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贵州气候,自然资源方面的优势是什么
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种基本类型,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是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暖风和、雨量充沛、雨热同期。
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温变化小,冬暖夏凉,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为14.8℃,比上年提高0.3℃。通常最冷月(1月)平均 气温多在3℃~6℃,比同纬度其他地区高;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一般是22℃~25℃,为典型夏凉地区。降水较多,雨季明显,阴天多,日照少。
受大气环流及地形等影响,气候呈多样性,“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另外,气候不稳定,灾害性天气种类较多,干旱、秋风、凌冻、冰雹等频度大,对农业生产危害严重。
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矿产110多种,其中有76种探明了储量,有多种保有储量排在前列,排在第一位的有汞、重晶石、化肥用砂岩、冶金用砂岩、饰面用辉绿岩、砖瓦用砂岩等,排在第二位的有磷、铝土矿、稀土等;排在第三位的有镁、锰、镓等;此外,煤、锑、金、硫铁矿等占有重要地位。煤炭储量大,煤种齐全、煤质优良,素有“江南煤海”之称,保有储量为49 2.27亿吨;铝土矿保有储量为4.24亿吨;磷矿储量26.95亿吨,占全国总量的40% 以上;重晶石储量为三分之一;金矿储量居第十二位,是新崛起的黄金生产基地。
以“西南煤海”着称,煤炭资源储量达497.28亿吨,居第五位,煤炭不仅储量大,且煤种齐全、煤质优良,为发展火电,实施“西电东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为煤化工、实施“煤变油”工程提供了资源条件。
‘贰’ 贵州自然旅游资源的五朵特点
州省旅游资源特征
从贵州旅游资源的分布、构成、景观质量及特征、开发程度、社会情况等来看,可将其概括为以下9个方面:
1、环境的多样性
贵州是我国西部高原山地的一部分,地处云贵高原的东斜坡地带,恰处于中国地势第二大梯级(西部高原山地)向第一大梯级(东部丘
陵平原)的过渡部位。境内地势起伏、高差悬殊。最高海拔达2 901m,最低148m,全省平均海拔1110米。
贵州在地史上大部分地区在古生代及中生代为海相沉积区,新生代以来转为上升,碳酸盐类岩石广泛分布,出露面积占到全省总面积
的61.9%。贵州位于世界上最大喀斯特区——华南喀斯特区的中心部位,是我国喀斯特最发育的省份之一。喀斯特地貌形态齐全,类
型多样,几乎包括了除冰川喀斯特以外的所有类型。由于第四纪冰川未大面积波及贵州,而低热的河谷便成为生物界的避难所,使得
贵州现代生物界古孑遗物种丰富,区系成分复杂,物种类型繁多。
贵州在热量带上处于南亚热带至中亚热带的位置。由于地势 由北、东、南三面向中部和西部增高,内部起伏较大和气温垂直变化明
显等原因,各地光照、辐射、热量差异较大。由于地质、地貌和生物气候条件的复杂多样,使贵州的土壤类型也极为复杂,从而为生
物资源的多样性提供了重要的环境条件。
2、景观的独特性
贵州省许多地区地学景观都具有独特性,有的景观堪称世界自然奇观,构成旅游资源优势。瀑布群、溶洞群规模宏大,保存完整,分
布集中,居全国之首;惠水燕子洞为特殊的地下喀斯特地貌景观,数十万只白腰羽燕起飞,燕翅如云,壮观无比。
贵州有世界上唯一的三叠纪奇观(世界上仅有瑞士圣乔治山有部分出露),在这里每走一步,跨越万年,天然造化,自然传承,拥有
六项世界之最:1)全球最壮观的浅海次深海过渡带;2)全球最好的早三叠纪深水生物遗迹化石群;3)全球最早、最大的三叠纪管
壳石生物礁;4)全球最完整的三叠纪孤立石灰岩台地——大贵州滩;5)全球最好的海生爬行类–海百合动物群;6)全球保存最系
统最完好的三叠纪海陆变迁和浅海—次深海“拉锯战。
贵州三叠纪是大自然传承给贵州和全人类的珍贵资源,在世界上具有惟一性,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美学欣赏价值,具有申报世
界自然遗产与世界地质公园的沉甸甸的文化、科技含金量。
3、气候的宜人性
——气候
贵州省气候总的特点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降雨适中,且多夜雨,多微风,没有绝大多数大陆性气候所特有的极端
温度。
——季节:(1)春季是从3月份至5月份,春季来临时,万木复苏、鲜花盛开、各地生机勃勃。(2)夏季是从6月份至9月份,以晴朗
的温和宜人的天气为主。白天日照时间较长,夜晚气温温和,日温差较大。(3)秋季是从10月份至12月份,虽然气温要比夏季低一些
,但天气依然不错。本省的植物是多为常绿植物,但也引进了不少落叶树。多彩的树叶装扮出贵州的秋季美景。(4)冬季为1月份至
2月份,全省大部地区的气温有所下降,但无严寒,仍是旅游的好时节。
4、资源的丰富性
贵州山川秀美,其旅游资源结构复杂多样、丰富多彩。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十分丰富,有古老悠久的历史文化遗存及近现代革命历
史文化遵义纪念馆;还有各具特色的多民族文化;有多种奇异典型的地质现象、丰富的矿产矿床及动植物群落;有大量高峰绝壁、急
流险滩和洞穴可供攀登、漂流探险;众多的高原湖泊为水上运动提供了优美的场所;还有数量和品种多样的矿泉供人闲逸疗养,形成
贵州旅游资源组合的丰富多样性。
5、民族风情的多彩性
贵州的民族旅游资源特色鲜明,丰富多样。全国56个少数民族,贵州有49个,其中世居的少数民族有17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
口的37.85%。其中全省苗族人口占全国苗族总人口的49.8%;布依族占97.3%;侗族占55.7%;仡佬族占98.2%;水族占93.2%。各民族
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风格各异、类型多样的民族文化、风俗习惯、节日、服饰、村舍建筑,构成了贵州旅游资源的一大特
点和优势。
‘叁’ 贵州省矿产资源有哪些特点
贵州矿产资源具有以下特点:
(1)资源比较丰富,优势矿产显着。全国发现与探明储量的九大类矿产,在贵州均有发现和探明。主要矿产资源储量及其潜在经济价值人均占有量高,不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更高于邻近省区市占有水平。尤其是主要矿产优势显着,不仅资源丰富,储量名列前茅,潜在经济价值大,而且现实经济优势明显,是贵州矿产的主体。
(2)、大型矿厂多。
(3)、富矿多
资源比较丰富、分布相对集中、规模大,质量较好。主要矿产资源潜力大,远景好。共伴生矿产较多。
位于云贵高原东部的贵州,系隆起于四川盆地与广西、湘西盆地或丘陵之间的高原山区。在长达10多亿年的地质演变历史中,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造就了当今贵州矿产资源丰富、分布广泛、门类较全、矿种众多的优势格局。并成为全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大省之一。通过长期地质勘查与研究,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不断的大量工作,至2002年已发现矿产110种以上(含亚矿种),发现矿床、矿点3000余处。在发现的矿产中,有包括能源、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稀有稀土分散元素、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化工原料非金属、建材及其它非金属、水气等九大类矿产在内的76种,不同程度探明了储量。在已探明的储量矿产中,依据保有储量统一对比排位,贵州名列全国前十位的矿产达41种,其中排第一至第五的有28种。居首位的达8种,列第二、第三的分别为8种与5种。尤以煤、磷、铝土矿、汞、锑、锰、金、重晶石、硫铁矿、稀土、镓、水泥原料、砖瓦原料以及多种用途的石灰岩、白云岩、砂岩等矿产最具优势,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而且人均与国土单位面积占有矿产资源潜在经济价值量,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远高于邻近省区市占有水平。 从开发利用角度论,贵州矿产资源具有资源比较丰富,优势矿产显着;分布相对集中,规模大,质量较好,主要矿产资源潜力大,远景好;共伴生矿产较多;资源丰歉不均,部份矿产短缺等五个方面的主要特点。随着贵州矿产的众多发现和资源储量的探明,为矿产的广泛开发利用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现已有50多种矿产被开发,其中建有正规矿山,并形成一定生产规模的有20多种。 全省已探明储量的产地中,有1/3以上的被开发。以矿产资源为依托发展起来的贵州矿业,已成为全省工业的支柱产业,产值多年占工业总值的30%以上。优势矿产的开发利用,使贵州成为我国十大有色金属省区,建成全国重要的铝工业和磷化工基地,并建成全国重要的锰系铁合金生产基地以及亚洲最大的碳酸钡生产地。而生产加工的各种矿产品成为历年外贸出口的重要商品,创汇多年占全省总额的1/3。丰富的矿产资源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现富民兴黔"目标,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基础。 分类矿产 根据工业用途及金属元素性质的不同,金属矿产可分为黑色金属矿产、有色金属矿产、贵金属矿产、稀有稀土及分散元素矿产等。根据工业用途不同,非金属矿产也可分为化工原料非金属、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建材及其它非金属矿产等。金属与非金属七大类矿产在贵州都有产出分布和开发利用。 黑色金属矿产 也称铁合金金属矿产,是金属矿产中的一个类别。贵州已发现的黑色金属矿产有锰、铁、钒和钛4种。其中以锰最重要,保有资源储量7181万吨,是全省黑色金属矿产中资源最为丰富、开展勘查较多、开发利用较盛的矿种,已成为贵州着名的优势矿产之一。铁矿虽然分布广泛,在66个县市有所发现,其中45个探明一定资源储量,产地多达128 处,但资源较少,保有储量仅 4.5亿吨,不足全国总量的1%,排居第19位,而且存在小矿多大矿少、贫矿多富矿少、坑采储量多露采储量少、难采选矿石所占比重大等不足。全省除水城观音山、赫章铁矿山及菜园子和清镇与修文铝土矿共生的铁矿等少数产地,探明储量较多,规模可达中型,矿石较富,具较大开采利用价值外,其余产出大多分散零星,规模小,开发利用价值有限。 钒矿尽管分布较广,已在10多个县市有所发现,但规模小,除1处达中型,其余皆为小型规模。特别是钒主要与其它矿产伴生或共生,含量低,开发利用困难。钛矿在20世纪50年代已有发现,但仅有矿点的存在,至今未探明储量,不具工业价值。 有色金属矿产 是贵州金属矿产中最重要的一类矿产。其发现与利用历史悠久,矿产种类多,资源储量丰富,开发价值大。 自两千年前开始发现汞矿以来,尤其是通过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大量地质勘查与研究,有色金属类的矿产在贵州多有发现。至今,发现的有汞、铝土矿、锑、铅、锌、铜、钨、锡、钼、镍、镁(炼镁白云岩)及钴等12种。其中汞、铝土矿、锑资源丰富,开发利用价值大,在全国占有突出地位,是贵州着名的优势矿产。铅锌、铜发现与开发利用历史悠久,但资源储量有限,其中铅锌虽在全省50余个县(市)有所发现,矿床、矿点多达300余处,然而历年探明储量的铅加锌总量仅157万吨,经长期开采消耗,保有储量不足全国总量的1%,锌、铅分别排居19与21位,除集中产区的水城、赫章、普安、睛隆与都匀等地探明有少数达中型规模的储量产地外,其余产出分布零星,规模小,开发利用价值大多有限。 而铜矿资源储量更少,至今仅探明2.4万吨,且分布产出甚为零星,最大产地仅万余吨,从而成为全国铜矿资源贫乏的省区。钨、锡、钼、镍自20世纪50年代发现以来,通过勘查虽探明储量,但由于成矿地质条件的限制,可供开发利用资源储量与产地甚少,其中钨锡储量局限在梵净山地区,两者合计不到2万吨;钼矿产地4处,资源储量仅0.7万吨;镍只有1处,探明储量28吨。钨、锡、钼、镍不仅资源储量少,且都为共、伴生矿产,开发利用价值小。 贵州可供炼镁的白云岩分布广泛,资源丰富,探明储量已逾3200万吨,排名全国第三位,随着科技的进步,采冶经济效益的提高,炼镁白云岩将会成为贵州颇具潜力的开采利用矿产。 贵州至今尚未找到具有工业价值的钴矿产地,仅有矿点的发现,没有正式探明储量。 贵金属矿产 长期以来,贵州是贵金属矿产资源贫乏的省区。自1978年始,贵州率先在全国发现了新型具有工业价值的微细粒浸染型(卡林型)金矿之后,并随着20多年来对该新型金矿的勘查,探明了丰富可供利用的资源储量,现保有资源储量达148吨以上,使贵州步入全国黄金资源基地的行列,这不仅改变了贵金属资源短缺的面貌,更使金矿成为贵州新兴的优势矿产。 除金矿外,尚有银的发现与储量探明。全省银矿以伴生银为主,多随铅锌、铜等矿产一起产出,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的赫章、威宁、水城和黔东南的从江等地,尽管现探明资源储量仅300余吨,但找矿前景尚好,有望探明更多可供开发利用的资源储量。"
‘肆’ 贵州省的旅游资源有什么特色之处
说到可以避暑的省会城市,一定有朋友先想到了我们风景如画的云南省会昆明市,不得不说昆明市不愧是有“春城”之称的地方,风景秀美四季如春,夏天的平均气温也不过20度左右。但是我们今天要去的这座城市不是春城昆明,但是距离昆明很近,这里就是同属云贵高原的贵州省会贵阳市,下面赶紧跟随小编的步伐,看看贵阳市有什么好玩的吧。
小编说了这么多,在这个炎热的夏天里想不想来贵阳市看一看呢,我想这日新月异的新发展,必然会让你眼前一亮,流连忘返。
‘伍’ 贵州地质结构复杂,形成了种类繁多、组合多样、地资源得天独厚、最具特色
贵州地质结构复杂,形成了种类繁多,组合多样,地震都未吃过的旅游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