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管理 » 如何对电子教材资源进行合理取舍
扩展阅读
护肤品套盒成本多少钱 2025-02-13 21:49:42
抓包工具是干什么的 2025-02-13 21:48:41

如何对电子教材资源进行合理取舍

发布时间: 2023-06-10 04:41:51

⑴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合理的使用教学资源

一、教学媒体的选择
多媒体资源生动形象,易被感知,吸引学生,具有其它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但若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不当,则画蛇添足,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如何发挥其独特优势,使之真正融于整体教学之中,选择适当的介入时机非常重要,一般地说,教材中难以用言语表达、学生缺少感性认识而难以领悟的地方介入多媒体资源,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学生茅塞顿开。例如在讲解技术与自然时,由于学生平时只关注学习,对自然环境遭受的破坏学生一般都不大注意,我通过播放视频《我国每年平均消失20个湖泊》,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思考、讨论来理解技术与自然,当然这里也可以引出技术是一把双刃箭,需要我们正确合理的使用技术。这样教师不必用太多的语言去讲解,而是让学生主动的去分析、理解。
多媒体资源只有适时使用,恰到好处,才能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如果媒体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要目的,那么多媒体一般放在新授课之前,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过渡。如果以理解知识点为主要目的资源,媒体可放在新授之后,当然一节课多媒体资源也不能太多,否则这课上的确实是很花俏,学生的兴趣也确实被调动起来,课堂气氛也很高,但此时学生的兴趣已经关注在媒体上了,可能老师感觉上的很好的一节课,可上完课后学生并不理解学了什么。因此,只有设计出周密的媒体介入方案,合理的使用媒体数量才能取得应用的教学效果。
二、教具的选择
1、从学生熟悉的产品入手
教具最好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用的物品入手,学生理解起来也能更加容易一些。我们老师不要觉得越是新奇、独特的产品越是好的教具,我们在课堂中使用的任何媒体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只有从身边的物品入手,学生才能更加深切的体会到技术无处不在,他就在我们的身边。
2、教具最好老师自己动手做
记得曾经听过崔保金老师一节课,在通过与学生分析、讨论后,他拿出了自己设计的作品时,当时别说学生被吸引了,就连我们老师都被吸引了,因为这个模型正是刚才师生们共同探讨的一个问题,而老师自己亲手做出来,对学生来说更具有说服力,否则我们老师整天跟学生讲设计,可学生一学期结束,自始自终也没有看到老师设计了什么??老师自己动手做教具,更能适合自己的课堂教学所用,同时也更能激发学生的设计与制作欲望。
高智生推荐: 耿老师从教学实际入手,分析并阐明了媒体及其他教学资源在通用技术的合理运用,具有借鉴意义。
崔保金推荐 : 老师从教学媒体和教具两方面非常形象的分析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使用资源应该注意的事项,值得学习!

⑵ 教材循环使用是节省大量资源,你使用完的教材是怎么处理的

虽说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日益提高,电子产品逐步代替了一些纸质的书籍,然而我们也比较清楚教材一直都存在。在不久之前公众号上面提倡这样一个观点:教材循环使用。其实教材循环使用可以节省大量的资源,但是在我们孩提时代到大学毕业之后,教材使用完的话是直接卖给收废品的,当垃圾处理。下面就教材循环使用的问题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1、教材循环使用可以节省大量的资源

教材循环使用,让这个学生传递给另外一个学生,这样可以有效的节省资源,避免浪费的情况。根据相关的统计发现:教材要是循环使用一年那么就可以节省200亿元,由此可见教材循环使用的好处要远远超过弊端。

通过以上的介绍,估计大家对于教材循环使用的好处以及相关的问题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在这里还是比较提倡教材循环使用的,因为它可以节省大量的资源,还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自觉性,让孩子们学会爱护好书籍。

⑶ 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

“有效”首先要明确对什么有效,所谓“有效”是指对完成教学目标而言。我们对教学目标一定要清晰,一切都要围绕教学目标去思考、去取舍。教学资源能帮助学生达成教学目标就是有效,比如在提高道德认识;发展道德思维能力;陶冶道德情感;注重榜样示范;强化道德实践,指导道德行为能起到一方面或更多方面作用都是有效。另外,就要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认知程度,了解学生的有效需求。
有效利用教学资源,第一,要找到资源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运用资源的目的要清楚;第二,要依托教学资源,朝着教学目标精心设问;第三,基于对资源分析,提升基本观点和方法。
筛选资源是否可以把握三点:课标要求、教学内容、学生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所以在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时候,在含义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能用近的就不用远的,能用新的就不用旧的,能用自己的就不用别人的。尽可能做到有疑、有趣。
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上,要贴近学生,服务于学生;从教与学方式上看,要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和深度思考;从教学效果上看,要对学生有行为引导。在此基础上,调动学生的资源,可以充分了解学生,多和学生交流,准确找到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还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反思他们自己的行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