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自然资源的自然属性有哪些
自然资源是指直接能从自然界中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概念中包含了三层含义。<BR>(1)作为自然资源必须能直接从自然界中获得,即自然资源必须具备“自然属性”。<BR>(2)作为自然资源必须能用于生产和生活,即必须具备“经济属性”,亦即对人类 “有用”。<BR>(3)自然资源不仅包括了能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同时也包括了能用于生产和生活的能量。<BR> 因此,判断某种物质是否为自然资源,只要看它是否同时具备了“自然”“经济”两种属性。例如甘蔗、铁矿石、小麦、闪电四种物质或能量中,铁矿石是自然资源,而闪电虽然存在于自然界中,但在目前科技条件下,人类不能直接加以利用,即它只具备了“自然属性”,而不具备“经济属性”,所以它不是自然资源。甘蔗、小麦当然对人类有用,具备了“经济属性”,但不是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得的,而是经过了人类的培育和加工,故不是自然资源
㈡ 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文明社会继续教育考试 自然资源属性包括哪些
自然资源是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自然资源通常有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等门类。
自然资源是自然物,首先有自然方面的属性。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层次方面,自然资源基本上属于第三层次和第四层次,拥有社会方面的属性。
㈢ 从属性来看,自然资源具有什么特点
可用性。所谓可用性,就是指可以被人们所利用,这是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自然资源通常具有多种用途,也就是多功能性。自然资源的可用性与稀缺性有极密切的关系。(2)整体性。各种自然资源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复杂系统。但在这个系统中,每种资源都可以彼此独立存在,都有其个性。(3)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和严格的区域性。不同区域资源组合和匹配都不一样,因地制宜是自然资源利用的一项基本原则。除了上述特点外,各类自然资源还有各自的特点,如生物资源的可再生性,水资源的可循环和可流动性,土地资源有生产能力和位置的固定性,气候资源有明显的季节性,矿产资源具有不可更新性和隐含性等。
㈣ 自然资源的自然属性
自然资源有整体性、有限性、多用性、区域性、发生上的差异性等自然属性。
㈤ 根据胡静副教授所讲,自然资源的自然属性有哪些
自然资源的自然属性
自然资源有整体性、有限性、多用性、区域性、发生上的差异性等自然属性。
(1)整体性。各个自然资源要素有不同程度的相互联系,形成有机整体。
(2)有限性。自然资源的规模和容量有一定限度。有限性决定自然资源的可垄断性,决定自然资源有绝对地租;决定对自然资源必须合理开发利用。如果规模是无限的,就不称为自然资源了。
(3)多用性。大部分自然资源有多种用途。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自然资源的用途在发展。以河流资源为例,首先出现泄洪、排水、补给地下水功能,接着出现捕鱼功能。农业社会出现灌溉、运输功能。工业社会出现发电功能。近来,调节小气候、净化大气、水质等环境功能,娱乐、陶冶情操、景观等休憩功能、防灾避难功能等方面在上升。此外,某些河流有地域分界功能。多用性决定了综合开发、优化开发,这是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方向。
(4)区域性。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很不平衡。有的地区富集,有的地区贫乏。自然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决定了自然资源在地域间的流通和调剂。在国际贸易中,石油等自然资源是最重要进出口单项物资。
(5)发生上的差异性。每类自然资源都按特定的方式发生、变化。从发生角度,可以把自然资源分成三类。
1)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如太阳能、风、海潮、径流等,周期性连续出现。
2)可更新的自然资源,包括动物资源和植物资源,是有生命的机体。
3)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如矿物燃料、金属矿、非金属矿等。
㈥ 自然资源属性的其他信息
自然资源的自然属性
自然资源有整体性、有限性、多用性、区域性、发生上的差异性等自然属性。
(1)整体性。各个自然资源要素有不同程度的相互联系,形成有机整体。
(2)有限性。自然资源的规模和容量有一定限度。有限性决定自然资源的可垄断性,决定自然资源有绝对地租;决定对自然资源必须合理开发利用。如果规模是无限的,就不称为自然资源了。
有限性决定自然资源替代状况的重要性。按照自然资源的替代状况,可分两类。一类是可以替代的自然资源,如木材等各种材料资源。另一类是较难替代的自然资源,如水、氧气等。从长远的观点看,不可替代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在上升。淡水资源是大量消耗的不可替代资源,被称为21世纪的石油。美国五大湖占全世界淡水资源五分之一,占全美国淡水资源95%。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传统工业发达的五大湖地区成为经济萧条区。沿湖各州寄希望于向西南缺水区出售谈水,实现经济再兴。(约翰·奈斯比特,1988)。
(3)多用性。大部分自然资源有多种用途。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自然资源的用途在发展。以河流资源为例,首先出现泄洪、排水、补给地下水功能,接着出现捕鱼功能。农业社会出现灌溉、运输功能。工业社会出现发电功能。近来,调节小气候、净化大气、水质等环境功能,娱乐、陶冶情操、景观等休憩功能、防灾避难功能等方面在上升。此外,某些河流有地域分界功能。
多用性决定了综合开发、优化开发,这是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方向。
(4)区域性。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很不平衡。有的地区富集,有的地区贫乏。自然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决定了自然资源在地域间的流通和调剂。在国际贸易中,石油等自然资源是最重要进出口单项物资。
自然资源的空间流通形式有三个类型,决定不同的自然资源空间再分配的可能性和形式。
1)可移动的自然资源,如径流。人类可以开掘运河、渠道,把径流引到需要的地方。如南水北调,前提就是径流的可移动性。
2)制成品可移动的自然资源,如矿石、木材等。这类资源可以加工成不同程度的半成品和成品输向资源短缺的地区。
3)不可移动的自然资源,如土地。不可移动资源相互间有固定的空间关系。土地资源的不可移动性决定固定在土地上的房屋、道路、桥梁、港口等资产的不可移动性。国外把土地以及固定在土地上的资产称为不动产。“跑了和尚跑不了庙”讲的是人的可移动性和庙宇的不可移动性。
自然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平衡和空间运动上的差异,增添了利用自然资源的复杂性。
(5)发生上的差异性。每类自然资源都按特定的方式发生、变化。从发生角度,可以把自然资源分成三类。
1)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如太阳能、风、海潮、径流等,周期性连续出现。
2)可更新的自然资源,包括动物资源和植物资源,是有生命的机体。更新取决于自身的繁殖能力和外界的环境。人类应当引导它们向有利于社会的方向更新,以便永续利用。保存种源是保护可更新自然资源的基础。
3)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如矿物燃料、金属矿、非金属矿等。这类资源的形成周期长,总量有限,消耗一部分,减少一部分。应该杜绝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浪费和破坏。
二次资源,如二次能源,二次淡水资源,再生金属资源等是对一次资源加工以后的形态,或者是对一次资源回收再利用的形态。二次资源是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形式。
自然资源的社会属性
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可以证明自然资源的社会属性。
(1)对自然资源的认识、评价、利用有社会性。人类和科学技术水平是自然环境转化自然资源的桥梁。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人类利用启然资源的范围和深度不断扩大。过去排除在资源以外的自然环境要素,一旦有了利用和开采的手段,便逐步转化为有用的自然资源。
(2)自然资源中,有人类的附加劳动。战国时代,菊花只有黄色一种,又称黄花。古诗词中黄花表示菊花,“人比黄花瘦”,比喻人比瑟瑟秋风中的菊花还消瘦。现在菊花有三千多个品种,红、黄、蓝、白、墨、绿俱全,不能再用黄花代表菊花了。这是人类长期培育的结果。今天,人们在一块土地上耕耘或建设,很难区分土地的哪些特性是史前遗留下来的,哪些是人类附加的劳动结晶。有一点可以肯定,洪荒时代的土地不是现在这个样子。深埋在地下的矿产资源,山区的原始森林,从直观上看不到人类的附加劳动。然而,人们为了发现它,保护它,付出了劳动,甚至生命。因此,矿产资源和原始森林含有人类间接的附加劳动。勘探石油的费用每每比开采石油的费用还高。
按照马克思的说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附加劳动是“合并到土地中”了,与自然资源浑然一体了”。(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727页,人民出版社,1966年,第二版。)自然资源上附加的人类劳动是千百年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结晶,是自然资源中的社会因素。
(3)自然资源和劳动一起构成国民财富的源泉。自然资源是生产力的组成部分。
国民财富是反映一国经济水平的指标之一。20年代初,美国有国民财富3000亿美元,其中,农村土地522亿美元,城市土地400亿美元,合计占全美国民财富30%以上。1980年日本有国民财富2531万亿日元,其中,土地资源占25.3%,森林资源占1.1%。我国对自然资源缺乏系统估价。我国曾一度否定自然资源的价值和价格,没有国民财富指标。怎样估价我国的国民财富,不但是对我国陆地和海域自然资源估价问题,也是对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辛勤劳动的估价问题。
自然直接和间接构成生产力耍素的组成部分。生产力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第二部分是劳动资料,主要是生产工具,还包括耕地、生产建筑物、道路、运河、仓库等;第三部分是劳动对象,包括自然界直接提供的森林、矿藏,以及经过加工的原材料,如棉纱、钢材等。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直接或间接来自自然界。以冶金工业为例,在其他条件相同时,金属矿的品位对劳动生产率、成本有决定性影响。目前,铁矿品位高低相差一倍以上。贫矿采出后要选矿。选出的人造富矿成本比直接开采的富矿高四至五倍。铜矿品位相差更大,最富的含铜10%,贫的只含0.5%。
众所周知,国民财富、生产力是经济学的概念。在这些经济学概念中蕴涵着自然的因素,从另一个侧面说明自然资源的综合特性。
㈦ 自然资源属性的介绍
中文名称:自然资源属性 英文名称:natural resources attribute;natural resource attribute 定义1:自然资源所固有的自然和社会性质。自然属性是指组成、结构、功能和边界等自然资源系统的状态、关系等所具有的整体性、层次性、周期性、地域性等特性。社会属性是指自然资源作为人类社会生产的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的性质。 应用学科:地理学(一级学科);资源地理学(二级学科) 定义2:自然资源固有的性质、特点,包括状态、外在关系等,是由自然资源内部矛盾性质所决定的。 应用学科:资源科技(一级学科);资源科学总论(二级学科)
㈧ 土地具有哪些属性
土地参与宏观经济管理的基础是土地的资源与资产双重属性。
一、土地的资源属性
土地是财富之母,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立足空间,是人类发展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被马克思誉为“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
与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其他资源类似,土地作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自然资源,也具有一般自然资源的共同特性,其中包括区域性、动态性等。
土地的自然资源属性,具体拥有“有限性”、“区域性”、“需求和用途的多样性”、“不可替代性”四个特性。
有限性:土地的总量具有有限性的特点。有限性是土地作为自然产物而非劳动产品决定的特性,由于地球表层、陆地和一个国家的土地总面积都是有限量的,土地的绝对数量不可能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增加。
区域性:土地的空间分布体现出地域分异的特性。土地的地域分异性,是在水热条件支配的地带性规律和地质、地貌因素决定的非地带性规律的共同影响和制约之下,自然形成的区域性特征。而且由于土地位置固定性,土地的利用也体现出区域性特征,即与土地所在的区域周围自然、社会、经济环境的密切相关的特性。
需求和用途的多样性:土地作为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都离不开的最基础的自然资源,拥有需求和用途的多样性。需求的多样性,体现于任何产业、社会各部门和人类生活改善都需要土地资源;而用途的多样性,体现于同一块土地,可以确定为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也可定为交通、住宅、工业、商业、金融、旅游、公共设施等用地的特性,并且同时土地用途是可以改变的。当然,这种改变是要建立在有一定投资,且受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的基础上的。
不可替代性:土地作为一种独特的自然资源,体现出其不可替代的特性。土地的独特性体现于,其具有养育功能和仓储功能。土地养育功能体现于其养育了植物、动物和人类,人类赖以生存的农作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水、肥、气、热,都是以土地作为提供者和协调者的;土地的仓储功能体现于,其为矿产资源提供了仓储场所。由于土地作为自然资源的独特功能,其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性。
由于土地拥有“有限性”、“区域性”、“需求和用途的多样性”、“不可替代性”四种自然资源属性,所以,土地资源需要得到合理利用,以实现其价值,实现可持续。
二、土地的资产属性
土地除了具有以资源属性为代表的自然属性,其还具有经济属性——即土地作为一种资产的属性。
由于人们可以通过利用土地,对土地资源的潜力进行挖掘,从而取得数量可观的产品。而土地生产的产品与其他产品相同,可以同其他产品进行交换,从而获取经济收益,也体现出土地的经济属性。
而且,土地也是一种资产,这种不动产的权属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也可作为特殊商品进入市场,是土地经济属性的另一种体现。但是,这种权属体现为土地的所有权或使用权,而并非土地本身,而且其具体权利要由法律来规定,并需要通过土地登记来确认产权和依法保护产权人的利益。
此外,土地经济属性还可以通过土地使用性、土地供给的稀缺性、土地报酬的递减性、土地用途变更的困难性、土地利用方式的分散性、土地损失的补偿性、土地资本的储藏性、土地投入的增值性来体现出来。
由于土地所具有的资源与资产双重属性的综合效应,为土地参与宏观经济调控建立了基础。
土地的有限性和不可替代性的自然资源属性,造就了其作为最稀缺资源的特性。而由于其具有的经济属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总是流向投资回报率最高的部门,土地资源也不例外。而由于农业的弱质性所造成的土地边际生产率和收益率的相对低下,农地作为土地资源的一种,其外流(包括划拨性、投股性和许可性外流)不可避免的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而其导致的两方面作用:农业用地的快速减少,会产生一系列复杂的问题,对农业发展的不良影响,会进一步导致生态失衡,甚至威胁粮食安全;而建设用地的飞速增加,同样会造成一系列不良后果,过度的固定资产投资,将导致部分产业发展的过热,甚至最终引起整个国民经济的失衡。
因此,国家利用土地影响宏观经济、进行宏观经济调控成为了可能,也成为了一种必要。
㈨ 求详细解答:从自然资源属性分类,
A |
㈩ 自然资源的属性主要包括
环境科学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