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管理 » 如何利用本土资源开展幼儿园课程
扩展阅读
如何占用供应商资源 2025-02-09 00:52:04
钢笔工具直径怎么调 2025-02-09 00:32:52

如何利用本土资源开展幼儿园课程

发布时间: 2023-07-11 00:30:22

㈠ 如何开发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幼儿爱家乡教育

[内容摘要]

社区是幼儿生活、学习和活动的外在环境,蕴涵着丰富的可供利用的教育资源,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如何有意识地利用这些显性和隐性的教育资源,对幼儿进行爱家乡教育,是一个值得研讨的课题。本文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谈谈自身在这一方面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

社区 教育 资源 利用

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幼儿接受教育的内容应是以幼儿生活为基础,应与幼儿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应。幼儿生活的社区,蕴含着许多可供利用的教育资源。譬如社区环境,作为幼儿生活的主要环境,与幼儿的生长息息相关,它以一定的物质或精神的形态完整地出现在幼儿的面前,时时刻刻都以一定的方式作用于幼儿。如何利用好这笔财富,为幼儿教育服务,这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将社区资源作为幼儿园课程资源的一个组成局部,以“大自然大社会”中的“活教材” 支持幼儿的学习,引导幼儿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的幼儿园教育内容选择要求。《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一起为幼儿的发展发明良好条件。”这为我们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幼儿爱家乡活动指明了方向。

在以往的幼儿教育教学实践中,笔者在如何开发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幼儿爱家乡教育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实践,充分利用社区中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显性和隐性的教育资源,使其最大限度地得以开发利用,开展幼儿爱家乡教育的系列活动,取得可喜的效果,在此仅做抛砖引玉之谈。

一、利用社区资源萌发幼儿爱家乡情感

笔者工作所在的幼儿园地处老城区,周边是泉州有名的古巷——旧馆驿。小巷以其幽雅的环境、古朴的民风着称,幼儿每天从这里经过都在感受着它特有的魅力。于是我们利用这有利条件,开展了《我们的社区》系列活动,通过带领幼儿实地观赏、进行古厝写生等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情景下去感知周边环境的优美,萌生出热爱小巷的情感。

在观赏中我们还带领他们到小巷里的同伴家中做客。做客中他们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回来后,我们组织幼儿根据观赏古巷的感受,开展绘画活动——《我们的社区》。在活动中,幼儿能积极参与讨论,自身最喜欢小巷的什么建筑?这座建筑是什么样子的等等。在此基础上,幼儿还将此活动延伸到了《我们居住的小区》系列活动中,幼儿在绘画、交流中表达了自身对居住小区的`喜爱之情。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老师既没有枯燥的说教,也没有运用示范,而是通过一系列有目的的提问来开展活动,引导幼儿去感受社区周边环境的幽雅、古朴,让幼儿进行观察和考虑,充分发挥想象。活动中幼儿的兴趣较浓,活动开展比较胜利。通过这一连串活动的开展,既培养了幼儿热爱小区、热爱家乡的情感,同时也提高了幼儿的绘画能力。

二、利用社区资源深化幼儿爱家乡情感

将社区资源作为课程的资源,将幼儿的好奇心转化为幼儿的学习动力,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展开探究,使生活中的偶然转化为教育中的肯定,是利用社区资源生成课程的价值所在。泉州有着几千年的文化底蕴,风景名胜享誉海内外。我园又处在泉州名胜——开元寺和近,以家乡的环境和人文优势作为幼儿教育的内容,有意识地带领幼儿实地观赏又是我们开展爱家乡教育主题活动的一大举措。我们带领幼儿观赏开元寺,观赏了东西塔,在欣赏一樽樽浮雕的活动中,幼儿始终兴趣盎然,问题一个接一个:“东西塔有几层?”“东西塔是什么做的?”“上面的雕像怎么刻上去的?”等等。这些问题成为小朋友们急于探究的热点,于是我们引导幼儿通过查找资料、向家长咨询、阅览书籍等多途径,对东西塔进行了一番研究。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幼儿了解了所在社区辉煌的过去,深化了对自身家乡的情感。

幼儿的兴趣是开展主题探究活动的起点。引导幼儿关注自身社区周围的生活,就是支持幼儿对生活的热爱!教师的引导、支持使社区成为幼儿不时探究的源泉,更有力地促进了活动的深入开展。社区资源为教师支持引导幼儿探究提供了和其丰富的宝藏,为幼儿的自主学习提供了物质基础。教师让幼儿充分了解社区资源,挖掘社区资源潜在的教育价值,构建幼儿与社区资源互动的平台,和时满足幼儿的学习热情,支持幼儿的探究需求,促进了幼儿主动学习的生成和深化,满足了幼儿好奇的天性,加深了对家乡的热爱。

三、利用社区资源升华幼儿爱家乡情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幼儿居住环境的配套设施不时完善。我园地理位置优越,处于老城区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泉州市政府、开元寺、小学、菜市场、超市、茶店等均分布在我园和近。幼儿园周边的生活设施都是我们可利用的教育资源,都能成为我们开展主题活动的活教材。因此,我们合理、充分地利用这些社区资源,丰富幼儿的生活,开展不同的教育活动。

例如在主题活动《美丽的泉州》中,天福茗茶店成为了小朋友们探究的对象。在研究家乡的特产中,幼儿对安溪的茶叶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为了满足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我们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组织幼儿到和近的天福茗茶店观赏。一进茶叶店,幼儿就开始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了:“怎么茶叶店有这么多茶叶啊”、“怎么还有这么多好吃的东西”、“这里的茶壶、茶杯和我以前见过的怎么都不一样啊”……在实地观赏的过程中,实物的出现在幼儿的脑海中激起了思维的千层浪花。他们在惊叹家乡特产丰富的同时,更进一步激起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泉州的特产我最喜欢这安溪铁观音茶”、“我们泉州还有好多特产”……知识是通过社会情景中的交流而形成的,具有社会性。把幼儿带到社会中,给幼儿充分、自由的想象、发挥的空间,我们的教育效果远比预期的来得好。因此,把幼儿带入社区,让幼儿在社会情景中去感知、学习,并且获得快乐的体验,是促进幼儿思维发展和社会化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对幼儿进行热爱家乡教育的一种尝试,其效果远比单纯枯燥的说教来得好。

综上所述,社区资源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资源已逐步渗透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并给保守的教育模式以极大的冲击,为现代的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社区中蕴含的教育资源是十分丰富珍贵的,它为我们开展教育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实践证明:利用社区资源开展主题活动,促进了幼儿良好行为品质的形成;巩固和丰富了幼儿的知识,促进了幼儿的智力发展;增进了幼儿间的互相合作与关爱;培养了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真正起到了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和谐发展的作用。

今后我们还将不时探索,进一步深入挖掘社区中可用的各种教育资源,为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为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开辟新的领地。

㈡ 利用家乡本土资源促进幼儿园游戏的开展

作为农村的幼儿教师,如何因地制宜,发挥本土特色的优势激发幼儿对游戏的兴趣,成为游戏实践的迫切需要。以下是我为大家分享的利用家乡本土资源促进幼儿园游戏的开展,欢迎借鉴!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因为游戏中充满自由、自主和愉悦。游戏是幼儿特有的生活方式,幼儿通过游戏不断地体验成功与失败;不断地认识自我、认识世界;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人格,获得身心和谐健康发展。《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各类幼儿园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要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要依据教育目标,为幼儿提供充足的玩具和游戏材料。我园地处江南水乡,物产丰富。

一、利用家乡的本土资源,积极营造有利于幼儿游戏开展的环境

环境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无声的刺激,轻松和谐的环境能让幼儿产生愉快、振奋的情绪,形成同伴间和谐融洽的气氛,从而提高活动的效率。环境是幼儿发展的首要条件,无论是大环境还是小环境,墙面环境还是区角环境都留有很大的教育空间。高淳山清水秀,无论是美丽的`固城湖,还是原生态的大山,都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物质材料和具有本土气息的自然资源。如:生态园的吊瓜子、固城湖的大螃蟹、河蚌等等。随着对本土文化认识的深入,老师的目光从鲜艳漂亮的成品教玩具转向了身边的自然材料。

第一,我们利用自然资源和废旧材料,师生共同参与制作,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在园内,一张张渔网和河蚌做成的装饰图,悬挂在过道上,一节节莲藕串成的风铃,挂在窗口。走廊上、大厅里,有体现家乡民俗文化的展板、图片,有亲子远足和各类活动的留影,有孩子们稚嫩的作品等。

第二,我们在班级环境创设上,积极探索、体现特色,让幼儿感受到浓浓的家乡气息。教师在活动室里用农作物、渔网、稻草、树叶、螃蟹壳等自然材料布置了主题墙,并且组织幼儿收集家乡民俗图片、特产开展手工制作活动。

第三,有效利用废旧物品制作游戏材料,让幼儿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加深对周围环境和家乡的了解。如:用稻草、麻绳、玉米皮制作的“农家乐”;用枯稻草制成的稻草人;用吊瓜子、河蚌制作的挂饰;用泥巴捏成的小人、小动物。这些本土资源材料的创造性使用,给幼儿带来了极大的成就感和无穷的乐趣。利用这些材料产生的游戏活动,给幼儿提供了动脑的机会,培养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我们根据四季的变化,采取不同的方式,让幼儿走进自然,感悟自然。春天时,组织幼儿养蝌蚪、放风筝、挖荠菜、包饺子,体验民风民俗;秋天时,组织幼儿秋游、挖山芋,体验劳动的艰辛,丰收的喜悦;冬天时,带领幼儿堆雪人、打雪仗,感悟季节的变换。我们还充分利用社区资源,让幼儿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了解身边的社区,关注周围的生活,开阔眼界,丰富经验,体验被社会接纳、重视的感受,从而更顺利地开展活动。

二、创造性地开展各类具有地方特色的主题游戏

高淳文化底蕴深厚、物产丰富。我们充分利用、挖掘地方资源,创设游戏区角。以具有地方特色的游戏活动为载体,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区域游戏,进行特色教育。

“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全面开展区域活动”是我园的特色。我们发展区角作用,把本土特色带进幼儿的区域活动,根据幼儿需要和近期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并提供相应的材料、教具,让幼儿尝试操作。这满足了幼儿动手、动脑、动口的需要,丰富、色彩鲜艳的操作材料,也能让幼儿变被动为主动地学习。

三、利用家乡的本土资源,丰富幼儿户外游戏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开展以多种有趣的体育活动,特别是户外的、大自然的活动,培养幼儿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我们利用家乡的本土资源,变废为宝,优化幼儿户外游戏,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如:利用稻草做成形态各异的稻草龙,让幼儿给稻草龙“穿衣打扮”;利用细竹竿、竹滚圈等开展跳跃游戏,训练幼儿动作的灵敏性及协调性;利用清洗消毒后的废弃渔网,制成各种小鱼兜,开展游戏“网小鱼”。我们坚持因地制宜,变废为宝的原则,开发本土资源,利用幼儿熟悉的生活情景,开展“舞龙”“舞狮”“抬花轿”等户外游戏。这些游戏都是幼儿十分熟悉的,他们在游戏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快乐,增强了体质。

另外我们还动手制作了大量的体育玩具,如:用布和玉米粒缝制的毽子、用玉米叶编的跳绳、用玉米骨做的搭建材料、用竹子做的高跷等。利用这些特别的玩具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游戏活动,让幼儿在玩耍中学会攀爬、钻、平衡、堆积,在玩耍中发展幼儿的交往、合作、动手、创新的能力。

幼儿园游戏计划安排

游戏是幼儿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体验游戏带来的无穷快乐和智慧。因此,我班很注重游戏的开展,本学期据本班幼儿的情况,制订如下游戏计划:

一、开展区角建构游戏

1、目的:发展幼儿空间想象力,创造力,激发他们探究和创造精神。

2、具体办法:在走廊一角固定好建构游戏区,每周投放不同的操作材料,如大型积塑、雪花片、废旧的大小纸盒、饮料瓶、泡沫等。让幼儿在游戏活动时或课间自由活动时进行围合搭建。

二、开展益智区游戏

1、目的:激发幼儿积极参加认知活动,让幼儿在有趣的认知环境中获得知识。

2、具体办法:在活动室一角设立益智游戏区,每次投放不同的材料,如:七巧板、拼图、数字接龙卡片、认字卡片、走迷宫书、扑克游戏牌等等。在游戏活动时间引导幼儿自由玩。

三、开展生活区游戏

1、目的:帮助幼儿树立劳动意识,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2、具体办法:在活动室一角设立生活游戏区。每次活动游戏前投放好生活方面的材料,引导幼儿自由开展游戏。

四、开展科学区游戏

1、目的:引导幼儿学会观察事物,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2、具体办法:在走廊的一角设立科学游戏区,幼儿在课间自由活动时间和游戏活动时间,到科学游戏区中玩中学、学中玩。

五、开展语言区角游戏

1、目的: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幼儿对文字的兴趣。

2、具体办法:在活动室的一角设立语言游戏区角,教师要经常更换投放的材料,让幼儿随时自由地玩。

㈢ 结合实际,试述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路。

结合实际,试述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路。
查看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 在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深度开发本园所拥有的优势课程资源
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免简单模仿、照搬其他幼儿园而无视本地本园现有资源的做法。例如,看到某城市幼儿园内有假山和池塘,农村幼儿园也模仿照搬。各园要因地制宜,充分尊重和重视本地本园所拥有的资源优势,进行开发利用。例如广东、福建、海南等地有物种繁多的热带植物和水果, 教师可以利用它们进行课程设计。
(二)定向开发本园欠缺的课程资源
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都很大,各地各园课程资源的多寡和优劣也不相同。基于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考虑,幼儿园的课程设计应尽量弥补资源缺陷,满足幼儿各方面发展的需要。例如对于建筑物密集、绿地稀少的大、中城市幼儿园而言,自然资源的欠缺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陈鹤琴等教育家都曾强调,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城市幼儿园应尽量利用园所的空地和角落,开辟自然角或种植园地,让幼儿观察植物生长,体验播种、浇水、施肥、收获的乐趣。对于一些自然资源丰富但文化资源欠缺的农村园,则需着力开发文化资源,为幼儿精选图书,开展早期阅读教育等。
(三)做好课程资源的整体规划
本园拥有哪些课程资源,如何获取这些课程资源,如何利用这些资源等都需要全盘考虑。课程资源的开发不必局限于某一主题、某个教学活动的操作材料和实物,教师要主动走出园门,全面了解、搜集本地本园所拥有的自然资源、社区人文资源、家长资源等,结合幼儿园课程建设的理念,统筹规划幼儿园课程资源。参见教材P60。 【答案解析】

㈣ 巧用资源开发园本课程

暖阳高照,在集美学村的归来堂,厦门集美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们当起了小导游,他们正在介绍陈嘉庚故居的 历史 ,吸引了很多游客驻足。

这是集美幼儿园“真·正”园本课程的典型场景。依托爱国华侨陈嘉庚的 历史 资源开发园本课程,是集美幼儿园的办园特色之一。这也是厦门市集美区巧用资源,用“园本课程”激发办园活力的一个侧影。

用好本土资源,建设园本课程

集美幼儿园由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于1919年2月创办,是一所有着百年 历史 的幼儿园。陈嘉庚先生以自己的办园初衷给幼儿园的建筑命名为“葆真堂”“养正楼”“熙春楼”,这些建筑沿用至今,并成为支撑集美幼儿园百年常青的文化宝库。

集美幼儿园利用好这些 历史 文化资源,给孩子们讲陈嘉庚的故事,带着孩子们参观陈嘉庚故居,还编制了《陈嘉庚爷爷的故事》绘本,并引导孩子们排演嘉庚戏剧。幼儿园多年开展这些特色活动,逐渐形成了“真·正”园本课程。

园长陈卫红介绍,陈嘉庚先生在创办幼儿园时,就提出了“葆有幼儿本真天性,养正幼儿纯正品行”的办园理念。幼儿园结合 历史 ,提出了“真·正”园本课程理念。

多年来,这些 历史 资源激发了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 情感 ,而利用 历史 资源开展教学活动,也为幼儿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成就了办园品牌。

“闽南童玩”是闽南文化的组成部分。2010年,“闽南童玩”被列入第三批厦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厦门市集美区灌口镇则把传承“闽南童玩”作为本区的地域特色之一,举办了多届童玩文化节。

灌口中心幼儿园充分利用本土资源,让孩子们学会玩“投壶”“套圈”“跳房子”等 游戏 ,并开发出了“童心·童玩·童乐”课程。春节临近时,该园还在园本课程中加上了迎接中国年的主题活动。孩子们动手贴春联、剪窗花、猜灯谜,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用好优势资源,转变课程观念

“并不是所有的幼儿园都有特殊资源,特别是一些新开办的幼儿园,需要自己整合资源,来开发园本课程。”集美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黄菊芳说。

“我们美术教育有基础,师资力量也多,所以开发了‘玩·美’园本课程,把 游戏 和美术结合起来,突出对孩子的美育。”集美区英村(兑山)幼儿园园长兰全凤介绍,她所在的幼儿园创办于2013年,在美术教育方面形成了优势。现在孩子们常常在 游戏 中学习绘画、手工制作等。如何做到讲卫生、遵守交通规则?对于这些问题,孩子们都用卡通画的形式来表达,他们的美术作品在幼儿园里随处可见。

“我们举办了多年阅读节,教师在绘本教学以及绘本 游戏 剧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所以我们加强了以阅读为主要内容的课程开发。”集美区宁宝幼儿园园长高雪蓉介绍。

走进宁宝幼儿园,一楼有阅读小火车及亲子阅读吧,二楼有阅览室和阅读小屋,三楼有阅读长廊,班级活动室里也设有阅读区,在幼儿园的走廊上、班组的区域里,各种绘本更是随处可见。

高雪蓉介绍,对幼儿园孩子来讲,绘本阅读也不是什么特色活动,但是学校坚持把它和基础课程相整合,与主题活动相整合,从而让孩子们在真情境、真 游戏 中收获成长。

集美区教育局幼教干部蔡爱卿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强调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因此,区教育局引导各园要整合现有优势课程,开发园本课程,进而转变课程观念。

用好教研资源,提升教学能力

孩子们在户外 游戏 过程中抓到一只蜗牛,有的孩子主张把蜗牛放走,有的孩子主张把它留下来观察。面对分歧,集美区诚毅幼儿园教师叶琴英并没有给出明确答案,而是让孩子们开展辩论。主张观察的孩子说:“我们要观察啊,把蜗牛放走,它会遇到危险!”主张放生的孩子说:“把蜗牛放在盒子里,它会想妈妈,它没有生活在大自然里。”主张观察的孩子反驳道:“我们可以把盒子的环境弄得像大自然。”最后,想放生的孩子说道:“既然能把盒子弄得像大自然,为什么不直接把蜗牛放回大自然呢?”

“听完孩子们的辩论,我觉得他们就像哲学家,要深入读懂儿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叶琴英说。幼儿园最近关于儿童观的学习让她明白,只有认真倾听,才能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

但是,如何设计具体活动?如何厘清儿童观?诚毅幼儿园把这个任务交给了青年教师,拯救小蚯蚓、认识花草……活动过程中,幼儿园会组织骨干力量进行点评。青年教师在独立思考中,在老教师的指导下,教学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我们在点评过程中,会把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作为重点。”集美区诚毅幼儿园园长高雪柳介绍。她说:“我们总园和分园,有40多位新教师,参与园本课程建设,是锻炼他们的好机会。”

除了让教师在园本课程建设中得到锻炼,集美区还以课题研究的形式,来提升队伍素质。以宁宝幼儿园为例,该园承担了“中班亲子阅读指导策略研究”等多个区级课题。高雪蓉说,这些课题能帮助教师深入研究绘本阅读,反思课程观、儿童观,从而提升专业素质。

《中国教育报》2022年04月24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