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电商怎么赚取流量
对于电商而言,广义上的流量指展现曝光量,可以理解为看到商品的买家数量;狭义上的流量指点击量,也就是对商品链接进行点击的数量,可以将其细化为UV和PV。
对于依托平台的卖家而言,流量主要分为站内和站外两种。以亚马逊平台为例,站内流量主要来自搜索流量,排名,广告,deals活动等,而站外流量更多靠社交媒体推广和搜索引擎优化。想要最大化获取流量,就要从各个角度去优化店铺及链接,最终通过完成商品交易变现;
对于本身就做平台或网站的卖家,流量主要靠搜索引擎优化,社交媒体裂变,外链等方式。在一段时间的累积之后,获取一批稳定可靠的核心用户,进行重点维护,再考虑通过销售商品或服务,提取佣金或广告费等方式完成变现。
不论是依托平台还是自己做平台,电商变现的公式是不变的,即:
销售额=流量*转化率*客单价
当然,不同来源的流量代表了不同的买家属性,在流量逐渐稀缺的今天,变现时也要考虑到他们的需求,进行更加精细化的操作。
最后,本人新书《亚马逊跨境电商运营实战-揭开畅销品与A9算法的秘密》已经上线,我也会在今后持续为大家提供亚马逊运营方面的干货,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1. 产品思维vs流量思维
创业有两种比较重要的思维方式:
产品思维:做一个产品出来,把产品做到极致,用产品去赢得市场赢得用户。
流量思维:先抓机会先搞流量,把流量搞到手再说。有流量就有用户,你只要卖给他们合适的东西,你总能赚到钱。
这两种思维方式没有什么绝对的优劣,各有各的优点和缺点。
/ 产品思维的优势与劣势 /
产品思维的好处就是它的想象空间很大,天花板很高。如果你能做出一个特别牛通的产品,你就有可能做成一家非常伟大的公司。
但劣势是,做产品的风险同样很大。这是因为产品研发生产本身就是一个挺烧钱的事了。而且,好的产品没有那么容易做出来。
大家看到市场上面靠产品成功的案例非常多,这实则是一种幸存者偏差。
在做产品这件事上,多数创业者都会高估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做出来肯定会比同行的强很多,但往往真做出来后反响很一般。这是因为之前的产品已经有了多年的积累,有了稳定的客户群、口碑、品牌知名度、用户使用习惯等等,这就成了很多创业者创业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们再退一步说,即便你能做出一个牛通的产品,产品思维这种创业模式也很难走。你需要做市场、去融资,整个过程都在烧钱,对创业者综合能力的要求很高。
产品思维算是互联网创投圈惯用的一种打法。
他们会强调赛道、强调趋势、强调把产品做到极致、强调你的产品要有用户粘性才行,当然也会强调创业者本身的融资能力。
/ 流量思维的优势与劣势 /
另外一种思维方式就是流量型思维。
与之对应的,基本上是做网赚的这个圈子。
流量高手特别热衷于捕捉各种流量红利的机会,他们往往不太看重赛道、产品。甚至很多流行打法都不需要产品,而且他们也不太会去融资。
一方面,做流量本身已经比较赚钱了,不太需要融资。另一方面,他们做的生意想象空间不是特别大,真要融资也可能融不到。
所以,这个圈子里闷声发财的人比较多。有些人不开公司,一个人单打独斗,一个月也能有个几十万的收入。
但这个类型的生意也有着显着的缺点。
首先它非常机会主义,行情来了就能赚这么一波,但下一波在哪里没人知道,所以这种生意的天花板就不是特别高了。
而且在流量高手眼中,只有流量、没有用户,由于没法获得很高的用户粘性,也做不出一家有品牌的公司来。
和创投圈相对,网赚圈的流量高手聚在一起,只会关注搞流量的方法、成本、机会,还有怎么把流量去变现。
/ 两种思维需要融会贯通 /
虽然我们说做创投圈和网赚圈这两拨人,都是通过互联网在赚钱,但非常有意思的一个事是,这两个圈子交集特别少。
他们相互并不了解、也不认识,可能还会觉得对方圈子的人比较傻通。
创投圈看网赚圈,觉得这是一些搞投机、薅羊毛的一群人。网赚圈看创投圈,觉得这群人很傻,放着好好的钱不赚,光烧钱。
根本原因是这两个圈子的人的思维模式完全不一样。在比较低的层面上,他们的思维方式是不能兼容的。
从产品上说,创投圈的人很看重产品,但是在网赚这个圈子里,有时候做的越好甚至就越不需要产品。
比如说,我在搞软件出海的那几年,那时候最牛通的流量高手在卖一种叫做减肥秘方的电子书。他们把电子书放到网页上面,忽悠用户他们的减肥方法有多么神奇,让用户掏钱去买这本书。
为什么要卖这个呢?首先减肥适用的人群非常广,其次电子书基本没有什么成本,给用户一个下载链接就行了。
不研发、不进货就能赚钱,这种钱赚的是最舒服的。
因为卖这个东西太省事了,所以当时很多高手都在做这个东西,竞争很激烈,只有竞争不过才会去卖别的东西。
所以说,做流量人往往对产品不是很看重,他甚至于都想卖这种最简单最省事的东西。
除此之外,流量高手不看重产品,也不光光是因为懒,还因为流量思维本身特别看重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