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管理 » 哪个国家属于自然资源管理模式
扩展阅读
企业公账开户费用多少 2025-02-08 15:02:15
石油厂管道怎么清洗 2025-02-08 14:58:17
公证处翻译费用怎么算 2025-02-08 14:57:21

哪个国家属于自然资源管理模式

发布时间: 2023-07-16 05:39:36

A. 国外部分国家水资源管理模式

4.2.1 美国水资源管理模式

美国的水权制度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作为公民的私有财产受到法律的保护。美国的水权制度以各州的法律为主,呈现出地区差异性。美国东部水资源丰富,采用河岸权;美国西部干旱缺水,采用的是优先专用权。

美国建立了水权的交易机制,美国的河岸权作为私有财产,可以转让。一般允许用户对所拥有的优先专用权进行有偿转让,节约用水者把省出的水满足其他用水户需要时也能够得到合理补偿。美国有比较发达的水权交易市场。在美国西部,大多数水权交易通过市场来进行,由水权管理部门批准,办理有关手续,交付相应费用买进水权和出售多余水权。然而政府需要保留或购买一些水权,以维持带有公益特点的用途,比如养鱼和保护生态环境。

美国区别不同性质的水利工程,给予不同投资政策。与其他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相比,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明显,经济效益相对较低。美国联邦政府对类似我国的公益性水利工程如防洪、环保和印第安人保护区的工程给予拨款建设,而且运行管理费用也是政府拨款解决。对有偿服务型水利工程如灌溉、供水和水力发电工程给予长达五十年的低息贷款,建设期免还本息,灌溉工程只还本不还息。

美国的水资源属州政府所有,水资源管理实行以州为单位的管理体制。全国无统一的水资源管理法规,各州自行立法,以州际协议为基本管理规则。州以下分成若干个水务局,对供水、排水、污水处理等水务进行统一管理。州际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矛盾则由联邦政府有关机构协调,通过司法程序解决。

美国联邦水资源管理共有四个部门,依据联邦政府授权的职能相应地进行水资源管理。农业部自然资源保护局担负农业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保;内政部国家地质调查局水资源处负责收集整理、监测、分析和提供全国所有水文资料,在四大河流域设有办事处,为政府、企业和居民提供准确水文资料,为水利工程建设、水体开发利用提出政策性建议;国家环保署制定环保规定,调控和约束水资源开发利用,防止水资源污染;陆军工程兵团主要负责政府兴建大型水利工程的规划和施工。

美国目前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任务是对水资源有效管理,提高利用率和防止污染。管理重点是节约与保护水资源。在用水结构中,工农业用水量在下降,城市居民用水和服务业用水增长较快,采取各种措施降低水量增长。

美国水资源管理充分利用价格杠杆作用,节约效果明显。水价制定遵循市场规律,水费包括供水债券、水资源税、供水与污水治理费、地下管道接管费、家庭排污附加费、废水检测费、取水许可费。水价每年修订一次,近年来水价年增幅8%,达到自1985年以来全国保持用水零增长的目标。如水价增长一倍,家庭用水减少25%。

总之,美国水权、水价和水市场的运营,使开源节流成为市场机制调控的自觉行动,在促进美国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方面起了显着的作用。

4.2.2 英国水资源管理模式

4.2.2.1 英国水资源管理体制及其机构设置

英国目前定型于中央对水资源的按流域统一管理与水务私有化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中央依法对水资源进行政府宏观调控,通过环境署发放取水许可证和排污许可证,实行水权分配、取水量管理、污水排放和河流水质控制,并实施管理成本与收入平衡原则,每年预算约6亿英镑,主要来源于防洪税、取水许可证及环保费、政府拨款和项目合作费。

英国水资源管理机构设置为国家级、区域级、地方级三级机构。

①国家级机构包括代表政府制定和执行环境标准、批准取水许可以及防洪的国家环境署和代表政府对水的价格进行宏观调控的水服务办公室。

②区域级机构多为按流域划分的水管理机构和税务局,后来私有化改为水公司。

③地方则一般设置用水户协会。

4.2.2.2 英国私有化的供水公司

英国供水公司在获得政府取水、污水排放许可证的基础上,或者说在政府分配的水权和指定的服务区域内,自主经营,自负盈亏。1989年英国水务体制改革后,将十大水务局进行私有化改造,成立了十个大型流域性供水公司,保留原来29个小型私营供水公司。十大供水公司的水务管理区域基本按流域划分,负责本流域的供水和污水治理。如泰晤士河水公司1989年实行私有化后,并于当年上市,目前效益很好。1998年英国出台新的法案,主要是打破管网和供水一体化的垄断经营,实行供水与管网分离的体制。

4.2.2.3 英国水资源管理特点

①以流域为基础的水资源统一管理。这一层次主要是政府行为。英国政府通过国家环境署推行流域取水管理战略(CAMS),按流域分析水的供需平衡、环境平衡、水资源优化配置、跨流域调水的必要及可能性、工程布局及成本、社会成本效益。

②以私有企业为主体的水务一体化经营与管理。这一层面主要是市场行为,这主要是以水权为基础,水权资产化经营转化为水服务商品。水务一体化的载体是水务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资本市场融资进行基础配置建设,服务对象是企业、事业单位、家庭等个人和团体。

③完善公民参加水管理机制——消费者协会。

④政府水资源管理的资金有稳健来源。环境署年均收入6亿英镑,45%来源于取水、排污及环保。

⑤着眼于可持续发展。虽然水资源已经基本上能满足本国生产和生活的需求,但是英国仍然致力于不断提供水资源利用效率,在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同时注重环境的保护,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在取水环节,英国规定用水单位必须取得由环境署颁发的许可证,同时交纳一定的费用,政府通过控制审批及许可证的发放,避免水资源被过度开发和利用。其次,英国通过制定一系列法律,采取对水资源质量进行严格监测等措施,减少水资源污染程度,不断提供现有水资源的质量。另外,英国还大力提倡节约用水,1993年,英国专门成立了全国水资源需求管理中心,着重研究如何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近年来,英国各界开展了节约和高效用水的广泛宣传,积极推广节约用水的各种先进设备。

4.2.3 法国水资源管理模式

法国历史上曾实行以区域为主的水资源管理。1964年修订水法,对水资源管理进行改革。主要内容为:①从法律上强化了全社会对水污染的治理,确定治理时间和目标;②建立了以区域为基础的解决水问题机制;③建立流域委员会和流域管理局,作为流域综合治理主要融资机构,将全国分成六大流域,在保护环境前提下,实现流域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

4.2.3.1 法国水资源管理的三个层次及其功能

国家级的政府机构是环境部、农业部、设备部(建设、交通、居住部)。环境部起主导作用,内设水利司,主要职责是拟订水法规、水政策并监督执行,监测和分析水污染情况,制定与水有关的国家标准、协调各类水事关系,参与流域水资源规划。农业部主要负责农业及村镇的供水、农田灌溉和农业污水处理。设备部负责防洪及派往各地区管水的分支机构。除此之外,还设立一个水资源管理的部际联席会议,主要讨论国家水资源管理政策和法规。

4.2.3.2 法国流域水资源管理

根据法律授权,流域委员会是一个流域水行政管理的权力机构。其职能主要包括制定区域水政策、批准流域规划、审查工程投资预算、监督项目的实施等。委员会采取“议会”形式,充分吸收各类用户代表参与决策过程,如塞纳河—诺曼底流域委员会共由118人组成,其中地方政府官员代表45人,用户代表45人,中央政府部门公务员代表21人,各方专家代表7人,管理面积97万km2,人口1770万。

流域水资源管理局是流域委员会的执行机构,负责日常事务。职能是:制定流域开发利用总体规划;依法征收水资源、排污和用水费。流域管理局征收全部水费的20%左右作为公共收入用于投资流域内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工程;收集发布各种水信息,提供技术咨询服务。

法国市政水务管理,市镇供水和污水处理是在市镇内进行的,可以由市政府直接组织经营和管理或是租让给私营公司经营和管理,即为委托管理。20世纪90年代之后,委托管理占了75%以上,政府的直接管理不到25%。委托管理分两种形式:租让和特许。租让合同下不承担固定资产投资和水价制定,租让期一般为12年。特许合同下,经营者既参加投资固定资产,又参加水价制定,经营期限为20~30年。租让形式在法国更多些。

4.2.3.3 法国管理水资源模式特点

①流域委员会是一个综合管理机构,具有“权利机构”、“议会”、银行、技术咨询服务、培训等综合职能。

②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中,采取以水养水政策。用法律形式确定流域充足稳定的资金来源,统一规划治理及管理。

③城市水务管理实施有计划的委托管理模式。即将经营权租让或特许给私营企业,政府控制水价,居民安全感强。基础设置以政府投资为主。

4.2.4 澳大利亚水资源管理模式

澳大利亚最早采用英国水权,实行河岸权制度,但逐渐发现这种制度不适合缺水的澳大利亚,后来政府规定水资源为公共资源,归州政府所有,由州政府调整和分配水权,规定水权可以交易。在对水权的界定方面,州政府对河道内的水和所有地下水拥有使用和控制权,农户对河道外的水拥有使用的权利,同时有从流经其土地的河道内为家庭生活和家禽引用而取水的权利。其他取水、用水都必须申请,而水权可以转让。

1994年澳大利亚政府推行水改革以来,各州政府和地区负责自然资源管理,制定相应水改革措施,逐步推行水市场、水权交易、全成本回收定价、灌区管理企业化、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运营方式多样化,如BOOT投资方式等制度改革,各州政府通过法律形式推行改革,提高了水的利用效率、保证了生态可持续发展,使有限水资源为社会效益创造最好最大价值。

4.2.5 日本水资源管理模式

4.2.5.1 日本水资源管理机构设置

在2001年1月政府机构改革之前,日本中央政府与水资源管理有关的部级机构多达6个,分别是:环境厅,其下的水质保全局负责水质保护;国土厅,其水资源部负责水资源规划;厚生省,由生活卫生局水道环境部负责饮用水卫生;农林水产省,林野厅指导部负责河流上游流域治理;通商产业省,其下环境立地局负责工业用水,资源能源厅负责水力发电规划管理;建设省,由河川局负责河流治水和用水,都市局下水道部负责下水道规划和综合协调。这些机构各自为政,彼此之间缺乏沟通和协调。1998年8月,以6个有关部级机构的9个相关处为成员的“构筑健全的水循环体系相关省厅联络会议”组成。该会议以构建健全的水循环体系为目标,首先开展各部门间的信息沟通和意见交换,并研究互相之间开展合作和协调的方式和途径。2001年1月政府机构改革之后,因国土厅和建设省都被合并于国土交通省,相关的部级机构减少为5个。

日本还有一个半官方的水利机构——水资源开发公团,是根据1961年颁发的《水资源开发公团法》和《水资源开发促进法》成立并开展工作的。它的基本任务是根据国家的各项长期规划和地方政府的远景规划,对日本的七大水系统一进行开发、治理,调整各方面的关系,筹集资金,统筹全国的水资源开发事业。

4.2.5.2 日本水资源管理层次

日本的水资源规划分为全国规划和水系规划2个层次。从规划的沿革来看,先有水系规划,后有全国规划。水系规划是根据《水资源开发促进法》的规定,以“水资源开发水系”为对象制定的。根据该法的规定,凡是在产业发展和城市人口增加迅速,需要制定紧急用水对策的区域,作为该区域主要供水水源的河流水系将被指定为“水资源开发水系”,并对该水系制定水资源开发基本规划。自《水资源开发促进法》颁布实施以来,先后有利根川、淀川、筑后川、木曾川、吉野川、荒川、丰川等七大水系受到指定,并制定了各个水系的水资源开发基本规划。规划的基本内容包括:各部门用水量的预测及供给目标,为了达到供给目标所需要兴建的设施的基本情况,其他有关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合理化的重要事务。

4.2.5.3 日本的水资源定价体系

日本的水价分为三个体系,分别为生活用自来水、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生活用自来水的供给者是自来水公司,为各地方政府设立的公营企业,水价低于供水成本,差额部分由地方财政负担。此外,城市居民除负担水费外还须负担污水处理费。

工业用水的提供者同样是地方政府的自来水公司,平均价格大大低于生活用自来水的价格。造成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巨大价格差异的原因有:第一,供水成本本身的差异;第二,中央政府从促进产业振兴的角度出发,对地方政府的工业用水设施建设费用给予补贴;第三,许多地方政府出于吸引投资的考虑,实行工业用水的优惠价格,由地方财政对自来水公司进行补贴。

农业用水的使用者为农民,由于他们本身拥有水权,因此不是按用水量支付费用,而是以支付水利设施的建设费用和维护管理费的形式付费,这些费用均以农户所拥有的土地面积作为分摊标准。此外,城市居民除负担水费外还需负担污水处理费。

4.2.6 埃及水资源管理模式

埃及对尼罗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靠兴建在其干支流上的水利工程,其中最大的是着名的阿斯旺高坝水库,是埃及最重要的大型水利工程,具有灌溉、发电、防洪和航运等多种功能。由于埃及人口增加较快,90年代末人口增加到6600万,水需求量大幅增加,而尼罗河的水源供应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其缺乏的水源主要靠重复利用污水,开发利用地下水和尽量利用本来就很少的降雨来解决。由于增加水资源存在较大困难,循环使用水资源成为最重要手段。对农业废水采取与地表水、地下水综合利用的方法,每年达到47亿m3。城市废水通过净化用于农业目前处于试验及小面积应用阶段,每年约5亿m3

4.2.7 伊朗水资源管理模式

众所周知,中东地区是世界最主要石油产区,在中东地区,珍贵的不是石油而是水。伊朗位于西北亚,是缺水地区之一,但是在不到200mm降水量的情况下,伊朗却能够充足供应居民自来水和热水,可谓是一个奇迹。以伊朗首都德黑兰为例,2.8万km2的土地缺水,伊朗政府为了解决德黑兰的水问题,在德黑兰和邻近的四个省成立了统一的德黑兰水务局,超越了行政区划,由伊朗电力和水资源部统一管理水资源。管辖范围包括德黑兰北、邻黑海、伊朗最丰水的马赞达兰省、德黑兰西北水资源较多的加兹温省和德黑兰西南水资源较多的库姆省。这种跨区域和行政规划的统一管理保障了干旱地区的供水。

德黑兰水务局同时监管污水处理,德黑兰建了一个日处理量达250万t的污水处理厂,由于德黑兰降雨不到200mm,基本上没有雨污水,可以说德黑兰的污水处理是全覆盖的,几乎没有遗漏。污水处理厂是国家控股,公司制运作,调动全民参与的积极性。德黑兰税务局还负责管理价格,以水价累进来限制用水,措施十分严厉。居民用水价格合人民币2.5元/t,但是每月超过30t,每多用一吨就要加价,如用户超过90t,可加到人民币25元/t,对一般收入家庭而言,已经是天文数字了。

在大旱之年,水务局以提价来促进城市节水,并进一步压缩农民用水,对农民损失,则由政府按照损失给予补助,这笔资金很大一部分来自多用水的累进加价和提高水价的收益,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的合理经济机制来抗旱。另外,在德黑兰水权的配置也有优先权,水资源要统一配置,首先保证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其次保证工业用水,包括发电用水,因为工业生产效率高;再次保障农业灌溉用水;最后保证水流下泄,作为生态和旅游用水。

4.2.8 国外水资源管理模式小结

由以上美、英、法、澳等国水资源管理可见,国外发达国家水资源管理是通过两个层面实现的,一是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二是城市水务一体化管理。其不同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管理目的的不同。流域统一管理是平衡和协调流域内与水相关的各利益不同方面,实现最终流域的水资源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城市管理的目的是协调供水与排水的关系,在此前提下,降低成本,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第二,服务对象不同。流域管理主要是区域和行业,服务与被服务对象是由政府协调的;城市水务服务对象是直接用户,是居民、企业,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经济关系。

第三,管理性质及手段不同。流域管理属资源管理,以法律、行政手段为主,经济手段为辅,包括规划、资源配置、水权确定、收水资源费、发许可证等;城市水务属资产管理,即水商品——城市生活与生产用水,以经济手段为主,是以成本效益为原则。

4.2.9 国外水资源管理模式的借鉴意义

4.2.9.1 健全我国水权立法,把水资源合理利用和污染防治提高到立法层面

国外的先进经验表明,健全的法律体系是水权管理的保障。我国公民享受纯净水源的权利应当受到法律保护。南水北调等一系列调水工程是否符合被调水源地公民的意愿,他们又是否得到应有的补偿?政府为了税收或者政绩而允许部分企业排放污水,破坏水源,是否侵犯了广大人民的长远利益?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我国水权虽然不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但是我国公民的水权也应该得到保护。

4.2.9.2 在缺水地区可以采用优先使用权的方法

美国东部水源丰富,西部缺水。而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水资源分布更是不均衡,因此美国的水资源优先使用权是可以借鉴的。比如甘肃等缺水地区应该优先保证居民的生活用水、生产灌溉用水。澳大利亚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它的水权分配方式也适用于我国的缺水地区。首先保障家庭生活和家禽的用水权利,其他用户要向政府申请。而大量用水的企业要接受政府相关部门审查,审查企业是否存在水浪费现象,是否存在减少排污的设备,是否符合排污标准,水资源利用如何,然后酌情决定是否批准其用水的权利。

4.2.9.3 可以采用累进制定价方法

倡导节约,不能只停留在精神层面,可以采用累进制定价方法对用水进行控制。例如,一个城市的生活用水规定一个用水量,超过这个量就要加价,而且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所增加的价格也要上涨。而节约的水量则应该给予补偿,这样更容易形成节约用水的氛围。

4.2.9.4 水资源管理需要政策支持和群众参与

英国公民参与水管理机制的完善,每一个区域都有消费者协会,由地方行政人员和一般民众代表组成,对供水公司提供的服务进行监督,提出意见和建议。消费者协会的存在实际上相当于地方参与水管理。从现阶段来讲,由于水资源的稀缺性,水资源成为一种消费品。在我国,水资源主要靠政府分配。城市由供水公司供水,相对于供水公司而言,我国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而消费者协会在我国也处于一种尴尬状态,因而对于水管理机构的监督与反馈是很少的。所以要把公民参与加入到水资源管理中。

4.2.9.5 完善水权交易市场

我国的水权交易基本上由政府主导,水权市场不发达,国家也没有完善的法律规范。水权交易是未来我国水资源管理的方向,借鉴美国政府的经验,政府保留部分水权是必须的。一是为了保护特殊用途的预留;二是保证水权交易市场的均衡,限制垄断。在我国,水权的绝对分配存在很多困难,但是可以以省或市为单位,各地区之间水权可以交易。调水工程要对水源地居民给予补偿,而补偿的金额可以由城市间协商决定或者根据市场价格,由价格机制决定。污染权同样可以采取交易的方式,按照科斯定理和制度经济学派的观点,如果交易和谈判成本为零,无论初始权利归属于哪一方,最终都能够达到均衡状态。我国可以规定一个总的排污量,通过分配或拍卖的方式出让给企业,如果企业排放量超过其拥有的排污权,就要购买其差额。而市场对排污权的需求增加,其价格就会上涨,这样企业的排污成本就会升高。企业宁愿投资进行绿色生产,购买新设备,利用新技术,减少排污量,这样水资源污染就会减轻。

4.2.9.6 在水权管理过程中要把市场和政府结合起来

法国水权管理并没有实现私有化,而是实行有计划的委托管理,只是将经营权“租让”或“特许”给私营企业。按照市场规律来讲,水权私有化是最有效率的,能把水资源调配到最有效率的部门。但是在我国如果把水权彻底私有化,在我国贫富差距较大的国情下,很可能会出现底层劳动者不能得到水资源的满足,而富人却会浪费珍贵的水资源。个人无法获取水资源而大公司、大财团却可以对之形成垄断。因而,在我国,对资源的政府管制是不可或缺的,毕竟,要照顾大多数人的利益,而对于用水多、排污多的企业,可以采用市场机制,使水资源配置到经济效益最好、污染最少的企业。

4.2.9.7 水资源的差别定价是促进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有效方法

①工业和农业可以区别定价。鉴于我国当今农业的保护措施,农业用水价格应该适当调低,降低农业生产成本。②工业用水价格内部也可以区别定价,由环保部门对企业进行水污染定级,按不同级别征收不同水价。一方面促进企业减少排放;另一方面促进技术升级。可以用这种方式支持国家重点扶持的产业,打压落后部门生产。③在日本,城市居民要负担污水处理费用。我国也可以按企业和城市居民按排污量缴纳污水处理费用,即使该企业或个人拥有水权。

4.2.9.8 建设水利工程,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我国大部分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降雨主要分布在夏季,而春秋季节比较干旱,因而参照埃及的方法,兴修水利工程就可以弥补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差异,把多雨时节的水源存放到干旱时期来用,而且水利工程在发电、防洪等方面能带来收益,是利国利民的举措。

水利工程建设,节水工程建设是具有正外部性的项目,而这种经济行为回报率小,周期长。大多数企业不愿意从事这种行业。我国政府可以对这种有益于社会的项目给予资金支持、政策优惠,这样才能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对企业和社会是一种双赢的手段。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是每个国家都可以采取的节水方法。我国现阶段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低,采用的设备大多没有安装节水减排装置,而这一改革尚在进行中,需要一个过程。可以采用国家和企业共同投资的方式安装这种节能减排设备。而国家方面的投资可以以减税的方式实现。农业用水大多是大水漫灌,既浪费水,效率又低。滴灌的方式可以节约大量农业用水,但是需要大量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这在当前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可以作为将来的谋划方式。

B. 请教一下

田纳西河
田纳西河

Tennessee River

美国东南部河流,俄亥俄河第一大支流。源出阿巴拉契亚高地西坡,由霍尔斯顿河和弗伦奇布罗德河汇合而成。流经田纳西州和亚拉巴马州,于肯塔基州帕迪尤卡附近注入俄亥俄河 。以霍尔斯顿河源头计,长约1450千米,流域面积10.6万平方千米。大部流经阿巴拉契亚高原区,上中游河谷狭窄,比降较大,多急流,水力资源丰富,仅能通行小汽轮。下游河谷较开阔 ,从帕迪尤卡至弗洛伦斯之间450千米河道,通航便利。流域内降水丰沛,河口平均流量1800立方米/秒。但水位季节变化较大,冬末春初多暴雨,易造成洪水泛滥;夏季水位较低。成立于1933年的田纳西流域管理局,对流域进行综合治理,使其成为一个具有防洪、航运、发电、供水、养鱼、旅游等综合效益的水利网。

田纳西流域的开发始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的美国正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新任美国总统罗斯福为摆脱经济危机的困境,决定实施“新政”。“新政”为扩大内需开展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美国历史上大规模的流域开发,田纳西流域被当做一个试点,即试图通过一种新的独特的管理模式,对其流域内的自然资源进行综合开发,达到振兴和发展区域经济的目的。此时的田纳西流域由于长期缺乏治理,森林遭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经常暴雨成灾,洪水为患,是美国最贫穷落后的地区之一,年人均收入仅100多美元,约为全国平均值的45%。

为了对田纳西河流域内的自然资源进行全面的综合开发和管理,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田纳西流域管理局法”,成立田纳西流域管理局(简称TVA)。经过多年的实践,田纳西流域的开发和管理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田纳西流域落后的面貌,TVA的管理也因此成为流域管理的一个独特和成功的范例而为世界所瞩目。

一、田纳西流域开发的主要经验

田纳西流域开发成功的经验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

1.通过立法,为流域自然资源的统一管理提供法律保证

美国是联邦制国家,州的权力很大。田纳西流域地跨7个州,TVA要实现对田纳西流域的统一开发管理,没有立法保证是难以想象的。因此,美国国会于1933年通过《田纳西流域管理局法》,对TVA的职能、开发各项自然资源的任务和权力作了明确规定,如TVA有权为开发流域自然资源而征用流域内土地,并以联邦政府机构的名义管理;有权在田纳西河干支流上建设水库、大坝、水电站、航运设施等水利工程,以改善航运、供水、发电和控制洪水;有权将各类发电设施联网运行;有权销售电力;有权生产农用肥料,促进农业发展等等。TVA法的这些重要规定,为对田纳西流域包括水资源在内的自然资源的有效开发和统一管理提供了保证。TVA法自1933年颁布后,根据流域开发和管理的变化和需要,

不断进行修改和补充,使凡涉及流域开发和管理的重大举措(如发行债券等)都能得到相应的法律支撑。

2.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TVA被授权依法对田纳西流域自然资源进行统一开发和管理,这一管理职能为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同时这种管理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TVA成立后的一个时期,主要是根据河流梯级开发和综合利用的原则,制定规划,对田纳西河流域水资源集中进行开发。当时的目标是以航运和防洪为主,结合开发水电。至50年代,基本完成了田纳西河流域水资源传统意义上的开发利用,同时对森林资源、野生生物和鱼类资源开展保护工作。60年代后,随着对环境问题的重视,TVA在继续进行综合开发的同时,加强了对流域内自然资源的管理和保护,为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服务。目前,据TVA称,田纳西流域已经在航运、防洪、发电、水质、娱乐和土地利用等6个方面实现了统一开发和管理。

航运方面:田纳西河干流已建成9座梯级船闸,完成了航道渠化整治,通航里程1,050公里,加上支流通航里程共1,240公里。目前该河经俄亥俄河和密西西比河,可以与美国22个州和五大湖相通,每年平均通航船只34,000艘,水运的通航效益每年约4亿美元。

防洪方面:田纳西河干支流上已建成具有防洪库容的水库35座,总防洪库容约145亿立方米,形成了统一有效的水库防洪调度系统,流域防洪标准达到百年一遇。而且田纳西流域是美国最早实施洪泛区管理的,自20世纪50年代起就开始实施洪泛区管理计划。据估算全流域通过工程与非工程相结合的综合防洪减灾措施,每年平均防洪减灾效益约达1.4亿美元。

水力发电方面:TVA在40年代基本完成了流域规划的水电开发,建成水电站30座,总装机容量(包括抽水蓄能)609.3万千瓦。水电成为TVA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正在实施以进一步提高效率和自动化控制水平的水电现代化计划。

水质管理方面:TVA的主要工作是监测流域各水库的水质,发布水库鱼类垂钓的水质,防止水电站尾水排放对生物产生有害影响,并与流域内各机构、社区共同致力于改善水质的活动。而制定其河流的污染防治标准和发放排污许可证则由联邦环境保护局和各有关州负责。20世纪90年代,TVA在田纳西流域进一步实施“净水计划”,旨在为流域内社区和水生生物提供洁净的水。

土地利用和水上游览方面:TVA管理着约1,100平方公里的公共土地,17,600公里长的公共沿岸带,近2,000平方公里水面。TVA根据这些资源所具有的土地开垦、旅游娱乐、野生生物保护、经济开发等不同利用功能的特点,制定相关规定,实施有效的管理,使各类开发利用活动与自然保护相协调。TVA还建立了上百个公共游览区,每年吸引了大量游客。

3.经营上的良性运行机制

TVA作为具有联邦政府机构权力的经营实体,其经营上的良性循环主要依靠三方面的措施来实现:

(1)政府的扶持。联邦政府对TVA开发项目给予拨款。在1960年前,这种拨款基本上是无偿的,仅交纳少量的资金占用费;1961年后,经营项目的拨款要求限额偿还。另外,根据联邦税收法,TVA作为联邦机构,可享有免税待遇,以后改为低税征收。政府的扶持政策对TVA的早期发展有很大作用。

(2)开发电力等赢利项目,为发展积累资金。TVA以开发水电起家,到50年代,电力负荷的需求迅速增长,促使TVA积极建设火电站,继而建设核电和燃气电站,电力生产逐渐成为TVA最大的经营资产。据2001年资料,TVA已拥有48座各类电站,近3,000万千瓦保证容量,是美国最大的公共电力企业。电力赢利为流域自然资源管理提供了资金支持。

(3)发行债券,面向社会筹措资金。TVA自1960年开始在国内发行债券,为发展电力筹措资金。1995年开始在国际市场发行债券,TVA对债券的成功运作,促进了其电力生产的发展,也使电力生产经营逐渐成为TVA的经济支柱。

TVA从早期的政府扶持,到20世纪60年代发行债券发展电力,逐步走上了经营管理良性运行的道路。电力赢利的持续增长,支持了包括水资源在内的流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和管理。此外,TVA在不断按期归还联邦政府拨款的同时,自身的资产总值也在不断增长。TVA的这种以电力经营为主、“以电养水”的运营方式看起来好像是“不务正业”,实际上这正是特定条件下的一种适宜的发展模式,对流域水资源管理是有利的。

4.管理体制

TVA成立时,美国总统罗斯福向国会提出,TVA应成为既享有政府权力、同时又具有私人企业的灵活性和主动性的机构,据此,TVA被确定为联邦一级机构。

TVA的管理由具有政府权力的机构——TVA董事会和具有咨询性质的机构——地区资源管理理事会来实施。董事会由三人组成,行使TVA的一切权力,成员由总统提名,经国会通过后任命,直接向总统和国会负责,这一领导体制一直延续至今。目前,董事会下设一个由15名高级管理人员组成的“执行委员会”,委员会的各成员分别主管某一方面的业务。

TVA的内设机构由董事会自主设置,这些内设机构曾根据业务需要进行过多次调整。如前期根据自然资源综合开发的需要,设置有农业、工程建设、自然资源开发保护等方面的机构,以后根据发展电力的需要,又增设了电力建设和经营等方面的机构。

“地区资源管理理事会”是根据《TVA法》和《联邦咨询委员会法》建立的,目的是促进地方参与流域管理。该理事会可对TVA的流域自然资源管理提供咨询性意见。目前,理事会约有20名成员,包括流域内7个州的州长指派的代表,TVA电力系统配电商的代表,防洪、航运、游览和环境等受益方的代表,地方社区的代表,理事会成员的构成体现了较广泛的代表性。“执行委员会”中主管河流系统调度和环境的执行副主席被指定为联邦政府的代表参加理事会。理事会每届任期2年,每年至少举行两次会议。对TVA的建议,理事会通过投票获多数即可予以确认,同时,也尊重少数的意见,他们的意见也被转达给TVA。每次会议的议程提前公告,并正规记录在案。公众可以列席会议。

“地区资源管理理事会”虽然是咨询性质的,但从其成员构成的权威性和代表性,以及严谨的工作制度来看,它是一个有效和重要的机构,为TVA与流域内各地区提供了交流协商渠道,促进流域内地区的公众积极参与流域管理。这种咨询机制对TVA的行政决策起到了重要的参考和补充作用,有利于改进管理,也符合现代流域管理公众参与和协商的发展趋势。

5.流域管理促进了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TVA成立之初的宗旨是促进地区发展和繁荣,近70年的实践表明,TVA实现了这一目标。TVA对流域水资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开发和管理,除水资源综合开发带来的各方面的效益外,TVA电力系统为流域内800万居民提供了廉价的电力;在农业方面,TVA建有全国最大的肥料研究中心,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增施肥料,改良土壤,使农业单产比上世纪30年代提高两倍多;TVA设立经济开发贷款基金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1995年以来,共提供金额约1.1亿美元,创造新的投资额达30亿美元。TVA在水利、电力、农业、林业、化肥等方面的综合开发和经营,以及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为田纳西流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极大地促进了田纳西流域整体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改变

了该地区贫穷落后的面貌,使其成为美国比较富裕、经济充满活力的地区。

TVA还积极参与并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流域内社区的长期发展。它提出的“优质社区计划”,旨在对其电网服务范围内的社区,通过帮助其制定规划发展目标、行动计划、建立工作机构和提高领导水平,以及促进持续发展,来提高社区的长期经济竞争能力。

C. 俄罗斯联邦自然资源部

2004年3月9日,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签署了第325号俄罗斯联邦总统令,任命特鲁涅夫·尤里·彼特洛维奇为俄罗斯联邦自然资源部部长。2004年4月15日第345号关于自然资源部机关机构的自然资源部命令,决定成立新的自然资源部机关。

1.自然资源部及其机构的职能

根据俄罗斯联邦政府2004年3月9日“关于联邦执行权力机关的系统和机构”的第314号决议,俄罗斯联邦政府规定俄罗斯政府规定俄罗斯联邦自然资源部的主要职能是:

1)俄罗斯联邦自然资源部是联邦执行权力机关,履行在矿产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安全保障领域制定国家政策和规范法律调节的职能。

2)俄罗斯联邦自然资源部对其所属生态和自然资源利用领域联邦监察局、联邦水资源局、联邦林业局和国家矿产资源储备联邦管理局的活动进行协调和监督。

3)俄罗斯联邦自然资源部依据并执行《宪法》、俄罗斯联邦宪法法律、联邦法律、俄罗斯联邦总统和联邦政府命令,制定并向俄罗斯联邦政府提交联邦宪法法律、联邦法律和联邦总统就以下问题的命令草案:

地质研究,合理利用和保护矿产资源;

利用、保护森林资源和森林的再生产;

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利用水体和综合用途的水利系统、防护性及其他性质的水工设施(行船水工设施除外),并保障安全;

生物界及其生存环境的保护、运用及再生;

特别保护的自然区;

保护大气;

生产和生活废料的处置(放射性废料除外)。

完善自然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经济机制。

2.自然资源部下属国家局的机构设置

自然资源下设4个国家局,其中与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有密切关系的为下述两个局。

3.国家矿产资源储备联邦管理局

国家矿产资源储备联邦管理局的主要职能如下:

1)组织矿物原料基地再生产及合理利用工作;

2)在俄罗斯联邦国土及大陆架进行矿产资源地质研究;

3)管理联邦和地方的矿产资源地质信息资料局,以及关于矿产资源利用问题的数据库;

4)在权限范围内管理矿产资源利用方面的联邦财产,其中包括管理国家矿产资源储备;

5)按照法律、俄罗斯联邦总统令和政府令规定的范围和程序,在为保障执行联邦国家权力机关职能必需的方面,履行联邦财产所有者的权利,其中包括交给联邦统一企业、国有企业、国家机关、部门下属局的财产;

6)管理国家矿床和矿化点登记簿,管理矿产资源、提交开采和使用的矿产资源区块及同采矿无关的矿产资源地段的地质研究工作的国家登记,对其进行国家注册,管理国家矿产资源储量平衡表,实行矿产资源状况的动态监测;

7)按规定程序提交矿产资源利用权;

8)共同进行以下工作有关的国家劳务:按规定程序进行矿产和矿产资源地段的地质经济评估和价值评估;矿产储量、关于提交利用的矿产资源地段的地质信息和经济信息的国家评审,进行矿产资源地质研究工作的设计预算书的国家评审。

4.国家生态和自然资源利用领域联邦监察局

国家生态和自然资源利用领域联邦监察局的主要职能如下:

1)矿产资源地质研究、合理利用和保护国家监督;

2)林业资源的利用、保护、防护及森林再生的国家监督;

3)水体利用和保护的国家监督;

4)在职权范围内对生物界的保护、利用和再生产及其生存环境的国家监督;

5)在职权范围内对属于狩猎目标的生物、特别自然保护区的水中生物资源方面俄罗斯联邦法律的遵守情况进行监察;

6)在职权范围内对联邦意义的特别自然保护区的组织和运行方面的国家监督;

7)环境保护领域的国家监督(联邦生态监督);

8)生产和生活废料周转及跨国放置废料方面的监督;

9)在职权范围内对大气保护的国家监督;

10)对臭氧破坏物的生产和需求进行监督;

11)对许可证要求和许可证条件及技术文件要求遵守情况监督;

12)在职权范围内对水工设施的状况和使用进行检查和监督;

13)对危险废料周转领域工作发放许可证;

14)组织并进行国家生态鉴定;

15)在本局职权范围内发放并注销许可证,尤其是以下活动的许可证:

向环境废弃、排放污染物,以及对环境的有害物理作用;

放置、埋藏、转移、储存、销毁和利用工业废料及其他危险废料;

跨国放置废料;

对俄罗斯联邦红皮书中包括的野兽种类的行动;

从俄罗斯联邦运入古生物标本、矿物标本和动物标本;

经过俄罗斯联邦国境转运有毒物质,以及联合国关于反毒品和精神麻醉品非法流转公约第Ⅰ条和第Ⅱ条指明的物质。

5.俄罗斯联邦自然资源部的地方机关

(1)联邦区级

俄罗斯联邦自然资源部在全国7个联邦区设有分支机构,每个联邦区设有自然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领域国家监督和远景发展司作为自然资源部的派出机构,也向总统直接领导的联邦区特派员负责。它下设5个分局,职能与联邦级相同,并负责与周边联邦区之间的资源调剂,在执行法规上起上下衔接的关键作用。

联邦区自然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领域国家监督和远景发展司的职能为:组织矿产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领域的国家监督;在特别重要的含油气区和矿区组织综合性矿产资源地质研究和矿物原料基地再生产;矿产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领域的综合———分析保障和信息保障;向联邦州境内活动的自然资源部的所有地方机关施加作用并协调行动,同俄罗斯联邦总统派驻各大区全权代表协调行动;在各州设有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局或总局,它们是自然资源部的地方机关,在俄罗斯联邦主体境内的规定地区行使自然资源研究、利用、再生产和保护并保障生态安全的国家管理职能,也负责周边联邦区之间的资源调剂。

俄罗斯联邦总统向联邦各大区派驻自然资源研究、利用、再生产和保护、自然环境保护和生态安全保障方面的全权代表,副部长为同全权代表的协调人,并制定协同工作计划,规定联络计划。

(2)联邦主体级

自然资源部在各联邦主体设有自然资源管理机构。

俄罗斯联邦自然资源部2002年2月26日89号命令还规定,某些联邦主体中有2~3个自然资源部地方机关,为优化管理机构,赋予其中一个地方机关以协调职能,该机关设立中心会计处,必要时可设立其他中心机构。

D. 自然资源管理

自然资源管理(NRM)G是通过对森林和牧场、农林业、畜牧业和水资源的管理,采取动物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和保护沿海生态环境所做的一系列措施,以保护和改善土壤、水质、空气、矿产、森林、渔业和动植物等自然资源。认识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的价值、了解自然资源保护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是保证妇女及儿童生存权益的关键。

鉴于各章节的内在联系,阅读本章节时应紧密结合“粮食安全和生计”章节。

专栏4.5 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2005年,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MEA)”项目正式提出生态系统服务G的概念及定义,并将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归纳为四大类:供给功能,如提供粮食和饮用水;调节功能,如调节气候和控制疾病;支持功能,如维持生存环境中的养分循环和作物授粉;文化功能,如满足人类精神需求和提供娱乐休闲场所。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体现在:净化污水、调节河流流量和地下水水位、防病控虫害、帮助植物授粉和维持土壤肥力及保证人类健康等方面。

目前,人类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认知还不充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经济市场、政府决策和土地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因此,生态系统及其所提供的服务功能都在退化

资料来源:①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2005.Ecosystems and Human Well being:A Framework for Assessment.Available at:http://www.maweb.org/documents/document.48.aspx.pdf.

②Ecosystem Services Project.‘What are ecosystem services’.[online]Available at:http://www.ecosystemservicesproject.org/html/overview/index.htm.

关键问题

保护、维持和改善自然资源状态对世界生态系统意义重大,可持续的自然资源管理方法对发挥生态系统为不同性别的人群和儿童提供发展所需的服务功能也至关重要。只有健康的地球才能满足人类基本的生存需求(如水、食物和住所),并帮助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由于人类盲目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经济的快速增长可能会考虑粮食安全,但通常会忽略对环境的保护,自然环境退化或惨遭破坏的例子不胜枚举。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印度尼西亚原始森林的砍伐G,取而代之的是种植商业油棕榈,此举为跨国公司赚取了巨额财富,但长久以来依赖森林资源生存的原住居民却被迫搬迁,猩猩的自然栖息地也遭到了破坏。单一种植制度造成土壤和土地环境的恶化也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由于气候变化给生态系统带来的影响日益突出(专栏4.6),当下保护、恢复和改善全球的自然环境迫在眉睫。灾害G和自然资源管理之间关系复杂,灾害与环境恶化相互作用,影响逐渐加剧。良好的自然资源管理不仅能帮助生态系统适应气候变化,还会减缓气候灾害带来的严重影响,同时可以大幅度减少碳排放。

许多案例都表明,合理的自然资源管理方式能够降低气候灾害的风险,兼顾友好的环境和生态效益。在越南,种植和保护12000公顷红树林的成本约为100万美元,但减少了每年约730万美元的海堤维护成本46

专栏4.6 自然资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气候变化和灾害之间的关系

脆弱的自然资源管理

树木砍伐引起水土流失

森林砍伐和农田土壤侵蚀造成的河道淤积引发洪水

降雨增加和土壤侵蚀引起农田退化

工业用水量的增加引发农业干旱

持久性土壤退化引起农业干旱,降低土壤的保水力和持水量

种植种类单一破坏了生物多样性

社会发展(如城市空气和水污染)给生态系统带来巨大压力

灾害及其影响

强风或强降水毁坏庄稼,冲蚀表层土壤

洪水和土壤的过度饱和造成植被损失

森林大火夺走野生动物的生命,毁灭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大量设置临时定居点(如难民营等)使自然资源(森林、水)退化

气候变化的影响

温度升高破坏珊瑚礁及鱼类的栖息地和繁殖场所

海平面上升导致海水入侵,污染淡水水源

温度升高、生境破坏和海温升高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包括大规模的物种灭绝

温度升高和年降雨量减少加速了森林和草原的荒漠化进程

海平面上升淹没沿岸城市和农田

自然环境面对的问题主要来自气候变化、环境退化、经济增长和人口过多等压力,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土地和土壤:肥沃的土壤是生态环境自然演变的结果,健康的生态系统可以维持较好的森林质量、植被覆盖、土壤肥力和生物多样性G。过去40年,风蚀和水蚀导致世界上30%的耕地退化。约60%受侵蚀的土壤流入河流、小溪和湖泊,堵塞水道,容易引发洪水或导致河流受到化肥和农药污染47。人类的粮食生产依赖于耕地,因此,可持续的土地资源管理至关重要48

森林:草原、湿地和森林直接为数十亿贫困妇女和儿童提供物质资源,包括木材、薪柴、纤维、药品和食品。受砍伐、大型水坝修建、采矿和工业发展的影响,森林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破坏,并继续以极快的速度退化,人类毁林的速度达到每年1300万公顷49

水:由于过度开发和利用,水资源成了世界上最紧缺的自然资源之一。到2030年,全球47%的人口将生活在缺水地区;到2050年,全球水资源缺口将达到50%50。气候变化已经加剧了水资源的变化(如更多的洪水和干旱),这一情况将随着温度的升高继续恶化。

渔业:受到过度捕捞及近海、海洋和淡水生态系统和生境51退化的影响,世界上约75%的海洋鱼类已被过度开发和利用52。在人类破坏或自然干扰(如不利的气候条件、污染和疾病暴发)下,过度开发严重影响了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渔业的恢复能力也受到严重损害53,海水温度的上升将进一步加剧海水酸化,因此,渔业资源将承受更大的压力。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是一个渐进的不易觉察的过程。一些科学家估计,栖息地的破坏导致地球上每天约有一百个物种灭绝,同时有超过1/4的物种在未来40年内面临消失的可能54。保护生物多样性(如自然土地、淡水和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及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非常重要,因为它不仅在全球碳循环和适应气候变化中起到关键作用,并且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福祉,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生态服务。

专栏4.7 有效的自然资源管理范例

可持续的水资源管理:对江河流域、土壤含水层、冲积平原及其附近生长的植被进行监测和管理,以起到含蓄水源、调节洪水的作用。

恢复和改善沿海生境:红树林可以有效抵抗风暴潮、海水入侵和沿岸侵蚀。

管理草地和牧场:采取适当的措施促进牧草生长,提高牧区对干旱和洪水的恢复力,恢复牧区的生产力,促进草地和牧区的可持续发展。

建立多样化的农业生态系统:维持当地原有作物和牲畜的生物多样性及保持农业景观的多样化,可以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有助于当地在气候变化条件下保证粮食安全。

灌木林地和森林的战略管理:控制森林火灾的发生频率和过火面积。

建立有效的保护区管理体系:确保保护区能继续发挥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提高生态系统的气候变化恢复力。

保护和恢复林地:减少水土流失,便于林地发挥调蓄功能。

保持农业生物多样性:为农作物和牲畜适应气候变化提供特定的基因库。

农民管理的自然资源再生利用方法:选择性地保留和修剪本地乔木和灌木树枝,以增加作物产量、饲料产量及退化旱地的薪柴数量(此方法在西非国家尤其成功)。

基于社区的森林管理制度:在官方授权下,制定规范的基于社区的森林管理计划,促进非速生林的可持续生产力。森林管理为当地提供了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保护了森林冠层的完整性及生物多样性,利于森林生态系统发挥调节小气候的功能,同时增加碳捕获量。

综合灾害风险管理与气候变化适应的10项原则在自然资源管理领域的应用指南

案例分析:胡波地区以社区为基础的自然资源再生项目55

项目实施地:埃塞俄比亚

项目实施方:世界宣明会

在高海拔的埃塞俄比亚胡波地区,当地的森林生态系统已经发生严重退化,土壤侵蚀也十分严重,经常遭遇持续性干旱,而且交通不便,山路崎岖。为了解决贫困、饥饿和不断增长的农业用地需求等问题,当地居民对森林资源进行了过度开采,而这些毁林行为已经威胁到当地的地下水安全,导致地下水水位和储量降低。气候变化可能会加剧该地区对自然灾害的脆弱性和贫困状况56。当地气候变化的特点之一是降水强度的加强,而强降水将会引发水土流失,同时增加持续干旱的风险,而当地居民的生计严重依赖于农业,频发的干旱和洪涝将影响当地居民的家庭收入和财富积累,使百姓陷入贫困,并对未来的美好生活失去信心。

2005年,世界宣明会开始采用移栽外来活树体的方法开展自然资源的再生项目,这种方法可以促进项目区的持续发展,与清洁发展机制(CDM)等新的资金支持方式一样,同属于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在京都议定书框架下制定的清洁发展机制允许造林和再造林项目,将森林固碳量或吸收量进行交易,把森林固碳量折算成二氧化碳当量,并以此获得等额的碳信用。

经过两年的努力,世界宣明会与胡波地区的各级机构(联邦、区域、地区和区级政府机构,后来都成为项目的推动者和执行者)不断沟通,设计项目的执行方案,最终形成了基于社区的自然资源再生项目方案,该项目成为埃塞俄比亚首个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LULUCF)的清洁发展机制碳交易项目。由于注重保护森林和生计之间的联系,该项目通过植被恢复实现了减缓气候变化和减少贫困的双重效益。

该项目采用了世界宣明会开发的农民管理的自然资源再生利用(FMNR)G方法,旨在提高社区的恢复力,恢复和改善当地的自然环境,体现了“无害”原则。该项目利用外来活树体代替传统种植苗木的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效益更高。作为该方法的补充,育苗圃每年培育超过45万株的苗木,以恢复无树木残留的次生森林裸地。为丰富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该项目选择了多个本地树种,共恢复森林2728公顷,森林作为一个“碳汇”既减缓了气候变化,又提高了环境、社会和经济对未来气候变化的恢复力。在农民管理的自然资源再生利用方法的实施过程中,工作人员向原住居民普及了森林所有权和管理权及更复杂的可持续生产系统的相关知识,促进了当地的适应能力建设。

参与项目的原住居民以村为单位形成了7个小组,负责再生森林的管理和保护,由世界宣明会的工作人员负责向小组成员提供技术和能力G建设培训。项目工作人员在培训碳交易等方面的知识上也做了很多尝试,用图表配以媒体播放等方式生动解释了碳汇的含义,帮助原住居民了解固碳和碳汇的基本概念,并解答他们的疑问。

在坚持促进系统性的参与和改变,遵循“无害”原则的基础上,这个项目必将取得减少贫困和提高自然资源管理系统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的长期效益。项目进行一年后,当地森林植被迅速更新。四年后,以前因用作木材、薪柴和饲料而遭砍伐出现退化的2728公顷森林通过可持续管理得到有效恢复。预计未来30年,这些森林将固定大气中超过87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碳,这不仅利于减缓气候变化,并为当地农村合作组织提供了新的收入来源。

社区主导的森林恢复可持续管理给当地带来诸多好处:①森林植被的恢复增加了木材的供应量,可以提高林产品的品种和产量,包括蜂蜜、药品、纤维制品、水果和野生动物,提高了居民的收入;②新的土地管理方法促进了饲草的生长,为牲畜提供了充足的饲料,同时草料切割和销售也成了新的收入来源;③造林和再造林减少了土地退化和土壤侵蚀。

工具和资源

更多的信息和链接,请参见工具和资源第134页。

E. 自然资源管理机构的历史沿革

俄罗斯自然资源管理体制变迁的历史过程,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即前苏联计划经济时期(1917年10月~1991年12月)和俄罗斯市场经济时期(1992年至今)。

前苏联计划经济时期自然资源管理体制的最大特点是,国家是国土资源工作运行和调控的惟一主体。行政命令决定国土资源工作的方向、任务、方法及人财物力资源的供应。前苏联地质部曾拥有60万人的地质队伍。当时的体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曾为前苏联的辉煌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需求的不断变化,它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所以,从20世纪50年代一直到解体之前其国土资源管理各部门都在不断进行改革,但只是进行了一些局部的和小规模的调整。

苏联解体后,1992年12月在前苏联地质部基础上组建了俄罗斯联邦地质和地下资源利用委员会。该委员会是俄联邦政府对地下资源地质研究和矿物原料基地再生产实行国家管理的部门间机构。该委员会的职能主要是实行政府对地矿工作的宏观管理,如制定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国家政策,建立健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法律体系,制定矿物原料基地发展规划,负责矿业权管理和矿产资源开发监督管理,负责基础性和公益性地质调查研究工作,提供信息服务等。在政府行政工作方面,该委员会一方面特别重视地矿立法工作,制定并颁布了“地下资源法”及与其配套的法规条例,颁发了政府管理地矿工作的部委职能的法令,颁布了有关地矿工作的行动准则,另一方面特别重视基础地质工作和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开展了新一轮中、大比例尺区调工作;决定全部保留28个研究机构和已有的设计机构、试验机构,对这些机构不实行私有化,经费由国家划拨。

与此同时,注意在基层调整产业结构,将队伍规模减少三分之一到一半,按企业的性质和任务,将企业划分为不实行私有化和股份制的企业(主要包括该委员会直属的从事公益性、基础性、专门性地质工作的地质企业,约占15%)和有条件实行私有化和股份制的企业(主要包括为地勘工作提供物质和生活保障的企业,约占5%),实行私有化和股份制的主要是直接从事地勘工作的企业,这些企业脱离该委员会领导,成为地勘市场的主体。

1992年,俄罗斯领土、陆架和世界大洋水域的地勘工作由不同部门的单位进行,其费用通过俄罗斯联邦地质和地下资源利用委员会由国家预算资金提供。约78%的工作量由移交给该委员会的前苏联地质部的企业进行,16.2%的工作量由俄罗斯燃料动力部的企业完成,1.2%的工作量由俄罗斯金刚石金公司进行,其余为其他部门及一些零散单位的工作量。上述工作量72%集中在俄罗斯最北面的地区及其毗邻地区,其中盛产油气的秋明州占34%。大量的投资用于油气勘探(68%)。地勘工作约70%的工作量用于保证已建采矿设施对矿物原料的需求,其余工作量用于研究尚未开发的新区,包括陆架和世界大洋水域。当时俄罗斯地勘部门拥有约450个地勘大队,从事各类地勘工作的人员共有38.1万人,其中约有11万名专业人员。

1996年8月14日,俄罗斯联邦总统发布1177号关于联邦政府机构的总统令,决定在已撤销的俄罗斯联邦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部、俄罗斯联邦地质和地下资源利用委员会、俄罗斯联邦水利委员会基础上成立俄罗斯联邦自然资源部。2000年6月,俄罗斯政府又决定将联邦国家环保局和国家林业局,以及所属的地方机构并入联邦自然资源部系统。俄罗斯政府这一重大举措的目的是强化国家对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更好地适应经济可持续发展对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对自然环境利用和保护,以及对生态安全的要求,俄罗斯的资源管理是从分散趋向统一。

1996年,俄罗斯地质部门系统中共有约410个单位,其中160个为国营企业,人员总数约21万,几年中流失的是最活跃和最有工作能力的人员。国营企业数量占39%,人员占43%,只完成约20%的工作量。地勘工作的中央拨款和联邦预算拨款由1991年的99.6%减至1995年的22%。

根据2000年5月17日俄罗斯联邦发布的867号《关于俄罗斯联邦国家权力机关》的俄罗斯联邦总统令,及2000年7月6日495号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俄罗斯联邦自然资源部问题》的决议,自然资源部进行了改组。改组后的自然资源部下设4个国家局:水资源利用和恢复局、林业资源利用和恢复局、地质和地下资源利用局、环境保护和生态安全局。2001年又设立环境保护局。国家局主要是业务归口管理局,而不是独立自成体系的局。只有联邦自然资源部是对外独立的整体。

这一任自然资源部部长为阿尔秋霍夫·维塔里·格里高里耶维奇。设三位第一副部长:卡拉嘎诺夫.В.В.(主管自然资源部国家地质局),罗帕金.В.Н.和罗舒普金.В.П.(主管自然资源部国家林业局)。设10位副部长:格鲁莫夫.И.Ф.(主管自然资源部国家水文局),捷尔卡奇.А.И.,卡塔耶娃.Е.Г.,奇基姆.A.С.,奥索金娜.И.Е.,波沃洛茨基.А.И.,萨多夫尼克.П.В.,埃恩格尔斯伯格.В.К.,扬科夫.К.В.,雅卡文科.М.Е.(主管自然资源部国家环境保护局)。

自然资源部设立几个委员会:科技委员会,部长直属社会生态委员会,部属国家局委员会,部长直属咨询鉴定委员会,部属社会工作全部门委员会,部属生态教育委员会。

这时的俄罗斯联邦自然资源部总编制为811人(不包括工勤人员)。

俄罗斯联邦原来由89个联邦主体组成。2000年,普京刚刚正式就任总统,就于2000年5月13日签署总统令,将俄罗斯联邦各共和国、边疆区和州按地域原则联合成7个联邦区,使联邦中央与联邦主体之间增加了一层管理监督机构。各联邦区设总统全权代表一名,以保证总统实施宪法赋予他的权力、提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工作效率和更好地监督其决议的执行情况。这7个联邦区是:中部联邦区(莫斯科),辖18个主体;西北联邦区(圣彼得堡),辖11个主体;北高加索联邦区(顿河畔罗斯托夫),辖13个主体;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下诺夫格洛德),辖15个主体;乌拉尔联邦区(叶卡捷林堡),辖6个主体;西伯利亚联邦区(新西伯利亚),辖16个主体;远东联邦区(哈巴罗夫斯克),辖10个主体。7个联邦区与7大军区一致。联邦区控制军、警、内务、安全、财政(不含预算)、资源等权力部门。

俄罗斯联邦自然资源部原本实行联邦与州、边区、自治共和国等89个主体的两级管理,从2000年开始,随着国家增设7个联邦区的中间层次,自然资源部也形成三级管理。俄罗斯联邦总统向联邦各大区派驻全权代表,几位副部长作为同全权代表的协调人,并制定协同工作计划,规定联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