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管理 » 资源城市转型成功的有哪些
扩展阅读
如何制作锔瓷工具金刚钻 2024-11-19 14:19:54
河北人力资源证怎么报考 2024-11-19 14:11:13

资源城市转型成功的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2-02-28 18:23:43

Ⅰ 民生为先,资源枯竭型城市有哪些转型之路

鹤岗低价房的事情沸沸扬扬,但是,在低房价的背后是一个个资源枯竭的城市。大规模的资源开发利用促进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促进了许多煤炭城市,石油城市和其他不同类型的资源型城市的形成,为促进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资源的高强度开发,一些城市的资源已经用尽或几乎用尽。大量资源型企业难以维系。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受到束缚,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资源枯竭的城市正面临严峻的困难和挑战。

其次,任何城市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离不开科技人才。高科技人才是城市资源中最为珍贵的资源。资源枯竭型城市必须培育和改善创新发展环境,加强对各类高科技人才的培养。使得城市能培育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Ⅱ 分析归纳我国主要资源枯竭城市的经济转型之路

中国经济将连续5年实现10%以上的高增长,而且从目前的迹象来看,这种高增长还能持续一段时间,现在的经济增长方式似乎还有相当大的潜力。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讨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是杞人忧天,还是未雨绸缪?答案显而易见是后者,因为中国经济存在一些结构失衡,它们将制约经济增长的空间。

非常突出和紧迫的是需求结构失衡。需求结构由消费、投资和净出口组成,消费和投资是内需,而净出口是外需。目前的经济增长对外需的依赖越来越大,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在最近三年上升到25%以上,此前几年则是不到10%,也就是说,如果净出口恢复到此前几年的水平,那GDP的增长率会减少2个百分点以上,10%的高增长立刻不保。净出口增长的稳定性比较差,受国外经济波动的影响比较大,现在美国经济已经出现拐点;而且,外贸环境也随着中国贸易顺差的扩大而趋于恶化,因此,净出口的高增长将难以持续,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降低需求结构中外需的比重,提高内需的比重,已经变得非常迫切。

在内需之中,消费需求的比重这些年一直在下降,2000年的时候最终消费率还在60%以上,这两年降到了50%上下;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已经只是略多于30%。消费需求增长较慢,是这几年外需比重越来越大的重要原因,国内需求不旺,企业会更倾向于出口。改变需求结构,需要从刺激消费入手。

产业结构与需求结构直接相关。在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的比重从2001年的45.2%增加到48%以上,而第三产业的比重增加比较少,甚至还有所减少;对GDP增长的贡献率,第二产业更是要高出第三产业10个百分点以上。第二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而第三产业的马力就不是那么足。这与需求结构有关,内需增长缓慢,服务业的市场难以迅速扩大;而出口主要是工业品,带动的是制造业,需求结构中外需比重越来越大的结果就是产业结构越来越偏向第二产业。

这样的产业结构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很大压力,粗放的工业需要大量的土地和劳动力,但现在这两种要素的供应趋紧,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都出现了"民工荒",而土地审批是越来越严格。粗放的工业占用大量土地,还危及农业生产的稳定,这是导致今年物价指数上涨的重要原因。产业结构在几年之内必须转型,不是主动转型就是被动转型,第三产业的比重提高,工业实现产业升级。

造成需求结构和产业结构失衡的原因,是分配结构的失衡。首先是国内生产总值在要素之间的分配偏向资本,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要占到40%左右,远远高于发达国家,而劳动者报酬的比例低于50%,比发达国家低好几个百分点。结果就是投资增长较快,而居民收入增长较慢,于是消费和内需的增长也较慢,投资倾向于出口和加工制造,而不是服务业或技术创新。劳动者报酬较低,也不利于人才的培养,产业升级缺乏所需的高素质人才。其次是不同人群之间的收入分配失衡,这也不利于消费和内需的增长。

Ⅲ (10分)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有人认...

【答案】①对该观点要坚持一分为二分析(或辩证认识,或不科学,或不全面,或有合理性也有不足等)(1分);②矛盾具有普遍性,国外解决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难题的一般做法,可以为我国借鉴(3分);③矛盾具有特殊性,我国各地条件与国外资源枯竭型城市不尽相同,不能盲目照搬他们的做法(3分);④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我国应在解决资源枯竭性城市转型的普遍经验指导下,结合当地情况进行具体分析。(3分)
【答案解析】试题分析:矛盾即对立统一,我们要坚持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有人认为:“国外的成功经验,是我国解决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问题的现成良方”,这一观点是片面的,只看到了矛盾的普遍性(即同类事物的共性),国外解决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难题的一般做法,可以为我国借鉴;但是没有看到矛盾的特殊性,我国各地条件与国外资源枯竭型城市不尽相同,不能盲目照搬他们的做法。而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我们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解决资源枯竭性城市转型的普遍经验指导下,结合当地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考点:矛盾的含义、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Ⅳ 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成功的有哪些

黑龙江大庆

Ⅳ 西方经济结构成功转型对我国资源城市有何借鉴意义

我国同发达国家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虽然同样发生在资源型城市,同为经济转型,但由于两种经济转型所处的国家宏观环境不同,所处的资源型城市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制度、体制不同,因而在转型方向、途径、措施、道路等诸多方面表现出重大差异。
我国与发达国家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发端于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发达国家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于世界工业化初期和中期起步。传统发展观、发展观念和经济发展方式是指导这一时期社会经济运行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方式。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也基本上是在传统经济增长模式指导下进行的。我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虽然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初现端倪,但纳入资源型城市和国家的重要议事日程是20世纪末21世纪初。此时,传统增长模式已弊端毕现,可持续发展理念已成为时代潮流。所以,我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虽然起步较晚,但却是以比发达国家资源型城市更科学、更进步的经济理念和发展模式为指导的经济转型
我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与其他国家不同,比如美国等完全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可以通过市场调节来解决资源枯竭的问题,经济转型完全按照市场经济来运作,政府侧重于宏观调控。我国的资源型城市多形成于计划经济时期,由于特殊的工业化背景,使得我国资源型城市规模大、涉及面广,转型不仅对资源型城市至关重要,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稳定影响深远,这也决定了国家和资源型城市政府对经济转型有更多更深的参与和管理,对经济转型的成功启动和顺利运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Ⅵ 资源型城市经济该如何转型

陕西省铜川市是一个因煤而兴、先矿后市的传统老工业基地,“先有矿山,后有铜川”。这里矿产资源丰富,有煤炭、水泥用灰岩,耐火粘土、陶瓷粘土、油页岩,其中煤炭矿产地已发现48处,含煤面积近1300平方公里,全市的1/3国土面积“脚下都是煤”。 有这么多的矿产,注定了铜川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这让人亦喜亦忧:一方面,资源就是财富;另一方面,经过几十年的大规模开发,铜川市的不少地方形成了滑坡、崩塌、采空、塌陷等地质灾害隐患。还有,煤炭、水泥等矿业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危害日益显现。“靠山吃山”终有资源枯竭的一天,铜川人认识到:资源型城市必须尽快走经济转型之路。 铜川市委、市政府从2003年开始把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作为推进铜川市可持续发展的头等大事,在深入调研后编制出《铜川市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总体规划》,它的内容被铜川人概括为“三、六、九”:着力实施项目带动、工业强市、可持续发展等“三大战略”;突出抓好资源综合利用,综合治理采空区等“六大重点”;加快建设包括铝电煤联产,旅游文化特色产业培育工程等“九大工程”。 对位列“九大工程”之首的“铝电煤联产工程”,市长冯新柱解释说:通过新建华能铜川电厂拉动煤炭生产,实施铝厂扩建工程,使铝锭生产能力提高到23万吨,形成铝电煤联产的新格局,进而发展铝业深加工,把铜川建设成为全国大型铝电煤联产基地。 “特色产业培育工程”的主旨是跳出单一依靠矿产资源发展经济的思维框架,按照“不求规模最大,只求特色鲜明”的思路着力拓展旅游、医药等新兴产业。 通过几年的探索,铜川市的经济转型的轨迹渐渐清晰,市委书记吴前进说:一方面是延长煤炭、水泥等传统优势资源的产业链,尽快发展后续产业,求得低能耗,高附加值;第二,是深入发掘药王孙思邈遗迹等本地区的“非矿产”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旅游等文化产业,也就是发展铜川的“新兴产业”;第三,在煤炭、水泥等行业开展低资源耗量,低环境破坏的矿产开发技术攻关,引进和推广共生资源综合开发、综合利用和矿山“三废”再生利用技术,尽可能地“亡羊补牢”;第四,就是“还历史欠帐”,加快对过去煤炭开发中形成的200多平方公里的采空塌陷区综合治理。 现在,这四个方面的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不久的将来,铜川将会让人刮目相看。

Ⅶ 我国在治理资源枯竭型城市方面,有哪些成功案例

主要是转型。成功的城市有河南焦作市,由煤炭城市变为旅游城市。甘肃白银、山东营口、山东枣庄在转型上都做得很好。

Ⅷ 中国资源枯竭城市有那些

资源枯竭城市-第一批城市
2007年12月24日,国务院制定出台《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后,国家发改委于2008年3月17日确定了国家首批资源枯竭城市,共有12个城市被列入。 包括阜新、伊春、辽源、白山、盘锦、石嘴山、白银、个旧(县级市)、焦作、萍乡、大冶(县级市)、大兴安岭。 其中中部地区典型资源枯竭城市3个,分别是焦作市、萍乡市、大冶市;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城市5个,分别是阜新市、伊春市、辽源市、白山市、盘锦市; 西部地区典型资源枯竭城市3个,分别是石嘴山市、白银市、个旧市; 典型资源枯竭地区1个,为大兴安岭。 12个国家首批资源枯竭城市,其中有8个城市是从60个典型资源型城市中选出的。[1] [1]
资源枯竭城市-第二批城市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38号),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2009 年3月,国务院确定了第二批32个资源枯竭城市。中央财政将给予包括此前确定的12个资源枯竭城市在内的共44个城市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支持。近年,暂不再审定新的资源枯竭城市。 一、地级市9个:山东省枣庄市、湖北省黄石市、安徽省淮北市、安徽省铜陵市、黑龙江省七台河市、重庆市万盛区(当作地级市对待)、辽宁省抚顺市、陕西省铜川市、江西省景德镇市。 二、县级市17个:湖南省耒阳市、湖南省冷水江市、贵州省铜仁地区万山特区、甘肃省玉门市、湖北省潜江市、河南省灵宝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合山市、辽宁省北票市、吉林省舒兰市、四川省华蓥市、吉林省九台市、湖南省资兴市、湖北省钟祥市、山西省孝义市、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森工)、内蒙古自治区阿尔山市(森工)吉林敦化(森工)。 三、市辖区6个:辽宁省葫芦岛市杨家杖子开发区、河北省承德市鹰手营子矿区、辽宁省葫芦岛市南票区、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辽宁省辽阳市弓长岭区、河北省张家口市下花园区。

Ⅸ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的措施有哪些

从5个方面推进资源枯竭型城市加快转型:

1、包括克服“等靠要”思想,主动作为,做到目标、自我定位、发展思路、保障措施四个明确;

2、做好应对经济较长时间低位运行的准备,做好打长期战的思想准备,尽早彻底转型;

3、注重谋划创新引领,提高转型的质量和效益,创造条件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等“四新”经济,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

4、调整结构促进转型,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打造若干特色优势明显、技术水平先进、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替代产业集群;

5、聚焦特殊困难地区,着力推进转型发展。其中,独立工矿区、采煤沉陷区的转型发展是实现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环,要用好用足国家政策,加快推动困难地区转型发展。

Ⅹ 从资源枯竭城市的出路带给我们的发展观改变有哪些

源枯竭在经济发展当中面临的突出的问题就是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