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我国采取了那些措施
我国的环境管理政策核心是采取防范措施和加强环境管理,办求不产生或少产生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一、主要措施
1、将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和年度计划,在经济发展中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严格对建设项目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建设项目的生产主体工程与防治污染设施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投产使用)。现在,全国建设项目环评执行率和“三同时”执行率都达到95%以上。
3、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使环境管理沿着法制化和规范化轨道发展。
4、健全环境管理机构。从中央到省、市、县四级政府建立了环境管理机构,这些机构依法行使环境管理权力。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大中型企业也建立了相应的环境管理机构,管理本行业和本企业的环境问题。
二、在环境经济政策方面,主要包括资金投入和税收优惠政策
1、企业将防治污染所需资金纳入固定资产投资计划。
2、列入国家重点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的项目,国家给予资金支持;城市政府将城市维护费用于环境保护设施建设;国家征收的排污费用于污染防治。
3、国家实行税收优惠政策——所得税优惠:对利用废水、废气、废渣等废弃物作为原料进行生产的,在5年内减征或免征所得税;
——投资方向税优惠:建设污水处理厂、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其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实行零税率;
——增值税优惠:对以煤矸石、粉煤灰和其他废渣为原料生产的建材产品,以及利用废液、废渣提炼黄金、白银等免征增值税;
——建筑税优惠:建设污染源治理项目,在可以申请优惠贷款的同时,该项目免交建筑税;
——关税优惠:对城市污水和造纸废水部分处理设备等实行进口商品暂定税率,享受关税优惠;
——消费税优惠:对生产、销售达到低污染排放限值标准的小轿车、越野车和小客车减征30%的消费税。
——农业特产税优惠: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而产出的农业特产收入,在10年内免征农业特产税。
三、实施环境技术政策的目的在于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1、工业企业在进行技术改造时,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清洁生产工艺,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率;
2、按照环保法律有关规定,对企业浪费能源和资源、严重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和设备实行限期淘汰;
3、企业在生产中应该采用无毒、无害或低毒、低害原料。
环境保护产业政策强调,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促进环保产业结构优化,提高环保产品的科技含量;制定措施促进环保产业社会化、环保产业营运市场化、产品标准化等。在环境国际合作政策方面,中国一贯高度重视环境国际合作交流,强调在认真做好本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同时,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国际环境事务;以新的伙伴关系共同推进区域和全球环境合作,加快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进程;坚持环境国际合作应该尊重国家主权,处理环境问题应兼顾各国现实的实际利益和世界的长远利益。
❷ 我国要完成好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任务有哪些可供选择的措施
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有效利用能源、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安全生产事故频次,防止突发环境事件,确保生命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制定并执行环保政策和措施,致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已经成为我国民生工程的关注点。
中国化工业价值链的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显赫的地位,但是,环境污染问题,在化工领域尤其是中小化工企业存在的问题,是不可懈怠和轻视的;改善化工安全生产和化学品安全管理体系,增强企业安全防患意识,提升环保部门的环境管理水平,从而更好地采取治理和应对突发环境事故,是当前急不可待的任务。
我们能够借鉴国际最佳实践和企业成功经验,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提升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环保意识和能力,是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地区区域性经济发展中,已经注意到了本位主义和牺牲环境为代价所带来的最终恶果,国家环保总局(现环保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开展的清洁生产运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示范项目,以促进中小型企业的认知和意识,足有收效。
安全地生产、清洁地生产,企业的获益包括:提高安全生产、环保能力,降低事故、员工受伤和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以及改善与加强当地社区、工业、价值链、买方市场的综合效益,相关经验将作为成功案例,为中国企业的环保工作,提供宝贵经验。
国际劳工组织估计,1.6亿人在受到包括环境问题在内的各种影响,每年约有230万男子和妇女与工作有关,包括近36万死亡事故,估计有195万宗与工作有关的疾病的疾病死亡,GDP的4%被无形损耗。对于生病的工人的保护,疾病和损伤引起的就业 -不仅是劳工权利,而且是一项基本人权。
对于中国,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而不危及后代人的利益,政府,地方政府和业界应制定和实施更加严厉的安全生产、清洁生产、高效利用自然资源等法规和政策,以减少对中国本土、人类环境的污染。
国家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问题,包括环境污染的防治与控制、自然生态保护、核安全监管、环境安全保护等,政策应当先行。对于以省级主要领导执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也应当充分利用经济杠杆策略,过去比较注重经济份额的考量,以“政绩”应迅速转为对国家法规和政策执行力的考量,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过程。
❸ 怎样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1、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2、 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3、 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4、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 道路,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实现又好又快 的发展要求,关系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是坚持全面协调 可持续基本要求的重要体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 然选择。要正确认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是紧密联 系、辩证统一的关系。
5、生产发展,是走文明发展道路的基 础环节。离开生产发展,社会进步就失去前提,生活富裕 也不可能实现。生活富裕,是走文明发展道路的重要体现。 不断提高整个社会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使社会财富得 到合理分配,使全体社会成员共享发展成果,人类文明才 能不断进步。
6、 生态良好,是走文明发展道路的应有之义。 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优 化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类文明才能得到持久永续发展。为了保证人民群众的生态权益,必须着力推进绿色发 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❹ 我们能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做什么
1. 坚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树立爱自然、爱环境、讲卫生的良好环境道德,并处处去影响他人,带动他人共同爱护环境、保护环境。 2. 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努力促进环境改善。一种是直接参与的方式,另一种则是以间接接的方式来推动环境保护。 3. 自觉参与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在我国,有许多中小学生积极主动地承担起了监督污染、保护环境的责任。 4. 做好宣传工作,唤起全社会对环境保护的关注。作为中学生,既要做保护环境的卫士,又要做宣传环保的使者。 1、 立即行动起来,都来关心、支持和爱护绿化,积极参与校园绿化建设和管理。 2、爱护花草树木设施, 对破坏绿化设施的行为要敢于制止并举报
❺ 节约资源,反对浪费的行动计划
1、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我国人民向来是勤劳节俭,勤俭持家是我国延续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今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就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2、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从建党开始,在艰苦的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党,一直就有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优良传统。在厉行节约的思想指导下,与全国人民一起艰苦奋斗,才不断壮大,不断取得人们的支持和拥戴,才不断取得胜利。目前我国还处在相当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水平仍然不够,必须坚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3、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也是我党在新时间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举措。不少干部,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中就出现了不少的铺张浪费、豪华奢侈的现象,这特别影响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影响了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如果不及时解决铺张浪费、豪华奢侈的奢糜之风,就可能进一步脱离群众,进一步动摇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纳入反对“奢靡之风”的活动中,为进一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找到很好的切入口。
4、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仅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国家的一个长期方针。要勤俭建国,勤俭办企业,勤俭持家,国家才能兴旺。教育每一个人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真正实行节约,必将让我们的建设更有力量,我们的生活才有机会上更高的水平。
❻ 中国在节水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节水日,在这天中活动组织常常会倡导人门节约用水,避免过度用水。
鉴于大量工业废水经过简单处理后可以回用,除少数严重污染外,工业节水也是国内城市节水的重点。1990年的中国城市工人万元工业产值用水量为245 m3//万元,2004年降至196 m3//万元。总体而言,工业用水水平仍然较低,发达国家为20 ~ 30 m3/万元,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在具体的节水技术中,我国主要注重重复用水技术,包括冷却水循环节水、一般循环节水(指循环水、闭路水等)。)和流程节水(包括冷却工艺改造、无水和少水工艺等。),这些技术已成功应用于火电、钢铁、石化、化工、印染、造纸等行业。
对于中国的节水措施,你认为还有哪些值得改进的地方,欢迎把您的观点分享在评论区,与广大网友一起讨论!
❼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是什么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 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总书记强调,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意义: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这标志着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表明了我们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