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管理 » 油气资源指哪些
扩展阅读
白蓝宝和钻石的哪个闪 2025-02-07 19:54:27

油气资源指哪些

发布时间: 2023-07-25 10:35:36

‘壹’ 请介绍一下中国的海洋油气资源

中国近海大陆架面积130多万平方公里,目前已发现7个大型含油气沉积盆地,60多个含油、气构造,已评价证实的油、气田30个,石油资源量8亿多吨,天然气1300多亿立方米。其中,石油储量上亿吨的有绥中36—1(2亿吨),埕岛(1.4亿吨),流花11—1(1.2亿吨),崖城13—1气田储量800—1000亿立方米。按照2008年公布的第三次全国石油资源评价结果,中国海洋石油资源量为246亿吨,占全国石油资源总量的23%;海洋天然气资源量为16万亿立方米,占总量的30%。而当时中国海洋石油探明程度为12%,海洋天然气探明程度为11%,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在上述中国海洋的油气资源中,70%又蕴藏于深海区域。 我国近海三大油气盆地为: 1.渤海油气盆地 渤海油气盆地,面积约8万平方米,是辽河油田、大港油田和胜利油田向渤海的延伸,也是华北盆地新生代沉积中心,沉积厚度达10000米以上。海域内有14个构造带和230多个局部构造,是我国油气资源比较丰富的海域之一。目前,在辽东湾发现了石油地质储量达2亿吨的绥中36–1油田、锦州20–2凝析油气田和锦州9–3等油气田;在渤海中部发现了渤中28–1油田和渤中34–2/4油田。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最近宣布,在渤海湾滩海地区冀东南堡油田共发现4个含油构造,基本落实三级油气地质储量(当量)10.2亿吨。 2.南黄海油气盆地 南黄海油气盆地,面积约为10万平方米,是中、新生代沉积盆地,以新生代沉积为主。它是陆地苏北含油盆地向黄海的延伸,共同构成苏北–南黄海含油盆地。盆地分南、北两个坳陷。北部坳陷面积3.9万平方米,中新生代沉积厚度超过4000米,这里有8个坳陷、5个凸起、9个构造带,具有较好的储油条件。南部坳陷面积2.1万平方米,坳陷内部的中新生厚度一般都超过5000米。初步调查勘探,这个盆地石油地质储量在2亿–3亿吨之间。南海占中国海域总面积的四分之三,石油地质储量大致在230亿吨,被外界称为“第二个波斯湾”。 3.东海油气盆地 东海油气盆地,面积约为46万平方米,是白垩纪–第三纪形成的大型含油气盆地。其中,东海大陆架盆地面积最大,约28.4万平方米。盆地中新生代沉积发育坳陷面积达15万平方米。凹陷内沉积厚度达15000米,中新统厚6000米,并可能存在上第三系和下第三系两套生油岩系。现已发现和固定的局部构造封闭100多个,并在西湖凹陷中发现了3个含油气构造。东海盆地是我国近海已发现的沉积盆地中面积最大、远景最好的盆地,该区的油气储量为40亿–60亿吨。 2008年,中国海域主要勘探区达到25.7万余平方千米,探明储量2102百万桶油当量,其中包括原油1400百万桶油当量。在2102百万桶总量中渤海湾探明储有1065百万桶油当量,占全部探明储量的50.67%;南海西部和南海东部分别储有614百万桶油当量和348百万桶油当量,共占全部探明储量的45.79%。东海探明储有75百万桶油当量,仅占全部探明储量的3.57%。 而在25.7万平方千米的勘探区域中,渤海勘探4.30万平方千米,南海西部勘探7.34万平方千米,南海东部勘探5.54万平方千米,东海勘探8.54万平方千米。从勘探区域和探明储量上比较,显然,渤海湾和南海海域有更为广阔的开发前景。 此外,在渤海湾探明的1065百万桶油当量中,原油占934百万桶。而在南海西部海域探明的614百万桶油当量中,原油只有246百万桶。

‘贰’ 油气资源是不是就是石油和天然气

是的,油气资源都属于国有资源,主要包含石油、天然气,油气也有指汽油柴油煤油的挥发气体状态

‘叁’ 石油、天然气资源分布

3.2.1 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大中型盆地

石油资源的分布相对集中,渤海湾、松辽、塔里木、鄂尔多斯、准噶尔等9个含油气盆地地质资源量大于10亿吨(表3.1),这9个盆地石油远景资源量855.50亿吨,地质资源量641.78亿吨,可采资源量178.60亿吨,分别占陆地和近海的79%、84%、84%。其中,地质资源量大于100.00亿吨的有渤海湾、松辽盆地,地质资源量在50.00亿~100.00亿吨的有塔里木、鄂尔多斯、准噶尔和羌塘盆地,地质资源量在10亿~50亿吨的有珠江口、柴达木和措勤盆地,其他盆地的石油地质资源量小于10亿吨。

表3.1 全国石油资源盆地分布数据表

石油待探明储量主要集中在渤海湾、松辽、塔里木、鄂尔多斯、准噶尔、珠江口、吐哈柴达木7个大中型盆地。渤海湾盆地待探明石油资源最多,为122.11亿吨,其次为塔里木和鄂尔多斯盆地,分别为67.64亿吨和51.56亿吨;以上7个大中型盆地待探明石油地质资源量共计340.02亿吨,占陆地和近海的地质资源量44.0%。渤海湾盆地待探明石油可采资源最多,达28.87亿吨以上,其次是塔里木和松辽盆地,分别为21.65亿吨和17.41亿吨;7个盆地待探明石油可采资源量共计97.41亿吨,占陆地和近海可采资源量的46.0%。

3.2.2 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大型盆地

天然气资源量的分布也相对集中,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柴达木等9个含油气盆地的地质资源量均大于1.00万亿立方米(表3.2),9个盆地天然气远景资源量45.09万亿立方米,地质资源量29.05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18.43万亿立方米,分别占陆地和近海的81%、83%、84%。其中,塔里木和四川盆地的地质资源量大于5.00万亿立方米,鄂尔多斯、东海、柴达木、松辽、莺歌海、琼东南、渤海湾盆地的地质资源量为1.00万~5.00万亿立方米,其他盆地的地质资源量小于1.00万亿立方米。

表3.2 全国天然气资源盆地分布数据表

天然气探明储量主要集中在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东海、柴达木、松辽、莺歌海、琼东南和渤海湾等9大盆地,平均探明程度19.0%。待探明天然气地质资源也主要分布在这9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最多,为7.94万亿立方米,其次为四川和东海盆地,分别为3.81万亿立方米和3.57万亿立方米;9大盆地探明天然气地质资源量共计3.94万亿立方米,占全国探明的54.0%。待探明天然气可采资源塔里木盆地最多,为5.38万亿立方米,其次是四川和东海盆地,分别为2.42万亿立方米和2.43万亿立方米。

3.2.3 石油资源分布深度较天然气浅

从深度上看,石油资源集中分布于浅层、中深层,地质资源量分别为411.00亿吨、198.00亿吨,分别占陆地和近海的54.0%和26.0%,深层和超深层石油资源相对较少。

天然气资源从浅层、中深层、深层至超深层4个深度范围都有分布,这4个深度范围的天然气在陆地和近海的地质资源量依次为8.3万亿立方米、10.2万亿立方米、10.9万亿立方米、5.6万亿立方米,分别占陆地和近海的3.7%、29.1%、31.2%、16.0%。总体上,我国油气资源深度分布具有油浅气深、东浅西深、近海浅远海深的特征。

3.2.4 重油和低渗油占资源的1/3、低渗气占资源的1/4

在品位上,陆地和近海常规石油地质资源量为469.00亿吨,占陆地和近海的61.3%;低渗油地质资源量为216.00亿吨,占陆地和近海的28.2%;重油地质资源量为80.00亿吨,占全国总量的10.5%。

陆地和近海常规天然气地质资源量为27万亿立方米,占总量的76.3%,低渗气地质资源量为8.40万亿立方米,占总量的23.7%。

‘肆’ 油气资源的分级

主要依据地质把握程度、资源的经济价值、资源发现与否、可采性等分类(参见表8-1)。技术可行性角度分不可采部分、最终可采部分;经济可行性角度分经济的、次经济的、不经济的;根据验证程度分验证的、待发现的。非经济部分的矿藏,不管是已验证的还是待发现的,都不算作资源。
已验证的资源是根据地质资料做过估计的矿藏的位置、规模、数量和质量,而且相当一部分经过钻井、测试等技术的直接测定。
经济资源是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以采出而又值得采出的油气。次经济资源是当前由于经济或(和)技术原因不能开采,而今后可能开采的油气。 我国的油气资源分为五级 :推测资源量、潜在资源量、预测储量、控制储量和探明储量。
①推测资源量:在勘探初期,根据区域地质资料,与邻区同类盆地进行类比,结合盆地或凹陷的初步地面地质调查、物探普查或参数井、地化资料估算出的油气资源量。
②潜在资源量:区带勘探阶段,根据地质、物探等资料,对具有含油气远景的各种圈闭逐项类比统计,按照圈闭法预测所得到的资源量为潜在资源量。
③预测储量:圈闭经过预探井钻探获得工业油气流、油气层或油气显示以后,根据区域地质条件的分析和类比,对有利区按照容积法估算的储量,它是评价井钻探方案部署的依据。
④控制储量:圈闭预探发现工业油气流后,在评价钻探过程中钻了少量的评价井后,经过油气藏描述、评价后,所计算的储量。它是进一步评价勘探、编制中长期开发规划的依据。
⑤探明储量:是指在油气田评价勘探阶段完成或基本完成以后,经过油气藏描述、评价,计算出的储量。它是编制油气田开发方案、进行油气田开发建设投资决策、进行开发生产管理的重要依据。
油气资源和储量是一个与地质认识、技术和经济条件有关的变量,油气勘探开发的全过程,是油气资源量不断向储量转化,储量精度逐步提高,不断接近实际的过程。
现场经常提到的地质储量,是指资源量中已经发现的部分,即在原始地层条件下,已发现储层有效孔隙中蕴藏的油气总体积,换算到地面条件下的油气总量。可采储量是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从油气藏中可以采出的油气总量。

‘伍’ 油气资源类型、分布规律分析

国内外已经开展研究的油气资源初步可归纳为以下13种类型,即常规油、重油、低渗油,常规气、低渗气,煤层气、油砂、油页岩,生物气、水溶气,致密砂岩气、页岩气和页岩油等(图3-1,未考虑天然气水合物)。其中常规油、重油、低渗油和常规气、低渗气一般称为常规油气,其余一般称为非常规油气。另外,由于勘探开发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成本的不断下降,致密砂岩气也有常规化的趋势。以上13种油气资源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其中,页岩气、页岩油、煤层气和油页岩主要分布在烃源岩层系内。页岩气、页岩油和煤层气为烃源岩中已经形成的油气但没有运移出烃源岩层系、滞留在其中形成的油气聚集。由于烃源岩中所生成的油气,首先要满足源岩滞留后浓度达到了排烃门限才向外运移,因此,已经发现常规油气的盆地,其源岩层系中必然存在滞留于烃源岩层系中的油气。根据近年来烃源岩生排烃领域的研究结果分析,源岩层系中滞留的油气量是非常巨大的,特别是单层厚度大的烃源岩,其排烃门限较高,源岩滞留油气量更大。但源岩中的滞留油气能否成为资源并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除资源禀赋外,还涉及技术和成本等其他因素。

图3-1 常规、非常规油气资源分布规律/资源潜力及开发现状

油气脱离烃源岩层的束缚后,首先进入到邻近的疏导层中,开始二次运移。由于沉积相变的渐进性,邻近烃源岩层系的疏导层多数为粉砂岩类的致密砂岩层系,油气在其中广泛分布,其中部分地区油气的丰度较高,可以形成面积较大的致密油气聚集。

源岩区的页岩气、页岩油和煤层气、邻近源岩层系的致密油气都为连续型油气聚集,都具有分布广、规模大,但丰度低、难开采的特点,成功开发都需要高技术和低成本的成功结合。

油气经过二次运移,进入构造、地层、岩性等圈闭中,形成常规油气聚集。这些圈闭是油气勘探的主要目标。

在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中,对石油、天然气、煤层气、油砂、油页岩的资源潜力进行了系统评价。页岩气、生物气、水溶气、部分致密砂岩气、页岩油等非常规油气资源没有评价。

以上13种油气资源不仅在赋存状态和成因上有明显差异,在勘探开发程度和地质理论认识上,除常规油气资源外,其余非常规油气资源尚处在探索之中。为此,在能源高度紧张的条件下,加强对各类非常规油气资源的研究,寻找其成藏规律,对增加能源资源供应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