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破坏水资源有那些危害
水污染
水和空气一样,是人和一切生物所必需的。
人离不开水,动植物也离不开水,科学家早已证实,早期的原始生命缘于水。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水是生命之源。
在自然界中,大海、江河、湖泊、冰川以及地下水,构成了一个水的世界,科学家称它们为水圈。
水圈和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世界。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
在海洋出现之前,地球和太阳系中的敬仿宴其它行星一样,没有任何生命。
海洋的暖湿气流是形成云雨的主要因素。
在阳光的照射下,大量的水蒸气涌向天空,随着气流飘亮银向大陆,在冷空气的作用下,形成降雨,一部分雨水通过江河重新回到两极和大海,另一部分则渗透到地下,成为地下水。
而在南北两极和大陆高寒地带,降水是以雪的形式出现的。
由于气温过低,大量的积雪又难以变成坚冰,于是便形成了冰川。
我国的喜马拉雅山和昆仑山上的冰川,是青藏高原和新疆地区的主要水源地,连我们的母亲河黄河、长江,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冰峰雪线。
每年夏季,当太阳的光辉照射到冰峰的时候,融化的冰雪顺着沟壑江河,流向原野,流向牧场,成了当地人畜饮用和农牧灌溉的主要水源。
丰富的水资源给万物带来生机,使生态保持平衡。
从太空观察,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星球,71%的地球面积为水所覆盖,然而,人们很难想象,传统观念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已开始成为稀有资源,水资源保护已成为全球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据科学家估计,地球储水总量13.7亿立方公里,而淡水却只占其中的2.5%。
淡水的68.7%又封存于两极冰川和高山永久性积雪之中,这么一来,地球上只有不到1%的可利用淡水,存在于地下蓄水层、河流、湖泊、土壤、沼泽、植物和大气层中,这当中又有很大一部分不易取得。
根据联合国关于一个国家如果每人每年供水不足1000立方即为缺水国家的标准来看,中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而淡水占有量仅占世界的8%,人均淡水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值的1/3,是众所周知的贫水国家。
水资源短缺造成的最为严重的后果,便是一些国家的人民身体健康状况恶化。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发现,现在发展中国家有10亿人喝不上淡水,全世界每年有1000万人死于因饮用脏水或污染水引起的疾病。
而更令人不安的是,大逗在世界许多地区,都隐伏着国与国之间为争夺水资源而发生冲突的危机。
水资源危机中另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便是城市缺水问题,在联合国列出的最有可能面临缺水问题的城市名单中包括我国的北京和上海,另外还有开罗、孟买、雅加达、墨西哥等特大城市。
我国是个多山多河的国家,流域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江河有1500多条。
但我国人口众多,相对而言,水资源比较贫乏。
就全世界而言,工业的高度发展,不仅对淡水的使用量越来越大,排放的大量污水对江河湖泊以及大海的污染也日甚一日,以至使大海出现赤潮,江河鱼虾绝迹,有的甚至成为臭河、死河。
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已成了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
■整个地球的水大约有14×1017立方米,其中97%以上是人类不能饮用的海水,余下的3%虽为淡水,但淡水中的77.2%又存在于冰川雪山之中,22.4%的水为土壤中的水和地下水,其余0.4%为地表水。
实际上,地球上可供人类开发和利用的淡水资源仅占地球总储水量的0.77%。
■我国水资源总量约为2.7×1012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水量很少,仅为世界人均的1/4,居世界第八十八位,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每年缺水量约为300×108立方米,受旱农田有2—3亿亩,8000万农村人口饮水很困难。
城市供水不足,全国517个城市有300多个缺水,每年缺水量为58×108立方米。
水环境容量是指在不影响水的正常用途的情况下,水体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量或自身调节净化并保持生态平衡的能力。
水环境容量是制定地方性、专业性水域排放标准的依据之一,环境管理部门还利用它确定在固定水域到底允许排入多少污染物。
地球上约有1.36×108立方公里的水,水主要分布于海洋、冰川、地面、地下及大气之中。
人类使用的水,基本上都是淡水,而淡水质量仅占地球总水质量的0.63%。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用水量迅速增加,淡水资源日趋紧张。
同时,由于污染,使可用水量减少,这就更激化了水源短缺的矛盾。
我国的水资源形势也相当严峻。
我国的淡水资源储量居世界第六位,但由于人口众多,因此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88位.
人体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随着饮水和食物,把水中的各种元素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的各个部分。
当水中缺乏某些或某种人体生命过程所必需的元素时,都会影响人体健康。
例如,有些地区水中缺碘,长期饮用这种水,就会导致“大脖子病”,就是医学上所称的“地方性甲状腺肿”。
当水中含有有害物质时,对人体的危害更大。
致癌物质可以通过食用受污染的食物(粮食、蔬菜、鱼肉等),带入人体,还可以通过饮水进入人体。
据调查,饮用受污染水的人,患肝癌和胃癌等癌症的发病率,要比饮用清洁水的高出61.5%左右。
当污水中含有汞、镉等元素排入河流和湖泊时,水生植物就把汞、镉等元素吸收和富集起来,鱼吃水生植物后,又在其体内进一步富集,人吃了中毒的鱼后,汞、镉等元素在人体内富集,使人体患病而死亡。
这样,从水生植物->水生小动物->小鱼->大鱼->人体,形成了一条食物链。
人体最后成了汞、镉等元素的“落脚点”。
水土保持是指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综合性科学技术。
目前水土保持由三大类措施组成: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和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是水土保持耕作法。
结合耕作,在坡耕地上修成有一定蓄水能力的临时性小地形,如区田、畦田、沟垄种植等。
美国、苏联等国还广泛采用覆盖耕作、免大跃进法和少大跃进法等。
此外,还有深耕、密植、间作套种、增施肥料、草田轮作等,都是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或称水土保持植物或生物措施。
其主要作用是,改善大地植被,增大地表糙率,从而减轻雨滴对地面的打击,增加土壤入渗,减少地表径流量,减缓流速和削弱冲刷力。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主要作用是通过修建各类工程改变小地形,拦蓄地表径流,增加土壤入渗,从而达到减轻或制止水土流失,开发利用水土资源的目的。
根据所在位置和作用,可分坡面治理工程、沟道治理工程和护岸工程3大类。
各类措施特别是工程措施与林草措施之间,始终存在着互相依赖,相辅相成的关系。
水土保持工作对发展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的生产和建设,整治国土、治理江河、减少干旱和风沙灾害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人类的生活或生产活动改变了天然水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的性质和组成,影响人类对水的利用价值或危害人类健康,称为水污染。
在自然情况下,天然水的水质也常有一定变化,但这种变化是一种自然现象,不算水污染。
常见的水质污染物有:
(1)病原微生物,如伤寒杆菌、痢疾杆菌、霍乱弧菌等,引起传染病的流行和传播;
(2)植物营养物,如氮、磷、钾等,引起水质营养化,故使水质恶化;
(3)无机盐。
如酸、碱、盐等无机化合物进入水体,影响生活、生产和农业用水水质;
(4)各种油类物质,影响水的感官性状,阻碍水体复氧能力,破坏水的自净作用;
(5)有毒化学物质,主要是重金属和难分解有机物,如汞、镉、铅、铬、砷、硒、矾、铄等以及有机氯化物、芳香胺类和多环有机化合物等;
(6)放射性物质。
常见的污染途径如下:
(1)工业生产排放的污水;
(2)城市生活污水;
(3)农业上污染灌溉、喷撒农药、施用化肥,被雨冲刷随地表径流进入水体;
(4)固体废物中有害物质,经水溶解而流入水体;
(5)工业生产排放的烟尘废水,经直接降落或被雨水淋洗而流入水体;
(6)降雨和雨后的地表径流携带大气、土壤的城市地表的污染物进入水体;
(7)海水倒灌或渗透,污染沿海地区地下水源或水体;
(8)天然的污染源影响水体本底含量,例如,黄河中游河段有严重的砷污染,其原因是黄河含沙量的90%来自黄土高原,而且黄土高原中砷的本底很高,故造成该河段水体有严重砷污染。
海洋是孕育人类文明的摇篮。
占地球总面积71%的大海,有着3.6亿多平方公里的雄伟面积和约有13.6万立方公里总体积的“海量”。
有人说,大海是空气调节器,是各种资源的宝库,是生物的发祥地,是天赐的黄金水道,是人类享用不尽的风光游览区。
真是美不美,大海水!
然而,拍岸的惊涛那是大海在哭泣,波峰浪谷的翻腾是大海在诉说,而今,整个大海也未能逃出人类给它们制造的种种厄运。
人类对淡水资源的保护尚且不重视,更不用说对咸水资源。
陆地上的废水、废渣,不管是有毒还是无毒,也不管合理还是不合理,都通过千条江河引向大海或倾进大海。
于是,深受其害的纽约湾、东京湾、墨西哥湾、杭州湾、亚速海、地中海、波罗的海等海域濒濒告急,几乎成了没有生命存在的“死海”。
黯然失色的地中海,处境非常艰难。
虽然说该海仅占世界水域的1%,但却有世界5%以上的废物源源不断填入该海。
由于人为的破坏和废物的污染,大量海洋动物无法繁衍,甚至海豹和海龟都将绝迹。
如果让大西洋缓解和自然处理污染问题,少说也要200年。
英国市场的鱼类供应,不少来自北海。
可这几年环保人士称那里是“毒汤”。
1989年北海沿岸已发现数以千计的海豹死于污染。
海洋的直接污染,受发展起来的海洋运输业和海洋采油采矿业的损害。
当然,数量惊人的工业化带来的“排泄物”也无法估计。
有人初步计算得出,全世界一年流入大海的石油有1000万吨、氯联苯2.5万吨、锌390多万吨、铜25万吨,此外,留存在海洋中的放射物质有`2000万居里。
上述污染物已占全部海洋污染物的80%。
人们向大海索取石油,但又把石油抛向大海。
这似乎让人不解。
1990年2月25日,在突尼斯阿布扎比的一次国际防止油船污染联合会举行的一次研讨会上,研究报告说:每年流入大海的石油量巨大,其中油船事故引起的泄油占12%。
世界严重的漏油事件,自六十年代愈演愈烈。
1967年3月18日,“托里·坎杨号”在英国兰斯角触礁,漏油约91.9万桶;1968年6月13日,“世界光荣号”在南非海域船身损坏,漏油约32.2万桶;1969年11月4日,美国新泽西州的塞沃兰一储油罐破裂,漏油约20万桶;1969年11月5日,“基奥号”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海岸船身损坏,漏油约21万桶;1970年3月20日,“奥赛罗号”在瑞典特赖特维斯塔湾被撞,漏油约43.8万桶;1972年12月19日,“海星号”在阿曼湾被撞,漏油约84万桶;1976年5月12日,“乌尔基奥拉号”在西班牙拉科鲁尼亚海岸触礁,漏油73万桶;1976年12月15日,“亚戈商人号”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海岸触礁,漏油约18.3万桶;1977年2月25日,“夏威夷爱国者号”在北太平洋起火烧毁,漏油约72.3万桶;1978年8月16日“阿莫利·卡迪兹号”在法国波文萨勒附近触礁,漏油约160万桶;1979年6月3日,墨西哥海湾南部的“爱克斯多克1号”井爆炸,漏油约440万桶;1979年7月19日,“大西洋皇后号”和“爱琴海船长号”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海岸相撞,漏油约220万桶;1979年11月1日,两艘油船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加尔维斯顿海湾相撞,漏油约25.5桶;1983年8月6日,“卡斯蒂略·贝尔维尔号”在南非开普敦海岸爆炸起火,漏油约180万桶;1984年7月31日,一般油轮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梅伦琴海岸触礁,漏油约6.7万桶;1985年11月6日,美国得克萨斯州兰杰的一口油井爆炸,漏油约15万桶;1988年6月23日,“世界奇观号”在美国罗得岛海岸触礁,漏油约2.4万桶;1990年1月19日前后,海湾战争,科威特油井大部破坏,流入海湾水域约50万吨。
这些资料表明,油轮事故造成的大片浮油仅占石油污染的12%,而工业或公共垃圾造成的污染却占37%,无事故正常海运造成的污染占7%,天然油矿造成的污染占9%,石油开采和勘探造成的污染为2%。
近年来,人们还发现海洋中的塑料垃圾也成了破坏海洋资源的杀手。
据调查报告指出:远洋商船每天丢弃在大海中的塑料垃圾达63.9万件,而每年散落或遗弃在海水中的渔具又在1200万吨左右。
这些塑料垃圾不仅污染了沙滩和风景旅游地,还严重威胁海洋哺乳动物、海鸟、海龟的生存,同时也构成了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
向海洋倾倒和遗弃塑料垃圾,这已成为不可小视的污染源。
据世界环保组织公布的报告,倾倒在海洋里的人类污染物,已对海水作业人员和游泳者的健康构成侵害,其中污染物中的细菌和病毒,有可能使人患肝炎、霍乱、胃肠炎和小儿麻痹症等。
人类在海洋中的无礼,得到的就是这样的回报。
海洋的污染,给人类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这个不是我回答的,我是复制的,你不会嫌弃吧?
反正还是希望你采纳我,O(∩_∩)O谢谢啦~
‘贰’ 世界水被污染多少
干旱缺水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目前,世界上有80个国家约15亿人口面临淡水不足,其中29个国家的4.5亿多人生活在缺水状态中,水危机,将给21世纪全球政治、经济、和平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今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为:水———二十亿人生命之所系。本报今日出版“六·五”世界环境日特刊以表纪念。
面对水资源危机的行动
世界首脑的承诺
2000年,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决定,世界各国应在2015年之前将无法获得洁净饮用水的人口减少一半(联合国《千年宣言》)。2002年召开的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增加了一项相关承诺,各国领导人决定争取在2015年之前将无法获得适当卫生服务的人口减少一半。世界首脑还同意,在2005年年底前制订出国家用水管理和效率计划。
寻找新的水源
早在400多年前就有人提出海水淡化的梦想,进入20世纪后,淡化海水为全球淡水供应开辟了新的广阔前景,目前,全球已进行海水淡化的国家有120个,全世界有海水淡化厂1.36万座,每天生产淡化海水2600万立方米,中东一些国家淡化海水已占其淡水总供应量的80~90%。———国际海水淡化协会
环保投入节节攀升
1981~2002年,我国的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量在逐年增加,“六五”期间(1981~1985年)为166.23亿元,占GDP比例为0.50%;“七五”期间(1986~1990年)为476.42亿元,占GDP比例为0.69%;“八五”期间(1991~1995年)为1306.57亿元,占GDP比例为0.73%;“九五”期间(1996~2002年)为3600亿元,占GDP的0.93%;“十五”期间,我国的环保投资总额将达7000多亿元。
———《我国环境保护投资现状与展望》
节水型社会
所谓节水型社会,就是人们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贯穿对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意识,以完备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法律体系为保障,在政府、用水单位和公众的共同参与下,通过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和工程等措施,结合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实现全社会在生产和消费用水上的高效合理,保持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核心是“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清洁生产”。
南水北调
南水北调工程是一项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宏伟工程,是促进全国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基础设施,是缓解北方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的战略举措。按照“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南水北调工程将使我国北方44座大中型城市摆脱缺水制约,为经济结构调整创造机会和空间,为北方地区人民提供清洁的饮用水源,彻底改变受水区内700多万人长期饮用高氟水、苦咸水和其他含有害物质的地下水的局面;将较大地改善黄淮海平原地区的自然环境,缓解北方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将在“四横三纵”的总体格局上形成“治理、截污、导流、回用、整治”一体化的治污工程体系。
建设小康社会树立全方位水观念
小康社会的目标一是经济发展、生活富足;二是法治完备、安居乐业;三是全面发展、形成学习型社会;四是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都联系着水,都需要我们全面更新关于水的理念:
———确保防洪安全需求;
———满足饮水安全需求;
———满足粮食生产用水需求;
———满足经济发展用水需求;
———满足生态环境用水的需求。
面对水资源危机的挑战
联合国30年来的警示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指出,“石油危机之后,下一个危机是水。”1977年联合国水事会议进一步强调,“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1996年联合国《对世界淡水资源的全面评估报告》中第一次提出:缺水将严重制约下世纪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并可能导致国家间的冲突。1997年联合国再次呼吁,“目前地区性水危机可能预示着全球危机的到来。”
儿童首当其冲
去年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以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共同起草的名为《新世纪的儿童》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全世界每天有5500名儿童因为喝了被污染的水或者吃了被污染的食品而死亡。腹泻是仅次于呼吸道感染、影响儿童健康的第二大杀手,每年有200多万儿童因此丧生,其中大多数来自世界最不发达国家。除了腹泻外,摄入被污染的水和食品还能引起下列疾病:霍乱、伤寒、感染蛔虫以及小儿麻痹症。而5岁以下的儿童最容易受到感染。
报告显示,全世界1/3的疾病是由吃了被污染的食物、喝了不干净的水或者呼吸了污染的空气引起的。在所有感染这些疾病的人群中,有40%的是5岁以下的儿童。
世界淡水系统处于危险中
世界资源学会的一份报告揭示了世界的淡水系统退化非常严重,使其支持人类、植物和动物生存的能力处于危险中。其结果,使许多淡水物种面临着数量迅速的减少或灭绝,而不断增加的人口将面临着水短缺。
世界上已知的1万种淡水鱼中,在最近的几十年来已经有20%的鱼种消失或处于将要灭绝的危险之中。
历史上第一次因水的战争
人类最早纪录在案的夺水战争于4500年前发生在两河流域,即我们今天所说的伊拉克南部的美索布达米亚平原上的两座古城邦拉格什和乌玛之间,为争夺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控制权而相互宣战,从此开始,历史上共签订了3600多个水利合作协议。
———联合国《世界水资源开发报告》
涉及水的战争与条约
在过去50年中,由水引发的冲突共507起,其中37起是跨国境的暴力纷争,21起演变为军事冲突,因水而起的用水条约共签署了200个。
———联合国《世界水资源开发报告》
水难民现在有多少
伴随着河流流域水资源危机而出现的“水难民”在1998年达到2500万人,第一次超过“战争难民”的人数。据预测,在2025年之前,因为水的原因而成为难民者将多达1亿人。
———《联合国秘书长千年报告》
23亿人难获安全饮用水
现在全世界每年排放的污水达4000多亿吨,从而造成5万多亿吨水体被污染,致使目前全世界60亿人口中约20%的人无法获得洁净饮水,每年有220万人死于与污染或恶劣卫生条件相关的疾病,到2025年世界上无法获得安全饮用水的人数将增加到23亿,到2050年年底,全世界90亿总人口当中的大约70亿将可能面临用水短缺。———联合国《世界水资源开发报告》
中国水资源排名第几
联合国在今年3月16日“第三届水资源论坛大会”召开之前发表的最新报告(《世界水资源开发报告》)对180个国家和地区的水资源丰富状况做出排名,中国以平均每人每年拥有近2260立方米用水统计数字排在第128位,格陵兰岛、美国的阿拉斯加州和法属圭亚那则分别占了世界水资源丰富状况的前三位。
我国水资源短缺知多少
我国缺水的类型有三种:资源型缺水,水质型缺水,工程型缺水。按正常需要和不超采地下水,年缺水总量约为300~400亿立方米。每年农田受旱面积700~2000万公顷。全国669座城市中有400座供水不足,110座严重缺水。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中国尤其是北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
2001年我国废水排放量
2001年,全国工业和城镇生活废水排放总量为428.4亿吨,比上年增加3.2%。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00.7亿吨,比上年增加3.5%;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227.7亿吨,比上年增加3.0%。
———2001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面对水资源危机的行动
世界首脑的承诺
2000年,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决定,世界各国应在2015年之前将无法获得洁净饮用水的人口减少一半(联合国《千年宣言》)。2002年召开的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增加了一项相关承诺,各国领导人决定争取在2015年之前将无法获得适当卫生服务的人口减少一半。世界首脑还同意,在2005年年底前制订出国家用水管理和效率计划。
寻找新的水源
早在400多年前就有人提出海水淡化的梦想,进入20世纪后,淡化海水为全球淡水供应开辟了新的广阔前景,目前,全球已进行海水淡化的国家有120个,全世界有海水淡化厂1.36万座,每天生产淡化海水2600万立方米,中东一些国家淡化海水已占其淡水总供应量的80~90%。———国际海水淡化协会
环保投入节节攀升
1981~2002年,我国的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量在逐年增加,“六五”期间(1981~1985年)为166.23亿元,占GDP比例为0.50%;“七五”期间(1986~1990年)为476.42亿元,占GDP比例为0.69%;“八五”期间(1991~1995年)为1306.57亿元,占GDP比例为0.73%;“九五”期间(1996~2002年)为3600亿元,占GDP的0.93%;“十五”期间,我国的环保投资总额将达7000多亿元。
———《我国环境保护投资现状与展望》
节水型社会
所谓节水型社会,就是人们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贯穿对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意识,以完备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法律体系为保障,在政府、用水单位和公众的共同参与下,通过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和工程等措施,结合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实现全社会在生产和消费用水上的高效合理,保持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核心是“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清洁生产”。
南水北调
南水北调工程是一项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宏伟工程,是促进全国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基础设施,是缓解北方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的战略举措。按照“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南水北调工程将使我国北方44座大中型城市摆脱缺水制约,为经济结构调整创造机会和空间,为北方地区人民提供清洁的饮用水源,彻底改变受水区内700多万人长期饮用高氟水、苦咸水和其他含有害物质的地下水的局面;将较大地改善黄淮海平原地区的自然环境,缓解北方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将在“四横三纵”的总体格局上形成“治理、截污、导流、回用、整治”一体化的治污工程体系。
建设小康社会树立全方位水观念
小康社会的目标一是经济发展、生活富足;二是法治完备、安居乐业;三是全面发展、形成学习型社会;四是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都联系着水,都需要我们全面更新关于水的理念:
———确保防洪安全需求;
———满足饮水安全需求;
———满足粮食生产用水需求;
———满足经济发展用水需求;
———满足生态环境用水的需求。
面对水资源危机的挑战
联合国30年来的警示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指出,“石油危机之后,下一个危机是水。”1977年联合国水事会议进一步强调,“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1996年联合国《对世界淡水资源的全面评估报告》中第一次提出:缺水将严重制约下世纪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并可能导致国家间的冲突。1997年联合国再次呼吁,“目前地区性水危机可能预示着全球危机的到来。”
儿童首当其冲
去年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以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共同起草的名为《新世纪的儿童》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全世界每天有5500名儿童因为喝了被污染的水或者吃了被污染的食品而死亡。腹泻是仅次于呼吸道感染、影响儿童健康的第二大杀手,每年有200多万儿童因此丧生,其中大多数来自世界最不发达国家。除了腹泻外,摄入被污染的水和食品还能引起下列疾病:霍乱、伤寒、感染蛔虫以及小儿麻痹症。而5岁以下的儿童最容易受到感染。
报告显示,全世界1/3的疾病是由吃了被污染的食物、喝了不干净的水或者呼吸了污染的空气引起的。在所有感染这些疾病的人群中,有40%的是5岁以下的儿童。
世界淡水系统处于危险中
世界资源学会的一份报告揭示了世界的淡水系统退化非常严重,使其支持人类、植物和动物生存的能力处于危险中。其结果,使许多淡水物种面临着数量迅速的减少或灭绝,而不断增加的人口将面临着水短缺。
世界上已知的1万种淡水鱼中,在最近的几十年来已经有20%的鱼种消失或处于将要灭绝的危险之中。
历史上第一次因水的战争
人类最早纪录在案的夺水战争于4500年前发生在两河流域,即我们今天所说的伊拉克南部的美索布达米亚平原上的两座古城邦拉格什和乌玛之间,为争夺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控制权而相互宣战,从此开始,历史上共签订了3600多个水利合作协议。
———联合国《世界水资源开发报告》
涉及水的战争与条约
在过去50年中,由水引发的冲突共507起,其中37起是跨国境的暴力纷争,21起演变为军事冲突,因水而起的用水条约共签署了200个。
———联合国《世界水资源开发报告》
水难民现在有多少
伴随着河流流域水资源危机而出现的“水难民”在1998年达到2500万人,第一次超过“战争难民”的人数。据预测,在2025年之前,因为水的原因而成为难民者将多达1亿人。
———《联合国秘书长千年报告》
23亿人难获安全饮用水
现在全世界每年排放的污水达4000多亿吨,从而造成5万多亿吨水体被污染,致使目前全世界60亿人口中约20%的人无法获得洁净饮水,每年有220万人死于与污染或恶劣卫生条件相关的疾病,到2025年世界上无法获得安全饮用水的人数将增加到23亿,到2050年年底,全世界90亿总人口当中的大约70亿将可能面临用水短缺。———联合国《世界水资源开发报告》
中国水资源排名第几
联合国在今年3月16日“第三届水资源论坛大会”召开之前发表的最新报告(《世界水资源开发报告》)对180个国家和地区的水资源丰富状况做出排名,中国以平均每人每年拥有近2260立方米用水统计数字排在第128位,格陵兰岛、美国的阿拉斯加州和法属圭亚那则分别占了世界水资源丰富状况的前三位。
我国水资源短缺知多少
我国缺水的类型有三种:资源型缺水,水质型缺水,工程型缺水。按正常需要和不超采地下水,年缺水总量约为300~400亿立方米。每年农田受旱面积700~2000万公顷。全国669座城市中有400座供水不足,110座严重缺水。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中国尤其是北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
2001年我国废水排放量
2001年,全国工业和城镇生活废水排放总量为428.4亿吨,比上年增加3.2%。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00.7亿吨,比上年增加3.5%;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227.7亿吨,比上年增加3.0%。
———2001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水是生命之源,今年世界水日(3月22日)的主题就是“水与文化”。然而令人触目惊心的是,由英国《独立报》昨天提前披露的联合国《世界水资源发展报告》称,滋养着人类文明的河流在许多地方被掠夺式开发利用,加上工业活动造成的全球暖化,未来的水资源已严重受到威胁———全球500条主要河流中至少有一半严重枯竭或被污染。
生命之河面临枯竭
联合国的这份调查报告让世人直面这样一个事实———世界各地主要河流正以惊人的速度走向干涸,昔日大河奔流的景象不复存在。
从非洲的尼罗河到中国的黄河,都面临着水源干枯甚至断流的尴尬境遇。世界第一大河、有埃及“生命之河”称谓的尼罗河以及印度文明的发祥之地、现属于巴基斯坦的Ins河到达入海口时的水量被大大减少了。
其他一些,例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的Colorado河和中国的黄河,则根本难以到达入海口。另一些,像约旦河和美国与墨西哥的界河———格兰德河,则因为干涸造成河流长度大大缩减。
堤坝限制住15%水流
3月16日,联合国就将在墨西哥城召开的世界水日国际大会上公布这一官方报告,以警示各国政府,地球上的河流、湖泊以及人类赖以生存的各种淡水资源状况正以“惊人的速度恶化”。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长官克劳斯·特普费尔博士将这一现状形容为“一起正在制造中的灾难”。
报告指出,“我们极大地改变了世界范围内河流的自然秩序”。全球最长的20条河流上都筑了大大小小的堤坝,全世界大约有45000余个大型堤坝,将至少15%的水流限制在堤坝内而非流入大海,堤坝覆盖的总面积已接近全球陆地总面积的1%。
而人类建造堤坝的热情并没有就此打住。报告预测说,“这一需求未来将持续增加”,联合国报告建议各国政府应该禁止在尚保存完好的流域开建新的堤坝和水库项目,让“自由奔腾”的大河继续奔流。
全球变暖导致断流
而那些逃脱被水坝截流的大河的命运也并不一定顺畅,包括号称水资源最为丰富的亚马孙河在内,很多河流正在饱受全球变暖导致的断流恶果。
去年秋季,亚马孙河遭遇了40年来的最大干旱,由此造成的森林火灾危险和公共健康安全问题严重威胁了沿岸16个城市,也使被誉为“地球之肺”和“生物天堂”的亚马孙热带雨林生态环境受到极大挑战。而世界上最长的无坝水道、北美地区主要河流育空河(YukonRiver)的境遇也好不了多少。河里的大马哈鱼大批死亡———因为水温过高。
报告指出,河流周围生态系统的“恶化和中毒”已“威胁到依赖河流来灌溉、饮用及用作工业用水的人们的健康与生计”。雪上加霜的是,1/5的淡水鱼类要么濒临灭绝,要么已经灭绝。河流的枯竭将对人类、动物以及地球的未来造成一系列毁灭性影响。(王靓)
全球水资源现状
◆在全球水资源中,陆地淡水仅占6,其余94%为海洋水。而在陆地淡水中,又有77.2分布在南北极,22.4分布在很难开发的地下深处,仅有0.4%的淡水可供人类维持生命。
◆淡水资源的分布极不均衡,导致一些国家和地区严重缺水。如非洲扎伊尔河的水量占整个大陆再生水量的30,但该河主要流经人口稀少的地区,一些人口众多的地区严重缺水。再如美洲的亚马孙河,其径流量占南美总径流量的60,但它也没有流经人口密集的地区,其丰富的水资源无法被充分利用。
◆人类要找到一种理想的水替代品,要比寻找石油和木材等资源的替代品困难得多。此外,人口的增长、生态环境的破坏、管理不善等因素进一步加剧了人类的淡水资源危机。(王靓)
河流报告
1黄河Yloie
长度:5464公里
以河水携带大量泥沙呈黄色闻名
问题:水源枯竭,常常无法到达入海口结论:正在努力挽救,但任务艰巨
2亚马孙河A/a1o2
长度:6437公里
被誉为“河流之王”,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问题:去年遭遇几十年来最严重的旱灾,森林采伐过度
结论:基本上未受堤坝破坏,尚可恢复
3约旦河Jr5a2
长度:167公里
以“圣河”闻名
‘叁’ 海洋污染会产生什么后果_海洋污染因素
随着世界工业的发展,海洋的污染也日趋严重,使局部海域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海洋污染会产生什么后果_海洋污染因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目录
什么是海洋污染
海洋污染的特点
海洋污染因素
海洋污染的危害
什么是海洋污染
海洋污染(marine pollution)通常是指人类改变了海洋原来的状态,使海洋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有害物质进入海洋环境而造成的污染,会损害生物资源,危害人类健康,妨碍 捕鱼 和人类在海上的其他活动,损坏海水质量和环境质量等。海洋面积辽阔,储水量巨大,因而长期以来是地球上最稳定的生态系统。由陆地流入海洋的各种物质被海洋接雀蠢圆纳,而海洋本身却没有发生显着的变化。
海洋污染物依其来源、性质和毒性,可分为以下几类:
①石油及其产品(见海洋石油污染)。
②金属和酸、碱。包括铬、锰、铁、铜、锌、银、镉、锑、汞、铅等金属,磷、砷等非金属,以及酸和碱等。它们直接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和影响其利用价值。
③农药。主要由径流带入海洋。对海洋生物有危害。
④放射性物质。主要来自核爆炸、核工业或核舰艇的排污。
⑤有机废液和生活污水。由径流带入海洋。极严重的可形成赤潮。
⑥热污染和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工业冷却水和工程残土、垃圾及疏浚泥等。前者入海后能提高局部海区的水温,使溶解氧的含量降低 ,影响生物的新陈代谢,甚至使生物群落发生改变;后者可破坏海滨环境和海洋生物的栖息环境。
<<<
海洋污染的特点
1、海洋污染的特点是污染源多、持续性强,扩散范围广,难以控制。海洋污染造成的海水浑浊严重影响海洋植物(浮档让游植物和海藻)的光合作用,从而影响海域的生产力,对鱼类也有危害。重金属和有毒有机化合物等有毒物质在海域中累积,并通过海洋生物的富集作用,对海洋动物和以此为食的其他动物造成毒害。石油污染在海洋表面形成面积广大的油膜,阻止空气中的氧气向海水中溶解,同时石油的分解也消耗水中的溶解氧,造成海水缺氧,对海洋生物产生危害,并祸及海鸟和人类。由于好氧有机物污染引起的赤潮(海水富营养化的结果),造成海水缺氧,导致海洋生物死亡。海洋污染还会破坏海滨旅游资源。因此,海洋污染已经引起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重视。
由于海洋的特殊性,海洋污染与大气、陆地污染有很多不同,
2、其突出的特点:
一是污染源广,不仅人类在海洋的活动可以污染海洋,而且人类在陆地和其他活动方面所产生的污染物,也将通过江河径流、大气扩散和雨雪等降水形式,最终都将汇入海洋。
二是持续性强 ,海洋是地球上地势最低的区域,不可能像大气和江河那样,通过一次暴雨或一个汛期,使污染物转移或消除;一旦污染物进入海洋后,很难再转移出去,不能溶解和不易分解的物质在海洋中越积越多,往往通过生物的浓缩作用和食物链传递,对人类造成潜在威胁。
三是扩散范围广,全球海洋是相互连通的一个整体,一个海域污染了,往往会扩散到周边,甚至有的后期效应还会波及全球。
四是防治难、危害大。海洋污染有很长和积累过程,不易及时发现,一旦形成污染,需要长期治理才能消除影响,且治理费用大,造成的危害会影响到各方面,特别是对人体产生的毒害,更是难以彻底清除干净。
<<<
海洋污染因素
1、陆源污染
海河流等途径进入海洋。沿海农田施用化学农药,在岸滩弃置、堆放垃圾和废弃物,也可以对环境造成污染损顷塌害。
2、船舶污染
船上的船舶由于各种原因,向海洋排放油类或其他有害物质。船舶污染主要是指船舶在航行、停泊港口、装卸货物的过程中对周围水环境和大气环境产生的污染,主要污染物有含油污水、生活污水、船舶垃圾有三类,另外,也将产生粉尘、化学物品、废气等,但总的说来,对环境影响较小。
3、海上事故
船舶搁浅、触礁、碰撞以及石油井喷和石油管道泄漏等。
4、海洋倾废
向海洋倾泻废物以减轻陆地环境污染的处理 方法 。通过船舶、航空器、平台或其他载运工具向海洋处置废弃物或其他有害物质的行为。也包括弃置船舶、航空器、平台和其他浮动工具的行为。这是人类利用海洋环境处置废弃物的方法之一。
5、海岸工程建设
一些海岸工程建设改变了海岸、滩涂和潮下带及其底土的自然性状,破坏了海洋的生态平衡和海岸景观。
<<<
海洋污染的危害
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一个错综复杂的问题复合体,在这里有限的篇幅中很难把它们完全理清楚。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有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等。在环境问题中还有另外一些较为突出的方面,如能源和资源问题、海洋污染问题、危险废物越境转移问题、城市环境问题、水资源危机、生物多样性丧失等等。
海洋的污染主要是发生在靠近大陆的海湾。由于密集的人口和工业,大量的废水和固体废物倾入海水,加上海岸曲折造成水流交换不畅,使得海水的温度、pH、含盐量、透明度、生物种类和数量等性状发生改变,对海洋的生态平衡构成危害。海洋污染突出表现为石油污染、赤潮、有毒物质累积、塑料污染和核污染等几个方面;污染最严重的海域有波罗的海、地中海、东京湾、纽约湾、墨西哥湾等。就国家来说,沿海污染严重的是日本、美国、西欧诸国和前苏联国家。我国的渤海湾、黄海、东海和南海的污染状况也相当严重,虽然汞、镉、铅的浓度总体上尚在标准允许范围之内,但已有局部的超标区;石油和COD在各海域中有超标现象。其中污染最严重的渤海,由于污染已造成渔场外迁、鱼群死亡、赤潮泛滥、有些滩涂养殖场荒废、一些珍贵的海生资源正在丧失。
人类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污染物质原子核不断地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海洋,对海洋生物资源、海洋开发、海洋环境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最终又将危害人类自身。
一、 局部海域水体富营养化;
二、 由海域至陆域使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
三、 海洋生物死亡后产生的毒素通过食物链毒害人体;
四、 破坏海滨旅游景区的环境质量,失去应有价值。
<<<
海洋污染会产生什么后果相关 文章 :
★ 海洋污染的污染因素有哪些
★ 海洋环境污染的原因及对策
★ 海洋污染阅读答案
★ 海洋污染如何防治
★ 造成水污染的原因有哪些
★ 海洋污染心得体会600字
★ 海洋污染的作文
★ 海洋污染心得体会800字
★ 2021高考地理复习资料梳理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