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广州有什么矿产资源【简单版】
截至2000年年底,广州市已发现矿产46种,矿产地794处,其中进行过地质调查工作的43种,探明有储量的29种。在探明有储量的矿产中,规模达大、中型以上的15种,矿区111处。主要矿产有建筑用花岗岩、水泥灰岩、陶瓷土、钾、钠长石、耐火粘土、石英砂矿、芒硝、霞石正长岩、大理岩、矿泉水、地下热水等。区内燃料矿产和金属矿产十分短缺,规模均属小型且零星分散,品位较低(附表3.广州市主要矿产资源储量一览表,附表4.广州市矿产资源基本情况表)。
1.能源矿产
(1)煤矿:主要集中分布在白云区和花都区两地,分布面积1000平方公里(即广花煤田),全区煤矿探明总储量3191.8万吨,经多年开采,目前保有储量不足100万吨。
(2)地下热水:本区地下热水资源丰富,有矿产地15处,主要集中在从化和增城两地,共圈定较大型地热田两处,即从化温泉地热田和增城高滩地热田,其他如三元里温泉、龙归温泉、米步温泉、良口温泉、竹料温泉等均为中、小型规模。从化地热田位于广从断裂温泉远景区的中部,水温达到55-71℃,含有对人体有益元素氡,资源储量达到10904.2立方米/日。广从断裂地下热水远景区深部蕴藏有丰富的岩溶裂隙热矿水,该远景区长150公里,宽10公里,远景规模相当巨大,从深部钻探获得资料,水温一般在28-39.5℃之间。
2.金属矿产
(1)铁矿:全区共有铁矿产地28处,主要分布在从化东北部的天堂山山脉一带;单个矿床储量一般在数万吨到数十万吨之间,均属小型规模,除个别含铁品位较高外,其余为贫矿;本市铁矿大部份无工业利用价值。
(2)钨、锡矿:本区钨锡矿共有矿产地37处,主要分布在从化、增城两市交界处;矿床类型主要为矽卡岩型,次为含钨锡矿石英脉型,均为小型矿床,探明储量钨矿717.54吨,锡矿(锡石矿物)3830吨,远景储量14000多吨;目前不具工业利用价值。
(3)铌铁矿:本区共发现铌铁矿8处,主要分布在从化和增城两地,累计探明储量接近1万吨。个别矿床如增城派潭铌铁矿规模达大型,探明储量7700吨(矿物量),目前保有储量尚有7494吨左右。
(4)铷矿:铷矿产地1处,即从化红坪山铷矿,矿床规模达特大型,探明工业储量12.14万吨,远景储量超过30万吨,矿床类型为花岗岩风化壳矿床,含铷品位0.12%,该矿钾、锂、铌、钽、铯等伴生元素可综合回收利用,经济价值较大。
3.非金属矿产
(1)水泥用灰岩:水泥灰岩资源十分丰富,主要分布于广花盆地、增城北部派潭、从化棋杆、吕田等地,全区水泥灰岩矿产地38处,总储量37604.97万吨,其中单个矿床达大型规模的3处。一般矿石质量较好,CaO含量在48%~53%之间,如花都赤坭水泥灰岩储量13457万吨,CaO平均51.23%,是一处优质水泥灰岩矿床。
(2)冶金熔剂灰岩:主要分布在花都区,有熔剂灰岩产地1处,探明储量1748万吨,单个矿床可达中型规模,花都赤坭上把水冶金熔剂灰岩,矿层厚度50米,矿石质量较好,可达到冶金熔剂用灰岩一级品要求。
(3)耐火粘土矿:全区共有耐火粘土矿产地3处,总储量 4522.77万吨。其中产于嘉禾煤田的龙潭组和测水段煤系中的硬质耐火粘土矿耐火度1677度,若能提高选矿技术,降低Fe的含量,提高Al2O3含量,将是一处优质的耐火材料基地。
(4)芒硝和盐矿:本区硝盐矿床1处,即龙归硝盐矿,探明储量NaCl 6587.70万吨,Na2SO4 2010.30万吨,属大型硝盐矿床,矿石质量较好,Na2SO4平均含量17.77%,NaCl 40-80%,Li 32-50PPm,矿床类型属第三系湖相沉积硝盐型矿床。
(5)霞石正长岩:本区霞石正长岩矿2处,位于从化良口镇与佛冈交界处,岩体出露面积7平方公里,远景储量超过1亿吨,矿石质量较好,经选矿后可获得含K2O+Na2O 2-11%,含Fe小于0.2%的长石精矿粉,精矿产率达到50%-70%,为碱性玻璃纤维的主要原料。
(6)瓷土:全市有瓷土产地47处,主要分布在花都,次为番禺和从化,资源储量2449.53万吨,其中从化沙迳和花都西坑储量大于200万吨。矿床类型主要为花岗岩风化残积型瓷土矿。
(7)钾、钠长石:有钾、钠长石矿产地56处,其中钾长石9处、钠长石47处,主要分布在从化花都和增城等地,钠长石主要产于钠长石化花岗岩中,钾长石则以伟晶岩和长石岩脉较多。本区钾长石以从化、增城两地质量较好,K2O含量在10%左右。钾、钠长石总资源储量达到5.5亿吨(原矿量)。
(8)建筑用花岗岩和饰面用花岗岩:全市有建筑用花岗岩矿产地154处,资源储量210816万吨,饰面花岗岩矿产地3处,资源储量3514.3万吨。本市花岗岩分布面积约占全市国土面积的40%,主要为燕山期二长花岗岩,石质较好。
4.水气矿产
(1)矿泉水:全市已勘探的矿泉水55处,探明允许开采量17723立方米/日,主要分布在白云区、天河区、番禺区及从化市,属偏硅酸矿泉水,水质优良,其中白云区萝岗镇八斗村和太和镇头陂村矿泉水储量较大,目前全市已开发利用矿泉水19处,年产矿泉水超过100万吨。
(2)地下水:广州市地下水资源量17.80亿立方米,其中山区11.62亿立方米,广花盆地平原区6.18亿立方米,按开采系数0.65计算,广州市地下水可开采量为11.57亿立方米。
㈡ 广州自然条件的分析
你想问的是哪方面的问题呢?最好把问题列出来。我都不知道你指的是什么
(一)地理位置和范围
广州市是广东省省会,广东省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的中心。广州市地处中国大陆南方,广东省的中南部,珠江三角洲的北缘,接近珠江流域下游入海口。其范围是东经112度57分至114度3分,北纬22度26分至23度56分。东连惠州市博罗、龙门两县,西邻佛山市的三水、南海和顺德区,北靠清远市的市区和佛冈县及韶关市的新丰县,南接东莞市和中山市,隔海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相望。
由于珠江口岛屿众多,水道密布,有虎门、蕉门、洪奇门等水道出海,使广州成为中国远洋航运的优良海港和珠江流域的进出口岸。广州又是京广、广深、广茂和广梅汕铁路的交汇点和华南民用航空交通中心,与全国各地的联系极为密切。因此,广州有中国“南大门”之称。
(二)土地面积和土地资源特征
2005年,广州市总面积为7434.40 平方千米。其中,市辖10区面积为3843.43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51.7%;2个县级市面积为3590.97平方千米,占48.3%。
广州市耕地面积为13.01万公顷,林业用地面积25.7万公顷。广州市土地类型多样,适宜性广,地形复杂。地势自北向南降低,最高峰为北部从化市与龙门县交界处的天堂顶,海拔为1210米;东北部为中低山地;中部为丘陵盆地;南部是沿海冲积平原,为珠江三角洲的组成部分。由于受各种自然因素的互相作用,形成多样的土地类型。根据土地垂直地带可划分为以下几种:(1)中低山地。是海拔400~500米以上的山地,主要分布在广州市的东北部,一般坡度在20~25度以上,成土母质以花岗岩和砂页岩为主。这类土地是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基地,宜发展生态林和水电。(2)丘陵地。是海拔400~500米以下垂直地带内的坡地,主要分布在山地、盆谷地和平原之间,在增城市、从化市、花都区以及市区东部、北部均有分布,成土母质主要由砂页岩、花岗岩和变质岩构成。这类土地可作为用材林和经济林生长基地。(3)岗台地。是相对高程80米以下,坡度小于15度的缓坡地或低平坡地,主要分布在增城市、从化市和白云、黄埔两区,番禺区、花都区、天河区亦有零星分布,成土母质以堆积红土、红色岩系和砂页岩为主。这类土地可开发利用为农用地,也很适宜种水果、经济林或牧草。(4)冲积平原。主要有珠江三角洲平原,流溪河冲积的广花平原,番禺和南沙沿海地带的冲积、海积平原,土层深厚,土地肥沃,是广州市粮食、甘蔗、蔬菜的主要生产基地。(5)滩涂。主要分布在南沙区南沙、万顷沙、新垦镇沿海一带。
(三)气候特征
广州地处南亚热带,其气候属南亚热带典型的季风海洋气候。由于背山面海,海洋性气候特征特别显着,具有温暖多雨、光热充足、温差较小、夏季长、霜期短等气候特征。由于水热同期,极利于作物的生长,但自然灾害威胁也较大,台风、暴雨、寒潮、雷电、雾霾等灾害性天气,常给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带来不利的影响。
光热资源充足。2005年,广州各地的年日照时数在1288.5~1780.0小时之间,年平均气温在21.9℃~22.8℃之间,年极端最高气温在38.6℃~39.3℃之间,年极端最低气温在0.0℃~2.3℃之间。本年度夏季各区(县级市)均出现高温酷热天气,冬季除从化市和增城市出现霜冻和冰冻外,其余地区基本无寒害。
雨量充沛。是年广州各区的总降水量在1384.4~2278.3毫米之间,除番禺区比历年平均偏少15.0%外,其他各区分别偏多5.0%~18.8%,增城市总降水量为2278.3毫米,居全市首位,比历年平均偏多18.8%。雨季(4~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80%~83%。因受地形影响,降水量山区多于平原,北部多于南部。是年的降水时间分布极不均匀,4~6月各区降水明显偏多。6月,由于本地暴雨和上游来水的影响,增城市出现洪涝灾害。同时,雨季与强光和高热同期,形成相当高的气候生物潜力,达77865~97950千克/公顷。
季风气候突出。冬夏季风的交替是广州季风气候突出的特征。冬季的偏北风因极地大陆冷气团向南伸展而形成,天气较干燥和寒冷;夏季偏南风因热带海洋暖气团向北扩张所形成,天气多温热潮湿。夏季风转换为冬季风一般在每年9月,而冬季风转换为夏季风一般在每年4月。
(四)水源特征
广州市地处南方丰水区,境内河流水系发达,大小河流(涌)众多,水域面积广阔,集雨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1条,老八区有河涌231条,总长约913公里。不仅构成独特的岭南水乡文化特色,也对改善城市景观、维持城市生态环境的稳定起到突出的作用。
广州市水资源的主要特点是本地水资源较少,过境水资源相对丰富。全市水域面积7.44万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0%,主要河流有北江、东江北干流及增江、流溪河、白坭河、珠江广州河段、市桥水道、沙湾水道等,北江、东江流经广州市汇合珠江入海。本地平均水资源总量79.7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78.81亿立方米;地下水14.87亿立方米。以本地水资源量计,每平方公里有106.01万立方米,人均1139立方米,是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二分之一。过境客水资源量1886.15亿立方米,为本地水资源总量的23倍。客水资源主要集中在南部网河区和增城市,其中由西江、北江分流进入广州市区的客水资源量达1591.5亿立方米,由东江分流进入东江北干流的客水资源量为142.03亿立方米,增江上游来水量28.28亿立方米。南部河网区处于潮汐影响区域,径流量大,潮流作用也很强。珠江的虎门、蕉门、洪奇沥三大口门在广州市南部入伶仃洋出南海,年涨潮量2710亿立方米,年落潮量4088亿立方米,与三大口门的年径流量1377亿立方米比较,每年潮流可带来大量的水量,部分是可以被利用的淡水资源。
(五)生物资源
广州市的自然条件为多种生物栖息繁衍和作物种植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生物种类繁多,生长快速。地带性植被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但天然林已极少,山地丘陵的森林都是次生林和人工林。
栽培作物具有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鲜明特征,是全国果树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包括热带、亚热带和温带3大类、40科、77属、132种和变种共500余个品种,更是荔枝、橙、龙眼、乌(白)榄等起源和类型形成的中心地带。蔬菜向以优质、多品种着称,共有14类400多个品种。花卉包括观叶植物、鲜切花、盆花、盆景、盆桔、观赏苗木、工业用花等,传统品种和近年引进、开发利用的新品种共300多个。粮食、经济作物、畜禽、水产和野生动物种类也很多,且不乏名优特品种。
(六)矿产资源
广州市的地质构造相当复杂,有较好的成矿条件。已发现矿产46种,矿产地794处,其中进行过地质调查工作的43种,探明有储量的29种。在探明有储量的矿产中,规模大、中型以上的15种,矿区111处。主要矿产有建筑用花岗岩、水泥灰岩、陶瓷土、钾、钠长石、耐火粘土、石英砂、芒硝、霞石、正长石、大理石、矿泉水和地下热水等,其中,建筑用花岗岩储量210816万吨,水泥灰岩储量37604.97万吨,陶瓷土储量2449.53万吨。区内燃料矿产和金属矿产十分短缺,规模均属小型且零星分散。
㈢ 广州的简介
你可以上中国广州旅游网看看啊!那有很详细的说明的。
广州简介
1.地理区位 广州——广东省的省会,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中心,中国南方最大的海滨城市。
广州位于东经113°17',北纬23°8',地处中国大陆南部,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缘。广州濒临南海,邻近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是中国通往世界的南大门。广州属丘陵地带。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北部和东北部是山区,中部是丘陵、台地,南部是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中国的第三大河——珠江从广州市中心穿流而过。
2.四季气候
广州地处亚热带,横跨北回归线,年平均温度20-22℃,最低温度0℃左右,最高温度38℃,气候宜人,是全国年平均温差最小的大城市之一。广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背山面海,具有温暖多雨、光热充足、夏季长、霜期短等特征。全年水热同期,雨量充沛,利于植物生长,为四季常绿、花团锦簇的“花城”广州提供了极好的条件。年均降雨量为1982.7毫米,平均相对湿度为77%。全年中,4至6月为雨季,8至9月天气炎热,多台风,10至12月气温适中,是旅游的最佳季节。
3.面积、行政区划和人口
广州市总面积为7434.4平方公里,其中,市辖10区面积为3718.5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50.02%;2个县级市面积为3715.9平方公里,占49.98%。广州市共辖10区2市,包括:越秀区、东山区、海珠区、荔湾区、天河区、白云区、黄埔区、芳村区、花都区、番禺区,以及从化市、增城市两个县级市。广州市常住户口人数约为720万。
4.历史文化
广州是一座具有221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是国务院颁布的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许多名胜古迹如南越王墓、光孝寺、镇海楼、六榕寺、南海神庙、五仙观、怀圣寺、陈家祠、圣心堂、三元宫等,都是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见证。
广州,融汇中外文化之精华,形成了独特的岭南文化。岭南画派、岭南建筑、岭南园林、岭南盆景、广东音乐、粤剧、粤菜、粤语以及城市景观、生活习俗等,都体现了岭南文化的风格。
5.对外交往史
广州有着悠久的对外交往史。在秦汉时期(约公元前226-公元220年),广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与海外交往频繁。中国的丝织品、瓷器、铁器、铜钱、纸张、金银等以广州为起航站运往海外,换回珠宝、香药、象牙、犀角等,广州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为着名的贸易大港。到了元代(约公元1206-1368年),世界上同广州有贸易往来的国家与地区有140多个。到了明代(约公元1368-1644年),广州便有了“出口商品交易会”。到了清朝(1757年),有一段时期清政府实行“一口通商”,广州成为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对外交往更加频繁,当时着名的“十三行”就是专门分工做对外贸易的洋行。对外通商的繁荣也促进了广州与海外的文化交流。
6.国际友好城市
自改革开放(1979年)以来,广州与世界14个国际城市缔结友好城市关系。目前,广州市已经成为世界大都市协会正式会员城市。
7.交通
广州是华南地区的海陆空交通中心。
7.1.海运
中国第三大港口广州港,是珠江三角洲以及华南地区的主要物资集散地和最大的国际贸易中枢港,现已与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年货物吞吐量达1.67亿吨。
黄埔新港和新沙港位于广州东部、珠江的出海口,均为华南地区最大的集装箱码头。
莲花山港、南沙港、广州开发区穗港码头和增城新塘港已开通往返香港的客、货轮,花都区开通往返香港的货轮。
内河可沿东、西、北江航道沟通广东省各地和广西省,与100多条河道相连接。
7.2.陆路运输
铁路有京广复线、京九铁路、广茂线、广梅汕线、广深线、广九准高速铁路,还有建设中的广珠澳铁路,构成了四通八达的铁路网络。
公路运输已基本形成以市区为中心,105、106、107、324、205国道为骨架,以三道环线为系带,连接各条国道,贯通广东省内97%以上的县、市、镇,并接邻近省市的公路网络。市交通设施和高速公路建设发展很快。目前已初步建成城市快速交通骨架网:内环路、环城高速公路、北二环高速公路、新国际机场高速公路、华南南路一期工程、广园东路以及四条内环路放射线。
广州城市公共交通日均客运量达481万人次。规划制定共七条线路的快速轨道网络交通方案,其中地铁一号线已投入营运,日客运量约20万人次;二号线的首段已于2002年底建成通车;三号线将于2005年底全线建成;四号线已动工。
7.3.空运
广州白云机场是中国三大国际机场之一,旅客吞吐量居全国前列。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是国家“十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建成后将是国内规模最大、功能最先进、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国家级枢纽机场。规划到2010年旅客吞吐量为2500万人次,货运吞吐量为100万吨。
8.经济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广州经济建设取得了显着成绩。工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地增长,对外经济贸易蓬勃发展。20多年来,全市国民经济以年均14%以上的速度持续增长,目前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突破5000美元,综合经济实力居全国前列。广州已成为工业基础较雄厚、第三产业发达、国民经济综合协调发展的中心城市。
8.1.农业
广州农业以“高质、高产、高效”和“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为主体。农、林、牧、副、渔业全面发展,乡镇企业也发展迅速,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广州农业正向现代化都市型农业转变。
8.2.工业
广州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华南地区的综合性工业制造中心,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门类齐全、轻工业较为发达、重工业有一定基础、综合配套能力、科研技术能力和产品开发能力较强的外向型现代工业体系。全国4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广州就拥有34个。广州工业在全市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工业增加值在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超过1/3。汽车制造、电子通信和石油化工三大支柱产业的工业产值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3。随着先进技术的引进,轻纺、食品、医药、建材等传统行业升级换代,以电子通信、家电、精细化工、石油化工等行业领头的许多新兴产业及高科技产业迅速发展。广州工业在珠江三角洲、华南地区乃至东南亚一带都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8.3.外贸
广州作为中国最早对外通商贸易的口岸,历史源远流长,在世界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享誉全球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一直在广州举行,以规模最大、时间最久、档次最高、成交量最多而荣膺“中国第一展”的称号。新建成的广交会场馆——广州国际会展中心,将把“中国第一展”提升到世界级博览会的层次。
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是目前世界第二大、亚洲第一大的会展中心。其总用地面积70万平方米,其中首期用地面积约43.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9.5万平方米,是一座能够满足国际级商品交易会、大型贸易展览、大型国际会议等需要的多功能、综合性、高标准的际会议展览中心。
8.4.商业
广州的商业网点多、行业齐全、辐射面广、信息灵、流通渠道通顺。全市拥有商业网点10万多个,为全国十大城市之冠。大型购物商场、大型货仓式批发零售自选商场、灯光夜市、集贸市场等构成了多元化的市场网络。
8.5.旅游业
广州的旅游业具有集旅游、饮食、住宿、购物、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多层次、全方位服务的格局。众多的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和人文景观,使游客流连忘返。色、香、味、形俱全的粤菜及中外各色风味饮食,为广州带来“食在广州”的美称。拥有多家五星级酒店和众多不同档次的宾馆、旅店。 “广州一日游”已成为广州旅游的特色品牌。
8.6.金融保险业
广州是全国三大金融中心之一,金融市场活跃,是华南地区融资能力最强的中心城市,也是全国外资银行第二批放开准入的城市。金融机构发展迅速、门类齐全;金融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外资金融机构逐渐增多;金融业务规模日益扩大,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资金容量不断扩大,种类增多。目前,外资金融机构在广州设立分行和办事处超过30家;外资保险机构在广州设立的分公司和办事处超过10家。
8.7.房地产业
广州房地产业(包括住宅、商厦和写字楼等)的综合发展在全国名列前茅。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快速而稳定地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的资金来源比较充足,市场化程度较高;多年来市政府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持续高强度投入,各种居住生活配套设施日趋完善,使广州房地产业发展结构更趋合理。
8.8.电信业
广州是华南地区信息中心,拥有比较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是我国长途电信业务三大出口之一,也是全国互联网三个核心节点和国际出口之一,更是国家互联网三大交换中心之一。目前广州市已建成了高带宽、覆盖全市、可靠安全、技术先进和服务种类齐全的优质宽带信息网络,基本实现了光纤铺设到小区及部分商厦,并建立了宽带数据、交互式视频等业务平台。广州市话程控化、市话和移动电话普及率均居全国省会城市之首。
(本文章来自市外经贸局)
㈣ 如何总结广州地理位置的优势
广州濒临南海,邻近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是中国通往世界的南大门。广州是华南地区的海陆空交通中心。
中国第三大港口广州港,是珠江三角洲以及华南地区的主要物资集散地和最大的国际贸易中枢港,现已与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黄埔新港和新沙港位于广州东部、珠江的出海口,均为华南地区最大的集装箱码头。
莲花山港、南沙港、广州开发区穗港码头和增城新塘港已开通往返香港的客、货轮,花都区开通往返香港的货轮。 内河可沿东、西、北江航道沟通广东省各地和广西省,与100多条河道相连接。
(4)广州市有哪些矿产资源扩展阅读:
一、位置境域
广州地处中国南部、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中北缘,是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合处,濒临中国南海,东连博罗、龙门两县,西邻三水、南海和顺德。
北靠清远市区和佛冈县及新丰县,南接东莞市和中山市,隔海与香港、澳门相望,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中国的“南大门”,是广佛都市圈、粤港澳都市圈、珠三角都市圈的核心城市。
二、地貌
广州属于丘陵地带,地势东北高、西南低,背山面海,北部是森林集中的丘陵山区,最高峰为北部从化市与龙门县交界处的天堂顶,海拔为1210米狂藏东北部为中低山地,有被称为“市肺”的白云山;中部是丘陵盆地,南部为沿海冲积平原,为珠江三角洲的组成部分。
㈤ 广州的矿产等自然资源是怎样的
广州市的地质构造相当复杂,有较好的成矿条件。已发现矿产47种,矿产地820处,其中大、中型矿床22处。主要矿产有建筑用花岗岩、水泥用灰岩、陶瓷土、钾、钠长石、盐矿、芒硝、霞石正长岩、萤石、大理岩、矿泉水和热矿水等。辖区内能源矿产和有色金属矿产十分短缺,呈零星分布,规模较小,品位不稳定。
㈥ 关于广州的资料..急用
广州是中国的南大门,华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广东省的省会。广州位于东经113°17',北纬23°8',地处亚热带,横跨北回归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常青,风光旖旎,素有“花城”的美誉。
广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相传在远古时候,曾有五位仙人,身穿五色彩服、骑着嘴衔稻穗的五色仙羊降临此地,把稻穗赠给百姓,祝愿这里永无饥荒。从此,广州便有“羊城”、“穗城”的美称,“五羊”也成为广州的象征。据史籍记载,早在公元前214年, 这里便修筑了城垣,建城至今已有2210年的历史,留下了许多文化古迹,生动地反映了广州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发展。
广州又是一座英雄城市,近代和现代轰轰烈烈的中国革命风云,同样在此留下辉煌的过去。英雄的史迹,令人缅怀追思,肃然起敬。同时,广州还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现谖夜?酝饪?诺难睾V匾?劭诔鞘校嚅?俳釯酝饩?梦幕狎涣骱陀押猛?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呈现出千古不衰的繁荣、兴旺、美好的景象。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别具特色的南国风情,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为数众多的名胜古迹,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以及发达的商贸旅游服务行业,使广州成为全国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今日广州,百业繁荣,日新月异。这一座迈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历史名城、旅游胜地,正以迷人的风采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海内外游客。
广州古称“楚庭”,据史书记载,早在公元前9世纪的周朝,生活在这里的“百越之族”就和长江中游的楚国人来往甚密,当地人以“楚庭”来纪念这种友谊,这是广州最早的名字。
古代广州曾是三朝古都,汉初时赵佗在广州建立南越国;到五代十国时期,这里又建有“南汉国”;另外,文学名着《桃花扇》中提到的“南明”王朝(建于明朝末年,该政权仅维持40天)也在广州建都。 广州是一座充满现代感的大都市,既充满活力,又保留着悠远的古风,它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这里山明水秀,风光旖旎,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市井风情与现代都市景观相衬托,是一个很值得一去的地方。
广州在远古时曾是一片热带和亚热带的森林,如今这里仍是植物的王国。华南植物园、云台花园、流花湖公园、人民公园、麓湖公园、东山湖公园等充分展现了南国的园林特色,市郊还有从化温泉风景区、从化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芙蓉嶂风景区等等。
当地的主要人文景观有南越王墓、镇海楼、西关大屋、三元里抗英斗争旧址、黄埔军校旧址、中山纪念堂等,可供后人缅怀先人的英雄事迹。
地理位置和范围
广州市是广东省省会,广东省政治、经济网站、科技、教育和文化的中心。广州市地处中国大陆南方、广东省的中南部、珠江三角洲的北缘,接近珠江流域下游入海口。其范围是东经112度57分至114度3分,北纬22度26分至23度56分。东连惠州市博罗、龙门两县,西邻佛山市的三水、南海和顺德市,北靠清远市的市区和佛冈县及韶关市的新丰县,南接东莞市和中山市,隔海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相望。
由于珠江口岛屿众多,水道密布,有虎门、横门、磨刀门等水道出海,使广州成为中国远洋航运的优良海港和珠江流域的进出口岸。广州又是京广、广深、广茂和广梅汕铁路的交汇点和华南民用航空交通中心,与全国各地的联系极为密切。因此,广州有中国“南大门”之称。
土地资源及基本特征
广州市总面积为7434.4平方公里,其中农业耕地面积12.27万公顷,林业用地面积30.92万公顷。广州市土地资源数量有限,但土地类型多样,适宜性广。地形复杂,地势自北向南降低,最高峰为北部从化市与龙门县交界处的天堂顶,海拔为1210米。东北部为中低山区,中部为丘陵盆地,南部是沿海冲积平原,是珠江三角洲的组成部分。由于受各种自然因素的互相作用,形成多样的土地类型,根据土地垂直地带可划分为以下几种:
1、中低山地。是海拔400~500米以上的山地,主要分布在本市的东北部山区,一般坡度在20~25度以上,成土母质以花岗岩和砂页岩为主。这类土地是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基地,宜发展生态林和水电。
2、丘陵地。是海拔400~500米以下垂直地带内的坡地,主要分布在山地、盆谷地和平原之间,在增城市、从化市、花都市以及市区东郊、北均有分布,成土母质主要由砂页岩、花岗岩和变质岩构成。这类土地可作为用材林和经济林生长基地。
3、岗台地。是相对高程80米以下,坡度小于15度的缓坡地或低平坡地。主要分布在增城市、从化市和白云、黄埔两区,番禺区、花都区、天河区亦有零星分布,成土母质以堆积红土、红色岩系和砂页岩为主。这类土地可开发利用为农用地,也很适宜种水果、经济林或牧草。
4、冲积平原。主要有珠江三角洲平原、流溪河冲积的广花平原,番禺沿海地带的冲积、海积平原。土层深厚,土地肥活,是本市粮食、甘蔗、蔬菜的主要生产基地。
5、滩涂。主要分布在番禺市南沙、万顷沙、新垦镇沿海一带。
气候特征
广州地处南亚热带,属南亚热带典型的季风海洋气候。由于背山面海,海洋性气候特别显着,具有温暖多雨、光热充足、温差较小、夏季长、霜期短等气候特征。由于水热同期,极利于作物的生长,但自然灾害威胁也较大。常给工农业生产带来不利的影响。
广州光热资源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75.1~1959.9小时,年太阳总辐射量105.3~109.8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气温为21.4~21.8℃,日均气温都在0℃以上。无霜期北部290天,南部346天。
广州雨量充沛,年降水量为1689.3~1876.5毫米,雨季(4~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85%左右;因受地形影响,山区多于平原,北部多于南部。同时,雨季与强光和高热同期,形成了相当高的气候生物潜力(光温水潜力),达77865~97950千克/公顷。
冬夏季风的交替是广州季风气候突出的特征。冬季的偏北风因极地大陆气团向南伸展而形成的,干燥寒冷。夏季偏南风因热带海洋气团向北扩张所形成的,温暖潮湿。夏季风转换为冬季风一般在9月份,而冬季风转换为夏季风在4月份。
水源特征
广州市本地水资源较少,人均占有量不高。全市水域面积7.44万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0%,主要河流有增江、流溪河,东江流经本市汇合珠江入海。本地水资源总量81.2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60.1亿立方米,浅层地下水20.37亿立方米,深层地下水0.82亿立方米。以河川径流量计,每平方公里有108.2万立方米,人均1375立方米,公顷均49425立方米,与广东全省平均相比,每平方公里占有量多6.3万立方米,人均少1808立方米,公顷均少19830立方米。广州南部河网区处在潮流区范围内,珠江的虎门、蕉门和大洪奇沥3个口门在本市南部入伶仃洋出南海,径流量大,潮流作用也很强。
广州市地处南方丰水区,属珠江水系河口区范围,过境水资源相对丰富,总量达1245亿立方米,为本地水资源的15倍。其中,东江北干流经增城市境204亿立方米;北江经芦苞、西南两闸和平洲水道、大石涌等流入广州水道共300亿立方米;西、北江分别经思贤窖、甘竹滩和东海水道调节后流入番禺河网水道共741亿立方米。
从化温泉一带有丰富的地下水,水温摄氏50℃—70℃,含有丰富的矿物质。
生物资源
广州市的自然条件为多种生物栖息繁衍和作物种值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生物种类繁多,生长快速。地带性植被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但天然林已极少,山地丘陵的森林都是次生林和人工林。
栽培作物具有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鲜明特性,是全国果树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包括热带、亚热带和温带3大类、40科、77属、132种和变种共500余个品种,更是荔枝、橙、龙眼、乌(白)榄等起源和类型形成的中心地带。蔬菜向以优质、多品种着称,共有14类近400个品种。花卉、盆景是本市的特产,包括观花、观叶和观叶赏果三大类,主要有白兰、桂花、茉莉、米仔兰、含笑、剑兰、菊花、金桔、四季桔等150余个品种。
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一年两熟。经济作物以甘蔗、花生、蔬菜、水果为主。广州是“水果之乡”,共有500多个品种,其中荔枝、香蕉、木瓜和菠萝誉称“岭南四大佳果”。畜禽、水产和野生动物种类也很多,且不乏名优特品种。
矿产资源
广州市的地质构造相当复杂,有较好的成矿条件。目前已发现52个矿种,探明或作远景评价的35种;主要产地396处,其中大中型矿点17处,其余均为小矿点。矿种包括黑色金属和冶金辅助原料、有色金属、贵重金属、稀土、稀有金属,以及能源、化工、建筑材料等非金属矿种,其中主要有煤、铁、铅、锌、稀土、瓷土、黄金、大理石、钽、坭等,尤以建设材料资源最为丰富。
建筑材料包括建筑石材、水泥石灰岩、水泥配料粘土、水泥配料砂岩、高岭土、霞石、正长石、钾长石、石墨、陶土、石英砂等。其中,建筑石料储量6.5亿立方米,河沙1.74亿立方米,装饰石材可采储量100万立方米。水泥石灰岩18处,探明储量3.699亿吨。品位平均含氧化钙51%。水泥配料粘土7处,探明储量294万吨。水泥配料砂2处,探明储量2443万吨。
旅游资源
广州山青水秀,风光旖旎,旅游资源丰富,文化旅游景点达数十处,其中以百粤冠祠(陈家祠)、云台花园(白云山风景名胜区)、五羊仙庭。镇海楼(越秀公园、广州博物馆)、辛亥之光(中山纪念堂、黄花岗公园)、莲花晓晴(莲花山旅游区)、珠江两岸景观带、越秀山、中信广场(瀑布)、广东奥林匹克中心、广州新体育馆、广州艺术博物院、西关商廊(广州商业步行街)、六榕花塔(六榕寺)、洪秀全故居、宝墨园、番禺香江野生动物园、广州长隆夜间动物世界等景点最具盛名。
广州是一座有22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早在公元前九世纪的周代,这里的“百越”人和长江中游的楚国人已有来往,特建“楚庭”,这是广州最早的名称。秦始皇33年(公元前年214年)统一岭南后建南海郡(郡治设在“番禺”,即今天的广州),到公元226年,孙权为了便于统治,由原交州分出交州和广州两部分,“广州”由此得名。直至1921年成立市府厅,才特指广州这个城市。
广州又称为“羊城”、“穗城”,因四季花开不败故称花城。相传周朝时,广州连年灾荒,民不聊生。一天,南海天空飘来五朵彩色祥云,五仙人骑着五只羊,各携带一串谷穗降临此处,赠谷穗给居民,祝福此地五谷丰登、永无饥荒,后仙人飘然而去,留下五羊化为石头,今越秀公园建有以此传说为题材的“五羊石像”。
广州是秦汉繁华都会。在世界历史名城中,除故罗马、雅典等少数几个城市外,巴黎、伦敦、莫斯科等名城均比广州年轻。广州是汉唐以来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作为中国最早对外和从未关闭过的贸易通商口岸,在世界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广州的名胜古迹众多。国家、省、市三级文物保护单位共156处。其中国家级16各,省级28个,市级112个。城区中山四路一带发掘秦汉造船遗址和西汉南越国宫署御花园遗址,已被评为1997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现正向联合国申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广州是中国近代和现代革命的策源地。着名的三元里抗英斗争、黄花岗民主革命战役、广州公社起义均发生在广州。革命先驱孙中山在广州创办了黄埔军校,曾经三次建立了政权。毛泽东在这里举办了农民运动讲习所,培养了大批革命骨干力量。张太雷、叶挺、叶剑英等在这里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广州起义。鲁迅、郭沫若、郁达夫等也曾来广州传播先进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