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山西省煤炭资源的逐渐枯竭,产业转型应何去何从
位于我国中部的山西省曾是一个经济大省,由于此地的煤炭资源十分丰富,因此不少煤老板因此而发家致富,山西省的工业水平也达到了辉煌的巅峰。
但是近年来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盛行,加之煤炭资源的逐渐枯竭,能源工业不再是社会的主流产业,若是想要跟上时代法扎你的进程,经济发展的模式亟待转型,山西省现在就处在这样一个漫长的转变时期。
看到山西省GDP的成绩之后,也有不少人是比较担忧的,在未来山西省究竟会用什么样的方式带动城市发展,再次重回经济巅峰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贰’ 新形势下的煤炭行业究竟该如何转型
1. 行业自身进行优化实现良性发展
煤炭行业作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能源,尽管现在已经下滑,但由于我国国情和能源结构的原因,未来的很长时间内还将处于主导地位,所以可以对行业自身进行优化,提升煤炭行业的产业链价值和产品附加值,实现良性发展,如将从前单一的煤炭开采业向煤炭开采、电力、煤化工、建材、新能源、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等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实现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推动煤炭行业与高科技技术的融合发展,从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继续为我国的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 转化成非煤产业的绿色循环行业
绿色循环行业是现在国家高度重视和支持的行业之一,尤其是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发展绿色循环经济成为社会中的重中之重,更明确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此出台了多项鼓励政策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建立健康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而煤炭行业之所以需要转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煤炭资源是不可再生,而且所造成的环境、大气污染严重....根本不适合现在以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若煤炭行业想要获得持续、整体、系统性的成功,就要进行彻底的转变,发展绿色循环行业,将资源循环利用实现最大化的同时,还可以起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譬如建设绿色循环农业示范区,再如建立厕所中的循环经济.......这些都是绿色循环行业中的新型产业。
在这着重介绍一下厕所中的循环经济,它是通过对厕所的改造安装使用纳米免水冲小便器实现的所谓的尿液中的循环经济,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由此可见,未来绿色循环行业是传统行业转型的香饽饽!
3. 向新兴的高科技行业发展
高科技新兴产业是现在以至于未来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的重要阵地,煤炭行业也可以由此转型升级的机遇向高科技行业方向发展,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不过前提是需要有一个领路人或者品牌企业的指引下进行,否则改革之路困难重重!
‘叁’ 现在石油资源、煤炭资源、铀资源都不够用一百年了,用完了怎么办能源还好,很多材料如塑料怎么解决
1.只要能源足够,二氧化碳和水也能够生产出碳氢化合物来(电解水,用H2还原CO2至CO,H2与CO进行费托合成)或者采用人工藻类培养微藻制油之类的;有足够的电,土壤里也能炼出铝和铁,材料绝对不是问题,成问题的是能耗和价格。
2.可再生能源规模还是不小的,尤其是太阳能,其潜力近乎无限(如果可以建到太空去的话)。
3.煤炭数量绝对不止一百年,仅俄罗斯就有通古斯卡和勒拿河两个万亿吨级煤田没有开采,更不用说南极了;而石油在20年前的储量计算是可以用44年,现在这个数字还是45年;非常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储量也很丰富。但是毫无疑问开采能源的成本在上升,开采能源的能耗代价也在上升。
4.通常计算铀资源是即使铀价低于80美元的低成本矿山的储量,只要成本提高,可供开采的铀矿产量会放大很多;另外海水中还有大量铀,其工业化提取的成本并不是特别高;而且现有的铀使用量计算都是不能增殖的反应堆,如果可以使用增殖反应堆,铀和钍的储量足够使用数百年(考虑能源消费增长)。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核电对天然铀的价格很不敏感——主要成本来自核电站建设和退役,铀浓缩和核废物处理上。
5.在一定科技水平上,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人均能耗水平几乎是停滞的,而科技水平取得突破意味着更多的能源,如果不能突破,文明会以马尔萨斯的原则来解决问题,最终文明规模被限制在允许的范畴内,不过那样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了。
‘肆’ 中国煤炭怎么发展将来
今年以来煤炭行业效益继续好转,但业绩出现分化,亏损面近三成,而且存在负债高的问题,降杠杆任重道远,其中一些企业以转产促转型却背上了新包袱。下半年将成立央企煤炭资源优化整合专项基金,地方也有相关规划,兼并重组酝酿新动作。
全国煤炭市场供需基本平衡,产能过剩态势没有改变
全国煤炭市场供需基本平衡,但产能过剩态势没有改变。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煤炭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决策分析报告》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原煤产量17亿吨,同比增长3.9%;煤炭净进口1.44亿吨,同比增长12.6%;初步测算,全国煤炭消费量约18.9亿吨,同比增长3.1%,实现了产需基本平衡。但从产能规模看,目前全国煤矿产能40亿吨/年左右,在建和改扩建煤矿产能约11亿吨/年。其中,已形成生产能力约3亿吨/年,进口2.5亿吨左右,远超全国每年40亿吨左右的煤炭消费量。
煤炭行业规模以上企利润分析
从煤炭企业利润分布看,利润主要集中在前20家企业,多数企业盈利水平低,少数企业仍处于亏损状态,相当一部分企业扭亏尚未脱困,个别企业拖欠职工工资的现象依然存在,拖欠社保基金、税费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年前5月4462个规模以上煤企中,亏损企业达1176家,约占全部规模以上企业的26.4%。数量增加28个,亏损额上涨5.3%。
而按照证监会行业分类,目前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有25家上市公司,2017年4家发布了上半年业绩预告,平庄能源和郑州煤电预计净利润同比分别下降1119.2%和75%,中煤能源和露天煤业分别增长70%和25%。
煤炭兼并重组或有新动作
今年年初,国家发改委联合12部委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转型升级的意见》要求,将通过兼并重组,实现煤炭企业平均规模明显扩大,上下游产业融合度显着提高,到2020年底,争取在全国形成若干个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亿吨级特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发展和培育一批现代化煤炭企业集团。其中,明确提出推进中央专业煤炭企业重组其他涉煤中央企业所属煤矿,实现专业煤炭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下半年稳步推进煤炭领域中央企业战略性重组,推动国有资本进一步向符合国家战略的重点行业、关键领域和优势企业集中。以拥有优势主业的企业为主导,打造新能源汽车、北斗产业、大型邮轮、工业互联网等协同发展平台,持续推动煤炭等领域资源整合,加快推进煤炭码头等专业化整合。
值得注意的是,下半年还将大力化解过剩产能,成立中央企业煤炭资源优化整合专项基金,探索市朝、专业化重组整合模式,稳步有序推进煤炭资源整合,确保完成化解煤炭过剩产能1265万吨、整合煤炭产能8000万吨年度目标。毋庸置疑,电煤一体化企业的煤炭业务资产是接下来重组整合的重点。
企业负债高,转型难困局待破
在煤炭兼并重组过程中,还面临着债务处置等一系列问题。虽然今年以来煤炭负债率小幅下降,但截至5月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资产负债率仍在66.4%,总额约为3.6万亿元,部分企业资产负债率逼近80%。
供给侧改革促煤价上涨,煤企现金流大幅改善,但煤炭集团有息负债规模不减,偿债能力仍未改善。预计2018年至2020年,上市煤企、煤炭集团待偿债务合计分别为875亿元、5318亿元。
此外,企业的压力还体现在转型难上。部分企业以转产促转型,投资建设了一批非煤产业,但受人才、技术等制约,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据调研,部分企业非煤产业产值虽然占80%以上,但利润仅占20%左右,甚至有的长期亏损;非煤产业规模大、质量不高、效益低的问题突出。
要正确处理好转型与转产的关系,转型是在现有产业基础上的升级;转产是拓展新的产业领域和发展空间,需要创新的思维、人才支撑和项目正确论证,不能走别人走过的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