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除了稀土,中国还有哪些稀有资源
众所周知,我国在部分资源储备是世界上,最丰富和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特别在战略储备上,如稀土、坞等,对现代军事工业的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稀土被称之为“工业维生素”,其作用可想而知,而我国又是世界上储备量最多的国家,占比达到了70%以上。
中国又限制一资源出口 作用超过稀土:没它美也造不出先进发动机
但由于早些年对稀土的认知不足,没有意识到稀土的重要性,曾被大量的开采廉价出口,主要被出口到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这些国家对稀土的研究早有深入,应用也比较成熟,特别是美国,在武器制造上少不了稀土的功劳,很多顶尖技术装备都有应用。
随着我国对稀土的应用成熟,意识到稀土的重要性,我国开始实行出口管制,也被列为国家战略资源,加上多年的技术积累,稀土的的研究已经开始深入。在武器装备、电子产品上开始大量应用,特别是武器装备开发上,如果没有稀土的帮忙,很多武器装备难以达到要求。中国又限制一资源出口 作用超过稀土:没它美也造不出先进发动机
Ⅱ 珍稀资源有哪些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我们珍惜、节约资源时喊的一个口号。可是,又该怎样才能真正做到节约资源呢?为什么要大力推荐节约呢?下面请听听我的心声吧!
先说水资源。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平方米左右,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水量为2100多立方米,只占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属于缺水国家,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就有400多座缺水。特别是西部地区缺水非常严重,一些山区地方连人、畜饮水都非常困难。
我国的用水面临着严峻的问题,所以我们要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比如:用完水后,要拧紧水龙头,以免造成“一江清水向东流”的浪费现象,如果发现水龙头坏了,要及时修理,避免损失大量的水,大家也别小看废弃的电池,因为一粒纽扣电池会污染600吨的水,如果你把它扔到水里,水将无法饮用。我们应该把电池收集起来,送往回收站,这样既可以避免污染水源,又使电池得到回收,一举两得。大家不能只是口头说说而已,要行动起来呀!
不仅仅要节约用水,还要节省森林资源。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不足,森林覆盖率只有18.21%,相当于世界森林平均覆盖率的61.52%;全国人均森林面积和人均森林蓄积分别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和六分之一。森林质量不高,平均每公顷蓄积量只有84.73立方米,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84.86%。
这就是森林资源向我们发出的警报!我们要节约利用森林资源,首先,不能乱扔稿纸,也不拿没写过的纸张折飞机之类的小工艺品,更不要乱砍乱伐,任意践踏花草树木,要植树造林,爱护花草树木;不使用一次性的东西,如纸杯、木块等等。在学校,我们要建立“绿色银行”,捡起以前丢弃的纸屑、小手帕等。外出就餐时,自带勺子、筷子。同学们,我们一起行动起来,节约利用我们有限的森林资源。
我们生活中到处都离不开电。电,给我们带来各种便利,但是我们要节约用电,因为电几乎是由烧标准煤产生的,而在我国储藏的煤只够开采100年了!大家想想,100年以后,我们的子孙后代该怎么办呢?所以,我们要节约用电。首先,从自我做起,我牢记“人来灯开,人走灯灭”,盛夏时节,开空调时,不要把温度调得太低,适合就可以了。平时的照明灯,尽可能用节能灯,因为普通灯泡把大量的电能转化为了热量,只有小数转为光线,而节能灯把电能几乎转化为了光明。
“珍惜资源,崇尚节约”,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为了我们的明天更美好,请快快行动起来吧!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是地球母亲,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又一个美丽的春天。4月22日,当第37个“世界地球日”踏着春天的舞步来到我们身边的时候,我们不能不想一想:我们应该如何善待地球母亲,应该怎样珍惜地球母亲赐予我们的万里春光。
善待地球——珍惜资源,持续发展,是这个春天的主旋律。
但是,当前在我国,无论土地资源还是矿产资源,其保护、利用和永续利用的形势,都不容我们乐观。我们不得不问一问:地球的春天,是永远的吗?
尽管我们实行的是世界上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可在一些地方,乱占乱用农地和基本农田的事,还时不时地发生;我们大大小小的城市,由钢筋混凝土铺就的“大饼”,仍在一个劲儿地向四面八方扩张,吞噬着周围的万顷粮田……
尽管矿产资源供给已经成了经济快速发展的制约瓶颈,可在一些地方,以浪费和破坏资源为标志的无证小矿山,仍在不停地乱采滥挖;即使在大矿山,“吃一半扔一半”的粗放开采方式也还在继续;乱堆乱放的尾矿,不但使本来可以利用的矿产资源惨遭抛弃,还可能在雨季形成泥石流,变为摧毁田地、庄稼和百姓生命财产的杀手;矿山采空区的地面塌陷和地裂缝,不但使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也威胁着他们的居住安全;我们本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可生产和生活用水还在被随意地挥霍着,珍贵的地下水被过量开采或者污染着;我们的能源已经十分短缺了,可雨后春笋般新建住房的粗放供暖,仍在浪费着油和煤炭资源……
在土地、矿产资源供求全面紧张的今天,我们必须改变国土资源利用粗放、效率低下、浪费严重的现状。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要求我们在战略机遇与矛盾凸显并存的关键时期,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广阔的世界眼光,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十一五”期间国家立下了几个必须达到的约束性硬指标:耕地保有量保持1.2亿公顷,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60%(预期性)。现在,各级政府和企业正在为实现这些目标努力,我们每一个公民都要为实现这些目标努力。资源短缺、能源危机就在我们身边,“电荒”、“油荒”、“煤荒”、“水荒”等等,正无时不刻在困扰着我们。珍惜资源靠你我他。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使我们摆脱快速发展中的资源困境,走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社会。
珍惜资源,保护资源,节约资源,人人有责。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珍惜地球母亲赐予我们的一切自然资源,使我们的家园年年春光灿烂……
相关报道:
云南整顿矿产资源开发 初步遏制"六乱"蔓延势头
记者日前从云南省国土资源厅了解到:自去年9月以来启动的全省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取得实效,初步遏制了乱占、乱采、乱卖、乱批、乱收、乱管“六乱”蔓延的势头。
据介绍,通过对违法违规开采行为进行全面排查和处理,全省共清理出无证非法采矿行为2240起,越层越界开采110起,责令停产整顿588个,取缔非法采矿点2545个,追缴矿产资源补偿费11.8万元,处以罚款278万元,没收矿产品1.5万吨,注销和吊销采矿许可证89个,给予行政处罚1661人,追究刑事责任67人,严厉打击了乱挖滥采、破坏环境、无证非法采矿行为。通过全面核实证照,全省现设置有效探矿权2824个,登记总面积6.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6.5%。各州、市、县政府通过组织联合执法,对矿产资源开发管理中的徇私舞弊、失职渎职、公职人员参与或变相参与办矿的行为进行了初步清查。到目前为止,共查出41人涉嫌参与办矿、入股分红。针对去年出现的矿产勘查“虚热”现象,有关方面按照“六条原则”和“十个不批”的办法,组织力量,进行集中甄别处理,迄今已处理发证近千件。
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资源消耗40年内翻一番
4月19日上午世界自然基金会(WFF)公布了《亚太区2005生态足迹与自然财富报告》。报告显示亚太区人民耗损资源的速度接近该地区自然资源复原速度的两倍。从1961年到2001年,中国人均生态足迹的增长几乎超出了原来的一倍。这也就意味着中国消耗的资源在40年中翻了一番。报告的发布者表示,尽管如此,中国的国家生态足迹却比较稳定。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节约?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习惯了大白天办公室里灯火通明,习惯了居室中空调大开四季如春,习惯了洗碗时的长流水,复印机旁的废纸张……还有,习惯了这一切方便舒适背后的大手大脚、随心所欲。
因此,当国务院提出2004年到2006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当隔膜已久的“节约”二字不断重复于我们的耳边时,一些人觉得“不习惯”。
有人说,节约是生产力低下的自然经济时代的产物,在物质丰富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重提节约是否不合时宜?有人说消费是生产的牵引机,是现代化列车不可缺少的车轮,倡导向节约型社会转型是否守旧落伍?
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节约?
不加节制的资源浪费撼动生存根基
节约与浪费是相对的,今天我们重提节约,是因为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浪费正在撼动我们赖以生存的根基。
我们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不到平均数的1/4,600多个城市里有400多个供水不足,但我们珍惜水了吗?
农业是水资源的用水大户,也是水资源的浪费大户。在我国,“土渠输水、大水漫灌”的农业灌溉方式仍在普遍沿用,灌溉用水的一半在输水过程中就渗漏了,利用率仅为40%左右,不足发达国家的一半水平。
因为现有用水设施技术落后,目前我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为103立方米、美国是8立方米、日本只有6立方米;我们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仅为55%左右,而发达国家平均为75%—85%。
生活中人们对水资源的浪费同样肆无忌惮。实验表明,一个水龙头如果一秒钟漏滴一滴水,一年便滴掉360吨水,而我国多数城市输配水管网和用水器具的漏水损失高达20%以上,仅城市便器水箱漏水一项每年就损失上亿立方米。全国每年浪费水资源更在100亿立方米以上。北京市仅一年的洗车耗水量,就相当于一个多昆明湖或6个北海的蓄水量。
我们的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2/5,我们要用不到世界耕地面积1/10的土地,养活世界1/4的人口。但各种名目的“圈地运动”却使我们的耕地锐减,光是小小的实心黏土砖,就能一年毁掉8万—10万亩良田,仅砖厂侵占土地就达400万亩。
在粗放使用、无端浪费中,能源也进入了紧缺时代。石油、天然气、铜、铝等重要矿产资源的人均储量的最低值,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25。目前中国每万元工业生产值比发达国家多消耗近40%的能源和矿产资源,除了科学技术落后的因素外,人为浪费是一个大漏洞。
无论是亚洲金融危机,还是非典那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都未能阻挡我国经济高歌猛进的态势。但是,从去年席卷全国的能源紧张、原材料价格全面上涨开始,人们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我国经济正饱受资源约束之痛。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来说,重要资源紧缺必将受制于人,关键时候,资源可能是用钱也买不到的。
迫在眉睫的资源危机敲响自然警钟
乘坐在高速发展的经济列车上,面对越来越丰富的物质生活,我们时常感到一种满足:捉襟见肘的日子过去了,生活越来越红火。
但当我们知道,今天的富裕生活是要靠过度耗用资源来实现,今天的发展是要用子孙后代的生存权利来换取时,我们还能如此坦然地粗手大脚地生活吗?
“原以为你无限宽广,不在乎失去一片荫凉。原以为你有无穷宝藏,不在乎掠走一点安详。原以为你无比坚强,谁知你的泪在流淌。原以为你母爱无疆,谁知你渐渐失去力量。”
现存资源的匮乏与穷绝,未来发展的需求与压力,让我们必须静心聆听自然的警示。在接连遭遇“煤荒”、“电荒”、“油荒”之后,国人初尝资源短缺的苦涩。在排队购买蜡烛的烦躁中,在忽然陷入黑暗的恐慌中,警钟其实已经敲响!
地质学家经过几十年的勘测证实,因为巨大的人口基数,因为飞速的经济发展,中国已成为“资源弱国”。50年后中国除了煤炭外,几乎所有的矿产资源都将出现严重短缺,其中50%左右的资源面临枯竭。有识之士警告,2010年中国将进入严重缺水时代,我们的孩子将不得不为我们今天的挥霍付出沉重的代价。
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资源不足将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最大困难,也将成为损坏我们美好生活的最大隐患。
其实,在发展的车轮下,如何应对资源短缺的挑战已经是一个世界性课题。在世界各国,节约已经成为一种风潮,不少国家的资源节约保护意识已经融入了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那是一些远比我们富裕得多的国家,但他们对于资源利用的精打细算,让我们汗颜。
美国是资源大国,他们的国民消费水平位居世界之首。但美国学生的课本是重复利用的,一本教科书要至少用8个学生,平均使用寿命5年。我国课本的使用寿命却只有半年!我国现有在校中小学生2.2亿人,目前人手一册的课本若能连续使用5年,扣除成本,可节约的资金便相当可观!而在课本循环使用过程中,又将有多少森林可以幸免于难!
我们的近邻韩国人已经节约到牙齿了,因为珍惜资源,他们研制出以薯仔淀粉或江米面为原料的食品牙签。像餐馆用的一次性台布、旅馆用的一次性洗漱用品等,在韩国早已没了踪影。
一次性筷子本是日本人发明的,日本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5%,但他们却严禁砍伐自己国土上的树木来做一次性筷子,他们使用的这种木筷都是从中国进口的,用过之后,又将筷子加工生产成纸浆出口中国换取外汇。
惠普是世界知名的大公司,实力雄厚财大气粗,但他们却在办公室里设了“备用箱”和“再生箱”,只用过一面的纸张都放在备用箱中,其他人可以再利用那纸的背面,两面都用过的纸则放入再生箱中回收。在全球的爱普生任何一家公司里,所有双面用的打印纸在用完之后还必须用于粘贴各种报销票据。
这些看起来锱铢必较甚至有些精细琐碎的行为背后,是一个越来越得到认同的共识:再富裕也没有权利浪费资源。
节约资源依赖每个人的行动
积羽沉舟,在我们这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如果每个人都不注意节约资源,那么我们的资源储备将无法承载中华民族的发展之舟;
滴水成河,如果13亿人口的中国真正做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它所汇集的力量将不仅是我们国家走向未来的支撑,也是我们民族对于地球和人类的馈赠。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生活中杜绝浪费之事人人可为,可以节约之处俯首即是。
淋浴擦肥皂时关掉水龙头,洗一次澡可以节约60升水;用口杯接水刷牙,只有0.5升水,如果让水龙头开着5分钟,则要浪费45升水;厕所使用节水型器具,每次可节约4—5升水;洗菜时用盆接水洗,而不是开着水龙头,一顿饭可节省100升水……
全国13亿人口每人少用一双一次性木筷,意味着成千上万亩森林免遭砍伐厄运。全国每个家庭每天少用一个塑料袋,可以节省大量的石油消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回收1吨废纸能生产好纸800千克,可以少砍17棵大树,节省3立方米的垃圾填埋场空间,还可以节约一半以上的造纸能源,减少35%的水污染。
如果采用节能光源,我们的照明用电量将下降60%,一年可节约740亿千瓦时电能,相当于节约2989万吨标准煤。如果把国内现有的1.3亿台冰箱全部换成节电冰箱,每年可节电431.32亿千瓦时,相当于半个三峡水电站的发电量……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每个人的手里都紧握着珍贵的“资源”,掌握着对这些民族发展“命脉”生杀予夺的权力,成之毁之、爱之损之在于我们每个人的行动。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党和政府曾经大力倡导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滴油、一斤煤、一寸布的精神。现在经济发展了,收入增加了,日子好过了,但那种节俭精神不仅没有过时,反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了更加丰富的意义。
“俭以养德”,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一直以节俭为值得彰扬的美德。今天,我们的20字公民道德纲要也将勤俭节约大书其中。
选择节俭,不仅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追寻一种精神品质,更是确立了一条走向未来的道路。
它的名字叫可持续发展。
它需要13亿国人同心协力、身体力行。
Ⅲ 什么资源最珍贵
现在的我们越来越重视资源的拥有与开发,因为我们发现各种资源的珍贵性。
那么什么资源最珍贵呢?
首先,物质资源或许进入你脑海: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是宝贵的,成了争夺的焦点。中国的人口资源是珍贵的,非洲的水资源是珍贵的,在日本啥资源都是珍贵的。
这些好像不够接地气,那么,更能影响到我们发展的切身资源什么最珍贵呢?
人脉关系?估计大家都会这么想。这是很多人在努力争取的资源。一定要选个好的小区,学区房,交通好,物业好,居住的人群也会素质高,这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孩子上小学可以进入好学校,好学校里的孩子家长都是有一定层次的,和你同学六年的小伙伴,进入初中大部分还在一个好的中学里,进一步加深感情。再者是为了更大机率进入最好的高中,然后上名牌大学,最好是前十所,那样你和你的同学真正都是人尖子,将来社会上发展指定顺风顺水,人生高峰提前到来。我想存在这种逻辑思维的人多了去了,没办法,很现实,也很累,一辈子都在赶。
我想说的还不是这些。实际上我们习惯了物质上的切身利益,有时候会忽略身边一些更重要的资源。比如治安良好的大环境,清新的空气,星星点点的夜空,说旅行就可以旅行的工作, 三五交心的朋友,美满的婚姻等等等等,这些是让你充满幸福感的资源。
然而回到影响一个人发展的切身资源这个问题上,还有两个资源是无比珍贵的,一个是不容易被找到,一个是容易被忽略。不容易被找到的是一个能指引你飞速进步的导师,比如说易经文字易名黄裕棠老师。容易被你忽略的是错误,实际上无论是你犯下的错误还是别人犯下的错误,都是你成长路上十分珍贵的资源。你进步了,足够强大了,你依赖人脉关系的地方就会少很多,你就不会那么累,就更轻松自在,幸福安然。
什么资源最珍贵?你最需要什么样的资源?你比谁都清楚。但是,一定不要忘记了我最后说的两个资源。
易经文字易名黄裕棠老师弟子赵冠棠~15314394431正在传承易经文字
Ⅳ 被誉为世界“最贵”湖泊的贝加尔湖,有哪些珍贵资源
贝加尔湖拥有着非常丰富的淡水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在这里除了蕴含着大量的鱼类,还有丰富的天然气、煤炭和金矿。不仅如此,在贝加尔湖的周围有独一无二的油气资源储备。
03、矿产资源
在贝加尔湖地区已经探明了一座当地最大的天然气田,总储量是2万亿立方米。在贝加尔湖的深处,还储藏着大量的煤矿和金矿。天然气、煤矿、金矿都是不可再生资源,对于人类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贝加尔湖这个名字俄语意思是“富饶的湖泊”,在其他少数民族语言中,贝加尔湖被誉为是壮阔的自然海洋。
Ⅳ 请问稀有资源都包括哪些
稀土资源
稀土元素作为新材料、新技术革命的战略资源在原始地幔和超基性岩中含量甚微,不易富集成具有工业意义的稀土矿床。而在地壳及其发展演化形成的花岗岩类、碳酸岩类、碱性岩类岩石中则大量富集,常形成具有工业意义的大-超大型矿床。中国地处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南亚(印度)板块构造作用中间区,沿板块边缘构造活动带或板内裂谷带,组成大陆地壳的物质发生多期重熔、分异、迁移、富集,从而形成多种成因类型的稀土矿床。
中国是世界上稀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全国已有22个省(区)先后发现一批稀土矿床,主要分布在内蒙、江西、广东、广西、四川、山东等地。
自1927年丁道衡教授发现白云鄂博铁矿,1934年何作霖教授发现白云鄂博铁矿中含有稀土元素矿物以来,中国地质科学工作者不断探索和总结中国地质构造演化、发展的特点,运用和创立新的成矿理论,在全国范围内发现并探明了一批重要稀土矿床。20世纪50年代初期发现并探明超大型白云鄂博铁铌稀土矿床,20世纪60年代中期发现江西、广东等地的风化淋积型(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20世纪70年代初期发现山东微山稀土矿床,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现四川凉山"牦牛坪式"大型稀土矿床等。这些发现和地质勘探成果为中国稀土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最可靠的资源保证,同时还总结出中国稀土资源具有成矿条件好、分布面广、矿床成因类型多、资源潜力大、有价元素含量高、综合利用价值大等最基本的特点。
中国稀土矿床在地域分布上具有面广而又相对集中的特点。截止目前为止,地质工作者已在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省(区)发现上千处矿床、矿点和矿化产地,除内蒙古的白云鄂博、江西赣南、广东粤北、四川凉山为稀土资源集中分布区外,山东、湖南、广西、云南、贵州、福建、浙江、湖北、河南、山西、辽宁、陕西、新疆等省区亦有稀土矿床发现,但是资源量要比矿化集中富集区少得多。全国稀土资源总量的98%分布在内蒙、江西、广东、四川、山东等地区,形成北、南、东、西的分布格局,并具有北轻南重的分布特点。
中国稀土资源的时代分布,主要集中在中晚元古代以后的地质历史时期,太古代时期很少有稀土元素富集成矿,这与活动的中国大陆板块演化发展历史有关。中晚元古代时期华北地区北缘西段形成了巨型的白云鄂博铁铌稀土矿床;早古生代(寒武系)形成了贵州织金等地的大型稀土磷块岩矿床;晚古生代有花岗岩型和碱性岩型稀土矿床形成;中生代花岗岩型和碱性岩型稀土矿床广布于中国南方;新生代(喜山期)有碱性花岗岩和英碱岩稀土矿床的形成;第四纪有中国南方风化淋积型稀土矿床的形成。中国稀土矿床成矿时代之多、分布时限之长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所没有的。但我国稀土资源最主要的富集期是中晚元古代和中-新生代,其他时代的稀土矿床一般规模较小。
中国稀土矿床不论其成因类型为何,在构造分区上,同世界其他地区的稀土矿床一样,均分布于地壳活动区的褶皱系或过渡带,如秦岭褶皱带、华南褶皱带、三江褶皱带、华北板块北缘裂谷系、川滇裂谷系等。在相对稳定的华北板块、扬子板块区虽也有一些稀土矿床的分布,但不是主要的。稀土资源这种受控大地构造环境的分布与活动大陆壳的发展、演化密切相关。
由于中国地质构造的特殊性和稀土、稀有金属成矿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因而形成了多种成因类型的稀土矿床,众多学者多以赋矿围岩为主要判别特征作为成因类型的划分依据。中国地质科学研究院白鸽、袁忠信研究员将中国已知稀土矿床划分为三大类、九亚类、三十二种类型,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张培善先生则划分为十种主要类型。根据成矿主要地质特征、赋矿围岩性质及矿床规模与工业意义,中国稀土矿床主要成因类型可分为八种,即:海底喷流(溢)沉积型(或海相火山沉积稀有金属碳酸岩型)(白云鄂博)、沉积型(贵州织金、云南昆阳)、变质岩型(湖北大别山)、花岗岩型(山东微山、内蒙"801"矿),花岗岩风化淋积型(江西寻乌、龙南等)、岩浆碳酸岩型(湖北庙垭、新疆瓦吉尔塔格等)、碱性岩型(四川冕宁、辽宁赛马等)、海滨砂矿(广东、海南、台湾)。
在已发现的稀土矿床中,以海底喷流(溢)沉积型、碱性岩型、花岗岩类风化淋积型稀土矿床在我国最具工业意义。在世界稀土矿床成因类型中,除含铀稀土变质砾岩型、含铀稀土砾岩、磷稀土碱性岩和铌稀土碳酸岩风化壳在我国少有发现外,其他类型均有发现。而在我国南方七省区广泛分布的风化淋积型稀土矿床,世界级超大型"白云鄂博式"铁铌稀土矿床,成矿时代(喜山期)最新的四川冕宁"牦牛坪式"稀土矿床,仅在我国有所发现,未见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有这类矿床发现的报导。
由于成矿地质条件有利,中国稀土资源不仅成因类型齐全,而且资源量十分丰富,为世界之最。我国稀土资源的勘查与开发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至80年代末发现并探明了一批重要稀土矿床。据有关地质勘探和矿山生产部门提供的数据统计,截止2000年底全国已探明稀土资源量(REO)超过10000万吨,预测资源远景量大于21000万吨,显示出我国稀土资源的巨大潜力。我国西部地区是轻稀土资源的最主要分布区,仅内蒙古的白云鄂博矿区地表至地下200m范围内已探明稀土资源量约10000万吨,平均含稀土氧化物(REO)3%~5%,预测全区稀土资源量超过13500万吨;中国南方的风化淋积型稀土矿已探明资源量正式公布的数字为150万吨,另有调查资料统计,南方七省区(江西、广东、广西、湖南、云南、福建、浙江)已探明稀土资源量840万吨,预测资源远景为5000万吨,表明我国南方中重稀土资源潜力巨大。另外,我国四川凉山州的冕宁和德昌县境内已探明稀土资源量约250万吨,于冕宁花岗岩体东西两侧及其以南地区成矿条件有利,是寻找单一氟碳铈矿的最佳有望区,预测稀土资源远景超过500万吨。
除已知主要成矿区具有很大的资源潜力外,我国内蒙古东部地区与碱性花岗岩有关的稀有稀土矿床;我国湖北、新疆等地与碳酸岩有关的铌稀土矿床;我国云南、四川等地与贵州织金相同类型的含稀土磷块岩矿床等均具有很大的资源潜力。有利的成矿条件,丰富的资源,为我国稀土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最基本的物质条件。
稀土矿床由于成矿作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常与多种有价元素或矿物共生,构成综合利用价值极大的共生矿床,如铁、铌、稀土矿床,铌、稀土碳酸岩矿床,含稀土磷块岩矿床,含稀有稀土碱性花岗岩矿床,含铀砾岩型稀土矿床等,而作为单一稀土矿床的则所见不多。我国已发现的重要稀土矿床,常与多种金属或非金属矿物共生,有益组分含量高,综合利用价值大。内蒙古白云鄂博铁、铌、稀土矿床,除铁、铌、稀土储量巨大外,且富含钛、钍、锰、金、氟、磷、钾等,具有极高的综合利用价值。矿区内储量巨大的含稀土白云岩(Ca>20%、MgO>12%、RE2O3>3%、Nb2O5>0.05%),经科学试验,可制成炼钢用稀土钙硅镁(铌)铁合金,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白云矿区铌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储量218万吨,资源远景超过600万吨,就资源量而论为世界铌矿床之最,因此白云矿区铌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白云矿区含K2O>12%的富钾板岩,资源量巨大,已探明储量2.4亿吨,资源远景超过4亿吨,经试验研究可制成氯化钾、碳酸钾、沸石分子筛、白炭黑产品,其工艺流程基本达到无废水、废碴、废气的"三无"高效工业要求。另外,白云矿区矿石中的氟、磷、钛、钍等资源量大,具有潜在的综合利用价值。四川凉山地区稀土矿虽为单一的氟碳铈矿床,除主元素稀土外,还伴生有大量的萤石、重晶石等工业矿物以及Pb、Mo、Bi、Ag等可综合利用元素。中国许多稀土矿床均为稀土、铌,稀土、铁,稀土、磷,稀土、稀有等共生矿床,且储量都很大,有用组分含量高,可在开采主元素的同时回收利用与之伴生的有益元素,经济效益可观。
世界稀土资源储量巨大,除我国已探明资源量居世界之首外,澳大利亚、俄罗斯、美国、巴西、加拿大和印度等国稀土资源也很丰富,近年来在越南也发现了大型稀土矿床。另外,南非、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斯里南卡、蒙古、朝鲜、阿富汗、沙特阿拉伯、土耳其、挪威、格陵兰、尼日尔爾利亚、肯尼亚、坦桑尼亚、布隆迪、马达加斯加、莫桑比克、埃及等国家和地区也发现具有一定规模的稀土矿床。世界上主要稀土资源国中一批大-超大型稀土矿床的发现与开发是世界稀土资源的主要来源。中国内蒙古白云鄂博铁、铌、稀土矿床,中国四川冕宁"牦牛坪式"单一氟碳铈矿矿床,中国南方风化淋积型稀土矿床;澳大利亚韦尔德山碳酸岩风化壳稀土矿床,澳大亚利东、西海岸的独居石砂矿床;美国芒顿帕斯碳酸岩氟碳铈矿矿床;巴西阿腊夏、寨斯拉估什碳酸岩风化壳稀土矿床;俄罗斯托姆托尔碳酸岩风化壳稀土矿床,希宾磷霞岩稀土矿床;越南茂塞碳酸岩稀土矿床等,其稀土资源量均在100万吨以上,有的达到上千万吨,个别超过1亿吨,构成世界稀土资源的主体。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稀土资源从20世纪70年代占世界总量的74%,到80年代下降到69%,至90年代末下降到45%左右,这主要是澳大利亚、俄罗斯、加拿大、巴西、越南等国近20年来在稀土资源的勘查与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先后发现了一批大-超大型稀土矿床,如澳大利亚的韦尔德山、俄罗斯的托姆托尔、加拿大的圣霍诺雷、越南的茂塞等稀土矿床。但我国稀土资源仍占世界首位,且资源潜力很大,因此有理由认为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改变中国稀土资源大国的地位。
我国不仅稀土资源丰富,而且还具有资源质量方面的许多优势,不同的稀土矿床具有不同的优势。
白云鄂博铁、铌、稀土共生矿床,不仅稀土储量居世界之最,而且稀土元素含量高,种类多,稀土矿物中轻稀土占79%,钐、铕比美国芒顿帕斯稀土矿高一倍,尤其是铈、钕等稀土元素含量丰富,具有重要工业价值。从稀土氧化物的构成明显反映出富铈贫钇,高富集钐、铕、钕等特点。其中镧、铈、镨、钕、钐占稀土氧化物总量的97%,以CeO2为最高,达48.7%,Ce∶La∶Nd=50∶30∶15。钐、铕多富集在易解石矿物中,其含量为氟碳铈矿的1.25倍,为独居石的3~4倍,这是国内外其他稀土矿床少有的稀土氧化物组成特征。白云鄂博稀土随铁矿大规模采、选,成本低,同品级稀土精矿售价比国外低60%。
另外,四川凉山地区"牦牛坪式"单一氟碳铈矿矿床,矿物粒度粗,有害杂质含量低,易选冶,可直接入炉冶炼中间合金,工艺简单易行,成本低,拥有资源质量优势。我国山东微山稀土矿,为一典型的氟碳铈镧矿床,稀土元素La、Ce、Pr、Nd之和占稀土总量的98%,稀土矿物粒度粗,有害杂质含量低,稀土精矿易于深加工分离成单一稀土元素,亦具有明显的资源质量优势。
我国南方的江西、广东、广西等七省(区)风化淋积型中重稀土资源十分丰富,且品位高,类型齐全,易于采选。江西寻乌等地风化淋积型稀土矿中Sm2O3、Eu2O3、Gd2O3、Tb4O7分别比美国芒顿帕斯氟碳铈矿中含量高10倍、5倍、12倍和20倍;世界上钇资源主要分布在中国,我国江西龙南等地的磷钇矿储量巨大(16万吨),是国外钇工业储量的4倍,是美国的47倍。因此,我国南方风化淋积型中重稀土资源不论其资源量还是元素种类与配分形式都是世界上任何国家无法比拟的。
我国稀土地质科学研究,在不断吸引国外科技新理论的同时,根据中国大陆地质构造演化发展的规律,总结并创立具有自己特点的稀土成矿新理论,建立成矿模式,预测资源远景,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白云鄂博稀土矿床的发现,从特种高温热液成矿理论的提出,到海底喷流沉积成矿(或海相火山沉积稀有金属碳酸岩成矿)理论的建立,不但推动了稀土资源勘查的重大突破,同时丰富了世界稀土成矿新理论。我国南方风化淋积型(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的发现不但丰富了世界稀土矿床的类型,也为世界中重稀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可靠的资源保证。四川凉山地区喜山期"牦牛坪式"单一氟碳铈矿矿床的发现,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新时代内生热液型稀土矿床,为世界稀土资源的研究与勘查开辟了新的思路。我国稀土资源地质科学研究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对稀土矿物的系统研究。至目前为止全世界已发现稀土矿物170余种,可供利用的稀土矿物约有50余种,而作为稀土开发利用主要来源的稀土矿物仅十余种,氟碳铈矿、独居石、磷钇矿等是最主要的来源。我国地质科学工作者20世纪80~90年代,在对稀土矿床、矿物系统研究工作中,先后发现了大青山矿、中华铈锶矿、β褐钇铌矿、钕褐钇铌矿、兴安矿等一批新矿物,这些发现不但丰富了世界稀土矿物学宝库,同时揭示了不同类型稀土矿床的演化发展历史与特点,这对稀土资源的研究与勘查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综上所述,中国不仅是世界稀土资源大国,而且在稀土资源的质量、品种和可利用性等许多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这种优势为中国稀土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资源保证,也为中国稀土在国际市场上立于主导地位创造了条件,更为新世纪、新材料、新技术革命奠定了物质基础。事实证明:我国稀土资源勘查的不断突破与发现和成矿理论的创新已居世界先进水平。
Ⅵ 地球上最珍贵的资源是什么到底是水还是土壤,为什么
地球上最珍贵的资源是水,有水才有生命,有水
岩石风化
会形成土壤
Ⅶ 说说我国的珍贵动、植物资源(各列出十个)
1.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有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例如:我国仅高等植物就有3万多种,木本植物有7000多种。陆栖脊椎动物1800多种,其中爬行类300多种,鸟类1100多种,兽类400多种,占世界陆栖脊椎动物种类的10%。淡水鱼已见记载的近600种,海产鱼1500多种,也占世界鱼类种数的10%左右。此外,还有许多世界特有的珍稀动植物,如动物中的大熊猫、金丝猴、扬子鳄、白鳍豚,植物中的银杏、水杉、珙桐等等。
由于我们过去对合理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缺乏认识,使我国在这方面的宝贵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由于滥捕乱杀而基本绝灭的鸟兽就有野马、高鼻羚羊、白臀叶猴、白鹤、黄腹角雉等近10种;长臂猿、坡鹿、虎、白鳍豚、儒艮、扬子鳄、象等20种野生动物也正处在绝灭的边缘。许多贵重药材的药源,也由于无计划的采集而枯竭了。
野生生物的灭绝也是普遍的国际问题。据近两千年来记录的统计,有110多种兽类和130多种鸟类,已经从地球上消失了。当前,全世界有2500种植物和1000多种脊椎动物,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2.我国部分珍稀动物简介
(1)大熊猫:亦称猫熊。哺乳动物。体肥胖,形似熊,长约1.5米,肩高约66厘米。眼周、耳、前后肢和肩部黑色,其余均为白色。生活在2000米~4000米高山的竹林中,喜食竹子,有时也吃小动物。善于爬树,性孤独,不群栖。仅产于我国四川、陕西、甘肃的少数地方,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国家一类保护动物。
(2)朱鹮:鸟类。雄鸟体长近80厘米,雌鸟稍小。羽毛多是白色,有的部位粉红色,颈部有若干延长而下垂的柳叶形羽毛,额、眼周、头顶、嘴基部、跗跖及裸露的下胫为红色。生活于沼泽、山区溪流附近,栖于高大乔木上,以蟹、蛙、小鱼、田螺、甲虫等为食。我国一类保护动物。
(3)金丝猴:亦称仰鼻猴。哺乳动物。体长约70厘米,尾长与体长相等或更长些。背部有发亮的长毛,脸两侧、胸及后腿毛赤色。生活于2500米~3000米高山密林中,群栖,以野果、嫩芽、竹笋为食。分布于四川、甘肃和陕西南部。我国一类保护动物。
(4)白头叶猴:哺乳动物。体长约50厘米,头小,尾较体长,四肢细长。头白,有毛冠,体背的毛较腹面长而密。生活于热带、亚热带阔叶林中,群栖树上,很少下地,以野果、叶、花等为食。产于我国云南、广西南部及越南北部。我国一类保护动物。(此外还有黑叶猴,也是一类保护动物。)
(5)羚牛:亦称扭角羚。哺乳动物。长1.7米~2.2米,肩高1米~1.3米,重可达350公斤。尾较短,雌雄均有短角。全身棕黄色或深棕色,眼周黑色。一般栖于3000米~4000米高地,夜出觅食,吃青草、树枝、竹笋等。分布于我国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地。我国一类保护动物。
(6)白鳍豚:又称白暨豚。哺乳动物。体长1.5米~2.5米,头圆,嘴长,约30厘米。体背面淡蓝灰色,腹面白色,鳍白色。生活在我国长江中下游、洞庭湖、钱塘江中。我国特产动物,国家一类保护动物。
(7)黑颈鹤:鸟类。大型涉禽,体长约1.4米。头、颈及飞羽均黑色,尾羽亦黑色,体羽灰白色,外观黑白分明,易于识别。主要栖息在生长较高水草的沼泽地,以鱼、蛙、螺、虾等为食,在青海、四川西部3500米~5000米的高山沼泽繁殖,迁徒四川、贵州、云南等地越冬。鹤类中唯一的高山种,我国一类保护动物。
(8)扬子鳄:爬行动物。长2米余,背面角质鳞有六横列。背部暗褐色,有黄斑和黄条;腹面灰色,有黄色小斑和横条;尾部有灰黑相间的环纹。前肢五指,无蹼;后肢四指,有蹼。穴居池塘、沼泽底部,以鱼、蛙、小鸟及鼠类为食,冬季蛰居穴中。分布于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等地。我国特有,一类保护动物。
3.我国部分珍稀植物
(1)银杉:常绿乔木,高达20米。枝平列,小枝有毛。叶两型,长枝上的叶放射状散生,长4厘米~5厘米;短枝上的叶轮生,长2.5厘米,线形,下面有白色气孔带。球果。产于广西、四川、湖南、贵州等地。1956年发现,我国特有的珍贵树种。
(2)水杉:落叶大乔木,高达35米,胸径达2.5米。侧生小枝对生,羽状。叶条形,扁平,长13毫米~20毫米,交互对生成两列,羽状。球果下垂,近四棱球形或短圆筒形,长约18毫米~25毫米。产于四川、湖北、湖南等地。1941年发现,我国特有的珍贵树种。
(3)珙桐:又称水梨子。落叶乔木,高15米~20米。叶阔卵形,先端渐尖,基部心形,边缘有锯齿。球形头状花序,花序基部有两片乳白色大型苞片,苞片矩圆形或卵形,长约7厘米,宽约3厘米~5厘米。我国特有,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开花时,白色苞片布满树梢,有如群鸽栖息,所以又有“中国鸽子树”之称。世界着名的观赏植物。
(4)人参:多年生草本植物。高30厘米~60厘米。纺锤形或圆柱形的肉质根,茎很短,掌状复叶,三至六枚轮生。花小,淡黄绿色,伞状花序。果扁球形,红色。产于我国东北、朝鲜等地,有极好的药用价值,为“关东三宝”之一
为了保护自然和自然资源,特别是保护珍贵稀有的动植物资源,保护代表不同自然地带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国家划出一定的区域加以保护,这样的地区就叫做自然保护区。我国已划建了400多处自然保护区,其中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就有10多个。1983年5月以后,邓崃山、岷山、秦岭等地熊猫分布区相继发生竹子开花枯死,严重威胁大熊猫的生存。国务院为抢救大熊猫,拨出了一笔专款,责成有关省认真做好保护工作。林业部和四川、陕西、甘肃等省先后成立了抢救大熊猫领导小组,组织了52个巡护观察组。国家还建立了一些大熊猫饲养场,用以收容、饲养受灾的大熊猫。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不仅保护了珍贵的动植物资源,使它们得到发展,同时还可以利用自然保护区对珍稀动植物的生态和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为引种驯化提供科学依据,为大量繁殖、培育新品种提供种源。
由于自然保护区保存了完整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因此对人们研究自然资源、自然历史、自然条件、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以及环境保护监测活动等都有很大的价值,是人们进一步探索、深刻认识自然规律的重要基地。
从1995年开始,分别开展了野生动植物资源和湿地资源的调查;有计划地对大熊猫、金丝猴、朱huan、扬子鳄、华南虎、野马、雪豹、野驴、白唇鹿、麋鹿、海南坡鹿、丹项鹤、黑颈鹤、黄腹角雉、高鼻羚羊等60多种濒危珍稀野生动物和银杉、红豆杉、攀枝花、苏铁、金花茶、珙桐等多种珍稀植物进行分布、数量、生态和繁殖培植利用研究;开展了候鸟迁徙规律研究;开展了中国主要森林气候带生态多样性调查及生态系统演变趋势研究和被破坏的生态系统的恢复研究,已建立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研究站11个。推广了大熊猫人工繁殖技术、丹顶鹤人工孵化技术、扬子鳄人工繁殖技术、鸟类环志技术以及森林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制订和推广应用了《自然保护区工程总体设计标准》、《林木种质资源保存标准》和《自然保护区经营管理档案管理模式》。国家林业局还多次举办自然保护区管理、水禽湿地保护管理、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管理、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自然保护区特种旅游、自然保护区信息系统管理等培训班和学习班,以提高在职人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管理水平。还初步建立起自然保护区信息系统。
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自然保护区建设对于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和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均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始于50年代,经过近50年的努力,到2003年底,全国自然保护区已经发展到1999个,面积14398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14.37%,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形成了一个类型齐全、分布基本合理的自然保护区网络。
在已建立的1999个自然保护区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26个、面积8871.29万公顷,省级655个、面积3997.72万公顷,市级339个,面积426.91万公顷,县级779个、面积1102.1万公顷。并有长白山、鼎湖山、卧龙、武夷山、梵净山、锡林郭勒、博格达峰、神农架、盐城、西双版纳、天目山、茂兰、九寨沟、丰林等14个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扎龙、向海、鄱阳源、东洞庭湖、东寨港、青海湖等6个自然保护区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这些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使我国70%的陆地生态系统种类、80%的野生动物和60%的高等植物,特别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绝大多数都在自然保护区内得到较好的保护。同时,这些自然保护区还起到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稳定地区小气候等重要作用。
Ⅷ 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有哪些
现在的地球什么都缺,唯独人不缺。如果人类不需要工业,那么地球就不缺乏矿石等资源。如果人类不肆意浪费水和污染水源,那么地球更不缺乏水资源。如果人类不污染环境,那么地球不会出现环境恶劣等问题,空气资源的缺失更是无稽之谈。
可人类的愚蠢(对待地球和环境的智商恐怕比其他动物低),导致地球现有资源都成为了宇宙级的宝贝。
水,石油,矿石,纯净的氧气,所有的动植物……这些都是宝贵资源。淡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是所有生物的根本。石油,好像中东很多,可这些都是有限资源,一旦开采完结,后果不堪。阿拉伯人暂停石油开采几日,全世界都不得安宁。矿石用于工业,制造业,甚至军队,当然还是火力发电必备物。看看人们周围的金属吧,那都是矿石演变而生。珍惜吧,一旦没有了金属,我们又得成为古代社会,住木头甚至是茅草房了。
氧气和动植物是相连的,没氧气地球就是‘死球’了。动植物好像很多很多,可人类所在的地球每一分钟都有动植物灭绝的事发生。想想吧,以后的人类恐怕会觉得在野外发现非人类的动物是件多么伟大的事情。
地球上的资源都是有限的,而且都是消耗品,她们的重要性超越了你我他的生身父母。没有地球就不会有人类。请别忘记,地球是人类的家更是人类的父母。地球上的一切是属于全地球的,不仅仅是人类一族的
Ⅸ 地球上最珍贵的资源是什么到底是水还是土壤,为什么
地球上最珍贵的资源是水,有水才有生命,有水岩石风化会形成土壤
Ⅹ 月球上有哪些地球稀有资源
我来回答你!
现已初步探知,月球的土壤和岩石中有40%的氧,30%的硅,20%~30%的铁、锰、钴、钛、铬、镍、铝、镁,以及5%的氢等100多种矿物资源,其中6种是地球上没有的.在月球表面厚厚的尘土里,蕴藏着一种非常重要的能源——氦-3,它是理想的核聚变燃料.
科学研究认为,月球与地球都是由相同的物质元素以不同的比例“混合”形成的.所不同的是月球更富含难熔元素.所有月球岩石都是通过岩浆或火山作用形成的.月岩可粗略地分为玄武岩、斜长岩和角砾岩三类.月岩中含有大量矿藏,目前已发现了100多种,其中,绝大多数矿物的成份和构造与地球的矿物相同,另外,还发现了静海石等6种在地球上未曾发现的矿物.
月表物质及组成 从月球表面采回的样品大致可分为3类:①结晶质火成岩;②角砾岩;③月壤和玻璃颗粒.岩石类型有月海玄武岩、非月海玄武岩和富克里普岩.在月岩中已发现3种地球上没有的新矿物:静海石、铁三斜辉石和低铁假板钛矿.与地球玄武岩相比,月海玄武岩的K2O、Na2O和Al2O3含量较低,FeO和Cr2O3含量较高.月岩不含水,无三价铁,但含金属铁和陨硫铁(FeS)(见月岩和月壤).斜长岩是月球上的古老岩石,主要由富钙的斜长石组成,含Al2O3约35%.月壤(直径小于1毫米的颗粒)由不同比例的结晶质岩石、角砾岩碎片、矿物颗粒及玻璃组成.
还有三种独有的矿物,首先被发现的是粒径约0.6微米的纯钼微粒.钼在地球地壳中的含量仅为0.00015%,且极难以游离态存在.在工业生产中,钼可提高合金钢的强度、韧性,参与催化剂、活化剂和化肥的制造.俄专家认为,在月球表面之所以会出现纯钼微粒,这是因为太阳风中的高能粒子在真空状态下不断作用于月球表面,使含有钼的化合物发生了还原反应,生成了纯钼微粒.研究显示,这种钼微粒属无定形体,抗氧化能力极强.
其余两种新发现的矿物分别为粒径1至3微米的硫化银微粒和粒径约0.2至0.7微米的铁锡固溶体.据悉,被发现的硫化银存在于长石中,生成于月球早期形成阶段.铁锡固溶体到目前为止尚未在地球自然界中被发现过,但已能人工合成.除上述矿物外,研究人员还发现了呈八面体的钛尖晶石晶体和液滴状的纯铁微粒.这些物质在以前的月岩成分研究中也曾被发现过.
希望可以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