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人力资源信息包括哪七个方面
人力资源信息,是指以劳动者能力为核心的所有相关信息。
这些信息产生于人力资源的各项工作/活动中,为下一步的人力资源工作提供依据与支持。
包括:(1)基本信息(联系方式等,社会关系、出生日等)
(2)技能信息(教育经历、培训经历、认证经历、岗位经历等,另心理特征信息-在选配团队及培养管理者方面很重要)(为主要信息)
(3)工资信息
(4)合同档案信息
(5)福利待遇信息
(6)考勤信息
(7)绩效考核信息等等。
⑵ 人力资源月报表有哪些
hr
工具箱
如何做人力资源月报表
如何给公司领导做月报?应该有哪些统计指标?
人力资源统计指标汇总
:
一、
人员数量指标
1
、按行政单位划分(总部、区域、
)
-
与编制对照;
2
、按性质划分(职能部门、
)
;
3
、按时间划分(期初人数、期末人数、平均人数
-
例月平均人数
=
(月初人数
+
月末人数)
/2
)
;
4
、按职务划分(经理级、主管级、文员及员工级)
二、
人员素质指标
1
、
学历分布(本科以上、本科、大专、中专高中、初中及以下)
;平均教育年限;
2
、年龄分布(
20
岁以下、
20-29
岁、
30-39
岁、
40
岁以上)
;平均年龄;
3
、
通常统计人员素质指标时,与人员数量指标结合进行二元组合统计。
三、
劳动时间利用指标
1
、出勤率(
%
)
=
出勤工日(工时)÷制度工日(工时)×
100%
;
2
、加班加点强度指标(
%
)
=
加班加点工时数÷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时数×
100%
。
四、
劳动生产率指标:实物劳动生产率
=
报告期销售额
/
报告期平均人数
*100%
;
五、
劳动报酬指标
1
、工资总额与平均工资(一般按某个范围统计
-
总部、区域、城市公司)
;
2
、薪金占人力资源成本、销售额比重;
3
、固定与变动薪酬比,用于衡量激励水平;
4
、薪金范围分布(某一薪金级别人数分布)
。
六、
人员流动指标
1
、流失率
=
报告期流失人数
/
报告期平均人数
*100%
2
、同批雇员留存率及损失率(通常用于衡量核心员工的稳定性,
)
留存率
=
留下人数
/
初始人数
*100%
损失率
=
损失人数
/
初始人数
*100%
3
、流失人员工龄分布
4
、流失人员原因统计分布
5
、新进员工比率
=
报告期入职人数
/
报告期平均人数
*100%
(通常与流失率比较,用于衡量员工流动)
七、
其他人事业务指标
⑶ 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概念是什么呢
简单说就是管理公司人员的所有信息,比如个人资料,薪资福利等
⑷ 年报 季报 月报 什么意思 是不是说12月只是年报 就不季报很月报了 还是要都报的.......
不同的统计报表有不同的上报要求,有些信息只需在12月份做年报就可以,或者只做半年报;但多数信息还是要做上述的三种报表,甚至还需加上半年报。
年报,是指以一个年度为周期的报表,一年只报一次年报;季报,是指以一个季度为周期的报表,一年报四次季报;月报,是指以一个月度为周期的报表,一年报12次月报。
【拓展资料】
年报:投资者首先要阅读财务摘要指标,了解公司收益情况,比较公司业绩的变化情况;其次,在分析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时,一些指标要重点考察,如损益表中的主业收入、毛利、主业利润、营业利润、净利润的增长率,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存货绝对变化和相对主业收入的比例等.如指标出现明显异常的变化,就需寻找其变化的原因;第三,除了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外,公司年报中这样几方面的内容也需认真阅读,比如公司管理层对经营情况认可程度的信息、公司重大事件、财务报表的附注及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从中可了解公司和中介机构对公司经营情况的解释。
年报与12月月报的区别:
资产负债表基本一致,但是如发现需要调整的地方,允许在年报中进行调整。
利润表中本年累计数应该基本一致,月报中填写12月数据的地方,在年报中改为填写上年累计数据。当然如发现月报中存在问题,同样允许在年报中进行调整的。所以,年报绝对不是月报的汇总或重复. 12月的报表里面有本月数,会显示12月份的金额,年度的不需要显示12月的本月数。如果没有调整事项,那么12月份的报表也就可以说和年报没有区别;如果有调整事项,那么就不是了;
首先是报表格式不一样,主要体现在利润表,12月份损益表反映损益的当月发生数与 本年累计数;而年度的损益表需映本年累计数和上年累计数,强调的是整个年度的发生数,并且可一眼看出与上年的对比;年度资产负债表若没有调整,与月末报表是一致的,因为资产负债表强调的是12月31日期末时点数的资产状况。表面上看,区别就是12月月报的利润表会有12月本月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