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管理 » 数字信息资源什么意思
扩展阅读
中石油有什么优良传统 2025-02-12 11:39:22

数字信息资源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 2023-06-18 20:43:25

‘壹’ 什么是数字化信息资源

狭义地讲,可称电子资源,指一切以数字形式生产和发行的信息资源。所谓数字形式,是以能被计算机识别的,不同序列的“0”和“1”构成的形式。
数字资源中的信息,包括文字,图片,声音,动态图像等,都是以数字代码方式存储在磁带,磁盘,光盘等介质上,通过计算机输出设备和网络传送出去最终显示在用户的计算机终端上。
如电子阅览室、电子图书馆等

‘贰’ 什么是信息资源数字化,它对社会有何影响

一、信息资源数字化
1、定义:数字信息资源是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高密度存储技术的迅速发展并在各个领域里得到广泛应用的环境下产生的一种信息资源形式。它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的,可通过计算机系统或通信网络等识别、传递、浏览的信息资源。
2、优点:
①数字信息资源以磁性材料或光学材料为存储介质,存储信息密度高,容量大,且可以无损耗地被重复利用。
②数字信息资源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记录手段,以机读数据的形式存在,可在计算机内高速处理,可借助通信网络进行远距离传播。
③数字信息资源内容丰富,可以是文字、图表等静态信息,也可以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动态多媒体信息,且各种类型的数据又可借助计算机实现任意的组合编辑。
④数字信息资源具有通用性、开放性和标准化的数据结构,在信息网络环境下,被每一个用户所使用,是一种具有共享性的信息资源。
⑤数字信息资源具有高度的整合性。它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可以实现跨时空、跨行业的传播。

二、对社会的影响:
数字信息资源带来的工作方式的变化,人们既能实现远程教学、远程会议,远程诊断、网上办公等。充分利用资源,提高工作效率提供理想的条件。信息数字化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新沟通方式:电子邮件,网上聊天、网络文学。人类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的日子可以跨越时空的界限,无拘无束的许多知道或不知道的人交流,可以自由的登陆网络展现自我。
1、数字信息资源给我们带来了新的生产和管理方式:管理信息系统(MIS)、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延伸大大提高生产效率电子申报和报税呢,在线商店,如购物拍卖电子商务(EP)活动促进了经济繁荣。
2、文化冲击的文化整合。人类社会进步的历史,是融合的历史文化,在今天的中国文化,它融合了成千上万的部落,成千上万的民族文化在形成。进入数字时代、高科技术,互联网起来,进一步促进文化融合。
3、对经济的冲击。在家里,通过数字信息资源为各级地方政府和经济部门有关提供全面系统这方面的自然、历史、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制定了符合当地的真理,充分发挥当地优势科学和经济发展规划和措施,加快区域发展的步伐。

‘叁’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概念是啥谁知道啊!

教学所用的资源全部进行数字化。

教学实践表明,有效地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对于学生学习能力以及问题意识的培养乃至怀疑精神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学生通过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真正利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与发现的兴趣,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业能力极佳的路径。数字时代年轻一代所具有的优势通常超过年长者,这种并非个体性因素造成的优越,已越来越得到认同,这也是人类在数字化革命中所取得的最重要的收获之一。数字文化所自然生成的DIY学习理念已成为一种网络的标识性的文化符号。这种文化理念培养的往往是一种互动精神,而互动能协助孩子成长,培育其开发本身的价值,训练其判断分析力,评估力,批判力及帮助他人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及时地引导学生开发和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并由此培养学生的发现、思考、分析及判断能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思维结构,根据学业的需要,自行斟选、组织相关教学资料和学术信息,并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得出自己的观点见解。

学生通过接触数字化教学资源,不仅可以获得建构知识的能力,而且还能得到信息素养的培养。建构知识的能力首要是自主学习能力的获得。通过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选取与利用等环节的实践,学生的学习从以教师主讲的单向指导的模式而成为一次建设性、发现性的学习,从被动学习而成为主动学习,由教师传播知识而到学生自己重新创造知识,研究表明,在数字化时代和信息社会,学生达到能够自主学习的重要的前提还取决于具有怎样的信息素养。让学生直接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无疑是锻炼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大好机会,也是检验其学习能力、学习收获的最佳方式和途径之一。

相对于学生,教师面对数字化教学资源所感受到的不仅是便利,更多的是挑战。

首先,数字化时代,对教师的角色观念必须有新的认识和定位。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受制于条件,教学大都以教师为中心,教学结构是线性的,以教师的单向传播为主,多数情况下学生是被动的接收者,学习的自主性难以体现。教师的专业背景,知识取向和个人喜好等因素均对教学内容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中心和权威地位,掌握着主要的话语力。应该说,在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尚不发达的时代里,传统的单向传播式(也称广播式)的教学模式,几乎称得上是最佳选择,并在人类的教育史和文明史上起过并还在起着重要作用。但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以往的教与学的结构模式形成巨大的挑战,学习知识的渠道和媒介也不再是单一的,不仅有纸媒文化,还有电子媒介尤其是网络上的各种数字化知识和资源,都对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挑战。网络和信息面前人人平等,教师和学生具有同等的信息条件,面对同样的信息资源,这无疑给教师提出新课题。学生在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方面所表现出的优越性,教师不仅不能回避和视而不见,更应给予鼓励和激发,“弟子不必不如师”,教育的本质重在超越,这才是教育的本质性的目的和诉求。

其次,面对数字化时代教学的新挑战和新课题,教师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同时也必须思考和实施新的对策与方法。面对新的教学形势和教学条件,教师一方面要积极激发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和创新创业能力,另一方面更应重新确立教育教学的侧重点。由于教师与学生面对的是同样的数字信息资源,教师必须将教学内容重点定位在学科和课程的前沿性和前瞻性上,在教学中适度加入自己通过研究分析归纳,对学科与课程的重点问题做出自己的整理、评价和前瞻,并将本学科中出现的前沿性问题加以介绍讲解,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敏感的问题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对其未来的发展也提供了知识系统的延伸和引导,益于专业素质的培养。

此外,教学内容重点还应锚定在知识的深度性方面,即教学必须向深度开掘。在教学中加强内容的深度性不仅是信息时代使然,更是高等学校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在课堂上针对某一问题应尽可能的提供有见地的,有科研含量的个人见解,这也是学生异常欢迎的和希望听到的。这无疑会使教师的教学与科研形成良性的链接与互动,真正实现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深化的良好局面,这无疑是教师这一职业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