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做好矿产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工作
首先,设计时应根据现有技术经济条件,尽量设计达到先进的三率指标,第二,在开发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好各种资源,如低品位矿的堆存保护再利用,做到分采分剥(掘),不断提高三率指标。如何做好矿产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工作
② 如何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
矿产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全省矿业要通过对资源空间要素和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实行分区管理,促进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的转变;
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切入点,以产业升级为核心,依靠科技进步,推进资源开发规模化和集约高效利用;
要按照控制开采总量、减少矿山数量、遵守矿山准入、提高利用水平的要求,合理开发与有效保护矿产资源。
一、矿业区域布局构建矿业新格局在沪宁沿线优化开发区域,加大限制开山采石力度,建设生态示范矿区。
禁采区内严禁开山采石,科学布局规划开采区或集中开采区,压缩露采范围,减少露采矿山数量,控制开采规模,坚决制止分散零星开采。
新建和延续开采的开山采石矿山规模必须达到中型以上。
在重点开采区内,积极引导企业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水平。
设立徐州铜山、贾汪、南京芝山和溧阳宜兴水泥用灰岩重点开采区,为国家重点支持的大型水泥企业提供资源保障。
设立金坛石盐重点开采区,合理开发石盐,发展盐化工,支持国家储气储油工程建设。
设立南京梅山铁矿和栖霞山铅锌矿为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重点开采区,稳定铁矿和铅锌的开采规模,保障供给。
在沿运河、沿东陇海线等重点开发区域,加强优势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深度加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合理开发利用淮安石盐、芒硝和凹凸棒石粘土资源,大力发展矿产品深加工业,开发系列中高档产品,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发挥徐州煤炭生产基地和转运通道的优势,科学合理利用徐州的煤、石盐、石膏和水泥用灰岩资源,保障矿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资源枯竭城市的产业升级;
扶持连云港磷矿资源的开发,延长矿山服务年限。
在禁止开发区和生态功能保护重点区域,禁止或严格限制对环境有影响的矿产资源开采活动。
建设矿业经济区全省设立7个矿业经济区,围绕重点开采区矿产资源开发,发展支柱产业,建设结构优化、布局合理、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的环境友好型生态矿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在徐州矿业经济区,壮大矿业经济规模,发展矿业循环经济。
鼓励发展煤电一体化产业、石膏开采与深加工业、铁矿开采与加工业、盐化工产业、石膏开采与深加工业、水泥灰岩开采加工业。
在连云港磷化工矿业经济区,充分利用磷矿资源,发展磷化工产业。
在淮安石盐芒硝化工矿业经济区,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的转变,发展盐化工产业,逐步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家级盐化工产业基地。
在淮安盱眙凹凸棒石粘土矿业经济区,发展凹凸棒石加工产业,促进盱眙县的凹凸棒石粘土产业尽快跻身于世界先进之列,同时成为支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
在南京矿业经济区,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发展矿业循环经济。
通过科技创新,发挥技术优势,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金坛盐盆盐化工矿业经济区,科学利用矿产资源和地下空间资源,发展盐化工产业,建设油气储备基地。
在溧阳宜兴水泥矿业经济区,采用先进生产工艺和现代化管理手段,建设全国一流的水泥生产基地。
培育要素市场,开拓省际和国际矿业市场大力发展矿产品流通市场,壮大矿产品交易市场等有形矿产品市场,探索建立矿产品期货市场等要素市场。
利用连云港港口、长江沿岸、徐州市交通枢纽的有利条件,加快建设煤炭、铁矿石等省内紧缺和短缺资源的贸易市场和贸易基地。
在宜溧地区,培育以建材矿产品为主的交易市场。
鼓励发展南京矿产品物流业、建材交易市场、矿产品期货市场。
实施“走出去”战略,建立以政府为指导的省际、国际合作,充分利用省外和国外资源。
通过投资、合资等方式,在省外尤其是西部地区的资源富集区建立能源等矿产的供应、开发基地。
鼓励和支持企业“走出去”,力求在境外资源勘查和开发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区禁止开采区
1、开山采石禁采区全省划定开山采石禁采区81个,禁采带33条。
在禁采区(带)内,不得新设开山采石矿山。
2、其他矿产禁采区在全省19个生态环境保护功能区、资源保护功能区和重要城镇及基础设施保护功能区内禁止开采矿产资源。
在苏锡常地下水超采区,对深层地下水继续实行禁采。
对特殊行业必须开采地下水的活动,应在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实行严格的审批和限量开采控制。
苏南、苏中煤炭资源分布区在规划期内不得采用传统方法开采。
开采砖瓦用粘土资源不得占用破坏耕地。
限制开采区
1、开山采石限采区开山采石禁采区外的区域划定为限采区。
开山采石限采区内的开山采石活动要科学规划,控制总量,集中开采。
以南京市为试点,在宜兴、溧阳、金坛、句容、溧水、高淳、江宁、六合、盱眙、铜山、东海、赣榆等县(市、区)规划设定12个建筑石料集中开采区。
在集中开采区内的建筑石料采矿权以招拍挂方式出让,实行总量控制,严格矿山准入,按照生态矿山要求建设开发。
2、地下水限采区徐州市七里沟水源地、盐城市区、大丰和沛县县城、大屯等地下水严重超采区,为地下水限采区。
地下水限采区内严禁新增开采井,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量和水位埋深。
保护矿区列入省矿产资源储量表中的目前还不能比较经济地开发利用的大中型及重要小型、低品位或难选冶的34个矿区,划定为保护矿区。
在矿产资源利用水平达到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之前,不得破坏性开采保护矿区的矿产资源。
建设项目不得压覆规划保护矿区。
重点开采区划定徐州地区煤炭重点开采区、丰县盐化工重点开采区、铜山水泥用灰岩重点开采区、贾汪区水泥用灰岩岩开采区、邳州石膏重点开采区、连云港地区磷矿重点开采加工区、淮安盐硝化工重点开采区、淮安盱眙凹土重点开采区、南京栖霞山铅锌矿重点开采区、南京梅山铁矿重点开采区、溧水芝山水泥用灰岩重点开采区、镇江——常州金坛盐盆岩盐重点开采区、溧阳周城—平桥水泥用灰岩重点开采区、溧阳上黄水泥用灰岩重点开采区和宜兴新芳水泥用灰岩重点开采区等15个重点开采区,鼓励和引导投资人按规划要求投资开采重点开采区内的矿产资源。
以金坛盐盆为示范,积极推进开发利用功能区划,优化矿产资源和矿山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
按照规划功能合理安排勘查开采活动,促进重点开采区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
三、开采规划区块对煤、铁、铅锌、金矿、锶矿、熔剂用灰岩、冶金用白云岩、熔剂用蛇纹岩、硫铁矿、芒硝、盐矿、磷矿、石膏、水泥用灰岩、高岭土、凹凸棒石粘土等开采矿种,在重点开采区、矿产资源开发整合重点地区、重点矿区、大中型矿产地划定开采规划区块。
开采规划区块是矿业权设置和整合的重要依据,一个开采规划区块原则上配置一个开采主体,新设置的采矿权原则上应位于规划确定的开采规划区块内。
全省共划分开采规划区块65个。
四、矿山准入条件新建、改扩建和延续开采矿山除按规定应具备资质条件、提交包括有水土保持方案的开发利用方案外,还必须符合以下准入条件。
环境保护准入新建矿山必须执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制度,单独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并作为采矿权审批的必备要件;
对开采活动将造成重大环境影响且难以恢复治理的,实行一票否决。
生产矿山的矿山生态恢复治理书面承诺和保证金缴纳列入年检的必备内容。
安全生产准入新建、扩建和延续开采矿山必须符合矿山安全生产规定,进行安全预评价,并具有相应的安全设施。
安全设施必须与采矿主体工程做到“三同时”。
开采空间区域准入除经省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外,不得进入规划划定的禁止开采区进行采矿活动,不得在禁止开采区内新建矿山。
规划禁采区内的已有矿山企业必须在限定时间内予以关闭。
在规划开采区内的矿山进行集约化、规模化的采矿活动。
矿山规模年限准入新建矿山开采规模必须与矿山占用储量规模相适应,限定矿山最小开采规模和矿山服务年限。
服务年限大型矿山一般不低于20年,中型矿山一般不低于10年,小型矿山不低于2——3年。
不得大矿小开、一矿多开。
资源利用准入新建、扩建和延续开采矿山必须满足和达到批准的矿山设计或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出的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共伴生资源综合利用率、废弃物回收利用的要求。
生产矿山要限期达到规定的资源利用率水平。
矿山开采方式必须符合相应的规范要求和批准的矿山设计方案。
露采矿山,应采用台阶式开采方式,禁止采用落后的、破坏和浪费资源的开采方法。
资质准入严格按照《关于进一步规范矿业权出让管理的通知》要求,根据其《分类目录》进行采矿权的出让。
保护正当合法竞争,参与采矿权交易活动的市场主体,应具有相应资质并符合投标要求。
对有违规违纪违法行为的,3年内不得参与交易活动。
五、矿业结构调整调整矿山规模结构按照集约高效的原则整合各类矿山,鼓励和引导矿山企业规模化开采,提高大中型矿山企业在全省矿山中的比重,压缩矿山数量,对小矿山加大改造整合力度,淘汰技术落后的矿山,关停资源浪费严重、矿区环境问题突出、安全无保障矿山。
全省矿山平均规模2010年达到10.6万吨,2015年达到11.9万吨,2020年达到13.2万吨。
全省大中型矿山比例2010年达到22%,2015年达到25%,2020年进一步提高;
其中非砖瓦用粘土矿山大中型矿山比例2010年达到50%,2015年达到60%,2020年达到70%。
省内18种主要矿产新建矿山必须达到规划确定的矿山最低开采规模要求,其他矿产新建矿山必须达到《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年)》的相关要求。
改进矿产品结构控制原煤生产规模,鼓励实施煤电一体化工程,着力发展坑口电厂和煤矸石发电等煤电联营和综合利用项目。
形成合理的“铁矿石采选冶→炼钢→钢材”产业链,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鼓励发展精深加工业,控制膨润土、凹凸棒石粘土初级产品加工;
严格控制在全省范围内新上水泥生产线和扩大水泥生产能力,控制发展低强度等级水泥,积极发展高强度等级水泥和特种水泥产品;
严格控制砖瓦用粘土开采量,加快“禁实限粘”进程,鼓励以非粘土资源或以工、矿固体废弃物为主要原料生产新墙材产品。
提升矿山生产技术结构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矿山采选技术和工艺,提高矿产品产量和质量。
鼓励矿山企业通过科技攻关、技术改造,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努力降低能耗,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或破坏。
重点发展煤层气开采技术、保水开采技术,鼓励发展煤炭洗、选项、加工和配煤、水煤浆等技术,加快推动洁净煤技术产业化;
鼓励发展矿区固体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技术,积极研发共伴生矿和低品位、复杂难处理矿的选矿与综合利用技术。
鼓励砖瓦用粘土企业发展烧结粉煤灰砖、煤矸石砖、江(河)湖泊淤泥砖及泥质尾矿砖,开发模数空心砖、微孔砖等生产技术,引导空心砖生产向自保温、大型化发展。
倡导边开采边治理、湿法开采等生产工艺,落实水土保护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因采矿引发的环境污染或破坏。
发展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的建筑材料生产技术,鼓励和扶持节能、环保型建筑材料的生产。
推广矿山无尾矿生产技术,促进矿业循环经济的规模化发展。
调整矿山企业组织结构培育、扶植矿产品加工基地和龙头企业。
鼓励发展大型矿业集团,构建和完善以大企业为主导、大中小企业专业化分工、产业化协作的产业组织体系。
对矿山企业依法开采的矿产资源及矿山企业的生产要素进行重组,高效利用矿产资源,逐步形成以大型矿业集团为主体,大中小型矿山协调发展的矿产开发新格局,实现矿山企业规模得到进一步扩大,效益进一步提高,数量进一步下降,促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向生态矿业发展,增强矿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实施省政府批准的矿产资源开发整合方案。
对整合对象的生产要素进行重组,合理布局开采矿山,高效利用矿产资源,逐步形成以大型矿业集团为主体,大中小型矿山协调发展的矿产开发新格局。
六、开采总量控制为实现开采总量调控目标,规划期间,全省重点控制煤、铁、熔剂用灰岩、冶金用白云岩、芒硝、盐矿、石膏、凹凸棒石粘土、水泥灰岩、建筑石料、砖瓦用粘土矿产的开采规模。
“十一五”期间,建筑石料开采量配置向连云港市适度倾斜,以满足港口建设需要。
七、砖瓦用粘土开发利用加强指导,编制专项规划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做好市县级砖瓦用粘土资源合理利用专项规划,严格市场准入,保护耕地,科学布局,注重整合,优化产品结构,推广节地、节能、利废、环保方法和技术,做到“边开采、边复垦”。
强化开发利用管理,加大监管力度对粘土砖生产企业的取土范围和规模进行严格控制,严禁占用耕地建窑或擅自在耕地上取土。
按照规划确定的开采区域,对取土范围实施“一勘六定”制度,即现场勘察与定界址、定取土时间、定取土深度、定取土数量、定复垦计划、定补偿标准,保证粘土资源管理到位。
除保留生产复古材料的小土窑外,对小土窑、小立窑和无土源的18门以下轮窑实行平毁复垦。
加快“禁实限粘”进程,大力发展新墙材产品继续推进“禁实限粘”,大力发展新墙材,基本淘汰粘土实心砖,进一步压缩以粘土为主要原料生产的空心粘土制品。
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南通、盐城6个省辖市,以非粘土或以利废为主要原料的新墙材生产比例达55%以上,乡镇以上实现“禁实”目标,禁止生产或基本淘汰实心粘土砖,禁止或限制生产实心粘土砖。
其他地区以非粘土或以利废为主要原料的新墙材生产比例达50%以上,80%的乡镇实现“禁实”目标,大部分地区禁止生产或基本淘汰实心粘土砖,限制生产实心粘土砖。
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广节地、节能、利废环保技术因地制宜,推广泰州和扬州市废地开发取土、南通市江河淤泥空心烧结砖、苏州和无锡工业污泥制砖、徐州市煤矸石和粉煤灰制砖及隧道窑烧制、宿迁坯场绿化、常州金坛边开采边绿化等资源利用方法、产品生产技术和环境保护措施。
八、主要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坚持“一转二有三综合四循环五节约”的原则,加大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力度和应用广度,加强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监测,大力提高资源回收率和共伴生元素综合利用率,推进全省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发展矿业循环经济。
到2010年,全省煤、铁、铅、锌、锶、硫、磷、石盐、芒硝和高岭土等主要开采矿种的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综合利用率继续保持在全国先进水平,到2015年基本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接近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对重大采选技术、矿产综合利用技术、循环利用技术等进行先导性和示范性研究与开发,积极开展新能源、新材料矿产等非传统矿产资源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因技术不成熟,尚不能综合利用的多金属共生的采、选固体废弃物等,可暂不利用,并妥善保护,防止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以政府投资为引导、以企业投资为主体、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资源综合利用为目标,在全省18个具有较好开采条件的重要资源矿区(田)中,推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矿山和工程建设,树立矿业循环经济先进典型,全面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
③ 如何有效解决矿产资源枯竭
你这个设问是不准确的。矿产资源枯竭是必然的,没有什么措施能够阻止,就算是现在全球一致统一停止开采矿产,有些资源也已经到了枯竭的边缘。
如果你是要问矿产资源快枯了,以后出路在哪里?答案倒是有几个,主要是开源节流。
1.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限制高能耗企业快速发展。
2.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如核能、风能、水能、太阳能等。
3‘加强国际合作。
④ 如何进一步优化矿产资源配置
1.矿产资源配置的目标和原则
(1)矿产资源配置的目标。
矿产资源作为一种资产和生产要素,其配置的目标应十分明确,即在遵循矿产资源自然属性和规律的前提下,以有限的资源最有效地满足人们的需要。当前,矿产资源配置就是要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矿产资源配置实质上就是资源与资产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优化配置,主要包括:①矿产资源如何最优分配,即不同用途上分配、不同时间段上分配、不同地区分配和不同利益主体的分配,其中还应包括如何增加资源总量。②矿产资源如何最佳使用,即发挥矿产资源最佳的使用效率和最佳的使用效益。也就是说,矿产资源配置的最佳目标是通过优化配置矿产资源,使其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资源效益等综合效益最佳。
矿产资源要实现优化配置的目标,必须借助于一定的配置机制。经过几十年来的改革开放,我国现在正处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阶段。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作用。因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矿产资源配置机制,也必须是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的有效结合。
(2)矿产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原则。
由于矿产资源使用价值的特殊性,矿产资源在配置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在使用方式和使用者的选择上的多方案。矿产资源优化配置总体原则是以相对少的资源(资产)投入取得相对较大和最佳的综合效益。具体包括:
①综合效益最大原则。对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利益主体(企业、部门或地方)而言,追求开发利用的最大经济效益是无可厚非的。但随着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的恶化,实现矿产资源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综合效益最大,开展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应成为矿产资源配置的重要原则。
②使用效率最大原则。在已经明确某种资源用途的情况下,应该将这一定量的矿产资源配置给资源利用率最高的使用者。换言之,就是通过资源的配置机制选择那些能达到同样的资源使用效果而消耗资源最少的使用者。
③局部配置机会成本最小原则。一定量和质的矿产资源,由于其使用价值具有多重性和综合性,选择其作为某一种用途时,就会丧失其作为其他用途的机会,这其中必然存在着一个机会成本。矿产资源配置机制就是要引导资源向机会成本较少的用途流动。
④替代性原则。替代性原则包括3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各类资源之间的相互替代;二是同一类资源不同质量等级种类的替代;三是国外资源对国内资源的替代;矿产资源的计划配置机制、市场配置机制就是要通过这些替代,产生资源与经济的最佳效益,保证资源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2.充分发挥市场在矿产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主的配置社会资源的商品经济运行形式。市场配置社会资源实质上是以价值规律为主体的各种经济规律共同作用来配置的。市场机制是指在市场的有机体内部,由市场交换活动建立的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的内在有机联系形式。在市场机制中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是市场的三大机制,它们通过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作用,共同调节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的平衡。
(1)价格机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配置社会资源的核心机制。它是指在市场供求矛盾中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从而支配市场取向和调节资源配置的作用方式。这种调节作用是通过价格围绕价值或生产价格的上下波动实现的。通过价格的变动,引起供给和需求、生产、消费的变动,从而影响社会资源的流向,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2)供求机制是指各种商品及生产要素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的一种方式,是在供求规律发挥作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它的作用主要是灵敏地反映市场经济内在矛盾和均衡关系的状态,为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信号;并通过其他机制的相互作用,实现对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而这种作用是通过供求关系对市场价值和市场价格的影响实现的。当供大于求时,价格下跌,引起一部分生产者退出,使供求趋于平衡;当供小于求时,价格上涨,引导一部分生产者投入到生产中来,使供给量上升,供求趋于平衡。
(3)竞争机制。竞争是商品经济的强制规律,它强制地制约着人们的行动。如果说价格机制是价值规律实现其作用的内在机制,那么,竞争机制便是价值规律实现其作用的外在机制。一方面,竞争是每个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对立的一种作用,商品生产者不承认任何别的权威,只承认竞争的压力;另一方面,价值规律只有通过竞争的外在强制作用,才能把它的内在必然性表现出来。竞争所造成的外部压力和内部压力,会促进企业不断增加投资,改进技术管理,从而促进社会技术进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
另外,竞争机制还能通过价值信号促进资源的合理流动,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首先,通过部门内部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促进资源从劣势企业向效益好的企业流动,实现资源在微观方面的优化配置;其次,通过部门之间生产者的竞争,会促进资源向利润率高的部门流动,从而实现资源在宏观方面的优化配置,实现按比例发展,促进社会供求的平衡;再次,从整个社会来说,由于竞争的优胜劣汰作用,会导致少数效益差的企业破产或被兼并,促进资源的重新组合,实现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要使这些机制在矿产资源配置中充分发挥作用,还需要做大量工作,尤其要抓好以下方面:
(1)对政府拍卖矿业权要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凡是能够通过市场拍卖的,就不再搞行政审批,而且拍卖要体现公正原则,防止营私舞弊。同时要严格界定哪些矿业权可以由政府拍卖,哪些不能由政府拍卖,以便有效地保护法人财产权,避免造成思想混乱。笔者认为只有在如下3种情况下,政府才能通过拍卖形式出让矿业权。①过去由政府财政出资形成的矿业权,而具体使用矿业权的主体已经灭失的;②按法律规定,法人持有的矿业权已经超出保护期的;③那些可能产生极差收益的矿业权,大家争相登记或申请的。
(2)对矿业权人之间的市场交易,要进一步培育和发展。①消除任何形式的垄断,包括行业性的垄断和地方保护性垄断,放手让市场去配置矿产资源。②确保市场的公平竞争,国家预算资金支持商业性矿产勘查的专项,应当补贴给勘查主体,且公平对待,以免造成不平等的竞争。③加强矿业权市场规范化建设,可以考虑在全国建立一个统一的矿业权交易所,在若干地区建立分所,并加以联网,加强信息沟通。④与财政、金融部门联系,尽快启动我国矿业资本市场。可先组织有关专家,出国进行专项考察,并提出方案,促进启动。⑤为配合矿业权交易和矿业资本市场的启动,应当建立有权威的矿产勘查成果评估机构,通过这种权威性的评估增强股民对矿产勘查投资的信心。
(3)促进矿产勘查开发企业规范化运作、集团化经营。中国矿业的发展,归根到底必须有一批规范的矿产勘查开发企业。而我国现有的地勘单位和大多数矿山企业离这个要求还有差距,对此要加大改革力度:①以现有大中型矿山企业为主,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向集团化发展,通过股权联系,把小型矿山改造成作业单位。②改革矿山企业的财务制度,勘查投入必须资本化,矿业权价值必须作为企业重要财产。所有矿山企业,对现在正在运行的矿业权,都要进行评估进账,并且按消耗提取折耗,按年核算其增减变化。③重点吸收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进入矿业,把矿业和其他产业联合起来,形成多角经营。④改革现有地勘单位,有条件的要以省局为单元,建立矿产勘查开发企业;大多数应当改革成为以勘查劳务为主、多方面服务的勘查公司;少数技术强、地质条件好的单位,可组建人员精干的专业找矿公司。
3.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针对我国当前矿产勘查存在的问题,政府必须进行有力的干预,不如此难以消除矿业面临的困难。这种干预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有的作为。干预的方法和手段可考虑。
(1)对市场调节不起作用的领域,政府直接配置,也就是加强公益地质工作,提高矿产地质研究程度,减少商业性地质工作风险。①提高研究程度的重点应当放在现有地质资料的全面收集和二次开发上,而不是开展更多的新项目。②对矿产资源战略性评价,应当与国内大型矿业公司有机配合,尽可能用商业性地质勘查力量完成这项任务,这样做既能充分发挥大调查经费的作用,又能避免与商业性地勘单位争抢矿点,搞不平等竞争。③矿产资源评价的重点应放在重要成矿区、空白区,努力增加国内矿产资源总量;重点开展矿区外围找矿,增加外部经济性。④公益性地质工作的层次应是多重的,省、地区都应当有自己的公益性地质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制定规划,指导本地区商业性找矿。
(2)加大矿业权的保护力度,严格控制新的勘查单位的组建。①应当专门为矿业比较发达地区的县、乡长,讲授矿业权的财产属性,以及法律对财产权的保护。②严肃查处侵犯矿业权的事件,并公开曝光,引以为戒。③应当控制新的国有独资勘查单位的组建,但应允许非国有勘查单位的进入。
(3)建立矿产勘查专项基金,专款用于支持矿产勘查工作。基金的管理要有专门机构,要有一套规范的办法。①基金来源:各级财政的支持。②使用方向:贷款、补贴、投资(注入矿山企业资本金)。③基金运作:建立有利于企业和社会资金向矿产勘查投入的机制,引导企业和社会资金的投入,而不是政府直接出面立项、投入。大量的实践证明,用财政资金补贴矿产勘查,把补贴拨给企业,由企业选项、立项,其效益要好于政府选项、立项。
(4)对矿业实行税收优惠,减轻矿山企业和地勘单位负担,降低国内资源的勘查成本,提高竞争能力。在改革税种的基础上实行“税前扣减”和“亏损后移”的优惠。
(5)建立矿产资源利用效益、使用效率考核指标,对重点使用矿产资源的单位进行考核,在此基础上实行一套鼓励和限制、奖励和惩罚的办法,以便促进资源的优化利用。
⑤ 怎么做好矿产资源管理
一、实施矿产资源规划与资源储量动态管理相结合
二、实施矿产资源规划管理与采矿权有偿出让相结合
三、实施矿产资源规划管理与创新“矿补费”征收方式相结合
四、实施矿产资源规划管理与环境恢复治理收取保证金相结合
五、实施矿产资源规划管理与土地执法巡查相结合
⑥ 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宝贵的矿产资源
加强宣传和教育,养成节约矿产资源的习惯。
合理开发,有计划的进行开采。
综合利用,杜绝浪费,争取最大限度利用矿产资源。
加强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强制关闭小矿厂、小煤窑。
⑦ 关于加强我省矿产资源保障能力的思考
向世红 田立环
(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
矿产资源对经济的发展具有特别的支撑作用,对于发展中国家尤为重要。随着经济形势的螺旋式发展,对资源的短期需求也时紧时缓,但从长远来讲,对资源的需求是刚性的、连续的。加强地质工作,尤其是加强深部找矿,提高矿产资源查明程度,加强矿产资源战略储备,保障矿产资源可持续供应,对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推进整装勘查,加强深部找矿,提高矿产资源查明程度
河南省是一个矿产资源大省。由于优越的地理、交通、水、电、气候等人文自然环境,我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程度相对较高,以铝为主的有色金属工业对河南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但是随着近年来的强势开发,我省煤、铝、金、银、铅锌等优势矿产资源的保障年限越来越低。目前我省勘查发现地表矿的可能性已大大降低,但是以往我省地质工作勘查深度一般在300m以浅(部分矿种达到500m左右)。国外一些大型矿山勘查开发资料显示,一些重要成矿区带矿床深部往往存在多个赋存空间。为了提高矿产资源的保障程度,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推进整装勘查,加强深部找矿势在必行。
近年来,我省一些重要成矿区带的深部找矿取得突破性进展,如渑池县曹窑深部铝土矿勘查,陕县支建深部铝土矿勘查,以及小秦岭危机矿山深部找矿等,显示我省深部找矿潜力巨大。我省深部找矿方向及部署,一是郑州—洛阳—三门峡—平顶山等地区的铝土矿,找矿深度可达500~700m;二是小秦岭、熊耳山、外方山及崤山的金、银、铅锌矿,其找矿深度可达1500~2000m;三是栾川、嵩县、卢氏、汝阳等地区的钼矿,其找矿深部可达800~1000m;四是北秦岭地区的金、银、铅锌矿,其找矿深部可达1000~1500m。
要推进整装勘查,加强深部找矿,必须重视地质规律,并破除管理制度上的障碍。通过几十年的地质工作,以及我省地质工作者的辛勤劳动,造就了我省特色鲜明的地质勘查队伍格局,培养了一大批各有专长的勘查与科研专家,积累了丰富的地质矿产资料。尊重成矿规律,一是要建立地质勘查工作长效投入机制,我局近年来在河南省洛宁县沙沟矿区深部找矿实践证明,要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必须依赖大量的地质勘查工作投入;二是要充分发挥各局、各专业地勘队伍历史形成的专业技术优势与找矿勘查的地域优势,充分利用好地质专家在某方面、某矿种的专业优势及对某些成矿规律上的独到认识,使深部找矿更有针对性,从而少走弯路,降低勘查费用,有效缩短勘查周期。破除制度障碍,一是从全省利益出发,调整不同单位的利益取向,公开公益性地质勘查成果,公开矿业权设置成果,公开各级各类规划性成果;二是要调整、明确矿权设置,运用政府调控职能,整合重要成矿区带的矿业权,开展采矿权深部“空白区”找矿。
二、积极实施“走出去”工作
世界上矿产资源的分布是极不均衡的。中国有着自己的优势矿产,但是,石油、天然气、富铁、铜、镍等大宗矿产资源短缺却是不争的事实。前两年石油、富铁矿价格飙升,对我国的经济安全产生了较大影响,究其原因,在矿产资源全球化配置的今天,中国却在全球矿产资源中占有极低的份额有着很大的关系。“走出去”工作重点要考虑的是“干什么去,到哪里去,怎样去”的问题。各地勘单位在“走出去”过程中,应加强调研在先、科学选择国别与矿区、重视风险、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等工作。“区域规划、集团作战,大企业跟进”的勘查战略模式,是我局近年来在境外找矿实践中探索出来的一套规避风险、行之有效的运行模式。河南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在全省地勘单位“走出去”过程中加强管理,并发挥组织协调作用,避免工作重复造成资源浪费,以及相互间的恶性竞争等。
我省在鼓励地勘单位积极开展“走出去”地质找矿工作时,首选地区国内应是西部工作程度较低的省(区),国外应是亚洲周边国家、非洲及南美洲;目标矿种应是国家紧缺或国家鼓励勘查开发的矿种;最终目的是通过获取矿业权来占有矿产资源,实现矿业开发,保障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所急需的矿产资源供应。
三、鼓励科技创新工作,提倡节约利用矿产资源
提高矿产资源保障程度,必须依靠科技创新。一方面,我省推进整装勘查,加强深部找矿,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依赖于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引进和使用,重点是以成矿模型为指导,加强物探技术及钻探技术等综合手段在生产中的应用,关键是充分调动创新性技术专家的积极性。应尽快出台相关政策,逐步建立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勘查开采项目收益分配新机制,奖励找矿有功人员。另一方面,现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综合回收率低,采矿贫化率高,资源浪费严重问题十分突出。应鼓励矿山企业与科研院所加强联合技术攻关,一是研究煤、铝、铁、钼、金、银、铅锌等主要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采矿贫化率、选矿回收率、综合回收率的最佳指标,寻求节约利用我省主要矿产资源的最佳途径;二是开展新类型、低品位、多组分、难选冶等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开发可替代资源;三是加强铝、铁、金、钼、银铅锌等主要矿产资源的尾矿开发利用技术研究,变废为宝,充分利用矿产资源。
地质工作的基础属性决定地质勘查、地质科研工作必须坚持长期稳定的投入。根据河南省当前地质工作现状,科研项目应逐步转向深部找矿理论与方法方面的研究,项目费用从河南省地质勘查基金中拿出专项资金进行安排。
四、加强矿产资源(矿产地)战略储备
加强矿产资源的储备,尤其是大宗矿产资源的战略储备,对于稳定市场,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意义十分重大。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等,在矿产资源战略储备上的超前做法,为我们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借鉴作用。
就河南省而言,矿产资源战略储备可以按矿种、分梯次进行。首先是短缺矿种矿产品的战略储备,如石油、铜、镍等,在保障经济发展需要的同时,积极储备各级矿产品,根据我省财政实力状况,现阶段储备规模可以在90天左右的需求量。其次是查明矿产资源(矿产地)的战略储备,我省资源量大、储量丰富的优势矿种有煤、铝土矿、金、银、铅、锌、钼等,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突出的贡献作用,由于成矿区带有利,在已知矿山的深部和外围还有很大的找矿潜力,在安排省两权价款地质勘查项目时,这些矿种要优先安排、重点安排,查明矿产资源(矿产地),分期次向社会公开出让。第三,在一些重要成矿区带上还应以各级政府规划区的形式,储备一批重要矿产资源战略勘查基地,保障重要矿产资源后续供应。此外,一些低品位、多组分,采选难度大、成本高的矿产地也要储备起来,待日后经济、技术条件许可时再开发。
矿产资源战略储备,政府要合理规划,科学布局,并以立法形式,明确政府与企业职能,建立矿产资源战略储备与使用机制。首先各级政府要出资建立国家矿产资源战略储备库。其次是出台一系列激励措施,鼓励企业开展矿产资源战略储备,例如从财政资金上支持矿山企业储备各级矿产品;鼓励一些有实力的大型矿山企业整合那些规模小、开发能力落后的小型矿山企业,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对主动勘查增加矿山储量的企业应实行税收减免的政策;鼓励企业和地勘单位联合实施“走出去”战略,到国外去勘查开发矿产资源,从源头上占有矿产资源等。目前我国已经建立国家石油资源储备机制,其他短缺矿种的战略储备可以比照进行。
从管理制度上讲,一是要鼓励矿山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加强低品位、难选冶等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节约矿产资源,同时,鼓励矿山企业研发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拉长产业链条;二是通过政府调解和市场调控,加强矿产资源整合,将优势矿产资源向大型矿山企业积聚,并鼓励其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严厉打击滥采乱挖,采富弃贫等浪费资源行为;三是加强市场调研,根据市场需求科学规划开采规模,避免过度开采,造成竞相压价,优势资源不具优势的局面,真正发挥战略矿产资源的战略意义。
⑧ 矿产资源如何合理利用
上网络文库
⑨ 怎样保护 宝贵矿产资源
1、不开采,如需用就进口!
2、国家立法,群众维护
3、在国内把稀有矿产列为非交易性国家矿产
⑩ 加强矿产资源管理 推进矿业经济发展
(2004年4月19日)
一、加强地质勘查规划管理力度,积极进行招商引资,确保我区地质勘查工作健康发展
加快新疆经济发展,关键是要加快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进而转变为经济优势的进程,通过加快资源开发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长期以来,新疆矿产勘查工作程度较低,后备矿产地不足已经严重制约了新疆矿业经济的发展,并将会影响新疆综合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提高矿产资源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保证程度,必须加强地质勘查工作。
近几年,我区的各类地质勘查资金投入相对较多,包括国家、自治区财政以及社会资金勘查投入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是,实施的项目规模较小、资金的投入相对分散,收效甚微,从一定的方面影响了投资人的积极性。这就提醒我们要加强地质勘查工作的统一规划管理,正确引导我区的社会勘查资金投入,科学合理地设置探矿权和开展地质工作,促进勘查工作健康发展,激发社会投资矿产开发的热情,为我区的矿业经济开发奠定良好的基础。
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勘查工作五年计划纲要》已经发布,我们要结合自治区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抓住国家将对新疆经济发展给予支持的有利时机,不遗余力地争取将阿勒泰、西天山、昆仑山以及阿尔山列为国家矿产勘查的重点区带,争取更多的资金,加强新疆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勘查工作,为自治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矿产资源保障。
同时通过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来规范和清理地质勘查项目零星分散的现象,彻底根除圈而不探待违法行为。各地要在为探矿权人做好服务的同时,加强对勘查活动的跟踪管理,把切实解决探矿权人遇到的具体问题,摆在首位。但对不依法开展地质勘查工作,不按法律规定履行探矿权人义务的,一经查实,一律吊销其勘查许可证。
最近矿产品价格的持续上涨,在全球引发了新一轮的矿业投资热潮,这对促进新疆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时机,我们要继续鼓励国内外各类资金投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进一步向国内外开放探矿权采矿权市场,积极支持矿产资源风险勘查工作,对勘查发现可开发的矿产地,保障其法定的采矿权,各级管理部门要从依法规范自身的行政行为入手,协助当地政府做好服务工作,改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投资环境,对国内外资金投资者要一视同仁,吸引国内外企业勘查开发矿产资源。要从单纯吸引资金,向引进资金、技术、现代化管理和优秀人才并重的方向转变。建立规范化、科学化的矿业权管理模式,积极引进社会资金投资新疆矿产地质勘查开发。
二、加大矿产资源开发力度,提升开采规模和水平
新疆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用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已是不争的事实,但除石油天然气外,在已经开发的矿山中,多数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开采规模小,开采方式落后,加工利用水平的经济效益较差,影响了我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整体水平。为加快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进程,促进我区国民经济发展,要通过建设一批规模化生产和开发利用水平较高的骨干矿山企业,来加大开发力度,提升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整体水平。我们要多方筹集资金,对资源丰富和市场前景较好的矿山、矿产地进行技术改造,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支持、扶持、壮大一批像罗布泊钾盐基地、哈密大南湖煤电化基地、喀拉通克铜镍矿等大型骨干矿山企业,以示范引导我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模化生产科学化开发的前进方向。
小型和零星分散的矿山,在我区的已建矿山中占有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对这一类矿山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日常管理工作的优劣。各级管理部门切不可掉以轻心,特别要积极配合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做好对这类矿山企业的安伞监督工作,发现的安全问题,要及时与安全管理部门进行沟通。要通过制定和实施矿区整合规划,关小并大,特别是对生产规模在9万吨以下,生产规划小、安全隐患多、开采水平落后,资源浪费严重的矿山,严格按照《新疆煤炭工业“十五”结构调整规划实办法》要求,予以“关、停、并、转”。要扩大矿山企业规模,引导企业科学的开采,以促进矿山安全生产的管理。
三、提高资源储量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做好矿产资源储量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工作是矿产资源管理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作,服务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层面,是矿产资源管理规范化和科学化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但从目前的现状看,又是矿政管理工作中相对比较薄弱的环节,许多矿山的保有储量不清,对矿山资源的过快消耗缺少必要的宏观调控手段,给矿产资 源的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带来许多困难,不利于矿产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近几年来,国土资源部十分重视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工作,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和政策。国务院颁布了《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国土资源部发布了《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最近又颁布了第23号部长令《矿产资源登记统计管理办法》和《关于开展矿产资源储量登记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矿产资源统计工作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为进一步加强矿产资源储量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近日,国务院又部署在全社会深入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其目的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推进循环经济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缓解资源瓶颈制约,解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资源需求和环境压力,这对于我们的资源储量管理工作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提高资源储量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做好矿产资源储量管理的础性工作,做好资源储量的登记、统计和地质资料的汇交管理工作,保证基础数据真实可靠,为矿产资源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提供依据。
四、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加强地质环境管理工作
地质环境管理是地矿四项政府管理职能之一,但各地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机构不健全、人员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管理工作推进缓慢的问题。因此,各地要加大地质环境管理工作力度,积极推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环境监测等管理工作。各地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坚持“以人为本”,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的各项工作。要抓紧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认真落实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切实执行地质灾害巡查检查、应急调查、灾情速报、汛期值班和建设项目用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各项工作制度,积极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最大限度地减轻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建设项目地用地安全。要按照《自治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和各地《矿产资源规划》要求,督促矿山企业做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作,实现资源与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努力向“绿色矿业”方向发展。各地要切实加强各类地质遗迹资源科学开发与有效保护管理,推进地质公园建设,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有效保护,使这种不可再生的人类自然遗产得以永续利用。要积极推进地质环境监测机构建设,加强地质环境管理和技术人才培训,做好地质环境宣传,全面推进地质环境管理各项工作。
(在自治区矿产资源管理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原载《新疆国土资源》2004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