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大城市医疗实力排名,看看哪个城市医疗资源最丰富
中国医疗资源排名前4的城市就是京津沪+广州,重庆成都南京武汉沈阳等和京津沪穗由较大差距,深圳更是不如省会,从深圳居民就医都要到广州就可以看出来,北京天津上海的医院里除了京津沪的居民还有好多操外地口音的人群,广州是整个华南就医的中心。
2. 北京和上海哪个城市医疗水平高
北京,上海医疗水平应该是各有千秋。重点是找对医院和找对医生。上海是世界第二大城市。医疗资源也是很不错的,医生思维先进,接受新鲜事物比较快,新的技术和理念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北京是中国首都。医疗资源更加集中。比如北京着名的301。应该是集中了国内顶尖医学高手。相对来说,技术更加全面,更加权威,专业。看你所在城市离哪个城市更近就近准治还比较方便
3. 北京资源知多少
北京资源知多少
“计划经济时代的早期格局没有打破,国家高度垄断的情况下,导致北京的资源高度聚集,成为一个‘城市黑洞’。北京资源和其他城市相比,某些领域不是多和少的问题,而是有与无的问题。”
●张恒 王晓 方澍晨 / 文
每一天都有人从外地来到北京。
在过去的十年里,北京增加了472.9万外来常住人口,平均每天增加1296人。这在北京增加人口中占了四分之三,使北京的常住人口总数达到2114.8万?人。
这让北京的政府官员感到头疼。上世纪80年代初的目标是“把北京市到2000年的人口规模控制在1000万人左右”,但几年后,1988年北京市总人口已达1000万。北京目前执行的2004版人口规划要求到2020年将常住人口控制在1800万,但这一数字在2010年就被突破。
北京市副市长陈刚说,按照目前这个速度发展,意味着10年后的北京,需增加近500平方公里的土地;要建住房1.3亿平方米;要增加交通出行550万人次;每年要增加6亿立方米水;天然气需要增加50亿立方米;每天增加垃圾6000吨;要增加中学167所,增加小学208所。
到目前为止,没有有效的办法阻止这些外地人的脚步。靠户籍?没有用,最近四年,进京落户指标都没有超过1万。
为什么要去北京?
这倒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因为北京有其他地方没有的东西。
爱电影去北京
这个春节,有约900万人离开北京又回到了北京,这里面大部分是外地人。
为什么不呆在自己故乡,却要去大城市打拼?这在春节期间成了热点话题。缘起知乎(一个网络问答社区)上的一个问答,一位署名“王远成”的网友用很长的文字,回溯了自己2008年只身到上海打拼,直到2013年因为母亲患病返回家乡的过程。文中关于大城市与家乡三线城市的对比,激起无数人的共鸣,一时传遍网络。
“如果不来北京,我和电影之间的距离永远无法缩短到现在的距离。我也永远不知道我可以在梦想的道路上走这么远。”2月6日(大年初七)下午,张小北刚刚结束四五个小时的编剧写作,看到这组问答,在知乎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除了编剧,张小北还是一家预告片工作室的创始人之一。短短两年时间,这家工作室从两三个人发展到二十多人,2013年一共给40多部国产片做过预告片和制作特辑,其中包括郭敬明的《小时代》。“中国电影这两年随着整体市场的发展,工业化程度的进步,越来越多全新的岗位正在被创造出来,而且这些全新的岗位基本上都集中在北京。”张小北说,预告片这个行业2011年之前是没有的,对于公司员工来说,如果不是在北京便没有机会争取到这个岗位。
1997年,张小北由北京广播学院毕业之后回到家乡安徽合肥,做了一名电视台记者,2002年再次北上。因为在合肥,当时只有两个电影院三块银幕,“想看电影的话除了买盗版碟几乎没别的办法”。
爱电影的人只能来北京。“浙江横店是个很大的拍摄基地,很多群众演员聚集在那里,但如果你想真正成为演员,或者想成为一个明星,还是要来北京。尤其是电影行业,最上游资源的最关键环节都在北京,你在这里的时间成本是最低的,机会相对来说是最大的。”张小北历数道,“从剧作、制作、投资,到电影的营销、宣传、发行,不管你想从电影行业哪个环节进入电影行业,在北京都是机会最多的。”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3)》,2012年北京生产了故事片243部,占全国27.2%;电视剧98部,占全国19.4%。而在上海交大发布的2013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指数报告中,北京以指数值82.75占据榜首,远远高于第二名广东省的48.52。2009年,上海曾与北京同居第一梯队,但从2010年起至今,上海排名下滑,与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等省组成了第二梯队。绝大多数西部地区得分均低于20分,排到了12名之后。
北京病人
北京还是一座病人的城市。2012年整整一年,9974家卫生机构接待了1.85亿人次的门诊,比内蒙古、吉林两省门诊人数的总和还要多。
这座城市聚集了全国最顶级的医院,协和、301、儿童医院、积水潭……等等,同时也吸引了全国最多的病人。一个患儿由父母带着来到北京大学妇幼门诊,周四下午去挂周五仅有五个的专家号,放号前,仅仅因为一个人插队,就前功尽弃。一个14元的专家号,在号贩子手里被炒到了上百甚至上千元。
王航的妻子怀孕了,为了检查,他要凌晨五点去排号。好容易等到上班放号,却被告知该医生当天停诊。这位专业学医并在互联网企业工作过的年轻人,由此想到能否借由互联网做一些事情。“上学时我们就知道,大量的专家集中在北京。”王航说,“北京是首都,长久以来学术水平高,北京的院校和项目更容易得到支持。而医学上的人才也更愿意留在北京,这样积累下来,北京的医疗资源就越积累越多。”
最终,他和几个朋友一起创办了“好大夫在线”,患者可查询到全国3000多家医院的诊疗信息并在线预约门诊,专家可以在线解答释疑,并进行医疗知识科普。网站收录的医院中,北京地区的占总数的5%,在30万的医生库里,北京占了10%,但是从患者咨询的问题中,有30%是北京的专家回复的。王航说,“从网站上回答问题的情况看,能够处理重大疾病,尤其是疑难杂症的医生中,北京的医生更多,也更有发言权。”
但是“好大夫在线”解决不了医疗资源紧张的问题,张妍放弃那些技术精湛的三甲医院了,她更偏好高端私立医院。大多数时候,钱总是能解决问题的。
金钱永不眠
张妍是天津人,英国某名校毕业后,为了离父母近些,放弃了上海、香港和新加坡的机会,进入北京一家外资投资公司工作,地点在北京CBD。
这里是北京外企最为集中的区域,在三万多家企业中,世界500强就有两百多家。70家跨国公司的地区总部设在张妍周边的区域,这占到北京的七成。2012年,北京的外商投资企业有两万六千多家,同为直辖市的天津的数量不到北京的一半。
北京平均每天的企业生产总值接近50亿元,其中有6.95亿元是包括张妍在内的30万金融行业从业者制造出来的。不过北京金融业的重镇不在CBD,而在金融街——被长安街、阜成门内大街、太平桥大街、南礼士路四条街道围起来的近150万平方米的区域,是北京乃至全国金融资源最集中的地方。
2012年4月13日,中国北京金融街,一个店员装扮成财神爷在派发优惠券(IC / 图)
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在这里办公,三分之一的全国商业性银行和60%的保险集团把总部设在此处,每天有10万人到1400多家金融机构里上班——这些金融机构的资产规模已经超过了65万亿元,占全国比例接近一半。
这里是寸土寸金之地。美国的房地产及资本管理公司仲量联行发布报告称,全球最贵的办公地点中,金融街排名第三,仅次于伦敦圣詹姆斯与香港中环。但就这样,大量的企业还在想办法进驻这里,千合资本的老总王亚伟就正在作此打算。
现在这家公司的办公地点位于北京海淀区北京国际大厦,距离金融街8公里,若交通顺畅,半小时即达。但对王亚伟来说,这仍太远了。这位被业界称为“中国股神”的大佬,感觉现在与行业交流太少,也难以忍受距离监管层较远——在他看来,这会一定程度影响自己信息的获取。
在这块弹丸之地,一天有上百亿的资金流进流出,一年政府能从这里收走2482.8亿元的税收。靠着这个金融大户,西城区也一跃成为北京税收最多的区域。2012年,西城区的税收总额为3074.2亿元,而内蒙古自治区一年的税收才2746.8亿元,安徽省一年税收3065.1亿元也不过和西城区相当。
中关村帝国
2013年12月,金融街上的决策者们对比特币支付下达了管制令,这令创业者李林大为紧张。
一年前,他刚刚在上地创办了一家比特币交易网站火币网,准备在这个行业大展身手,现在央行的政策很可能掐断自己的活路。焦虑之中,他听说央行支付与清算司司长是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的兼职教授,便很快通过清华大学联系到了这位司长。在向司长打听政策导向后,李林得出结论“未必那么悲观”。考虑到银监会还没作出类似限制,他们找到了几家银行,建立了用银行汇款充值的渠道。正是在那以后,火币网一跃成为国内交易量最大的比特币交易平台。人们愿意留在北京,一个原因是在这里常常能找到你需要的人。
李林是湖南衡阳人,曾在甲骨文公司工作两年,辞职出来后就一头扎进中关村的创业圈。这里原本也是一条范围有限的街道,以卖电子产品为主。现在,这里光上市公司就有了224家,包括人们熟悉的腾讯、网络、谷歌、微软、联想等巨头。
早先的区域,早已经容纳不下政府和企业扩张的胃口,中关村开始在北京各个区县开疆拓土,在西城、朝阳、昌平、通州、密云、延庆……几乎所有北京区县,都有了“中关村”的名头。2012年,国务院批复中关村的区域范围达到了十六个园区。
在这个庞大如联邦帝国一般的园区里,聚集了中国最为密集的科教、智力人才。超过1.5万名像李林一样的创业者,在民居里挥汗如雨、在写字楼里通宵熬夜。还有几个年轻人曾在中关村街头漫无目的逢人便问对方是否愿意在网上把钱借给别人,他们打算做一个互联网理财产品,但收集了200份调查,只有三四个人愿意,不过没关系,做起来再说。而另一个80后,则半开玩笑地说,自己的愿望是五年内满足员工的所有愿望——女员工想结婚,男员工希望管理一个全是女孩的团队……各式各样的创业者,在3W咖啡、车库咖啡等创业者最喜欢的聚集地相遇、交流、碰撞。最终,在中关村里创造了6000家企业。
全国各个城市都在用同样的方式、甚至给出更大的力度扶持创业者,但许多怀抱梦想的年轻人、希望最后再搏一搏的中年人,似乎除了中关村谁都不认。中关村官方不无炫耀地对外宣称,每年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投资案例,有三分之一出自中关村。
当李林需要为公司招人时,相对容易就找到合适的。“北京叫得上名的互联网大公司有几十个,人才流动大。” 这位年轻的老板设想过,如果在杭州或者深圳,他就只能高薪从阿里巴巴、腾讯去挖人了。“保持行业交流也非常有必要”,最浓的氛围就在这里,李林说,“上海那些同行每月都要固定来北京几次。”
学术与政治
中关村的势力范围内,有41所高校坐落其间,不乏北大、清华这类名校。李林就常去这些学校参加关于比特币的学术讨论。
教育,是这座城市最为优质的资源。北京有89所普通高校,这个的数字在全国范围内并无优势,但这些学校中有23所211院校——而在李林的老家湖南,只有4所。全国仅有的39所985高校中,8所在北京,而湖南只有3所。
虽然在同时位列211和985名单的中山大学已经做到了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院长的职位,但任剑涛仍然决定离职北上。2009年起,他进入人民大学担任政治学系的教授。
“当时也有上海的院校找我,”任剑涛说,自己之所以选择北京,一是看重其专业内部的竞争和优势,“北京聚集着更多优秀的人才,学术交流的平台更高。二是社会反响。北京集中着优秀的报刊和新媒体,我们的研究成果可以更快得到关注和传播。三是权力反应。我们的研究更易引起中央和部委关注,我们也更容易成为中央领导的‘座上宾’。”这位以政治本身为研究对象的学者,以前在广州的感觉是,再怎么努力,也不过是在学术圈子里引起关注,“在中央看来,你就是一个地方机构。现在就不一样了。北京的优势是摆在桌面上的‘权力优势’” 。
北京资源知多少(2)
中国统计局的数据,显然支持任剑涛的判断。2012年国家项目的课题数共有79343项,而北京的研究机构就承担了48100个国家项目的课题——这些课题经费支出达到455亿元,几乎是全国课题经费总支出1078亿元的一半。即便不考虑钱的问题,查资料在北京也要方便很多。单计算北京市公共图书馆藏书量,北京人均拥有图书数量为1.01本,很多沿海发达省份与此差距并不大,但加上国家图书馆的藏书后,北京的人均数量则达到了2.69本。
唯一的长安街
北京的道路总里程5万多公里,其中有38公里极为特殊。2010年,它决定再向西延长6.46公里,就迅速吸引来了1350亿元的投资项目。它是长安街,它被定位为“中央主要领导机关所在地”,大部分中央机关都在这条街?上。
冯楚军是北京公意智库咨询中心的研究员, 1987年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研究生毕业之后,进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现在开始做起了长安街的生意。“我之前在一些中央部委有不少关系,以前的同事和同学有在体制内的,有先天的管道能够服务于中央部委。”冯楚军说,他们后来承接了发改委、住建部等中央部委的许多课题。
而这些经历转而又成为冯楚军他们拓展业务的资本,“我们现在做的大量课题是地方政府的……因为中国社会是自上而下的,地方上会认为‘北京的和尚好念经’。由于我们给中央部委做过咨询的经历, 也比较容易引起地方政府的信任。”在中国,与长安街发生联系,意味着一种不言而喻的认证。
而对北京来说,长安街则是上述一切的源头。“计划经济时代的早期格局没有打破,国家高度垄断的情况下,导致北京的资源高度聚集,成为一个‘城市黑洞’。北京资源和其他城市相比,某些领域不是多和少的问题,而是有与无的问题,于是很多人只能在有与无之间做出痛苦的抉择。”任剑涛说,北京之于自己,不是认同关系,而是交易关系,这几年,每到放假,自己就会马上回到广州。
但只要有资源,离开的人就会回来。还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即便有的人既不知道北京是否需要他,也不知道北京能给他什么,你也不能说这是盲目的选择。
现在去知乎上打开前面提到的那条问答,不知道什么原因,“王远成”删掉了那条感动过很多人的回复,目前点赞最多是“柏邦妮”的回复,她也讲述了一个很长很长的自己的北京故事,结尾说:
“为什么我们忍受北京,无论如何,不忍离去?我想,因为这座城市,给了我们最珍贵的东西——可能性。当然,很多时候,可能仅仅是可能,这正是残酷之处。我永远记得,每年都有那么几个瞬间,我走出地铁站,觉得这是一座希望之城。”
本文刊发于《Vista看天下》269期特稿
4. 山东省内哪个城市的医疗最发达
其实在山东省内所有城市都有比较不错的医院存在,尤其是烟台、青岛、济南、淄博、潍坊、泰安等城市都是有着几个三甲医院的存在,但是在山东省内城市中,如果在本市最好的医院没办法医治在去北京或者上海之前,一般都会选择去省会济南的医院碰碰运气,济南的省立医院、齐鲁医院等都是医疗技术水平很高的医院。
如果济南的省立医院、齐鲁医院都无法治疗的疑难杂症,那么除非是别的医院有某一个项目是国内权威,否则去了别的医院基本上也和在济南差不多,当然这里不是在介绍医院,只是从对比的角度去举个例子。济南是全省内三级医院数量最多的医院,比之省内经济第一的青岛医院数量还要多,这源于济南的地理位置。
翻开地图我们就可以发现,济南成为省会是有原因的,别看济南身处中西部内陆,但是济南周边的城市非常多,德州、滨州、淄博、泰安、聊城、济宁等城市都环绕在济南周边,所以济南汇集的人口数量众多,随之医疗体系也更为发达。因为这些城市离济南比较近,所以别看济南的医院数量多,但每天都是人满为患。
另外济南的医疗水平继承了原来山东医科大学,也就是现在的山东大学医学院的医疗水平,山东大学在山东省内绝对是第一院校,所以医学院水平也是省内最好的。
如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一起探讨。
山东目前医疗最强的是济南,这没什么可质疑的,每个省份的医疗中心都在省会,这和经济无关。何况济南的齐鲁医院是全国排名前五的水平,仅此一点就另省内其他城市难以望其项背。济南的医疗水平和三甲医院数量至少现在还是全省的No.1。
其次是经济龙头青岛,通过上图能够看出,青岛虽然三甲医院比济南少了8所,但是医疗床位数量并没差多少。此外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历史 悠久,有着百年 历史 ,虽不及齐鲁医院强大,但是在非省会城市当中排名全国第二,仅次于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力也不容小觑。同时因为青岛是副省级城市,资源配比仅次于省会,而且经济实力雄厚、人口众多。因此近些年来在医疗领域的发展突飞猛进,引进齐鲁医院之后,又引入华西医院,其中华西发声要以总院规格打造青岛分院,加上青医附院以及市立医院的扩容,青岛的医疗水平比十年前有了质的飞越,与济南的差距越来越小。
山东省16地市级,每个地市级的医疗都是不错的。县级以上都有三甲医院,三甲中医院,两到三家不止,作为全国经济排名第三的大省,医疗还是挺靠前的。
山东省的大学医学院,本科医学院,就有7所不等,山东大学医学院,青岛大学医学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潍坊医学院,滨州医学院,济宁医学院等,每所医学院都有附属医院,在山东地市级,起到带头作用。
要说山东哪个城市医疗最发达,那就是济南,山东最好的医院是,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省立医院,这两家医院都是山东知名医院,在国内排名也是靠前的。
山东省的医疗条件好的城市是济南市,济南市人民医院(中、西医)有千佛山医院、省立医院、齐鲁医院,还有各区的医院。所以,最发达的医院当属省府济南市。
当然是山东省会济南的医疗资源最发达,这是毋庸置疑的。一句话,山东人看病治病就得来济南。
因为济南是省会,省级最优质的医疗资源基本都集中在了济南。比如山东最强的是两大医院,齐鲁医院和省立医院都设在济南。
齐鲁医院属于山东大学系统, 历史 悠久,在全国名气都很大,有很多绝活儿。比如,前段时间福建有个孩子误喝了百草枯,福建的医生都推荐抓紧去济南的齐鲁医院治疗去,当时家长带着病号是连夜从福建往济南赶,最后孩子在齐鲁医院治疗好了,这也充分说明,齐鲁医院在全国的影响力。
当然,因为齐鲁医院的名气大,每天去看病的病号太多了,经常得排长队,而且济南文化西路齐鲁医院附近很拥堵,不好停车。再就是可能真是艺高人脾气都大,齐鲁医院对病患的态度不太好,显得架子大。
而省立医院属于省卫生系统里最强的医院吧,名医也很多,各种疑难杂症都能治,不过也是看病得排队,要住个院都得等病床。
除了这两大医院,济南还有不少不错的三甲医院,比如齐鲁医院的兄弟医院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千佛山医院;属于济南市卫生系统的济南中心医院;还有原来的济南军区医院,实力也是相当强。当然还有不少专科医院也挺强,像肿瘤医院、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啊,都是病号特别多的医院。
此外,济南还有一批民营医院,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看看山东台齐鲁台的医疗广告就可以知道,具体医疗水平如何,咱就不知道了。反正听说,进去那些医院就得稀里糊涂交很多钱。不过现在只要进到医院里头,也都是稀里糊涂交很多钱的。
青岛的医院也挺多,但总体水平应该不如济南的这些医院。青岛最有名的医院应该是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其余还有很多市一级的医院,感觉也就是济南市中心医院的水平,最多也就是千佛山医院的水平。齐鲁医院在青岛有个分院,但好像招的也是青岛当地的医生,水平也一般。
烟台的医院当属毓璜顶医院,据说还不错。其余地市,济宁的医院水平很高,有那么两家济宁的医院水平不亚于青岛的那些医院,甚至济宁人去济南看病时,济南医院的医生都得问一句为什么不在济宁看病呢。
总之,省会有省会的优势,在山东,看病治病还是得来济南。
山东医疗最发达的是青岛,好多人一提青岛医院就感觉青医,中心医院和市立与海慈,其实大多数人不清楚青岛海疗空疗的医生力量最雄厚,包括国家宇航员体检中心都在青岛,青岛还有一个401医院(现在已改名)都属于部队编制,也对外看病,因为是部队编制历年来从来不会进入地方的什么评比名单,二疗和401这两家综合实力与医疗条件不是青医与山医能比较的,而且青岛人如有疑难杂症,从来不会去济南看病,只会北上进京或南下上海,这是事实。
您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山东省内医疗发达的当然是省会济南了,一些在国家能数得着的大医院都在济南,你比如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这是比较知名的,今年抗疫也是出了力的,再就是山东省立医院、山东肿瘤医院、齐鲁医院等等这些都是在全国都比较出名的。我感觉有些军区的医院也是比较好的,山东学医的也比较多,再加上山东又是考研大省,医疗资源非常不错,也有比较知名的医生。青岛也有很多好医院,有齐鲁医院青岛分院、青医附院、市立医院、海慈医院、中心医院等等。在我们泰安也有中心医院、解放军九六零医院、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等等好的医院,医疗发展我感觉现在都比较均衡了,有的医生也需要去乡镇坐诊,去社区卫生站坐诊,就是为了解决人民看病难得问题。相信,在将来,山东作为老大哥,医疗条件一定会越来越好。
山东医疗条件最好的城市是省会济南。
济南的三甲医院是省内最多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省立医都是百年以上的老字号三甲医院,综合实力排名全国位列前60强。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综合排名挤进全国前25,两院综合实力排名在省内一直排名前三。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神经外科、普通外科、心血管内科等为特色科室,山东省立医院内分泌科、耳鼻喉科、重症医学科等为特色科室,两所医院年就诊人次均突破400万人次。
此外还有山东中医医院、千佛山医院、济南儿童医院等一批知名三甲医院,济南儿童医院也是省内最大的儿童医院。
医疗条件再好也不如有一个 健康 的身体, 健康 才是每个人最大的财富。
山东省内医院当属济南了。齐鲁医院,省立医院,千佛山医院,省中医,省肿瘤医院,济南中心医院,原济南军区总院,济南儿童医院等等,这些医院在全省是属于高级别的![耶][耶][耶]
山东省内医疗最发达当然济南第一!山大齐鲁医院附属医院、省立医院、千佛山医院……
5. 中国哪个城市的医疗最好
中国医疗条件按照三级甲等医院的数量排名,其中最好的是:北京 上海 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