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动物旅游资源的类型有哪四类
生物是地球表面有生命物体的总称,
是自然界最具活力的群落,它由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组成。旅游资源的生物梁册,主要是指由动、植物及其相关生存环境所构成的各种过程与现象。植物旅游资源可以分为观赏植物、奇特植物、珍稀植物、风韵植物、古树名木和草原。本区这类旅游资源有水杉、银杉、珙桐、桫椤等稀有植物。动物旅游资源可以分为观赏动物、珍稀动物、表演动物、劳作动物和家养动物。本区这类旅游资源有大熊猫(见图7-2)、金丝猴、白鳍豚、扬子鳄、中华鲟、黑颈鹤、大鲵等稀有动物。
大熊猫
为保护这些稀有的动植物及其纯自然的生活环境,各地建立了各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动植物园,链滚如卧龙、王朗、九寨沟、神农架、武陵源、缙云山等,已经成为人们认识自然、欣赏自然、享受自然、保护自棚渣余然的好去处
⑵ 海洋生物中可供食用的动物资源有哪些
海洋生物中还有大量的动物资源,其中有1.5万~4万种鱼类,对虾等壳类动物两万多种,贝壳等软体动物8万多种,还有鲸、海参、海豹、海象、海鸟等,构成了生机勃勃的海洋世界。在海洋水产业中,鱼类是水产品的主体,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目前,世界各地从海洋中捕捞的大量水产品中,90%以上是鱼类,其余为鲸类、甲壳类和软体动物等。鱼类种类繁多,可供食用的就有1500种之多。鱼类属于养生的佳品,营养价值非常高,味道鲜美,经常食用可健脑益智。
⑶ 我国特有的动物资源和植物资源有哪些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多样,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占世界种类总数的10%以上。有160多种闻名世界的特产珍稀动物,如:大熊猫、金丝猴(川金丝猴、滇金丝猴、黔金丝猴)、白鳍豚、白唇鹿、(前面四种为我国四大国宝)、华南虎、麋鹿(四不像)、扬子鳄、鳄蜥、大鲵(娃娃鱼)、中华鲟、白鲟、白头叶猴、岩猴(台湾猴)、藏酋猴、普氏原羚、藏羚、扭角羚、台湾鬣羚、野牦牛、荒漠猫、黑麂、四川山鹧鸪、海南山鹧鸪、黑颈鹤、中华秋沙鸭、白颈长尾雉、黄腹角雉、绿尾虹雉、雉鹑、黑长尾雉、蓝鹇、褐马鸡、白马鸡、藏马鸡、蓝马鸡、斑尾榛鸡、海南虎斑开鸟(读作坚)等。
我国特有的珍惜植物
我国10株以下的珍稀植物
普陀鹅耳枥 现存1株。属桦木科落叶乔木,濒危种,国家1级保护植物,中国特有种。20世纪50年代在普陀山尚有数棵,后因开荒垦殖等原因遭到破坏。
绒毛皂荚 现仅存2株 豆科落叶乔木,濒危种,国家2级保护植物。绒毛皂荚因荚果密被黄绿色绒毛而得名,花杂性,结实极少。文献记载,可用皂荚为砧木进行嫁接繁殖,但技术要求很高,不易掌握。
广西火桐 现仅存3株 梧桐科落叶乔木,濒危种,国家2级保护植物,为我国特有。木材纹理直,材质柔韧易加工,不开裂,是制作家具、建筑、胶合板的上等用材。先花后叶,花色鲜艳靓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是园林绿化和行道树的佳品。
百山祖冷杉 现仅存3株 松科常绿乔木,濒危种,国家1级保护植物,中国特有种。百山祖冷杉是我国特有的古老残遗植物,也是我国东南沿海唯一残存至今的冷杉属植物。1987年,国际物种生存保护委员会将百山祖冷杉公布为世界上最受严重威胁的12个濒危物种之一。
羊角槭 现仅存4株 槭树科落叶乔木,濒危种,国家2级保护植物,中国特有种。与产于日本北海道的日本羊角槭亲缘关系极为密切,系古老的残遗种,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天目铁木 现仅存5株 桦木科落叶乔木,濒危种,国家1级保护植物,中国特有种。因其所处地归当地农村集体所有,生境受人为干扰频繁,处境危险。
华盖木 现仅存6株 木兰科常绿乔木,稀有种,国家1级保护植物。华盖木为单型属,仅1个,且成株过于稀少,虽开花结果正常,但每果成熟的种子很少,在原生母树周围一直未见幼苗,天然更新能力很低。
滇桐 现仅存6株 椴树科常绿大乔木,濒危种,国家2级保护植物。为我国西南特有种,也是滇桐属这一寡种属的主要树种之一,在区系地理研究和选育珍贵树种应用中均有重要价值.
膝柄木 现仅存10株 卫矛科半常绿乔木,濒危种,国家1级保护植物。我国仅此一种。广西西南部发现的膝柄木是该属分布最北的种类。对研究我国种子植物区系地理及其热带亲缘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⑷ 动物资源
(一)动物资源现状
目前世界上已确定的170万种生物中动物约130万种。据估计,实际存在的种类还远大于这个数字(表5-1)。动物资源最丰富的是热带和温带的国家,那里生态环境结构复杂,动物种类多而且量大。如巴西哺乳动物达413种,扎伊尔为409种,墨西哥为440种。而高寒及荒漠地区动物资源贫乏,如西撒哈拉只有15种哺乳动物,格陵兰只有26种。
表5-1 世界动物种类数量简表
(据美国世界资源研究所等,1986)
中国陆栖脊椎动物有1800多种,其中爬行类300余种、鸟类1100多种、哺乳类400多种,占世界陆栖脊椎动物种数的10%。淡水鱼已见记载的近600种,海鱼1500余种,也约占世界鱼类总数的10%。我国还有许多世界特有的珍贵动物,如大熊猫、白鳍豚、金丝猴、扬子鳄等。
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强以及动物自身的演化规律,近2000年来约有110多种兽类和130多种鸟类灭绝了。其中约1/3是19世纪以前消失的、1/3是19世纪绝种的、1/3是近50年以来灭亡的。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1000多种脊椎动物处于灭绝的危险之中。一些珍贵的动物,如大猩猩、巨型食蚁兽、北极熊、大熊猫、金丝猴等都濒临绝灭。
(二)动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为使中国野生动物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为人类造福,应当采取以下对策:
1.开展野生动物资源调查
全国各省区应有重点、有计划地对珍稀动物以及主要的动物资源进行实地考察,内容包括资源物种的组成、分布、栖息环境、种群数量、利用现状等,以此作为自然保护和经营管理的科学依据。
2.建立自然资源保护区
在珍稀濒危物种的重要栖息地、繁殖地或越冬地,建立各种自然保护区。1983年底,我国自然保护区已有133个。截至目前,已建立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共926处,总面积7697.9×104hm2,发展速度相当快。今后还应进一步加强科学管理。
3.加强野生资源物种的驯养繁殖工作
建立实验用动物、毛皮用动物或肉用动物的驯养繁殖场,这既是保护现存野生动物资源的一项重要措施,又是扩大利用动物资源的一种重要手段,还可以满足科研、实验及生活上的需求。
4.制定狩猎法
各省区应根据动物资源的特点,因时因地制宜,制定出有利于保护动物资源的狩猎法,内容包括狩猎期、狩猎区、猎取量及猎具的使用问题等。
5.加强法制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颁布,是我国法制建设和原始动物保护事业的一件大事。我国应严禁捕杀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禁止收购重点保护动物的一切产品。此外,还要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提高人们保护和珍贵动物的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