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管理 » 历史资源如何利用
扩展阅读
研究开发费用怎么资本化 2025-01-11 17:00:23
定投怎么降低持仓成本 2025-01-11 16:35:28

历史资源如何利用

发布时间: 2022-02-08 16:02:51

㈠ 作为河南人,你如何利用历史资源推动河南发展提供一条合理化建议

河南的历史文化也是相当悠久的,我建议以黄河为题材来做宣传

㈡ 如何利用乡土历史资源进行教学研修计划

在教学语言的运用上也下过功夫,并融合一些地方方言,使得语言生动、风趣,带有启发性和鼓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能够主动学习。例如,我在讲“两步计算应用题” 时,把两步计算应用题的间接条件

㈢ 如何让历史资源活起来进行党性教育

国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历史课堂多多呈现动与活的情景,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这里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如何让历史课活起来的问题.
第一,积极开发并巧用教学资源
关于教材,新课改指出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事实上也应该如此.历史教科书是开展历史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是历史教育资源的核心部分,但绝不是唯一的.因为,历史学科所具有的独特性质,使其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这些资源包括文字资源、影视资料、历史文物、历史遗址遗迹等.我们所使用的历史教科书只是其中的一种文字材料而已.可见,有待我们去开发和利用的历史课程资源还很多.
1、图书、报刊资源是常见易获的教学资源.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人文学科,涉及的知识广泛.图书和报刊,社区部门单位有,学校有,不少个人也有,只要留心,是极易获得的.图书馆资料最齐全,如通俗历史读物、中学生历史刊物、历史文物图册、历史地图、历史图表、科学技术史、文学艺术史、考古和旅游等方面的读物,可以借来一用,也可以组织学生去阅读或摘录.在报刊方面,除普遍订阅的日报与历史专业报刊外,我觉得还有《文萃报》、《中国剪报》、《文史博览》等对历史教学很有帮助.老师平时注意收集和保存这些,就可供急用之所需;号召学生课外去阅读摘录,既可丰富学生的社会人文知识,加深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又能促使他们的动,促进课堂的活.这是一举多得的事,师生都应该乐意为之.
2、乡土、社区资源是学生最信服、最易接受的教学资源.作为一个历史教师,应当随时随地地发现和利用社区中的乡土资源,如历史见证人、历史专家学者、历史教育专家、阅历丰富的长者等.巧用这些资源,学生最信服、最易接受,因为他们的现身说法,能够在不同层面,从多种角度为学生提供历史素材和历史见解.家庭也是历史学习的一种资源,家谱、不同时代的照片、图片、实物,以及长辈对往事的回忆和记录,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有助于学生的历史学习.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很感兴趣,喜欢探究.如果教师恰当巧用这些社区乡土资源,不仅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丰富其历史知识,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积极性,活跃历史课堂.
3、广播、影视资源是鲜活生动而又丰富的教学资源.近年,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与录音大量增加,成为一种非常重要且容易获取的资源.文献记录片一般能够真实生动地再现某段历史,刻画某些历史人物,叙述某些重大历史事件,对帮助学生理解和体会历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应重点利用的音视频资源.还有一些比较接近历史实际的影视作品和娱乐性的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只要其违背史实不多不远,也可以有选择地利用,因为它们或多或少地提供了某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风貌,有益于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感受历史,以增强其历史感和历史理解能力.这类资源多,关键在巧用.要巧用,先是精选画面,再是优化重组内容,然后是确定最佳的呈现方式.时下的教育装备较以前有很大的进步,呈现方式可采用录音带、VCD或者课件播放.前两种方式播放,对于一般的学校来说应该是不成问题的.之所以要精选,是因为课堂教学时间段,而可取的资源多;之所以要优化重组内容,是因为这类资源毕竟不是为教学而专门设计的,我们的教学内容比较集中,教学程序也自有体系和规矩;之所以要确定最佳的呈现方式,是因为这些资源生动鲜活,采用其他方式呈现会失去其生动与鲜活的特性,我们的学生喜欢的就是这方面.
4、信息、网络资源是丰富而又便捷的教学资源.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历史教学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和丰富的教学资源.随着教育装备水平的提高,网络已进入不少校园,我们应该好好地利用,使之为历史教学服务.特别是计算机教学的推进,更加方便我们充分利用各种与历史学习有关的计算机教学辅助软件、多媒体历史课件、远程教育中的历史课程,互联网提供的历史教育网站、历史资料数据库和图书馆、档案馆网站等,以获取丰富的历史教学资源.我觉得对于初中历史教学很有帮助的网站有许多,其中尤以中学历史教学资源、人教社初中历史、初中历史教学网、中基网历史、历史中考网、历史图片素材、历史教学资源等网站为佳,我们不妨进去浏览浏览,会得到一些收获的.巧用这类资源,精选仍然重要,更值得注意的是要及时下载并保存,因为有些专题性的资源过期再难觅.
除了上述的四类资源外,还有一些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我们可以很好的开发利用.如历史遗迹、遗址、博物馆、纪念馆、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蕴涵丰富历史内容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这些资源也当因地制宜地加以利用.总之,在这方面我们应当树立在生活中寻找历史教学的灵感的观点,把能够为我历史教学服务的资源都尽可能的开发和利用起来,去伪存真,取精用宏,为学生学习动起来、历史教学活起来所用.
第二,精心设计好课堂教学 如果说积极开发和巧用教学资源是历史课堂教学活起来的基础的话,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就是使学生动起来、教学活起来的框架.因此也是很重要的一环.我认为初中历史教学要使学生动起来、教学活起来,在教学设计一环必须扎扎实实备好课
一要备教材.要备好教材,就得熟悉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新的历史课程标准是教师备课的指导性文件,与以前的历史教学大纲比较,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教学要求与教法等诸方面都有许多的不同.教师要认真钻研,弄清其新变化、新要求,做到脑中有课标.教材是教师备课的主要依据,教师要深入钻研,了解其内容、要求、编排意图与体系以及各章节在全套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对即将讲授的章节的钻研,要达到懂、透、化的程度,做到心中有本.在钻研教材的时候,要对你所开发且可用的课程资源,进行精选补入;还要广泛阅读有关参考书,以便更好地掌握教材,并从中选取一些材料充实教学内容.
二要备学生.备学生,就是要求教者全面了解学生,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备课要把备教材与备学生结合起来.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基础,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和思想状况以及他们的学习方法、习惯等.这样,才可是使所设计的课堂教学足以让学生动起来,达到教学活起来的目的.还要充分估计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同一教学内容会产生什么不同的反映,预想的困难一旦出现将如何克服.这是备课时必须认真考虑、周密设计的.
三要备教法.课堂要让学生动起来、使教学活起来,教法的设计尤为重要.教学要优,效果要佳,教师就须在备课时认真考虑教法,恰当地组织教材,精心设计好教学程序,做到手中有法.历史教学的常规方法有讲述法、读书指导法、教具演示法、谈话法等.正在推广或探索中的高效教学法有讨论法、情景再现法、图示法、启发式教学法、三段式教学法、立体式教学法等.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教法的确定要从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个别特点、知识基础、班级情况和学校的教学条件等实际出发,要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三个目标的培养、发展和实现.
四要备教学手段. 课要上好,得有好的教具相助.这些教具的恰当使用,就是我们所称的教学手段或教育技术.用得好,对于课堂让学生动起来、使课活起来、效果好起来是极为有利的.时下大多数教师采用的不外乎图表实物、音像资料、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四类.一堂课究竟用哪些,何时用,怎样用,都必须在备课时设计好,课前准备到位.前两种是大家经常采用的,已经能够运用自如了.这里我只就后两类的使用作些提示.
多媒体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在教学方法上具有新颖性、多样性、趣味性.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将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把空间距离变近或变远,把微观的事物放大,把宏观的事物缩小,突破时空限制,可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建立感性认识,易于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教师把学科最新、最前沿的知识信息传给学生,扩大知识视野,提高教学效果.
网络技术的利用,能最大限度地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使课堂教学生动、活跃、优质目标的实现如虎添翼.我在教学中使用网络技术,主要有五:之一是利用网络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问题是教与学的心脏.创设问题情景,就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景的过程.之二是引而不发,诱思导学.这里的发是指把知识点直接加以解脱.为使全班学生的主体性更好地发挥,心理潜能更好地挖潜,探索精神更快形成,教师没有必要发,而应该很好地利用网络技术进行诱发、引导,学生的整个认知系统才可激活并高速运转起来,由最初的萌芽状态进入主动探索新知阶段.之三是利用网络技术,为学生提供独立探究的环境.独立探究,就是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的过程.在学生独立探究时,要及时将其各种方法调至主机并投射出来供大家讨论,还要适时引导其自己发现问题、自我矫正,将探究之机留给学生.之四是利用网络科学激疑,创设最佳的学习心境.在课堂,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以创造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促使其认知情感由潜伏转入积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如此才能实现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创设最佳的学习心境.之五是利用网络建构自主探索,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这点浅显而易明了,在此不需解述.
第三, 恰当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新课改的核心是教师、学生角色定位的转变,即确立教师的主导地位.这是让学生们动起来、历史课活起来的保证.教师恰当注意好六个导:
一,诱导.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这是第斯多惠说的.教师要诱导学生的求知欲,充分挖掘历史自身的魅力;运用提纲挈领的引言、直观形象的图表、极富理性的推理、思辨性强的提问、新旧知识的亮点以及生活中密切相关的事例来设疑引思,激发其学习兴趣.
二,引导.教师的教贵在一个引字.我们可以利用历史的学科特性,引导学生学习历史、分析历史、审视历史、探究历史.当然,老师的引导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是能够使学生的思维更具广阔性、灵活性、深刻性的,只要是有利于学生学习动起来、课堂教学活起来的,都可以恰当的使用.
三,疏导.学生受基础知识、思维定势、读题判断等因素的影响,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思维障碍.教师此时应该是问题的诊断者、思维的疏导者和心理的开导者.我们不必给予学生现成的答案,而应用观察、分析、比较、归纳、联系等方法,对症结进行仔细分析,细心点拨,帮助学生自行解惑.
四,辅导.新课改提出,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初中历史知识是学生未来所需要的,但他们的历史素质参差不齐,不可能同头并进.对此,老师可组建学习小组,在小组内好、中、差学生分层次纵向合作,结合老师的个别辅导,把教学由课内延伸至课外.这样,既解放了教师,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促进后进生的进步,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五,指导.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其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寻求问题的解法,而不仅是记住过程;指导学生探求新的思路,而不仅是套用过去经验;指导学生发挥联想想象,而不仅是重复固有模式.
六,倡导.历史不仅是专业课程,也是重要的文化教育课程.它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审视思辨习惯、全面系统分析处理问题的态度以及客观、真实、公正地判断、评价精神,都具有深刻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可见,历史是一门知识,也是一种文化,它具有很强的人文性.所以,教师要利用这一平台,倡导历史的人文价值,倡导正确的历史观,倡导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这里既包括课程内容蕴涵的人文知识,又包括教学过程中应弘扬的关怀人、尊重人、解放人、提升人的人文精神,还包括历史学习中应特别重视的重史实、重客观、重背景、重借鉴、重扬弃、重批判的人文方法.

㈣ 对历史古迹类旅游资源应如何开发与利用

对旅游区进行开发,从某种角度来说,本身就是一种破坏行为。开发旅游区,就要在旅游区内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宾馆、饭店等,甚至还开办工厂,这一切,都破坏了文物原有保存环境。特别是在文物古迹周围办工厂,在文物保护单位建设控制地带内修建体量高大的建筑等等,直接威胁着文物的保护。2.短视行为导致文物被破坏的恶果。某些旅游部门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刮益,为了在短期内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对文物古迹进行掠夺性的开发利用,超负荷地接待旅游者,结果加快了文物古迹的老化、破坏乃至毁灭,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3.任意改造文物,造成文物被破坏的悲剧。某些旅游部门为了提高文物古迹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使其长期为旅游服务,在发展旅游的同时.确实对文物采取了一系列维修与保护措施。但由于有关人员文物专业素质差,不懂得文物的维修与保护应尽量使其维持原样、符合其历史时代特点,而是对文物古迹进行随心所欲的“改造”,将其弄成一个大怪物,名为保护,实为破坏。4.旅游业对环境的污染,使文物遭到破坏。车、船等交通工具排出大量的废气,严重污染了旅游区的空气。旅游基础设施中排出的废水、废渣以及船舶泄出的油污等严重污染了旅游区的水源。这些被严重污染的水和空气对文物古迹有着强烈的腐蚀作用。5.游客对文物的破坏,众多的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大量的水份,使文物古迹受到浸蚀,特别是在洞窟、古墓、地下室等古迹中表现得非常明显,旅游者的踩踏、攀登、抚摸等行为可严重损坏文物,例如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埃及金字塔,由于长时期中大量游人的攀登,已经受到严重损害。北京八达岭长城的城砖连遭高密度游人的脚踏手推,出现了严重的凹陷松动。凡游客所到之处,都存在着在文物古迹上乱刻乱涂的现象,更有甚者,竟然用敲砸等手段盗取文物古迹的部件,此等野蛮行径,严重地危害着文物古迹的保护。四、搞好文物保护、推动旅游事业的发展保护文物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利用文物,发挥其作用,实现其价值。在保护好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在利用的过程中加强保护,是我们应坚持的原则。文物作为一项重要的旅游资源,既可吸引游客,获得经济效益,又可通过旅游活动起到对人们的宣传,教育作用,弘扬传统文化,并可使文物本身得到一定的保护,这样,既保护了文物,发挥了文物的作用,又达到了发展旅游的目的,文物事业与旅游事业可谓是相互促进的。旅游的发展,对文物保护有一定的负作用,这是不容忽视的事实。但我们决不能因此而将文物保护与发展旅游截然对立起来,任何极端的观点和行为都是极为有害的。忽视负作用,对文物只用不保,既不利于文物保护,又会损害旅游景观,从而降低经济效益。一味地夸大负作用,只保不用,既违背了我们保护文物的根本目的、又无视人民群众的普遍心理需求。正确的策略应是:在保护好的前提下,合理地利用文物为旅游服务,边用边保,采取各种政策和措施,尽量消除对文物保护的负面影响,使文物事业与旅游事业的结合达到和谐、完美的境界。要达到如此境界,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将文物保护工作纳入本地区旅游事业的长远规划。各地政府部门和各旅游主管部门应认识到文物对发展旅游的重要作用,深刻认识到保护文物的重要意义,在制定本地区旅游事业发展规划时,应对旅游区内的文物保护工作有明确的规划,以指导旅游区内文物保护工作的进行。2、建立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如对级别较高的文物古迹应派专人负责,对旅游区内的文物古迹要经常或定期检查,从旅游区的经济收入中提出相当部分,专用于区内的文物保护工作等等。3、文物部门与旅游部门在文物保护工作方面应密切配合,建立兄弟般的合作关系。4、严格控制客流量,防止超过最佳容量。超负荷地接待,最易使文物受损,因此,对客流量应严格控制。5、严防游客的有意破坏。在游客进入旅游区时或在游览途中,应不断地对其进行宣传、教育,对有破坏行为并引起不良后果者,应采取法律、经济等手段予以制裁。

㈤ 历史教师怎样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课程资源

;初中历史教师必须了解课程资源的构成,明确各种资源;历史课程资源由教师资源、学生资源等动态资源和历史;一、教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历史教师的基本素质和人文素养是历史课程资源中重要;教师的基本素质和人文素养包括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思想政治素质决定着教师职业活动的方向

历史教师怎样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课程资源

四川省珙县洛表中学 李崇德

初中历史教师必须了解课程资源的构成,明确各种资源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及相互间的影响,把握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的原则,才能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课程资源。

历史课程资源由教师资源、学生资源等动态资源和历史教科书、学校图书馆、校外各种历史资料等静态资源构成。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去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引导学生利用自身资源去开发和利用历史教科书等静态资源。静态资源对动态资源有催生和推动作用,正是利用这种作用,促使动态资源产生质的变化,实现历史课程的有效教学。

一、教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历史教师的基本素质和人文素养是历史课程资源中重要的教师资源。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已经积累了相应的教师资源,对这些已有的教师资源,教师要认真挖掘和利用。在已有教师资源的基础上,历史教师通过不断地学习、探索和创新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开发出新的教师资源,正所谓教学相长。由于教师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呈现不断发展变化的态势,我们把它称为动态资源。

教师的基本素质和人文素养包括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养、教育理论和教育能力素养、职业道德素养、身体和心理素质等。

思想政治素质决定着教师职业活动的方向、职业活动的态度和教师工作的效益。热爱祖国和人民,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教学活动中勇敢地坚持真理,热情洋溢地向学生传播真理;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等思想观点指导教学实践活动;全球意识,国家观念,合作精神,竞争意识,科技意识,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战略。上述都是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具备的思想政治素质。教师把自身具备的这些资源渗透到整个历史教学活动中,言传身教,感染学生。用自身言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教学九年级下册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等内容时,让学生知道改革开放后,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在处理国际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因而我们既要对外开放,学习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又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既要竞争,也要合作。

掌握系统的历史知识,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是从事历史教学的前提条件。初中历史教师不仅要扎实地、系统地掌握历史基础知识,还要不断地、广泛地涉猎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领域方方面面的知识,时常关注文化科学的新发展、新成果。一是系统地掌握历史基础知识,有助于充分开发和利用历史教科书这一课程资源,实现有效教学。二是学生会把媒体上看到的和生活中听到的向教师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虽然教师不可能完满回答学生提出的所有问题,但至少应该站在一定的高度,给学生有益的启发或引导,培养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三是历史新课标和教科书直接给学生的知识是有限的,教师不仅要准确把握知识点,还要对相关内容作必要的补充。如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分别从背景、过程、影响等方面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实行土地改革、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开展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农村经济政策,这些经济政策的变更,就是党和国家对农村生产关系作出的四次调整,调整农村生产关系就是为了解放农村生产力。有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等知识,就需要历史教师补充讲解,学生才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总之,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得有一桶水,且这桶水还必须随时充实和更新。

初中历史教师还要继续学习教育概论、教学论、德育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心理与教育测评、青少年心理及历史学科教学论等教育教学理论。培养自身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交际能力等。历史教师还应加强体育锻炼和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强烈的教育使命感和责任感从事历史教学活动,孜孜追求理想的教育,维护教育的公平公正,育人为本,以宽容之心善待学生。身教重于言教,以自身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熏陶学生。

二、学生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学生资源当然也包括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人文素养。教师资源更多的是强调其共性,而学生资源则更多的突出其个性,诸如智力因素(个体差异、年龄差异)、心理特征、兴趣爱好、意志品质、社会阅历、知识储备、认知水平等。学生是接收教育的对象,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所有历史课程资源都要通过学生而形成新的学生资源。逐步掌握历史知识和技能,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形

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逐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历史和社会进行全面的认识;这就是新的学生资源的形成过程和目标,因而学生资源也是动态资源。开发和利用历史课程资源最终就是为了在原有基础上快速有效地形成新的学生资源。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爱好是学生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对历史有无兴趣,能否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历史教学活动成败的关键。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一是通过毛泽东喜欢读《智囊》、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等例子,让学生明白鲁迅“读史可以明智,知古可以鉴今”的道理。二是让学生明确学历史可以“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更好地认识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三是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例如教学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一文,组织学生参与板书设计,得出下面板书设计方案,展示了学生的聪明才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也就得到培养。四是开展多种历史活动,让学生感悟学习历史的乐趣。如召开历史故事演讲会、历史观点辩论会,

编演历史课本剧,搜集整理地方志,搜集古铜币、邮票、布票、粮票、油票、像章、袖章等小文物,游览当地名胜古迹等。

学生的意志品质也是重要的学生资源。自觉地独立地制定切合自己实际的学习目标和计划,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前提。实现目标的

过程中必然会遇到来自客观方面的各种困难和主观方面的不良情绪的干扰,这就需要学生自觉地排除各种干扰,坚持努力学习。人际关系的处理,学科之间的平衡,学习时间的分配,学习方法的改变等,都需要学生自觉地、独立地进行调节。学生只有保持优秀的意志品质,才能保证学习成绩的稳定和提高。学生的自觉性、独立性、坚韧性等意志品质,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引导、培养和强化。初中历史教科书中,王羲之、林则徐、袁隆平、林肯等皆是意志品质优秀的典范,历史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些典范,加强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学习历史的方法既是学习历史的技能技巧,也是学习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习惯和品质。学生只有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才能对历史信息进行有效接收、加工和运用。学习历史的方法具体到学习历史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如阅读历史教材(历史教科书、资料和读物)、听课、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搜集历史资料、探究问题、评价历史(历史人物、事件、现象)、记忆历史、做历史练习、复习历史等。阅读教材的主要方法是边读、边想(知识点、知识点间的联系、重点难点、对关键语句的理解、字面背后的含义)、边写(标符号、作批注、写心得)。听课的方法是边听、边思(音义辨识、信息筛选、问题反馈)、边记(板书提纲、基本概念、重要观点)。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和教育对象,在学习方法上给予恰当的点拨。如记忆年代是学生最感头疼的,其方法有联想法、谐音法、形象法、对比法、口诀法、串联法、强化法、重复法等多种。教师只能根据具体内容举例点拨,哪种方法最有效,还得学生自己去尝试,进而找到适合他自己的方法。

三、静态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历史教科书、学校图书馆、历史遗迹、博物馆等课程资源虽然也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但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相对于教师资源和学生资源来说却是不变的,故称静态资源。静态资源是学生借助教师提供的动力用以生产出新产品的原材料。原材料质量的好坏决定着新产品质量的优劣。条件不同,原材料的来源也有差异。

历史教科书是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主要载体,是开展历史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资源。教师要善于利用导入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正文和自由阅读文段,圈点勾画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做上必要的批注,对历史知识进行梳理和整合,

构建并掌握历史知识体系;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探寻、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引导学生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评论,培养学生树立唯物史观;引导学生把相关历史知识作归类比较,如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三次科技革命,战后美国、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等,旨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中“文献资料栏”和“自由阅读卡”、思考回答“动脑筋”栏目的问题,全面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和人文素养。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在设计课堂教学方案时尤为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储备、认知水平、能力强弱等因素。

学校图书馆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农村中学图书馆的规模小,藏书数量少,门类不齐全,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书籍可能不多,但农村初中历史教师仍然要加以开发和利用。为了更加有效地利用图书资源,应教给学生目录检索方法,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阅读能力等,结合教学内容和教育目标,选择那些有助于学生对学习重点的理解、有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读物,合理安排时间,引导学生认真阅读。

校外更具丰富多样的历史课程资源。如历史遗迹、遗址,以及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再如乡土教材、地方志、文史资料、家谱或族谱、影视资料、网络资源等。教师应根据学校所在地具有的历史课程资源进行认真选择和充分利用,组织学生参观游览、调查访问、搜集整理,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获得第一手历史资料。

例如组织学生参观洛表镇牌坊街的牌坊,让学生观看古牌坊的建筑样式、结构和材料,观赏古牌坊上那些雕塑和绘画,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通过古牌坊上的文字记载,知道立牌坊是封建统治阶级对古代妇女贞、节、烈的宣扬,再让学生结合古今历史进一步思考明确,这是封建统治者强加给妇女的精神枷锁,是对妇女身心的摧残。最后让学生写一篇记载古牌坊的历史资料。

再如带领学生参观麻塘坝僰人悬棺。参观前,让学生阅读《悬棺之谜》、《悬棺上的民族》及《珙县文史资料》上有关悬棺的内容,搜集民间有关僰人的传说,拟定参观路线和推荐景点解说员(由学生分别担任),为揭开悬棺之谜作准备。参观时,让学生重点观看悬棺陈列馆收藏的文物和九盏灯峭壁上的悬棺和岩画,听好解说,做好记录。
参观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谜团,发表自己的猜想,再现古僰人的生产生活场景,以及在封建统治者残酷压迫下僰人英勇抗争的场景,并对此作出评价。

总之,按《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合理开发历史课程资源,“合理”就是要围绕教学目标,选取有助于学生全面、客观、辩证地分析历史的资源;选取反映历史真实状况,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资源;选取那些易于在教学实际中应用,能省时、有效的资源。有效利用历史课程资源,“有效”就是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学生对学习重点能正确理解和把握,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形成正确认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㈥ 历史教学中怎样运用好多媒体资源

现在的课堂多媒体设施主要是投影机、电脑、挂图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可能有电子白板等。
历史课堂其实是一个多维度的线性的教学课堂,因此如何用好现有的多媒体设备十分重要,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做好该堂课的PPT,使用投影机教学,这个PPT,要切合你这堂课要讲的内容,最简单的设计方法就是线性设计,按年代或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进行设计,多做课堂思考题和知识点讨论题。将这些题目嵌入你的PPT中,在利用投影机讲解时分配这些课堂互动的时间。
二、挂图主要用在一些直观展示项目上,例如人物、地图分析、时间分析、条款陈述等内容上,实际上你用好了PPT,挂图已经过时。
三、电子白板作为现代教学中一个较为领先的多媒体设备,如果你校有这个东西,那么你完全可以将教学内容虚拟化,衍生出许多生临其境、图文并茂的教学方式,具体可以看看网上的电子白板教学演示

㈦ 如何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文化产业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加快,文化的交流和相融趋势明显。保持和发展民族文化特性,并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转化为适应现代经济需求的文化产品,对于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文化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化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日益成为各地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指标和关键因素,成为21世纪经济全面持续协调发展的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对于一个地方而言,文化是灵魂、是其内在吸引力,文化产业对城市软实力的提升有其他产业所不能比拟的优势,特别是对城市形象、城市环境、城市文化、城市精神、城市凝聚力、城市地位甚至城市的政治文明等方面的直接促进和价值提升作用非常巨大,是提升城市综合实力、保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宁洱县的文化旅游产业要发展,以下几个因素不容忽视。

依托资源,“创意为王”。

魅力源于实力,实力展现魅力。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是文化产业的基础,发挥地方优势,打造文化品牌的意义十分重要,我认为要本着发展“人无我有”、“人有我独”的特色文化产业理念,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呼应时代,贴近大众,适应市场,把文化资源提升为文化产品,创造一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的文化品牌,才能迅速提高地方知名度和美誉度。然而,有了好的资源如果没有创意、包装与整合,也难于形成产业基础。要提升文化软实力,必须在全面繁荣文化事业的同时,以战略的思维和眼光推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丽江、凤凰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好,能把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的效果发挥到了较高水平,且在不断提升创意,体现和贴合群众性和大众消费的特点,较为吸引人。

努力创造市场的聚集效应。

文化产业除了有好产品,还要有市场的聚集效应,必须把旅游、文化、科技、市场有机结合起来,要彰显人气,只有把人吸引进来,才能有效应。文化产业是综合性产业,市场空间大,社会效益大,最为直接的就是能够带来就业岗位的增加,相关产业收入的提高。这就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支持配合、相互协作,深层次地研究、挖掘、整理、开发,利用地域文化资源作为重要内容,开发各类衍生文化产品,形成高效益的文化产业链。综合考虑文化产业的综合性,提供所需的服务、配套设施,健全功能,使游客既得到精神层面的享受,也得到物质方面的满足,使之乘兴而来、满载而归。

政府主导、市场运作。

坚持用市场的眼光看待文化资源,用市场的方式配置文化资源,用市场的机制开发文化资源。我县旅游产品档次低、品种少、总体上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积极主动挖掘整理当地文化资源,主导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调控和支配资源,同时大力营造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外环境,把市场运作交给企业,既要培养当地的文化企业人才,更要吸引省内外有实力有经验的文化企业和经营人才到我县投资文化产业,通过打造会展、传媒及一大批文化服务和旅游品牌,才能共同形成和做大做强一个地方的文化品牌。

科学规划,保证投入。

规划是做好文化产业的指导性文件,一方面能突出重点,即先做什么项目,后做什么项目;另一方面,可以明确文化产业的政治、经济和市场的目标。文化产业是高投入的产业,特别是创意产业,要不断的研讨,不断的创作,形成产品,还要进行市场运作,整个过程都与投入分不开,可以说,没有投入就不可能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因此,要充分考虑发挥地域文化优势,紧紧围绕打造旅游文化品牌的发展思路,制定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文化产业的发展要和自然、人文、社会环境相适应,开发与本地实际相结合的新兴旅游文化产业,以特色创名牌,以优势争市场,把特有的地域文化融于产品、管理、服务和营销之中。我们要依托我县多姿多彩的文化资源,深度开发和挖掘其人文价值、美学价值,加快建设民族文化旅游。同时要注重把发展文化产业和调整产业结构结合起来,把文化产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结合实际,科学发展。

做好文化产业必须结合实际,把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人文资源、自然资源、交通基础等和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结合起来,抓住重点,突显亮点。享受文化成果是人类经济社会的必然。借助云南旅游文化市场比较热的机遇,大力发展民族工艺品市场。但作为经济文化欠发达的边远地区,做好这项工作也不宜过急,要一步一个脚印的干下去,做一个项目成一个项目,逐步繁荣壮大。

几条建议

当前,如何充分发挥宁洱文化优势,打造宁洱旅游文化品牌,是长期以来的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我们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整合宁洱文化旅游资源,提升档次,赋予新意。

如红色旅游方面,把民族团结文化展示从屋内移至公园,着力建设民族团结之圣地;招商引资规划建设普洱茶文化城,着力打造普洱茶、普洱府及茶马古道系列文化,形成滇南大观园;磨黑古镇建设中,把杨丽坤故居与盐文化、磨中的红色文化、饮食文化做大做强;还要把以银饰品加工为代表的民族手工业壮大起来;把以那柯里为代表的乡村旅游做大起来,做精做强文化产品,使游客到宁洱后得到多方面的文化享受。

加强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环境支持。

借助昆曼大通道及泛亚铁路重点建设工程,极力改善宁洱的交通条件,使之真正成为大通道上的旅游文化重镇。同时,做好景区景点的软硬件建设,提升宾馆档次和服务质量,着力打造县城和特色街区,营造良好的基础设施环境和浓厚的文化氛围。

提高人文素质,服务文化产业发展。

传统农耕文化观念仍在束缚着宁洱文化产业的发展,对文化产业的认识,不少干部和群众中还比较模糊,甚至有不知道文化还是生产力,还能创收的理念与实践都不足,所以,落实“旅游文化活县”的战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式,大力培养文化经营人才,使文化产业的理念深入人心,自觉的参与到文化产业的发展中来。

出台鼓励政策,使文化企业有所获、有所乐。

要大力扶持文化产业的龙头企业,开发好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要保护好、引导好民营资本投资旅游文化产业的积极性,培育一批重点民营文化企业,积极促进文化产业投资主体多元化,逐步形成文化产业群,形成新的产业格局。要积极出台对现有文化企业经营户如银饰厂、奇石场的扶持政策,鼓励其他产业的企业家投资文化产业,给他们有培训学习的机会,对前来投资的文化企业,在用地、办理手续等方面给予倾斜协调,使他们有所得、有所乐,我们有发展、有市场。并以文化发展带动和促进旅游、餐饮等的联动发展。

大力发展经济,以经济发展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充分发挥宁洱资源、区位、交通之优势,极力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县城经济。只有县城经济的综合发展,才能带动和促进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文化产业在县城经济中的比重,形成良性循环。在推动云南省建设民族文化大省、文化强省的过程中,宁洱要彰显特色、展示独特魅力,通过大家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不断发展壮大文化产业,使之打造成为有活力、有竞争力、有浓厚文化底蕴、有国际化风格的特色产业。

㈧ 如何运用历史校内课程资源有哪些

《新课标》指出“凡是对实现课程目标有利的因素都是课程资源。历史课程资源既包括教材、教学设备、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以及历史遗址、遗迹和文物等物质资源,也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等人力资源。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水平同教学质量的高低密切相关,充分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资源,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的实现。”“鼓励和提倡不同地区和学校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资源。”

㈨ 历史文化资源利用,有的可以维持原功能,而什么也是常见的做法

从历史背景和条件分析来看,中日明治维新改革在同一时期,国情几乎是成功的,也几乎是失败的

㈩ 如何开发利用地方历史课程资源

有效开发利用地方历史资源
(一)关注课程资源,不断提高教师素养
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利用者,本身就是课程资源。要有效地利用地方历史资源,对教师的素养要求很高,教师首先要有扎实的学科知识、教育理论、教学方法,能博古通今、通晓中外、对地方历史资源要了然于胸。
(二)充分开发利用的历史资源 1.有效利用教材。如教科书、教参、《泉州历史》的乡土教材,校本教材《泉州历史人物》。 2.重视利用博物馆。如泉州博物馆、海交博物馆、闽台缘博物馆等,因为博物馆展示的实物资料、图片、史料无疑是最直观的历史知识。
3.参观、考察地方历史遗迹资源,探究其真实历史。泉州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约400处,由于数量众多,反而让一些同学忽视了其价值,也没有真正了解其历史价值,可以说是“熟视无睹”。教师要引导学生从遗迹遗址中发掘有效的历史资源。如有的学生在参观完“海丝”起点九日山,说:“一座小山,没什么好玩的,就是有一些石头、石刻。”这就是学生没有掌握获取历史信息、历史知识的方法。所以要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观察力、阅读能力。如引导学生观察遗迹时关注有关文字介绍、碑文等,从中提取有效的历史信息。
4.关注社会,向身边的人和物要历史资源。如家里的老照片、老人对过去的回忆、民间故事、族谱、家庙、民俗、当地报刊。如最近《泉州晚报》就有关闽南文化节做了几期有关的闽南文化专刊。也就是说只要有历史学的眼光,善于发现,身边就有很多的地方历史资源。如在“贵姓何来”一课探究活动中,就发现了很多族谱里含有丰富的历史内容,如“北人南迁”“胡汉交融”等相关历史。
5.善于运用新技术获取历史资源。如网络信息技术,内容全面丰富、图文并茂、生动具体,能用好它,快捷且高效,是重要的历史资源。
(三)精选、善用地方历史资源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没有时间专门来讲地方史,而要融地方史教学于课程教学中。教师对资源选择就显得非常重要。对民间的传说、故事等口碑资源,学生熟悉又有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认清真实的历史,不能以讹传讹,而应从故事中发现历史、挖掘历史。如,讲到戚继光抗击倭寇时,就可以引用泉州历史名人俞大猷,和他并肩作战,讲郑成功收复台湾时,讲其原是明末抗清的。让学生了解真实的历史,补充教材的不足,才能使学生理解后来康熙为何派施琅统一台湾。可结合泉州北峰的郑成功焚青衣处遗址、讲故事“反清复明”了解其招揽有识之士,共举大业的故事。而如传说:郑成功有三只眼,能知过去和未来。这种说法显然是不科学的。如有学生会讲这种故事,教师必须加以解析,说明传说和史实的区别。总之,教师要善于搜集、积累地方史的资料,发掘地方史与课程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有效地融入课堂教学中。
(四)用地方历史资源进行探究性学习
新课程指出:教学从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由重“教”向重“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如,在讲泉州港的兴盛和中外交往时,开展“泉州港的兴衰”的研究性学习,让学生收集有关历史资料等来了解泉州港的兴衰,探寻其原因。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历史,掌握规律。再如,讲到宗教有关问题时,可让学生去参观开元寺、清净寺、草庵、关岳庙、基督教堂,感受泉州宗教文化的丰富多彩,多元文化兼容并存的独特胜景,体会泉州之“世界宗教博物馆”!在课堂上研究讨论:你身边有哪些历史遗迹,各属什么宗教?为何泉州会有这么多种宗教还能并存下来?还可以组织历史兴趣小组,开展历史活动,进行专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