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管理 » 野外采集有多少资源
扩展阅读
怎么做钻石的游戏 2025-01-17 00:43:12
怎么用钻石抽皮肤教学 2025-01-17 00:42:34

野外采集有多少资源

发布时间: 2022-02-17 07:36:44

Ⅰ 野外数据采集

按项目年度工作计划,重磁专题组与电法专题组,2005~2006年完成的野外数据采集工作量见表2-9。

表2-9 地球物理野外数据采集数据

同时完成的实物工作量有:

(1)建立碎屑岩、火山岩以及火山碎屑岩的测井解释模型与解释方法研究;

(2)新方法的研究、测井数据处理软件设计与开发;

(3)各个盆地收集到的测井资料整理、综合测井曲线绘制共计73口井;

(4)7个盆地储层物性、岩石薄片和化学分析资料的统计与作图,选择出重点井20口;

(5)20口井测井资料与预处理(环境校正、侵入校正);

(6)20口井地层划分与岩性识别,5口井测井资料的处理与综合解释;

(7)5口井用测井资料综合评价烃源岩;

(8)解释了多个盆地典型地震剖面18条;

(9)用新技术、新方法重新处理了研究区的1∶100万和1∶250万的重力资料,以及1∶250万的航磁资料。

Ⅱ 水浒Q传采集一小时一般能挣多少万

你好,
这个问题实在不好回答,我不要分,只给你些建议
由于采集分很多种,每种制造的装备也有所不同,各种装备又分蓝绿,属性又可能爆
所以没人能够回答你采集每小时能传多少钱,这个跟运气有关。
打个比方,比如你做了个好戒指,蓝的,爆属性,能卖50万,摆摊2小时卖出,请问这50万算在采集的一个小时?还是算在卖出这一个小时?还是把时间平均开?
所以请你补充写出你学的采集和制造技能是什么并注明等级,我们好大体帮你估计一下
祝你玩的开心~

Ⅲ 王者乱世 野外资源只有在采集完才会消失吗

野外资源是采集完消失,堡垒里可以金币清

Ⅳ 二战风云怎么采集野外资源

要资源,兵多去
要珠宝,2侦查

Ⅳ 列王的纷争野外采集.什么地方资源丰富

8级资源区,就是地图中间,

Ⅵ 乱世王者野外资源怎么采集

乱世王者中我们的城池要想发展,是建立在丰厚的资源和道具之上,除了城池内的各种资源生产点,野外还有海量的资源点可以采集,不过这也不是很容易的喔。那么,乱世王者野外资源怎么采集?下面就由铁骨网为大家带来乱世王者野外资源采集技巧分享。

海量资源,遍布地图

在野外的地图中分布最为密集的就是各类的资源点了,粮草、木材、铁矿和宝石四种资源随机且密集的分布在整个地图上。我们可以再自己的城池周边非常容易的发现各类资源点,资源点有着不同的等级,等级越高资源点内储藏的资源数量也就越多,四种资源分开计算资源量的体系。并且资源的分布在整个世界中有着一定的分布带区别,大体来说距离皇城越近资源点等级越高。

占领资源,采集多多

占领资源点是最为基础的玩法,也是我们对于资源点最为基础的处理方式。派遣部队前往资源进行采集资源,部队的构成和一般出兵基本一致,只是更加倾向于负重上,可以选择一些负重比较高的兵种出征,这样才能够尽可能多的收获资源,当然这还要收资源点本身的储量影响。采集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完成,这取决于采集的效率,受科技、武将等因素影响,采集完成之后部队会自动携带资源返回我们的城池中。

抢占资源,僧多肉少

乱世从未有过真正的安稳,面对资源这么一个对君主发展至关重要的东西,战争总是一触即发。尤其是面对高级的资源点,由于后期发展对于资源的需求量非常大,常规方式获取的资源量太少,野外采集成为主要的获取方式。这也就延伸出抢占资源的玩法,已经被占领的资源点可以被其他人进攻,可以侦查。成功攻占之后就可以进行资源的采集了,所一高等级资源点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

Ⅶ 过山枫的野外采集植物数据

中文种名 过山枫 拉丁学名 Celastrus aculeatus 科名 卫矛科 采集时间 2010年12月13日 采集地点 广西省三江市独侗乡 采集人 张兵、谷志容 采集样品类型 种子、果实、 引种材料类型 种子、 生活型 木质藤木、常绿、阳性、 生态环境 溪边、灌丛、 土壤 棕壤 地形 山地、 群落及主要伴生植物 乌毛蕨、芒、蕨、盐肤木 果实颜色 桔黄 种子颜色 褐色 茎颜色 褐色 叶子颜色 绿色 果期 12月 平均鲜重(kg/m2) 0.5kg 分布 少见

Ⅷ 三维地震资料的野外采集

(一)三维野外工作设计的特点及注意的问题

三维地震数据的采集是面积采集,即所有的震源点与检波点的中心点M在一定面积内呈有规律分布,而不是像多次覆盖测量时中心点沿一条测线分布。

为了达到以均匀密集的网络拾取反射波资料的目的,测线的敷设、检波点与炮点相对位置的确定,应遵守以下准则:反射波资料的拾取间隔大约为最短有意义波长的一半,并均匀分布;利用炮点线及检波点线排列,使地下反射波点的网格形成条带或面积分布,并使其能控制测区内的主要勘探对象;利用不同的炮点线距及检波点线距以及炮点距,形成不同的覆盖次数的观测系统,并使覆盖次数最多的部分位于测区内的主要勘探对象;应避免因炮检距太大而造成浅层的反射波的遗漏。

(二)三维地震观测系统

三维地震观测系统,归纳起来基本上有路线型(线型)和面积型两种。

1.线型三维观测系统

主要特点是沿着一定的路线在其两旁狭窄条带上拾取反射波资料,其中包括宽线剖面和弯曲测线。

(1)弯曲测线观测系统。如图7-5-4所示,由于地形的限制,测线只能沿河谷、山沟或公路布置成弯曲形状,这种观测系统称为弯曲测线观测系统。其特点是激发点和排列上的各检测点不在一直线上,它们的平面坐标x、y都是变化的。

(2)宽线剖面。当构造复杂时,需要连续地确定界面的空间位置。为此,要以相当精确的精度测定横向倾角,在野外可采用宽线剖面法进行工作,即把一条单一的测线扩展至一个窄带内的几条测线。如图7-5-5所示,沿测线方向布设多条平行的检波器线。每次激发时,这些检波器线同时接收,获得纵、横向上的多次覆盖信息,处理结果除可通过横向叠加得出单一的测线的地震剖面外,还可精确地测定反射层的横向倾角。

图7-5-4 弯曲测线观测系统

图7-5-5 宽线剖面

对宽线剖面的资料主要处理技术是宽线叠加。根据野外几条平行的共深度点测线,经过横向和纵向倾角的推断和叠加,可提供宽线剖面和反映地层倾向、倾角的资料,并在已知界面倾角、倾向和速度的条件下,有可能正确给出反射面的实际位置。此外,在测线少的情况下,也有可能根据倾角、倾向构制等值线图。

2.面积型观测系统

面积三维观测系统有多种形式,灵活性很大,采样密度大,叠加次数高,可在各种复杂地表条件进行观测,可获得地下界面的面积资料。它不仅能解决复杂构造问题,而且能勘探非构造圈闭,进行储层评价等。图7-5-6、图7-5-7、图7-5-8、图7-5-9,给出了几种典型的面积三维观测系统。

(a)十字型观测系统。将等间距的炮点线垂直于等间距的检波点线,可形成一个地下数据点网格的面积分布,两者相互可成十字型“L”形或“T”形,或相交成其他的图形。如图7-5-6、图7-5-7所示。

图7-5-6 十字型观测系统

图7-5-7 T型观测系统

这类观测系统可将地下网格面积分布在需要勘探的地区,如湖泊、村镇等。在进行小面积三维观测时,用多道仪器、多个炮点即可完成野外采集。

(b)环型观测系统。如图7-5-8所示的环型观测系统,能沿着许多封闭的相互连接的线路进行观测,灵活性较大,但不能保证一定能够获得均匀的覆盖次数和网格密度。

(c)地震线束观测系统。地震线束观测系统是目前三维地震大面积施工中最常用的类型(也可作为小面积三维观测系统)。该系统是由多条平行的接收排列和垂直的炮点排列组成。图7-5-9给出了其中的一种形式。

图7-5-8 环型观测系统

图7-5-9 六线四炮端点激发地震线束观测系统

野外观测时,一排炮点逐点激发后,炮点排列和接收排列同时沿前进方向滚动,再进行下一排炮点的激发,直到完成整条线束面积。然后垂直于原滚动方向整个移动炮点排列及接收排列,重复以上步骤进行第二束线、第三束线……的施工,直至完成整个探区面积的观测。这种观测系统的优点是可以获得从小到大均匀的炮检距和均匀的覆盖次数,适应于复杂地质条件的三维地震勘探。此外在多居民点、多农田地区,可改变偏移距和发炮方向进行施工,亦可获得满意的资料。

由于在弯曲测线情况下,炮点和检波点不在同一直线上,实际上已不再是共反射点了。因而各共中心点所对应的反射点的位置是分散的,这时的多次覆盖也必须代之以新的概念即共反射面元覆盖的概念。

共反射面元覆盖,是指在共反射点概念的可容许偏离范围内,各相邻反射点道的叠加。在这个偏离范围内,来自相邻各反射点的能量叠加,应该像来自一个反射点那样得到加强。因此这个可容许偏离范围,就可被看成是相邻各道的“共反射点”,但它有别于传统的共反射点概念,故定义为共反射面元。

不论宽线型或弯曲测线,多次覆盖观测时有些影响因素是不能忽视的,其中包括共反射面元各道炮检距中点的离散程度、炮点检波点连线方向与岩层倾向间的夹角变化、速度随岩层倾角的变化和界面倾斜引起的地下反射点的分散等。为了保证叠加质量,必须对这些因素作必要的考虑。

总之,三维地震勘探野外观测系统的形式多样,影响因素复杂,如使用灵活恰当,可增加数据的拾取密度、覆盖次数等,从而得到更为精确的同相轴,反映更全面的波动场。

Ⅸ 星际里一般最多造多少个农民采集"有限"资源最合适(普通地图的,一般8,9个矿)

......矿数的两倍加二基本比较合理

Ⅹ 野外数据采集方法

野外数据采集图层共有九个,都是在掌上机上实现的,下面对这九种数据的采集方式进行简要的介绍。

(1)GPS 信息的采集

GPS 数据是一切地质数据采集的基础,其他所有数据的采集都以精确的定位为前提。

在数字填图系统中可以使用两种类型的 GPS,一种是与掌上机紧密耦合绑定在一起的夹克式 GPS 或者蓝牙 GPS,这种情况下需要在 “编辑”菜单下启动 GPS,并根据机型设置 GPS 参数,如果是夹克式 GPS,设置串口 COM5 波特率 57600; 如果是蓝牙 GPS,首先把蓝牙 GPS 打开电源,然后再启动 GPS。时间编辑框的时间在跳动,说明 GPS 已连通,否则,需重新启动 GPS(启动前,先关闭 GPS)。当关闭 GPS 重新启动后,要重点检查输入的 GPS 参数是否正确,如有问题,须对 GPS 误差值进行校正。这种类型 GPS 数据会自动或手动被采集,在这里笔者推荐使用手动采集方式。

另一种就是使用手持式 GPS,手持式 GPS 没有与掌上机绑定,所示获取的 GPS 信息不会自动在屏幕上显示定位,需要手工输入 GPS 数据,方法是在 “编辑”菜单下选择“坐标手工输入”级联菜单,可以有两种坐标输入方式,一是输入高斯坐标,二是输入经纬度坐标,输入数据后就会在屏幕上以蓝色的十字图元符号自动定位和显示当前的位置。

其他数据的采集都是通过选择 “编辑”菜单下的 “新增 PRB 过程”级联菜单完成的,在该菜单下又对应着各个采集数据的菜单,点击这些菜单就能完成相应地质数据的采集。

(2)地质点采集

在野外数字采集的 PRB 过程中,地质点的采集是最重要的信息之一,当到达某一地点时,如果确定要在此处定点,可以在掌上机编辑菜单下新增 PRB 地质点。用鼠标点击新增加点的位置(根据 GPS 信息指示),屏幕自动会在图上加入一个地质点的符号,并闪烁该符号,点击 按钮,弹出地质点属性表对话框,录入地质点属性,如微地貌、点性、露头、风化程度等,如果该地质点是岩性界限点,要确定该地质点两边的岩性特征、名称,接触关系等信息,在对地质点进行描述时,可以借助 PRB 字典当中的已有数据进行描述,描述的字数不受限制,这样可以节省大量时间。

(3)分段路线采集

当到达一个地质点时,根据野外地质填图的需要,要将刚走过的路线在掌上机上勾画出来(可选流线、曲线),曲线输入是按一定间隔,用笔在屏幕点击,系统自动圆滑成曲线的。按 表示确认画线结果,按 表示画线无效。尽量使所画的路线和真正经过的路线相同,点击 按钮编辑分段路线的属性,可以对刚经过的路线沿途进行描述,并对经过的距离有所记录。

(4)点和点间界线采集

到达一个地质点时,如果该地质点是岩性界线点,则该地质点应该添加地质界线,根据观察到的地质界线的走向,在掌上机上勾画出所能看到的地质界线,并尽量保证所画岩性界线和真实的岩性界线一致,以便将来可以将该地区各小组所画同一岩性界线连接起来。如果不能保证所画地质界线的准确性,那么就不要画太长的地质界线,以免将来在连接岩性界限时误差较大。绘制曲线和流线的方法与分段路线操作相同,在图上相应位置手动勾勒出界线,注意不要画断,画完后,该线会自动闪烁。然后点击 按钮,输入其属性及点和点间界线的描述内容。在路线上,应该按照统一的规则确定该地质点的左侧和右侧,记录左右地层的岩性,观察并描述出两侧岩石的接触关系,测量岩石地层的倾向、倾角、走向,对该地区岩性特征进行描述。

这里要说明的是对于地质点、地质界线和分段路线的描述内容,应以实际观察到的内容为主,对字典库的内容要加以修改后利用,不能生搬硬套。对于所有采集数据,其属性内容的输入都是通过点击 来进行的,以下就不再赘述。

(5)产状采集

测量某点的产状,选择 “编辑”菜单下的产状,然后在图上,用鼠标点击产状的位置,产状符号会自动标注在该图上并会自动闪烁,输入属性,包括岩石产状、产状类型、岩石节理发育或粒度大小。

(6)照片采集

地质点周围有特殊的地质构造,如断层、褶皱等,或者有明显的地质现象,如岩石矿化等对该地区研究有帮助,则要利用数码相机将该地质构造或现象拍摄下来,以便将来结合各种数据进行研究,在拍摄时最好有参照物,以便可以辨别其大小,照片可以通过选择“编辑”菜单下的 “照片”,然后在图上,用鼠标点击照片的位置,照片符号会自动标注在该图上并会自动闪烁,输入照片属性,包括照片内容、照片编号、数码序号、镜头方向等,以便回到驻地将野外的各张照片与各个地质点准确匹配。

(7)素描采集

在野外看到不整合接触等地质现象时,需要在野外记录本上描绘出来,掌上机同样可以实现这一点,选择 “编辑”菜单下的 “素描”,在图上用鼠标点击素描的位置,素描符号会自动标注在该图上并会自动闪烁,输入素描属性。点击 “进入素描图工具”,进入绘制素描图环境,系统给出绘制众多的点线符号等素描图工具,利用这些工具可以很轻松地绘制出该处的地质现象。

(8)样品采集

为了确定研究区的岩石成分、金属矿物的含量等,在野外进行数据采集时,需要对不同岩性、间隔、类别的岩石进行采样分析,记录采样信息。在 “编辑”菜单下,选择“采样”,在底图上点击采样位置,采样符号会自动标注在该图上并会自动闪烁,输入采样属性,包括样品的位置、类别、岩性、块数、层位等相关信息,以便将来发现有价值的样品时,可以确定它的来源,找到样品采集地。

(9)化石采集

在野外采集数据的过程中,很多情况下会在该地区岩石中发现古生物化石,这时就可以在 “编辑”菜单下添加化石,在图上点击化石的发现位置,将会出现化石图标,输入化石属性,包括化石的类别、采样层位、采样地点、采样人、日期等(注意: 在对化石的挖掘过程中,要拍摄照片,作为将来化石出露位置的凭证)。

对于这九种野外数据的采集除了使用以上方法外,都还可以使用另一种方式,以地质点的采集为例讲解如下: 选择 “手图”菜单下的 “图层管理”菜单,在弹出的对话框当中选择 Gpoint. WT 作为当前图层,然后用新增点图元定点输入地质点,其他数据采集与此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对于已经存在的采集数据可以进行浏览和修改,通过选择 “编辑”菜单下的 “编辑PRB 过程” 级联菜单,在该菜单下又对应着各个采集数据的菜单,点击这些菜单就能完成相应地质数据的编辑,其属性修改的方式与添加采集数据的方式一致,此外也可以通过“图层管理”菜单进行修改,方法与添加野外采集数据的第二种方法一致。

每一次采集完一种数据或者修改后都要对数据进行保存,方法是选择 “手图”菜单下的 “保存文件”菜单进行保存,这样即使出现死机情况数据也不会丢失。

完成一条路线的调查工作后要进行两步工作,第一步是进行文件备份,第二步是转出PC 数据。

文件备份要通过选择 “手图”菜单下的 “文件备份”菜单来实现,备份的位置要与路线数据在同一个文件夹下面。

转出 PC 数据要通过选择 “手图”菜单下的 “转出 PC 数据”菜单来实现,转出数据的目的是形成属性文件,以便考入便携式计算机进行进一步的数据整理工作,形成的属性文件的后缀是 PRY。完成一条野外路线转出 PC 数据后就可退出系统,这可以通过选择“手图”菜单下的 “退出系统”菜单来实现。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对所观察的野外地质路线实现数字化采集,可以通过掌上机记录全部的野外采集数据,极大地方便了野外记录过程,也极大地方便了采集结果的室内入库程序,减少了数据处理的工作量,缩短了工期,提高了野外数据采集的效率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