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管理 » 经济学研究的是如何利用稀缺资源
扩展阅读
发帖资源怎么下载 2025-02-07 16:07:30
去狐臭产品哪个好用 2025-02-07 16:07:18

经济学研究的是如何利用稀缺资源

发布时间: 2023-07-28 17:38:07

⑴ 二 经济资源稀缺性原理

          二  经济资源稀缺性原理

上一节讲解了经济人的假设是自私,但经济学不能直接使用主观的私自假设来解释现象,而是要指明在不同的局限条件下这自私的本性是如何支配人作出不同的选择。局限条件有很多,这一讲就先介绍一个很重要的局限条件——稀缺。

    一  经济资源 稀缺性概念

经济资源是指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需要使用的物质和能源,是需要付出代价和劳动的物质统称。

稀缺性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增长性需求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也即指资源的有用性与有限性。

在这个地球上人类并不是孤独的,其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必定要与特定的资源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离开了资源,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无从谈起。小至个人,大到民族、国家,都是如此。人类从太阳和地球那里可以得到满足个体生存以及种族维持的足够的,甚至可以说过剩的能量。但是,人的需求是无限的,增长的,相对于人的需求来说,任何资源都可能是稀缺的。也只有当资源稀缺时,需求物品才需要竞价交换。

经济资源稀缺性是个重要的局限条件,因为如果不稀缺,哪怕人的本性是自私的,也不需要进行选择。想象一下,人们想要的东西应有尽有,无限供给,则人们再怎么自私,鱼与熊掌总能兼得,那还何用煞费苦心思量是否要舍此选彼呢?但正因为物品是稀缺的,得到它就要付出代价,自私就有了精心计算如何以最小代价获得它的用武之地。

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满足这种欲望的物品,有的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而随意取得,称之为自由物品,如阳光和空气;但绝大多数物品是不能自由取用的。因为世界上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是有限的,这种有限是指为获取它必须付出某种代价。而这种需要付出代价的物品,称为“经济资源。。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地球上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欲望与需求无限增长性之间的矛盾,就产生出人类重要社会科学——经济学。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任务就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抉择,以便使用稀缺的或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土地、劳动、资本品如机器、技术知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进行消费。”也就是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二    为什么稀缺

1 人的精力和 科技的发展是有限的。相对于人无穷的欲望和日益增加的人口,经济资源总是无法全部满足,资源是稀缺的。

  从历史上看,稀缺性存在于人类社会的一切时期。无论是落后的原始社会还是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都存在稀缺性。从现实来看,稀缺性存在于各个社会,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存在稀缺性。在我们这个星球上,无论是土地、矿产资源还是劳动资源,甚至像洁净的空气资源也越来越稀缺了。还有地下资源、海底资源、太空资源等。所以稀缺性是人类永恒的问题,只要有人类就会有稀缺性忧虑。

2  经济资源是有质量差别的。即使能够在数量上满足日益增加的欲望,在质量上也是无法满足每个人使用需求不同的差异。。

  如在大学里上课,常常可以看到课室里有很多空着的座位,这是因为课室能容纳的人数大于上课的人数。由于一个学生在同一时间里只可能坐一个位子,因此课室座位的供给相对于学生的需求而言,可以说是无限的。但是,座位真的就不稀缺了吗?那为什么前排的座位坐得比较满,空座基本上都出现在后排呢?对了,因为座位的质量是不同的!前排的座位是优座,后排的座位是劣座。于是,座位的数量虽然多于上课的人数,但优座的数量还是少于上课的人数,也就是优座依然是稀缺的。因为所谓的优劣,没有绝对可言,都是通过比较得出来的。

  三  由稀缺性问题产生的对策

1 选择

稀缺性决定了每一个社会和个人都必须做出选择。人们不能得到所有想要的东西,不得不在有限的资源下做出选择。选择是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在不同可供选择的事件中进行挑选的活动。经济学就是要研究如何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做出最佳选择,亦即资源配置最优化。经济最优化是做出选择的基本原则。

经济学家把选择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生产什么与生产多少。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不能生产人们所需要的所有产品,而必须有所取舍。用黄油与大炮的例子来说,就是生产黄油还是生产大炮;或者生产多少黄油,多少大炮,即在黄油与大炮的各种可能性组合中选择哪一种。

第二,如何生产。是指用什么方法来进行生产。生产方法实际就是如何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组合,是多用资本,少用劳动,用资本密集型方法来生产;还是少用资本,多用劳动,用劳动密集型方法来生产。不同的方法尽管可以达到相同的产量,但经济效率是不相同的。成本也不相同。

第三,为谁生产。是指生产出来的产品和财富如何在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分配。如黄油与大炮按什么原则分配给社会各阶层与各个成员。是按劳动量分配,还是按资本量分配。

稀缺性是人类社会各个时期和各个社会所面临的永恒问题,所以,选择“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也就是人类社会所必须解决的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配置问题。

经济学正是为了解决这三个基本问题而产生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一般认为,经济学就是研究稀缺资源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中进行合理配置的科学。

2.竞争与合作

稀缺不仅导致选择,而且还引发了经济生活中两种重要现象:竞争与合作。

竞争就是争夺对稀缺资源的控制。由于某个人或组织不可能获得所想要的东西,所以,为了得到更多的稀缺资源,就必须与其他人或组织进行竞争。竞争是社会配置稀缺资源,即决定谁得到多少稀缺资源的方式。经济是用竞争的方式来配置稀缺资源的。

竞争是在社会公认的规则之内进行的。经济竞争的关键规则是人们可以拥有他们通过自愿交换而得到的东西。竞争的基础是对自己东西的占有权,以及相互之间的自愿交换。对产权与交易自由的保护是最基本的竞争规则,其他规则都是在此基础之上产生的,正是这些规则调节着人们的竞争行为。

稀缺性不仅引起竞争,而且也引起了合作,因为竞争并不是解决稀缺性的唯一方法,在有些情况下,合作也许比竞争更为有效。合作就是与其他人共同利用稀缺资源、共同工作,以达到一个共同的目的。合作并不能消除稀缺性的存在,它只是解决稀缺性问题的另一种途径。竞争与合作都是解决稀缺性问题的方式,它们之间是密切相关的,竞争本身离不开合作。人们同意参与按某种法律规则和自愿交换原则建立的经济体制就是一种合作。不过,合作并不能消除或代替竞争。几乎所有的合作都意味着在合作之前曾经有过寻求最好合作者而进行的竞争。

竞争与合作是经济活动的基本形式,它们相辅相成,是解决稀缺性的不同方式。也只有我们理解了经济人自私假设和经济稀缺性原理,我们才会在经济学中融会贯通经济学中劳动,市场,价值等基础理论,并在实际生活实践中得以应用。

⑵ 如何理解经济资源的稀缺性

人们要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对各种有待满足的目标进行选择,以便使稀缺资源得到有效率的使用。物品和资源的稀缺性与人类无限欲望的满足之间存在着矛盾,如何有效率的使用社会资源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就成为西方经济学必须研究的课题。

从这个意义上说,资源的稀缺性是西方经济学研究的起点,探索和回答如何在稀缺条件下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就成为西方经济学的根本任务。

西方经济学研究的问题西方经济学研究人与社会如何作出最终抉择,在使用或者不使用货币的情况下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生产性资源,并把产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以供消费之用。它分析改进资源配置形式可能付出的代价和可能产生的收益。

(2)经济学研究的是如何利用稀缺资源扩展阅读:

原因

资源的稀缺性使得社会不得不作出选择

机会成本的概念当具有多种用途的稀缺资源使经济主体需要选择时,选择会带来成本,选择的成本我们称为机会成本,当把一定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另一各产品的数量就是机会成本,它是作出一次决策时所放弃的其他可供选择的最好用途。

经济问题的解决与机会成本的关系经济问题的解决被归结为如何使得选择的机会成本达到最低。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含义在既定的资源之下所能生产商品的最大产量的组合,就是生产可能性线生产可能性曲线与资源稀缺性之间的关系生产可能性曲线反映了资源稀缺性的特征。

1、经济学的定义

西方经济学的定义西方经济学研究人与社会如何使用稀缺的生产性资源,生产出有价值的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西方经济学包含的最基本的思想资源是稀缺的社会必须以有效率的方式使用它。

2、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西方经济学研究的三个基本问题生产什么以及生产多少。生产电视还是生产电脑、生产大炮还是生产黄油(希特勒的选择是:宁要大炮不要黄油);生产多少台电视机、多少台电脑,用多少资源生产大炮,用多少资源生产黄油。

怎样生产,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生产这么多的产量与劳务,与生产方式,技术水平直接有关。为谁生产。生产出来的产量和劳务用什么样方式分配到社会的各个成员中,即怎样分配。

3、资源的使用效率及其变动

西方经济学除了上述的三个基本问题外,还研究以下三方面的内容:社会稀缺的资源是否得到充分使用。社会资源总量的变动。货币的稳定性。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资源的稀缺性

⑶ 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资源配置。
因为资源配置是社会再生产始终面临的问题,资源配置的效率决定了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效率。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都必须面对资源的稀缺性,对资源作出选择,回答资源配置的方式和方向。

(3)经济学研究的是如何利用稀缺资源扩展阅读:
一、经济学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各个阶段的各种经济活动及其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和发展规律的学科。经济学的核心思想是物质稀缺和资源的有效利用,可以分为两个主要分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经济学起源于以色诺芬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希腊早期经济学。经过亚当_斯密、马克思、凯恩斯等经济学家的发展,经济学衍生出进化证券、行为经济学等交叉学科。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受到国家和人民的重视,理论体系和应用不断完善和发展。

二、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物品和劳务,并将它们在不同的人中间进行分配。 《博弈圣经》中讲到:经济学是输赢与均衡在公共空间里的概念。
《国富论》之后的100年,自由主义经济繁荣的背后渐渐显露出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必然和社会财富分布不均、贫富悬殊的弊端。德国人卡尔_马克思认为一个国家的经济的代表是其劳动力,而自由资本主义经济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为目的。马克思在其1867年出版的《资本论》中提出“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和“剩余价值”等理论,认为资本主义发展中的阶级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三、经济学主要进行三点考虑:_资源的稀缺性是经济学分析的前提;_选择行为是经济学分析的对象;_资源的有效配置是经济学分析的中心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