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么叫资源
一、资源
何谓资源?《辞海》对资源的解释是:"资财的来源,一般指天然的财源。"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资源的定义是:"所谓资源,特别是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期、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因素和条件。"上述两种定义只限于对自然资源的解释。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劳动和土地,是财富两个原始的形成要素。"恩格斯的定义是:"其实,劳动和自然界在一起它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转变为财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373页,1995年6月第2版。)马克思、恩格斯的定义,既指出了自然资源的客观存在,又把人(包括劳动力和技术)的因素视为财富的另一不可或缺的来源。可见,资源的来源及组成,不仅是自然资源,而且还包括人类劳动的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还包括人力、人才、智力(信息、知识)等资源。据此,所谓资源指的是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称,它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是一种自然存在物或能够给人类带来财富的财富。或者说,资源就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一种可以用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具有一定量的积累的客观存在形态,如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海洋资源、石油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
资源是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客观存在。资源一般可分为经济资源与非经济资源两大类。经济学研究的资源是不同于地理资源(非经济资源)的经济资源,它具有使用价值,可以为人类开发和利用。
《经济学解说》(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将"资源"定义为"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投入",这一定义很好地反映了"资源"一词的经济学内涵,资源从本质上讲就是生产要素的代名词。"按照常见的划分方法,资源被划分为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加工资源。"(《经济学解说》,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二、人类对资源的认识
对自然资源的看法,历来都是以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为基础的。从技术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来看,经济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劳力经济阶段、自然经济阶段和知识经济阶段。
(一)劳力经济阶段
劳力经济是指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劳力资源的占有和配置。由于科学技术不发达,人类开发自然资源的能力很低。对多数资源来说,短缺问题并不突出生产的分配主要是按劳力资源的占有来进行,劳动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劳动者的体力。相对于农业经济时期。
(二)自然经济阶段
传统经济学往往把农业经济叫做自然经济。从资源学的角度,所谓自然经济就是指工业经济,即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自然资源的占有和配置。由于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类开发自然资源的能力不断增强,使得大多数可认识资源都成为短缺资源。尽管19世纪以来工业革命的完成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但铁矿石和煤、石油等发展机器生产的主要资源很快成为短缺资源,开始制约经济发展,因此,这一阶段的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自然资源的占有,生产的分配主要按自然资源的占有来进行。
(三)知识经济阶段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产业为基础产业的经济,其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智力资源的占有和配置。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科学成果转化为产品的速度大大加快,形成知识形态生产力的物化,人类认识资源的能力、开发富有资源替代短缺资源的能力大大增强。因此,自然资源的作用退居次要地位,科学技术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这三个阶段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天命论、决定论、或然论、征服论等多种认识阶段与相应的处理方式,才进入到协调论的现代,即人、自然和技术这个大系统应该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在工业时代,人类对资源采取耗竭式的占有和使用方式,不断使人与自然这个大系统产生强大震动。人与自然不能协调发展,使得经济不能持续发展,不断出现能源危机,导致人类生活不能稳步提高,时常出现巨幅涨落。进入到现代,人们逐渐悟出,人类只不过是人与自然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要素,必须和其它要素协调发展,力争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三、新的资源观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对某种资源利用的时候,必须充分利用科学技术知识来考虑利用资源的层次问题,在对不同种类的资源进行不同层次的利用的时候,又必须考虑地区配置和综合利用问题。这就是"新资源观",是在知识经济条件下解决资源问题的认识基础。
(一)资源系统观
资源系统观是资源观中最核心的观点。只有当人类充分认识到自己是人与自然大系统的一部分的时候,才可能真正实施与自然协调发展。而且,也只有当人类把各种资源都看成人与自然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并正确处理这个资源子系统与其它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时,人类才能高效利用这种资源。
(二)资源辩证观
以新的资源观看待资源问题时,我们应当正确处理几个重要的资源矛盾关系:
1.资源的有限性与无限性问题
自然资源就其物质性而言是有限的,然而人类认识、利用资源的潜在能力是无限的。片面的悲观和盲目乐观都是不正确的。
2.资源大国与资源小国问题
分析一国的资源情况既要看到宏观上综合经济潜力巨大的因素,又要清醒的认识到在微观上人均可利用资源限度的现实问题。
3.资源的有用性与有害性问题。
4.资源的量与质问题。
(三)资源层次观
资源是相对于人类认识和利用的水平来区分层次的,材料--能源--信息是现实世界三项可供利用的宝贵资源,而整个人类的文明又可根据人类对这三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划分层次。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发展决定的。起初,人类最先学会了利用材料来加工制作简单的生产工具,提高劳动生产力,但仅用材料来制作的工具是一种"死的工具",要靠人力来驱动和操作,这大体是农业——手工业时代生产力的情形;后来人类进一步学会了利用能量资源,把材料和能量结合在一起制造新型生产工具,使原来"死的工具"变成了"活的工具",但这种工具还是要靠人来驾驭和操纵,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仍受到人的身体因素的限制,这大体是工业时代的社会生产力的情形。到了现代,人类逐渐学会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并把材料和能量同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了不仅具有动力驱逐而且具有智能控制的先进工具系统,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前景。在传统经济中,人们对资源的争夺主要表现在占有土地、矿藏和石油等。而今天,信息资源日益成为人们争夺的重点。这大体是信息时代生产力的情形。
总之,人类从学会利用材料资源再到能量资源到信息资源,推动了人类社会从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再向信息时代的不断迈进,材料枣能源枣信息"三位一体"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只有全面地开发和综合利用三大资源,才能不断地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四)资源开放观
知识经济是世界一体化的经济,资源的开放观是从地区到全球,从微观到宏观,从局部到整体,在不同层次上都要确立的一种基本观点。我国地区差别很大,资源组合错位,地区间的资源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和动态交流的必然性。以资源的开放观为指导,就是要打破地区经济封锁以实现产业结构动态优化,合理配置资源。
(五)资源动态平衡观
资源动态平衡观是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在人与自然大系统中,人的发展变化要依靠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而自然资源系统由于自身动因和人的作用也在发展变化,在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要达到动态平衡,同时也需要地区间的资源互补和动态交流,防止资源组合错位的差距。
今天我们对自然资源保证的估计,必须考虑高技术因素的影响。以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的知识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及新材料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将极大地改变世界面貌和人类生活。盲目的资源悲观论是没有根据的,但是如不从现在起就下大力气实抓基础研究、可能有所突破的应用研究和高技术产业化,将来就可能制约人的发展。因此,在知识经济发展的条件下,所谓资源保证,关键在于这些高技术的科学应用,可以达到商用阶段,以便在经济生活中用富有资源替代短缺资源。目前的最新研究及实际发展成果表明,绝大多数高技术的应用期的预测都是提前的,这也证实了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趋势。因此,我们对前景持谨慎的乐观态度是有道理的。
四、资源系统及其分类
在人类经济活动中,各种各样的资源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一个结构复杂的资源系统。每一种资源内部又有自己的子系统。资源系统可从性质、用途等不同角度进行不同的分类。
(一)按资源性质分类
1.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一般是指一切物质资源和自然过程,通常是指在一定技术经济环境条件下对人类有益的资源。
自然资源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从资源的再生性角度可划分为再生资源和非再生资源:
再生资源,即在人类参与下可以重新产生的资源,如农田,如果耕作得当,可以使地力常新,不断为人类提供新的农产品。再生资源有两类:一类是可以循环利用的资源,如太阳能、空气、雨水、风和水能、潮夕能等;一类是生物资源。
非再生资源(或耗竭性资源),这类资源的储量、体积可以测算出来,其质量也可以通过化学成分的百分比来反映,如矿产资源。
再生资源和非再生资源的区分是相对的,如石油、煤炭是非再生资源,但它们却是古生物(古代动、植物)遗赅在地层中物理、化学的长期作用变化的结果,这又说明二者之间可以转化,是物质不灭及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表现。
从资源利用的可控性程度,可划分为专有资源和共享资源。
专有资源,如国家控制、管辖内的资源。
共享资源,如公海、太空、信息资源等。
2.社会经济资源和技术资源
自然资源、社会经济资源、技术资源通常被称为人类社会的三大类资源。社会经济资源又称社会人文资源,是直接或间接对生产发生作用的社会经济因素。其中人口、劳动力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条件。
技术资源广义上也属于社会人文资源,其在经济发展中愈益起着重大作用。技术是自然科学知识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是直接的生产力,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方法、手段。技术对社会经济发展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生产工具的改进,不同时代生产力的标尺是不同的生产工具,主要是由科学技术来决定的。在当代,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集中表现在邓小平的论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二)按资源用途分类
1.农业资源
2.工业资源
3.信息资源(含服务性资源)
(三)按资源可利用状况分类
A、现实资源,即已经被认识和开发的资源。
B、潜在资源,即尚未被认识,或虽已认识却因技术等条件不具备还不能被开发利用的资源。
C、废物资源,即传统被认为是废物,而由于科学技术的使用,又使其转化为可被开发利用的资源。
五、资源系统的特点
(一)自然资源系统的特点
根据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认知度,其主要特点是:
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和规律性;
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无限性(现实资源是有限的,但开发利用及转化是无限的);
自然资源的多功能性;
自然资源的系统性;等。
(二)社会资源系统的特点
社会资源同自然资源相比较,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1.社会性。人类本身的生存、劳动、发展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形态、社会交往、社会活动中实现的。劳动力资源、技术资源、经济资源、信息资源等社会资源无一例外。社会资源的社会性主要表现在:
(1)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产生不同的种类、不同的数量、不同的质量的社会资源。
(2)社会资源是可超越国界、超越种族关系的,谁都可以掌握和利用它创造社会财富。
2.继承性。社会资源的继承性特点使得社会资源不断积累、扩充、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就是人类社会知识积累到一定阶段和一定程度的产物,就是积累到"知识爆炸",使社会经济发展以知识为基础,这种积累使人类经济时代发生了一种质变,即从传统的经济时代(包括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有局部质变)飞跃到知识经济时代,这是信息革命、知识共享必然的结果。社会资源的继承性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1)人力资源通过人类的遗传密码继承、延续、发展。
(2)通过载带信息的载体长期保存、继承下来。人类社会通过书籍、音像、磁带和教育手段等,继承人类的精神财富。
(3)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人又把生产劳动中学会的知识、技能物化在劳动的结果--物质财富上而继承下来。
社会资源的继承性,使人类社会的每一代人在开始社会生活的时候,都不是从零开始,而是从前人创造的基础上迈步的。
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人类一方面把前人创造的财富继承下来,另一方面又创造了新的财富。也正因为这样,科技知识不断发展,一代胜过一代,并向生产要素中渗透,使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生产设备不断更新,科研设备得到改进,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社会财富的积累、反过来又加速了科技的发展。
3.主导性
社会资源的主导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社会资源决定资源的利用、发展的方向。
(2)把社会资源变为社会财富的过程中,它表现、贯彻了社会资源的主体--人的愿望、意志和目的。这就是马克思讲的"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02页。)
4.流动性。
社会资源流动性的主要表现是:
(1)劳动力可以从甲地迁到乙地。
(2)技术可以传播到各地。
(3)资料可以交换,学术可以交流,商品可以贸易。
利用社会资源的流动性,不发达国家可以通过相应的政策和手段,把他国的技术、人才、资金引进到自己的国家。我国改革开放、开发特区的理论依据也含有这方面的内容。
5.不均衡性。
社会资源的这种不均衡性是由以下原因形成的::
(1)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
(2)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
(3)管理体制、经营方式的差异性。
(4)社会制度对人才、智力、科技发展的影响作用的不同。
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都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必不可少的投入。
‘贰’ 什么是生产资源
生产某些某件物品所需投入的东西称之为生产所需的资源也可以叫生产资源。
另一种意思如下
广义制造资源是指完成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所有生产活动的软、硬件元素,包括了设计、制造、维护等相关活动过程中涉及的所有元素。狭义制造资源主要指加工一个零件所需要的物质元素,是面向制造系统底层的制造资源,它主要包括机床、刀具、夹具、量具和材料等。
目录
1简介
2分类
3特点
▪ 相对独立和自治 ▪ 异步协作性 ▪ 多样性
1简介编辑
制造资源网翻译为oemresource
网络上面有以此为域名的注明IC类网站
资源在成本中的定义
资源:是指凡是能被人所利用的物质。
在一个组织里,资源一般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务资源和信息资源等。
成本法则告诉我们:成本一定消耗资源,不消耗资源的成本不存在。
制造资源
包括制造商机
每个行业对于资源定义都不一样的
资源意义很广
2分类编辑
可将制造资源分为人力资源、制造设备资源、技术资源等九大类。
(1)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就是在整个制造系统的全生命周期中具有丰富经验的领域专家。他们能够为资源使用者提供专家咨询、专家诊断等服务。根据制造系统的知识结构,可将人力资源细分为设计专家、工艺专家、技术专家、管理专家等。
(2)制造设备资源:制造设备资源是在车间层具有具体制造能力的资源的抽象,它们主要为资源需求者提供加工制造服务。可以根据功能将制造设备资源进一步细化为加工机床、刀具、量具以及工装等加工制造资源。
(3)技术资源:技术资源是在企业制造过程中固化的设计制造、工艺技术、管理、营销等技术知识的集合。它包括企业所具有的制造技术、工艺技术、企业产品知识库、实例库等技术资源。
(4)应用系统资源:应用系统资源是在制造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中用到的所有应用资源的集合。它从功能的角度可细分为设计系统、分析系统和管理系统等,其具体如CAD/CAM、CAE、CAPP等应用子系统。
(5)物料资源:物料资源就是指在制造系统中制造某种产品所需的原材料、毛坯和成品等。
(6)用户信息资源:用户信息资源记录资源提供者和资源使用者的一些基本信息,如用户的身份,权限以及资源访问的历史记录等,它为以后的资源评估、发现和调度提供依据。
(7)计算资源:在制造网格环境下,企业的设计计算,仿真计算、存储器等资源也将成为制造资源的一部分,因此将这类资源划归为一类,并统一归口到制造网格资源中。
(8)服务资源:服务资源为资源使用者提供各种信息的咨询、培训和售后服务等,同时也包括对系统和资源的使用帮助。
(9)其他相关资源:不属于上述资源里的所有资源的集合,如用户自定义资源以及将来可能新增加的资源等,它为系统的可扩展性提供保障。
这九大类制造资源共同构成了一棵以制造网格资源为根节点的、多层次的、动态的、分布异构的资源分类树。
3特点编辑
网络化制造中制造资源的特点
网络化制造环境下的制造资源由分布在异地的多个企业资源合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对独立和自治
制造资源为某个企业或车间所拥有,在其上面进行的操作控制,均由该企业或车间人员独立完成。
异步协作性
在网络环境下完成某个制造任务的过程中将涉及若干企业或车间单元,跨企业边界的制造子任务交互的形式往往是异步进行的,通常采用消息传递。另外许多复杂的制造任务必须通过各种资源的协作才能实现。
多样性
在不同的企业中,即便是相同的制造资源对外所表现出来的制造能力也往往不尽相同。例如,由于企业经营策略的不同、企业工艺水平的高低或人员技能的差异,同一种加工设备所能制造加工的零部件在加工精度等方面也有所不同。
‘叁’ 什么叫商品要素资源
摘要 您好,我是您的答题博主❤️,很高兴为您服务。您的问题已收到,正在整理回答,约5分钟内回答您,请稍后~
‘肆’ 什么是生产资源
生产某些某件物品所需投入的东西称之为生产所需的资源也可以叫生产资源。
资源,指一国或一定地区内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的总称。
资源,可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大类。前者如阳光、空气、水、土地、森林、草原、动物、矿藏等;后者包括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以及经过劳动创造的各种物质财富等。
对自然资源的看法,历来都是以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为基础的。从技术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来看,经济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劳力经济阶段、自然经济阶段和知识经济阶段。
资源生产力亦称“资源生产率”。单位自然资源投入的产出能力。自然资源包括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最常见的是能源生产率,或称“能源效率”,是量度每单位能源的产出率或附加价值。单位资源产生的效益越多,资源利用效率就越高,资源生产力也越高。
要求以最少的资源投入产出最多的价值,使废弃物量减到最小,从而减少经济活动的不利环境影响。
‘伍’ 资源是什么意思
“资源”是指一国或一定地区内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要素的总称。
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大类。前者如阳光、空气、水、土地、森林、草原、动物、矿藏等;后者包括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以及经过劳动创造的各种物质财富等。
资源一般可分为经济资源与非经济资源两大类。经济学研究的资源是不同于地理资源(非经济资源)的经济资源,它具有使用价值,可以为人类开发和利用。
(5)什么是产品资源扩展阅读
人类早期的资源以自然资源和生活资源为主,如土地、森林、猎物等。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复杂化,人类自身创造的资源越来越重要,其的构成也越来越复杂、多样。
符号化知识、经验型技能、创新型能力、通讯手段、社会组织系统等等,都成为了生产的要素即生产的资源。不仅有经济生产方面的资源,而且有社会生活方面的资源,如政治资源、文化资源等。
因此,人类积累的一切创造发明成果,都成了人类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活动进一步发展的资源。
总之,资源是指“资财的来源”,即包括自然资源如土地、森林、矿藏、水域等,也包括各类社会资源。其中,文化就是一种社会资源,它也同时体现为有形的物质载体和无形的精神资产。
‘陆’ 什么是资源
资源是指组织在向顾客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所拥有或所控制的能够实现战略目标的各种生产要素的集合。
‘柒’ 资源性产品的简介
资源性产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而且绝大部分是有限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步减少。如何获得并高效利用资源,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突出问题。 资源性产品主要指:水、电、石油、天然气、煤炭、土地等产品。
这些国计民生最基础最重要的产品,目前越来越受到重视,近日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发表了《积极稳妥推进资源产品价格改革》(点击)的重要文章,表明我国将对资源性产品价格进行重大改革。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对资源的需求不断扩大,而且由于长期以来资源价格不合理,造成的资源浪费和资源配置效率的低下, 资源紧张的态势正日益显现,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瓶颈。了解中国资源性产品价格的形成机制,分析此类产品的价格变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建立合理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加快中国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步伐,对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捌’ 什么是资源型产品
资源性产品是依靠资源优势而制造的产品,比如利用石油、天然气、煤矿等不可再生资源而制造的产品,都属于资源性产品。
化工产品如果利用上这类产品也属于资源性产品。
祝你好运~
‘玖’ 什么叫资源密集型产品
资源密集型产品指对资源(原料)的依赖性较强的产品。例如制糖业的产品、有色金属冶炼也叫原料密集型产品。
资源密集型产业指在生产要素的投入中需要使用较多的土地等自然资源才能进行生产的产业。土地资源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泛指各种自然资源:包括土地、原始森林、江河湖海和各种矿产资源。与土地资源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农矿业,包括种植业、林牧渔业、采掘业等。
‘拾’ 资源类产品的定义
资源性产品主要是指还可以作为原材料、燃料、辅料、加工原料等的初级产品,主要包括农产品(咖啡、可可、蔗糖、天然橡胶、棕仁、棕油、香蕉、花生、剑麻、烟草、茶叶等)、矿物矿产,例如石油、天然气、煤炭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