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家庭资源包括哪些
家庭资源包括家庭拥有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在教育社会学中,“家庭”不专指具体的单个家庭。或指帆梁涵盖各群体的家庭,以进行对照比较;或指所有的家庭,以有别于社会和学校,进而有别于社会资源和学校资源。对“资源”有不同的限定,但基本上分为互相紧密联系的“物质条件”与“心理状况”两类。
前者的中心是经济因素,即家庭的经济收入;后者不是心理学上的含义,中心是文化因素,主要内容有价值取向,家庭成员对自己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认识,家庭教育气氛,家庭中使用语言的模式等。两者相结合,对不同群体子女的教育成就发生综合影响。随着不同群体家庭“物质条件”春掘差异的日益缩小,“心理状况”差异对子女教育态森运成就差异的影响逐渐增加。
家庭是指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基础上产生的,以情感为纽带,亲属之间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单位。家庭是幸福生活的一种存在。
㈡ 家庭资源包括哪些
1.家庭资源是指为了维持家庭的基本功能、应对家庭压力事件或危机状态,家庭所必需的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一个家庭可利用的资源越充足,则越有利于家庭及其成员的健康发展。家庭资源一般可分为内资源和外资源。 (1)家庭内资源 1)经济支持:家庭对其成员所提供的各种财物支持。 2)情感支持:爱与关心是家庭资源的根基,关爱适度则不会发生溺爱或漠视;家庭面对压力时,其成员提供的感情支持与精神安慰也是最有效的资源。 3)健康管理:家庭对其成员健康的维护和对患病成员提供的医疗照顾。 4)信息和教育:教育程度高,知识、经验丰富者,面对家庭压力或问题时,往往能寻求资源,睿智地提出解决方案,使资源发挥更好的功效。 5)结构支持:家庭通过改变住宅、设施,适应其成员的需求,如为行动不便或患病成员设置墙壁扶手、浴厕扶栏等。 (2)家庭外资源 1)社会资源:家庭以外的社会群体如朋友、同事、邻居等,为家庭成员提供的精神支持,或政府的社会福利机构提供的物质、设备、资金帮助。 2)文化资源: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可以提高家庭生活品质,充实家庭生活,缓解家庭成员的情绪和压力。 3)宗教资源:家庭及其成员可以从宗教信仰中获得精神满足。 4)经济资源:稳定、充足的经济资源是家庭应对日常生活经济需求的基本保障。 5)教育资源:通过各种学历、非学历的教育、培训,可提高家庭成员教育水平,同时提高应对各种生活压力的能力。 6)医疗资源: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家庭成员健康的基本保障。 7)环境资源:良好的环境资源可以为家庭及其成员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空间。 2.家庭危机是指个人、家庭在生活的某个阶段出现的、用以往的方法不能解决的困难或障碍,使均衡状态向不均衡状态发展。 如果一个家庭处于危机状态,亦表示家庭有压力发生。压力事件是指可导致成人心理失衡的刺激性事件。家庭作为一个系统,无论个体还是家庭的压力事件均会影响到整个家庭。 家庭对压力的应对、调试取决于家庭资源的充足与否。若家庭资源充足,家庭可通过调试,恢复正常功能。若家庭资源不足,家庭调试不佳,将会导致家庭失衡,即所谓的家庭危机。家庭危机包括由意外事件引发的危机、家庭发展所伴随的危机、与照顾者有关的危机和家庭结构本身造成的危机。 (1)由意外事件引发的危机由意外事件所导致的家庭失衡往往无法预测,如疾病、灾害、意外事故等。 (2)家庭发展所伴随的危机如升学、就业、结婚、生育、退休、丧偶、离婚等。 (3)与照顾者有关的危机家庭因某些原因而单方面长期依赖外部力量造成的危机,如家庭靠福利机构救济生活、家庭某一成员长期患病需要照顾等。 (4)家庭结构本身造成的危机家庭因内部结构的原因造成家庭矛盾的突然恶化,而陷入危机。常见于酗酒家庭、暴力事件多发家庭以及通过自杀、离家出走等方式应对普通压力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