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除了课堂学习外,学校怎样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在学校读书汲取课本的知识固然是学习的一部分,提高学习成绩并不是在学校的唯一目的。在学校学习学生更多的是需要带着汲取知识的思想去学习。因此,除了学习课本知识之外,学生还需要学习许多其他的知识,这样才能够在他们的成长路上奠定更广泛的知识基础。然而,想要汲取更多的学习知识资源,而且还要对应到每一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的知识水平 ,并不能说让小学生去参透一些比较难懂的知识和道理,这就需要一个好的学习途径。泰安校区在丰富孩子们额外学习资源方面做得非常成功,他们采用了365托管管家该平台上有各种各样的科普小知识,还有一些专门锻炼孩子们思维方式的小游戏和一些名师讲堂视频课程。孩子们在学校学完课内的知识之后回到家,除了能够完成家庭作业之外,还能够登录该平台去看一些名师讲堂的视频,去感受不同老师讲课的风采,还能够通过科普知识了解各个领域的一些小问题,可以大大的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㈡ 学校有哪些课外资源可以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
(1)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社会现实问题,具有较强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情感。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当代中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民族尊严感,绝大部分学生对祖国都抱着一种正确的情感和态度,能热爱的祖国,对社会热情关注。其表现为:①作为一名中国人,有96%的同学感到骄傲和自豪;②有95%的同学认为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最基本的责任;③对中国发展社会主义的前景的看法中,充满信心的占96%;④对当前台湾当权者大搞“台独”,92%的同学非常关注,并且认为一个中国的原则不容挑衅;只有12%的学生认为“知道此事,但没什么想法”。调查结果还显示,中学生对社会现实问题特别是社会热点问题是较为敏感的,而且他们对社会热点表现出的关注倾向也是与他们自身的生存环境密切相关的。比如,在回答“你认为目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是什么”时,在给出的3项备选答案中,选择“提高国民素质、节约社会资源”的最多,占87%;其次为“台湾问题”,占81%;再次为“教育体制改革”,占79%,“腐败问题”占67%;“择业就业问题”占59%。在“假如有外敌入侵或有人分裂国家,需要大批青年应征入伍时”这一问题上,有93%的学生选择积极主动应征入伍。
(2)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调查中,大多数学生都重视个人社会价值的体现,能摆正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92%的学生选择“为国家的利益,集体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的利益”,44%的学生选择“权衡利弊,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在对“您认为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这一问题的看法时,95%的同学选择“诚实守信”、78%的同学选择“待人真诚,善良宽容”、66%的同学选择“自尊自强”。在问到:“看到有人做出损害学校或中国人形象的事,你会怎么做”时,79%的学生选择“主动上前劝阻”,56%的学生选择“视情形而定,能劝阻的就劝阻”,只有2%的学生选择“与我无关,视而不见”。在对自己的信仰问题上,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做出正确的认识,如在入团或入党的问题上有79%的学生认为是积极上进。在社会公德意识上大多数学生反映出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如在买东西时,如果售货员多找了钱,91%的学生选择“主动退还”,在拥挤的公交车上,遇见老人、孩子或孕妇时84%的学生会马上起身让座。在学习方面, 76%的学生在学习上具有较强的主动性,当他意识到自己在某方面比不上别人时,选择“佩服他,并努力赶上”; 71%的学生选择“发展自己的特长,在其他方面超越他”。在课余生活方面,大多数学生能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并对这些活动产生了极大关注和热情,如对“青年志愿者行动”的看法上,89%认为很好;对班级组织的联欢会、运动会等活动,92%的学生选择“积极主动参与活动”。
(3)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和法制意识显着增强
调查显示,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合作意识明显增强,从他们身上可以清楚地感受到时代精神的变迁。在他们回答“将来你选择职业的标准可能是什么”时,有87%的人认同的是“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能否发挥个人特长”,有61%的人认同“职业将来的发展前景”,有79%的人认同“工资福利待遇和工作条件”。在回答“在生活中,如果你遇到很大的挫折和困难,你的态度是什么”时,选择“相信自己,征服困难”的人占了78%。另外,从他们对学习态度的认同中,也可以折射出这种主体意识的增强。在回答“你的学习态度主要是什么”这个问题时,78%的被调查者认同“有选择地学习和吸取老师和同学的知识”,83%的人认同“根据自身特点,攻已之长,补已之短”。
至于合作意识,在问到“对班级举办的联欢会、运动会等活动,你会怎么做”时,有89%的人选择的是“积极主动参与活动”。 在问到“当你和别人发生矛盾时,你会如何处理”,有76%的被调查者表示要“沟通交流,化解矛盾”,有46%的被调查者表示要“宽容、忍让他”。在问到“老师与你商量,将你的座位调到学习较差的同学旁边,你会怎么想”时,有77%的学生选择的是“欣然接受”,表明大多数学生的心胸是开阔的。
与此同时,他们还表现出较强的法制意识。当问到“在上下学途中,当穿越马路遇到红灯“时,有89%的学生选择“严格遵守交通法”。
(4) 人际交往能力逐渐增强
在人际交往中能较好的处理老师、父母、同学之间关系。如在问到“当老师教导你怎样做人与父母教导不一致时,你的选择是什么”时,有75%的被调查者表示 “谁对就听谁的”;在问到“在街上遇到曾经教过你的老师,你会怎样做”时, 有82%的被调查者表示 “主动问好”;在问到“你与父母交流吗?” 有67%的被调查者表示 “主动交流”,有59%的被调查者表示 “视情况而定”;在问到“每天进出家门时,你会怎么做”, 有89%的被调查者表示 “主动和父母打招呼”。在对待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态度上,有69%的学生认为“应当继承,并由成人发扬光大”,另外有67%的学生选择“努力了解,从我做起”。在网络普及的今天,大多数的学生能较好的利用网络抵制不良内容的诱惑;在学生对德育工作的态度和要求上,66%的学生认为对其影响较大的是“先进人物的事迹”,81%的认为老师的言传身教对自己的影响较大一些,47%的学生则认为是“思想政治课”对自己的影响较大一些。
㈢ 学校给我们提供了什么资源,对人生发展有什么影响
教育资源,就业资源和人际资源。
1、教学资源好的大学,在资金投入、资源配备方面比一般的大学要好的得多。主要自国家的投入,企业的赞助、优秀校友的捐赠等。因为有资金的保障,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投入得多,也会集中精力为培养人才作努力。很多一流的大学,从不盲目扩招,既保证了资源的配备,又保证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在好的大学,和一群同样优秀的人在一起,良好的氛围和环境,思想的碰撞、相互间的启发,为你的后续学习和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
2、就业资源。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他们上大学都是为了找到一个更好的工作。好的企业都会在好一点的大学去招聘,而且对于好一点的大学的学生,他们的工资也会相应的更高一点儿。也就是说,对于好的大学,它所提供的就业资源是更好的。同样的专业,你考上一个一般一点的本科院校和考上一个985级别的大学,肯定985院校给你提供的就业机会更多一点,而且薪资待遇也会相应的更高一点。所以说考上一个好点的大学还是很有必要的。
3、人际资源。身边的人有两种,一个是学校的导师,一个是身边的同学。你永远无法想象导师在所擅长领域的影响力;你远不知道你身边的同学以后会有多牛。就拿一个学术性的东西来说吧,特别是许多场合都用得到的技术性项目,一个导师都是有圈子的,无论是你想深造还是去好的就业。只要关系到位,这些都是一般院校无法比拟的。而同学更是资源,有很多时候就是别人的随便帮衬一把,对于自家来说就是天恩再造,无论是生活还是事业上都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