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管理 » 社区教育资源怎么做
扩展阅读
会计成本低怎么回事 2025-02-14 02:55:37
哪里有机油滤价格 2025-02-14 02:29:09

社区教育资源怎么做

发布时间: 2023-06-08 19:06:59

⑴ 如何开发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幼儿爱家乡教育

[内容摘要]

社区是幼儿生活、学习和活动的外在环境,蕴涵着丰富的可供利用的教育资源,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如何有意识地利用这些显性和隐性的教育资源,对幼儿进行爱家乡教育,是一个值得研讨的课题。本文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谈谈自身在这一方面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

社区 教育 资源 利用

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幼儿接受教育的内容应是以幼儿生活为基础,应与幼儿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应。幼儿生活的社区,蕴含着许多可供利用的教育资源。譬如社区环境,作为幼儿生活的主要环境,与幼儿的生长息息相关,它以一定的物质或精神的形态完整地出现在幼儿的面前,时时刻刻都以一定的方式作用于幼儿。如何利用好这笔财富,为幼儿教育服务,这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将社区资源作为幼儿园课程资源的一个组成局部,以“大自然大社会”中的“活教材” 支持幼儿的学习,引导幼儿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的幼儿园教育内容选择要求。《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一起为幼儿的发展发明良好条件。”这为我们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幼儿爱家乡活动指明了方向。

在以往的幼儿教育教学实践中,笔者在如何开发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幼儿爱家乡教育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实践,充分利用社区中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显性和隐性的教育资源,使其最大限度地得以开发利用,开展幼儿爱家乡教育的系列活动,取得可喜的效果,在此仅做抛砖引玉之谈。

一、利用社区资源萌发幼儿爱家乡情感

笔者工作所在的幼儿园地处老城区,周边是泉州有名的古巷——旧馆驿。小巷以其幽雅的环境、古朴的民风着称,幼儿每天从这里经过都在感受着它特有的魅力。于是我们利用这有利条件,开展了《我们的社区》系列活动,通过带领幼儿实地观赏、进行古厝写生等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情景下去感知周边环境的优美,萌生出热爱小巷的情感。

在观赏中我们还带领他们到小巷里的同伴家中做客。做客中他们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回来后,我们组织幼儿根据观赏古巷的感受,开展绘画活动——《我们的社区》。在活动中,幼儿能积极参与讨论,自身最喜欢小巷的什么建筑?这座建筑是什么样子的等等。在此基础上,幼儿还将此活动延伸到了《我们居住的小区》系列活动中,幼儿在绘画、交流中表达了自身对居住小区的`喜爱之情。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老师既没有枯燥的说教,也没有运用示范,而是通过一系列有目的的提问来开展活动,引导幼儿去感受社区周边环境的幽雅、古朴,让幼儿进行观察和考虑,充分发挥想象。活动中幼儿的兴趣较浓,活动开展比较胜利。通过这一连串活动的开展,既培养了幼儿热爱小区、热爱家乡的情感,同时也提高了幼儿的绘画能力。

二、利用社区资源深化幼儿爱家乡情感

将社区资源作为课程的资源,将幼儿的好奇心转化为幼儿的学习动力,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展开探究,使生活中的偶然转化为教育中的肯定,是利用社区资源生成课程的价值所在。泉州有着几千年的文化底蕴,风景名胜享誉海内外。我园又处在泉州名胜——开元寺和近,以家乡的环境和人文优势作为幼儿教育的内容,有意识地带领幼儿实地观赏又是我们开展爱家乡教育主题活动的一大举措。我们带领幼儿观赏开元寺,观赏了东西塔,在欣赏一樽樽浮雕的活动中,幼儿始终兴趣盎然,问题一个接一个:“东西塔有几层?”“东西塔是什么做的?”“上面的雕像怎么刻上去的?”等等。这些问题成为小朋友们急于探究的热点,于是我们引导幼儿通过查找资料、向家长咨询、阅览书籍等多途径,对东西塔进行了一番研究。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幼儿了解了所在社区辉煌的过去,深化了对自身家乡的情感。

幼儿的兴趣是开展主题探究活动的起点。引导幼儿关注自身社区周围的生活,就是支持幼儿对生活的热爱!教师的引导、支持使社区成为幼儿不时探究的源泉,更有力地促进了活动的深入开展。社区资源为教师支持引导幼儿探究提供了和其丰富的宝藏,为幼儿的自主学习提供了物质基础。教师让幼儿充分了解社区资源,挖掘社区资源潜在的教育价值,构建幼儿与社区资源互动的平台,和时满足幼儿的学习热情,支持幼儿的探究需求,促进了幼儿主动学习的生成和深化,满足了幼儿好奇的天性,加深了对家乡的热爱。

三、利用社区资源升华幼儿爱家乡情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幼儿居住环境的配套设施不时完善。我园地理位置优越,处于老城区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泉州市政府、开元寺、小学、菜市场、超市、茶店等均分布在我园和近。幼儿园周边的生活设施都是我们可利用的教育资源,都能成为我们开展主题活动的活教材。因此,我们合理、充分地利用这些社区资源,丰富幼儿的生活,开展不同的教育活动。

例如在主题活动《美丽的泉州》中,天福茗茶店成为了小朋友们探究的对象。在研究家乡的特产中,幼儿对安溪的茶叶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为了满足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我们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组织幼儿到和近的天福茗茶店观赏。一进茶叶店,幼儿就开始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了:“怎么茶叶店有这么多茶叶啊”、“怎么还有这么多好吃的东西”、“这里的茶壶、茶杯和我以前见过的怎么都不一样啊”……在实地观赏的过程中,实物的出现在幼儿的脑海中激起了思维的千层浪花。他们在惊叹家乡特产丰富的同时,更进一步激起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泉州的特产我最喜欢这安溪铁观音茶”、“我们泉州还有好多特产”……知识是通过社会情景中的交流而形成的,具有社会性。把幼儿带到社会中,给幼儿充分、自由的想象、发挥的空间,我们的教育效果远比预期的来得好。因此,把幼儿带入社区,让幼儿在社会情景中去感知、学习,并且获得快乐的体验,是促进幼儿思维发展和社会化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对幼儿进行热爱家乡教育的一种尝试,其效果远比单纯枯燥的说教来得好。

综上所述,社区资源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资源已逐步渗透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并给保守的教育模式以极大的冲击,为现代的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社区中蕴含的教育资源是十分丰富珍贵的,它为我们开展教育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实践证明:利用社区资源开展主题活动,促进了幼儿良好行为品质的形成;巩固和丰富了幼儿的知识,促进了幼儿的智力发展;增进了幼儿间的互相合作与关爱;培养了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真正起到了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和谐发展的作用。

今后我们还将不时探索,进一步深入挖掘社区中可用的各种教育资源,为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为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开辟新的领地。

⑵ 幼儿园在社区教育中怎样有效利用社区资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81年就指出,幼儿教育必须从学校这个封闭的范围中解放出来,扩展到家庭与社区,这一精神现已成为世界幼儿教育共同发展的方向。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学前教育的政策与法规,明确指出了幼儿园必须与家庭、社区相互配合,以提高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有效性。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可见,充分开发和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已经成为当前幼儿教育改革的热点。我园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幼儿园,是一所开放式的幼儿园,小区9608平方米的绿地是孩子们活动玩耍的乐园,绿荫下、花草旁是孩子们探索自然世界的空间。幼儿园、家庭与社区作为幼儿生活和发展的三大基本空间,我们应该让幼儿融入到社区这个大环境中去,与社区中的人和物充分接触。因此,我园开展了幼儿园对社区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拓宽了学前教育的空间和内容,使幼儿园、家庭、社区形成教育合力,促进了幼儿的发展。 一、利用社区人力资源 开展家长助教活动 社区人力资源是社区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含社区内的居民和各种职业的人群以及这些人群为社区创造出的特殊的文化氛围。我园位于铜锣湾社区的中心位置,我们充分利用社区的人力资源,逐步建立了一支由工人、医生、工程师、大学教授等各行各业人士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其中有的是社区居民,有的是幼儿家长,也有很多来自于社会团体、企业机关。我们根据志愿者们的职业和特长,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把他们请到幼儿园的活动中,让他们参与幼儿园的课程审议,开展家长助教活动。如,琦琦的妈妈是口腔医生,我们请她到园里来为孩子们检查牙齿,给孩子们讲解牙齿的结构、如何保护牙齿,让幼儿明白保护牙齿的重要性。轩轩的爸爸是建筑设计师,我们请他来为孩子讲解各国的特色建筑,轩轩爸爸还带来了很多照片,开阔了孩子们的视野,看到孩子们如此兴奋,之后随机生成了“我心目中的各国建筑”美术活动。志愿者队伍中有一位擅长书法的老人,孩子们都亲切地叫他“孙爷爷”,每周四下午孩子们提着小桶,拿着自制的毛笔来到小区空地上和孙爷爷学习“大地书法”。“大地书法”不仅能帮助孩子认字、识字,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而且增强了孩子对汉字的兴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家长助教活动增强了幼儿园和家庭、社区的联系,调动了家长参与幼儿园课程教学的积极性,丰富了幼儿园课程内容,开阔了幼儿的视野。 二、挖掘社区特色资源 开展主题探究活动 社区作为幼儿生活的主要环境,与幼儿的成长息息相关,它以一定的物质或精神的形态完整地呈现在幼儿面前并以一定的方式作用于幼儿。我园坐落在南开区的经济、文化中心,与大胡同、新世界百货、远东百货相邻,与古文化街、南市食品街、鼓楼相邻,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也是我们开发和利用的重点。在我们举办的一次摄影大赛中,一张鼓楼的照片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有的说我也去过,有的说起了在鼓楼的所见所闻,从我园到鼓楼步行仅需一刻钟,于是我们组织孩子们到鼓楼参观,回来进行了“我与鼓楼”的主题活动。主题活动包括:“鼓楼变迁”的语言活动,让孩子和家长一起搜集相关资料,有图片的有文字的,在讲述鼓楼的历史变迁中,让孩子理解鼓楼文化;“我看到的鼓楼”绘画活动,孩子们把他们看到的,感兴趣的景观通过画面表现出来,充满了童趣和儿童的智慧。老师们发现幼儿对“泥人张”特别感兴趣,组织了一系列的泥工活动,孩子们也捏出了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泥人。鼓楼的灯笼也特别吸引孩子们,我们组织了“创意灯笼制作大赛”,让家长和孩子一起用各种材料制作灯笼,有用废旧纸盒做的,有的用一次性水杯做的,有的用饮料瓶做的,每盏灯笼都富有创意。我们把这些灯笼悬挂在走廊里,既美化了幼儿园环境也体现了家园合作的办园特色。 三、利用社区自然环境 开展特色体育活动 自然是最好的教科书,自然环境中的一切都是教学的最佳材料,这是自然主义者提出的观点,因此教育不能仅局限在学校、教室,应该走向自然,走向社区,走向社会。我园所在的社区自然环境优美,有较大的活动场地,有天然的绿色草坪,有齐全的体育活动设施,我们充分利用社区中的自然环境,开展特色体育活动。在练习走的动作时我们利用草地、水泥地、石阶、路沿等不同场地设计不同的活动,如“穿树林”、“走弯弯路”、“小小侦察兵”等,通过开展这些丰富有趣的活动,提高了幼儿听口令——反应的能力,训练了幼儿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走、在指定范围内散走、一个跟着一个走、绕过小障碍物走、推着小物体走、在平衡板上走、倒退走步等不同走的动作。我们利用草坪上的木桩设计了“小兔拔萝卜”的体育活动,不仅练习了幼儿间隔连续跳的动作,而且巩固了幼儿的数数能力。幼儿在大自然中自由地活动身体,轻松地锻炼身体,大胆地尝试各种玩法,培养了幼儿的创造力。 四、利用社区自然环境 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幼儿的学习与周围的人、物、大自然及社会现象紧密相连,他们通过听、看、触、摸、尝、闻等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周围世界。让幼儿与大自然对话,与物质环境、材料相互作用是幼儿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而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要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让幼儿体验和领悟到科学就在身边。孩子们经常在园外的绿地上活动,通过孩子们的发现可以生成很多科学活动。在一次活动中,地上的蚂蚁吸引了虞鑫小朋友,他聚精会神地观察了好大一会,其他小朋友也过来观察,显然蚂蚁的活动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于是生成了“蚂蚁王国”的科学活动。这个活动从认识蚂蚁到蚂蚁社会,持续了一个月的时间,孩子们仍然兴趣不减,仍旧有时间就到草地上观察蚂蚁。绿地上有很多小树,孩子们每天都和花草树木在一起,每天都有机会关爱它们,于是各种各样的爱绿、护绿很多应运而生。在“我和小树共成长”“我是护绿小使者”等活动中,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了定期给小树浇水、除草。在植树节和世界森林日,孩子们给花草挂上了自制的护牌。秋天落叶纷纷,我们和家庭、社区一起清扫落叶,并举行“树叶变变变”活动,让孩子和家长一起搜集各种形状的落叶,一起把它们制作成树叶粘贴画。这样的活动增进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锻炼孩子们的动脑、动手能力,增强他们的合作精神和环保意识。

⑶ 如何有效开发利用社区课程资源

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逐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强化现代课程资源意识,提高对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为促进学生健康而有个性地发展服务。
一、了解社区资源,绘制表格,统计重要的社区资源。
二、分析社区资源,有选择地利用,需要的可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形成学校社区教育基地。
三、将社区的专业人士请进课堂,采用讲座、组织和指导活动的形式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如:利用社区的历史遗迹,开发以传统教育为主题 爱国教育为主题的实践教育资源,
四、让学生走进社区,利用社区(镇区)的凡人新事,开发以道德教育为主题 实践教育资源。
五、利用社区的自然景观,开发以生态教育为主题的实践教育资源
总之,资源是实践活动的源泉。没有资源,综合实践活动就成了空谈。我们只有充分开发利用社区资源,才能开发富有地方特色的实践研究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