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管理 » 濒危中药材如何保护资源
扩展阅读
长春哪里能买到韩国产品 2025-04-16 16:18:49
pvz钻石用来干什么好 2025-04-16 16:17:59

濒危中药材如何保护资源

发布时间: 2023-07-31 17:37:39

⑴ 中药资源保护法规有哪些

药资源保护管理措施
1)更新观念,加强保护中药资源的宣传
目前,“药用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错误观念仍然困扰着许多人,极大地影响着药材生产和中药资源的保护管理工作。因此,要利用各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工作, 宣传保护中药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的积极作用,以及破坏资源的严重后果,强调保护野 生药用动、植物资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加强中药资源保护管理的法制建设
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中药资源保护管理法规,健全执行中药资源保护任务的组织机构,培养一支较高水平的中药资源保护和研究的科技队伍,是搞好中药资源保护管理工 作的可靠保证,目前,中国中药资源的第一部法规《条例》已经颁布,中药资源保护与管理有了法律依据。各地应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和领导,逐步完善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的地方法规和实施细则,并付诸实施,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切实保障中药资源保护工作的正常开展。
建立健全执行中药资源保护法规的组织机构,承担协调、监督、管理职责,并在中药经营系统中设立相应的执行监督机构,与其它部门的资源保护机构相互配合,共同做好资源保护工作。
充实中药资源保护机构的工作人员和研究人员,加强技术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技术水平,在保护、管理以及科研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国家要有专项资金,保障中药资源保护管理工作正常进行。
3)建立中药资源保护、试验研究基地
应在中国有代表性地区建立国家级大型药用植物(动物)种质基因库和野转家种、引种栽培研究试验基地,以及相应的中药资源综合保护区。收集、保存并运用现代技术研究药用种质基因,同国内外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和多学科交流,促进中药资源保护工作的发展。例如,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资源种类丰富,高原特有种和民族药种类较多,应开展种类收集和研究;新疆等荒漠区以收集保存沙生药用动、植物种为主,并开展沙生动、植物的药用研究,推广沙生药用植物的栽培技术,逐步绿化荒漠,扩大药源;东北地区以收集中国寒冷动、植物种质为主,并加以引种驯化。低山、丘陵、盆地和平原区为中国药材集中产区和人工栽培适宜的地区,在广泛收集野生药材种质的同时,应特别注重收集人工栽培变异种和人工栽培品系的种质基因。野转家种家养试验,应注重研究合理的采猎手段和优质、高产技术,并及时推广。
4)中药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协调发展
中药资源保护的目的在于合理开发利用,只有在实际工作中,把中药资源保护与中药材生产开发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达到目的。目前,各自然保护区,动、植物园、树木园等与资源利用部门的协作关系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尽管国家一再强调合理利用资源,但是,资源开发与资源保护仍然长期脱节,使得保护与利用的矛盾不断加剧,受破坏的资源种类仍在不断增多,影响了资源的合理利用,所以,各类型保护区、种质基因库、引种驯化基地和中药材生产收购部门应进一步配套协作,加强资源的补给,平衡资源的产出与投入;要研究野转家种的技术和恢复资源的方法;收集野生种质和人工培育的优质品种,并妥善保存,为科研提供材料,为生产提供优质种源。
5)确定中药资源物种濒危程度的标准
目前,对于药用植(动)物的濒危程度的标准还处在定性评价阶段。1992年第17卷第2期。(中国中药杂志)刊登了“药用植物稀有濒危程度评价标准的讨论”一文,从药用价值、分类学意义、分布及生态环境要求、野生资源量、野生资源减少速率、栽培状况、保护现状、综合性开发现状等8个方面对药用植物进行了较全面详细地评价,评出药用植物的濒危种,渐危种、受威胁渐稀种类。在此基础上根据中药资源的状况和人为的影响,对中国珍稀濒危药用植(动)物加以调查和评价,编制《中国珍稀濒危药用植(动)物名录》,作为保护药用物种的依据。
6)监测中药资源的动态变化
中药资源的动态变化监测就是对中药资源的种类、数量(产量、蕴藏量)、生态环境的变化和群落的演替规律,以及其它影响中药资源变化的诸多因子(如市场需求、价格因素)情况等作定期或长期观察和切合实际的综合统计与分析。及时预报中药资源的消长变化与市场、价格等因子的关系,为决策部门提供参考,中药资源动态变化监测是中药资源保护与管理工作得以长期正常维持和正确发挥作用的重要一环。监测的主要任务包括:监测的物种、区域情况报告。监测的物种主要是市场需求大、资源相对不足的药用物种;资源稀少且易受威胁的药用物种和国家保护的野生药材物种;监测的重点区域为中药资源开发破坏区和保护区,其它区域为一般观测区;监测情况报告,主要包括药用动、植物、分布范围、生境、繁殖方式、种群结构、资源消长、市场需求、价格变化和保护状况等,监测的主要方法,可根据监测品种的不同情况研究确定,实行定点监测和全面了解相结合,对于重点品种每年至少有1一2次野外实地考察,并做出详细记录,逐级整理报告。
中药资源监测可以由中药资源保护管理机构具体承担。各地中药资源保护(监测)分支机构和监测网点,除完成每年监测任务外,还要承担国家统一组织的保护物种定期调查,组织专门调查队伍,深入实地详细摸清濒危保护物种的资源情况,为调整和编制中 药资源保护名录提供依据。

⑵ 野生中草药材的保护措施,和野生中草药材资源的管理

走好资源保护之路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地处亚热带,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复杂而典型的地理环境加上特殊的气候条件,使百色不仅盛产各种各样的药材,而且非常适宜人工种植各种药材,这造就了百色十分丰富的药材资源,形成了百色在中草药产业开发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

据调查,全国共有中草药12000多种,广西有4600多种,仅次于云南省位居全国第二,而百色市有中草药近2000种,居广西之首。其中,七叶一支花、麝香等多个中草药品种为稀有物种,八角、金银花、蛤蚧等品种更是出口的热门物种。此外,百色市还有丰富的民族特色药源基础,在民间流传有大量的壮药、瑶药、苗药配方,其中不少配方不仅物美价廉、功效显着,且不易仿制,有很强的市场竞争能力,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尽管有着丰富的中草药资源,但多年来受各种条件的制约,百色市的中草药资源却没有得以合理的开发利用。相当一部分野生的中草药品种由于在本地缺乏销路而被白白浪费掉或者低价销往外地。据了解,百色市西林、凌云、田林等三个县每年共出产野生灵芝200吨左右,但全市使用灵芝作为主要生产原料的企业只有一家,该企业每年仅使用灵芝50吨,余下的150吨不得不低价外销。另外一个令人扼腕叹息的例子则是药用价值极高的青蒿草,据调查,百色市田林、西林、凌云、右江区、田阳、田东都有为数不少的青蒿草,青蒿素含量极高。几年前,大部分的青蒿草因无人开发而被当柴烧了。

一方面,部分中草药品种没有得到充分的、合理的开发利用,另一方面则是一些经济价值高、市场销路好的中草药品种长期处于无序的毁灭性乱采状况,甚至面临绝种之灾。右江民族医学院覃道光副教授称,由于没有相关保护开发措施,不少野生中药材如鸡血藤、金不换等品种在过去的十几年里遭受了掠夺性开采,采药人为了眼前利益将其连根挖出,通过药贩卖到外地。一些过去随处可见的草药,如今已难觅影踪。例如右江民族医学院自主研发的以金不换为主要成分的安神良药颅通定,由于原料短缺,几年前已经被迫停产。

针对百色市中草药产业发展严重滞后,产业开发粗放,资源消耗量大,经济回报不高的状况,覃道光认为,百色市的中草药产业开发要走保护性开发的路子。要加强对中草药资源管理,制止毁灭性开采行为。对珍稀濒危品种应通过人工种植加以保护,保障资源的再生和可持续利用。

百色市政协委员周永尧医生在今年1月份召开的百色市政协一届四次会议上发出了“发展百色市中草药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呼吁。他认为,要打开百色市中草药市场的新局面需要综合运用营销、种植和研究开发新药品三种手段。其一,要建立中药营销网络,拓展国内市场,开辟国际流通渠道。百色市应积极筹建中草药市场,使百色市现有中草药资源得以合理利用。与百色市毗邻的云南、贵州两省都是我国的中草药资源大省,百色市可通过吸纳周边地区中草药材,成为西南地区重要的中草药集散地之一。其二,建立具有百色特色的中草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吸引国内外的客商到百色建立中药材GAP基地。按照GAP、GSP标准规范,统一管理、统一回收。其三,依靠右江民族医学院以及各大医院的科研力量加强研究开发新特药及科技含量高的中成药,提高中草药材的经济价值。

此外,周还强调要对百色市重点中草药产品加以保护。百色市现有几个产品如妇血康、元首口服液等在区内外都有较高的知名度,销售业绩良好。企业、科研单位开发这些产品时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如不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导致技术外流,将出现不可挽回的后果。右江民族医学院几年前曾研制出板蓝根产品,后不知何故技术外流,导致右江民族医学院被迫中断产品开发。百色市药品、保健品生产企业和科研单位应以此为鉴。