划的制定、绩 效辅导、绩效考核和绩效反馈面谈。
❼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有哪些
在我服务过的很多公司中,总能听到人力资源部门的同事们抱怨时间不够用,为单位人事工作忙得焦头烂额,还经常得不到理解甚至背黑锅。这边人事经理整日被老板催着要公司下一年的用人计划、培训计划、干部队伍建设计划以及相关的预算,并特别催促要招到高素质的人才;那边被各用人部门追着要人、要求提升自己部门的骨干以及增加有效培训次数,还经常被人莫名地到老板那里告状。此外,人事经理还要面对层出不穷的各种日常人事管理工作和诸如骨干员工跳槽、员工纠纷等棘手的事情。好不容易静下来做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计划却没有头绪,面对各方面的需求没有“抓手”。即使最终攒出一份工作计划,却连自己都觉得还会像去年一样处于被动地位,使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陷入“计划赶不上变化”,而且通常会导致出现这些局面:
岗位职责界定不清,人员冗余;
人员没有合理配置,人才浪费;
没有形成人才梯队,后备人才不足;
人员素质不高,缺少发展动力。
人事经理们开始面对越来越多的投诉以及领导不信任的可怕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事经理朋友们最后被迫早作打算。
这种困惑的表面问题是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缺乏系统性,招聘、培训、干部队伍建设、薪酬和绩效管理等工作较为随意,和公司人力资源规划脱节。而其根本原因在于人力资源规划缺乏可行性,制定过程缺乏对公司业务和人才结构的深入了解和科学预测。人力资源规划是各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目标,无目标的管理活动等于没有管理。因此,如果解决了人力资源规划的难题,那么其它问题的解决将步入正轨。
规划前先明确需求
人力资源规划是使企业稳定地拥有一定质量和必要数量的人力,以实现该组织目标而拟订的一套措施,从而求得人员需求量和人员拥有量之间在企业未来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匹配。
人事经理们在做人力资源规划前,必须思考3个层次的问题:
第一层次:企业的发展目标是什么?为实现这一目标,人力资源如何进行代谢和替换?组织结构如何变化?
第二层次:我们的人力资源现状如何?我们在人力资源方面的需求如何?如果存在用人差距,如何补足?
第三层次:公司是否有足够的员工?公司是否合理利用了现有的员工?公司是否需要开发现有的员工技能?
如何编制人力资源规划
这里建议人事经理们建立公司人力资源报表,对公司的组织结构、岗位信息、定编定员、人才结构进行详细的统计、记录和定期的更新。然后,就要开始做具体的规划工作,主要有岗位职务规划、人员补充规划、教育培训规划、人力分配规划等。
岗位职务规划主要解决公司定员定编问题。公司要依据公司的近远期目标、劳动生产率、技术设备工艺要求等状况确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岗位职务标准,进行定员定编。
人员补充规划就是在中长期内使岗位职务空缺能从质量上和数量上得到合理的补充。人员补充规划要具体指出各级各类人员所需要的资历、培训、年龄等要求。
教育培训规划是依据公司发展的需要,通过各种教育培训途径,为公司培养当前和未来所需要的各级各类合格人员。
人力分配规划是依据公司各级组织机构、岗位职务的专业分工来配置所需的人员,包括工人工种分配、干部职务调配及工作调动等内容。
具体人力资源规划编制有以下几个步骤:
1、制定职务编写计划。根据公司发展规划,综合职务分析报告的内容,来制定职务编写计划。编写计划陈述公司的组织结构、职务设置、职位描述和职务资格要求等内容。制定职务编写计划是描述公司未来的组织职能规模和模式。
2、根据公司发展规划,结合公司人力资源盘点报告制定人员盘点计划。人员配置计划陈述了公司每个职务的人员数量,人员的职务变动,职务人员空缺数量等。制定配置计划的目的是描述公司未来的人员数量和素质构成。
3、预测人员需求。根据职务编制计划和人员配置计划,使用预测方法来预测人员需求预测。人员需求中应陈述需求的职务名称、人员数量、希望到岗时间等。最好形成一个标明有员工数量、招聘成本、技能要求、工作类别,及为完成组织目标所需的管理人员数量和层次的分列表。
4、确定员工供给计划。人员供给计划是人员需求的对策性计划。主要陈述人员供给的方式、人员内外部流动政策、人员获取途径和获取实施计划等。通过分析劳动力过去的人数、组织结构和构成以及人员流动、年龄变化和录用等资料,就可以预测出未来某个特定时刻的供给情况。预测结果勾画出组织现有人力资源状况以及未来在流动、退休、淘汰、升职以及其他相关方面的发展变化情况。
5、制定培训计划。为了提升公司现有员工的素质,适应公司发展的需要,对员工进行培训是非常重视的。培训计划中包括培训政策、培训需求、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考核等内容。
6、制定人力资源管理政策调整计划。计划中明确计划内的人力资源政策的调整原因、调整步骤和调整范围等。其中包括招聘政策、绩效政策、薪酬与福利政策、激励政策、职业生涯政策、员工管理政策等。
7、编写人力资源部费用预算。其中主要包括招聘费用、培训费用、福利费用等用的预算。
8、关键任务的风险分析及对策。每个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中都可能遇到风险,如招聘失败、新政策引起员工不满等等,这些事件很可能会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转,甚至会对公司造成致命的打击。风险分析就是通过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驾驭、风险控制等一系列活动来防范风险的发生。
关键在于员工需求预测
公司员工的需求预测是根据公司发展的要求,对将来某个时期内公司所需员工的数量和质量进行预测,进而确定人员补充的计划方案实施教育培训方案,可以采用表1的格式。
合计
员工需求预测是公司编制人力规划的核心和前提条件。预测的基础是公司发展规划和公司年度预算。对员工需求预测要持动态的观点,考虑到预测期内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工作方法的改进及机械化、自动化水平的提高等变化因素。
员工需求预测的基本方法有以下三种:
1、经验估计法。经验估计法就是利用现有的情报和资料,根据有关人员的经验,结合本公司的特点,对公司员工需求加以预测。经验估计法可以采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方式。“自下而上”是由直线部门的经理向自己的上级主管提出用人要求和建议,得上级主管的向意:“自上而下” 的预测方式就是由公司经理先拟定出公司总体的用人目标和建议,然后由各级部门自行确定用人计划。最好是将“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 两种方式结合起来运用,先由公司提出员工需求的指导性建议,再由各部门按公司指导性建议的要求,会同人事部门、工艺技术部门、职丁培训部门确定具体用人需求;同时,由人事部门汇总确定全公司的用人需求,最后将形成的员工需求预测交由公司经理审批。 这种方式较为实用、简单,缺点是不太精确;适于中小型企事业熟悉本单位情况的人事经理操作。
2 、统计预测法是运用数理统计形式,依据公司目前和预测期的经济指标及若干相关因素,作数学计算,得出员工需求量。这类方法中采用最普遍的是比例趋势法。这种方法通过研究历史统计资料中的各种比例关系,如管理人员间工人之间的比例关系,考虑未来情况的变动,估计预测期内的比例关系,从而预测未来各类员工的需要量。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关键就在于历史资料的准确性和对未来情况变动的估计。
保持员工的供求平衡
另一个重要预测是对人才供给的预测。公司员工的供给预测就是为满足公司对员工的需求,而对将来某个时期内,公司从其内部和外部所能得到的员工的数量和质量进行预测。
员工供给预测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分析公司目前的员工状况,如公司员工的部门分布、技术知识水平、工种、年龄构成等,了解公司员工的现状。
(2)分析目前公司员工流动的情况及其原因,预测将来员工流动的态势,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不必要的流动,或及时给予替补。
(3)掌握公司员工提拔和内部调动的情况,保证工作和职务的连续性。
(4)分析工作条件(如作息制度、轮班制度等)的改变和出勤率的变动对员工供给的影响。
(5)掌握公司员工的供给来源和渠道。员工可以来源于公司内部(如富余员工的安排,员工潜力的发挥等),也可来自于公司外部。
对公司员工供给进行预测,还必须把握影响员工供给的主要因素,从而了解公司员工供给的基本状况。
公司员工的供求平衡是编制公司人力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公司员工的供求平衡不仅有员工需求与供给总量上的平衡,更重要的是要有员工素质、类别等供求结构上的平衡。
为做到公司员工的供求平衡,公司必须做好综合平衡分析,通常以公司员工供求平衡表的形式反映。此外,公司必须针对员工潜力进行分析,从数量上消除人浮于事的人力浪费现象,从质量上提高员工的素质,充分发挥现有员工的潜力。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企业在制定人力资源规划之前,需要重新审视企业的战略、流程和组织结构的设置,梳理岗位信息,进行工作分析。制定规划时,必须结合业务发展计划和工作分析结果—职位说明书及组织操作手册进行,切忌简单问题复杂化;最后,还应在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方案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和培训规划,设计客观的薪酬体系和绩效考核体系,才真正能为企业的持续性发展提供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系统。
❽ 如何实现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指在企业总体战略框架下对人力资源进行使用、管理、控制、监测、维护和开发,籍以创造协同价值,达成企业战略目标的方法体系。华恒智信相信,只有通过系统研究企业现状背景与遇到的问题,再深入进行专业的分析,才能有针对性的选择合理的人力资源体系架构,才能实现支持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目标
❾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定位
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增强。许多企业已经认识到人力资源是最具有竞争优势的资源。在外部环境不断变化的今天,企业要想取得可持续竞争优势,就不能仅仅依靠传统金融资本的运营,还必须靠人力资源优势来维持和培育竞争力。这种变化促进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性定位研究。这种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1、对促进人力资源管理职能转型的主要因素的研究,揭示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所面临的挑战。马托森、杰克逊(Mathis & Jackson)等人侧重于人力资源管理对产业转型和组织重组的适应性方面加以论述。他们认为最主要的挑战来自于:经济和技术的变化与发展;劳动力的可用性和质量问题;人口多样性问题;组织重组问题。戴维·沃尔里奇等基于组织面临全球经济、如何维持自身优势的角度加以描述。他们认为,要想在激烈的全球经济竞争中保持优势,人力资源管理就必须要克服来自8个方面的挑战:全球化;价值链重组;创造利润增长途径的变化:以能力为本;组织竞争力模式的变化;技术创新和进步;教育创新,组织再造和重组。
2、对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战略性定位”。基本的观念是:当代人力资源管理是组织的 “战略贡献者”(Strategy contribution)。马托森从三个方面论述这种“战略贡献者”的作用:提高企业的资本运营绩效;扩展人力资本;保证有效的成本系统。斯托瑞则认为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是:保证组织在“竞争力、利润能力、生存能力、技术优势和资源配置”等方面具有效率。舒勒、胡博等人则从组织战略目标实现方面论述战略人力管理管理职能,他们认为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是统一性和适应性相结合的人力资源管理,必须和“组织的战略”及“战略需求”相统一。他们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分成几个不同的部分:人力资源管理哲学、政策、项目、实践和过程,认为每个部分都是一种“战略性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同时又是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沃尔里奇则提出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性角色”的概念,认为当代人力资源管理已经从传统的“成本中心”变成企业的“利润中心”。在这种转变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的角色也处于不断的转型中,正经历由传统的“职能事务性”向“职能战略性”的转变。他描述了四种主要的角色:管理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的结构;管理员工的贡献程度;管理企业或组织正在经历的各种转型与变化。沃尔里奇认为,人力资源管理若要能够有效担当这四种基本角色必须掌握四类基本技能,即:
(1)掌握业务(Business Mastery):要求人力资源管理成为核心经营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了解并参与企业基本的业务活动,具有强烈的战略业务导向。
(2)掌握人力资源(HR Mastery):确保基本的管理和实践相互协调,并担当起一定意义的行政职能。
(3)人力资源信誉(HR Credibility):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及其管理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信誉体系,具备广泛的人际关系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4)掌握变革 (Change Mastery):积极参与推动企业的变革,并提供有效的决策信息依据。
劳伦斯·S·克雷曼(美)、乔森纳·斯迈兰斯基(英)等人,侧重于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价值链的重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边界的扩展等角度,阐述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战略性定位。他们认为当代人力资源管理正日益突显其在企业价值链中的重要作用,这种作用就在于它能够为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提供“附加价值”(added value)。因此,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必须积极加强与企业各业务部门的密切联系,支持配合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为此,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必须从过去传统的 “权力中心”(power center)的地位转变为“服务中心”(service center)的地位;由于企业组织结构的创新和变革,必然引起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变化和扩展,人力资源管理将越来越多地参与企业战略制定、业务经营、技术创新、员工精神培育等战略性活动。总之,人力资源管理正日益成为企业建立竞争力优势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