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管理 » 人力资源管理如何转型
扩展阅读
如何提高攀钢的成本 2025-01-13 06:25:44
血钻石是什么样 2025-01-13 06:25:42
美国钻石口罩多少钱 2025-01-13 06:25:41

人力资源管理如何转型

发布时间: 2022-02-11 15:13:45

① 如何从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转变

要在企业内部实施传统人事迈向现代人力资源的转变,需要从下面四个角度具体开展:
第一,从公司战略规划和实施层面,充分重视人力资源工作的设计。首先,必须要在概念层面明确二者的区别,传统人事管理更着重强调“事务性”,要求人更多的去适应事物,相反,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着更强调,因人设事,应根据不同的人的特征,为其安排更加适合的工作内容。
第二、在企业日常管理制度设计层面,需要更多地体现人力资源在管理制度中的核心地位,从制度上保障人力资源发展的重要性。通常人事部门在企业中属于服务性和弱势部门,制度性的强调对于人力资源工作开展非常重要。
第二,充分借助互联网,信息化技术的手段,将传统人事管理中一些重复性琐碎的工作通过计算机智能化进行替代和提升,更多的将重心放在了人力资源价值的挖掘和提升上。
第四,在具体的转变策略实施过程中,中高级管理者应该以身作则,起到带头作用,充分响应这次转变中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强调人力资源是未来发展中企业发展的最核心因素,自上而下推进转变的实施落地。

② 人力资源管理角色有哪三次重大转变

一、管理角色的转变 从成本中心到利润中心的转变,要求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必须在工作中担当着新的角色。 (1)战略伙伴角色。人力资源管理者需要参加企业战略的制 定,需要从人力资源角度对企业战略的形成施加影响。如摩托罗 拉公司在计划进入俄罗斯市场时,首先为俄罗斯雇员和顾客提供 培训和发展的机会, 为进入俄罗斯市场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储备。 (2)员工代表角色。人力资源管理者需要建立员工对企业的 忠诚感,帮助员工和企业之间心理契约的达成。人力资源管理者 的有效产出是员工整体满意度和参与程度的增强。 (3)变革推进者角色。在一个企业变革或组织转型中,处理 好公司人事事务是重中之重,企业不仅要妥善安排老员工,更要 为未来每一个关键岗位找到合适人选。
二、从绩效考评向绩效管理转变
三、从人事管理向能力管理转变

③ 在信息化时代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有怎样的转变

一、部门内部定位

当下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内部分工和岗位划定上,通常是按照人力资源六大板块进行划分,对员工的服务也划分成六块。由于每个模块间都由不同的管理员进行管理,在提供服务和沟通上必然会出现一定的偏差,从而导致服务体验下降和内部沟通成本的提高。eHR系统的加入加快了各项管理业务的处理速度,便捷的管理令企业对管理员的需求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这就意味着日后企业中的管理者需要单独处理多个方面,甚至整个部门的管理项目,而不是单独细微的一小部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内部定位上需要更加的开拓与包容。

二、改变技能定位

由于eHR系统能解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上的占据大部分工作时间的基础性工作,管理员在时间的解放基础上必须实现技能的升级,这也就让要求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工作技能上从以前的操作性管理升级为对管理的完善与设计上。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该通过完善企业的招聘管理模式、员工关系管理模式、培训管理模式、绩效管理模式等来衔接人事管理的各大板块,提升员工的体验满意度。

三、改变联系定位

eHR系统加入带来信息交互的便利要求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从之前游离于企业其他部门之外的管理局外人,纯粹服务者的定位转变为企业部门运转的监督者和管理政策的贡献者和协助者。加大与各相关部门的沟通,向其提供相应的人力资源的数据以增加相应策略的落地性,同时吸收反馈意见改善自身服务。

时代在改变,无论是在当下的eHR系统时代,还是未来更为先进的信息时代,人力资源工作只有不断与时俱进才能成为企业发展的有效推动力。

④ 华为前人力资源高管讲的人力资源管理转型与变革课程怎么样

人力资源管理转型与变革:
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持续的人力资源变革转型史。羿平女士在专访中首先谈及,近年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深刻意识到传统人力资源管理变革宗旨与实施价值所在。羿平女士认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转型,是基于将人力资源专家中心(HRCOE)、人力资源共享服务中心 (HRSSC)、人力资源业务伙伴 (HRBP)的结合,共同构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三驾马车”,即人力资源管理三支柱模式。此种转型,也是现今人力资源管理变革转型的总体发展趋势。

一般的中小型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并非需要设置完整、典型的人力资源三支柱运营模式。通常,人力资源专家中心、人力资源业务伙伴、人力资源共享服务中心这三个角色集于一身;当企业发展规模达到上千人以上,三个角色就需要彼此的功能与作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转型成为必然。

谈起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羿平女士借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人力资源业务伙伴可以称之为汽车的探照灯,可以洞悉外部环境的变化,掌握一手信息,也是具体制度和流程的实施者;人力资源专家中心可看作为方向盘,选择和调整前进道路的方向;人力资源共享服务中心可以称之为发动机,快速高效解决人力资源管理的内部问题。”

⑤ 如何实现人力资源管理角色的转变

随着各种专业性的HRM顾问公司和外包服务公司的大量涌现并日益完善,我国的HRM外包实践正在蓬勃发展。当将一些作业性、行政性事务外包出去后,一些人力资源工作者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HRM外包后,人力资源部做什么? HRM外包的发展实际上也是伴随着人力资源部门功能定位的转变及人力资源工作人员职业角色的改变而进行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HRM外包以后,人力资源部及其工作人员应重新界定自己的角色。

根据国内外成功企业的实践经验,人力资源部及其工作人员应在企业发展中着力发挥以下两种作用。

第一,企业发展的战略伙伴。HR们发现,除非他们及时更新角色意识,提升战略思维能力,否则,他们在企业高层会议桌前的“话语权”会越来越少。因此,外包后,HR们应使自己逐渐成为企业CEO和部门经理的事业伙伴,将HRM战略与企业的发展战略捆绑在一起,实现HRM战略与公司战略的“联盟”。

(1)推动组织变革。在竞争环境和客户需求不断变化的今天,组织与管理的变革是企业唯一的选择。作为HR,应站在企业发展的前沿,不断地塑造企业的结构、流程和文化,提高组织变革的能力,以此保持与企业整体战略意图同步。在组织变革的过程中,人力资源部门应该扮演好以下六种角色:①战略伙伴,企业组织变革的参与者,提供相关解决方案。②领导者,需要根据组织变革的状况改善现有的组织架构和实现创新。③推动者,参与变革和创新工作过程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在领导者和推动者的角色里,人力资源部需要有前瞻性的活动,而不是由公司告诉自己(人力资源部)如何去做,自己应该事先明白,为了这样的一个变革,自己需要准备些什么东西,自己该做什么样的调整。④协调者,员工的需求是无止境的,而公司可以提供的条件其实是有限的。作为一个协调者,只有了解员工的需求,才能更好地完成组织变革任务,在完成企业目标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满足员工的要求。⑤经理人,保持和改善已有的制度和机制,作为组织变革的指导性文件,推动变革的有序进行。⑥专家/顾问,为企业及员工切脉看病。通过对组织的分析,通过员工满意度调查,了解到组织的问题与员工的要求,同时做好深度沟通,帮他们解决各种问题,从而有助于组织变革的顺利进行。

(2)努力构建学习型组织。一个组织必须拥有快速学习和创新的能力,在知识经济社会,这种能力已成为企业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彼德?圣吉认为,学习型组织应是这样一种组织:“在其中,大家得以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维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以及不断地一起探讨如何共同学习和共同创新。”人力资源部应在构建学习型组织上,发挥主导性作用,持续地推进企业的知识创新和管理创新。

(3)做好高价值和高独特性的HRM活动。既然外包出去的是作业性、行政性的工作,留下的工作大都是具有独特价值的。如企业人力资源短期和长期规划、员工职业发展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等。这些正是人力资源部作为企业战略伙伴的工作体现。在摆脱行政事务的困扰后,人力资源部可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这些工作上。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员工在企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满足员工工作生活质量的要求将成为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核心目标之一。员工不仅希望得到公平、合理的充足报酬,对得到发展自我的机会和条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力资源部必须对员工职业发展管理做更多的思考。

第二,企业HRM外包活动的监管者。在HRM外包项目正式启动后,不要寄期望于一切都会按照事先签订的合同和进度表进行,为有效地实施HRM外包活动,减少或降低风险,企业应当成立一个以人力资源部为基础的HRM外包管理委员会,并做好以下这些工作:

(1)加强与外包商及内部员工沟通。沟通是使HRM外包项目取得成功的至关重要的因索之一。沟通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加强与外包商的沟通。外包商会向企业派出服务代表人员和现场工作人员。与这些人员进行沟通可使他们尽快适应企业的办公环境和氛围,更快地投入到服务工作中去。二是加强与内部员工的沟通。外包意味着变革,员工对变革总会有意无意地保持着一种警惕且排斥的心态,员工对变革的排斥多产生于对未来的迷惘,而当他们清楚地了解HRM外包将发生什么、为什么要发生、怎样发生、结果如何时就会欣然地接受这些安排。与员工进行沟通可以缓解员工由变革滋生的紧张情绪。三是沟通应经常化和制度化。为增进信任,实现合作,在外包过程中企业需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帮助和辅导外包商,以增进外包商对企业管理理念、价值观、HRM业务流程等各方面的了解,来制定出并有效实施适合本企业的服务方案。企业与外包商的沟通不仅仅是在合作开始时,也不仅仅是在合作结束时,而应是贯穿于外包合作的全过程,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同时,为保障沟通有效地进行,需要合作双方建立起全程沟通的机制,对沟通的方式、沟通的事宜和沟通的原则等作出安排。

(2)参与外包商的服务提供过程。为提高信息理解的正确性和HRM外包服务工作评价的有效性,最好在外包的职能领域内保留相应的经验丰富的人力资源工作人员,这些工作人员可以负责监控外包商的服务质量,并且在外包合作中,这些工作人员可通过HRM系统把与企业有关的知识、信息整理和记录下来,转化成企业自己的知识。这样就不会出现因某个外包商一走就把整个企业的一半带走的局面,使企业的知识不会因外包商的变动而流失。一旦外包失败,他们仍然熟悉公司的HRM现状并可组织内部重建或转包其他公司。

(3)对外包商的财务状况和安全状况进行监控。为了解外包商在服务期内财务方面的状况和确保企业商业秘密的安全。企业应定期评估外包商的财务状况,评估外包商信息系统和控制系统的安全性、完整性和保密性,审查外包商的业务能力以及应急计划措施,密切注视外包商内部与企业HRM外包项目合作的关键服务人员的变化。

(4)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外包企业需要根据监控外包商工作绩效的监控指标,每月按外包工作进度表和目标要求对外包商工作绩效进行评分,外包商工作绩效完全符合公司要求为5分,良好为4分,基本符合为3分,不符合为2分,小于2分为很差。若外包商连续三个月被评3分或连续两个月评2分抑或有一次小于2分、一年内共有5次得3分以下,都应视为存在服务质量低下的风险并启动“警报”,在“警报”响起的一刻,企业必须及时与外包商进行沟通,探讨有效提高服务质量的方式并按协议规定给予外包商相应的惩罚。

(5)督促并配合外包商对工作流程和方法进行持续创新。企业将一些HRM职能外包出去后,因依赖外包商提供的服务而面临着丧失自主创新机会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当随时关注效率低下和员工不满意的环节,并及时向外包商反映,共同探讨新的工作方法,协助外包商改进工作流程、提高服务水平。此外,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应实施反馈修正机制和动态目标管理,根据企业预设外包目标的变动,不断地整合、重构内外部的优势资源与能力,调整HRM外包方案。

(6)对HRM外包商工作进行整体评估验收。整体评估验收后,对外包结果基本达到预期要求的外包商,且拟进行长期外包的企业来说,应将外包活动的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给外包商,针对外包结果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差异,分析原因,提出双方改进外包效果应采取的可行性措施,以便外包商在今后的外包活动中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只有这样,HRM外包活动效果才会越来越理想。

对于因外包商的原因而导致HRM外包活动非正常结束的情况,企业应采取补救措施,将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补救措施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与外包商进行交涉,力争恢复外包活动,在交涉无效的情况下,要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二是对员工和客户进行必要的解释,让他们了解外包终止的真正原因,消除由此带来的员工的紧张感和社会公众对企业形象的低估。

毫无疑问,外包已成为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最引人瞩目的发展趋势之一!由于组织希望达到显着的成本节约、效率提升、价值创造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事务性工作开始剥离组织内HR的工作安排表。那么,在外包之后,HR如何通过努力,以获得有效影响公司各层人员的技巧和经验,日益接近企业的战略圆桌核心?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同时,机会仍然很多

⑥ 如何实现传统人力资源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的转变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企业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这个名词越来越被人们所熟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有效人力资源管理可以为企业带来无穷的生机与活力。

众所周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在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以说是新型的劳动人事管理,但是绝不能把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和传统意义的劳动人事管理混为一谈,也不能单纯地认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只是传统劳动人事管理的代名词,后者经过简单的包装就可以轻松的转化为前者。如何顺利地实现由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转变对一个企业,特别是像开滦这样一个具有百年历史的老国企来说,是一个新题也是一个难题。
首先要知道两者的本质区别,再从区别入手,将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中可以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所利用的精华部分直接拿来,并加以创新,最后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使之符合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需求,我认为这是实现由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转变的有效途径。下面从三个方面入手谈一谈我的看法。
一、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以事为核心,将人视为“工具”,要求人去适应事,始终强调个人服从组织和事业的需要,而很考虑个人的专长、兴趣及需要,而人是企业最具活力、能力和创造力的资源,这一资源作用发挥的好坏是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就是要以人为本,从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扼制个人兴趣、单纯为企业发掘优秀员工向激励人才、为企业培养人才转化,即以人力资源开发为重心。一是要尊重人、关心人,形成一种人文环境,为他们创造各种能充分施展才能的机会,使每个人都能在一种和谐的环境中尽其所能;二是要打破过去存在于企业中的各种关系网,形成一种公平、公正的分配和激励机制,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促使人才脱颖而出;三是不仅要使每个人都工作在最适合的岗位上,还要针对个人的特点和工作需求,制定相应培训计划和职业生涯规划。我们说人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有人才才具有无可替代的、不能复制的优势,但人才不能光靠拿来,我们可以对个别的管理或技术人才拿来,但我们不可能将所有的企业人才都拿来,我们也不可能只靠个别的管理或技术人才来创造企业价值,所以,企业的人才必须靠自身来培养。许多的外资企业对于职工的培养、职业前景的规划可谓用心良苦,正是为此,才有大批的人才汇聚到外企中去,外企吸引人地方的绝不仅仅是高薪,关键还在于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在这一点上开滦就做了很好的尝试,开展岗位带头人选拔培养工作,就是落实“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体现,也是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有效载体。
二、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侧重于近期或当前人事工作,多为行政性的业务,如招聘、薪资、档案管理等,照章办事,比较传统保守,对于企业发展变化只能被动地做出反应,人事部门也只是上级的执行部门,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则应该积极主动,不仅注重近期或当前具体事宜的解决,更注重人力资源的整体开发、预测与规划,具有策略性、放眼未来。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处于决策层,它要从传统的主要从事行政管理和事务工作中走出来,成为企业领导实施人才战略的参谋部门,扮演起战略伙伴、职能专家和变革倡导者的角色。战略伙伴就是要求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通过对人的管理帮助企业提高实施长远规划的能力。一个企业不仅要制订总体战略,而且还需制订各种职能战略,如人力资源战略、产品战略、研究开发战略等以保证和支持总体战略的实施,而在这些职能战略中,人力资源战略为其他职能战略提供人力资源支持,企业的任何战略决策,都需要人力资源战略决策予以支持和保证。职能专家则要求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设计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流程,将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职能模块的运作通过各个直线部门来完成。就拿绩效考核来说,对于企业每位员工进行绩效考核不能由人力资源部门具体来做,而是由各个直线部门的经理或者主管来做。人力资源部门只是对考核方案等提出建议,然后通过各个直线部门的主管或者经理讨论通过后由他们来直接执行,毕竟,人力资源部门再称职,对各个基层员工的熟悉程度都比不上他们的直接管理人员,况且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的人是很少的,如果什么都要人力资源部门来具体执行的话,根本就忙不过来。最后变革的倡导者就是要求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本着尊重企业的传统和历史的同时,放眼大局,积极吸取其他企业成功的人力资源改革经验,做好本企业三项制度等的改革创新,以适应新的形势变化。
三、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管理以人工为主,手段单一,功能单一,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不仅要担负人力资源调配,薪酬设计等老功能,还要担负人力资源规划规划、工作设计、规范工作流程、协调工作关系等任务。从这个方面来讲,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范围和视野较过去的劳动人事管理有了很大的拓展,可以说重点和着力点已经完全不一样了,这样就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人员的素质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不仅要具备相对广博的知识面,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备相当的企业管理经验,能准确研究把握政策信息,能将政策信息分解为可以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人员大多数都是传统劳动人事部门的固有人员,从观念上和知识结构上,还不能完全适应要求,推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必然困难重重。所以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综合素质、配备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也是传统劳动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转变的要求。

⑦ 如何用好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实现HRBP转型

1.放平心态,从务实出发
HRBP目前在一般的公司虽然也设为专岗,其实和很多年一样将人事部改了人力资源部一个道理只是名字变了,其工作内容与实质性的并没有多大的改变。作为HRBP并没有想象中的有多么地美好,要想得到职能部门的认同,首先就要有能解决职能部门问题的能力。无论是内部调岗还是外是应聘到BP岗位,首要一个心态就是如何快速协调业务部门在HR领域的问题与难处,以自己HR的专业水平协助解决并得到职能部门的认同。
从实际出发,从自己的专业出发,从问题的解决出发,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职能部门的问题与难题。作为非专业的业务人员,初到一个部门任BP如何才能解决好问题呢?业务专业一般不会比职能部门负责人更强,实操能力也不会比一线实操员工更优秀,那你解决如何能解决问题?专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业,HR的专业其实就是HR处理能力,你只有在人力资源事务上能给业务部门有效的解决问题,突显出你自己的能力与价值,业务部门才可以融纳你,而不是将你当成一个“异类”。
也就是说从HR到BP的第一步工作还是要充分发挥自己在人力资源方面,特别是人力资源前期不太重视模块:人员任用、员工关系、员工心理疏导方面发挥出充分的价值。
2.HRBP的价值是正义的人格
人永远是问题与矛盾的第一要素,也是推动工作发挥的主要因素。如何成为真正的BP,他除了在HR的本职专业方面应有所突破之外,更重要的是怎样通过员工关系去理顺业务流程的关键环节。HRBP作为业务的局外人,更就有一个高度清醒的头脑与大局观,同时保有独立的人格方式。
业务伙伴就要有一种大无谓的批评能力,与在业务部门沟通时,要有真正的布尔什维克的追求真理的能力与牺牲精神。不能有一种依附于业务部门的心态,更多的是自我原理的把握与团体大群的主要利益。
做到这一点最主要的就是要有独立的人格与勇于向上建言的心态,这样你就会成为真正的BP。

⑧ 如何加强银行人力资源管理促进转型发展

1) 复杂度:三支柱模式将HR的角色一分为三(BP, COE, SSC),这意味着专业分工加深,因此,更适合规模较大、业务复杂度较高的企业,这些企业需要通过专业分工,提升事务性工作标准化和自动化,让HR团队更多聚焦增值性工作;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HR团队人数较少,更需要通才,分工过细反而带来麻烦;当然,三支柱的理念在中小企业依然可以贯彻,笔者服务过的一个快速成长的中小企,公司规模几百人,HR团队十几人,为了确保HR运作模式具备可延展性,已经开始在HR团队中划分一个小团队,负责发薪、入职等事务性工作;并挑选比较优秀的人才同时兼政策制定和关键部门BP的角色。
2) 准备度:人力资源转型是系统性工作,涵盖HR组织管控,HR共享服务中心,流程再造和IT实施及HR能力提升等领域,项目立项必须赢得决策层的支持。这需要“天时”和“地利”,“天时”意味着公司存在变革时机,“地利”意味着有强烈变革意愿和能力的HR领导者。
其次. 顺利实施:
很多人希望能够用成本、价值、效率等量化指标来衡量成功,但实际上要花非常长的时间才能实现,例如,IBM是业界最早推行HR共享服务的公司之一,实现人力资源支出降低50%花了15年。因此,在转型的过程中要密切管理“业务”和“HR”两个利益相关群体——即两个使能,才能确保初始规划成功落地。
1)使能业务:对于高速成长的中国企业来说,人力资源转型不亚于在高速行驶的汽车上换轮胎,因此转型必须贴近业务,关注速赢;例如笔者的一个客户选择了在全面推行个人绩效管理这个时机试点HRBP——由于全球业务高速发展,不少年轻的管理人员跑步上岗,成熟度不足,急需HR的专业辅导;HRBP采取“指导员配到连队”的方式,在研发体系进行试点,一年时间200名HRBP完成了对5000个基层主管的辅导,当年业务对HR的满意度达到了84%。
2)使能HR:这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的使能。“硬件”意味着帮助HR用更聪明的方法交付重复性的工作,这需要流程简化、标准化、自动化,让HR能够从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例如笔者的一个客户,被称为HRBP的这群人有超过30%的时间在收数据、填表格、回答员工的问询,不少BP都困惑于自己“名实不符”。总的来说,推行共享服务中心在HR团队内部是非常受欢迎的一件事,而业务从HR向共享中心转移是一步一步实现的,需要持续做好沟通和变革管理。“软件”意味着帮助HR进行能力升级换代,也意味着更加清晰的职业发展通道——COE和BP团队更加清楚公司对自己的能力要求和发展方向,但划归SSC团队的HR可能会很沮丧,我的工作到底有没有前途?这可能是SSC实施最常见的问题。一种方法由认可这种发展机会的人担任,例如笔者的一个客户SSC事务处理人员由派遣类员工担任(管理人员从中高级HR中选拔),另外一个客户从银行、电信等行业招募有呼叫中心经验人做服务代表;另一种办法是工作丰富化,例如在呼叫中心及各个事务处理团队之间进行轮岗等。
最后,应对难点:
1)跨支柱整合:专业分工模式都会遇到一个问题,即不管如何梳理,还是会存在灰色地带,如何确保三支柱之间无缝衔接而不是互相指责?这就需要粘合剂,例如IBM在2008年开始推行两顶帽子(Dual Hat)的模式——一个VP同时兼任一个BU的BP负责人和一个COE负责人;笔者的多个客户都会在公司、BU及国家层面组建HR领导团队,通过定期会议的方式处理跨支柱事宜。
2)HRBP的业务敏锐度:HRBP对于展现HR的价值起到关键作用,但是从实践经验来看,超过一半的公司BP推行不成功,核心原因是缺乏业务敏锐度——这项能力如果没有业务经验很难培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华为和阿里巴巴等中国领先企业比外企更有决心——直接从业务主管中挑选HRBP,为了确保优秀的业务主管愿意转岗,HRBP都定位为部门的二把手,并通过有效的发展手段帮助他们快速掌握HR专业知识。
3)COE的一致性和灵活性:COE团队推行对于平衡管控目标和业务需求至关重要,因为这个团队负责制定政策、流程和方案。“在统一框架下的定制化”这个原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BU很可能会因为丧失政策制定权,又对总部能力产生质疑而挑战变革的必要性。对于这一点,笔者的一个客户先通过一个职责界面较清晰、能力最强的COE进行试点,起到示范作用后再推行到其他COE;IBM在2010年后在三支柱之外建立IST(Integrated Service Team)组织,向上充分把握COE制定的政策,向下贴近业务,帮助各个国家的BP实施全球政策和方案,对人力资源部门支持全球整合公司的目标起到关键作用。
4)流程和IT系统的化繁为简:“化繁为简”——这是苹果公司成功的秘诀,也是HR成功之道。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是简单的,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是复杂的。很多公司出于各种阻力,不愿意最大程度地实现一致性,导致各个BU、国家流程和IT系统高度割裂,缺乏可延展性——有的时候HR自己都解释不清楚为什么有那么多流程、系统,更不要说业务会有耐心接受这一现实。笔者的一个客户在规划阶段就明确了“One HR”的使命及“简化、具备可延展性”的目标,设计全球统一的流程,并将各地三十多个HR应用系统简化4-5个;为了打消各个国家“我和别人不一样”的顾虑,总部HR到主要国家召开系列研讨会,讨论全球的流程和系统推行到某个国家可能遇到什么问题,对于那些的确存在必要性的才允许保留本地的个性方案。

⑨ 人力资源管理“转型”是什么意思包括哪些

【词语】:转型
【注音】:zhuǎn
xíng
【释义】: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发生转变: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期。2、转换产品的型号或构造:这种产品正酝酿~。

⑩ 如何将传统人事管理转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

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转型是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趋势,关键要从以下四个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

  1. 改变完成单一模块的事务性思维,与组织战略目标保持一致。传统人事管理主要从事单一的事务性模块化管理,没有系统的战略性思维,对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起不到强力的支撑作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无论是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培训、绩效与薪酬、劳动关系等具体政策的制订与工作的开展,必须与组织战略目标相一致,有效引导与全力支持战略目标的实现。

  2.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成果,提升管理信息化水平。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提升了组织管理的能力与水平。通过建立健全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组织将大大提高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与效果。

  3. 打造优质组织平台化,实现员工个性化成长。现代组织平台化的特点改变了传统企业与雇员的关系,组织平台化、员工合伙化是人才管理的趋势。这就要求人力资源要全力参与组织优质平台的打造,通过制订更为个性化的政策服务,为员工提供各项发展的条件与快速成长的环境。

  4. 人才管理资本化运用,实现员工与组织的双重增值。传统人事管理往往把员工当作成本来看待,将缩减人工成本作为考核人事管理绩效的标准;现代人才价值观,要求把员工尤其是优质员工作为企业重要的财富与资本,是企业发展与资本积累的基石,因此,激励员工自身增值以及为组织产生更多的价值成为衡量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