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是什么样的有哪些自然资源
长江流域得到比较良好的灌溉;年平均降雨量大约1100毫米(43英寸)。雨多半由季风带来,主要在夏季月份降落。在流域山区部分,多半降水以雪的形式出现。流域中下游季风雨造成的洪水通常始于3至4月间,持续约8个月。5月水位多少有些下降,但随后又急剧增高,一直持续上升到8月,达到最高水位。此后水位逐渐回落到季风到来前水平,水位降低在秋、冬季的多数时间持续进行,一直延续到2月,此时达到1年中的最低水平。 年水位起伏幅度颇为可观——平均约20米(65英尺)——枯水年为8�6�511米(26�6�535英尺)。在峡谷中,洪水造成的水位幅度达到40�6�546米(130�6�5150英尺)的巨大规模。下游水位变化的影响被湖泊的调节作用缩小;而海潮对水位具有极大影响。在吴淞附近,日潮幅为5米(15英尺),年潮幅为6米(20英尺)。
分析输送到长江口的水量显示,流域高原地区提供流量的10%,而江中其余所有的水,系流域中下游地区所提供,洞庭湖和鄱阳湖约提供水量的40%。
长江水量巨大。即使在上游地区,平均流量亦超过1,982立方米/秒(70,000立方英尺/秒)。在第一大支流雅砻江汇流后,长江流量急遽增加,平均接近5,493立方米/秒(194,000立方英尺/秒)。再往下游,长江接纳众多支流,流量逐渐增加,在宜昌附近三峡末端达到14,980立方米/秒(529,000立方英尺/秒),在汉口附近达到23,984立方米/秒(847,000立方英尺/秒),而在南京附近达到31,149立方米/秒(1,100,000立方英尺/秒)。长江口平均流量约为33,980立方米/秒(1,200,000立方英尺/秒),而年注入大海的总水量为1,072立方公里(244立方英里),使长江流量在世界河流中位居第四。
长江中下游平原
中国长江三峡以东的中下游沿岸带状平原。北界淮阳丘陵和黄淮平原,南界江南丘陵及浙闽丘陵。由长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面积约20多万平方千米。地势低平,海拔大多50米左右。中游平原包括湖北江汉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合称两湖平原)、江西鄱阳湖平原;下游平原包括安徽长江沿岸平原和巢湖平原(皖中平原)以及江苏、浙江、上海间的长江三角洲。气候大部分属北亚热带,小部分属中亚热带北缘。年均温14~18℃,最冷月均温0~5.5℃,绝对最低气温-10~-20℃,最热月均温27~28℃,无霜期210~270天。农业一年二熟或三熟,年降水量1000~1400毫米,集中于春、夏两季。地带性土壤仅见于低丘缓冈,主要是黄棕壤或黄褐土。南缘为红壤,平原大部为水稻土。农业发达,土地垦殖指数高(上海62.1%,江苏45.6%),是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盛产稻米、小麦、棉花、油菜、桑蚕、苎麻、黄麻等。河汊纵横交错,湖荡星罗棋布,湖泊面积2万平方千米,相当于平原面积10%。两湖平原上,较大的湖泊有1300多个,包括小湖泊,共计1万多个,面积1.2万多平方千米,占两湖平原面积的20%以上,是中国湖泊最多的地方。有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等大淡水湖,与长江相通,具有调节水量,削减洪峰的天然水库作用,产鱼、虾、蟹、莲、菱、苇,还有中华鲟、扬子鳄、白鱀豚等世界珍品,水产在中国占重要地位,素称鱼米之乡。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有上海市、南京市、武汉市、南昌市、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南通市、芜湖市、长沙市等城市。主要工业有钢铁、机械、电力、纺织和化学等,是重要的工业基地。平原居中国南北和东西交通网的枢纽地带,水陆交通都很发达。长江贯穿中部,成为一条东西向的水运大动脉,加上其无数支流,构成一庞大水道网。
长江三角洲
中国长江和钱塘江在入海处冲积成的三角洲。包括江苏省东南部和上海市、浙江省东北部。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面积约5万平方千米。三角洲顶点在镇江市、扬州市一线,北至小洋口。南临杭州湾。海拔多在10米以下,间有低丘(如惠山、天平山、虞山、狼山等)散布,海拔200~300米。长江年均输沙量4~9亿吨,一般年份有28%的泥沙在长江中沉积,个别年份高达78%,三角洲不断向海延伸。长江以南常州市、常熟市、太仓市、金山县一带的古沙嘴海拔多为4~6米;长江以北扬州市、泰州市、泰兴市、如皋市一带的古沙嘴海拔7~8米。江南和江北的古沙嘴是冰后期最高海面稳定后逐渐发展起来的,到距今约2000年时北岸沙嘴伸到廖角嘴,南岸沙嘴随长江主流向东南延伸与钱塘江口沙嘴相连,泥沙继续堆积,1958~1973年平均每年前移148米。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水道纵横,湖荡棋布,向有水乡泽国之称。土地肥沃,农业产水稻、棉花、小麦、油菜、花生、蚕丝、鱼虾等,是中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在长江下游和沪宁线两旁有许多重要城镇,如上海市、苏州市、常州市、无锡市、镇江市、扬州市、泰州市、南通市等。其中,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世界着名的外贸港口,苏州、无锡等是风景游览地和新兴的工业城市。
㈡ 长江流域上中下游都比较丰富的自然资源有哪些
长江流域上中下游都比较丰富的自然资源有:水资源、土地资源、旅游资源。
㈢ 长江流域的自然资源
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处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积温高,农作物生长期长,许多地区雨热同季,农业生产的光、热、水、土条件优越。流域有耕地2460多万公顷,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4,而农业生产值占全国农业总产值的40%,粮食产量也占全国的40%,其中水稻产量占全国的70%,棉花产量占全国的1/3以上,油菜籽、芝麻、蚕丝、麻类、茶叶、烟草、水果等经济作物,在全国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成都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区、鄱阳湖区、巢湖地区和太湖地区都是中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所以,长江流域不愧为中国最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长江流域西部虽为气候高寒的青藏高原,但草场辽阔,日照充足,温差较大,有利于牧草生长,牧草营养丰富,适口性好,是中国重要的牧区。主要牲畜有藏牦牛、藏绵羊、藏山羊、藏马。而长江中下游则农业发达,养殖业兴旺,四川、湖南、江苏是全国生猪拥有量最多的省份,四川、上海、湖南每公顷耕地载有生猪量为全国最高的地区,四川的黄牛、水牛等大型家畜拥有量居全国之冠。所以说,长江流域又是畜牧业生产的重要基地。 重庆市位于长江、嘉陵江汇合处,成渝、川黔、襄渝三大铁路在此交汇。这里平均每年暑热(32℃以上)日为77.2天,酷热140(37℃以上)日为26.4天,是三大“火炉”中暑热天数、酷热天数均最长的城市。
㈣ 长江流域什么资源丰富
1、水土资源。全流域水资源总量9616亿立方米,占全国总水量的36%。2、能源资源。长江流域水能资源居世界大河之首。3、矿产资源。长江流域矿产资源保有储量占全国储量50%以上的有约30种。4、森林资源。全流域有林地约7亿亩。5、旅游资源。长江流域山河壮丽、文化古迹众多,还有驰名中外风景旅游区和大面积的自然保护区。
长江流域自然资源
水利资源
长江是中国水量最丰富的河流,水资源总量9755亿立方米,约占全国河流径流总量的36%,为黄河的20倍。在世界仅次于赤道雨林地带的亚马孙河和刚果河(扎伊尔河),居第三位。
与长江流域所处纬度带相似的南美洲巴拉那——拉普拉塔河和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流域面积虽然都超过长江,水量却远比长江少,前者约为长江的70%,后者约为长江的60%。长江因其资源丰富,支流和湖泊众多,它横贯哺育着华夏的南国大地,形成了我国承东启西的现代重要经济纽带。
生物资源
林木蓄积量占全国的1/4。主要林区在川西、滇北、鄂西、湘西和江西等地。用材林仅次于东北林区;经济林则居全国首位,以油桐、油菜、漆树、柑桔、竹林等最为着称。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群落、物种和数量在中国七大流域中多占首位。
流域内已建立了约100处多保护目标的自然保护区,最着名的保护区位于湖北神农架。古老珍稀的孑遗植物如水杉、银杉、珙桐;硕果仅存的珍禽异兽-如大熊猫、金丝猴、白鳍豚、扬子锷、朱缳等驰名中外,多属长江流域特有。
矿产资源
在全国已探明的130种矿产中,长江流域有110余种,占全国的80%。各类矿产中储量80%以上的有钒、钛、汞、磷、萤石、芒硝、石棉等;占50%以上的有铜、钨、锑、铋、锰、高岭土、天然气等。全国11个大型锰矿、8大铜矿,长江流域分别占有5处、3处;湖南、江西的钨矿,湖南的锑矿,湖北的磷矿,均居全国之首。流域内煤矿储量少,仅占全国的7.7%,主要集中于黔、川、滇三省,其中黔北六盘水煤矿居全国第三位。
㈤ 长江三峡有哪些物产资源
三峡库区资源植物类别齐全,种类繁多,约4500多种。其中药用植物3500多种,食用植物610种,油脂植物
566种,观赏植物500多种,纤维植物250多种,用材树种300多种,防护林、绿肥植物136种,染料植物50多种,橡胶植物41种,其它用途(如芳
香油、栲胶、果类、树脂树胶、色素等)植物480种。
对库区古树的跟踪监测结果表明,古树的总体状况基本稳定。仅发现巴东县铁厂荒林场的一株巴山松(高33.5米,胸径1.6米),因雷击、虫害濒临死亡,重庆市北碚区歇马镇大磨滩河边有1株百年以上的黄角树,因周围环境污染,濒临死亡。[4]
库区珍稀植物篦子三尖杉、福建柏、银杉、金钱松、黄杉、穗花杉、巴山榧等19种保护状况良好。在兴山县龙门河林场发现了已绝迹近百年的国家二级珍稀濒危树种小勾儿茶。在巫山县五里坡林场发现野生珍稀植物红豆杉群落的新分布点。
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㈥ 长江流域自然资源有
长江流域自然资源
natural resources of Changjiang basin
黄山 (《农村大 世界》) 黄山等皆是享誉国内外的旅游胜地。 (程连生) ehangiiang Iiuyu ziran ziyuan 长江流域自然资源(natu血~es ofChan自iangha- sin)长江流域是流长6,x〕余千米的长江主干及其众多支 流构成的汇水区,总面积约150.7万平方千米。高原、山地占 65.6%;丘陵占24%;平原、低地占10.4%。这里集中了全国 30%的人口、24.5%的耕地、37%以上的粮食产量,拥有成都平 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都阳湖平原、太湖平原等商品粮棉 基地以及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特大城市,既是全国工农业 发达的经济重心区,也是多种资源的富集区。其特点是:①矿 产种类多,储量大。钨、锡、铅、锌、铜等矿物的储量占全国的 50%以上,铁、锰、铝、锑、钒、钦、汞、磷等矿物蕴藏量也都在全 国占很大比重。其中,湖南的锑、汞、砷、铅、锌,江西的钨、锡、 铜,四川攀枝花的钦、铁等矿床,都是位于地质构造带转折交接 处以及历次成矿作用叠加带的矿化集中区。②水热资源充足。 流域东部位于中亚热带和北亚热带,日平均气温〕10℃的活动 积温在45(X)~6(X叉)℃之间,大部分地区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 年平均降水量1 a70毫米,年径流总量1万亿立方米,占全国径 流总量的35%。地下水资源总量2 130亿立方米,占全国总量 的27.3%。长江水系有大小通航河流38(X)余条,通航里程达7 万余千米,水运总量约占全国内河水运总量的78%。流域西 部地势落差巨大,水能资源极为丰富,总量可达2.68亿千瓦, 占全国总量的40%以上。可能开发的装机容量达1.盯亿千 瓦,占全国可能开发水能资源的53.4%。③生物资源丰富。 区内森林面积约so万平方千米,木材蓄积量276210万立方米, 分别占全国总量的26%和30%。其中,云南、贵州、四川、重庆 三省一市是中国南方最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森林蓄积量分别 占全国的n.9%、1.37%和17.9%(含重庆市)。上游沿岸还有 原始森林分布。区内有淡水水面约1 .1亿亩,其中约4《X】)多 万亩可供水产养殖,主要经济鱼类有50多种,淡水鱼产量占 全国的印%以上,是重要的淡水鱼生产基地。此外,本区分 布有大量受国家保护的珍稀动、植物,如扬子鳄、白鳌豚、 金丝猴、大熊猫以及水杉、银杉、琪桐等。④旅游资源观赏 价值高。这里集中了16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占全国总数的 13.4%,长江三峡(参见彩图插页第5页)、张家界、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